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20374a 页
卷五 第 1a 页 0378-040.png
道德真经指归卷之十一能九
    蜀郡严遵字君平撰谷神子注
道者万物之奥(开导/物也)善人之宝(体以/弱也)不善人
之所不保(俟拘/约也)美言可以市(得所/欲也)尊行可以
加人(比高/爵也)人之不善(好为/逆也)何弃之有(为宠/削也)
立天子置三公(贤圣/一也)虽有拱璧(谓轻/货也)以先驷
(谓安/居也)不如坐进此道(言行/修也)古之所以贵此
道者(人心/和也)何不曰求以得(谓势/则也)有罪以免(无/以)
(为/也)故为天下贵(尊宠/奇也)
 指归木之生也末因于条条因于枝枝因
卷五 第 1b 页 0378-041.png
 于茎茎因于本本因于根根因于天地天
 地受之于无形华实生于有气有气生于
 四时四时生于阴阳阴阳生于天地天地
 受之于无形吾是以知道以无有之形无
 状之容开虚无导神通天地和阴阳宁调
 四时决万方殊形异类皆得以成变化终
 始以无为为常无所爱恶与物大同群类
 应之各得所行(所谓道者/万物之奥)善人得之以翕
 以张清净柔弱默默沌沌仁宛和淖润泽
 虚平大小周密纤微无形玄达万事以归
卷五 第 2a 页 0378-042.png
 无名终始反覆万福自生动得所欲静失
 所患在人之上威德自明攻坚胜大莫与
 为双(故善人之/所宝者也)凶人得之以发以张坚刚
 以疏实动以先骄溢以壮大盛满以强极
 广修大以无疆照察察以劳荧显的的以
 彰彰彊大终小不祸自生动失所欲静得
 所伤心忧志削乃反正常神气烦促趋翕
 去张郁约而辞卑拘制而体降迫险而宾
 伏𢡖怛而忠信改容而易节与君子同罪
 定而言善临死而爱身一奉天数变性易
卷五 第 2b 页 0378-043.png
 情安贫乐困卑贱为常尊天敬鬼视人如
 王上比牛马下列犬羊天网以发自然不
 听吁嗟痛哉为戒甚明(不善之人不以保/身乃以累真及累)
 (之成方悔不及所谓临/渴掘井不若理于未乱)二者殊涂皆由道
 行在前在后或存或亡(善人先道而存/凶人后道而亡)
 言行者治身之狱也时和先后大命之所
 属也是以君子之立身也如喑如聋若朴
 若质藏言于心常处玄默当言深思发声
 若哭和顺时适成人之福应对辞让直而
 不饰故言满天下而不多振动四海而不
卷五 第 3a 页 0378-044.png
 速连接万物而不有辞动天下各得所欲
 (美言可/以市也)其经世也气志窅冥而形容隐匿
 居如惊恐貌似不足偆偆漻漻消如冰释
 遇时而伸遭世而伏与天同忧中心恻恻
 计画不行随时反侧谦虚止足卑损自牧
 乐下如水久而不忒下之又下之至于元
 极天下应之故能有国(尊行可/以加人)夫何故哉
 人之情性乐尊宠恶卑耻损之而怨益之
 而喜下之而悦止之而鄙古今之通道而
 人心之正理也贤者既然小人尤甚是故
卷五 第 3b 页 0378-045.png
 尊美言行事无患矣古之将民何弃之有
 桀纣之吏可令顺信秦楚之卒可令顺善
 (所谓人所不/善何弃之有)故能得其心天下可有不得
 其意妻妾不使何以效其然也夫爵尊天
 下富有四海威势无量专权擅柄人之所
 畏也(立天/子也)去徒步离卒伍鸿举龙兴起佐
 天子发道扬德施行所有恩流万姓光显
 祖考人之所利也(置三/公也)以人之所畏求人
 之所利言不美行不敬虽执大璧操珍物
 而进之安车驷马而载之则是贤者之心
卷五 第 4a 页 0378-046.png
 疑惑下否玄圣深隐君子不来(以天子有/可畏之威)
 (三公丰利人之禄下修言利之美但恃己/以临人执玉帛之惠人不为之降故云不)
 (如坐进/此道也)言行修于内则神气踰于外无有
 驷马之劳宝璧之费海内之士响应风起
 俊雄英豪辐至峰止圣人下之朝多君子
 (以坐进/此道故)古之所以贵此道者夫何故哉言
 顺天地而不己行合人心而不恃名成而
 不显功遂而不有情性自然不以为取将
 以顺道不以为己万物归之为天下宰(所/谓)
 (不求以得有罪以/免故为天下贵也)
卷五 第 4b 页 0378-047.png
为无为(为无/形也)事无事(事无/声也)味无味(味无/名也)大小
多少(功德/明也)报怨以德(报未/生也)图难于易(虑未/成也)
大于细(作窅/冥也)难事作于易(毳生/坚也)大事作于细
(巨始/绵也)是以圣人(谓明/君也)终不为大(事微/纤也)故能成
其大(功配/人也)轻诺者必寡信(不可/然也)多易者必多
(不可/权也)圣人犹难之(常计/患也)故终无难(始卒/全也)
 指归神明之数自然之道无不生无有不
 生有不无不有乃生无有由此观之忧不
 生忧喜不生喜不忧不喜乃生忧喜故居
 祸者得福居福者得祸祸福之主在于元
卷五 第 5a 页 0378-048.png
 首为之无形听之无声无形声则深远故
 无功之功大而有功之功小有德之德薄
 而无德之德厚(能体不无不有而生元有/非祸非福能转祸福鉴在)
 (机前为于未有/故深远大厚也)是以圣人不为有不为亡
 不为死不为生游于无有之际处于死生
 之间变化因应自然为常故不视而明不
 听而聪扶安天地饰道养神提挈万物帝
 国治民解情释意俱反始真(所谓为无为/之为应变化)
 (之宜而已未尝有知/故能无所不为也)不为生业不为起事
 不加以仁不施以利教以不能导以无识
卷五 第 5b 页 0378-049.png
 绝民所乐以顺民情纵民所恶以得民意
 也出天伤之户入长生之路翱翔玄冥优
 游太素昧昧茫茫莫知其故敦若昏晦天
 下无事(所谓事无事之事变已然之意/而已未尝生思故能至于无事)
 之于无味察之于无形故能分同异之类
 明是非之情为之未有定之未倾勇功不
 见知名不称福不得起祸不得生无福之
 福与于无声无祸之祸息于无名主安民
 乐天下太平(所谓味无味之味察未萌之/类而已未尝有意故能无所)
 (不/遂)故主患而忧之长福而救之戮君而死
卷五 第 6a 页 0378-050.png
 之辱父而雠之造难而折之作乱而灭之
 召寇而杀之招逆而伐之勇功见而与天
 违知名兴而与道反动而民悦者劳而德
 小为而民喜者为而恩少(若不能为无为/事无事则夫前)
 (大多之利获此小少之恩大小有/殊咎患不免故云大小多少也)是以忠
 信沮坏正事消亡自然伏窜知故翱翔窃
 功者显偷权者彰暴乱者利邪伪者昌是
 非覆逆天下大倾物失其命家国以丧故
 善除患者不若无患之大也起事致治者
 不若默然者之贵也(此即不言之/益无为之贵)是以君
卷五 第 6b 页 0378-051.png
 子动未始之始静无无之无布道施德变
 化于玄怒于不怒言于不言攻于不敢守
 于无端威于不武报怨未萌(德是理之根/怨是事之末)
 (欲息末归本唯修德反真则事物未成而/冥化矣故云动于未始言于不言即报怨)
 (以/德)图难于易治其本根绝之未兆使不得
 然事如秋毫功如太山为大于细治之绵
 绵敬而慎之若始若新不为所欲不求所
 便常与事反独守其元与时俱益日进无
 疆虽欲不大事物自然(是图虽于易/为大于细矣)是故
 大难之将生也犹风邪之中人未然之时
卷五 第 7a 页 0378-052.png
 慎之不来在于皮毛汤熨去之入于分理
 微箴取之在于藏府百药除之入于骨髓
 天地不能忧而造化不能治(所谓难事/作于易也)
 大事之将兴也犹水之出于山也始于润
 湿见于游涟绵绵涓涓流为溪谷汨汨汤
 汤济舟漂石以成江海深大不测(大事之/作于细)
 (者/也)是以圣人之建功名也微故能显幽故
 能明小故能大隐故能彰志在万民之下
 故为君王威振宇内四海尽匡悬命受制
 莫有能当德与天地相参明与日月同光
卷五 第 7b 页 0378-053.png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也)故言多诺者事众而信不
 可然也心多所易者难积而变不可推也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理所然也)是以圣人心默而不动
 口默而不言目默而不视耳默而不听动
 如天地静如鬼神不为而成不言而信进
 则无敌退则不穷身无纤介之忧国无毛
 发之患(圣人体道不事有为与真/合德自然无患故终无难)夫何故
 哉危于不危亡于不亡昭然独见运于无
 形(不危之时常以为危不亡之时常以为/亡战战慄慄为之未有故免危亡也)
其安易持(国与/身也)其未兆易谋(祸与/患也)其脆易破
卷五 第 8a 页 0378-054.png
(患始/生也)其微易散(患未/宁也)为之未有(然未/然也)治之未
(化本/原也)合抱之木(人手/连也)生于毫末(如未/萌也)九重
之台(积如/山也)起于累土(生无/根也)百仞之高(干云/霄也)
于足下(起无/分也)为者败之(败所/成也)执者失之(所欲/离也)
故圣人无为则无败(知自/来也)无执则无失(福自/来也)
民之从事(动有/之也)常于几成而败之(败所/治也)慎终
如始(反其/初也)则无败事(举无/尤也)是以圣人(谓明/君也)
不欲(思无/思也)不贵难得之货(珠玉/财也)学不学(事虚/无也)
复众人之所过(去末/华也)辅万物之自然(助天/地也)
而不敢为(奉素/真也)
卷五 第 8b 页 0378-055.png
 指归未疾之人易为医也未危之国易为
 谋也萌牙之患易事也小弱之祸易忧也
 何以效之庄子曰任车未亏僮子行之及
 其倾覆也颠高堕谷千人不能安卵之未
 剖也一指摩之及其为飞鸿也奋翼凌云
 罾缴不能连也胎之新乳也一绳制之及
 其为牡也罗网不能禁也虎也执群兽食
 牛马剑戟不能难也故涟滴之流久久而
 成江海小蛇不死化为神龙积微之善以
 至吉祥小恶不止乃至灭亡是故继体之
卷五 第 9a 页 0378-056.png
 君无怨无恶将相和一百姓宾伏邻国交
 市无有谗贼平易不动上下和集当此之
 时守之不用威持之不用力无为无事莫
 之能克(其安/易持)及至国家将危万民将殆患
 害将兴萌而未兆当此之时安危在已不
 在于彼谋之不必圣人忧之不必力士正
 之于枕席而患祸以亡矣(其未兆/易谋也)及至人
 君失道大臣怨憝邻国不市百官衰废祸
 患已生小弱柔毳当此之时贤人深谋生
 事起势未动而患危不加而祸碎(其脆/易破)
卷五 第 9b 页 0378-057.png
 至人君失正大臣谋误邻国怨恨百姓犹
 豫患祸已起根木末据奸雄将兴未得人
 助或合而不结或结而不固当此之时尊
 贤下众折肝胆听微谏求过于己患心不
 怨谋士底兵未发而散(其微易散然/己难于未兆)故祸
 福作于无名存亡生于微妙一者云错变
 动风号屈伸波浑进退殽乱听之不可闻
 视之不可见机巧不能事智慧不能判(存/亡)
 (祸福之机微/妙浑殽难见)是故圣人化之以道教之以
 身为之未有治之未然不置而物自安不
卷五 第 10a 页 0378-058.png
 养而物自全动与福同室静与祸异天窅
 窅冥冥莫睹其元治之未乱正之未倾禁
 奸之本制伪之端闭邪之户塞枉之门萌
 牙未动形兆未生绝之未见灭之未存教
 以无教导以无名知以无知状以无形治
 不得起乱不得生天下无为性命自然(此/为)
 (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也)夫太山之木本据于阴末托
 于阳垂枝布叶华实青青大而合抱高连
 百寻者生于无大成于不为(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者/也)九重之台广大拟于丘陵百仞之高昭
卷五 第 10b 页 0378-059.png
 昭冥冥干于青霄者以为卑小不为高大
 也(九重之台起于累土百/仞之高生于足下是也)故为大者不大
 为小者不小为高者不高为卑者不卑不
 大不小乃生大小不高不卑乃生高卑故
 为之者不为之迹也不为者为之涂也(不/大)
 (不小不高不卑即不为者是为之涂也/而大小高卑即为者是不为之迹也)
 以为成者败为利者害为生者死为兴者
 废执所欲者所欲亡执所思者所思逝执
 其身者其身殁执其神者其神退(所得无/为之涂)
 (而执有无之迹所谓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者也)故圣人无为为之
卷五 第 11a 页 0378-060.png
 以生万物无执执之以制所欲犹二匠之
 造高台而天地之生巨木自然而已(无为/无败)
 (无执/无失)夫道德不嫉神明不贼和无不通大
 无不克存亡自从吉凶自得(同道而道得/之同失而失)
 (得/之)人穷事败者释自然而任知力去其反
 而处其覆夫何故哉以求所求而欲所欲
 (人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者/以有求欲而失根本故也)夫诚能慎终
 如始为所不欲守所不处动于未元反于
 未始为若不为有若不有虽若不成物自
 然也(始背于道终不/失之故无败也)夫使神扰精浊聪明
卷五 第 11b 页 0378-061.png
 不达动失所求静丧所欲者货与学也唯
 能鍊情易性变化心意安无欲之欲乐无
 事之事者道与德也(货则扰神学则生伪/能欲不欲则不贵于)
 (货学不学则日损归真斯乃/合于道德何众过之不复也)是故想道如
 念亲恶货如失身思无思之思求无求之
 求明白四达以学不知巧雕万物以学不
 能反众人之所务而归乎虚无欲不欲而
 造虚玄学不学而穷妙极达人之所不能
 通穷人之所不能测成人之所不能为有
 人之所不能得心志玄玄形容睦睦卧如
卷五 第 12a 页 0378-062.png
 死尸立如槁木不思不虑若无所识使物
 自然令事自事空虚寂泊身无所与万物
 纷纷各如其处魁如阜楬澹如巨表举错
 废置常与物反万物应之故能深远天下
 大覆与神运转辅天助地不敢生善(以辅/万物)
 (之自然而/不敢为也)
古之善为道者(自治/然也)非以明民(无所/信也)将以愚
(塞其/心也)民之难治(不可/均也)以其知之(去忠/信也)以智
治国(益事/文也)国之贼(伤害/民也)不以智治国(守素/真也)
之福(民命/全也)知此两者(祸福/门也)亦楷式(正之/元也)常知
卷五 第 12b 页 0378-063.png
楷式(施王/身也)是谓玄德(莫见/闻也)玄德深矣(不可/见也)
(不可/存也)与物反(与神/殊也)至于大顺(天下/淳也)
 指归道德神明清浊太和天地人物若末
 若根数者相随气化连通逆顺昌衰同于
 吉凶道德之意天地之心安生乐息憎恶
 杀伤故命圣人为万物王利物受其福不
 利则获其恐圣人大惧恐后有患深原所
 由莫善自然自然之路要在无形何以明
 之庄子曰夫天地不知道德之所为故可
 为然也万物不睹天地之所以故不可存
卷五 第 13a 页 0378-064.png
 也万民不识主之所务故可安也四肢九
 窍不谕心之所导故可全也夫万物之有
 君犹形体之有心也心之于身何后何先
 流行血脉无所不存上下表里无所不然
 动与异事虚以含神中和外否故能俱全
 是以昔之帝王经道德纪神明总清浊领
 太和者非以生知起事开世导俗务以明
 民也将以涂民耳目塞民之心使民不得
 知归之自然也(所谓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是以
 立民于昭昭而身处乎混冥教以不知导
卷五 第 13b 页 0378-065.png
 以无形孝悌不显仁义不彰君王无荣知
 者无名无教之教洽流四海无为之为通
 达八方动与天地同节静与道德同容万
 物并兴各知其所名实俱起各知其当和
 气流通宇内童蒙无知无欲无事无功心
 如木土志如死灰不睹同异不见吉凶故
 民易治而世可平也是故安者民之所利
 也生者民之所归也民之所以离安去生
 而难治者以其知也民知则欲生欲生则
 事始事始则功名作功名作则忿争起忿
卷五 第 14a 页 0378-066.png
 争起则大奸生大奸生则难治矣(所谓人/之难治)
 (以其知/多故也)故以知为国则天下智巧诈伪滋
 生奇物并起嗜欲无穷奢淫不止邪枉纤
 纤豪特争起溪谷异名大祸兴矣臣惑其
 主子乱其父以白为黑以亡为有名变实
 异劫杀生矣恍恍不可安易易不可全卷
 甲轻举海内相攻死者无数血流成川悲
 痛怨恨气感皇天星辰离散日月不光阴
 阳失序万物尽伤山枯谷竭赤地数千天
 下穷困至于食人非天之辜上好智能而
卷五 第 14b 页 0378-067.png
 教万民也(好智之过遂至于此所谓以/智治国国之贼信不虚也)
 弃智巧玄德淳朴独知独虑不见所欲因
 民之心塞民耳目不食五味不服五色主
 如天地民如草木岩居安处安乐山谷饮
 水食草不求五谷知母识父不睹宗族沌
 沌偆偆不晓东西男女不相好父子不相
 恋不贱木石不贵金玉丛生杂处天下一
 心八极共旨九州同风蠹虫不作毒兽不
 生神龙与人处麟凤游于庭翔风𠺪𠺪醴
 泉涓涓甘露漠漠朱草荣荣嘉禾丰茂万
卷五 第 15a 页 0378-068.png
 物长生非天之之福主知不知而名无名
 也(不知之知不名之名/同乎道矣岂不然也)是以睹智识愚与
 道同符知愚知智与道同旨政教由之或
 病或利明于病利大平自至明于利病万
 物自正(用智治国为祸为则不用智理国/为福为德此两者之行可为楷式)
 (常知楷式/是谓玄德)是故愚智之识无所不克清净
 宁地为类阴福众世莫见故曰玄德玄德
 深矣不可量测远矣不可穷极与物反矣
 莫有能克(所谓玄德深/远与物反矣)玄德之沦罔荡挽
 遁恍惚无形反物之务和道德导神明含
卷五 第 15b 页 0378-069.png
 万国总无方六合之外毫釐之内靡不被
 德蒙仁以存性命命终天年保自然哉(所/谓)
 (至于大/顺者也)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所因/然也)以其下之(下/百)
(川/也)故能为百谷王(无不/臣也)是以圣人(谓明/君也)其欲
上民(处至/尊也)以言下之(顺民/心也)其欲先民(无祸/患也)
身后之(先安/民也)故在上(为人/元也)而民不重(民以/存也)
民之前(为民/倡也)而民不害(民以/明也)天下乐推而上
(民以/全也)而不知厌(民以/安也)非以争(去其/身也)故天下
莫能与之争(无不/胜也)
卷五 第 16a 页 0378-070.png
 指归道德不生万物而万物自生焉天地
 不舍群类而群类自托焉自然之物不求
 为王而物自王焉故天地亿万而道王之
 众阳赫赫而天王之阴气漻漻而地王之
 裸者穴处而圣人王之羽者翔虚而神凤
 王之毛者蹠实而麒麟王之鳞者水居而
 神龙王之介者泽处而灵龟王之百川并
 流而江海王之凡此九王不为物主而物
 自归焉无有法式而物自治焉不为仁义
 而物自附焉不任知力而物自畏焉夫何
卷五 第 16b 页 0378-071.png
 故哉体道合和无以物为而物自为之化
 是故江海之王也非积德政累仁爱流神
 明加恩惠以怀之又非崇礼义广辞让饰
 知故设巧能以悦之也又非出奇行变起
 权立势奋武扬威重生累息百事以制之
 也清静处下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
 自为来也百川非闻海之美被其德化归
 慕之也又非拘禁束教有界道画东西而
 趋之也然而水之所以贯金触石钻崖溃
 山驰骋丘阜以赴随江海无有还者形偶
卷五 第 17a 页 0378-072.png
 性合事物自然也由此观之卑损之为道
 也大矣百害不能伤知力不能取不战而
 强不威而武默然无为与万物市夫溪谷
 为卑不为东西故能达而不穷江海处下
 不为广大故能王而不休(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
 (善下之故/信矣夫)是以明王圣主之欲尚民也以
 自然之性盛德之恩容卑辞敬比于庶人
 视身如地奉民若天昭然独知而不可测
 卓尔独能而不可原深察博达而不可塞
 聪明并流而不可壅不以役物反以后民
卷五 第 17b 页 0378-073.png
 (圣人虽有如此之能不以上人以其言下/之不以先人以其身后之故人乐推而人)
 (厌/也)故民履之如地托之若神常在民上王
 土配天其欲先人处穷宠秉至尊长生久
 视乐以无患则去志无身以安万民身劳
 而民佚身后而民先在上而民以生在前
 而民以安民以生故戴之而不以为重民
 以安故后之而不以为患(人所以戴之而/不为重者以其)
 (于人有益故居/人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推而上之引而
 先之喜而不倦乐而不厌故圣人之王也
 非求民也民求之也非利民也民利之也
卷五 第 18a 页 0378-074.png
  非尚民也民尚之也非先民也民先之也
  故能极弊通变救衰匡乱以至太平上配
  道德下及神明沦唐唐含冥冥驰天地骋
  阴阳夫何故哉以去心意而后其身也是
  故不争之德因人之力与道变化与神穷
  极唯弃知者能顺其则(夫如是者岂/有人与争也)故王
  事自然不得妄起得之全命持之有理圣
  知有性治之有道失其理则王事不成去
  其道则性情不则是以圣人信道不信身
  顺道不顺心动不为己先以为人无以天
卷五 第 18b 页 0378-075.png
  下为故天下争为之臣(诚哉是言为国之/宝千帝万王不能)
  (行唯得少分即为物主有始无终还复困/穷能同其妙不遗身殃是谓袭常永无疆)
  (也)
 天下谓我(与我/名也)大似不肖(象无/形也)夫唯大(德隆/盛也)
 故似不肖(反类/病也)若肖(众所/荣也)久其小矣(逆天/行也)
 有三宝(道之/用也)持而保之(心所/从也)一曰慈(悲初/伤也)
 曰俭(慎微/己也)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托后/行也)慈故能
 勇(弱生/强也)俭故能广(俭生/长也)不敢为天下先(任自/然也)
 故能成器长(后生/先也)今释慈且勇(为坚/刚也)释俭且
 广(为大/彰也)释后且先(为物/唱也)则死矣(大命/丧也)夫慈以
卷五 第 19a 页 0378-076.png
战则胜(民用/情也)以守则固(得民/诚也)天将救之(与敌/殃也)
以慈卫之(苞以/生也)善为士者不武(去强/梁也)善战者
不怒(忠威/暴也)善胜敌者不与(反为/常也)善用人者(得/其)
(心/也)为之下(言行/尊也)是谓不争之德(福自/萌也)用人之
(获其/功也)是谓配天(与天/同也)古之极(圣道/穷也)
 指归物有同而异有异而同有非而是有
 是而非此君子之所以无患而众世之所
 以忧悲也(日月出入异而明同贤愚形容/同而心异君子则能同尘而无)
 (患小人则欲出众故有忧/故云有同而异有是而非)何以效之庄子
 曰夫日月之出入也同明人之死生也同
卷五 第 19b 页 0378-077.png
 形春秋之分也同利玄圣之与野人也同
 容通者之与闭塞也同事道士之与赤子
 也同功凡此数者中异而外同非有圣人
 莫之能明是以天下嫌疑眩耀结构纷缪
 是非是以圣人似不肖(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也)夫何
 故哉得道之士外亡中存学以变情为以
 治己实而若虚浑浑冥冥若无所以容疏
 言讷貌朴而鄙情达虚无性通无有寂泊
 无为若无所止遁名逃势与神卧起执道
 履和物无不理不合时俗与天地友众人
卷五 第 20a 页 0378-078.png
 僣伪以直为丑殃涂异指谓之病矣(夫唯/大故)
 (似不肖所以/人谓之为病)夫小人则不然博学多识以
 钓智名异行显功以疑仁贤诈世治俗饰
 辞盛容卑体阿顺以揄爱恩先指承意以
 获众心朋党相结多挟贼人劳鲜而禄重
 功寡而爵尊国贫而家富主微而身贵动
 权生变窃乘盛势名号隆盛震动境外憍
 奢暴逆纵恣不制顺心而卑情忤而夺动
 丧民命静生物秽张目而物伤开口而民
 害此时俗之所荣而世之所谓肖者也若
卷五 第 20b 页 0378-079.png
 然者道德所离神明所去天地所憎阴阳
 所恶物类不比民人不附动无所不终静
 无所不得生为患害死为福喜众俗迷妄
 浸以相导所获者微其日甚久(若肖久/其细也)
 得道之士则不然体虚积慈视物如已(一/曰)
 (慈)检形促容归于微纤(二曰/俭)玄默托后不
 为物先合和顺理以应自然(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静与众反出入异门户不以勇勇故不怒
 而天下恐(慈故/能勇)不以广广故不施而天下
 往(俭故/能广)不以先先故不言而天下长(不敢/为天)
卷五 第 21a 页 0378-080.png
 (下先故能/成器长也)是故出慈入勇出俭入广释后
 且先反和逆神动违自然福与之远祸与
 之邻大命以绝神气散分天地不能安道
 德不能存临死不觉怨命尤天非命薄也
 非人贼也安憍乐势废道而上力也(所谓/释慈)
 (且勇释俭且广释/后且先则死者也)夫慈之为行也甚和以
 真动得人力静合天心卑损弱小为万物
 君匡世救俗和顺天人战不可败守不可
 攻(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者也)夫何故哉天地并生变
 化无穷方战之日地为之动天为之震天
卷五 第 21b 页 0378-081.png
 降变怪地出风盲鬼神并见为敌起殃祐
 我将相助我万民怒我士卒以至群生牛
 绝其纼马绝其粮飞禽拊翼兽下而行虎
 兕可战攫鸟可将敌人惊恐伏甲受兵(天/将)
 (救之以/慈卫也)故贤佐胜将之立身也不强不大
 不坚不刚柔弱畏武敌即消亡(善为士/者不武)
 则损心外意崇体和平辞小托后动静应
 天不以愠起怒不以武兴兵(善战者/不怒也)其欲
 胜敌常以反行计运无形以收敌神动因
 彼之所有变因彼之所为反之覆之以处
卷五 第 22a 页 0378-082.png
 其奇故使彼邪我正彼言我听彼怒我喜
 彼动我静开其所利以利其命(善胜敌/不争也)
 人则下之以言示之以利陈之以诚使之
 自至(善用人/者为下)是以不争不求以得民意以
 顺民心秉其要忌(是不争/之德也)彼人离散而我
 顺比敌欲不亡而不能我欲不存而不得
 (是用人/之力也)当此之时道为之无德为之始神
 明为经太和为纪清浊为家万物为子三
 光为佐四时为辅静为物根动为化首物
 类托之无有患咎德与天齐久而不殆自
卷五 第 22b 页 0378-083.png
 今及古圣智之道变化终始自天而王皆
 由此矣(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道德真经指归卷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