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示性淳禅人¶ (自动笺注)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
侍者福善日錄
門人通炯編輯
嶺南弟子劉起相重
法語
**示性湻禪人
若論此事。
青天白日
十字街頭
長安路上
往往
來。
誰不覩面相呈。
何曾瞞昧絲毫
又如杲日麗天
大地
草木昆蟲
鱗甲羽毛
飛潛動植
誰不通同
用。
至若生盲。
從來不見
未嘗不蒙利益也。
何獨
於汝分上有所欠缺隱昧
又勞汝費草鞋錢登山
水。
遠遠迢迢尋師覓友。
偏向深山窮谷中求之。
而後
得耶。
汝但自已不解
脚跟一步勦絕命根
被他
無量劫來。
種種戲論習氣所弄。
恰似白日鬼迷
相。
眼睜睜
開口向人胡言亂語
竟不知從何處
來。
亦不知誰之所使
終日竟夜
淹淹纏纏
隨波逐浪
波波劫劫
更不知所作何事
亦不知自已本來是甚
麼人
及至忽然夢省。
亦自大生慚愧
甚至扼腕頓足
切齒椎心
恨不能㘞地跳向佛祖頂𩕳上行
及乎遇
境逢緣。
眨眼之閒。
不覺入黑山鬼窟去也。
此乃天
下有志學道之人通病
豈獨禪人為然
然其病根
不了自心。
但為習氣所弄耳。
老人生平有志此一
大事
般若緣淺。
習氣偏厚。
無如古之真正明眼
知識罏鞴。
且自發志出家
操方學道以來
以至入山
冰雪寒巖
一至萬死一生之地。
於中種種伎倆知解
向者一毫用不著。
唯獨冷地被蒙頭時。
忽然
覷得父母生前一點消息
便回視昔之種種顛倒
夢中事耳。
且復自恨為他業緣牽引
墮入種種
化境界。
至濵萬死而獲一生
所賴凍餓博得一點
孤光
處處受用
種種逆順境界
以此為罏冶鉗錘
煉習氣。
麤重緣影塵垢耳。
即今生死關頭未知何如
禪道佛法
未必能會。
至若的信自心。
不向他求一著。
以此消磨歲月之具。
其他復何容啟齒哉。
禪人
且行矣。
即求老人法語
一似含元殿裏覓長安
若向
自已脚根動步一著解。
提得起。
放得下。
乃至日用
見色聞聲
開眼時。
未入耳時。
早能耳親眼辨。
決不
生死窠中。
習氣隊裏。
頭出頭沒
所謂不涉途程
一步早巳超過
佛祖亦無挨身處。
老子
何。
如此
方不負雪浪開導之恩。
亦不負自已百劫
生帶來者一點種子
不被三毒習氣熏蒸爛。
亦不負
老人今日戈戟場中為汝出氣
其或未然
縱使
得三藏十二部更有何益。
如昔為人縱能穿衣喫飯
喚作甚麼人。
老人今日之語。
大以木人穿[革*(華-(十*〡*十)+(人*〡*人))]。
戴帽耳。
古人云。
初秋行脚
汝等諸人
只須向萬里
寸草處去。
且道如何寸草處。
參參參。
**示妙湛座主
上古出家
為生大事
佛祖出世
特為
開示此事而巳。
非於生死外別有佛法
非於佛法
別有生死
所謂迷之則生死始。
悟之則輪迴息。
是知
古人參求
只在生死路頭端的究竟
非離此外
別於紙墨文字三乘十二教中。
當作奇特事也。
所以
達磨西來不立文字
只在了悟自心。
以此心為一切
聖凡十界依正之根本也。
全悟此心則為至聖大乘
少悟即為二乘
不悟即為凡夫
若悟而不存
證而無
得。
即為超聖凡出生死之向上一路矣。
近代學人去
逾遠
不見古人真實行履
向日現前境界
生死
岸頭一一透過
即此日用
不離一法
不住一法
處處
不輕放過
便是真切工夫
即此目前一切聲色逆順
愛憎境界
一一透得過處。
便是真實悟門
即此悟處
頭頭法法。
便是真實佛法
非是座主撞鐘擊鼓
華座。
開大口。
野干鳴。
側耳低頭
閉目披衣時。
方為
佛法也。
所以善財童子
南歷百城
參禮佛剎微塵
善知識
故得開悟
塵塵剎剎解脫法門
法門
無論
善知識
安得有剎塵多多耶。
殊不知
剎塵塵者。
吾人日用妄想念慮情塵也。
苟能於日
起心動念處。
情根固結處。
愛憎交錯難解處。
貪瞋
癡慢種種習氣難消磨處。
就於根本痛處劄錐。
一一
勘破
一一透過
如此便是真實知識
當下即登無礙
自在大解無上法門。
此外更有何知識可參。
有甚奇特法門可入耶。
**示靈洲上人
余昔遊海門
妙高峯
無際三昧
棱伽室。
覩東
坡老人。
張方平手書棱伽經。
佛印禪師留作
常住
時舉毛孔
熙怡悅豫
春生百草
不自
知其所以然也。
及後覽教乘印證。
乃知為習氣橫發
於中。
熏然不自覺耳。
自爾行脚雲水閒。
海濶天空
虗明昭曠之境。
時時如大圓鏡
懸於眉睫閒也。
頃為
幻業所弄。
直走瘴鄉
舟行過曹溪口
湞陽峽
經小
公元1598年
金山
而抵羊城
未暇登眺
戊戌秋日
始得覧其勝。
心上人
東坡堂。
讀悟前身詩。
爽然自失
恍然
若覩舊遊
是知天地一幻具。
法一幻叢。
出沒一幻
蹟。
死生一幻場。
江山幻境
鱗甲羽毛一幻物。
聖凡
一幻眾。
爾我一幻遇耳。
上人降心白法
日誦金剛
以為定課。
舊染頓袪。
心光漸朗。
蓋肯於刮垢磨光
汎汎波流業海者比也。
頃持卷索法語
進修之資。
老人猛思昔遊海門故事
此地東坡前身
人生生死幻化去來夢事。
若以法界海慧照之。
三際十方
當下平等
天宮淨土
一道齊平
心佛眾生
了無差別
鑊湯罏炭。
實際清涼
草樹庭莎
風帆沙鳥
煙雲變狀。
日月升沈。
舉目對揚
無非普現色身三昧
也。
學道人。
所貴金剛正眼。
爍破無明癡暗。
煥發
智慧光明。
拈向現前日用
欬唾掉臂
揚眉瞬目
際。
拈匙舉筯之閒。
頓顯自性無垢法身
稱為得解
脫人。
即如空生般若時。
涕淚悲泣對佛。
自謂實無
有得阿羅漢也。
一切世閒。
所有諸法。
豈有過此般
若者哉。
般若非他。
吾人心鏡之光耳。
永嘉云。
塵鏡未曾磨。
今日明方剖析
上人號曰鏡心
以心為鏡耶。
是以鏡照心耶。
若以心為鏡。
則老盧道。
明鏡亦非臺。
非臺則無鏡可寄。
若以鏡照心。
心本無
相。
何從而照之耶。
如此非心則非鏡。
非鏡則非心
心鏡兩非。
名從何立。
如此上人名是假名
名假則
真亦非真。
是則所讀之般若
豈有文言字句
寄於
齒頰之端耶。
上人苟能悟此法門
江光水色
鳥語
潮音
皆演般若實相
晨鐘暮鼓
送往迎來
空生
坐石見法身時也。
如此東坡之所書棱伽
佛印
殺青灾木
老人今日三生之緣。
重過此山。
人偶拈此卷以請益
莫道又是前身夢語也。
經云。
有為法
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作如是觀
人苟能不昧本因。
習氣橫發
取此卷讀之。
不覺
妄想顛倒情塵
自然冰消瓦解矣。
**示歐生伯羽
嘗謂一切聖凡靡。
不皆以志願成就世出世業
是知
吾人有志性命者。
出生死。
有志功名富貴者。
志入生死也。
吾師有言
廣大智海。
變而為生死業海。
寶明妙性昧。
而為貪瞋癡生死之業性。
由是觀之。
吾人之性。
真妄之源既巳不二
苟知由貪瞋癡而入
生死
可用貪瞋癡出生死矣。
諺語有之。
恨小非
君子
無毒不丈夫
居常每念勾踐會稽之恥。
復吳仇。
臥薪嘗膽二十餘年。
衣不重綵。
食不重味
竟滅吳以覇。
學道人。
歷劫生死
幽囚困辱於三
牢獄
豈直會稽之恥。
貪瞋癡慢。
奪吾妙性之光。
涅槃之宅。
豈直吳仇。
吾人怡然如飴
而與之嬉戲
遊宴於其閒。
略無慚恥奮恨之心。
可謂大不知本矣。
自視也。
可稱大丈夫哉。
伯羽有志於此
當為切齒
公元1600年
**示馮生文孺(庚子)
學道第一發決長遠之志。
乃至盡此形壽
三生五生十生百生千生萬生
以至劫劫生生
一定以悟為期
若不悟此心決定不休
縱然墮落
地獄三途
或經鑪胎馬腹
誓願不捨決定成佛
志。
不以苦故退失今日信心
譬如有人發心
萬里之行。
決定所至之處為的。
從今日出發足
一步
直至入彼所至之門。
親彼所求之人。
以至升堂
入室
與之交歡浹洽
以極忘形而後巳。
如此方稱有
決定志也。
苟無此判然定之志。
只說出門要去。
目前
種種所愛放不下
因循延挨
去心不去。
或者幸有親朋大力之人。
發出門。
及乎上了路頭
悠悠蕩蕩
或遇歌管隊裏。
富貴場中
貪戀耳目近玩。
忘却出門念頭
邈然不知所向往。
中道緣差。
撞遇惡友惡緣。
弄得囊空資竭。
加之疾病纏綿
進退
回惶
無量苦。
身體疲頓
久沐風霜勞苦
便
退還之念。
將近及門
遇見一機一境一事之差。
訛言誤聽以為實。
使其將見而不及見其人。
臨門
不得其室
如此者舉皆枉費辛勤
終無實到究
竟之地蓋緣初發心時。
決定志耳。
如此欲作世
小小功名事業
不能成。
何況無上佛道
死生
菩提乎。
故曰。
佛道長遠
久受勤苦
乃可得成。
豈可
近效
速就哉。
雖然如是
有決定之志。
更須要真
實之見。
知見不真。
其所不當志行其所當行
亦更枉用工矣。
吾人求道既有此志。
須要的信自心。
當體是佛。
本來清淨無物
本來光明廣大
如此所以
日用現前不得受用者。
只為彼此幻妄。
四大拘蔽
妄想浮心遮障
難得透徹
此生關捩子
不啻
若干萬劫之遠也。
吾人既知此心。
諦信不疑。
今日
發心
定要以悟為期
從今日發做工夫
便是
門第一步
今日親承善知識開導
便是促發之者
其促發上路
途中種種境界
種種辛勤
種種遲回
連不留連
退惰退惰
在學自已脚跟本分
忖量
皆非善知識所可與也。
馮生文孺
有志於此
剔起眉毛
且看脚跟最初出門一步
公元1602年
**示曾生六符(壬寅)
聖人用心如鏡。
不將不迎。
無所粘。
無踪跡。
以其
至虗而應萬有也。
故老子有言。
不出戶知天下
豈妄
想思機變智巧揣摩所能及哉。
所謂廓然大公
人之心也。
古今智巧機變之士。
自謂思無不致。
智不
可及
飾智自愚。
心光未透。
本體未明。
墮於無明
妄想網中
而將以為智大。
若持螢火而與赫日爭光
也。
曾生志道
以此自勉
**示贊侍者
侍者真贊
寫余小像
焚香作禮
說法語。
老人驀拈
拄杖趁之曰。
爾朝夕執侍。
尚不自知尊重想。
又何
公元1598年
紙墨畫像師範乎。
每親聞法教
風度耳。
何以紙上陳言準則乎。
自發出家
出離相。
而不決志修遠離行。
果真出家
為生死乎。
爾自心
癡迷
向外馳求
不知頓歇狂心
成佛秘要
區區
妄為真實
迷頭認影。
了無出期。
老人坐向汝胸
中。
爾亦作熱病想耳。
佛言。
狂心不歇
歇即菩提
勝淨
明心
本非外得。
果能如此
可稱坐參。
不勞遍禮知識
自入無量法門也。
是則名為隨順覺性
何以包裹
老人為。
爾自思惟
二六時中。
除却穿衣喫飯
迎賓
客。
折旋俯仰
咳唾掉臂
襍談戲論處。
如何自已
面目
者裏參透
許汝覷見老人一莖眉其或未然
對面千里
**示明哲禪人
余被放之四年。
已亥
棱伽新疏於五羊青門
泊庵
禪人不遠數千里
參余於瘴鄉
余視其謹慤
命典齋食
且將令知三德而調六和
一心而修萬
行也。
禪人唯命是聽
勤力半載餘矣。
適飲瘴煙浸染
成疾。
自視四大不支
難堪眾務
乃乞度嶺北。
樂地
休養辭行
老人因而勉之曰。
爾豈以苦樂為異地
死生彼此哉。
殊不知四大為假借。
苦樂為幻場。
生為夜旦。
亦不知心乃眾惡之源。
身為眾苦之本也。
原自迷心為識。
妄為身。
顛倒死生
出沒苦道。
曾不
知幾千萬劫
譬如馳險道。
怖畏張惶
求脫而不能
欲離而不得
憂愁悲楚
望捄無門
疲頓精神
暫息
術。
自謂終墮沈淪
爾乃甘心汩沒矣。
又安知極力
呼。
猛然勃跳。
大覺之。
則向之悲楚辛酸
皆成笑具
以今既覺。
與向之求脫。
何異天壤哉。
即爾而觀。
今之
病苦呻吟
去就求脫之想。
正若夢中事耳。
不能
呼而覺。
余為大呼而汝猶不知。
薾然長夜
終無惺
眼之時矣。
何以幻妄而甘苦辛。
夢想為真宅。
今既遇呼而不覺
捨此而誰又呼之耶。
嗟嗟
蒙冥顛
長夜
欲求慧日之光。
如今日之緣者。
難之難矣。
爾試思之。
忽然猛省
回頭轉腦。
生死情關。
頓然迸裂
便是破夢宅出險道之時也。
**示舒中安禪人住山
舒中禪人
誅茆南嶽
請益山居法要
老人因示之
曰。
夫道不在山。
而居山必先見道
見山忘道。
山即障
見道忘山。
觸目隨緣
無非是道。
古德名言
永嘉
之諦訓也。
子今志欲居山。
見道而後居耶。
是居之
而後見道耶。
見道而後居。
居則有住
住則道非真
道。
若欲居山而後見道
道本無住
住則道不在山也。
子將何為道。
而又何所居也。
子徒以山為山
殊不
日用現前
身心境界皆山也。
教云。
生老病死四山
所逼。
又云五蘊山。
又云人我山。
又云涅槃山。
涅槃
心也。
人我境也。
五蘊身心
生老病死窟穴也。
涅槃
此云寂滅
幻妄身心境界
總屬動亂
原其本
致。
則真妄不二
動靜皆如。
但以迷悟之分。
故有聖凡
之別。
迷之則涅槃而成生死
悟之則生死而證涅槃
是知五蘊人我之山。
元是涅槃安宅也。
斯則一切
出生入死
未嘗不居此山。
而子之寢處長夜於此
久矣。
夫何今欲居之耶。
若以欣厭取捨
入道之資。
是猶避溺而投火也。
故曰。
我欲逃之不得
大方
外皆充塞
又曰。
狂心不歇
歇即菩提
入道之要。
唯在
狂心
見聞
知解
能所
是非
寂滅此心。
不在逃形山谷
飽食橫眠。
嬾怠
我慢
為道妙也。
梵語頭陀
此云抖擻
以其能抖擻客塵煩惱耳。
但淨
其心。
是諸佛道
子其勉之
公元1601年
**示極禪人(辛丑)
佛祖出世
伹以本法示人
元無剩法。
亦無實法。
蓋欲
令人自知本有而巳。
三藏十二部歷代祖師
指。
無非欲人頓識本有。
不令向外馳求
世人
本分具足
將謂別有。
乃於一切言教中求。
公案
去參。
紙墨文字上覓。
以至種種伎倆
思惟計較。
當作
學佛法。
把作參禪生死
又作種種塵勞事業
當作
出世功行
今日正眼看來
沒交涉
何也。
皆是以思
妄想造作
如夢中事耳。
以未離心識故。
古人云。
法財。
功德
不由心意識。
無量劫來生死根
株。
栽向識情窠窟
且又滋之以愛水
培之以欲泥。
之以無明之火。
增長諸苦之芽。
即有佛法知見
皆墮
外道戲論
增苦本。
非出苦之要也。
末法弟子
去聖
時遙
不蒙明眼真正知識開示
往往自恃聰明
大生
邪慢
不伹以佛法知見凌人傲物
當作超佛越祖之
秘。
且復世諦文言
外道經書
惡見議論
口舌
馳騁機警
當作撥天關手段
將謂閻老子定管
不得
亦不復知有世出世閒因果事。
此蓋由不識
自心。
不知本法
於已躬脚跟一步
了不干涉
徒恃
癡狂
增長夢中顛倒耳。
禪人自出頭來。
便解恁麼
擇友
恁麼苦行
種種因緣
而求佛道
是知本有而
發心耶。
是不知本有。
發心後。
師友指示而求
之耶。
若知有而後發心
則不恁麼行脚
若從師友
指教而後知。
則又不必如此
依然癡狂外邊走也。
掩關書經的事。
作麼生
且襍華乃入法界之經
也。
且道何為法界
作麼生入。
若能提起鐵心
腸。
睜開金剛眼睛
一脚踢翻生死牢籠
如脫鎖獅子
自在遊行
看他善財初發心時。
乍見文殊
打破此關
捩子。
便解搖搖擺擺
南歷一百一十餘城。
參見剎塵
知識
然後毗盧老子
亦不見。
便得與法界等。
與虗
空等。
毗盧等。
普賢行願等。
若使最初不遇
般人說破恁般事。
將恐至今埋在一微塵中。
牢牢
閉。
猶如鐵圍山
不止禪人今日之死關也。
安能
一生成辦歷劫因果
了却從前冤債哉。
禪人不信
夫之言。
試向一毛端頭。
拈起放下
橫來豎去。
親切
著眼覷看
若果一眼覷透。
方信老夫不欺汝。
亦信毗
老子不欺汝。
歷代祖師不欺汝。
即汝自信本心
亦不自欺也。
其或未然
試聽末後句看。
**示宗遠禪人住山
公元1598年
余竄海外之五年。
庚子
宗遠禪人
同慶堂福自
南嶽來。
悟心融佛嶺乾二子。
皆在伴。
老人食息
相與
結夏壘壁將半。
移居東華
解制後各。
辭去
稽首
一語為住山法要
老人揮汗以示之曰。
入深山。
蘭若
此從上佛祖第一入道因緣也。
惟我
本師釋迦老子
棄捨金輪
辭親割愛
走入雪山
萬丈
寒巖
埋身千尺
以至鵲巢其頂。
蘆穿其膝。
猶不知六
凍餓
皮骨支持
苦空寂寞之狀。
何如也。
一旦
明星悟道
長夜獨明
便見天拱衛
神鬼
崇。
天人師
作世閒眼。
至今光照四天
道流百億
名者喜
相者歸。
王臣敬仰
有識傾心
梵宇琳宮
殊麗
無分遐邇
百代如生
如此澤流無窮
功垂
不朽者。
皆從雪山六年凍餓中博來。
只今後輩
孫。
四事受用不盡
此乃開天闢地一箇山樣子也。
自斯巳降。
法道東垂
遠公蓮社
僧遠胡牀
祖之破頭
老盧之獵隊。
西江隱山
石霜枯木
傳燈名僧史者。
未有一人不向深山窮谷苦空
寂寞中出
嗚呼
世衰道微。
人心不古
托跡空門
袈裟者。
不假偷安
罔然不知出家為何事。
將謂四事供養
應當受用
更不思生死大事
出家
第一要務也。
古人出家為生一著
參師訪友。
發明已事
然後深山窮谷
草衣木食
折脚鐺
脫粟飯。
盡將從前業識影子
埽除蕩淨。
不留一絲
的的提持向上一路
身如枯木
心似寒灰
直至
而後巳。
如此方稱佛之真子
方能報佛深恩
禪人
今發大勇猛心。
以住山為志。
只須放下諸緣
心如牆
壁。
單提一念
直欲上齊古人
必以發明生死大事
期。
不明不巳。
不可時輩偷安計。
為養嬾資也。
行矣。
為我前驅
誅茅岳麓
老人酬償債畢。
以送餘
年也。
其念之哉。
**示念松通禪人
中峰禪師天目
久參高峰
大事未明。
乃立懸崖
撫孤
七日遂大徹。
即今獨峙。
追跡中峰者。
幾希
禪人往於松下
誅茅結屋
居之三年
日誦
嚴為業。
精苦固有之。
其期則過中峰遠之遠矣。
發明箇事
則猶未也。
達觀禪師字之曰
欲其
不忘本耳。
禪人遠問余於瘴鄉
別余去。
東遊
過支提。
北入五臺
文殊
眷屬中得一侶。
金剛
窟。
華嚴滿百部
以畢餘生。
臨行一語為法要。
掀髯而笑曰。
子作此見解
是猶涉海而求河浴也。
狹陋之習。
而入廣大法界
此其難矣。
古德云。
盡大
地是一卷經。
大地沙門一隻眼。
如是眼。
讀如
是經。
未來際。
曾無閒歇。
又何去來之相。
彼此之見
哉。
華嚴平等法界為宗。
無障礙為門。
苟能悟此
宗。
入此門。
一物不播遮那之體。
一聲不闡圓妙
之音。
無一時不修普賢之行。
一人不是剎塵知識
是則光網三昧
舉目昭然
普眼真經
隨念具足
舉足
下步。
不離寂滅之場。
居塵出塵
頓到般若之岸。
子將
何處五臺
以何法為大經乎。
故曰。
我欲逃之逃不
得。
大方之外皆充塞
子如當念了却
何必登山
水。
伴侶
文言
以了餘生乎。
若了生本無生
則住
無所住
能悟無住之旨。
自不作去來動靜生滅之想。
六祖大師
無所住而生其心一語
打落從前百千
萬劫顛倒知見
子當於此
剔起眉毛高著眼看
切不
錯落出門一步
全身入却荒草也。
**示佛嶺乾首座血書華嚴
余昔居東海那羅延窟。
禪人五臺來謁。
余度
五羊
復從匡山來。
慰余於瘴鄉
乍見隔世親。
因觀人閒夢幻如此
於諸弟子輩。
結夏壘壁閒。
解制日。
作禮白云
將歸東林
遠公芳躅
蓮社清修
且願剌血手書華嚴大經
以為莊嚴
佛土淨業
願乞一言開示
余曰。
佛子諦聽
爾以何
大經
何為淨業
爾以書寫紙墨為經乎。
語言
字為經乎。
運動折旋淨業乎。
點畫分布為淨
業乎。
若以書寫紙墨為經。
市肆案牘無非大經
語言文字為經。
則談呼戲笑世俗文字無非妙理
斯則本無欠缺
何庸書。
若以運動折旋淨業
日用尋常咳唾掉臂
無非觀音入理圓通
若以點
畫分布為淨業
迎賓待客
舉筯拈匙。
無非普賢
妙行。
如是本自具足
又何別求。
捨此而言法行
猶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雖然十方常寂光。
元無
明昧
極法界是清淨土。
本沒精麤
森羅萬象
海印
靈文鱗甲羽毛
盡法身之真體
猿吟鳥噪
皆談不
二之圓音
雨施雲行
盡顯神通妙用
如是則無背
向。
去來
無取捨。
無始終。
三際為之不遷
十世圓成
一念
法界無盡藏也。
爾欲於無盡藏中。
徒以區區
生滅心行
色相莊嚴為法行。
淨土之真因者。
牛糞栴檀
魚目為意珠也。
一字法門
墨書
不盡
欲以有限四大
涓滴之身血。
剎那之光
陰。
而欲寫無盡真經
作難思之佛事
是猶點染
空。
捫摸電影也。
爾其參之。
如其未然
試向五老峰頭。
諦觀山色湖光
聽鳥語溪聲
毗盧老子普光
殿。
與十方無盡身雲
剎塵海會
說法普照修多羅
時。
有何差別
參參
**示懷愚修禪人
學人圖修。
自吳中一鉢。
瘴鄉
侍余二載餘。
余於戈
場中而作佛事
修精持一念。
作務為眾先。
晝夜
倦。
始終如一日。
時時冷眼覷之。
頗有衲子氣息
法向袈裟下提持此事者。
難得其人。
心甚愛之
辭余欲參諸方知識
臨行乃問四大本空。
五蘊非有。
病在甚麼處。
老人曰。
病在沒有處。
因說此偈以助行
脚。
大本空空是病。
五蘊非有有成非。
兩頭斷無
消息
始信家山到處歸。
**示西樵居士(吉水人)
圓覺經云。
一切時。
不起妄念
於諸妄心
亦不息滅
妄想境。
不加了知
無了知。
不辨真實
此語古德
每每拈示學者
多落思惟窠臼
中峰各註一不字
金剛圈也。
**示陳生資甫(吉水人)
孔子曰。
知幾神乎
說者謂幾者動之微。
學者當於
動時著眼。
方乃得力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正好六祖思善
不思
惡。
如何上座本來面目同。
參。
文者心之章也。
學者不達心體
強以陳言逗湊。
是可
為文乎。
須向自已胸中流出。
方始蓋天葢地
孟軻云。
食色性也。
此言似千七百則註脚
殊非章句
可知
古人云。
工夫在日用處
此死句也。
今日坐在此語窠
臼中
是有志之士。
亦皆賣弄識神影子
非言者之
過。
執言之過耳。
宗鏡云。
聲處全聞。
見外無法
此語非透出毗盧頂𩕳
上行者。
定不知話頭落處。
儒生有志道者
獨向禪中求做工夫
却不知念茲
在茲。
便是上乘初地
夜氣清明
攝心端坐
返觀內照寂然不昧處。
自見
面目
自欺也。
孔子云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足知天下不欺者鮮矣。
飄風驟雨
颯然而至。
觀風從何來。
雨從何至
此觀
識得分明
萬物在已。
譬如嘉苗望其秀實
賊蟊不除。
難其成矣。
不獨世閒。
叢林學道亦然
**示離際禪人
若論此事。
本無向上向下
纔涉思惟
便成剩法。
何況
以有所得心。
離言實際乎。
禪人果能決定以生
死為大事
試將從前厭俗心念
乃至出家巳來。
所有
一切聞見知識
及發參求本分事上用工夫
著衣
喫飯
折旋俯仰
動靜閒忙。
凡所經歷目前種種境界
微細推求
畢竟何為向上事。
再將推求的心。
諦實
觀察
畢竟落在甚麼處。
凡有落處。
便成窠臼
即是
窟穴
妄想邊事
非實際也。
經云。
縱滅一切見聞
覺知
內守幽閒。
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古人目為黑山
鬼窟
正是參禪大忌諱處。
何況生滅心。
麤浮想像
究竟際。
遠之遠矣。
所謂舉心即錯。
動念即乖。
若將
不舉心不動念。
當作玄妙
又落玄妙窠臼
有僧問趙
州。
如何是玄中玄。
州云。
汝玄來多少時。
僧云。
玄之久
矣。
州云。
若不是老僧
幾乎玄殺。
你看古人一語
如金
剛王寶劍
斷盡凡聖知見
如是觀之。
此事豈唇吻
道。
紙墨文字可能形容
只在學人日用心動念處。
諦實觀察
但有絲毫情見
乃至玄妙見解粘滯處。
便
妄想影子
落生邊際
離際也。
離際之際。
為實際。
實際無際
無際則不落聖凡邊際
聖凡不落
生死情亡。
古人所謂一念不生。
前後際斷。
斷則無事
矣。
方名無事道人
事既無。
又向甚麼處求玄求妙。
謂但盡凡情
別無聖解。
到此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啞子黃栢
難以吐露向人。
禪人伹辦一片生鐵
心腸
如此一直行將去。
不必將心待悟。
不必計其
歲月日時
須將前後無量劫數。
直下在目前。
他生去來起滅
即此現前一念決定
不為浮光
幻影遷移
縱是刀山火聚
淨土天宮
亦任他頭出頭
沒。
一念孤光
畢竟不被他搖奪
如此可稱大力
人。
方纔真正出家兒
不被生死籠罩
不被聖凡埋
沒。
不被三際遷訛
如此得名實相應。
乃是真實
際也。
禪人持此語。
請正諸方明眼知識
不可作禪
道佛法會
**示懷愚修堂主
古德云。
十方世界
通是衲僧一隻眼。
虗空萬象
羽毛洪纖巨細
通是大毗盧一卷經。
如是
讀如是經。
未來際。
不休不息
普賢大士一毛
中。
最微最細少分佛事
一毛如此
況一一毛孔乎。
毛孔如此
況依報世界微塵乎。
一塵如此
塵塵
乎。
且塵含巨剎。
塵塵之剎。
剎剎之塵乎。
以此深觀
無邊剎海
自他不隔毫端
十世古今
始終不離
於當念。
普賢真經
能見此經。
為文殊之智眼。
以此眼。
塵中眾生
一一眾生盡說此經。
使之
一一聽者
當下了知一切聖凡。
本來無二無別
吾人
即具此眼。
轉此經。
度此眾生
雖云使盡大悲
行盡大
願。
剎塵劫。
了無疲厭
縱然如是
亦非衲僧本分事。
何以故。
以淨法界中。
本無動搖去來
凡聖影像故。
殊勝影像尚無。
諸妄知見
佛法禪道
種種
捨諸顛倒相。
虗妄影耶。
知從佛祖示人
只教
狂心
不從他覓。
所謂但自懷中解垢衣。
何勞向外
精進
又云。
但盡凡情
別無聖解。
若作聖解。
即墮羣
邪。
以上神通妙用
本分事無奇特故。
即此一味
常。
何用別求佛法
公元1606年
**示了際禪人(丙午)
中興曹溪
重修寶林禪堂
接納四來
時量禪人
發願行乞以供大眾
結制初。
禪人拈香請益
予因
示之曰。
諸佛利生妙行。
原非一種
菩薩成佛妙門
一路
維摩大士
一鉢飯而為佛事
三萬二千
有量之眾。
食其食者皆入律行。
且道至今鉢盂仍舊
香飯如常
之者律行何居
持米者神通何在
若於
此透得。
所謂於食等者於法亦等。
若透不得
更須
參訪知識
決擇疑情。
直至不疑之地。
始與本地少分
相應
其或未然
未免隨波逐浪
所以僧參趙州
乃云
學人乍入叢林
乞師指示
州云。
喫粥也未。
僧云。
喫也。
州云。
鉢盂去。
其僧有省。
禪人若於趙州說處。
者僧
省處會得
便與維摩方丈中諸上善人。
把臂共行去
也。
憨山老人夢游集卷第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