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20356c 页
卷三 第 1a 页 0377-063.png
道德真经指归卷之九能七
    蜀郡严遵字君平撰谷神子注
为学日益(益民/知也)为道日损(损民/知也)损之又损之
(使不/知也)至于无为(使无/事也)而无以为(无不/事也)将欲取
天下者(和平/之也)常以无事(道无/职也)及其有事(穷知/能也)
不足以取天下(终不/得也)
 指归道德之化变动虚玄荡荡默默汎汎
 无形潢漭慌忽浑沌无端视之不见听之
 不闻开导禀授无所不存功成遂事无所
 不然无为之为万物之根由此观之不知
卷三 第 1b 页 0377-064.png
 之知知之祖也不教之教教之宗也无为
 之为为之始也无事之事事之元也(不教/之教)
 (无为之为皆至道至极神妙之动无形心/成不可言名故谓之元始祖宗之大也)
 凡此数者神明所因天地所归玄圣所道
 处士所传也逮至仁义浅薄性命不真不
 睹大道动顺其心陷溺知故渐渍忧恩情
 意多欲神与物连深谋逆耳大论迕心非
 道崇知上功贵名是以作术治数集辞著
 文载之篇籍以教万民纲纪天地经纬阴
 阳剖判人事离散祖宗淳朴变化设伪万
卷三 第 2a 页 0377-065.png
 方转移风俗倾正败常改正易服万事尽
 彰钟鼓琴瑟间以竽笙升降进退饰象趋
 翔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分舛并争兴事舞
 文以辩相诎以巧相胜毫举毛起益以无
 穷(为学/日益)是以天下背本去根向末归文博
 学深问家知户贤甚者拟圣以立君臣同
 意者无能而官异心者功大而亡(儒者兼/爱而成)
 (党故同于己者不善而善之/不同于己者虽善不善也)是以天下骚
 骚不遑其亲追习纤纤务顺其君故和五
 味以养其口肥香甘脆不顾群生变五色
卷三 第 2b 页 0377-066.png
 以养其目玄黄纤妙不计民贫调五音以
 养其耳极钟律之巧不忧世淫高台榭广
 宫室以养其意不惧民穷驰骋田猎以养
 其志多获其上不顺天心(役人命以善己/身损人财以为)
 (己利不忧时俗之穷窭唯取己之有/馀皆非仁爱之心是违天地之意也)凡此
 数者非以为善务也以悦其君也天下相
 放养伪饰奸消灭和睦长暴之原浸以为
 俗巧利为贤损民大命以增民劳伤人美
 性以益民烦当此之时溪谷异君四海各
 王尊名贵势强大为右忿争相踰力正任
卷三 第 3a 页 0377-067.png
 武强者拘弱众者制寡以乳代治以非图
 是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争之愈大莫之能
 守求者甚众得之者寡道路悲忧尽言军
 旅詾詾謷謷至相烹煮夫何故哉饰文益
 事务以相序也(为学日/益之过)是以圣人释仁去
 义归于大道绝智废教求之于己所言日
 微所为日寡(为道日/损者也)消而灭之日夜不止
 包以大冥使民无耻灭文丧事天下自已
 损之损之使知不起(损之又/损也)遁名亡身保
 我精神秉道德之要固存亡之机不为事
卷三 第 3b 页 0377-068.png
 主不为知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以至于/无)
 天地自作群美相随万物自象百蛮自和
 万民蚩疑不知所之随明出人托于四时
 优游精神不外心志意中空虚如木之浮
 如壤之休不识仁义不达礼仪心不知欲
 志不知为行步蹎蹎瞻视颠颠(蹎蹎直实/也颠颠高)
 (达/也)语言默默意气玄玄外似禽兽中独异
 焉寂而不为若无君臣不为而治敦厚忠
 悫至于大安神休精息性命自全万物相
 袭与道德邻(无为而无/不为者也)夫何故哉主无教
卷三 第 4a 页 0377-069.png
 令而民无闻也是以将取天下常于无事
 不言为术无为为教无欲为宝不知为要
 能行以道无不开导(取天下常/以无事也)释虚反实
 以极为事上知天高下知地厚明阴阳之
 分知万物之数昼见星于天夜见鱼于渊
 耳比八风之调目领群兽之毛此思虑之
 极也无益于存力什乌获势百孟贲勇千
 夏育威执三军进若光景退若浮云击如
 雷霆不动若阴此强之极无益于胜使日
 下之民皆执礼易通诗书明律比知诏令
卷三 第 4b 页 0377-070.png
 家一吏里一令乡一仓亭一库明察折中
 强武求盗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父子
 不相隐兄弟不相容此事之极无益于治
 是故以知知与天相离以为为与天相奇
 以事事失天之意为国日益百残尽备为
 而不成求而不得天下相驱归之于乱(所/谓)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故乱也)
圣人无常心(心无/形也)以百姓心为心(与人/同也)善者
吾善之(长其/明也)不善者吾亦善之(变其/性也)得善矣
(自和/正也)信者吾信之(长其/诚也)不信者吾亦信之(变/其)
卷三 第 5a 页 0377-071.png
(情/也)得信矣(自和/平矣)圣人在天下(谓帝/王也)惵惵乎(心/虚)
(空/也)为天下浑心(包万/方也)百姓皆注其耳目(以为/容也)
圣人皆骇之(唯道/从也)
 指归道德无形而王万天者无心之心存
 也天地无为而万类顺之者无虑之虑运
 也由此观之无心之心心之主也不用之
 用用之母也何以明之庄子曰我之所以
 为我者岂我也哉我犹为身者非身(我犹/似于)
 (我而我/非身也)身之所以为身者以我存也(以我/有分)
 (别称之为身/不自称也)而我之所以为我者以有神
卷三 第 5b 页 0377-072.png
 也神之所以留我者道使然也(道生神神/生身身神)
 (共合称于我也我不自我由身故我身不/自身由神故身身神同道不有而有即无)
 (心之/心存)托道之术留神之方清静为本虚无
 为常非心意之所能致非思虑之所能然
 也故知者之居也耳目视听心意思虑饮
 食时节穷适志欲聪明并作不释昼夜经
 历百方筹策万事定安危之始明去就之
 路将以全身体而延大命也若然则精神
 为之损血气为之败魂魄离散大命伤夭
 (本为其身而生思虑不/知生思虑以损其身)及其寐也心意不
卷三 第 6a 页 0377-073.png
 用聪明闭塞不思不虑不饮不食精神和
 顺血气生息心得所安身无百疾遭离凶
 害大疮以瘳断骨以续百节九窍皆得所
 欲(但以寝寐之顷尚得安/宁况体道忘怀故常适)夫以一人之身
 去心则危者复宁用心则安者将亡而况
 乎奉道德顺神明承天心养群生者哉(善/群)
 (生弥须无/心以宁也)是以圣人建无身之身怀无心
 之心有无有之有托无存之存上含道德
 之化下包万民之心(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者也)无恶
 无好无爱无憎不与凶人为雠不与吉人
卷三 第 6b 页 0377-074.png
 为亲不与诚人为媾不与诈人为怨载之
 如地覆之如天明之如日化之如神(夫人/之迷)
 (也其日固久乍令不善者岂造次而易哉/必先优之柔之使自求之浸之润之使自)
 (得之然后始可长其明而成其信悦其意/而变其心故云载之如地覆之如天明之)
 (如日化/之如神)物无小大视之如身为之未有治
 之未然绝祸之首起福之元(杜渐防萌遏/恶扬善也)
 去我情欲取民所安去我智虑归之自然
 (自然令物得安使/百姓日用不知也)动之以和导之以冲上
 含道德之意下得神明之心光动天地德
 连万民民无赋役主无职负俱得其性皆
卷三 第 7a 页 0377-075.png
 有其神视无所见听无所闻遗精忘志以
 主为心(主能体道以道覆人人得主恩若/自其心心从主后若子归母俯仰)
 (卧起皆与/为市者也)与之俯仰与之浮沉随之卧起
 放之屈伸不言而天下应不为而万物存
 四海之内无有号令皆变其心善者至于
 大善日深以明恶者性变浸以平和(所谓/不善)
 (者吾亦善之/所以得善也)信者大信至于无私伪者情
 变日以至诚(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也)残贼反善邪伪
 反真善恶信否皆归自然(夫指归所以屡/归指于自然者)
 (明至道之体湛然独立自古固存其能然/于众物而众物不能然之故谓之自然非)
卷三 第 7b 页 0377-076.png
 (言虫鸟之分以为至极夫有体此自然之/道者则能同光尘不立圭角使物自化悉)
 (归于善进其独志若性自然/所谓圣人不言而饮人以和)当此之时溷
 沉太虚沾溺至和民忘心意芒洋浮游失
 其所恶而获其所求与天进退与道周流
 非迫禁而去恶非拘教而后移也无为为
 之而变化不自知也夫何故哉世主之化
 虚无寂寞容如枯槁心如橐籥志如江海
 施如溪谷不别东西不异南北不辩甘苦
 不嫌白黑不正方圆不定曲直详于玄妙
 务自隐匿(所谓圣人惵惵为/天下皆浑其心也)与物无治浮
卷三 第 8a 页 0377-077.png
 游无极废我之所欲为裹天之所欲得万
 物纷纷皆注其耳目(所谓百姓/皆注耳目)世主无为
 涣如俨容天地为炉太和为橐神明为风
 万物为铁德为大匠道为工作天下青青
 靡不润泽(圣人含如此之功用/所以能利物无穷矣)故能陶冶
 民心变化时俗上无不包下无不克成遂
 万物无不斟酌感动群生振骇八极天下
 芒芒不识美恶玄效昧象自成法式(圣人/皆骇)
 动万物以归于道随其所宜而成法式也
出生人死(去无/为也)生之徒十有三(虚无/和也)死之徒
卷三 第 8b 页 0377-078.png
十有三(实有/过也)而民生(有其/生也)动之死地(为利/名也)
有三(趋坚/强也)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亡其/生也)盖闻
善摄生者(畜神/明也)陆行不避兕虎(虎不/伤也)入军不
被甲兵(兵不/丧也)兕无所投其角(柔弱/象也)虎无所措
其爪(体和/平也)兵无所容其刃(害亡/中也)夫何故哉(类/相)
(应/也)以无死地(无亡/形也)
 指归道德神明清浊太和浑同沦而为体
 万物以形形之所托英英荣荣不睹其字
 号之曰生生之为物不阴不阳不可揆度
 不可测量深微不足以为称玄妙不足以
卷三 第 9a 页 0377-079.png
 为名光耀恍惚无有形声无状无象动静
 无方游于虚寂之野处于无有之乡得之
 者存失之者亡(道气所传阴阳相和凝结/成识名之为生而又非形)
 (非象非阴非阳故云不/阴不阳处无有之乡也)夫生之于形也神
 为之蒂精为之根营爽为宫室九窍为户
 门聪明为候使情意为乘舆魂魄为左右
 血气为卒徒进与道推移退与德卷舒(不/离)
 (道德而/非道德)翱翔柔弱栖息虚无屈伸俯仰与
 时和俱轻死与之反欲生与之仇无以为
 利则不可去有以为用则不可留(无为则/生自生)
卷三 第 9b 页 0377-080.png
 (故不去有为欲生/之则死矣故不留)故无为生之宅有为死
 之家也夫立则遗其身坐则忘其心澹如
 赤子泊如无形不视不听不为不言变化
 消息动静无常与道俯仰与德浮沉与神
 合体与和屈伸不贱为物不贵为人与王
 侯异利与万姓殊患死生为一故不别存
 亡此治身之无为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奉主之法顺天之命内慈父母外绝名利
 不思不虑不与不求独往独来体和袭顺
 辞让于入不与时争此治家之无为也尊
卷三 第 10a 页 0377-081.png
 天敬地不敢亡先修身正法去己任人审
 实定名顺物和神参伍左右前后相连随
 时循理曲因其当万物并作归之自然此
 治国之无为也冠无有被无形抱空虚履
 太清载道德浮神明秉太和驱天地驰阴
 阳骋五行从群物涉玄冥游乎无功归乎
 无名此治天下之无为也(凡无为者/皆生之徒)贪生
 利寿唯恐不得强藏心意闭塞耳目导引
 翔步动摇百节吐故纳新吹煦呼吸被服
 五星饮食日月形神并作未尝休息此治
卷三 第 10b 页 0377-082.png
 身之有为也废释天时独任人事贱强求
 贵贫强求富饥名渴势心常载求衣食奢
 泰事过其务此治家之有为也富国兼壤
 轻战乐兵底威起节名显势隆刑严罚峻
 峭直刻深法察网周操毒少恩诸侯畏忌
 常为俊雄公强求伯伯强求王此治国之
 有为也祖孝悌宗仁义修礼节教民知饰
 修治色味以顺民心钟鼓琴瑟以和民志
 主言臣听主动臣随表功厉行开以恩厚
 号令声华使民亲附诸事任己百方仰朝
卷三 第 11a 页 0377-083.png
 此治天下之有为(凡有为者/皆死之徒)是故虚无清
 静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凡此十三生之
 徒(此十三者是集道之端/养神之宅故云生之徒)实有浊扰显众
 刚强高满过泰费此十三者死之徒也(此/十)
 (三者与道相违与神/相反故云死之徒也)夫何故哉圣人之道
 动有所因静有所应四支九窍凡此十三
 死生之外具也虚实之事刚柔之变死生
 之内数也故以十三言诸(以内有十三生/徒外成四支九)
 (窍故以言/内外也)夫虚生充实无生常存清则聪
 达静则内明微生章显寡则生众柔生刚
卷三 第 11b 页 0377-084.png
 健弱生坚强卑则生高损则生益时则通
 达和则得中啬则有馀是谓益生能行此
 道与天地同为身者久为国者长虽欲不
 然造化不听(夫虚无清静既将道合能生/诸有与造化同故虽欲不然)
 (而造化/不许也)实生空虚有生消亡浊则听塞扰
 则失明显则生微众则生寡刚生柔韏强
 生弱殃高生卑贱满生损空过则闭塞泰
 则困穷费则招祸是俱不祥有行此道动
 而之穷(此十三者是形有之累/生祸之元故动而之穷)为身不久
 为国不平虽欲不然天地不从(有为必败/理数自然)
卷三 第 12a 页 0377-085.png
 (故天地/不从也)而民皆有其生而益之不止皆有
 其身而爱之不已动归有为智虑常起(人/之)
 (生动之/死地也)故去虚就实绝无依有出清入浊
 背静治扰变微为显化寡为众离柔反刚
 废弱兴强损卑归高弃损取盈纵时造过
 释和作泰将以有为除啬施费夫何故哉
 大有其身而忘生之道也(所谓死/之徒也)是故摄
 生之士超然大度卓尔远逝不拘于俗不
 系于世损形于无境浮神于无内不以生
 为利不以死为害兼施无穷物无细大视
卷三 第 12b 页 0377-086.png
 之如身无所憎爱精神隆盛福德并会道
 为中主光见于外自然之变感而应之天
 地人物莫之能败陆行则兕虎不能伤入
 军则五兵不能害非加之而不能克投之
 而不能制也神气相通伤害之心素自为
 废(夫善摄生者之为行既无爱僧于万物/视物常若于己身故物亦感而相应还)
 (自亲而无恶理数必尔若影/随形非以法术加形而揣据)夫何故哉声
 响相应物从其类兕虎不加无形而五兵
 不系无质摄生之士贼害之心亡于中而
 死伤之形亦亡于外也(所谓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卷三 第 13a 页 0377-087.png
 (以其无死地/信不虚焉)
道生之(禀物/性也)德畜之(授物/命也)物形之(品万/方也)势成
(遂物/形也)是以万物(得以/生也)尊道而贵德(视宗/正也)
尊德贵(高大/盛也)夫莫之爵(无以/名也)而常自然(以为/性也)
道生之(无不/存也)德畜之(无不/今也)长之(无不/益也)育之(无/不)
(宁/也)成之(无不/终也)熟之(无不/然也)养之(无不/利也)覆之(无不/藏也)
生而不有(不以/赀也)为而不恃(无所/为也)长而不宰(无/以)
(为/也)是谓玄德(德不/知也)
 指归圣知之术不自天下不由地出内在
 于身外在于物督以自然无所不通因循
卷三 第 13b 页 0377-088.png
 效象无所不竭故道虚德无不失其心天
 尊地卑不违其节何则以有知无由人识
 物物类之无者生有虚者生实见微知著
 观始睹卒非有巧能自然之物圣人因之
 与天周密是故知道以大虚之虚无所不
 禀(禀物/性也)知德以至无之无无所不授(授物/命也)
 道以无为之为品于万方而无首(为而/不有)
 以无设之设遂万物之形而无事(成功/不居)
 能陶性命治情意造志欲化万事何谓性
 命情意志欲(问六者/之差也)所禀于道而成形体
卷三 第 14a 页 0377-089.png
 万方殊类人物男女圣虑勇怯小大脩短
 仁廉贪酷强弱轻重声色状貌精粗高下
 谓之性(此皆禀于道由中/而出终焉不变也)所授于德富贵
 贫贱夭寿苦乐有宜不宜谓之天命(皆受/于德)
 (自外而来/进退由我)遭遇君父天地之动逆顺昌衰
 存亡及我谓之遭命(偶然所遇/非常定也)万物陈列
 吾将有事举错废置取舍去就吉凶来祸
 福至谓之随命(随我所/为而得)因性而动接物感
 寤爱恶好憎惊恐喜怒悲乐忧恚进退取
 与谓之情(自性而来/不觉而至)因命而动生思虑定
卷三 第 14b 页 0377-090.png
 计谋决安危通万事明是非别同异谓之
 意(缘命而动/由我所为)因于情意动而之外与物相
 连常有所悦招麾祸福功名所遂谓之志
 (性命之动情意己出/因而自强谓之志也)顺性命适情意牵于
 殊类系于万事结而难解谓之欲(欲虽出/乎情意)
 (而侈于性/命不可纵)凡此六者皆原道德千变万化
 无有穷极唯闻道德者能顺其则(道则是/其本得)
 (本者进退自由不/为情欲之所使也)性精命高可变可易性
 粗命下可损可益若得根本不滞有无是
 故天地人物含心包核有类之属得道以
卷三 第 15a 页 0377-091.png
 生而道不有其德(道生之/而未有)得一而成而一
 不求其福万物尊而贵之亲而忧之而无
 报其德(得至一之所成而一无所/谢所谓理至则迭灭者也)夫何故
 哉道高德大深不可言物不能富爵不能
 尊无为为物无以物为非有所迫而性常
 自然(无为自为于物不为物而故为/理数必自如然非有物使之然)故道
 之为物窥之无户察之无门捪之无体象
 之无容意不能尽而言不能通万物以生
 不为之损物皆归之不为之盈上下不穷
 广大无涯消息嬴诎不可度訾游于秋毫
卷三 第 15b 页 0377-092.png
 不以为少包裹万天不以为多青紫光耀
 不为易志幽冥枯槁不为变化(所谓/常也)运行
 无施无所爱好禀授性命无所不为德流
 万物而不可复恩结泽缔而不可归(道德/善贷)
 (且生若橐籥之出声气/气出无穷不可归复也)瞻足天下而不费
 成功遂事而不衰其于万物也岂直生之
 而已哉生之形之设而成之品而流之停
 而就之终而始之先而后之(若水之于鱼/生成终始不)
 (可斯/须离)既托其后又在其前神明以处太和
 以存清以上积浊以下凝天以之圆地以
卷三 第 16a 页 0377-093.png
 之方阴得以阴阳得以阳日月以照星辰
 以行四时以变化五行以相胜火以之热
 水以之寒草木以柔金石以刚味以甘苦
 色以玄黄音以高下变以纵横山陵以滞
 风雨以行鳞者以游羽者以翔兽以之走
 人以聪明殊类异族皆以之存变化相背
 皆以之亡万天殊状水土异形习俗相违
 利害不同容貌诡谬意欲不通阴阳所不
 能及日月所不能明皆以之始皆以之终
 开口张目屈伸倾侧俯仰之顷喘息之间
卷三 第 16b 页 0377-094.png
 神所经历心意所存恩爱所加雌雄所化
 无所不导无所不为生之而不以为赀为
 之而不以有求长之而无以为有天下迷
 惑莫之能知(窅冥寂寞无有形质又能生/成不等太虚人迷既久故不)
 (知/也)或曰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
 形容也(或谓道德是天地之用天地是道/德之体此瓮中蠛蠓之见衣中机)
 (虱之知不可/以语于道也)何以明之道德包万天也庄
 子曰夫天地有类而道德无形有类之徒
 莫不有数无形之物无有穷极以有数之
 物托于无穷若草木离土众星离天不足
卷三 第 17a 页 0377-095.png
 以喻焉而谓之不然则是不通乎有无相
 包虚实相含犹瓜瓠之瓣不睹区蔓之有
 邻也虮虱藏于裘褐不知都邑之多人也
 是故宇宙之外营域之内拘以无禁束以
 无制安危消息无有中外同风共指和顺
 仰制全活姣好靡有伤败百祥万福道为
 之盖功玄事冥不开于世天下莫见为而
 不废(随迎莫见见即非真言常不及非常/所识所谓玄德德济无穷)
天下有始(无为/身也)以为天下母(万物/根也)既得其母
(秉自/然也)以知其子(生事/无也)既知其子(无不/间也)复守其
卷三 第 17b 页 0377-096.png
(反其/先也)没身不殆(终安/宁也)塞其兑(耳目/冥也)闭其门
(口不/言也)终身不勤(不劳/难也)开其兑(事聪/明也)济其事(显/功)
(名/也)终身不救(不可/生也)见小曰明(睹未/萌也)守柔曰强
(和为/恒也)用其光(神外/动也)复归其明(反其/内也)无遗身殃
(不为/大也)是谓袭常(服道/制也)
 指归夫道之为物无形无状无心无意不
 忘不念无知无识无首无向无为无事虚
 无澹泊恍惚清静其为化也变于不变动
 于不动反以生覆覆以生反有以生无无
 以生有反覆相因自然是守无为为之万
卷三 第 18a 页 0377-097.png
 物兴矣无事事之万物遂矣是故无为者
 道之身体而天地之始也(所谓天/下有始)无为微
 妙周以密矣滑淖安静无不制矣生息聪
 明巧利察矣通达万方无不溉矣故曰有
 为之元万事之母也(以为天/下母也)圣人得之与
 物反矣(既得/其子)故能达道之心通天之理生
 为之元开事之户因万方之知穷众口之
 辩尽异端之巧竭百家之伎(万方之知百/家之伎皆从)
 (道生故称子也夫得道圆通不唯独善随/机应感妙用无方无方之用运物归道故)
 (云既知其子/复守其母)且道人事与时化转因之修
卷三 第 18b 页 0377-098.png
 之终而复始变化忽然通神使鬼形于无
 形事无不理穷于无穷极乎无有以能雕
 琢复反其母(复守/其母)既覆又反为天下本游
 于玄冥终身不殆(没身/不殆)故能塞其聪明闭
 其天门关之以舌键之以心非时不动非
 和不然国家长久终身无患(塞其兑闭/其门也)
 何故哉不听之闻与天同聪不视之见与
 天同明不言之化与天同德不为之事与
 天同功所守者要所然者详道德之明不
 蔽而天地之虑达通故能响应影随照物
卷三 第 19a 页 0377-099.png
 不穷为福元始为化祖宗周流蔓延沦于
 大中身存物顺天下不勤(得道之用用未/常用若影响之)
 (于形声故/终身不勤)故力视损明力听损聪疾言沮
 德巧伪败功是故口以大开耳目急张知
 故并起万物孳蕃奋心扬虑显遂功名名
 成功遂祸至福终动罗天网静陷地殃神
 明不能祐造化不能生庶人没命国家以
 丧(开其兑济其事不体道/而有为故终身不救)是以圣人退为
 之为去事之事体道之心履德之意统无
 穷之机秉自然之要翔于未元集于玄妙
卷三 第 19b 页 0377-100.png
 聪作未闻明作未见萌芽未动朕圻未判
 昭然独睹无形之变通于无表达于无境
 毫毛之恶不得生赫赫之患不得至(见小/曰明)
 (故恶止/善行也)为之行之绝言灭虑积柔体弱反
 于无识诛暴救寡与神同化无敌之不胜
 无事之不为知力不得加天下不能谋(守/柔)
 (曰强/也)治人理物与阴阳配内用其光而外
 不违衣食耕穫桑织有馀福积祸消人给
 家赡心不载求贱不望贵贫不幸富纤微
 尊俭内外不过奉上养下人道尽备(用其/外光)
卷三 第 20a 页 0377-101.png
 (复归/内明)复归其内神明不耗槃积固畜不敢
 以为智如江海与天同虑绝灭三五害之
 以事填而塞之使不可识为瘴为聋与天
 地同为玄为默与道穷极去凶离咎违患
 废贼浮德载和无所不尅(无遗身/殃故也)故人能
 入道道亦入人我道相入沦而为一守静
 致虚我为道室与物俱然浑沌周密反初
 归始道为我袭(袭重累也与常道合德若/累衣于身故云道为我袭)
 (是为袭/常者也)
使我介然有知(操有/明也)行于大道(修正/常也)唯施是
卷三 第 20b 页 0377-102.png
(恐蹉/跌也)大道甚夷(广易/平也)而民好径(乐妄/行也)朝甚
(宅美/大也)田甚芜(生众/秽也)仓甚虚(农业/废也)服文采(五/色)
(会/也)带利剑(任伐/杀也)厌饮食(常饱/醉也)财货有馀(货殖/实也)
是谓盗誇(暴藏/外也)非道哉(与天/戾也)
 指归道德不为智巧故能陶冶天地造化
 阴阳而天地不能欺也天地不为知巧故
 能含吐变化杀生群类而万物不能逃也
 道释自然而为知巧则身不能自存而何
 天地之所能造阴阳之所能然也天地释
 自然而为知巧则身不能自生而何变化
卷三 第 21a 页 0377-103.png
 之所包何万物之所能全(此所谓自然者/如水自然润下)
 (火自然炎上性分/之内亦非有为)故虚无无为无知无欲
 者道德之心而天地之意也清静效象无
 为因应者道德之动而天地之化也(道德/因应)
 (天地动化若像中之象/空中之响不足为难也)何以明之庄子曰
 道之所生天之所兴始始于不始生生于
 不生存存于不存亡亡于不亡(不始不生/不存不亡)
 (者道德/之元也)凡此数者自然之验变化之常也
 故人之动作不顺于道者道不祐也不顺
 于德者德不助也不顺于天者天不覆也
卷三 第 21b 页 0377-104.png
 不顺于地者地不载也夫道德之所不祐
 助天地之所不覆载此患祸之所不远而
 福德之所不近也(人禀气乎道德成形乎/天地举措不顺道自然)
 (无与安故福德/日远祸患日近)是以玄圣处士负达抱通
 提聪挈明顺道奉德弃知亡身厉志忧畏
 唯恐蹉跌故勉于巧不巧之巧务于明不
 明之明信顺柔弱躬耕而食常于止足归
 乎无名战战慄慄恐失自然患至天地祸
 及人民(挈然有知行于大/道者唯施是畏也)是以吉祥之应
 福德之至如影之与形响之应声非有期
卷三 第 22a 页 0377-105.png
 会动若俱生是故大道甚夷其化无形若
 远而近若晦而明平夷而无秽要约而易
 行无为而功成无事而福盈天地由之万
 物以生(大道甚/夷平也)而民背之用其聪明任伪
 废道反地逆天尊知贵巧欺鬼侮神饰治
 邪淫归伪去真创作改制起事遂功(人好/径也)
 丰屋荣观大户高门饰以奇怪加以采文
 以知为准以巧为绳(朝甚/除也)诈为之斧伪为
 之斤秉术操数简织贱耕田秽不修节莠
 并生田苗不起囷仓虚空(田甚芜/仓甚虚)衣重五
卷三 第 22b 页 0377-106.png
 采锦绣玄黄冰纨绮縠靡鹿光辉(服文/采也)
 剑坚甲强弩劲弓轻车骏马多侠凶人权
 重名显威势流行伐杀绝里臣役细民妒
 廉嫉让疾忠毒信结邪连伪与善为怨尚
 争贵武无不侵凌使通境外常议弑君(带/利)
 (剑/也)食重五味残贼群生刳胎杀鷇逆天之
 心居常醉饱取求不厌(厌饮/食也)多藏金玉畜
 积如山所有珍宝拟于人君(货财/有馀)出入奇
 异荣盛光显离众绝俗超然独存乱世高
 之称为大人(是谓/盗夸)过众恶大罪重祸深贤
卷三 第 23a 页 0377-107.png
 父不畜明主不臣道所不祐神所不在天
 所不覆万物所怨有人若此丧之受祸生
 之受患身苟不获事及子孙(以非/道故)
善建者不拔(以道/立也)善抱者不脱(抱以/德也)子孙祭
祀不辍(世无/极也)修之于身(治生/息也)修之于家(治慈/畜也)
其德有馀(流相/成也)修之于乡(治分/职也)其德乃长(无/不)
(克/也)修之于国(治法/则也)其德乃丰(无谗/贼也)修之于天
(治表/式也)其德乃普(宇内/服也)故以身观身(知彼/身也)
家观家(知彼/家也)以乡观乡(知彼/乡也)以国观国(知彼/国也)
以天下观天下(近知/远也)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卷三 第 23b 页 0377-108.png
(求之/身也)
 指归天地之间广大修远殊风异俗物类
 众巨变化无穷利害谬诡故能不能制而
 为不能为也我为天下而天下亦为我彼
 我相遇则彼众而我寡以寡遇众则众宁
 而寡殆故以己知立则知夺之以己巧立
 则巧伐之以己力立则力威之唯无所为
 莫能败之何以效其然也夫默而求响响
 不我应托阴求影影不我从畏响而扣金
 响愈我应恶影而处阳影益我从由此观
卷三 第 24a 页 0377-109.png
 之无为不能遁福有为不能逃患是以圣
 人去力去巧去知去贤建道抱德摄精畜
 神体和袭弱履地戴天(善建不/拔者也)空虚寂泊
 若亡若存中外俱默变化于玄无为无事
 反朴归真无法无度与变俱然(善抱/不脱)抱小
 托大牧养万民方圆先后常与身存体正
 神宁传嗣子孙(子孙祭/祀不绝)德积化流洋溢无
 穷衰而复盛与天俱终故治之于身则性
 简情易心达志通远所不远明所不明重
 神爱气轻物细名思虑不惑血气和平筋
卷三 第 24b 页 0377-110.png
 骨便利耳目聪明肌肤润泽面理有光精
 神专固生生青青身体轻劲美好难终(修/之)
 (身其德/乃真也)治之于家则夫信妇贞父慈子孝
 兄顺弟悌九族和亲耕桑时得畜积殷殷
 六畜蕃殖事业修治常有馀财乡邑愿之
 (修之于家/其德有馀)治之于乡则睹纲知纪动合中
 和名实正矣白黑分明曲直异理是非自
 得奸邪不起威严尊显令行禁止奉上化
 下公若父子敬爱信向上下欢喜百姓和
 集官无留负职修名荣称为君子常有馀
卷三 第 25a 页 0377-111.png
 德没身不殆(修之于乡/其德乃长)治之于国则主明
 臣忠朝不壅贤士不妒功邪不蔽正谗不
 害公和睦顺从上下无怨百官乐职万事
 自然远人怀慕天下同风国富民实不伐
 而疆宗庙尊显社稷永宁阴阳永合祸乱
 不生万物丰熟境内大宁邻家托命后世
 蕃昌道德有馀与天为常(修之于国/其德乃隆)治之
 于天下则主阴臣阳主静臣动主圆臣方
 主因臣唱主默臣言正直公方和一大通
 平易无为寂泊无声德驰相告神骋相传
卷三 第 25b 页 0377-112.png
 运动无端变化若天不行而知不为而成
 功与道伦宇内反真无事无忧太平自兴
 (修之天下其/德乃普也)是故我身者彼身之尺寸也
 我家者彼家之权衡也我乡者彼乡之规
 矩也我国者彼国之准绳也(所谓以身观/身以家观家)
 (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也)人主者天下之腹心也天
 下者人主之身形也故天下者与人主俱
 利俱病俱邪俱正主民俱全天下俱然家
 国相保人主相连苟能得己天下自然故
 可以知我者无所不知可以治我者无所
卷三 第 26a 页 0377-113.png
 不治便于我者无所不可利于我者无所
 不宜不可于我而可于彼者天下无之(所/谓)
 (一言可以终身行者其殆恕乎吾/何以知天下谓之然哉其以此也)

道德真经指归卷之九





卷三 第 26b 页 0377-11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