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百九
卷四百九 第 1a 页 WYG1407-015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四百九
            明 贺复徵 编
论十八
  葬论(宋司马光/)
葬者藏也孝子不忍其亲之暴露故敛而藏之赍送不
必厚厚者有损无益古人论之详矣今人葬不厚于古
而拘于阴阳禁忌则甚焉古者虽卜宅卜日盖先谋人
卷四百九 第 1b 页 WYG1407-0158d.png
事之便然后质诸蓍龟庶无后艰耳无常地与常日也
今之葬书乃相山川冈亩之形势考岁月日时之支干
以为子孙贵贱贫富寿夭贤愚皆系焉非此地非此时
不可葬也举世惑而信之于是丧亲者往往久而不葬
问之曰岁月未利也又曰未有吉地也又曰游官远方
未得归也又曰贫未能办葬具也至有终身累世而不
葬遂弃失尸柩不知其处者呜呼可不令人深叹悯哉
人所贵于身后有子孙者为能藏其形骸也其所为乃
卷四百九 第 2a 页 WYG1407-0159a.png
如是曷若无子孙死于道路犹有仁者见而殣之耶先
王制礼葬期远不过七月今世著令自王公以下皆三
月而葬又礼未葬不变服食粥居倚庐哀亲之未有所
归也既葬然后渐有变除今之人背礼违法未葬而除
丧从宦四方食稻衣锦饮酒作乐其心安乎人之贵贱
贫富寿天系于天贤愚系于人固无关预于葬就使皆
如葬师之言为人子者方当哀穷之际何忍不顾其亲
之暴露乃欲自营福利耶昔者吾诸祖之葬也家甚贫
卷四百九 第 2b 页 WYG1407-0159b.png
不能具棺椁自太尉公而下始有棺椁然金银珠玉之
物未尝以锱铢入于圹中将葬太尉公族人皆曰葬者
家之大事奈何不询阴阳此必不可吾兄伯康无如之
何乃曰询于阴阳则可矣安得良葬师而询之族人曰
通村有张生者良师也数县皆用之兄乃召张生许以
钱二万张生野夫也世为葬师为野人葬所得不过千
钱闻之大喜兄曰汝能用吾言吾俾尔葬不用吾言将
求它师张师曰惟命是听于是兄自以已意处岁月日
卷四百九 第 3a 页 WYG1407-0159c.png
时及圹之浅深广狭道路所从出皆取便于事者使张
生以葬书缘饰之曰大吉以示族人皆悦无违异者今
吾兄年七十九以列卿致仕吾年六十六忝备侍从宗
族之从仕者二十有三人视它人之谨用葬书未必胜
吾家也前年吾妻死棺成而敛装办而行圹成而葬未
尝以一言询阴阳家迄今亦无他故吾尝疾阴阳家立
邪说以惑众为世患于□家尤甚顷为谏官尝奏乞禁
天下葬书当时执政莫以为意今著兹论庶俾后之子
卷四百九 第 3b 页 WYG1407-0159d.png
孙葬必以时欲知葬具之不必厚视吾祖欲知葬书之
不足信视吾家元丰七年正月日具官司马光述
  辨惑论(石介/)
吾闻天地间必然无者有三无神仙无黄金术无佛然
此三者举世人皆惑之以为必有故甘心乐死而求之
然吾以为必无者吾有以知之大凡穷天下而奉之者
一人也莫崇于一人莫贵于一人无求不得其欲无取
不得其志天地两间苟所有者惟不索焉索之莫不获
卷四百九 第 4a 页 WYG1407-0160a.png
也秦始皇之求为仙汉武帝之求为黄金萧武帝之求
为佛勤已至矣而秦始皇帝远游死萧武帝饿死汉武
帝铸金不成死推是而言吾知必无神仙也必无佛也
必无黄金术也
  子思论(苏轼/)
昔者夫子之文章非有意于为文是以未尝立论也所
可得而言者唯其归于至当斯以为圣人而已矣天子
之道可由而不可知可言而不可议此其不争为区区
卷四百九 第 4b 页 WYG1407-0160b.png
之论以开是非之端是以独得不废以与天下后世为
仁义礼乐之主夫子既没诸子之欲为书以传于后世
者其意皆存乎为文汲汲乎惟恐其汨没而莫吾知也
是故皆喜立论论立而争起自孟子之后至于荀卿扬
雄皆务为相攻之说其馀不足数者纷纭于天下嗟夫
夫子之道不幸而有老𣆀庄周杨朱墨翟田骈慎到申
不害韩非之徒各持其私说以攻乎其外天下方将惑
之而未知其所适从奈何其弟子门人又内自相攻而
卷四百九 第 5a 页 WYG1407-0160c.png
不决千载之后学者愈众而夫子之道益晦而不明者
由此之故欤昔三子之争起于孟子孟子曰人之性善
是以荀子曰人之性恶而扬子又曰人之性善恶混孟
子既已据其善是故荀子不得不出于恶人之性有善
恶而已二子既已据之是以扬子亦不得不出于善恶
混也为论不求其精而务以为异于人则纷纷之说未
可以知其所止且夫夫子未尝言性也盖亦尝言之矣
而未有必然之论也孟子之所谓性善者皆出于其师
卷四百九 第 5b 页 WYG1407-0160d.png
子思之书子思之书皆圣人之微言笃论孟子得之而
不善用之能言其道而不知其所以为言之名举天下
之大而必之以性善之论昭昭乎自以为的于天下使
天下之过者莫不欲援弓而射之故夫二子之为异论
者皆孟子之过也若夫子思之论则不然曰天妇之愚
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
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圣
人之道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
卷四百九 第 6a 页 WYG1407-0161a.png
知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是以极天下无不可学而极
乎圣人之所不能知是以学者不知其所穷夫如是则
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
不止于羞恶此不亦孟子之所以为性善之论欤子思
论圣人之道出于天下之所能行而孟子论天下之人
皆可以行圣人之道此无以异者而子思取必于圣人
之道孟子取必于天下之人故夫后世之异议皆出于
孟子而子思之论天下皆是而莫或非焉然后知子思
卷四百九 第 6b 页 WYG1407-0161b.png
之善为论也
  韩非论(苏轼/)
圣人之所为恶夫异端尽力而排之者非异端之能乱
天下而天下之乱所由出也昔周之衰有老𣆀庄周列
禦寇之徒更为虚无淡泊之言而治其倡狂浮游之说
纷纭颠倒而卒归于无有由其道者荡然莫得其当是
以忘乎富贵之乐而齐乎死生之分此不得志于天下
高世远举之人所以放心而无忧虽非圣人之道而其
卷四百九 第 7a 页 WYG1407-0161c.png
用意固亦无恶于天下自老𣆀之死百馀年有商鞅韩
非著书言治天下无若刑名之贤及秦用之终于胜广
之乱教化不足而法有馀秦以不祀而天下被其毒后
世之学者知申韩之罪而不知老𣆀庄周之使然何者
仁义之道起于夫妇父兄子弟相爱之间而礼法刑政
之原出于君臣上下相忌之际相爱则有所不忍相忌
则有所不敢不敢与不忍之心合而后圣人之道得存
乎其中今老𣆀庄周论君臣父子之间汎汎乎若萍游
卷四百九 第 7b 页 WYG1407-0161d.png
乎江湖而适相值也夫是以父不足爱而君不足忌不
忌其君不爱其父则仁不足以怀义不足以劝礼乐不
足以化此四者皆不足用而欲置天下于无有夫无有
岂诚足以治天下哉商鞅韩非求为其说而不得得其
所以轻天下而齐万物之术是以敢为残忍而无疑今
夫不忍杀人而不足以为仁而仁亦不足以治民则是
杀人不足以为不仁而不仁亦不足以乱天下如此则
举天下惟吾之所为刀锯斧钺何施而不可昔者夫子
卷四百九 第 8a 页 WYG1407-0162a.png
未尝一日易其言虽天下之小物亦莫不有所畏今其
视天下𦕈然若不足为者此其所以轻杀人欤太史迁
曰申子卑卑施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
极惨覈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尝读而思之事固有不
相谋而相感者庄老之后其祸为申韩由三代之衰至
于今凡所以乱圣人之道者其弊固已多矣而未知其
所终奈何其不为之所哉
  扬雄论(苏轼/)
卷四百九 第 8b 页 WYG1407-0162b.png
昔之为性论者多矣而不能定于一始孟子以为善而
荀子以为恶扬子以为善恶混而韩愈者又取夫三子
之说而折之以孔子之论离性以为三品曰中人可以
上下而上智与下愚不移以为三子者皆出乎其中而
遗其上下而天下之所是者于愈之说多焉嗟夫是未
知乎所谓性者而以夫才者言之夫性与才相近而不
同其别不啻若白黑之异也圣人之所与小人共之而
皆不能逃焉是真所谓性也而其才固将有所不同今
卷四百九 第 9a 页 WYG1407-0162c.png
夫木得土而后生雨露风气之所养畅然而遂茂者是
木之所同也性也而至于坚者为毂柔者为轮大者为
楹小者为桷桷之不可以为楹轮之不可以为毂是岂
其性之罪耶天下之言性者皆杂乎才而言之是以纷
纷而不能一也孔子之所谓中人可以上下而上智与
下愚不移者是论其才也而至于言性则未尝断其善
恶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而已韩愈之说则又有甚者
离性以为情而合才以为性是故其论终莫能通彼以
卷四百九 第 9b 页 WYG1407-0162d.png
为性者果泊然而无为耶则不当复有善恶之说苟性
而有善恶也则夫所谓情者乃吾所谓性也人生而莫
不有饥寒之患牝牡之欲今告乎人曰饥而食渴而饮
男女之欲不出于人之性也可乎是天下知其不可也
圣人无是无由以为圣而小人无是无由以为恶圣人
以其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御之而之乎善小人以是
七者御之而之乎恶由此观之则夫善恶者性之所能
之而非性之所能有也且夫言性者安以其善恶为哉
卷四百九 第 10a 页 WYG1407-0163a.png
虽然扬雄之论则固已近之矣曰人之性善恶混修
其善则为善修其恶则为恶此其所以为异者惟其
不知性之不能以有夫善恶之论而以为善恶之皆
出乎性也而已夫太古之初本非有善恶之论唯天
下之所同安者圣人指以为善而一人之所独乐者
则名以为恶天下之人固将即其所乐而行之孰知
夫圣人唯其一人之独乐不能胜天下之所同安是
以有善恶之辨而诸子之意将以善恶为圣人之私
卷四百九 第 10b 页 WYG1407-0163b.png
说也不巳疏乎而韩愈又欲以书传之所闻一人之
事迹而折夫三子之论区区乎以后稷之岐嶷文王
之不勤瞽鲧管蔡之迹而明之夫圣人之论性也将
以尽万物之理与众人之所共知者以折天下之疑
而韩愈乃欲以一人之才定天下之性且其言曰今
日言性者皆杂乎佛老则是愈之说以为性之无与
乎情而喜怒哀乐皆非性者是愈流入于佛老而不
自知也
卷四百九 第 11a 页 WYG1407-0163c.png
  王衍论(苏辙/)
圣人之所以御物者三道一也礼二也刑三也易曰形
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礼与刑皆器也孔子
生于周末内与门弟子言外与诸侯大夫言言及于道
者盖寡也非不能言谓道之不可以轻授人也盖尝言
之矣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夫道以无为体而入于群
有在仁而非仁在义而非义在礼而非礼在智而非智
惟其非形器也故目不可以视而见耳不可以听而知
卷四百九 第 11b 页 WYG1407-0163d.png
惟君子得之于心以之御物应变无方而不失其正则
所谓时中也小人不知而窃其名与物相遇辄捐理而
徇欲则所谓无忌惮也故孔子不以道语人其所以语
人者必以礼礼者器也而孔子必以教人非吝之也盖
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由礼以达其道而小人由
礼以达其器由礼以达道则自得而不眩由礼以达器
则有守而不狂此孔子之所以寡言道而言礼也若其
下者视之以礼而不格然后待之以刑辟三者具而圣
卷四百九 第 12a 页 WYG1407-0164a.png
人之所以御物者尽矣三代已远汉之儒者虽不闻道
而犹能守礼故在朝廷则危言在乡党则危行皆不失
其正至魏武始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始慕通达
而天下贱守节相承不已而虚无放荡之论盈于朝野
谢安叔侄导其源阮籍父子涨其流而王衍兄弟卒以
乱天下要其终皆以济邪佞成淫欲恶礼法之绳其奸
也故蔑弃礼法而以道自命天下小人便之君臣奢纵
于上男女淫泆于下风俗大坏至于中原为墟而不悟
卷四百九 第 12b 页 WYG1407-0164b.png
王导谢安江东之贤臣也王导无礼于成帝而不知惧
谢安作乐于期丧而不受教则废礼慕道之俗然矣东
晋以来天下学者分而为南北南方简约得其精华北
方深芜穷其枝叶至唐始以义疏通南北之异虽未闻
圣人之大道而形器之说备矣上自郊庙朝廷之仪下
至冠昏丧祭之法何所不取于此然以其不言道也故
学者小之于是舍之而求道冥冥而不可得也则至于
礼乐度数之间字书形声之际无不指以为道之极然
卷四百九 第 13a 页 WYG1407-0164c.png
反而察其所以施于世者内则谗谀以求进外则聚敛
以求售废端良聚苟合杜忠言之门辟邪说之路而皆
以诗书文饰其伪要之与王衍无异呜呼世无孔孟使
杨墨塞路而莫之辟吾则罪人尔矣
  礼论(王安石/)
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是
以知其不知礼也知礼者贵乎知礼之意而荀卿盛称
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亦乌知礼之
卷四百九 第 13b 页 WYG1407-0164d.png
意哉故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则野知人
而不知天则伪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以是礼兴焉今
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知天之过也然
彼亦有见而云尔凡为礼者必诎其放傲之心逆其嗜
欲之性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
擎跽曲拳以见其恭夫民之于此岂皆有乐之之心哉
患上之恶已而随之以刑也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
之威而为之于外尔此亦不思之过也夫断木而为之
卷四百九 第 14a 页 WYG1407-0165a.png
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故必削之以斧斤
直之以绳墨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束联胶漆之而后
器适于用焉前之以衔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
舒疾无得自放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由是观
之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然圣人舍木而不
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今人生
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
其制虽有以强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圣人苟不为
卷四百九 第 14b 页 WYG1407-0165b.png
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此亦可谓
失其性也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
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
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
走耳虽畏之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
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故曰礼
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
物吾盖未之见也
卷四百九 第 15a 页 WYG1407-0165c.png
  正友论(唐庚/)
庾公之斯以朋友之故废君命而君子不以为私叩轮
去金发虚夫以塞责而君子不以为欺郦况之说其友
也其言甚甘而君子不以为险其友为之堕肱陨首覆
宗绝祀而君子不以为忍知此二义然后可以言友矣
方汉之时吕禄之权为如何其宗族亲党日夜相与思
虑计议者为如何国家社稷宗庙之势为如何而父又
劫质其急为如何又安得舍所重以全所轻则以计劫
卷四百九 第 15b 页 WYG1407-0165d.png
之也固宜彼子濯孺子之事岂至是耶以区区之郑固
非卫之所以存亡而区区之子濯孺子又非郑之所以
强弱敌去而追之兹又国事之区区者而弯弓于其友
则在名义为至重此孟子所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势
也何得以吕禄比之夫莫重于金莫轻于羽此虽三尺
之童足以知之至于轻重之中又有轻重焉则非通孟
子者不能权之矣孟子之书世未有通之者故汉魏之
臣如苏章于禁之徒皆以得已之事亲诛其友犹复毅
卷四百九 第 16a 页 WYG1407-0166a.png
然自谓忠于朝廷而世亦莫知其为天下之至恶自是
而后一变而相證再变而相告三变而至相诬蔑也岂
不愈惑哉呜呼名教之事圣贤谈之尽矣患不深考尔
君使已诛其友则如之何曰审之祸大则诛之馀者可
救则救之可赎而赎之无罪者辨之不可则辞于君要
之不可以执戈友为不善则如之何曰审之祸大则诛
之其次痛责而力正之不从则去之其小者则忠告之
不从则已终不可弃也夫上则善其君下则善其友使
卷四百九 第 16b 页 WYG1407-0166b.png
君臣朋友之间无不满焉者岂非人之所欲哉不幸而
至于此则古人所以处之者亦有道矣而论者不察以
君臣为公指朋友谓之私何其不思之甚欤孔子曰以
孝事君则忠曾子曰朋友不信非孝也是相生法也何
名为私乎父子兄弟出于天君臣夫妇朋友出于人而
父子兄弟夫妇主恩君臣朋友主义则五教之中近于
君臣者唯朋友为然故欲知人臣之忠者必于朋友焉
观之宁有贼害其友而能忠于所事者乎是物理之必
卷四百九 第 17a 页 WYG1407-0166c.png
不然者矣以公心处之何适而非公苟私矣则君臣父
子夫妇长幼皆私也宁独友哉嗟夫教之所自出者三
而世阙其一曰师其所以为教者五而抑其一曰友
 
 
 
 
 
卷四百九 第 17b 页 WYG1407-0166d.png
 
 
 
 
 
 
 
 文章辨体汇选卷四百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