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望溪先生文集卷十七
 家训
  己亥四月示道希兄弟
礼有百世不迁之宗以收族也有五世则迁之宗亲者
属也遭家震愆今在金陵者独先君逸巢公后耳诗人
之述古公者日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言将绝而复属也
故继逸巢公者于桐为小宗而在金陵则世为大宗宗
子非有大过不废废则以子承无子支子以序承虽有
贵者别为小宗不得主祭自逸巢公以上祖之宜世祀
者五始迁于桐者日德益公建文朝死节配享正学先
生祠者日断事公德重于乡者日东谷公起家为大夫
卷十七 第 1b 页
者日太仆公始迁金陵者日副使公馀亲尽则祧
古者大功同财异宫不异宫不能各致养于其亲不同
财则戚属而饥寒之不恤矣桐俗子壮则出分先君始
命余兄弟循礼经忆亡妻与嫂有违言先兄命之日汝
辈日十反唇披发抟膺无害但欲吾兄弟分居异财终
不可得耳兄子道希幼羸每疾亡弟椒涂中夜抱持圈
豚行弟早夭兄常日吾更生子当以道希嗣是弟所尝
抱持也今道希为宗子以其弟道永嗣余兄弟三人兄
子二人一嗣椒涂余一子道章亦相与为三人道章之
生也后先兄之卒凡五月先兄犹及知其孕也每日异
日汝子与吾子相视如同生道章生年十一以余罪系
卷十七 第 2a 页
旗籍与道希道永不能生相养其服之相为宜从期退
之不云乎受命于元兄此可以义起也
大功以上同财同居则共祀祖祢异居皆祭于继祖适
子之家适子虽贫宅左右必别为三室中室为龛四级
奠高曾祖祢木主岁二祫即从俗用清明孟秋之望先
期散斋二日致斋一日主祭者斋于西翼室兄弟子姓
各斋于外寝生长忌日奉主特祀于东翼室考妣之忌
斋期如二祫生辰散斋致斋各一日祖考妣之忌如之
生辰斋一日高曾祖妣伯叔兄弟之忌如之妻兄弟子
妇各祭于其寝妻长子忌日斋冬日至祭于宗室上及
不祧之祖宗子散斋三日致斋二日群子姓如二祫共
卷十七 第 2b 页
大宗者岁一合食共高祖者再共曾祖者三凡合食必
于宗祠副使公始至金陵居由正街后迁土街旧宅转
六姓逾五十年康熙乙酉余始复先人居而治其西偏
旧圃为将园先君时燕息焉辛卯遘难宅仍他属园亦
出质道希兄弟异日必复之为宗祠今于土街宅后暂
治三室如前法
小功异财势不能同也家之乖恒起于妇人米盐淩杂
子女仆婢往来谗诉易至勃溪虽期之兄弟不可保况
小功以下乎圣人制法以民非贤者所宜自处也往时
清涧白致玉过余其兄子仲杰侍近五十成进士矣敛
约如成童叩之高曾以下同居者五世子妇无异衣食
卷十七 第 3a 页
虽蓄私财无所用之玫玉之兄吾邑宰也而治家司财
币者则玫玉之妻其妾与子妇弗之诧也盖礼教之能
移人若此此非并世之人乎小子识之
古之祭者前期必斋丧必异居食祭不斋无以交于神
明丧不异居食则衰麻哭泣皆作伪于其亲先王制丧
食于老者疾者既葬而后犹有宽假焉而复寝之期则
断不可易盖人之情食粱肉而悽然念所亲者有之矣
御内而不忘哀未之有也在礼期终丧不御于内者祖
父母之外惟妻而馀皆止于三月非厚于妻而薄伯叔
兄弟也先王立中制节故法必计其所穷妻一而已假
而本支繁衍死丧相继皆终期不御于内则人道为之
卷十七 第 3b 页
旷绝矣故稍宽之使中人可守非谓寡兄弟者必不可
节欲以伸其恩也记日齐衰期者大功布衰九月者皆
三月不御于内用此推之则正服大功以浃月为期小
功缌麻终月可也其始婚则小功以卒哭之后为期礼
文具矣余过时不娶妻之父母趣之时弟椒涂卒始七
阅月余入室而异寝者旬馀族姻大骇物议纷然遂废
礼而成婚至今恨之兹为家则食饮衰服或因事而权
其宜惟御内之期自缌麻以上必以所推为断夫舅与
甥恩之最轻者也然女兄弟方痛不欲生苟有人心者
能即安于燕寝乎大功以上则视骨月之众寡而加隆
焉记日小功皆在他邦加一等不及知父母与兄弟居
卷十七 第 4a 页
加一等此先王称物之情而使之自厚于人道者也斋
期已前具民无恒产财匮而事剧不能壹禀古制也
凡恩之贼多由妇人志不相得礼之败多由与私亲男
子时相见闻之长老桐俗淳厚时家仆终世给事未尝
见主母近则稍有连者皆以相见为渥洽金陵亦然吾
母疾笃
天子加恩赐医医者日定法必视面按脉乃复命余白
之母日我虽老妇人也可使医者面乎余日
君命也母闭目命搴帷颜变者久之既而曰虽
圣恩高厚然继自今勿更使吾疾
上闻矣今与子姓约凡来妇者父母殁不得归宁非远
卷十七 第 4b 页
道还母家毋过信宿其亲伯叔父同父兄弟兄弟之子
至吾家相见于堂食饮于外从兄弟母之兄弟相见于
外嫂叔礼见惟吉凶大节同室相纠察有失则者男妇
不得与于祭
兄弟宗族之相疾近起于各私其妻子远则贫富贵贱
之相耀也吾幼时闻之父祖上祖有官御史者巡按江
西道桐归祭于宗祠自监司以下皆来宾主祭者侍御
之从兄也为庶人不得服舆马侍御以𩦺从仆隶择骏
者乘侍御轶而先急下拱立道左及祭毕从兄西向立
命取杖众皆进曰吉礼成执事者有不共愿以异日治
之曰过由执事者则舍之矣侍御遂自弛冠服伏地受
卷十七 第 5a 页
杖杖已曰吾不予杖是使汝负诟于乡邻也且汝惟心
懈故至此汝持使节一路数千里待命焉而心常外驰
能无误人身家事乎侍御怡色受教冠服礼宾兄弟各
尽欢呜呼此吾宗所以勃兴也近世骨月恩薄其贤者
乃以文貌相属而汎汎然如途人盛衰之本为子孙者
可以鉴矣
杨树湾高庄东谷公遗田太仆公所受分也五传至余
兄弟以远家金陵艰输运弃其十之六惟主庄尚存余
丁亥归故乡见其基势爽垲绕宅乔木尚七十馀株老
仆曰此东谷太仆所尝栖止也因复其半今并以为祭
田未复者当次第复之以岁入十之二供祀事馀给子
卷十七 第 5b 页
孙之不能嫁娶葬埋及孤嫠老疾者其法一取之吴郡
范氏不谓之义田者徒为吾兄弟之子孙计耳非能如
古人之收族也每见士大夫家累巨万不闻置义田即
祭田亦仅有而少丰焉俄而其子孙已无一垄之植矣
范文正公父子置义田三千亩以赡族人也而子孙享
其利者六七百年以至于今昔太仆公分田之籍手记
曰吾增置田三百五十亩橐中白金千有七百此非吾
官中物也乃朋友馈遗汝母勤俭而致之太仆公仕宦
四十年当明神宗朝巡按者三掌河南道时兼摄七道
御史事所积仅如此呜呼父有田宅以遗其子乃汲汲
然自明惟恐子之意其得于官而心鄙之也上之教下
卷十七 第 6a 页
之俗所以相摩而致此者岂一朝一夕之故哉兹田之
在吾家亦近二百年矣然则欲子孙长保其田宅亦非
德与礼莫能持也
副使公葬繁昌县西门外枫树岭去桐与金陵各三百
里而近余乡欲与其地士大夫联婚姻以便祭扫而不
得也墓旁有祭田未籍分产四叔父枫麓收其入播迁
之后诸弟贫乏必将斥卖道希兄弟当勉力以原价归
诸从父而勒石永为祭田先君受分多取瘠产庶祖母
王孺人膳田本议身后均分后独以归四叔父枫岭祭
田不问其岁入汝辈当体祖父之志勿谓此公产不肯
以价取而致属他姓也
卷十七 第 6b 页
陈庄胡庄及高淳租每岁终通计而三分之以其一给
道章于北非敢弃先兄之命也分隔异地虑子孙或有
不肖而大为之防也昔圣人之制男女之礼也皆以禽
兽为防而兄弟同财异财亦以中人为准盖计其所穷
使不肖者可守耳弟椒涂之殁也未娶兄泣曰吾弟兄
三人当共一邱不得以妻祔兄疾革嫂与道希环而泣
之兄屡斥去正命之夕惟余在侧未尝以道希道永属
吾兄弟笃爱如此子孙其式之
  甲辰示道希兄弟
已亥岁议以道永嗣弟林林嗣伯父履开公先兄之为
宗子也先祖命之矣道希之为宗子也先君知之矣若
卷十七 第 7a 页
以林嗣履开公则林及道永当相承为宗子先祖之所
未命先君之所不知非后之人所敢议也今第以道永
嗣林履开公则置墓田三支子孙世祀勿替而祔食于

吴郡范氏义田计口授粮俾愚者怠于作业非义也五
材百物民皆用之必各有职业交能易作然后其享之
也安无故而坐收其利者天所祸也且势不能周吾家
祭田营宅兆供岁祀有馀量给不能丧葬者有馀以振
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有馀以助贫不能受学者
有馀春粜而秋籴之累其赀以广祭田其怠于作业而
贫窭者不得告贷已亥四月谕以高庄为祭田因司谕
卷十七 第 7b 页
公久葬故乡虽以阴流入墓起攒仍当卜兆于桐耳今
奉柩至金陵则高曾祖考无一葬故乡者矣高淳二百
亩乃我二十年佣笔墨执友张彝叹为购置者惟用为
祭田于义为安一水司通子孙岁收穫可近就繁昌展
副使公墓将为记勒石台拱冈兼注县册俾世守之不
得私摽弃
自副使公以下道希为宗子凡出自副使公者宜宗之
而从祖父查林府君从父枫麓府君返故乡吉凶赴告
不得以时通今定居金陵者惟先君之子姓耳道希之
世嗣当为百世不迁之宗虽有异爵者祗事焉自先兄
与余无私财道希道永道章亦式焉率是道也虽五世
卷十七 第 8a 页
十世可也然先兄早世吾质行不若古人安能必子孙
常守家则乎先兄命道希道永与道章兄弟相视如同
生今道希道永有子皆早殇惟道章一子始孩异时与
群从相视如大功之兄弟不得析居异财后此则仍礼
经听其大功同财而以亲者相属
金陵上田十亩一夫率家众力耕丰年穫稻不过三十
馀石主人得半乾暴减十二米之得六石馀以给下隶
之食与衣不赡也程子曰吾辈暨妻子僮仆皆不耕而
食不织而衣更不治经谋道则为世大蠹可不畏哉计
中人之家主人一身调度必殚上农夫五家之力妻子
一人所费役三家仆婢半之吾家亲属及仆婢近四十
卷十七 第 8b 页
人常役上农夫百家终岁勤动以相奉给果何德以堪
之今与汝辈约仆婢惟老而无归者勿遣佣者散之少
壮各任以事能则留不则纵舍俾自食其力
古无奴婢事父兄者子弟也事舅姑者子妇也事长官
者属吏也惟盗贼之子女乃为罪隶而役于官九职臣
妾聚敛疏财质人掌人民之质剂盖士大夫之家始有
之如后世官赐奴婢亦以罪没耳战国秦汉以后平民
始得相买为奴然寒素儒生必父母笃老子妇多事然
后佣仆赁妪以助奉养金陵之俗中家以上妇不主中
馈事舅姑而饮食必凿燕游惟便缝纴补缀皆取办于
工仍坐役仆妇及婢女数人少者亦一二人妇安焉子
卷十七 第 9a 页
顺焉盖以母之道奉其妻而有过矣余每见农家妇耕
耘樵苏佐男子力作时雨降脱履就功形骸若鸟兽然
遭乱离焚剽则常泰然无虞盖其色不足贪也家无积
货可羡也虽盗贼奸凶不能不留农夫野妇耕织以供
战士而劫辱系虏斩刈无遗者则皆通都大邑缙绅富
室之子女也人事之感召天道之乘除盖有确然而不
可易者矣吾家寒素敝衣粗食颇能外内共之而妇人
必求婢女犹染金陵积习吾甚惧焉道希兄弟其与二
三妇其勉之恐余不幸而言之中也
忆昔姻家有妇惰姑严而不相中者其子颇是其妇母
患之语余日吾儿所惮者子也子为我训之翼日余至
卷十七 第 9b 页
其家子妇敬听告之曰凡为人子昵其妻而不责以事
父母是以娼女待其妻也世有与娼女交而望其孝于
吾父母者乎凡为人妇昵其夫而不顺于舅姑是以估
客待其夫也世有娼女而致孝于估客之父母者乎归
至家姑姊妹皆责余曰不畏其深怨乎余曰彼深怨则
心已为之动矣编于家训子将娶则审以喻之
古者自王后以及列士之妻皆躬织纴而庶人以下则
衣其夫王后之礼职女史纠之而监以王之师傅民家
之女功酂长稽之而达于乡遂之长一日废其职怠其
事则过愆集之如是则贵者安得恣睢以适己贱者尚
敢勃溪于舅姑之侧乎今之士古之庶人也继自今凡
卷十七 第 10a 页
来妇者纵不能衣其夫衣裳必自制以属工人者值勿

先兄之命曰弟林既冠未娶而夭吾与汝生常违离异
日三人必共一邱康熙辛巳葬兄于泉井以弟从自余
遘祸北徙道希危疾连年累岁术者曰此阴流入墓之
效也余始不信忽梦兄临大渊跃入自沈通书南中命
道希启墓凿土三尺见水乃起柩权厝以待卜兆古者
邦墓有定所民以族葬有定位自形家之说兴而其术
颇有奇中者何也管子地员篇凡泉之浅深可按视所
见之土以测之岂中原土厚水深司空之法未亡相民
宅者皆能脉土以定兆域而未可以例山泽沮洳之地
卷十七 第 10b 页
与吾友李君岱云黄君退谷刘君梧冈儒者也而笃信
形家之术谓穴有晕下三棺则晕破而水入余迫于公
程行有日矣道希兄弟若惩前事而畏形家言则兄与
弟共冢而余他日别葬于义亦可但毋与妇人合以堕
先兄之命
古者命士以上禄皆足以仁其族故晏子相齐三党及
国之贤士皆取给焉后世禄薄仕者无义取之财吾先
人虽宦族而故乡遗田皆上祖力耕而致之金陵之俗
妇人多外夫家内父母家耗赀产于私亲而子孙无一
椽之庇者踵相接也子欲顺于母而不恤母族非义所
安然必身所自致然后得专以上祖之所遗兄弟子姓
卷十七 第 11a 页
之所赖而偏厚焉家之暌必自此始其有丧葬不举急
难无告者竭妻子之私财以佐之无有则与兄弟审度
而助之妻之族亦如之
妇人之性鲜知大义兄弟同财则怠于家事委积盖藏
坐视耗蠹甚者争为侈靡吾子孙之以大功同财者苟
不能同爨则均其岁入而各私为奉养丰年存十之二
俭岁十一公贮之以备丧葬婚嫁犹愈于离居析产不
肖者甘荡弃而兄弟不得问也吁薄矣清涧白氏四世
同爨妇人服用有经虽母家送嫁服物亦贮公所繁昌
徐季子同产五人兄弟有子二十馀季子年二十二丧
妻及子遂鳏居治家事兄弟之子耕者贾者授徒客游
卷十七 第 11b 页
者丝粟不入私室男女少长近百人无违言余杪秋遇
其兄之子于鲁港具言如此然则子弟有不可教者父
兄其省诸妇人有不可化者男子其省诸
  己酉四月又示道希
示道希旬月以来我胸气结塞如有物食饮日衰左股
蹙缩盖痛受命于兄垂老而弃之也痛道永不能以义
悬衡汝惑焉我为大亲而不能正也三叔父之没也汝
父泣曰吾三人生常违离弟中道夭吾与若送死皆有
恨弟未娶无子女以寄吾爱异日吾兄弟当同邱不得
以妻祔遂以告于大父大母及汝母叔母蔡氏以为成
命是约也岂惟亿叔父之灵亦阴以释大父大母之隐
卷十七 第 12a 页
痛也汝父及叔父合葬二十馀年矣非以阴流入墓而
起厝汝兄弟能发掘而以母祔乎大父大母之终第知
叔父与汝父之魂魄相依而不知其终判也百岁之后
归于其室尤妇人所切心而卜兆泉井时汝母无几微
见于颜面是心知汝父之义而欲成其美也汝母之终
也汝父起厝复数年矣亦尝教汝兄弟背父之命而以
已祔乎今而违焉岂惟戕父之心抑亦毁母之义矣昔
朱子断濮议以为试坐仁宗及濮王于此则决知其不
可缘众人以死后为无知故惑乱耳试立汝父于此见
汝兄弟违命而遂非痛疾将何如孔子曰汝安则为之
我衰疾隔远生世几何不复赘语矣(道希得札依古族/葬而少变以从宜)
卷十七 第 12b 页
(卜兆蒋甸司谕公居中先兄亡弟同穴居右先嫂亡妻/同穴居左故存此札以志其不违父命由笃信予言且)
(以解戚友之/惑也自记)
  壬子七月示道希
来札称鲍甥孔学及汝女婿吴生元定光生大椿学诵
益专以悫乞言以进之夫学非专且悫之难贵先定所
祈向耳已卯之冬余信宿河閒令孙屺山署中值迎春
部民效伎于庭植双竿系索而横之有女子年可十四
五缘竿而升徐步索上舞且歌不侧不坠俄设重案卧
而仰其足众舁五钧之瓮以足承转而运之如丸良久
然后众擎而下观者皆色然骇而杂以哗笑余独闵且
惧焉夫索横于空猿狙之所不能履也五钧之瓮壮夫
卷十七 第 13a 页
所难负戴而弱女以足盘之盖利重糈而竭其心与力
以驯致焉耳不重可闵乎君子之学所以复其性也三
才万物之理生而备之而古圣贤人所以致知力行以
尽其性者具在遗经循而达之其知与力可以无所不
极然其事不越人伦日用之常非若横索而履之与以
足运瓮于高空之危且艰也而有志于斯者则鲜焉盖
谓是非有利于已之私而无可歆羡焉耳故学诵之专
且悫有以为名与利之阶者矣有思以文采表见于后
世者矣又其上则欲粗有所立资以稍检其身而备世
之用焉又其上则务复其性者是也三生者吾何以进
之哉达吾言而使自审处焉可矣
卷十七 第 13b 页
家传志表哀辞
  大父马溪府君墓志铭
苞先世家桐城明季曾大父副使公以避寇乱之秣陵
遂定居焉吾父出赘留滞棠邑凡十年苞生六年大父
司训于芜湖吾父始归秣陵旧居计此生惟大父承公
事至秣陵苞应试皖桐道芜湖得暂相依其时可稽日
可数也江南土薄葬非其地水蚁必宅焉故高祖太仆
公家桐城越十馀年而葬秣陵曾大父家秣陵越数十
年而葬繁昌大父之终也吾父及叔父御柩归桐城以
大母权厝秣陵数十年而未得葬也及遘宗祸近支皆
北徙诸弟仓卒葬大父及叔父母于所居之梁庄已十
卷十七 第 14a 页
年而术者曰阴流入圹矣祸犹未已启之信然复出而
攒焉今
天子嗣位布大德赦吾宗还乡里苞蒙
恩给假归葬父母复奉大父柩自桐城来秣陵痛少时
以家贫迫生计未得时依大父及冠后从钱饮光杜于
皇苍略诸先辈游始知大父文学为同时江介诸公所
重大父官芜湖兄舟实从凡七年每语余日大父之仁
也曾王父未葬一饭不忘春秋时享及令节良辰未尝
不嘘晞终日呜呼大父之葬未卜何期而苞自忖则生
世无几时矣乃略叙改葬之由以付兄子道希而待事
焉大父处境顺无由为卓绝之行而官甚微士皆务科
卷十七 第 14b 页
举之学教之所及亦浅故不敢漫述惟自痛咎愆之积
而已大父讳帜字汉树号马溪年十一入安庆府学以
岁贡生为芜湖县学训导迁兴化县学教谕告归卒于
芜湖时康熙丁卯七月也年七十有三大母吴孺人早
世葬江宁县南周村穴甚狭不容合葬子三人长伯父
讳绥远次吾父讳仲舒次叔父讳珠鳞庶祖母王氏出
也女七人皆适士族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乡某原
铭曰
营之艰宅之宁以庇我后生
  台拱冈墓碣
先考妣既卜葬于台拱冈之七年不肖子苞始得请假
卷十七 第 15a 页
归视窀穸雍正二年五月望前二日至自京师郊宿越
翼日丙辰展墓卜日得六月丁酉穿穴视燥湿始反土
而定封焉呜呼昔我先妣姚孺人早亡吾父更出赘时
外祖官罢客死家贫内御者一人老不任事吾母缝纴
浣濯洒扫烹爨日不暇给吾兄弟疾病啼号则吾父保
抱携持焉五岁课章句稍长治经书古文吾父口授指
画焉其后自棠邑迁金陵益窭艰己巳庚午閒日食始
能再而弟林死苞与兄舟客燕齐历岁移时不得一归
省归则计日以行至庚辰誓不更违二亲远游而逾年
兄又死每当弟与兄忌日生辰及春秋伏腊令节吾母
先期意色惨沮背人掩涕过旬犹不能平吾父则召亲
卷十七 第 15b 页
宾剧饮号呶以自混或游郊野沈暝然后归自苞省人
事未尝见吾父母有一日之安也吾父之殁也宅兆未
营而不肖子以南山集牵连赴
诏狱会宗祸有司奏宜族诛
圣祖仁皇帝哀矜并免罪隶旗伍而命苞给事
内廷戚友御吾母以北衰病缠连不肖子服公事晨入
夜归又自首夏至杪秋必祗役塞上不得在视起居寒
燠吾母之殁也会返役得视含敛而丧南还附漕船不
获躬扶柩至潞河以人事之常计此生不得复见先人
之茔墓矣故据戴记境外不俟之礼使兄子道希道永
奉大父母柩以戊戌二月壬寅葬于南鄙石嘴之台拱
卷十七 第 16a 页
冈如天之福
今皇帝嗣位推广
先帝遗德
恩诏特原牵连入旗者赦归乡里吾祖宗茔墓有主而
不肖子得视窀穸负土以终事且承
圣制谓以苞故而宥及全宗吾父母而有知也其戴
圣主无涯之德而为不肖子悲喜当何如故敬告以妥
灵且碣于原俾世世子孙知谨身寡过为匹夫而常守
茔墓之难也吾父生平宋潜虚既论次为家传吾母之
丧故江宁太守长沙陈公鹏年适在京师豫为铭幽之
文其言视不肖子苞为可徵信于后世故弗更著焉先
卷十七 第 16b 页
考字南董号逸巢生于明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寅时卒于
大清康熙四十六年十月初四日亥时先妣姓吴氏知
同光二州同知绍兴府事讳勉长女生于崇祯十五年
正月十五日子时卒于康熙五十四年十二月初九日
午时子三人女五人伯氏仲氏姚孺人出姚孺人从葬
祖姑赵恭人墓侧距今七十有五年矣不敢迁祔新阡
惧魄体之动也七月朔后五日男苞述
  先母行略
吾母姓吴氏先世莆田人后迁京师外祖讳勉为名诸
生贡成均知同光二州同知绍兴府事以直节忤其地
卷十七 第 17a 页
权贵人罢官流转江淮閒于吾宗老涂山所见先君子
诗因女焉吾母生而静正诚意盎然终身无疾言遽色
五六岁时外祖每日吾宗衰此女乃不为男儿遇经史
中女事必为讲说及归先君子不及事姑或语及先王
母辄哽咽欲泪前母姚孺人遗女二次姊少桀傲母呴
濡久而悔悟勉为孝敬先君子中岁尤穷空母生苞兄
弟及女兄弟凡六人一婢老不任事缝纴浣濯洒扫炊
汲皆身执之方冬时仅敝絮一衾有覆而无荐旬月中
不再食者屡焉而先君子喜交游江介耆旧过从无虚
日必具肴蔬淹留竟日母尝疽发于背犹勉强供事十
馀年无晷刻休暇而先君子性严毅丝粟不治客退必
卷十七 第 17b 页
诘责不少宽假母益笃谨无几微见于颜面及先君子
将终恻然曰与若共事五十年若于我毫发无愧也母
性孝慈而外祖父母及舅氏皆客死继而吾弟早夭兄
及姊适冯氏者复中道夭默默衔悲忧遂成心疾六十
后患此几二十年每作昼夜语不休然皆幼所闻古嘉
言懿行及侍父母时事无涉鄙倍者卧疾逾年转侧痛
苦见者心恻而母恬然时微呻未尝呼天及父母既弥
留苞及小妹在侧无戚容悲言恐伤不肖子之心也生
平未尝一语詈仆婢而能使爱畏不敢设欺诳卒之后
内御者老幼悲啼过于子姓不可曲止焉男苞泣血述
  沈氏姑生圹铭
卷十七 第 18a 页
姑次居六继室于沈氏嫁愆期年二十有六矣夫故失
爱于父常孤行远游姑年三十有一而夫死无何舅亦
死群叔离异独挈幼女及前娣之子以居子将冠又死
而女赘陶氏子良遂依焉先君子于诸姑贫者月有饩
而姑未尝言贫被服必洁以完苞客游家居日稀曾不
知姑之艰也姑老矣偶袒内襦补缀无閒咫扼者因泫
然曰此未足言也吾始寡沈氏以为赘疣居荒园日夕
撷野蔬聚落叶而炊之每阴雨则持二孤以泣时汝祖
老汝父贫多累故不敢告以重父兄忧至于今于吾为
宽矣苞自倦游归丧葬婚嫁无虚岁又女兄弟五人皆
贫不能自存虽知姑之艰未暇为谋常私自忖以为生
卷十七 第 18b 页
养死藏吾终当任之而今无望矣苞难后姑见家人必
号痛今年春以书来曰吾居世几何将竁于夫之兆侄
铭之及吾之见也先君子女兄弟凡十人今其存者惟
姑与小姑耳姑年七十馀苞淹恤无期而今乃志姑之
生圹尚何以举其辞邪姑之夫讳某武举人其卒也距
今康熙已亥四十有一年墓在江宁县某乡某原铭曰
[𡠉]终世妇事毕百岁之后归其室
  兄百川墓志铭
兄韩舟字百川性倜傥好读书而不乐为章句文字之
业八九岁诵左氏太史公书遇兵事辄集录置袷衣中
避人呼苞语以所由胜败时吾父寓居棠邑留稼村兄
卷十七 第 19a 页
暇则之大泽中召群儿布勒左右为阵年十四侍王父
于芜湖踰岁归曰吾乡所学无所施用家贫二大人冬
无絮衣当求为邑诸生课蒙童以赡朝夕耳踰岁入邑
庠遂以制举之文名天下慕庐韩公见之叹曰二百年
无此也自以时文设科用此名家者仅十数人皆举甲
乙科者以诸生之文而横被六合自兄始一时名辈皆
愿从兄游而兄遇之落落然江西梁质人宿松朱字绿
以经世之学自负其议论證向经史横从穿贯闻者莫
不屈服而兄常默默退而发其覆鲜不窒碍者苞谓兄
盍譬晓之曰诸君子口谈最贤非以忧天下也兄长余
二岁儿时家无仆婢五六岁即依兄卧起兄赴芜湖之
卷十七 第 19b 页
岁将行伏余背而流涕其后少长即各奔走四方余归
兄常在外兄归余常在外计日月得与兄相依较之友
朋之昵好者有不及焉兄常曰吾与汝得常家居俾二
大人无离忧春秋佳日与二三同好步北山徘徊墟莽
閒候暝色而归吾愿足矣及庚辰四月余归自京师七
月兄归自皖江而疾遂笃未得一试斯言也弟林先兄
十岁卒兄欲于近郊平畴买小邱自为生圹而葬弟于
其侧辛巳四月余为弟卜地于泉井梦土人云伯夷今
葬是余不忍废兄之命遂以次年三月十六日迁弟柩
与兄并葬其村之北原兄殁于康熙辛巳年十月二十
一日年三十有七娶张氏子道希道永铭曰
卷十七 第 20a 页
不若于道者天绝之胡体其所受而至于斯矧材与志
古固有不遂而又何悕
  弟椒涂墓志铭
吾弟既殁且十年吾与兄奔走四方尚不能为得一邱
之土而兄亦以忧劳致疾卒于辛巳之冬踰年春始卜
葬于泉井之西原而以弟祔焉自乙卯以前吾父寓居
棠村弟始孩依母及群姊而余依兄戊午后兄侍王父
于芜湖而弟复依余自迁金陵弟与兄并女兄弟数人
皆疮痏数岁不瘳而贫无衣有坏木委西阶下每冬月
候曦光过檐下辄大喜相呼列坐木上渐移就暄至东
墙下日西夕牵连入室意常惨然兄赴芜湖之后家益
卷十七 第 20b 页
困旬月中屡不再食或得果饵弟托言不嗜必使余啖
之时家无僮仆特室在竹圃西偏远于内余与弟读书
其中每薄暮风声肃然则顾影自恐按时弟必来视余
或弟坐此余治他事閒忘之矣弟性警敏鸡鸣入市购
米薪日中治家事客至佐吾母供酒浆日入诵书夜参
半不寐体素羸吾与兄数戒之不得窃恨焉果用此致
疾方弟之存家虽贫父母起居寝食毫发以上弟皆在
视得其节弟殁吾与兄勤志之辄复遗忘吾父喜交游
与诸公夜饮或漏尽乃归旬月中閒者仅三数日耳弟
恒令家人就寝而已独候门及余继之则困不支矣弟
疾起于丁卯之冬时余与兄避难吴中弟偕行喀血隐
卷十七 第 21a 页
而不言血气遂大耗其卒也以齿牙之疾盖体羸不能
服药也先卒之数日余心气悸动父命避居野寺弟弥
留及梦中呼余不已呜呼昔之人常致死以勤礼余未
有大疾而废焉悔与痛有终极邪弟初名棠君后更名
林字椒涂卒于康熙庚午三月初四日年二十有一铭

天之于吾弟吾兄酷矣使弟与兄死而余独生于余更
酷矣死而无知则已其有知弟与兄痛余之无依毋视
余之自痛而更酷邪
  鲍氏姊哀辞
鲍氏姊幼名且前母姚孺人出也吾母继室姊七岁苞
卷十七 第 21b 页
之生姊年十有二矣时吾父寓棠村家无仆婢独以苞
属姊绝乳食必啼姊抱持且行且食之食竟乃止遂以
为常姊夫鲍氏庶长也君母严姊敬事焉因以庇所生
之姑有姒恣睢负嫡势相陵两家仆婢啧啧姊于弟妹
未尝一语及之父母有问则称嫡姑均爱姊归三岁丧
夫逾年一子殇抚姒所生女久之又抚其子皆深爱如
已出既老相视泛泛姊嚜然也一日蹶而不能兴苞赴
诏狱姊适送女越境无由语诀又十有四年蒙
圣恩许假归葬而姊卧疾已经年矣每见苞则呜咽不
可止用此过旬乃敢一往视比北上登程五旬有五日
而姊卒时雍正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也苞性劣而遇屯
卷十七 第 22a 页
于父母兄弟鲜不遗恨者而未若姊之深苦不能悉生
不能依疾不能养又无子女以寄其爱呜呼苞其若此
心何哉姊夫卒以瘵既葬仲复羸疾其家用俗忌发而
焚焉未知兆安在闻姊丧命兄子道希相视诹度然后
以姊祔岁将除问未至无以摅吾哀乃涕泣而为楚言
其辞曰
幼而苦辛乃义之服些天命早寡亦未云酷些崎岖隐
悯遭是则独些既息以死犹淹衾褥些胡为大年俾餍
此毒些
  鲍氏妹哀辞
雍正六年秋八月朔后三日始闻鲍氏妹之丧距其卒
卷十七 第 22b 页
百二十有七日矣兄子道希惧余盛夏病不胜哀故缓
告妹为先君第四女浑厚静默于先母为近幼共饥寒
诸姊嫁后佐母治家事归鲍氏子季昭其伯兄孟虎即
伯姊夫也早夭无后家以渐落仲尚能少蓄藏及季受
室则扫地无遗与仲分日供二亲及巨嫂食姑夙爱仲
妇及晚岁每语人曰季妇良苦值主馈吾食饮常得节
适伯姊之终困床席累岁妹侍尤勤呜呼自吾弟吾兄
早世女兄弟五人各窭艰惟冯氏姊及妹有子而冯氏
姊中道亡伯姊次之今妹又次之其存者谢氏妹羸疾
经年弗瘳仲姊归曾氏者蹶而弱足顾念死者生者尚
安用久留此衰疾羁孤之身于人世邪余竟世为羁属
卷十七 第 23a 页
有天幸父母兄弟及冯氏姊之丧皆会余归期得亲含
敛惟伯姊及妹过时然后闻抑自伯姊以前每有凶咎
无在侧与否必先见其魄兆而妹独无岂余混混尘事
中不复能自存其清明之气邪抑心之精爽至是而消
亡邪乃为文以摅余哀俾道希荐告于殡宫其辞曰
嗟予同气性和壹兮命则坎屯鲜安吉兮汝虽贫约家
室宁兮惟是戚属涕泪盈兮二昆瘥札两姊熸兮存者
三人疢阨兼兮乡予在难惨未别兮老母北辕痛永诀
兮昔岁生还相慰抚兮送我阶庭遂终古兮生丛百忧
如縢绁兮死果无知解此县结兮
  谢季方传(此先生妹适谢氏者标题与秦仲高一/例先刻误改谢氏妹今正之王子十月)
卷十七 第 23b 页
(钧衡/识)
先君子五女妹生最后适谢氏子师锡其祖国初督学
山西饶于财子姓习侈纵偷苟妹始嫁家中落而未尽
妹夫尚多纨裤之好妹性简默贞静不相中时被陵暴
戒女从者勿闻于二亲余閒讯之含泪终不言数年中
旧业尽摽薪米半吾家訾给妹夫尝遘厉疾危在旦夕
余往视妹私谓余日死生命也恨无子本生姑在堂而
兄公小叔皆贫不能自存将若之何盖惧身无依归母
家而不能顾其姑也余难后供奉
蒙养斋妹送母至都门每孟夏余出塞迫冬始还老母
起居惟妹是依閒语苞日汝妹名宁寿今果送吾老古
卷十七 第 24a 页
云初生所命多为终身徵兆理果有是哉母终遗衣物
付妹妹南归尽弃以买妾生一子自是以后每隆冬常
质茧衣复襦忍寒冻而不忍妾与孺子饥余命道希兄
弟计口计日致米蔬薪膏供亿其家而奉妹于吾家妹
忽忽不适问故曰吾不与家人共寒饥心不能安一岁
中必数归视未旬日衣裳鲜在笥者矣先人家则肉食
有常期妹每言不喜茹腥而取其钱市果饵以食孺子
呜呼女子处饶乐而家室和平易为贤耳昔先君子不
治生产而好交游家无仆婢吾母踰五十犹日夜从灶
上扫除执苦身之役然先君子所交皆楚越遗老乡邦
俊人古义尚可以自慰也若妹之艰贞则几于易所谓
卷十七 第 24b 页
明不可息者矣其事虽族姻妹不欲使闻知而余乃笔
之书盖天下后世欲明妇顺者不可不更备此规轴也
  嫂张氏墓志铭
嫂姓张氏江宁人年二十归吾兄先君喜交游四方耆
旧及里中执友相过日数辈自嫂归兄督就中馈老母
始少得休息余受室妻蔡氏从嫂供事多不逮用此志
不相得及蔡氏亡二女依嫂以居少者痘先母语余女
證危气息触人不可耐世母保抱携持意色不厌亦人
情所难也自先君殁冢妇持家余以老母盥馈及家事
数责让嫂常含怒及余遘难尽室北迁幼女复依嫂以
居抚之不异于所生吁此虽嫂之明抑吾母淳德及吾
卷十七 第 25a 页
兄身教之所渐渍也余兄弟三人弟林未娶而夭余与
兄奔走衣食生常违离兄将终遗命三人必同邱妇皆
别葬康熙壬午兄及弟卜宅泉井之西原近二十年以
阴流积圹起厝复数年而地不可得雍正六年正月余
在京师兄子道希讣母丧且请志以文律按之妇从夫
宜附志而兄有成命嫂当别葬则特志无妨也兄既有
前志而嫂葬无期余衰羸恐不逮事乃豫为志以慰道
希兄弟之思嫂年六十卒以雍正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子二长道希次道永女一适乔氏子嫂素无疾迩岁诸
孙尽殇又为姻家所累家益落隐忧自怼驯至大疾呜
呼是重可哀也铭曰
卷十七 第 25b 页
从夫教义克明有子而良终延世以蕃昌
  亡妻蔡氏哀辞
妻蔡氏名琬字德孚江宁隆都镇人以康熙丙戌秋七
月朔后二日卒在余室凡十有六年自已卯以前余客
京师河北淮南归休于家久者乃三数月耳自庚辰至
今赴公车者三侍先兄疾踰年持丧踰年而吾父自春
徂秋必出居特室余尝从焉又閒为近地之游其入居
私寝久者乃旬月耳余家贫多事吾父时拂郁旦昼嗟
吁吾母疲疴閒作吾与妻必异衾裯竟夕无言妻常从
容语余日自吾归于君吾两人生辰及伏腊令节春秋
佳日君常在外其相聚必以事故不得人室或蒿目相
卷十七 第 26a 页
对无欢然握手一笑而为乐者岂吾与君之结欢至浅
邪余先世家皖桐世宦达自迁江宁业尽落宾祭而外
累月踰时家人无肉食者蔬食或不充至今年余会试
注籍春官归踰月而妻卒妻性木强然稍知大义先兄
之疾也鸡初鸣余起治药物妻欲代余不可必相佐又
止之则辗转达曙数月如一日也壬午夏吾母肝疾骤
剧正昼烦聩不可过命妻诵稗官小说以遣之时妻方
娠往往气促不能任其词余戒以少休妻日苟可移大
人之意吾敢惜力邪余性钝直而妻亦戆生之日未尝
以为贤也既其殁触事感物然后知其艰余少读中庸
见圣人反求者四而妻不与焉谓其义无贵于过昵也
卷十七 第 26b 页
乃余竟以执义之过而致悔焉甚矣治性与情之难也
蔡氏在江宁为儒家妻生男二人皆早殇女二人其卒
也产未弥月盖自怼以致疾也年三十有七于是流涕
为辞以哀之日
惟在生而常捐乃既死而弥怜羌灵魂其有知并悲喜
于余言
  兄子道希墓志铭
道希吾兄百川长子也性淳一儿时果珍在前不予不
求索多病苦药物予视之则敛容而饮大父母爱之每
以忘其忧年十七入县学课试必高等以家祸遂弃举
业力持门户余初被逮偕县令苏君以
卷十七 第 27a 页
特召白吾母及邀宽法老母北上终不知余之在难以
道希能巧变以安大母也时弟妹皆幼内忧外患独身
当之遂得危疾连年累岁吾母卒后入省余者再疾皆
动每切戒毋更至及终母丧迫欲依余余发家书必申
前谕乾隆元年
诏举孝廉方正四年冬旅见
上有褒语命仍应制科会弟道永通判京兆仆隶设诈
得财事发朋谋诬污主人以自脱道希气噎及闻其弟
受刑自日未中以至于昏大恸遂沉笃厥后大小司寇
亲讯半得昭雪而道希疾不可振矣自先兄与余依古
礼经定斋期丧次余虽在外遇期功道希必率诸弟出
卷十七 第 27b 页
次始成童丧余妻啼号如失怙恃大母及余设辞多方
不能曲解也余子女五人爱道希或过于同生其卒也
年五十有四在余侧不异为孺子时余视之亦如孺子
平生无一言一动使余心隐然不适者兹来尽室以行
盖将送余之终而余乃视其棺敛其妻子又以道永之
祸窘急遄归余恶能无恨哉然于道希缱绻依余之心
则可以无恨矣道希卒于乾隆六年正月十八日妻岳
氏工部主事岳康女有贤行生子仁聪明和顺十岁而
殇女二人继室以其妹无子以道永之长子惟敬嗣某
年某月某日葬于某乡某原铭曰
虽离慜以终世实无忝于所生我凭当心两弟在旁安
卷十七 第 28a 页
归泉涂汝毋恻伤
  兄子道希妇岳氏墓志铭
雍正九年九月望后二日日既夕余归自海淀渴且饥
会兄子道希妇岳氏讣至家人进糜粥甫入口气上逆
而止夜不能寐盖悲余在难颠危困迫惟道希首当之
而妇实共之又念道希贞疾垂老既丧其良子而又亡
其妻益无以安其身也岳氏来妇先兄之殁久矣事余
极恭顺而事姑之礼或未详余时督教及余难后越十
有三年得假归葬则姑姊妹翕然称冢妇之良岳氏有
子曰仁生十年而殇其生及殇余皆未之见也而闻其
聪明淳笃秀出于众其夭也家人咸为感伤而忍心者
卷十七 第 28b 页
或用以相诟谇冢妇常示之以默众尤以为难余自有
知识见族姻里闾以及四方所传闻凡妇人之邪恶而
作慝于夫家者动数十年无止息甚者名辱家毁而其
身乃康强而考终其贤者非贫病无子则不得于夫其
当于夫必早寡或中道而陨其生呜呼咄哉余生世几
何自先祖暨先兄亡弟皆以阴流入圹出而攒已逾十
年若亡妻若兄孙仁若嫂氏先后权厝近郊者累累焉
岳氏之葬未卜其何年也悯其贤而无子又不得与夫
偕老故豫为志铭以卑道希且以纾其哀岳氏四川涪
州人工部主事康之女卒于八月望前一日年四十有
六女二人铭日
卷十七 第 29a 页
生无逆于伦死有思于人亦何恨乎无身
  兄孙仁圹铭
兄子道希有子曰仁余北徙后始生于金陵昏昏尘事
中未暇诘其性质何等也雍正元年吾宗邀
恩赦除旗籍秋八月将遣妻子南归祭告于考妣既馂
馀南书至则仁死矣余感而疾逾月弗瘳盖先兄之子
二而在孙惟仁曾祖副使公以后之宗子也其父之书
日儿弱植自四五岁得气疾旬月必作痛苦不可忍少
閒则不待督课而尽志于书生十年通四书毛诗每叩
疑义辄困其师夕返内舍数举经说以开姑姊妹死之
日自恨日仁不孝之子也自今吾父母大母弗得宁矣
卷十七 第 29b 页
呜呼仁之生适当吾宗祸气之兴其父母震动播越则
受气之不完固其理也然造物者既不欲假以生而特
赋以清明醇懿之性质何为其然哉仁生于康熙五十
三年三月以雍正元年八月殇葬于江宁南门外铭曰
家祸宁尔命倾繄神者之不吊而舁以毒余之中情
七思
  兄百川先生
忆生小兮棠之鄙兄束发兮余毁齿招群儿兮布行阵
据冈陵兮画营垒比受书兮心开莘野傅岩兮神往来
闻四乡兮捐瘠忧旱蝗兮忘寝食既移家兮白门兄侍
祖兮芜江坟念二亲兮背膺牉语含悽兮夜达旦既浃
卷十七 第 30a 页
岁兮来归叹愚迷兮不自知亲长艰兮子职失顾外此
兮安所恤勤俗学兮召生徒盎无储兮桁无襦各掉臂
兮分驰心摇摇兮天一涯咨祁寒兮暑雨温凊常违兮
后难补誓饮木兮啜菽依庭帷兮勿再出兄返棹兮秋
清喜相持兮心暗惊上高堂兮强笑语疾已缠身兮瘀
心腑困虊石兮经年志气清明兮命不延谓正终兮毋
黩将紸纩兮犹齐遬诱二老兮安眠喻妻儿兮勿前瞑
移时兮忽张目申余戒兮情尤蹙嗟童稚兮相随动止
因依兮不暂离视燠寒兮戒走趋恩勤如母兮义兼师
长饥驱兮仆仆痛乖分兮苦相勖存夜气兮惧梏亡警
畏途兮虞莽伏恨余顽兮弗醒终擿埴兮冥行疏周防
卷十七 第 30b 页
兮罹罪罟忧病母兮离乡土负亲恩兮悖兄训抚寸心
兮难自问永思骞兮百感集肠缭转兮嗟何及
  弟椒涂
兄始赴兮鸠兹余心孤兮类狂痴母挈弟兮卑余寝食
相依兮渐坦夷弟垂髫兮能内事左石无方兮达亲意
吾翁夜游兮星斗阑弟唫诵兮待更残迓亲宾兮拂几
席竉下煎和兮助母力嗟余继兄兮数行游弟居守兮
憺无忧岁己巳兮秋云黮宵济澄江兮幽梦感荆榛四
塞兮涂冥冥连山赤黑兮延火烝余呼弟兮母前行弟
赴火兮如弦惊叫天触地兮悲填膺忽寐觉兮心怦怦
朅来归兮岁将毕弟果遘兮齿牙疾厉熏心兮苦自匿
卷十七 第 31a 页
惧骨月兮忧思逼涉季春兮月生魄命遐终兮阨鬼伯
哀吾生兮负人纪恨于弟兮无伦比饥缺食兮寒思绵
萦苦辛兮夜不眠惜寸晷兮绎经书每发问兮心开余
余卞急兮多冯怒弟愉婉兮徐相喻谓行修兮德可成
嗟中道兮隔幽明当沈疴兮正暝眩余怀忧兮体忽变
重爱身兮轻失义既弥留兮忍相避(弟卒前六日余外/肾忽蹙缩入腹内)
(为医者所吓/避居野寺)痛入天兮悔莫释死自罚兮终何益(余庚/戌立)
(秋前二日疾病作/遗令敛时袒右臂)
  伯姊
余鬌角兮未生齿持负嘘呵兮属伯姊姊年先兮一纪
动息无违兮宫事理幼学步兮奔腾重强负兮危能升
卷十七 第 31b 页
姊俄瞬兮心经食为吐兮栉为停逮纁袡兮辞姆承两
姑兮心独苦介恃嫡兮竞横冢妇撝谦兮不敢并时归
宁兮母有问称姑慈兮姒无愠年过二十兮即为嫠侍
食重闱兮(逮事/祖姑)苦抑悲姑旋亡兮子并夭昏梦悲啼兮
窹辟摽中岁长斋兮祝嫡姑宵旦依依兮卧起扶幸有
妹兮(四妹亦归/鲍季子)为宛若谓馀生兮将有托夫之弟子兮
弟之女嗣为婚姻兮力机杼门内团栾兮聚亲属菽水
能供兮得安处大命至兮天时怼昼立清庭兮忽颠踬
枕席吟嚘兮累年岁初言谵兮既魂悸嗟余告归兮姊
在床语不辨兮泪盈眶每一见兮增悲痵不经旬兮不
敢视迫公程兮作死别及半途兮姊萎绝痛在世兮常
卷十七 第 32a 页
生离永负心兮更何说
  仲姊
姊堕地兮前母亡母鞠育兮怀闵伤恩虽勤兮教未执
女事烦劳兮多不习既有家兮不相中赖姑慈兮尚无
閧中岁姑亡兮家益落竟世饥寒兮常嗃嗃姊夫既耄
兮病沈堙五易春秋兮伏枕茵竭蹶宵晨兮并百忧年
过七十兮影无俦天难呼兮惟自悯力敝心灰兮命亦
尽嗟姊疲痿兮复踰年地阔天长兮心目悬念先妣兮
殁赍志惟姊存兮爱可寄伯姊殂兮姊继之痛骨脉兮
更无遗有女新嫠兮生事窒吾身后兮宜勤恤
 三姊
卷十七 第 32b 页
昔吾父兮不忧贫拚扫炊烹兮母实亲两姊出嫁兮家
无人姊孩稚兮备艰辛弟妹啼号兮强饬力夜倒衣兮
昼忘食剥啄声喧兮庭有客趣殽蔬兮理盘槅嗟余兄
弟兮常危疾姊在视兮时衔恤勤药物兮吁神灵每竟
夕兮灯荧荧年逾二纪兮复愆期入赘期周兮始授绥
姊夫岁出兮守闺窬养公姥兮尤勤劬米薪强半兮母
家索洁馈食兮甘糠覈苦遭长叔兮性儖儳养不顾兮
偏工谗稚子寒衣兮不蔽膝谓兄嫂兮馀私积朝进食
兮暮加衣姑含怒兮滋乖违膈噎经年兮隐自悲命在
须臾兮畏母知弟早熸兮兄继萎余天涯兮身系羁念
姊仁恩兮常恻恻心欲报兮无终极余盛夏兮始来归
卷十七 第 33a 页
姊初秋兮与世辞志长赍兮更谁诉情冤见兮惟泉路
  妻蔡氏
之子归予兮岁将暮献岁燕南兮就知故吾父吾兄兮
书问传定省温恭兮介妇贤暑沾襦兮寒栗肤随冢妇
兮馈中厨日月相疏兮归路远十载崎岖兮辔三返誓
言息足兮守故邱兄撄危疾兮母沈忧子茫洋兮若无
归妻左右兮事无违昼娱姑兮诵古记夜助我兮吹荆
燧时方娠兮苦无力气弱心孤兮强自饬哀吾生兮长
卒卒逐公车兮复再出丙戌首夏兮经邗沟生徒请业
兮为淹留愿假园林兮奉老亲四序皆宜兮景物新归
告高堂兮欣有托入室申言兮理行橐秋期近兮一苇
卷十七 第 33b 页
杭自今与女兮同安乐謇将言兮容忽腼吾与君兮结
欢浅别常淹久兮见常稀会当行兮事或舛嗟斯言兮
竟成谶阅月身亡兮若弦剪二亲含戚兮颜不开稚女
求哺兮泪常泫踰岁旻天兮降鞠凶吾父康强兮命亦
终衰麻释兮刑祸延关木索兮复连年宽刑书兮编禁
伍母依子兮来江浒望关河兮阻深衰疾茕茕兮溯风
雨念吾妻兮若未死寝食扶将兮尚可倚妻早逝兮免
忧煎独予身兮积疚愆
  兄子道希
春阳兮载歊白日兮昭昭而杳杳兮即长夜患吾心兮
若焦而出腹兮呱呱吾二亲兮色愉比齿生兮含敉尽
卷十七 第 34a 页
室欢忻兮相告语时风咳兮寒痟嗟余弟兮重烦劳安
汝眠兮畏汝惊保抱终宵兮圈豚行叹门祚兮衰残失
所怙兮常栾栾及受室兮岁三迁祖重承兮泣血涟既
脱衰兮余遘难宗祸延兮天属散内机辟兮外罿罦狐
昼鸣兮鬼夜阚顾四海兮一身多母妻呻吟兮弟妹哦
望何门兮投止窜穷山兮伏戎起阴霾靖兮皇穹开精
已销亡兮忧未弭爱子溘兮朝露痛春睴兮不再驻恃
孝妇兮同心思子随姑兮即长暮挈家累兮依所亲冀
桑榆兮志少伸骇惊风兮折雁翮气噎塞兮横胸臆兄
心摧兮弟丛棘弟未死兮兄幽隔而父而母兮兆南冈
妻对埏兮子在旁魂营营兮识路望江天兮隐云树(先/君)
卷十七 第 34b 页
(子同产八人乾隆三年姑适曾氏者殁惟叔父小姑尚/存叔母早世叔父感伤欲仿楚辞作七思含意联辞辄)
(气结而中止今年正月兄卒于京邸叔父哭之恸兼旬/夜不能寐始为兄成一章浃月中次第属草命永编录)
(问序次之义曰男女异长诸姑出室不可以齿序也叔/母亚诸姑何也曰不以服之重轻先天属也置季姑适)
(鲍氏者何也日有子年近六十处境顺哀辞己前具矣/大父大母无述焉何也日自古无子别父母之诗陟岵)
(作于中途但言父母思己而不言己思父母唐人作观/别者不自言离其亲不忍言也亲亡而自痛自责则义)
(尽于蓼莪矣骚之义隐深其辞惝恍而彬蔚兹则易之/以直朴何也日至亲不文修辞之体要则然乾隆六年)
(四月望前二/日道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