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示观智云禅人¶ (自动笺注)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五
侍者福善日錄
門人通炯編輯
嶺南弟子劉起相重
法語
**示觀智雲禪人
學道第一看破世閒一切境界
不隨妄緣所轉。
第二要辦一片為生大事
決定鐵石心腸
不被妄
攀緣以奪其志。
第三要將從前夙習惡覺知見
切洗盡不存一毫
四要真真捨身命。
不為死生
病患惡緣所障。
第五要發正信正見
不可邪師
誤。
第六識得古人用心真切處。
把作參究話頭
七要日用一切正念現前
不被幻化所惑。
心心
閒。
動靜如一
第八要直念向前
不可將心待悟。
第九
久遠
不到古人田地
決不甘休
不可得少為足。
第十做工夫念念要捨要休。
捨之又捨。
休之又休。
捨到無可捨。
休到無可休處。
自然得見好消息
學人
如此用心
庶與本分事少分相應
有志向上
以此
自勉
**示了心禪人
吾人出家
為生大事
方行脚。
參師訪友。
只為
決擇已躬下向上一路
不明不巳。
善知識以此
示人
近來法門寥落
諸方罕聞此風。
行脚到處
粥飯氣息而巳。
老人靈湖蘭若
了心禪人來參。
入門見其有衲僧巴鼻
似非尋常粥飯者。
今將返伏
牛。
拈香請益
老人示之曰。
方今海內禪林
第一賴有
牛山苦行
諸方可及
學道之士。
苟能𢬵捨身命。
生定不空過
但日用工夫
單提一念話頭最為綿密
所以不得超脫大自在者。
一向死守話頭
念念
不捨
不知參禪最先要內脫身心。
遺世界。
念一
著。
所以繫念反為念縛。
不得超脫大自在地耳
禪人
此番入山
幸仗規繩大眾夾持
正好隨場下手著力。
但於念念中。
看覷未起處。
由在離念一著
久久
念頭迸斷
心境兩忘
如脫索獅子
自在遊行
他時
再見老人
决不今日眉目動定也。
**示湘潭優婆塞
住世說法有常四眾
出家二眾。
比丘
比丘尼
在家二眾。
優婆塞
此云近事男
優婆夷
近事女
以其在家能持五戒
可以近事三寶
受法利。
故及
佛法東來
隨時受化。
代不乏人
至有明心見性
入祖
師之室者。
近來法道久湮
師承無眼。
妄禮三拜
例得
一名
自稱為弟子
其實腥腪未吐。
素行未改。
致生
譏謗
全無利益
大為壞法之端。
故老人生平未敢輕
許。
今觀湘潭諸弟子。
信心篤厚
非泛波流
故強𠃔
其請。
但念汝等素未聞法。
雖云善人
不知如何是善。
今按唯識論。
心所五十一。
善法唯有十一。
餘皆
惡心所也。
十一法者。
謂信。
精進
慚。
愧。
不貪。
不瞋。
不癡。
輕安
放逸
行捨
不害。
此十一法全具。
純善人。
一法
即為缺德
汝等但能依教持此善法
各各
時時觀察提撕
於何法上有未純熟
更加切磋
功。
務要全美而後巳。
如此用心為真實善人。
所言
善心者。
清淨真心也。
一切眾生
各各本具如來
清淨真心
但為惡念染污
故隨情造業而不自知
觀察善心
一切惡法
自不現前
心自清淨矣。
能有漸漸深觀。
只參六祖大師開示慧明思善
不思惡。
與麼時。
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公案
參究
是謂向上一路
汝等脚跟下。
誰無一尺土。
前行
不相賺。
若肯歸心淨土
即依此法一心念
佛。
現生斷生死。
永絕沈淪
伹恐偷心自欺
不能
作真實行耳。
老人強為等作如是說。
為憐三歲子。
不惜兩莖眉。
不可世諦流布話會也。
公元1615年
**示方覺之(乙卯)
覺之方子
支離其形。
天機妙發。
老人南岳
人見其心光炯炯
是於般若有夙種者。
每以向上
之。
方子心領飲冰焉。
今將別。
拈香請益
乃示之曰。
方子無以天全其性而殘其形以為闕也。
予知天不
形累子。
以真厚其德耳。
世之形全者眾。
而以形傷
生者多矣。
孰能離形釋智以全其性耶。
聖人謂形為
生累
故曰大患為吾有身
滅身以歸無。
以其形銷
而苦息矣。
佛教眾生
但以破我為第一義
入禪
之要。
不依形骸
不依氣息
一切皆離。
其心自寂。
心寂
而樂莫喻焉。
圓覺經云。
當觀此身四大假合
堅硬
地。
潤濕歸水。
煖氣歸火。
動轉歸風
四大各離。
今者妄
身。
當在何處
方子從此二六時中。
伹當作如是觀
至一念不生處
則外不見身。
不見心。
身心寂然
一法
是時始知天奪子之假。
實全子之真。
則子
至樂不待忘形而造乎極矣。
子但精進作如是觀
洞然
始信老人此語不妄。
**示智海岸書記(乙卯)
老人五羊說法
時法弟子
緇素
皈依者眾。
翕然可觀
時節因緣也。
未幾時故多事
法會難集。
老人曹谿
向在會者亦多退席
唯智海岸
六逸
若惺炯。
三人不離執侍。
投老南嶽
則岸逸二子。
不捨
是感法乳情深。
義至高也。
老人隱居湖東
三載
居常極其淡薄
二子恬然
想陳蔡之從。
不是
過耳。
頃岸以師老歸省
拈香請益
願乞一語終身
持。
老人自念老矣。
出世法緣。
會合良難。
經云。
大海
中一眼之龜。
值浮木孔。
豈易易哉。
嗟子行矣。
諦聽
之。
佛言一切眾生皆證圓覺
是知佛性在人各各
足。
欠一毫。
諸眾生。
所以流浪生死
劫輪迴而
不返者。
直以背覺合塵順生死流。
隨逐魔網而不自
知也。
以不自知自覺
故枉受沈淪
正似持珠乞丐
懷中有如意之寶。
之而甘受竛竮
以是之故。
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老人居常觀子天性率直
忘機
近道
習氣深厚
不能自持
往往苦被宿習所牽。
入魔罥。
渾身墮落苦不自知
猛然想起。
即恨不
跳出生死
忙忙打疊修行
道緣未集
熟境現前
氣又發。
不覺隨波逐浪
及至回頭照管
巳經多時
起起倒倒。
依傍老人二十年來。
畢竟巳躬下生死
大事
茫無歸宿
何以故。
葢有入道之資。
而無堅忍
不拔定之志。
脚跟站立不住
胸中多生惡覺
惡習
不肯下毒洗刷一番耳。
學道如此任情
今生不辦
千生萬劫
終無成辦之時也。
佛言。
法難聞。
知識難遇。
今幸選知識正法
當面錯過
再出頭來。
知是幾時
如今未可得也
今生
老人
一向動定無恒
唯今相伴二年
喜子忍苦
可謂堅志。
今又告別
恐離老人
未必如今日也。
嗟予
老矣。
求再侍老人如今日。
未可得也
終身無成
豈不辜負此生大事因緣耶。
子今行矣。
叮嚀者。
切勿再墮魔網。
堅持特操
不可久住王城
若以二
忍苦之心。
六祖如侍老人
信自心是佛一語
老人
從前習氣忍而不發。
心心揩磨
念念省察
單提一句話頭。
咬定牙關
不可輕易放過
如此拌盡
此生
決志不改。
是則不但不離老人一步
即與佛祖
周旋
坐臥經行
不出道場之外也。
不唯不負老人
且不負自已
**示劉存赤(乙卯)
公元1614年
頃予投老南嶽
甲寅冬暮
茶陵劉季子。
遠來參叩
夜圍爐。
寒燈相照。
因問一向如何用心
對曰。
昔蒙
和尚開示偈云。
蓮華火裏生。
世人希有
不是火生
蓮。
在心離垢
每看此話。
於末句頗得受用
老人
喜。
因示之曰。
子於心離垢一句得力
此語不虗。
亦不
易到。
經云。
凡夫賢聖人。
平等高下
在心垢滅。
證如反掌
繇是觀之。
眾生與佛本來無二
所謂心佛
眾生
三無差別
心淨即佛。
心垢眾生
生佛
之辦不遠。
只在心垢滅與不滅耳。
以此心本清淨
但以貪瞋
癡。
慢。
五欲
煩惱
種種業幻。
垢濁障蔽
故名
眾生
此垢若淨。
即名為佛。
豈假他力哉。
無柰一切
生。
無始業障深厚
煩惱堅固
難得清淨
必假磨煉
功。
故有參禪念佛話頭種種方便
治心之藥耳。
譬如鏡光本明。
以垢故昏。
必假磨煉之藥。
然藥亦垢
也。
以取能去其垢。
鏡明而藥不存矣。
又如真金
礦。
沙石垢穢
必須烹煉之法。
金精無用其煉矣。
生心難離
必須工夫精勤調治
去心明。
故說眾
生本來是佛。
一向煩惱垢濁之中。
自稱為佛
也。
參禪話頭一路
最為明心切要。
近世下手
稀。
一以根鈍
又無古人死心
一以無真善知識決擇
多落邪見
是故念佛參禪兼脩之行。
極為穩當法門
若以念佛一聲
蘊在胸中
念念追求審實起處落處。
定要見箇的當下落
久久忽然淨明現。
心地開通
此與看公案話頭無異
是須著力挨排始得。
若以妄
浮沈悠悠度日
把作不喫勾當
此到窮年亦不
受用
若以悠悠妄想受用
此則自誤。
不但
生。
從今巳去。
乃至窮劫。
無有不誤之時也。
子向
念佛法門有緣
試著實究審
果在煩惱垢濁
佛號
如水清珠。
以此受用但非徹底窮源耳。
經云。
澄濁水。
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
名為初伏客塵煩惱
去泥純水。
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子只將此佛語默默
自驗。
萬無一失
得到離垢處。
如經云。
明相精純
不為客塵煩惱留礙
如此不惟彌陀接引
十方
佛。
亦皆同聲稱讚矣。
幸與子窮年雪夜
此段泠淡家
風。
世所希有
苟不負此嘉會
從此念念不離泠。
淡中。
便是離垢一條徑路
步步著力。
必有到家真解
脫時也。
**示鍾衡頴
茶陵生明性。
詩禮世家
往因患難
參予於曹
溪。
老人曉之以善惡報應因果之說。
安其心以歸。
難竟解。
所以解者。
皆非憶想可到。
機緣偶會。
無心
至。
由是故物無恙
安恬無事之境。
然竟茫然
知其故。
猶然生平未愜快意事。
將用心力以圖
之。
探囊拾芥也。
甲寅除日
同存赤劉子。
遠來相慰。
公元1615年
伴予度歲
老人噫嚱而歎曰。
子所志。
是將涉海渡河
而求飲甘泉
未必得而渴愈熾
且苦䟦涉之勞也。
向以因果報應理喻子。
豈忘之耶。
善惡感應
影響
聲和響順。
形直影端
聖人不言因果
但言
為善降之百祥
不善降之百殃
是以安命定志為。
誡。
故曰。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聖人教人安命
佛教
人以隨緣
其道一也。
安命一毫不必強為
隨緣
一念不容妄想
佛法教人
一以斷妄想為本。
妄想
貪瞋癡種種惡業之本也。
菩薩修行以至成佛
得天上人閒。
最勝莊嚴廣大福田
皆從斷妄想始。
妄想斷則惡業消。
惡業則百福集。
所謂自求
多福也。
故示之以偈曰。
世事皆從妄想生。
妄心消處
業緣輕。
不須更覓菩提路。
只要當人退步行。
退步
乃休心斷妄之最上工夫也。
人心本來光明廣大
萬福之源。
但由妄相惡遮障
故禍日生而福日
減。
苟妄消業斷。
一性圓明
受用無邊
受用處。
為真福。
是知福由已作者。
政非智巧機詐可致耳。
且佛以斷妄心
感人天之福。
生本功名富貴
鎡基
若能直下休心。
前生平所作之業。
從頭
細一一撿點
但有虧心傷理一念不合大道處。
盡是
苦根
一齊吐却。
從新別立根本
作一工夫
只在
心斷妄聽俟時一件。
把作標準
潛心自已固有
事業
不必求一妄想之事。
如此以補前行
失。
一旦災消福至
功名富貴逼拶將來
亦無迴避
處。
何用種種妄想攀緣而他求哉。
生果諦信
不疑。
執而行之。
佛果可期。
世緣乎。
勉之勉之
**示袁大塗
世之士紳有志向上留心學佛者。
往往深思高舉
棄世故。
枯木頭陀以為妙行。
殊不知佛巳痛呵此
輩。
謂之焦芽敗種
言其不能涉俗利生
此政先儒
虗無寂滅者。
吾佛早巳不容矣。
佛教所貴在乎
利他
乃名菩薩
梵語菩薩
此云大心眾生
以其能
入眾生界。
能斷煩惱
故得此名。
菩薩捨世閒無可
之行。
眾生無斷煩惱之具。
所以菩薩資藉眾生
自性煩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耳。
煩惱者乃
貪瞋我愛見慢種種惡習
而為自性光明障蔽
世閒眾生一切逆緣境界
不能磨礪以治斷之。
如詩
所云切磋琢磨者此也。
且佛制五戒
即儒之五常
殺。
仁也。
不盜
義也。
邪淫
禮也。
飲酒
智也。
妄語
信也。
但從佛口所說
言別而義同
今人發心願。
佛戒
自脫略其五常
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又推
禪定上乘
以其能明心見性
而不知儒亦有之。
淵問仁。
子曰。
克已復禮為仁。
已者。
我執也。
豈非先破
我執修禪之要。
一日克已。
天下歸仁
豈非頓悟
妙。
天下皆物與已。
作對障礙
我執一破
則萬
物皆已。
豈非歸仁頓悟之效耶。
及直請其目。
乃曰
非禮視聽言動
以所視聽言動者。
皆物而非禮
我障也。
今言勿者。
謂不被聲色所轉也。
一切處不
非禮
豈非入禪以戒為首耶。
佛多出世說。
其所行。
原不離於世閒。
菩薩住世所行。
亦不外此
佛者覺也。
能覺此心即名為佛。
非離此淨心之外。
求一佛也。
良由眾生惡習障重。
心難清淨
故設念佛
方便
求生淨土法門
且曰心淨佛土淨。
是知念佛
淨心之妙行也。
念佛本為淨心
念佛而其心
不淨
何取於念。
持戒而背五常
何取為戒
袁生有志
向道
結友同修淨業
夙習善根所發。
參見老人
請授戒。
老人示之曰。
本自具足
諦信老人
言。
自淨其心。
則戒巳受。
禪巳修。
淨土巳入。
菩薩妙行
出世法
二利具足
槩不出此。
生其勉之
**示雙輪禪人
雙輪禪人來參。
云將隱居山中
單究向上事。
老人住山之法。
因示之曰。
古人住山。
大捨身命處。
非細事。
專要善用其心。
用心之法。
單提向上一念
直須佛祖不容一著
立定脚跟
次則要將胸中
一切知見𢆯言妙語襍毒。
一齊吐却。
次則識得本體
了無一法
不可妄想習氣影子
發生種種境界
正念
次則要看本參話頭
六祖思善不思惡
如何本來面目公案
極力提撕
但有一切惡習
前。
即將本來一語看破
不可隨他相續流轉
牙關
此處定要把得住。
方不被他搖奪
如此用心
乃是惺惺時著力處。
用心著力太過
懈怠心生。
便起昏墮。
此時只須快著精彩
不可落在昏沈窠窟
中。
急須持呪
仗此呪力。
足敵此魔。
藏識中多劫惡
習。
今被話頭逼出變化無窮境界
一切魔境妄想
生。
一切昏沈從散亂生。
正恰用心之時。
一念散亂
即落昏沈。
是須善知。
永嘉寂寂惺惺料揀語。
最為
切要
古人用心
但只將一句本參話頭靠定。
鐵壁
銀山相似
若到一念生處
是得力。
不可究竟
會。
直到工夫任運不假思惟
一念豁然
身心脫空
方是工夫入手處。
亦未是究竟
但能至此自然輕安
自在
便生歡喜
然此乃是本分事。
未是奇特
若生奇
特想。
便墮歡喜魔。
便起無端狂知狂解。
此關最險。
老人有所試者。
古云。
枯木巖前錯路多。
行人到此
蹉跎
非細事也。
縱使有力打過種種境界
正好
行。
正好保護
未是到家
以此為足。
便起世閒種種
五欲因緣之念。
此關難過
過者百無一二。
所以不到
古人田地
正是得少為足之過患也。
饒你學人苦心
一生得到此地
若被此等惡習所牽。
仍是墮落生死
坑中
前功盡棄
可不哀哉
如此說話
古人語中所載
不少
老人略為拈出。
末法難得真正學道之人。
蓋亦曾為浪子偏憐客耳。
大段古人住山。
不是養嬾
快活
單為自已生死大事
所以走向萬重寒巖
伎倆活計
若在此因循度日
虗喪光陰
豈不更可
悲哉。
雖然
用心差別
既巳知之。
山中目前變幻
緣。
水流風動
猿吟鳥噪
雲騰霧擁
樅從在前
更為
喧襍
永嘉見道忘山之語。
切須看破
老人初住五臺
龍門時。
萬丈寒巖之下。
冰雪堆裏如埋死人
徹骨
五內俱透。
唯有微微一息
視從冰中出入
至此
觀。
覓自心一念起處了不可得
此境正是助道之緣。
大風時作
萬竅怒號
日夜不休
雪消㵎流
響若
奔雷
又如千軍萬馬奔騰之狀。
如此襍亂境界
初最
難當
因思古人有言
水聲三十年不轉意根
可許
入道
老人遂即發憤獨木橋上坐立。
終日水聲
始則聒聒難消。
久則果爾忽然寂滅
自此一切境界
寂滅矣。
所謂萬境本閒。
惟人自閙。
此又是道人
山第一著工夫也。
禪人記取
毋忽。
公元1616年
**示顓愚禪人(丙辰)
向上一路
出家人本分事。
古人發足超方。
只要
明此事。
近代以來
槩不知出家為何事。
安可望為古
人乎。
顓愚禪人
初依五臺空印大師
聽習經論
之遂盡屏去。
單提一念切究本分事。
萬里南詢。
過曹
谿。
老人請益
老人謂此事若不放下身心
苦功
究到水窮山盡處。
終無下落
縱到水窮山盡處。
古人
謂之靜沈死水
又謂之𢆯妙窠窟
若不回頭轉腦。
面前鐵壁銀山相似
是得力時。
不是受用處。
用心
不是到底
須是死中發活始得。
要在回機
轉位
所以百尺竿頭坐的人。
雖然得入未為真。
竿頭進步
大千世界全身
學人到此。
只索
身別行一路。
方不被他作障礙
禪人唯唯
作禮而別。
乃就誅茆南嶽
未幾老人亦曳杖而至。
禪人則為
病魔所撓。
業經寶慶就醫
老人聞之歎曰。
禪門下衰。
真實為生死的學人
為難得。
斯人而有斯疾。
龍天厭薄法門乎。
丙辰春三月朔
風雨夜半
禪人
[曰月]雨衝泥而至。
老人相見大喜曰。
此豈病夫所能耶。
覩其眉宇津津爽氣
是知其疾巳瘳八九。
因再拈香
請益
老人特示之曰。
子之病魔
乃子之大善知識
助道因緣
子知之乎。
切以眾生之病。
病在有我。
以執
我故。
一切煩惱眾病以之而生。
病生則苦必隨之。
及今無有一人不病是者。
唯知病病之人。
不為
耳。
四大假合
聚必有散。
縱使不病。
何嘗不病哉。
了病不病者
則病不能病之矣。
知今日之病。
不知
多生劫劫
病病至今日矣。
若不今日病。
從此
巳去。
不知病之底止也。
子知生死之病。
而不知要出
生死之病。
大有過於生死之病也。
何故
古人以參
禪不出陰界
墮於識情窠臼
縱有妙悟
皆成我見
四大為我
尚可醫。
今離大復執有我。
此病則
醫王束手
最難調治
諸佛諸祖特特出世
單為治此
一種膏肓之病。
盡多心力
求肯服藥而瘥者。
何人哉。
禪人身病巳瘳。
不可禪病侵也。
雲門
法身兩般病。
其言透過法身
法執不忘。
已見猶
存。
亦是病。
極言認執之病也。
禪人前所一切𢆯
妙語
參禪執守功勛
一齊唾却。
只到一點惡覺
惡習不留。
定不被他養成病根
直使佛祖立脚處。
豈不善財童子
南詢百城
參五十三大善知識
一種法門
到頭只落箇與法界等。
虗空等。
何曾
有實法繫著耶。
不見毗盧遮那。
法身非身。
而托普
賢妙行為身。
普賢無行
但以眾生行為行。
故曰菩
所緣
緣苦眾生
若無眾生
則無菩提
此從上佛祖
出世之真榜樣
老人因謂禪人四大病身
病魔
能治。
禪病剌心。
眾生不能治。
從今日去
將身
大地等。
病魔潛蹤
心與眾生等。
我見不立。
我見
不立。
禪病自消。
以心不自心。
則本不生。
不生則一
法不立。
苟一法不立。
有何法而作知見障礙哉。
人云。
捨情易。
法難
禪人捨身即捨情。
捨見即捨法。
情法兩忘
豈不為大無礙解脫之人哉。
嗟予老矣。
為難
禪人勉之
**示李福
零陵李生應禎
請益心性之旨。
因示之曰。
心性
何。
一切凡生靈之大本也。
以體同而用異。
因有
迷悟之差。
故有真妄之別。
所謂三界惟心。
萬法唯識
以迷一心而為識。
識則純妄用事
逐境攀緣
不復知
本有真心矣。
若知真本有。
達妄元無。
則可返妄歸真
從眾生界。
即可頓入佛界矣。
達磨西來
單傳心印
法門
正是頓悟此心。
禪宗心性真妄之旨也。
夫吾儒所宗。
堯舜禹湯武周公孔子所傳之心性
則曰唯精惟一
精一宗極
有人道心之別。
此亦真妄之分也。
世教所原不出乎此。
其曰道心
則不迷不妄之性也。
其曰人心
迷性為情
世人
但知用情而不知用性。
但知波而不知波原水也。
孔子曰。
性相近也。
相遠也。
性近則水原無波
習遠
逐波忘水。
水尚不知。
而況了達濕性無二乎。
且如
本一水也。
而以醎酸苦辣和之
則淡性亡矣。
其濕性
則本無二也。
是知眾味乃妄之變也。
其濕性不可變
也。
不可變者真。
可變者妄。
若達濕性無二
則眾昧不
可得而有也。
所謂堯舜與人同耳。
同者性也。
不同
妄也。
又曰。
人皆可以堯舜
其可為者性也。
不可為
者習也。
人之所習。
苟捨污下而就高明
日遠所習
近於性。
是可與為堯舜者亦此習耳。
習近於性。
禪家修之行也。
世儒之學。
未離凡近
去聖尚遠
非漸趨無以致其極。
聖人立教
但曰習。
曰致。
曰克。
入道工夫
在漸復不言頓悟
若夫禪門則遠妻子
之愛。
富貴之欲。
諸累巳釋。
切近於道。
復性工夫
為力
故曰頓悟
所處地之不同
造修難易
其實心性之在人。
本無頓漸之差。
但論習染厚薄
入道要也。
究心性之精微
推其本源
禪之所本
在不生滅
儒之所本在生滅。
故曰生生之謂易。
此儒
釋宗本之辨也。
心性之說蓋在於此。
宗門向上
著。
則超乎言語之外。
又不殢心性為實法也。
**示段幻然給諫請益
佛出世
無法可說
祖師西來
亦無實法與人
但為
眾生種種顛倒執著之情。
隨宜擊破
令捨執著
頓悟
本有而巳。
眾生癡迷執著之心。
堅固難破。
加以
無明煩惱
業障根深。
難得頓悟
故費吾佛四十九
無量方便
為設斷惑證真之法。
從凡至聖
設有五
十五位之階差。
非是世尊好作恁般去就
婆心也。
眾生心病無量
故設對症之方。
亦無量耳。
及至
實際
直到知見盡泯。
一法不立。
始是到家田地
纖毫知見不忘。
猶在門外止宿草菴
遣之又遣至
無可遣。
縱然如是
猶是法身邊事
未是法身向上事。
止是教家極則處。
未是宗門極則處。
由是觀之。
修行
一事
豈是草草
便以一知半解為得哉。
且如宗門
六祖巳前。
不說參究功夫
貴當頓悟
南嶽
原巳下。
根機不一
多在參求保養
及至五家建立
施設不同
就裏宗旨元無差別
其於應機接物
秦鏡當臺。
照徹肝膽
至若與人解粘去縛
直指法身
向上一路
勦絕佛法知見
不到窮源徹底
斷斷不肯
輕易放過
其在禪道大盛之時。
天下明眼知識甚多
學道衲子
處處參請印證。
故悟者不落邪見
及宋而
知識雖多。
學人邪見不少
不墮生滅落空見。
無用
二乘偏空。
甚至無因果。
墮落外道
豁達
斷空。
悟心未徹。
才見影響
便得少為足。
自稱菩薩
口口談空
心心著有。
造生死之業。
不自覺
如是
皆未得明眼知識
勘驗提撕
故致禪門凋弊
古德云。
不是無禪。
只是無師
是故耳。
大段末法
參禪得少
為足者多。
縱有真正學人
下死手做工夫
十年
不變其志。
亦有了悟自心一切皆空。
無明師印
證。
落空見。
識神未破。
墮在光影門頭
習氣
淨。
工夫逼拶
變現種種境界
將為神通妙用
或見
諸佛菩薩現身說法
或使知他心宿命
能見未來
事。
或起種種異見
此皆習氣變現
認作奇特
便落
魔道
可惜一往工夫
為害非細
此皆不遇明師
又不
佛教修心方便
故誤墮耳。
亦有真參實悟。
明見
心了一法
不能頂門正眼
便坐在淨裸裸赤
灑灑清絕點處。
此名拘守竿頭
靜沈死水
故云百
竿頭坐的人。
雖然得入未為真。
百尺竿頭進步
大千世界全身
又云。
有佛處。
不可住。
無佛處。
急走
過。
正是教人不可坐在無事甲裏。
便說無佛可成。
眾生可度。
此正墮在斷見
不能離此空見耳。
縱然
此。
亦是法身邊事
未是法身向上事。
豈不雲門道。
得到法身邊。
隱隱的似有箇物相似
亦是光不透脫
直饒透過
放過不可
此語實是修心照膽鏡也。
古德云。
悟之一字
直須吐却。
應知佛祖說法
一味
眾生執情。
所謂但盡凡情
別無聖解。
若作聖解。
即受
羣邪。
棱嚴經中。
五十種陰魔
漫語也。
今時修行
無明指點
若不遵佛祖言教印證。
何以憑據
耶。
始因眾生著有。
故佛破其有見
二乘外道著空。
佛破其空見
菩薩空有二邊
佛說非空非有。
二邊見。
及至佛法中。
又遣其佛見法見。
所以遣至
無遣。
正謂不見一法即如來。
豈不善財童子
參五
十三大善知識
巳入五十三位法門
佛境界。
不說
成佛之事。
但云與虗空等。
法界等。
毗盧那等
及見普賢菩薩
乃為說十種行願
便是修行學佛
之大榜樣
不以悟後為無事也。
今人修行
縱能悟徹
法界
若不善財修習普賢大行
終是不免落空
見外道。
可不懼哉。
此上
特為修行無多聞慧
誤用心。
不能入佛知見
不免饒舌
若視為泛泛
言。
不唯有負老僧
且自不少
**示玉覺禪人
蘄陽慧玉慧覺二禪人。
老人黃梅紫雲山。
自云
心中生滅
念念不停。
猶如野馬
特求開示
云何降伏
其心。
老人示之曰。
學人修行
為生大事也。
心中
念念不停。
生死不斷
欲實為了生死
必要一切
萬緣盡情放下
放得乾乾淨淨
有無習氣種子
不得乾淨
必須參一話頭
上都有。
但不知下手
難易訣法
必須善知識
開示方便
是他行過的
曉得易入處。
六祖昔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當下
開悟
世人不知。
當了𢆯妙道理會
不是𢆯妙。
因昔
有住
今聞無住
當時放下而得開悟
有何𢆯妙。
永明大師
昔以念佛用心
不能造入
後於韋䭾前拈
鬮。
念佛
參禪世人以禪當作道理講。
殊不知禪乃
是自心。
經云。
不生不滅是也
欲明生死大事
戒律
尊崇
決不敢犯。
先要信力肯心堅志。
把𢆯言妙理
事人情。
都要放下
參禪一著
無有𢆯妙奇特
事極拙。
汝肯信否。
若果肯信。
但把從前妄想一齊
下。
不容潛生
緩緩專提一聲阿彌陀佛
著實靠定。
觀此念從何處起。
垂綸於深相似
妄念
生。
此因無始習氣太重。
又要放下
不要心斷
想。
只把脊梁豎起。
不可東想西想。
直於妄念起處
定。
放下放下
緩緩提起一聲佛。
定觀這一聲
畢竟何處起。
至五七聲則妄念不起
又下疑情。
念佛的畢竟是誰。
世人把此當作一句說話
殊不
知此下疑情。
方纔是得力處。
妄念又起。
即咄一聲
只問是誰。
妄念當下掃蹤滅跡矣。
佛云。
除睡常攝心
睡時不能攝心
一醒提起話頭
如此不但如是
行住茶飯動靜如是
稠人廣眾不見有人
動中不見有動。
如此漸有入處。
七識到此不行
此日夜靠定。
不計工夫
一旦八識忽然迸裂
露出
面目
便是生死時節
方不負出家之志。
但參
禪之時。
不要求悟。
任他佛來祖來魔來。
只是不動。
念單提行將去。
中閒再無疑難。
如是綿綿密密
心心
無閒。
日用著力做去。
自有下落
**示明益禪人
學人不知向上一路
但求增益知見
殊不知知見
知。
即無明本
此不知本有而向外馳求
更欲增益
明矣。
苟明其明則明亦不立。
何益之有。
故曰。
為學
益。
凡言學者
則向他家屋裏安樂窩
縱然求得。
竟非屬已有。
既非已有。
則樂非真樂。
樂既非真。
又何
從而安之耶。
向外求安。
自古學人通病
非特今也。
明益禪人請益
將謂無益而欲明之耶。
有益而欲明
之耶。
若言無益
無益則不必矣。
若言有益
有益矣。
何必明之耶。
試看明從何明。
益從何益。
若求明其
失本明。
更求多益
則返成無益
凡求益者。
人食巳飽。
而更貪其味。
傷食而病成矣。
若能隨食
而吐。
勿藥而愈。
若護病忌醫。
終成痞滯。
凡病此者
盧扁不能治。
何也。
貪食不吐。
一病也。
養病諱疾
二病也。
病成忌醫。
三病也。
從而惡藥
四病也。
或求
速效
不信治本之方。
即疑醫棄藥。
五病也。
或更從庸
醫誤服毒藥。
而至損生者。
不治之科也。
學人自棄
本明。
向外馳求
增益知見
大都若此
傷哉。
吾少每
醫師喻。
未嘗三復聖訓
竊見近世學者
初為沙
彌。
即能誦此。
老不知宗
竟致虗生浪死無限
此不
明之過也。
亦有求明而誤以不明強自為明者。
誠不
達本之咎耳。
佛言。
息心達本源。
號為沙門
學人
息心達本
不必外求
不必多增。
自性具足
虧欠
明益禪人
果能知此。
頓將從前所求多處。
齊吐却。
傷食人中宿滯
則元氣自復。
學人剗却
知見
可稱無事道人矣。
子細撿點從前滿腹餿酸
作何氣味
參。
參。
**示慧棱禪人
禪人生長休邑。
少賈於江湖
因厭塵俗
匡山禮續
和尚薙髮
老人南嶽休夏金竹
禪人拈香
益。
因示之曰。
汝巳能捨世閒恩愛
身雖出家而心未
出家之事。
昔吾佛世尊
金輪
王宮
雪山
苦行
明星悟道
成等正覺
三界師。
六道尊仰
人天供養
普度眾生
同出生死
此是最初第一箇出
家之樣子也。
如此看來
豈是偷安養嬾。
貴圖現成受
用。
便為出家者乎。
定有一段本分事也。
從上諸祖。
為生大事出家
至於方行脚。
參訪知識
特為
心地
無量劫來生根株
一拔頓盡。
超脫三界
離苦趣。
方為自利
後聽龍天推出
建立三寶
是為
利他
二利具足
始是出家本分事。
禪人今日出家
知有此事否。
曾知有生死大事否。
如何生死
即今
現前五蘊身心
集下無量劫來。
種種貪瞋癡憎愛
習氣種子
日用心心起惑。
造業之心元是如來佛性。
光明種子
今被無明煩惱
葢覆日用而不自知者。
以迷此佛性
便是生死
悟此佛性
頓斷煩惱
脫離
死。
是真出家兒
如此看來
出家大丈夫生死事。
非享安逸
貴圖自在而巳也。
不肯修行
不求明心
性。
是為虗消信施。
招來酬償之苦。
出家之有。
禪人
何生何緣
何幸得遇明師度脫
安居名山道場
法侶和合
何幸善知識
指引開導
若不深生慶
幸。
大生慚愧
決志修行出生死。
是為自棄
如到寶
山空手而回。
豈不哀哉
禪人若肯發志修行
最先
從前一切煩惱憎愛習氣
一齊頓斷
單單志求了
生死一著
單將一句阿彌陀佛
蘊在胸中
如已命根
心心不斷
念到花開見佛。
便是生死真正出家
時節也。
若不老人之言。
發起真實信心
是為避溺
投火。
此生錯過
豈有出頭時節
汝切自思自勉
毋忽。
**示半偈禪人
禪人少習舉子業
有出世志。
四十棄妻子。
紫栢
老人弟子清湛公。
祝髮於歸宗。
歸宗乃昔
尊宿建法幢之禪窟
有如來舍利在焉。
是知禪人
出家之緣勝。
所居地勝
第未發勝心耳
歸宗
廢。
紫栢大師過其地。
慘然悲酸
枯松半折斤斧
大師愍而呪土壅之。
冀其重榮。
以卜道場之再建。
不數皮骨皆完。
於是湛公毅然重興。
遐邇聞之。
莫不仰異景從
居士邢來慈。
矢心唱導
又數年感
 今上賜御藏以光名山。
由是殿閣遂成
而堅音
長老
募造毗盧大像以奠安之。
自此三寶巳具其
二。
僧寶未集
不足以揚法道耳。
禪人出家之八
年。
老人南嶽來遊。
舍利金輪峰頂。
覩其山
秀拔
恢復艱難
殿閣雖成。
禪居未就。
猶然
荒寂中也。
來慈固苦心護法
力行吾徒事。
僧徒勇往為之。
則負建立之意。
紫栢光有
靈。
不瞑目也。
因是致懇勸發大眾
而堅音與禪
人為綱領
禪人聞說
頓發勝心。
普化大檀
莊嚴
佛土
出山
濵行請益
老人欲堅其願力
歡喜而示之曰。
汝雖出家
然猶未聞出世之行。
昔吾釋迦本師
捨金
輪王位。
匿影雪山
六年苦行
以成正覺為人天師
久遠劫來。
廣修福慧
故曰三千大千世界
無有
子許
不是菩薩捨身命為眾生處。
至若施頭目
髓。
如棄涕唾
一劫二劫
乃至無量劫來。
世世生生
如此苦行
方纔博得相好身土。
微妙莊嚴
即今末法
弟子一鉢盂飯。
皆是如來身命骨血換來。
留與兒孫
受用
由是觀之。
吾徒出家
衣食現成安居受用
豈易
消受哉。
苟不思報佛恩。
佛心
佛行
佛家事。
名雖出家
實資三途之苦具耳
所謂佛心者。
大慈
悲心是。
佛行者。
忍辱心是。
佛家事者。
廣行六度
二嚴
建立三寶
宏揚法化是。
若不如此
佛弟子
是為賊人
佛袈裟自滋苦本
如此出家有何利益
所言福慧二嚴者。
以志悟般若種子
了達自心。
妙契
佛心
此名為慧。
廣修檀度莊嚴
成就眾生
此名為福。
故曰。
福慧兩足
二足尊。
故今勸禪人第一要志求
般若
了悟自心。
出生死之苦海
次要廣行眾行
十方莊嚴佛土
以成淨土淨業
除此二行
無可
修者。
然佛言教眾生
即是莊嚴佛土
大地眾生
沒溺貪欲苦海
造生死苦業。
長劫沈淪
無由自出
故感三界三途之苦具。
所賴三寶福田
以種般若
種子
以為他世自受用因緣
然須必假僧寶
開導
故吾佛子
能化一人發勝心。
破慳貪。
一人
淨自心。
一人佛土
化多人則嚴多人之佛土
能化大地
使人發心
圓成人人佛土
是則
穢土淨土
變苦具為樂具。
豈不為最上殊勝之妙
行哉。
禪人行矣。
老人片言以往
便是豪傑之士。
廣大之心。
廣額屠兒
放下屠刀
便作佛事
亦如
八歲龍女獻珠之頃。
即證菩提
自有能破慳囊。
扣揮
糞土
成汝願力者。
禪人勉旃
萬無怠惰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