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第 1a 页
尚书正义卷第五
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县开国子臣孔颖达奉
敕撰
益稷第五 虞书
传禹称至名篇
正义曰禹言暨益暨稷是禹称其二人二人佐禹有功因以此
二人名篇既美大禹亦所以彰此二人之功也禹先言暨益故
益在稷上马郑王所据书序此篇名为弃稷弃稷一人不宜言
名又言官是彼误耳又合此篇于皋陶谟谓其别有弃稷之篇
皆由不见古文妄为说耳
帝曰来至汝昌言
正义曰皋陶既为帝谋帝又呼禹进之曰来禹汝亦宜陈其当
言禹拜曰呜呼帝皋陶之言既巳美矣我更何所言我之所思
者每日孜孜勤于臣职而巳皋陶怪禹不言故谓之曰吁问其
所以孜孜之事如何禹曰往者洪水漫天浩浩然盛大包山上
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县开国子臣孔颖达奉
敕撰
益稷第五 虞书
传禹称至名篇
正义曰禹言暨益暨稷是禹称其二人二人佐禹有功因以此
二人名篇既美大禹亦所以彰此二人之功也禹先言暨益故
益在稷上马郑王所据书序此篇名为弃稷弃稷一人不宜言
名又言官是彼误耳又合此篇于皋陶谟谓其别有弃稷之篇
皆由不见古文妄为说耳
帝曰来至汝昌言
正义曰皋陶既为帝谋帝又呼禹进之曰来禹汝亦宜陈其当
言禹拜曰呜呼帝皋陶之言既巳美矣我更何所言我之所思
者每日孜孜勤于臣职而巳皋陶怪禹不言故谓之曰吁问其
所以孜孜之事如何禹曰往者洪水漫天浩浩然盛大包山上
卷五 第 1b 页
陵下民昏惑沈溺皆困水灾我乘舟车輴樏等四种之载随其
所往之山槎木通道而治之与益所进于人者惟有槎木所获
众鸟兽鲜肉为食也我又通决九州名川通之至于四海深其
畎浍以至于川水渐除矣与稷播种五榖进于众人难得食处
乃决水所得鱼鳖鲜肉为食也人既皆得食矣又劝勉天下徙
有之无交易其所居积于是天下众人乃皆得米粒之食万国
由此为治理之政我所言孜孜者在此也皋陶曰然可以为师
法者是汝之当言
传因皋至当言
正义曰上篇皋陶谋九德此帝呼禹今亦陈当言亦者亦皋陶
也明上篇皋陶虽与益相应其言亦对帝也上传云皋陶为帝
舜谋者以此而知也
传拜而至而巳
正义曰既巳拜而叹必有所美复辞而不言是知欲使帝重皋
陶所陈言已无以加也王肃云帝在上皋陶陈谋于下巳备矣
所往之山槎木通道而治之与益所进于人者惟有槎木所获
众鸟兽鲜肉为食也我又通决九州名川通之至于四海深其
畎浍以至于川水渐除矣与稷播种五榖进于众人难得食处
乃决水所得鱼鳖鲜肉为食也人既皆得食矣又劝勉天下徙
有之无交易其所居积于是天下众人乃皆得米粒之食万国
由此为治理之政我所言孜孜者在此也皋陶曰然可以为师
法者是汝之当言
传因皋至当言
正义曰上篇皋陶谋九德此帝呼禹今亦陈当言亦者亦皋陶
也明上篇皋陶虽与益相应其言亦对帝也上传云皋陶为帝
舜谋者以此而知也
传拜而至而巳
正义曰既巳拜而叹必有所美复辞而不言是知欲使帝重皋
陶所陈言已无以加也王肃云帝在上皋陶陈谋于下巳备矣
卷五 第 2a 页
卷五 第 3a 页
古书尸子慎子之徒有此言也輴与毳为一樏与梮輂为一古
篆变形字体改易说者不同未知孰是禹之施功本为治水此
经乃云随山刋木刋木为治水治水遍于九州故云随行九州
之山林襄二十五年左传云井堙木刋刋是除木之义也毛传
云除木曰槎故曰刋槎其木开通道路以治水
传奏谓至进食
正义曰黎民阻饥为人治水故知奏谓进食于人也礼有鲜鱼
腊以其新杀鲜净故名为鲜是鸟兽新杀曰鲜鱼鳖新杀亦曰
鲜也此承山下故为鸟兽下承水后故为鱼鳖其新杀之意同
也既言刋木乃进鲜食食是除木所得故言与益槎木获鸟兽
人以进食
传距至至入海
正义曰距者相抵之名故为至也非是名川不能至海故决九
州之名川通之至海也考工记云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
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畎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
篆变形字体改易说者不同未知孰是禹之施功本为治水此
经乃云随山刋木刋木为治水治水遍于九州故云随行九州
之山林襄二十五年左传云井堙木刋刋是除木之义也毛传
云除木曰槎故曰刋槎其木开通道路以治水
传奏谓至进食
正义曰黎民阻饥为人治水故知奏谓进食于人也礼有鲜鱼
腊以其新杀鲜净故名为鲜是鸟兽新杀曰鲜鱼鳖新杀亦曰
鲜也此承山下故为鸟兽下承水后故为鱼鳖其新杀之意同
也既言刋木乃进鲜食食是除木所得故言与益槎木获鸟兽
人以进食
传距至至入海
正义曰距者相抵之名故为至也非是名川不能至海故决九
州之名川通之至海也考工记云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
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畎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
卷五 第 3b 页
之遂九夫为井井閒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閒
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閒广二寻深二仞谓之
浍是畎遂沟洫浍皆通水之道也以小注大故从畎遂沟洫乃
以入浍浍入于川川入于海是畎内之水亦入海也惟言畎浍
举大小而略其馀也先言决川至海后言浚畎至川者川既入
海然后浍得入川故先言川也
传艰难至鲜食之
正义曰艰难也释诂文禹主治水稷主教播种水害渐除则有
可耕之地难得食处先须教导以救之故云众难得食处则与
稷教乂播种之易得食处人必自能得之意在救人艰危之厄
故举难得食处以言之于时虽渐播种得谷犹少人食未足故
决川有鱼鳖使人鲜食之言食鱼以助谷也郑玄云与稷教人
种泽物菜蔬艰厄之食稷功在于种谷不主种菜蔬也言后稷
种菜蔬艰厄之食传记未有此言也
传化易至居积
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閒广二寻深二仞谓之
浍是畎遂沟洫浍皆通水之道也以小注大故从畎遂沟洫乃
以入浍浍入于川川入于海是畎内之水亦入海也惟言畎浍
举大小而略其馀也先言决川至海后言浚畎至川者川既入
海然后浍得入川故先言川也
传艰难至鲜食之
正义曰艰难也释诂文禹主治水稷主教播种水害渐除则有
可耕之地难得食处先须教导以救之故云众难得食处则与
稷教乂播种之易得食处人必自能得之意在救人艰危之厄
故举难得食处以言之于时虽渐播种得谷犹少人食未足故
决川有鱼鳖使人鲜食之言食鱼以助谷也郑玄云与稷教人
种泽物菜蔬艰厄之食稷功在于种谷不主种菜蔬也言后稷
种菜蔬艰厄之食传记未有此言也
传化易至居积
卷五 第 4a 页
正义曰变化是改易之义故化为易也居谓所宜居积者 冰
者居鱼盐近止者居林木也勉劝天下徙有之无者谓徙我所
有往彼无乡取彼所有以济我之所无鱼盐徙山林木徙川泽
交易其所宜居积言此迁者谓将物去不得空取彼物也王肃
云易居者不得空去当满而去当满而来也
传米食至治本
正义曰说文云粒糁也今人谓饭为米糁遗馀之饭谓之一粒
两粒是米食曰粒言是用米为食之名也人非谷不生政由谷
而就言天下由此谷为治政之本也君子之道以谦虚为德禹
盛言己功者为臣之法当孜孜不怠自言己之勤苦所以勉劝
人臣非自伐也
禹曰都至曰俞
正义曰禹以皋陶然已因叹而戒帝曰呜呼帝当谨慎汝所在
之位帝受其戒曰然禹又戒帝曰若欲慎汝在位当须先安定
汝心好恶所止念虑事之微细以保安其身其辅弼之臣必用
者居鱼盐近止者居林木也勉劝天下徙有之无者谓徙我所
有往彼无乡取彼所有以济我之所无鱼盐徙山林木徙川泽
交易其所宜居积言此迁者谓将物去不得空取彼物也王肃
云易居者不得空去当满而去当满而来也
传米食至治本
正义曰说文云粒糁也今人谓饭为米糁遗馀之饭谓之一粒
两粒是米食曰粒言是用米为食之名也人非谷不生政由谷
而就言天下由此谷为治政之本也君子之道以谦虚为德禹
盛言己功者为臣之法当孜孜不怠自言己之勤苦所以勉劝
人臣非自伐也
禹曰都至曰俞
正义曰禹以皋陶然已因叹而戒帝曰呜呼帝当谨慎汝所在
之位帝受其戒曰然禹又戒帝曰若欲慎汝在位当须先安定
汝心好恶所止念虑事之微细以保安其身其辅弼之臣必用
卷五 第 4b 页
正直之人若能如此惟帝所动则天下大应之以待帝志以明
受天之布施于天其重命帝用美道也帝以禹言已重乃惊而
言曰吁臣哉近哉臣当亲近君也近哉臣哉君当亲近臣也言
君臣当相亲近共与成政道也禹应帝曰然言君臣宜相亲近也
传言慎至直人
正义曰此禹重戒帝覆上慎乃在位当先安好恶所止谓心之
所止当止好不止恶言恶以形好也太学云为人君止于仁为
人臣止于敬好恶所止谓此类也传意以上惟为念下惟为辞
故云念虑几微然后以保其好恶所安宁耳
传徯待至帝志
正义曰徯待释诂文帝先能自安所止心之所止止于好事其
有举动发号出令则天下大应之顺命以待帝志谓静以待命
有命则从也
传昭明至用美
正义曰尧典巳训昭为明此重训详之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人
受天之布施于天其重命帝用美道也帝以禹言已重乃惊而
言曰吁臣哉近哉臣当亲近君也近哉臣哉君当亲近臣也言
君臣当相亲近共与成政道也禹应帝曰然言君臣宜相亲近也
传言慎至直人
正义曰此禹重戒帝覆上慎乃在位当先安好恶所止谓心之
所止当止好不止恶言恶以形好也太学云为人君止于仁为
人臣止于敬好恶所止谓此类也传意以上惟为念下惟为辞
故云念虑几微然后以保其好恶所安宁耳
传徯待至帝志
正义曰徯待释诂文帝先能自安所止心之所止止于好事其
有举动发号出令则天下大应之顺命以待帝志谓静以待命
有命则从也
传昭明至用美
正义曰尧典巳训昭为明此重训详之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人
卷五 第 5a 页
之所欲天必从之帝若能安所止非但人归之又乃明受天之
报施天下太平祚胤长远是天之报施也天又重命用美谓四
时和祥瑞臻之类也或当前后非一故传言又也
传邻近至而成
正义曰周礼五家为邻取相近之义故邻为近也禹言君当好
善帝言须得臣力再言邻哉言君臣之道当相须而成郑玄云
臣哉汝当为我邻哉邻哉汝当为我臣哉反覆言此欲其志心
入禹
帝曰臣至威之
正义曰帝以禹然已言又说须臣之事作我股肱耳目言已动
作视听皆由臣也我欲助我所有之人使之家给人足汝当翼
赞我也我欲布陈智力于天下四方为立治之功汝等当与我
为之我欲观示君臣上下以古人衣服之法象其日月星辰山
龙华虫作会合五采而画之又画山龙华虫于宗庙彝樽其藻
火粉米黼黻于絺葛而刺绣以五种之彩明施于五色制作衣服
报施天下太平祚胤长远是天之报施也天又重命用美谓四
时和祥瑞臻之类也或当前后非一故传言又也
传邻近至而成
正义曰周礼五家为邻取相近之义故邻为近也禹言君当好
善帝言须得臣力再言邻哉言君臣之道当相须而成郑玄云
臣哉汝当为我邻哉邻哉汝当为我臣哉反覆言此欲其志心
入禹
帝曰臣至威之
正义曰帝以禹然已言又说须臣之事作我股肱耳目言已动
作视听皆由臣也我欲助我所有之人使之家给人足汝当翼
赞我也我欲布陈智力于天下四方为立治之功汝等当与我
为之我欲观示君臣上下以古人衣服之法象其日月星辰山
龙华虫作会合五采而画之又画山龙华虫于宗庙彝樽其藻
火粉米黼黻于絺葛而刺绣以五种之彩明施于五色制作衣服
卷五 第 5b 页
汝当为我明其差等而制度之我欲闻知六律和五声播之于
八音以此音乐察其政治与忽怠者其乐音又以出纳五德之
言汝当为我听审之我有违道汝当以义辅成我汝无得知我
违非而对面从我退而后更有言云我不可辅也既言其须臣
之力乃揔敕之敬其职事哉汝在我前后左右四旁邻近之臣
也其众类顽愚谗说之人若有所行不在于是而为非者汝当
察之以法行射侯之礼知其善恶以明别之行有不是者又挞
其身以记之书其过者以识哉所以挞之书之者冀其改悔欲
与并生活哉工乐之官以纳谏言于上当是正其义而显扬之
使我自知得失也又揔言御下之法天下之人有能至于道者
则当承受而进用之当任以官也不从教者则以刑罚威之当
罪其身也此等皆汝臣之所为
传言大体若身
正义曰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耳目大体如一身也足行手取耳
听目视身虽百体四者为大故举以为言郑玄云动作视听皆
八音以此音乐察其政治与忽怠者其乐音又以出纳五德之
言汝当为我听审之我有违道汝当以义辅成我汝无得知我
违非而对面从我退而后更有言云我不可辅也既言其须臣
之力乃揔敕之敬其职事哉汝在我前后左右四旁邻近之臣
也其众类顽愚谗说之人若有所行不在于是而为非者汝当
察之以法行射侯之礼知其善恶以明别之行有不是者又挞
其身以记之书其过者以识哉所以挞之书之者冀其改悔欲
与并生活哉工乐之官以纳谏言于上当是正其义而显扬之
使我自知得失也又揔言御下之法天下之人有能至于道者
则当承受而进用之当任以官也不从教者则以刑罚威之当
罪其身也此等皆汝臣之所为
传言大体若身
正义曰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耳目大体如一身也足行手取耳
听目视身虽百体四者为大故举以为言郑玄云动作视听皆
卷五 第 6a 页
由臣也
传左右至成我
正义曰释诂云左右助虑也同训为虑是左右得为助也立君
所以牧人人之自营生产人君当助救之论语称孔子适卫欲
先富民而后教之故云助我所有之民欲富而教之也君子施
教本为养人故先云助人举其重者以其为人事重当须翼成
故言汝翼次显君施教化须臣为之故言汝为次明衣服上下
摽显尊卑故云汝明次云六律五声故云汝听各随事立文其
实不异
传布力至为之
正义曰诗云四方子宣论语云陈力就列是布政用力故言布
力立治之功汝群臣当为之
传欲观至服制
正义曰观示法象之服制者谓欲申明古人法象之衣服垂示
在下使观之也易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象物制
传左右至成我
正义曰释诂云左右助虑也同训为虑是左右得为助也立君
所以牧人人之自营生产人君当助救之论语称孔子适卫欲
先富民而后教之故云助我所有之民欲富而教之也君子施
教本为养人故先云助人举其重者以其为人事重当须翼成
故言汝翼次显君施教化须臣为之故言汝为次明衣服上下
摽显尊卑故云汝明次云六律五声故云汝听各随事立文其
实不异
传布力至为之
正义曰诗云四方子宣论语云陈力就列是布政用力故言布
力立治之功汝群臣当为之
传欲观至服制
正义曰观示法象之服制者谓欲申明古人法象之衣服垂示
在下使观之也易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象物制
卷五 第 6b 页
服盖因黄帝以还未知何代而具彩章舜言已欲观古知在舜
之前耳
传日月至旌旗
正义曰桓二年左传云三辰旂旗昭其明也三辰谓此日月星
也故日月星为三辰辰即时也三者皆是示乂时节故并称辰
焉传言此者以辰在星下揔上三事为辰辰非别为物也周礼
大宗伯云实柴祀日月星辰郑玄云星谓五纬也辰谓日月所
会十二次也星辰异者彼郑以遍祭天之诸神十二次亦当祭
之故今辰与星别此云画之于衣日月合宿之辰非有形容可
画且左传云三辰即日月星也周礼司常掌九旗之物惟日月
为常不言画星盖大常之上又画星也穆天子传称天子葬盛
姬画日月七星盖画北斗也草木虽皆有华而草华为美故云
华象草华虫雉也周礼司服有鷩冕鷩则雉焉雉五色象草华
也月今五时皆云其虫虫是鸟兽之揔名也下云作服汝明知
画三辰山龙华虫于衣服也又言旌旗者左传言三辰旂旗周
之前耳
传日月至旌旗
正义曰桓二年左传云三辰旂旗昭其明也三辰谓此日月星
也故日月星为三辰辰即时也三者皆是示乂时节故并称辰
焉传言此者以辰在星下揔上三事为辰辰非别为物也周礼
大宗伯云实柴祀日月星辰郑玄云星谓五纬也辰谓日月所
会十二次也星辰异者彼郑以遍祭天之诸神十二次亦当祭
之故今辰与星别此云画之于衣日月合宿之辰非有形容可
画且左传云三辰即日月星也周礼司常掌九旗之物惟日月
为常不言画星盖大常之上又画星也穆天子传称天子葬盛
姬画日月七星盖画北斗也草木虽皆有华而草华为美故云
华象草华虫雉也周礼司服有鷩冕鷩则雉焉雉五色象草华
也月今五时皆云其虫虫是鸟兽之揔名也下云作服汝明知
画三辰山龙华虫于衣服也又言旌旗者左传言三辰旂旗周
卷五 第 7a 页
礼司常云日月为常王者礼有沿革后因于前故知舜时三辰
亦画之于旌旗也下传云天子服日月而下则三辰画之于衣
服又画于旌旗也周礼司服云享先王则衮冕衮者卷也言龙
首卷然以衮为名则所画自龙以下无日月星也郊特牲云祭
之日王被衮冕以象天也又曰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郑玄
云谓有日月星辰之章设日月画于衣服旌旗也据此记文衮
冕之服亦画日月郑注礼记言郊特牲所云谓鲁礼也要其文
称王被服衮冕非鲁事也或当三代天子衣上亦画三辰自龙
章为首而使衮统名耳礼文残缺不可得详但如孔解舜时天
子之衣画日月耳郑玄亦以为然王肃以为舜时三辰即画于
旌旗不在衣也天子山龙华虫耳
传会五至为饰
正义曰会者合聚之名下云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知会谓
五色也礼衣画而裳绣五色备谓之绣知画亦备五色故云以
五采成此画焉谓画之于衣宗彝文承作会之下故云宗庙彝
亦画之于旌旗也下传云天子服日月而下则三辰画之于衣
服又画于旌旗也周礼司服云享先王则衮冕衮者卷也言龙
首卷然以衮为名则所画自龙以下无日月星也郊特牲云祭
之日王被衮冕以象天也又曰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郑玄
云谓有日月星辰之章设日月画于衣服旌旗也据此记文衮
冕之服亦画日月郑注礼记言郊特牲所云谓鲁礼也要其文
称王被服衮冕非鲁事也或当三代天子衣上亦画三辰自龙
章为首而使衮统名耳礼文残缺不可得详但如孔解舜时天
子之衣画日月耳郑玄亦以为然王肃以为舜时三辰即画于
旌旗不在衣也天子山龙华虫耳
传会五至为饰
正义曰会者合聚之名下云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知会谓
五色也礼衣画而裳绣五色备谓之绣知画亦备五色故云以
五采成此画焉谓画之于衣宗彝文承作会之下故云宗庙彝
卷五 第 7b 页
樽亦以山龙华虫为饰知不以日月星为饰者孔以三辰之尊
不宜施于器物也周礼有山罍龙勺鸡彝鸟彝以类言之知彝
樽以山龙华虫为饰亦画之以为饰也周礼彝器所云牺象鸡
鸟者郑玄皆为画饰与孔意同也周礼彝器无山龙华虫为饰
者帝王革易所尚不同故有异也
传藻水至曰绣
正义曰诗云鱼在在藻是藻为水草草类多矣独取此草者谓
此草有文故也火为火字谓刺绣为火字也考工记云火以圜
郑司农云谓圜形似火也郑玄云形如半环然记是后人所作
何必能得其真今之服章绣为火字者如孔所说也粉若粟冰
者粉之在粟其状如冰米若聚米者刺绣为文类聚米形也黼
若斧形考工记云白与黑谓之黼释器云斧谓之黼孙炎云黼
文如斧形盖半白半黑似斧刃白而身黑黻为两已相背谓刺
绣为己字两已字相背也考工记云黑与青谓之黻刺绣为两
己字以青黑线绣也诗葛覃云为絺为绤是絺用葛也玉藻云
不宜施于器物也周礼有山罍龙勺鸡彝鸟彝以类言之知彝
樽以山龙华虫为饰亦画之以为饰也周礼彝器所云牺象鸡
鸟者郑玄皆为画饰与孔意同也周礼彝器无山龙华虫为饰
者帝王革易所尚不同故有异也
传藻水至曰绣
正义曰诗云鱼在在藻是藻为水草草类多矣独取此草者谓
此草有文故也火为火字谓刺绣为火字也考工记云火以圜
郑司农云谓圜形似火也郑玄云形如半环然记是后人所作
何必能得其真今之服章绣为火字者如孔所说也粉若粟冰
者粉之在粟其状如冰米若聚米者刺绣为文类聚米形也黼
若斧形考工记云白与黑谓之黼释器云斧谓之黼孙炎云黼
文如斧形盖半白半黑似斧刃白而身黑黻为两已相背谓刺
绣为己字两已字相背也考工记云黑与青谓之黻刺绣为两
己字以青黑线绣也诗葛覃云为絺为绤是絺用葛也玉藻云
卷五 第 8a 页
浴用二巾上统下绤曲礼云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为国
君者华之巾以绤皆以絺贵而绤贱是絺精而绤粗故葛之精
者曰絺五色备谓之绣考工记文也计此所陈皆述祭服祭服
玄纁为之后代无用絺者盖于时仍质暑月染絺为纁而绣之
以为祭服孔以华象草华虫雉则合华虫为一周礼郑玄注亦
然则以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画放衣也藻火粉米黼黻六
章绣于裳也天之大数不过十二故王者制作皆以十二象天
也顾氏取先儒等说以为日月星取其照临山取能兴云雨龙
取变化无方华取文章雉取耿介顾氏虽以华虫为二其取象
则同又云藻取有文火取炎上粉取絜白米取能养黼取能断
黻取善恶相背郑玄云会读为绘宗彝谓宗庙之郁鬯樽也故
虞夏以上盖取虎彝蜼彝而巳粉米白米也絺读为黹黹紩也
自日月至黼黻凡十二章天子以饰祭服凡画者为绘刺者为
绣此绣与绘各有六衣用绘裳用绣三周而变之以三辰为旂
旗谓龙为衮宗彝为毳或损益上下更其等差郑意以华虫为
君者华之巾以绤皆以絺贵而绤贱是絺精而绤粗故葛之精
者曰絺五色备谓之绣考工记文也计此所陈皆述祭服祭服
玄纁为之后代无用絺者盖于时仍质暑月染絺为纁而绣之
以为祭服孔以华象草华虫雉则合华虫为一周礼郑玄注亦
然则以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画放衣也藻火粉米黼黻六
章绣于裳也天之大数不过十二故王者制作皆以十二象天
也顾氏取先儒等说以为日月星取其照临山取能兴云雨龙
取变化无方华取文章雉取耿介顾氏虽以华虫为二其取象
则同又云藻取有文火取炎上粉取絜白米取能养黼取能断
黻取善恶相背郑玄云会读为绘宗彝谓宗庙之郁鬯樽也故
虞夏以上盖取虎彝蜼彝而巳粉米白米也絺读为黹黹紩也
自日月至黼黻凡十二章天子以饰祭服凡画者为绘刺者为
绣此绣与绘各有六衣用绘裳用绣三周而变之以三辰为旂
旗谓龙为衮宗彝为毳或损益上下更其等差郑意以华虫为
卷五 第 8b 页
一粉米为一加宗彝谓虎蜼也周礼宗庙彝器有虎彝蜼彝故
以宗彝为虎蜼也此经所云凡十二章日也月也星也山也龙
也华虫也六者画以作绘施于衣也宗彝也藻也火也粉米也
黼也黻也此六者紩以为绣施之于裳也郑玄云至周而变易
之损益上下更其等差周礼司服之注具引此文乃云此古天
子冕服十二章也王者相变至周而以日月星画于旌旗冕服
九章登龙于山登火于宗彝尊其神明也九章初一曰龙次二
曰山次三曰华虫次四曰火次五曰宗彝皆画以为缋次六曰
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以絺为绣则衮之衣五章
裳四章凡九也鷩画以雉谓华虫也其衣三章裳四章凡七也
毳画虎蜼谓宗彝也其衣三章裳二章凡五也是郑以冕服之
名皆取章首为义衮冕九章以龙为首龙首卷然故以衮为名
鷩冕七章华虫为首华虫即鷩雉也毳冕五章虎蜼为首虎蜼
毛浅毳是乱毛故以毳为名如郑此解配文甚便于絺绣之义
揔为消帖但解宗彝为虎蜼取理大回未知所说谁得经旨
以宗彝为虎蜼也此经所云凡十二章日也月也星也山也龙
也华虫也六者画以作绘施于衣也宗彝也藻也火也粉米也
黼也黻也此六者紩以为绣施之于裳也郑玄云至周而变易
之损益上下更其等差周礼司服之注具引此文乃云此古天
子冕服十二章也王者相变至周而以日月星画于旌旗冕服
九章登龙于山登火于宗彝尊其神明也九章初一曰龙次二
曰山次三曰华虫次四曰火次五曰宗彝皆画以为缋次六曰
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以絺为绣则衮之衣五章
裳四章凡九也鷩画以雉谓华虫也其衣三章裳四章凡七也
毳画虎蜼谓宗彝也其衣三章裳二章凡五也是郑以冕服之
名皆取章首为义衮冕九章以龙为首龙首卷然故以衮为名
鷩冕七章华虫为首华虫即鷩雉也毳冕五章虎蜼为首虎蜼
毛浅毳是乱毛故以毳为名如郑此解配文甚便于絺绣之义
揔为消帖但解宗彝为虎蜼取理大回未知所说谁得经旨
卷五 第 9a 页
传天子至制之
正义曰此言作服汝明故传辩其等差天子服日月而下十二
章诸侯自龙衮而下至黼黻八章再言而下明天子诸侯皆至
黼黻也士服藻火二章大夫加粉米四章孔注上篇五服谓天
子诸侯卿大夫士则卿与大夫不同当加之以黼黻为六章孔
略而不言孔意盖以周礼制诸侯有三等之服此诸侯同八章
者上古朴质诸侯俱南面之尊故合三为一等且礼诸侯多同
为一等故杂记云天子九虞诸侯七虞左传云天子七月而葬
诸侯五月而葬是也孔以此经上句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尊者
在上下句藻火粉米黼黻尊者在下黼黻尊于粉米粉米尊于
藻火故从上以尊卑差之士服藻火大夫加以粉米并藻火为
四章马融不见孔传其注亦以为然以古有此言相传为说也
盖以衣在上为阳阳统于上故所尊在先裳在下为阴阴统于
下故所重在后诗称玄衮及黼顾命云麻冕黼裳当以黼为裳
故首举黼以言其事如孔说也天子诸侯下至黼黻大夫粉米
正义曰此言作服汝明故传辩其等差天子服日月而下十二
章诸侯自龙衮而下至黼黻八章再言而下明天子诸侯皆至
黼黻也士服藻火二章大夫加粉米四章孔注上篇五服谓天
子诸侯卿大夫士则卿与大夫不同当加之以黼黻为六章孔
略而不言孔意盖以周礼制诸侯有三等之服此诸侯同八章
者上古朴质诸侯俱南面之尊故合三为一等且礼诸侯多同
为一等故杂记云天子九虞诸侯七虞左传云天子七月而葬
诸侯五月而葬是也孔以此经上句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尊者
在上下句藻火粉米黼黻尊者在下黼黻尊于粉米粉米尊于
藻火故从上以尊卑差之士服藻火大夫加以粉米并藻火为
四章马融不见孔传其注亦以为然以古有此言相传为说也
盖以衣在上为阳阳统于上故所尊在先裳在下为阴阴统于
下故所重在后诗称玄衮及黼顾命云麻冕黼裳当以黼为裳
故首举黼以言其事如孔说也天子诸侯下至黼黻大夫粉米
卷五 第 9b 页
兼服藻火是上得兼下也士不得服粉米大夫不得服黼黻是
下不得僭上也训彰为明以五种之彩明施于五色作尊卑之
服汝当分明制之令其勿使僭滥也郑玄云性曰采施曰色以
本性施于缯帛故云以五采施于五色也郑云作服者此十二
章为五服天子备有焉公自山龙而下侯伯自华虫而下子男
自藻火而下卿大夫自粉米而下亦是以意说也此云作服惟
据衣服所以经有宗彝及孔云旌旗亦以山龙华虫为饰者但
此虽以服为主上既云古人之象则法象分在器物皆悉明之
非止衣服而巳旌旗器物皆是彩饰彼服以明尊卑故揔云作
服以结之
传言欲至审之
正义曰此经大意令臣审听乐音察世之治否以报君也金石
丝竹匏土革木八物各出其音谓之八音八音之声皆有清浊
圣人差之以为五品宫商角徵羽谓之五声五声高下各有所
准则圣人制为六律与五声相均作乐者以律均声声从器出
下不得僭上也训彰为明以五种之彩明施于五色作尊卑之
服汝当分明制之令其勿使僭滥也郑玄云性曰采施曰色以
本性施于缯帛故云以五采施于五色也郑云作服者此十二
章为五服天子备有焉公自山龙而下侯伯自华虫而下子男
自藻火而下卿大夫自粉米而下亦是以意说也此云作服惟
据衣服所以经有宗彝及孔云旌旗亦以山龙华虫为饰者但
此虽以服为主上既云古人之象则法象分在器物皆悉明之
非止衣服而巳旌旗器物皆是彩饰彼服以明尊卑故揔云作
服以结之
传言欲至审之
正义曰此经大意令臣审听乐音察世之治否以报君也金石
丝竹匏土革木八物各出其音谓之八音八音之声皆有清浊
圣人差之以为五品宫商角徵羽谓之五声五声高下各有所
准则圣人制为六律与五声相均作乐者以律均声声从器出
卷五 第 10a 页
帝言我欲以六律和彼五声八音以此乐之音声察世之治否
诗序云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此
则听声知政之道也言今听作乐若其音安乐和平则时政辨
治而修理也若其音怨怒乖离则时政忽慢而怠惰也是用乐
之声音察天下治理及忽怠者也知其治理则保以修之知其
匆怠则改而修之此治理忽怠人君所愿闻也又乐之感人使
和易调畅若乐音合度则言必得理以此乐音出纳仁义礼智
信五德之言乃君之发言合彼五德施之于人可以成其教化
是出五言也人之乃言合彼五德归之于君可以成讽谏是纳
五言也君言可以利民民言可以益君是言之善恶由乐音而
知也此言之善恶亦人君之所愿闻也政之理忽言之善恶皆
是上所愿闻欲令察知以告已得守善而改恶故帝令臣汝当
为我听审之也六律六吕当有十二惟言六律者郑玄云举阳
阴从可知也传以五言为五德之言者汉书律历志称五声播
于五常则角为仁商为义徵为礼羽为智宫为信志之所称必
诗序云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此
则听声知政之道也言今听作乐若其音安乐和平则时政辨
治而修理也若其音怨怒乖离则时政忽慢而怠惰也是用乐
之声音察天下治理及忽怠者也知其治理则保以修之知其
匆怠则改而修之此治理忽怠人君所愿闻也又乐之感人使
和易调畅若乐音合度则言必得理以此乐音出纳仁义礼智
信五德之言乃君之发言合彼五德施之于人可以成其教化
是出五言也人之乃言合彼五德归之于君可以成讽谏是纳
五言也君言可以利民民言可以益君是言之善恶由乐音而
知也此言之善恶亦人君之所愿闻也政之理忽言之善恶皆
是上所愿闻欲令察知以告已得守善而改恶故帝令臣汝当
为我听审之也六律六吕当有十二惟言六律者郑玄云举阳
阴从可知也传以五言为五德之言者汉书律历志称五声播
于五常则角为仁商为义徵为礼羽为智宫为信志之所称必
卷五 第 10b 页
有旧说也言五声与五德相协此论乐事而云出纳五言知是
出纳五德之言也乐音和则五德之言得其理音不和则五德
之言违其度故亦以乐音察五言也帝之此言自说臣之大法
于舜所听使听韶乐也襄二十九年左传吴季扎见舞韶乐而
叹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焘也如地之无不载也然则
韶乐尽善尽美有理无忽而并言忽者韶乐自美耳乐采人歌
为曲若其怠忽则音辞亦有焉故常使听察之也
传四近至察之
正义曰囧命云惟子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
不及知四近谓前后左右四者近君之臣敕使敬其职也更欲
告以此下之辞故敕之众顽愚谗说之人若有所行不在于是
而为非者当察之知其非乃挞之书之此与以下发端也庶顽
谗说谓朝廷之臣格则承之乃谓天下之人舜之朝廷当无谗
说之人故设为大法戒慎之耳四近之臣普谓近君之臣耳无
常人也郑玄以四近为左辅右弼前疑后承惟伏生书传有此
出纳五德之言也乐音和则五德之言得其理音不和则五德
之言违其度故亦以乐音察五言也帝之此言自说臣之大法
于舜所听使听韶乐也襄二十九年左传吴季扎见舞韶乐而
叹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焘也如地之无不载也然则
韶乐尽善尽美有理无忽而并言忽者韶乐自美耳乐采人歌
为曲若其怠忽则音辞亦有焉故常使听察之也
传四近至察之
正义曰囧命云惟子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
不及知四近谓前后左右四者近君之臣敕使敬其职也更欲
告以此下之辞故敕之众顽愚谗说之人若有所行不在于是
而为非者当察之知其非乃挞之书之此与以下发端也庶顽
谗说谓朝廷之臣格则承之乃谓天下之人舜之朝廷当无谗
说之人故设为大法戒慎之耳四近之臣普谓近君之臣耳无
常人也郑玄以四近为左辅右弼前疑后承惟伏生书传有此
卷五 第 11a 页
言文王世子云有师保有疑承以外经传无此官也
传当行至其过
正义曰礼射皆张侯射之知侯以明之当行射侯之礼以明善
恶之教射礼有序宾以贤询众择善之义是可以明善恶也笞
挞不是者使记识其过谓过轻者也大罪刑杀之矣古之射侯
之事无以言之案周礼司裘云王大射则供虎侯熊侯豹侯设
其鹄诸侯则供熊侯豹侯卿大夫则供麋侯皆设其鹄郑玄注
云虎九十弓即方一丈八尺熊七十弓方一丈四尺豹麋五十
弓方一丈郑又引梓人为侯广与崇方三分其广而鹄居一焉
则丈八之侯鹄方六尺丈四之侯鹄方四尺六寸大半寸一丈
之侯鹄方三尺三寸少半寸此皆大射之侯也射人云王以六
耦射三侯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
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郑玄注云五正者五采中朱
次白次苍次黄玄居外三正者去玄黄二正者去白苍而画以
朱绿此宾射之侯也郑以宾射三侯步数高广与大射侯同正
传当行至其过
正义曰礼射皆张侯射之知侯以明之当行射侯之礼以明善
恶之教射礼有序宾以贤询众择善之义是可以明善恶也笞
挞不是者使记识其过谓过轻者也大罪刑杀之矣古之射侯
之事无以言之案周礼司裘云王大射则供虎侯熊侯豹侯设
其鹄诸侯则供熊侯豹侯卿大夫则供麋侯皆设其鹄郑玄注
云虎九十弓即方一丈八尺熊七十弓方一丈四尺豹麋五十
弓方一丈郑又引梓人为侯广与崇方三分其广而鹄居一焉
则丈八之侯鹄方六尺丈四之侯鹄方四尺六寸大半寸一丈
之侯鹄方三尺三寸少半寸此皆大射之侯也射人云王以六
耦射三侯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
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郑玄注云五正者五采中朱
次白次苍次黄玄居外三正者去玄黄二正者去白苍而画以
朱绿此宾射之侯也郑以宾射三侯步数高广与大射侯同正
卷五 第 11b 页
大如鹄司裘及射人所云诸侯者谓圻内诸侯若圻外诸侯则
仪礼大射云大侯九十弓熊侯七十弓豹侯五十弓皆以三窃
其宾射则无文若天子巳下之燕射案乡射记云天子熊侯白
质诸侯麋侯赤质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熊侯
巳下同五十弓即侯身高一丈君臣共射之
传书识至并生
正义曰书识其非亦是小过者也欲并生哉揔上三者侯以明
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皆是欲其改悔与无过之人共并生也
传工乐至道之
正义曰礼通谓乐官为工知工是乐官则周礼大师瞽矇之类
也乐官掌颂诗言以纳谏以诗之义理或微人君听之若有不
悟当正其义而扬道之扬举也举而道向君也
传天下至威之
正义曰言承之用之则此人未在官也故言谓天下民必也能
至于道即贤者故承用之而任以官也否谓不从教者则以刑
仪礼大射云大侯九十弓熊侯七十弓豹侯五十弓皆以三窃
其宾射则无文若天子巳下之燕射案乡射记云天子熊侯白
质诸侯麋侯赤质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熊侯
巳下同五十弓即侯身高一丈君臣共射之
传书识至并生
正义曰书识其非亦是小过者也欲并生哉揔上三者侯以明
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皆是欲其改悔与无过之人共并生也
传工乐至道之
正义曰礼通谓乐官为工知工是乐官则周礼大师瞽矇之类
也乐官掌颂诗言以纳谏以诗之义理或微人君听之若有不
悟当正其义而扬道之扬举也举而道向君也
传天下至威之
正义曰言承之用之则此人未在官也故言谓天下民必也能
至于道即贤者故承用之而任以官也否谓不从教者则以刑
卷五 第 12a 页
威之而罪其身也臣过必小故挞之书之人罪或大故以刑威之
禹曰至惟叙
正义曰禹既得帝言乃荅帝曰然既帝之任臣又言当择人充
满大天之下旁至四海之隅苍苍然生草木之处皆是帝德所
及其内有万国众贤皆共为帝臣言其可用者甚众也帝当就
是众贤之内举而用之其举用之法各使陈布其言纳受之以
其言之所能从其所能而验试之明显众人所能当以功之大
小既知有功乃赐之以车服以表其功有能用帝以此法用人
即在下之人知官不妄授必用度才能而使之如此谁敢不让
有德敢不敬应帝命而推先善人也若帝用臣不是不尝试验
不知臧否则群臣远近遍布同心而日进无功之人既戒帝择
人又劝帝自勤无若丹朱之傲惟慢亵之游是其所好傲戏而
为虐是其所为为此恶事不问昼夜而额额然恒为之无休息
又无水而陆地行舟群朋淫泆于室家之内用此之故绝其世
嗣不得居位我本创丹朱之恶若是也故娶于涂山之国 非
禹曰至惟叙
正义曰禹既得帝言乃荅帝曰然既帝之任臣又言当择人充
满大天之下旁至四海之隅苍苍然生草木之处皆是帝德所
及其内有万国众贤皆共为帝臣言其可用者甚众也帝当就
是众贤之内举而用之其举用之法各使陈布其言纳受之以
其言之所能从其所能而验试之明显众人所能当以功之大
小既知有功乃赐之以车服以表其功有能用帝以此法用人
即在下之人知官不妄授必用度才能而使之如此谁敢不让
有德敢不敬应帝命而推先善人也若帝用臣不是不尝试验
不知臧否则群臣远近遍布同心而日进无功之人既戒帝择
人又劝帝自勤无若丹朱之傲惟慢亵之游是其所好傲戏而
为虐是其所为为此恶事不问昼夜而额额然恒为之无休息
又无水而陆地行舟群朋淫泆于室家之内用此之故绝其世
嗣不得居位我本创丹朱之恶若是也故娶于涂山之国 非
卷五 第 12b 页
壬癸甲四日而即往治水其后过门不入闻启呱呱而泣我不
暇入而子名之惟以大治度水土之功故也水土既平乃辅成
五服四面相距至于五千里州十有二师其治水之时所役人
功每州用十有二师各用三万人也自京师外迫及四海其閒
诸侯五国皆立一长迤相统领以此诸侯各蹈行所职并为有
功惟有三苗顽凶不能就官我以供勤之故得使天灾消没帝
念此事哉不可不自勤也帝荅禹曰天下之人皆蹈行我德是
汝治水之功惟有次叙故也受其戒而美其功也
传光天至广远
正义曰尧典之序训光为充即此亦为充言充满大天之下也
据其方面即四隅为远至于海隅举极远之处言帝境所及广
远其内多贤人也
传献贤至用之
正义曰释言云献圣也贤是圣之次臣德不宜言圣故为贤也
万国众贤共为帝臣言求臣之处多也帝举是众贤而用之使
暇入而子名之惟以大治度水土之功故也水土既平乃辅成
五服四面相距至于五千里州十有二师其治水之时所役人
功每州用十有二师各用三万人也自京师外迫及四海其閒
诸侯五国皆立一长迤相统领以此诸侯各蹈行所职并为有
功惟有三苗顽凶不能就官我以供勤之故得使天灾消没帝
念此事哉不可不自勤也帝荅禹曰天下之人皆蹈行我德是
汝治水之功惟有次叙故也受其戒而美其功也
传光天至广远
正义曰尧典之序训光为充即此亦为充言充满大天之下也
据其方面即四隅为远至于海隅举极远之处言帝境所及广
远其内多贤人也
传献贤至用之
正义曰释言云献圣也贤是圣之次臣德不宜言圣故为贤也
万国众贤共为帝臣言求臣之处多也帝举是众贤而用之使
卷五 第 13a 页
陈布其言令其自说已之所能听其言而纳受之依其言而考
试之显明众臣皆以功大小为差然后赐车服以旌别其人功
能事用是举贤用人之法也舜典云敷奏以言明试以功奏试
二字与此异者彼言施于诸侯其人见为国君故令奏言试功
此谓方始擢用故言纳庶纳谓受取之庶谓在群众
传帝用至流故
正义曰帝用臣不是不以言考功在下知帝不分别善恶则无
远近遍布同心日日进于无功之人由其贤愚并位优劣共流
故也敷是布之义故言远近布同同心妄举也
传丹朱尧子
正义曰汉书律历志云尧让舜使子朱处于丹渊为诸侯则朱
是名丹是国也
传傲戏至休息
正义曰诗美卫武公云善戏谑兮不为虐兮丹朱反之故傲戏
而为虐也额额是不休息之意肆谓纵恣也昼夜常额额然纵
试之显明众臣皆以功大小为差然后赐车服以旌别其人功
能事用是举贤用人之法也舜典云敷奏以言明试以功奏试
二字与此异者彼言施于诸侯其人见为国君故令奏言试功
此谓方始擢用故言纳庶纳谓受取之庶谓在群众
传帝用至流故
正义曰帝用臣不是不以言考功在下知帝不分别善恶则无
远近遍布同心日日进于无功之人由其贤愚并位优劣共流
故也敷是布之义故言远近布同同心妄举也
传丹朱尧子
正义曰汉书律历志云尧让舜使子朱处于丹渊为诸侯则朱
是名丹是国也
传傲戏至休息
正义曰诗美卫武公云善戏谑兮不为虐兮丹朱反之故傲戏
而为虐也额额是不休息之意肆谓纵恣也昼夜常额额然纵
卷五 第 13b 页
恣为恶无休息时也
传朋群至得嗣
正义曰朋辈与群聚义同故朋为群也圣人作车以行陆作舟
以行水丹朱乃习于无水而陆地行舟言其所为恶事无节度
也此乃禀受恶性习恶事也郑玄云丹朱见洪水时人乘舟今
水巳治犹居舟中额额使人推行之案下句云子创若时乃勤
治水则丹朱行舟之时水尚未除非效洪水之时人乘舟也群
淫于家言群聚妻妾恣意淫之无男女之别故言妻妾乱也用
是之恶故绝其世位不得嗣父也此用殄厥世一句禹既见世
绝今始言之以明行恶之验此句非禹所创创之者创其行之
恶耳
传创惩至害公
正义曰创与惩皆是见恶自止之意故云创惩也哀七年左传
云禹会诸侯于涂山杜预云涂山在寿春县东北涂山国名盖
近彼山也娶千涂山言其所娶之国耳非就妻家见妻也惩丹
传朋群至得嗣
正义曰朋辈与群聚义同故朋为群也圣人作车以行陆作舟
以行水丹朱乃习于无水而陆地行舟言其所为恶事无节度
也此乃禀受恶性习恶事也郑玄云丹朱见洪水时人乘舟今
水巳治犹居舟中额额使人推行之案下句云子创若时乃勤
治水则丹朱行舟之时水尚未除非效洪水之时人乘舟也群
淫于家言群聚妻妾恣意淫之无男女之别故言妻妾乱也用
是之恶故绝其世位不得嗣父也此用殄厥世一句禹既见世
绝今始言之以明行恶之验此句非禹所创创之者创其行之
恶耳
传创惩至害公
正义曰创与惩皆是见恶自止之意故云创惩也哀七年左传
云禹会诸侯于涂山杜预云涂山在寿春县东北涂山国名盖
近彼山也娶千涂山言其所娶之国耳非就妻家见妻也惩丹
卷五 第 14a 页
朱之恶故不可不勤故辛日娶妻至于甲日复往治水孔云复
往则巳尝治水而辍事成昏也郑玄云登用之年始娶于涂山
氏三宿而为帝所命治水郑意娶后始受帝命娶前未治水也
然娶后始受帝命当云闻命即行不须计辛之与甲日数多少
当如孔说辍事成昏也此时禹父新殛而得为昏者鲧放而未
死不妨禹娶且治水四年兖州始毕禹娶不必在殛鲧之年也
传启禹至功故
正义曰启禹子世本文也孟子称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是
至门而闻启泣声不暇如人父子名为已子而爱念之以其为
大治度水土之功故也训荒为大治谓去其水度谓量其功故
治度连言之
传五服至万庸
正义曰据禹贡所云五服之名数知五服即甸侯绥要荒服也
彼五服每服五百里四面相距为方五千里也王肃云五千里
者直方之数若其回邪委曲动有倍加之较是直路五千里也
往则巳尝治水而辍事成昏也郑玄云登用之年始娶于涂山
氏三宿而为帝所命治水郑意娶后始受帝命娶前未治水也
然娶后始受帝命当云闻命即行不须计辛之与甲日数多少
当如孔说辍事成昏也此时禹父新殛而得为昏者鲧放而未
死不妨禹娶且治水四年兖州始毕禹娶不必在殛鲧之年也
传启禹至功故
正义曰启禹子世本文也孟子称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是
至门而闻启泣声不暇如人父子名为已子而爱念之以其为
大治度水土之功故也训荒为大治谓去其水度谓量其功故
治度连言之
传五服至万庸
正义曰据禹贡所云五服之名数知五服即甸侯绥要荒服也
彼五服每服五百里四面相距为方五千里也王肃云五千里
者直方之数若其回邪委曲动有倍加之较是直路五千里也
卷五 第 14b 页
治洪水辅成之者谓每服之内为其小数定其差品各有所堂
是禹辅成之也周礼大司马法二千五百人为师每州十有二
师通计之一州用三万人功揔计九州用二十七万庸庸亦功
也州境既有阔狭用功必有多少例言三万人者大都通率为
然惟言用三万人者不知用功日数多少治水四年乃毕用功
盖多矣不知用几日也郑玄云辅五服而成之至于面方各五
千里四面相距为方万里九州州立十二人为诸侯师以佐牧
尧初制五服服各五百里要服之内方四千里曰九州其外荒
服曰四海此禹所受地记书曰昆崙山东南地方五千里名曰
神州者禹弼五服之残数亦每服者合五百里故有万里之界
万国之封焉犹用要服之内为九州州更方七千里七七四十
九得方千里者四十九其一以为圻内馀四十八八州分而各
有六春秋传曰禹朝群臣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言执玉帛者
则九州之内诸侯也其制特置牧以诸侯贤者为之师盖百国
一师州十有二师则州千二百国也八州凡九千六百国其馀
是禹辅成之也周礼大司马法二千五百人为师每州十有二
师通计之一州用三万人功揔计九州用二十七万庸庸亦功
也州境既有阔狭用功必有多少例言三万人者大都通率为
然惟言用三万人者不知用功日数多少治水四年乃毕用功
盖多矣不知用几日也郑玄云辅五服而成之至于面方各五
千里四面相距为方万里九州州立十二人为诸侯师以佐牧
尧初制五服服各五百里要服之内方四千里曰九州其外荒
服曰四海此禹所受地记书曰昆崙山东南地方五千里名曰
神州者禹弼五服之残数亦每服者合五百里故有万里之界
万国之封焉犹用要服之内为九州州更方七千里七七四十
九得方千里者四十九其一以为圻内馀四十八八州分而各
有六春秋传曰禹朝群臣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言执玉帛者
则九州之内诸侯也其制特置牧以诸侯贤者为之师盖百国
一师州十有二师则州千二百国也八州凡九千六百国其馀
卷五 第 15a 页
四百国在圻内与王制之法准之八州通率封公侯百里之国
者一伯七十里之国二子男五十里之国四方百里者三封国
七十有畸至于圻内则子男而已郑云禹弼成五服面各五千
里王肃禹贡之注巳难之矣传称万盈数也万国举盈数而言
非谓其数满万也诗桓曰绥万邦烝民曰揉此万邦岂周之建
国复有万乎天地之势平原者甚少山川所在不啻居半岂以
不食之地亦封建国乎王圻千里封五十里之国四百则圻内
尽以封人王城宫室无建立之处言不顾实何至此也百国一
师不出典记自造此语何以可从禹朝群臣于会稽鲁语文也
执玉帛者万国左传文也采合二事亦为谬矣
传薄迫至帝室
正义曰释言云逼迫也薄者逼近之义故云迫也外迫四海言
从京师而至于四海也释地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谓九州之外也王制云五国以为属属有长此建五长亦如彼
文故云诸侯五国立贤者一人为方伯谓之五长以相统治欲
者一伯七十里之国二子男五十里之国四方百里者三封国
七十有畸至于圻内则子男而已郑云禹弼成五服面各五千
里王肃禹贡之注巳难之矣传称万盈数也万国举盈数而言
非谓其数满万也诗桓曰绥万邦烝民曰揉此万邦岂周之建
国复有万乎天地之势平原者甚少山川所在不啻居半岂以
不食之地亦封建国乎王圻千里封五十里之国四百则圻内
尽以封人王城宫室无建立之处言不顾实何至此也百国一
师不出典记自造此语何以可从禹朝群臣于会稽鲁语文也
执玉帛者万国左传文也采合二事亦为谬矣
传薄迫至帝室
正义曰释言云逼迫也薄者逼近之义故云迫也外迫四海言
从京师而至于四海也释地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谓九州之外也王制云五国以为属属有长此建五长亦如彼
文故云诸侯五国立贤者一人为方伯谓之五长以相统治欲
卷五 第 15b 页
以共奖帝室故也僖元年公羊传曰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方伯
谓周礼九命作伯者也王制云千里之外设方伯方伯一州之
长谓周礼八命作牧者也传言五国立一人为方伯直是五国
之长耳与彼异也以其是当方之长故传以方伯言之
传九州至分别
正义曰蹈为有功之长言蹈履典法行之有功惟三苗顽凶不
得就官谓舜分北三苗之时苗君有罪不得就其诸侯国君之
官而被流于远方也言九州五长各蹈为有功则海内诸侯皆
有功矣惟有三苗不得就官以见天下大治而恶者少耳顽则
不得就官言善恶分别也
皋陶至惟明
正义曰此经史述为文非帝言也史以禹戍五服帝念禹功故
因美皋陶言禹既弼成五服故皋陶于其四方敬行九德考绩
之法有次叙也又于四方施其刑法惟明白也由禹有此大功
故史重美之也
谓周礼九命作伯者也王制云千里之外设方伯方伯一州之
长谓周礼八命作牧者也传言五国立一人为方伯直是五国
之长耳与彼异也以其是当方之长故传以方伯言之
传九州至分别
正义曰蹈为有功之长言蹈履典法行之有功惟三苗顽凶不
得就官谓舜分北三苗之时苗君有罪不得就其诸侯国君之
官而被流于远方也言九州五长各蹈为有功则海内诸侯皆
有功矣惟有三苗不得就官以见天下大治而恶者少耳顽则
不得就官言善恶分别也
皋陶至惟明
正义曰此经史述为文非帝言也史以禹戍五服帝念禹功故
因美皋陶言禹既弼成五服故皋陶于其四方敬行九德考绩
之法有次叙也又于四方施其刑法惟明白也由禹有此大功
故史重美之也
卷五 第 16a 页
传方四至美之
正义曰皋陶为帝所任遍及天下故方为四方也天下蹈行帝
德水土既治亦由刑法彰明若使水害不息皋陶法无所施若
无皋陶以刑人亦未能奉法天下蹈行帝德二臣共有其功故
史因帝归功于禹兼记皋陶之功舜典与大禹谟巳美皋陶故
言重美之也传言考绩之次叙者皋陶所言九德依德以考其
功绩亦是刑法之事故兼言也郑云归美于二臣则以此经为
帝语此文上无所由下无所结形势非语辞也故传以为史因
记之
夔曰至允谐
正义曰皋陶大禹为帝设谋大圣纳其昌言天下以之致治功
成道洽礼备乐和史述夔言继之于后夔曰在舜庙堂之上戛
敔击柷鸣球玉之磬击搏拊鼓琴瑟以歌咏诗章乐音和协感
致幽冥祖考之神来至矣虞之宾客丹朱者在于臣位与群君
诸侯以德相让此堂上之乐所感深矣又于堂下次竹管击鼗
正义曰皋陶为帝所任遍及天下故方为四方也天下蹈行帝
德水土既治亦由刑法彰明若使水害不息皋陶法无所施若
无皋陶以刑人亦未能奉法天下蹈行帝德二臣共有其功故
史因帝归功于禹兼记皋陶之功舜典与大禹谟巳美皋陶故
言重美之也传言考绩之次叙者皋陶所言九德依德以考其
功绩亦是刑法之事故兼言也郑云归美于二臣则以此经为
帝语此文上无所由下无所结形势非语辞也故传以为史因
记之
夔曰至允谐
正义曰皋陶大禹为帝设谋大圣纳其昌言天下以之致治功
成道洽礼备乐和史述夔言继之于后夔曰在舜庙堂之上戛
敔击柷鸣球玉之磬击搏拊鼓琴瑟以歌咏诗章乐音和协感
致幽冥祖考之神来至矣虞之宾客丹朱者在于臣位与群君
诸侯以德相让此堂上之乐所感深矣又于堂下次竹管击鼗
卷五 第 16b 页
鼓合乐用柷止乐用敔吹笙击钟以次迭作鸟兽相率而舞其
容跄跄然堂下之乐感亦深矣箫韶之乐作之几成以致凤皇
来而有容仪也夔又曰呜呼叹舜乐之美我大击其石磬小拊
其石磬百兽相率而舞鸟兽感德如此众正官长信皆和谐矣
言舜政教平而乐音和君圣臣贤谋为成功所致也
传戛击至明之
正义曰戛击是作用之名非乐器也故以戛击为柷敔柷敔之
状经典无文汉初巳来学者相传皆云柷如漆桶中有椎柄动
而击其旁也敔状如伏虎背上有刻戛之以为声也乐之初击
柷以作之乐之将末戛敔以止之故云所以作止乐双解之释
乐云所以鼓柷谓之止所以鼓敔谓之籈郭璞云柷如漆桶方
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氐挏之今左右击止者其
椎名也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锄铻刻以木长一尺栎之籈
者其名也是言击柷之椎名为止戛敔之木名为籈戛即泺也
汉礼器制度及白虎通马融郑玄李巡其说皆为然也惟郭璞
容跄跄然堂下之乐感亦深矣箫韶之乐作之几成以致凤皇
来而有容仪也夔又曰呜呼叹舜乐之美我大击其石磬小拊
其石磬百兽相率而舞鸟兽感德如此众正官长信皆和谐矣
言舜政教平而乐音和君圣臣贤谋为成功所致也
传戛击至明之
正义曰戛击是作用之名非乐器也故以戛击为柷敔柷敔之
状经典无文汉初巳来学者相传皆云柷如漆桶中有椎柄动
而击其旁也敔状如伏虎背上有刻戛之以为声也乐之初击
柷以作之乐之将末戛敔以止之故云所以作止乐双解之释
乐云所以鼓柷谓之止所以鼓敔谓之籈郭璞云柷如漆桶方
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氐挏之今左右击止者其
椎名也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锄铻刻以木长一尺栎之籈
者其名也是言击柷之椎名为止戛敔之木名为籈戛即泺也
汉礼器制度及白虎通马融郑玄李巡其说皆为然也惟郭璞
卷五 第 17a 页
为详据见作乐器而言之搏拊形如鼓以韦为之实之以糠击
之以节乐汉初相传为然也释器云球玉也鸣球谓击球使鸣
乐器惟磬用玉故球为玉磬商颂云依我磬声磬亦玉磬也郑
玄云磬悬也而以合堂上之乐玉磬和尊之也然则郑以球玉
之磬悬于堂下尊之故进之使在上耳此舜庙堂之乐谓庙内
堂上之乐言祖考来格知在庙内下云下管知此在堂上也马
融见其言祖考遂言此是舜除瞽瞍之丧祭宗庙之乐亦不知
舜父之丧在何时也但此论韶乐必在即政后耳此说乐音之
和而云祖考来格者圣王先成于人然后致力于神言人悦其
化神歆其祀礼备乐和所以祖考来至明矣以祖考来至明乐
之和诸也诗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而云祖考来至者王肃云
祖考来至者见其光辉也盖如汉书郊祀志称武帝郊祭天祠
上有美光也此经文次以柷敔是乐之始终故先言戛击其球
与搏拊琴瑟皆当弹击故使鸣冠于球上使下共蒙之也郑玄
以戛击鸣球三者皆揔下乐栎击此四器也乐器惟敔当栎耳
之以节乐汉初相传为然也释器云球玉也鸣球谓击球使鸣
乐器惟磬用玉故球为玉磬商颂云依我磬声磬亦玉磬也郑
玄云磬悬也而以合堂上之乐玉磬和尊之也然则郑以球玉
之磬悬于堂下尊之故进之使在上耳此舜庙堂之乐谓庙内
堂上之乐言祖考来格知在庙内下云下管知此在堂上也马
融见其言祖考遂言此是舜除瞽瞍之丧祭宗庙之乐亦不知
舜父之丧在何时也但此论韶乐必在即政后耳此说乐音之
和而云祖考来格者圣王先成于人然后致力于神言人悦其
化神歆其祀礼备乐和所以祖考来至明矣以祖考来至明乐
之和诸也诗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而云祖考来至者王肃云
祖考来至者见其光辉也盖如汉书郊祀志称武帝郊祭天祠
上有美光也此经文次以柷敔是乐之始终故先言戛击其球
与搏拊琴瑟皆当弹击故使鸣冠于球上使下共蒙之也郑玄
以戛击鸣球三者皆揔下乐栎击此四器也乐器惟敔当栎耳
卷五 第 17b 页
四器不栎郑言非也
传丹朱至有德
正义曰微子之命云作宾于王家诗颂微子之来谓之有客是
王者之后为时王所宾也故知虞宾谓丹朱为王者后故称宾
也王者立二代之后而独言丹朱者盖高辛氏之后无文而言
故惟指丹朱也王者之后尊于群后故殊言在位群后亦在位
也后言德让丹朱亦以德让也故言与诸侯助祭年爵同者推
先有德也二王之后并为上公亦有与丹朱爵同故丹朱亦让
也丹朱之性下愚尧不能化此言有德者犹上云瞽亦允若暂
能然也
传堂下至互见
正义曰经言下管知是堂下乐也敔当戛之柷当击之上言戛
击此言柷敔其事是一故云上下合止乐各有柷敔也言堂下
堂上合乐各以柷止乐各以敔也上言作用此言器名两相备
也上下皆有柷敔两见其文明球弦钟籥上下乐器不同各自
传丹朱至有德
正义曰微子之命云作宾于王家诗颂微子之来谓之有客是
王者之后为时王所宾也故知虞宾谓丹朱为王者后故称宾
也王者立二代之后而独言丹朱者盖高辛氏之后无文而言
故惟指丹朱也王者之后尊于群后故殊言在位群后亦在位
也后言德让丹朱亦以德让也故言与诸侯助祭年爵同者推
先有德也二王之后并为上公亦有与丹朱爵同故丹朱亦让
也丹朱之性下愚尧不能化此言有德者犹上云瞽亦允若暂
能然也
传堂下至互见
正义曰经言下管知是堂下乐也敔当戛之柷当击之上言戛
击此言柷敔其事是一故云上下合止乐各有柷敔也言堂下
堂上合乐各以柷止乐各以敔也上言作用此言器名两相备
也上下皆有柷敔两见其文明球弦钟籥上下乐器不同各自
卷五 第 18a 页
更互见也弦谓琴瑟钟镛也籥管也琴瑟在堂钟籥在庭上下
之器各别不得两见其名各自更互见之依大射礼钟磬在庭
今鸣球于庙堂之上者案郊特牲云歌者在上贵人声也左传
云歌钟二肆则堂上有钟明磬亦在堂上故汉魏巳来登歌皆
有钟磬燕礼大射堂上无钟磬者诸侯乐不备也
传镛大至跄跄然
正义曰释乐云大钟谓之镛李巡曰大钟音声大镛大也孙炎
曰镛深长之声释诂云閒代也孙炎曰閒厕之代也释言云递
迭也李巡曰递者更迭閒厕相代之义故閒为迭也吹笙击钟
更迭而作鸟兽化德相率而舞跄跄然下云百兽率舞知此跄
跄然亦是舞也礼云凡行容愓愓大夫济济士跄跄是为行动
之貌故为舞也
传韶舜至率舞
正义曰韶是舜乐经传多矣但馀文不言箫箫乃乐器非乐名
箫是乐器之小者言箫见细器之备谓作乐之时小大之器皆
之器各别不得两见其名各自更互见之依大射礼钟磬在庭
今鸣球于庙堂之上者案郊特牲云歌者在上贵人声也左传
云歌钟二肆则堂上有钟明磬亦在堂上故汉魏巳来登歌皆
有钟磬燕礼大射堂上无钟磬者诸侯乐不备也
传镛大至跄跄然
正义曰释乐云大钟谓之镛李巡曰大钟音声大镛大也孙炎
曰镛深长之声释诂云閒代也孙炎曰閒厕之代也释言云递
迭也李巡曰递者更迭閒厕相代之义故閒为迭也吹笙击钟
更迭而作鸟兽化德相率而舞跄跄然下云百兽率舞知此跄
跄然亦是舞也礼云凡行容愓愓大夫济济士跄跄是为行动
之貌故为舞也
传韶舜至率舞
正义曰韶是舜乐经传多矣但馀文不言箫箫乃乐器非乐名
箫是乐器之小者言箫见细器之备谓作乐之时小大之器皆
卷五 第 18b 页
备也释鸟云鶠凤其雌皇是此鸟雄曰凤雌曰皇礼运云麟凤
龟龙谓之四灵是凤皇为神灵之鸟也易渐卦上九鸿渐于陆
其羽可用为仪是仪为有容仪也成谓乐曲成也郑云成犹终
也每曲一终必变更奏故经言九成传言九奏周礼谓之九变
其实一也言箫见细器之备备乐九奏而致凤皇则其馀鸟兽
不待九而率舞也尊者体盘灵瑞难致故九成之下始言凤皇
来仪鸟兽跄跄乃在上句传据此文言鸟兽易来凤皇难致故
云鸟兽不待九也乐之作也依上下递奏閒合而后曲成神物
之来上下共致非堂上堂下别有所感以祖考尊神配堂上之
乐鸟兽贱物故配堂下之乐揔上下之乐言九成致凤尊异灵
瑞故别言尔非堂上之乐独致神来堂下之乐偏令兽舞也郑
玄注周礼具引此文乃云此其在于宗庙九奏效应也是言祖
考来格百兽率舞皆是九奏之事也大司乐云凡六乐者六变
而致象物及天神郑玄云象物有象在天所谓四灵者彼谓
蜡之祭作乐以致其神此谓凤皇身至故九奏也
龟龙谓之四灵是凤皇为神灵之鸟也易渐卦上九鸿渐于陆
其羽可用为仪是仪为有容仪也成谓乐曲成也郑云成犹终
也每曲一终必变更奏故经言九成传言九奏周礼谓之九变
其实一也言箫见细器之备备乐九奏而致凤皇则其馀鸟兽
不待九而率舞也尊者体盘灵瑞难致故九成之下始言凤皇
来仪鸟兽跄跄乃在上句传据此文言鸟兽易来凤皇难致故
云鸟兽不待九也乐之作也依上下递奏閒合而后曲成神物
之来上下共致非堂上堂下别有所感以祖考尊神配堂上之
乐鸟兽贱物故配堂下之乐揔上下之乐言九成致凤尊异灵
瑞故别言尔非堂上之乐独致神来堂下之乐偏令兽舞也郑
玄注周礼具引此文乃云此其在于宗庙九奏效应也是言祖
考来格百兽率舞皆是九奏之事也大司乐云凡六乐者六变
而致象物及天神郑玄云象物有象在天所谓四灵者彼谓
蜡之祭作乐以致其神此谓凤皇身至故九奏也
卷五 第 19a 页
传尹正至太平
正义曰尹正释言文众正官之长谓每职之首周官所谓唐虞
稽古建官惟百是也信皆和谐言职事修理也上云祖考来格
此言众正官治言神人洽乐音和也此篇初说用臣之法末言
乐音之和言其始于任贤立政以礼治成以乐所以得致太平
解史录夔言之意
帝庸至往钦哉
正义曰帝既得夔言用此庶尹允谐之政故乃作歌自戒将歌
而先为言曰人君奉正天命以临下民惟当在于顺时惟当在
于慎微既为此言乃歌曰股肱之臣喜乐其事哉元首之君政
化乃起哉百官事业乃得广大哉言君之善政由臣也皋陶拜
手稽首飏声大言曰帝当念是言哉率领臣下为起政治之事
慎汝天子法度而敬其职事哉又当数自顾省已之成功而敬
终之哉乃续载帝歌曰会是元首之君能明哉则股肱之臣乃
善哉众事皆得安宁哉既言其美又戒其恶元首之君丛脞细
正义曰尹正释言文众正官之长谓每职之首周官所谓唐虞
稽古建官惟百是也信皆和谐言职事修理也上云祖考来格
此言众正官治言神人洽乐音和也此篇初说用臣之法末言
乐音之和言其始于任贤立政以礼治成以乐所以得致太平
解史录夔言之意
帝庸至往钦哉
正义曰帝既得夔言用此庶尹允谐之政故乃作歌自戒将歌
而先为言曰人君奉正天命以临下民惟当在于顺时惟当在
于慎微既为此言乃歌曰股肱之臣喜乐其事哉元首之君政
化乃起哉百官事业乃得广大哉言君之善政由臣也皋陶拜
手稽首飏声大言曰帝当念是言哉率领臣下为起政治之事
慎汝天子法度而敬其职事哉又当数自顾省已之成功而敬
终之哉乃续载帝歌曰会是元首之君能明哉则股肱之臣乃
善哉众事皆得安宁哉既言其美又戒其恶元首之君丛脞细
卷五 第 19b 页
碎哉则股肱之臣懈惰缓慢哉众事悉皆堕废哉言政之得失
由君也帝拜而受之曰然然其所歌显是也汝群臣自今巳往
各敬其职事哉
传用庶至慎微
正义曰此承夔言之下既得夔言而歌故知帝庸作歌者用庶
尹允谐之政故作歌以自戒之安不忘危也敕是正齐之意故
为正也言天合奉正天命以临下民惟在顺时不妨农务也惟
在慎微不忽细事也郑玄以为戒臣孔以为自戒者以正天之
命是人君之事故也
传元首至乃广
正义曰释诂云元良首也僖三十三年左传称狄人归先轸之
元则元与首各为头之别名此以元首共为头也君臣大体犹
如一身故元首君也股肱之臣喜乐尽忠谓乐行君之化君之
治功乃起言无废事业事业在于百官故众功皆起百官之业
乃广也
由君也帝拜而受之曰然然其所歌显是也汝群臣自今巳往
各敬其职事哉
传用庶至慎微
正义曰此承夔言之下既得夔言而歌故知帝庸作歌者用庶
尹允谐之政故作歌以自戒之安不忘危也敕是正齐之意故
为正也言天合奉正天命以临下民惟在顺时不妨农务也惟
在慎微不忽细事也郑玄以为戒臣孔以为自戒者以正天之
命是人君之事故也
传元首至乃广
正义曰释诂云元良首也僖三十三年左传称狄人归先轸之
元则元与首各为头之别名此以元首共为头也君臣大体犹
如一身故元首君也股肱之臣喜乐尽忠谓乐行君之化君之
治功乃起言无废事业事业在于百官故众功皆起百官之业
乃广也
卷五 第 20a 页
传宪法至其职
正义曰宪法释诂文此言兴事对上起哉天子率臣下为起治
之事言臣不能独使起也
传屡数至懈怠
正义曰释诂云屡数疾也俱训为疾故屡为数也顾省汝成功
谓已有成功令数顾省之敬终以善无懈怠也恐其惰于已成
功故以此为戒
传赓续至其义
正义曰诗云西有长赓毛传亦以赓为续是相传有此训也郑
玄以载为始孔以载为成各以意训耳帝歌归美股肱义未足
者非君之明为臣不能尽力空责臣功是其义未足以此续成
帝歌必先君后臣众事乃安故以此言成其义也
传丛脞至申戒
正义曰孔以丛脞为细碎无大略郑以丛脞揔聚小小之事以
乱大政皆是以意言耳君无大略则不能任贤功不见知则臣
正义曰宪法释诂文此言兴事对上起哉天子率臣下为起治
之事言臣不能独使起也
传屡数至懈怠
正义曰释诂云屡数疾也俱训为疾故屡为数也顾省汝成功
谓已有成功令数顾省之敬终以善无懈怠也恐其惰于已成
功故以此为戒
传赓续至其义
正义曰诗云西有长赓毛传亦以赓为续是相传有此训也郑
玄以载为始孔以载为成各以意训耳帝歌归美股肱义未足
者非君之明为臣不能尽力空责臣功是其义未足以此续成
帝歌必先君后臣众事乃安故以此言成其义也
传丛脞至申戒
正义曰孔以丛脞为细碎无大略郑以丛脞揔聚小小之事以
乱大政皆是以意言耳君无大略则不能任贤功不见知则臣
卷五 第 20b 页
皆懈惰万事堕废其功不成故又歌以重戒也庶事万事
为一同而文变耳
尚书正义卷第五
计一万一千九百一十六字
为一同而文变耳
尚书正义卷第五
计一万一千九百一十六字
卷五 第 2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