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183-067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融堂四书管见卷十一
             宋 钱时 撰
 古文孝经
先儒谓孔氏之家取先世孝经定本与尚书论语同藏
屋壁遭秦灭学天下之书扫地无遗汉兴河间颜芝之
子出十八章是为今文及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古文始
出凡二十二章时今文之学已盛反遭排诋不得列于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183-0678b.png
学官独孔安国及后汉马融为之传诸儒党同疾异信
伪疑真孤学沈厌人无知者隋开皇中秘学生王逸于
陈人处得之河间刘炫为作稽疑一篇时人多讥笑者
唐明皇开元中诏议孔郑二家刘知几以为宜行孔废
郑争难蜂起卒行郑学自明皇自注遂用十八章为定
愚观孔安国尚书序至其馀错乱磨灭不可复知之语
未尝不怅然太息使其可知则百篇之义当不止于五
十有九矣此书二十二章与之同出幸且无恙而忍排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183-0679a.png
诋之乎今文与古异者虽亦无几而辞乖义舛谬为标
目鄙浅特甚大失先圣从容问答之旨安可苟徇也本
朝列圣以孝治天下笃生贤哲大道昌明独于古文一
书知所崇尚后生晚学敢不懋哉
仲尼(女夷/切)(音/闲)居曾子侍坐子曰参(所林/切)先王有至德
(因妙/切)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女(音汝/下同)知之
(仲尼孔子字也閒居燕居也曾子名参字子舆至德/者德之至要道者道之要也上下槩言尊卑长幼)
夫子将语曾子以孝故先提至德要道称赞而问之德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183-0679b.png
者得其本心之谓道者无所不通之名非德之外又有
道也得此为德行此为道非二物也书曰惟皇上帝降
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人人皆同此性皆
具此道德惟无以若之而反害之是以意我藩篱血气
用事乖争陵犯相挻以逞而怨仇交作矣先王盛世非
外立一法强民使从已也亦曰有至德要道以顺乎天
下不拂乱其所固有而已性本和也本睦也尊卑长幼
本相爱悦也同然之感如响报声民心翕从行乎大顺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183-0679c.png
盎然天地间皆春风和气矣何怨之有哉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音/扶)孝德之本
教之所由生(古者席地而坐师有问避席起答礼也不/敏言迟钝也何足以知言不明所问至德)
(要道之/旨也)
此则论至德要道之在孝矣得乎本心无不是德何以
曰至顺此而行无不是道何以曰要盖孩提之童知爱
其亲良知良能匪虑匪学未闻外此而他有所谓德者
是德之本也故曰至德极至之谓也教所以阐明斯道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183-0679d.png
为风化之大原未闻有外于此而他有所谓教者是教
之所由生也故曰要道枢机之谓也此二语一书之纲
节节发挥无非此旨
(如/字)坐吾语(牛据/切)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
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曾/子)
(起对故使复坐而语之体四/肢也肤肌肤也毁亏坏也)
此方语曾子所以为孝者如此也三复不敢毁伤一语
为之感怆不顾父母遗体逞情欲斗血气轻生而弗之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183-0680a.png
恤者只为敢后遂无所不至凛然兢惧常怀不敢之心
则凡起居饮食交事应物隐若手提铓刃将加乎父母
之身也安敢纵乎一发肤之微毁伤之且不敢况敢冒
危犯险以投宪网沈迷湛溺以自天阏其生乎此为人
子者第一先务故曰孝之始虽然是特形体耳父母全
而生之子全而归之非特形体之谓也本性本善本心
本良浑然天成本无亏缺保养不失毋忝所生方是立
身顺此而行须臾靡懈方是行道立身行道而名或不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183-0680b.png
扬于后世犹是工夫有欠抑犹未也实孚而名扬身没
而不泯父母由我有光荣焉始了为人子者之事故曰
孝之终
(音/扶)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
祖聿(尹吉/切)修厥德(大雅诗文王/篇聿发语辞)
此又申明立身之旨也夫所谓孝者始于事亲而已岂
但左右无违而谓之事亲乎中焉事君能尽其忠即所
以孝于亲也然而立身上或有未慊则所谓全而归之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183-0680c.png
者不无可议故必终于立身而后可也立身如何修德
是已修德则不昧其本性之善不失其本心之良清明
融怡俯仰无愧直至于此方为尽孝道焉故文王篇谓
无念尔祖可乎亦聿修厥德耳
  右第一章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
(津忍/切)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上章已止故再书子曰以/明更端亲谓父母也德教)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183-0680d.png
(即上章所谓德之本教之所由生刑乃刑于寡妻之刑/言为之法则也天子言为天之子甫刑吕刑也吕侯之)
(后改封于甫故因以云/庆吉庆也赖依赖也)
此下五章则开陈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其孝如此前章
所谓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岂徒为之立说区区
空言以诏天下乎伊尹曰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邦
家终于四海实德实行施由亲始不可诬也故此论天
子之孝申明而发挥之孩提之童知爱其亲是爱亲之
心天下人人之所同也及其长也知敬其兄是敬亲之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183-0681a.png
心亦天下人人之所同也一念爱敬则凡有亲者皆可
爱可敬矣何者而敢恶乎何者而敢轻慢之乎古之人
所以俯临民上若赤子之保如大祭之承者非外施此
于天下也即我爱亲敬亲之心自然有所不敢也是故
爱敬之实的的尽于事亲略无欠缺不满之处则此德
之教加于百姓举凡四海是则是效而莫不一于爱敬
矣莫不一于爱敬而四海之孝皆天子之孝矣此一人
有庆兆民之所以赖也爱敬不尽不祥莫大焉何庆之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183-0681b.png
有何赖之有
  右第二章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
以长守贵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富贵不离(力智/切)其身
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诗云战战兢
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制节制财用之节谨度不越法/度溢者满而泛溢也社土神稷)
(谷神诸侯有国则祭之民庶民人者有位之人书曰在/知人在安民诸侯列国之君诗小雅小旻篇战战恐惧)
(兢兢戒谨临深恐/坠履冰恐陷也)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183-0681c.png
鲁君自谓寡人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
忧未尝知哀未尝知劳未尝知惧呜呼此骄奢之病根
也有国之主狃于富贵以骄奢为当然殊不知骄未有
不危奢未有不溢危且溢倾败随至富贵非我有矣可
长守乎夫子此章拳拳富贵不离其身正切人情所欲
而言警动极有力非徒守富贵为身计也富贵者先君
受之天子以遗其后嗣以保社稷和民人继继相传而
不绝者岂一己私物可取为恣情纵欲之具也天子之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183-0681d.png
命于汝而坠先君之世于汝而斩富贵不守社稷为墟
谓之孝可乎分茅胙土俾有社稷其实正在和民人耳
一和字其责甚重才不和便失分任司牧之意便失代
天理物之意和民人就保社稷上看保社稷就长守富
贵上看长守富贵就不骄不奢上看不骄奢当就战战
兢兢上看战战兢兢凛乎如深渊之临薄冰之履安敢
放逸不放逸自然恭安得骄自然俭安得奢不骄不奢
不危不溢则道心无累天德内融变化云为无非大顺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183-0682a.png
而民人上下莫不一于和矣此虽论诸侯之孝与君天
下初无异道故周公首戒成王无逸欲知稼穑之艰难
  右第三章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
之德行(下孟/切)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
言身无择行(下孟切/下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
(乌路/切)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诗
云夙夜匪懈(佳卖/切)以事一人(法服者先王所制礼服也/法言者法度之言德行者)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183-0682b.png
(有德之行也无择所言所行皆是一无可拣择也三者/服言行也宗庙卿大夫立三庙以奉祖先卿六卿大夫)
(二十七大夫诗大雅烝民篇/夙早懈息一人谓天子也)
不敢二字人心之大闲反躬修省此其律也经曰不敢
康曰不敢荒宁曰不敢自暇自逸曰不敢盘于游田而
此书亦每每严斯戒自古乱臣贼子造一切滔天罪状
都只就敢上做出苟敢矣复何所忌惮也哉服者身之
表未有君子而小人之服者亦未有小人而君子之服
者先王垂范莫不有制盖甚严也一违其制即僭奢无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183-0682c.png
章矣言曰法言行曰德行先王岂外人心以为教哉不
失其本心则言无非法行无非德言而非先王之法即
无稽矣邪说诬民妄伪驰骋矣行而非先王之德即伪
行矣为比德为恶德为凶德无所不至矣于斯三者凛
然怀不敢之心自然不蹈其非是故非法则不言非道
则不行也前曰德行此言非道不行以明德与行非二
致是故之下独举言行而不及服盖非法服不敢服即
止矣他无所用其力也若夫德行则于反躬修省尚多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183-0682d.png
工夫非法不言而或有可择之言未可也直是口无择
言而至于言满天下略无口过方尽善也非道不行而
或有可择之行未可也直是身无择行而至于行满天
下无怨无恶方尽善也曰服曰言曰行如上所陈无一
不备然后始能守其宗庙为卿大夫之孝愚端诵此章
至于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未尝不为之
感叹夫立乎人之本朝佐天子理四海一言之失一行
之亏关国体之安危系民生之休戚于我乎在岂细事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183-0683a.png
也必夙夜匪懈以事一人而后可也用力微懈即怠即
放种种皆差
  右第四章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
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
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爵禄
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吐簟/切)尔所
(资取也言孝则兼爱敬长谓官之长也事其上兼/言君长诗小雅小宛篇忝辱也所生谓父母也)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183-0683b.png
非谓于母但爱而不敬也母子恩胜故取其爱亦非于
君但敬而不爱也君臣分严故取其敬若父则兼爱敬
而适均此皆人道之大凡因其至情开陈之为下文作
准的以示训也为士者不专主敬而以孝亲之心事君
则无不忠矣以敬君之心事长则无不顺矣忠顺两尽
略无缺失以事其君长然后始能保爵禄而守祭祀为
士之孝也此其工夫全在无忝所生上父母全而生之
浑然天成至粹至美木无不敬本无不爱本无不忠本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183-0683c.png
无不顺直是夙兴夜寐战战兢兢无须臾微懈方是无
忝平居暇日暗室屋漏工夫不继有歉于心到事父事
母事君事长时乃始曰是宜敬也是宜爱也是宜忠宜
顺也则十二时内有忝所生多矣谓之孝可乎末举诗
云最宜深玩此旨当卿大夫通看臣之事君初无异道
士卑故又言事长
  右第五章
子曰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羊尚/切)父母此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183-0683d.png
庶人之孝(小止而再言故又记子曰因天之道不失其/耕种之时也因地之利不失其地之所宜种)
(也谨身不敢妄作/节用不敢妄费)
治古之世所以比屋可封人人有士君子之行者岂农
夫小民皆修德学道之士也哉因天而不失其时因地而
不失其利又不妄作近刑戮不妄费致冻馁是虽利用
出入由之而不知至若所以因所以谨所以节则未尝
非道也如是以养其父母亦可无憾矣后世号为士者
往往不屑于力农或反游荡日浮侈纵而不知检身既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183-0684a.png
污辱家亦破亡非特无以养父母且危父母矣视庶人
之所谓孝何如也
  右第六章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无终始言于孝道不/能有终始也患祸也)
总承五章之后复言终始之义警策尤更深切如上所
陈而不一一各尽其道固不可或者有始而不能有终
则亦未有不及于祸者且爱敬者德教之原也德教者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183-0684b.png
治安之本也本原一失丧乱之端四海将不可保而祸
及身矣岂但无以刑四海而已哉曰诸侯曰卿大夫曰
士庶人莫不皆尔圣训历历昭如日星即事證言合若
符契未之有谓必至无幸也可不惧诸可不鉴诸
  右第七章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音/扶)孝天之经地之义民
之行(下孟/切)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因天之明因地之义
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经常也/义宜也)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183-0684c.png
(则法也明者/昭然显著也)
曾子闻自天子至庶人其孝如此而无终始则有祸忽
发甚哉之叹称孝道之大夫子知其已明斯旨于是又
推三才之一致而申明先王之德教如此焉夫人但知
善父母为孝安知天之所谓经者即此孝乎安知地之
所谓义者即此孝乎记曰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
露无非教也知其为教则知其为经矣地载神气神气
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知其为教则知其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183-0684d.png
为义矣在天曰经在地曰义在民曰行一也无二致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此一是字正指天地之经而言
岂天地之经在彼而民强则之于此哉天即吾心也地即
吾心也孩提知爱不学而能即所谓经也意蔽情昏始
支始离是故不可以不则焉则之如何以此经为准的
使不失其因天之明因地之义以顺天下所以使之则
也始言天经地义次言天地之经后又变经言明以见
义即经经即明昭然灼然非二道也因字最宜细玩圣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183-0685a.png
人亦岂外立一教以强民哉天地之经人心所固有因
其固有而道之所以顺天下也今文天明之上不曰因
而曰则因地之下不曰义而曰利失其旨矣惟因故顺
惟顺故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故凡后世愈肃
而愈不成愈严而愈不治者不顺故也由外铄我而不
因其本心故也至哉因乎非圣人其孰明之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
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下孟/切)先之以敬让而民不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183-0685b.png
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呼报/切)(乌路/切)而民
知禁诗云赫赫(火白/切)师尹民具尔瞻(先者躬行于己以/率先之博爱言无)
(所不爱也遗忘也陈见于政事导迪之使行也礼防人/伪乐养人心故和睦好言所好在善恶言所恶在不善)
(知禁知所禁忌而不敢犯也诗小雅节南山/篇赫赫显明也师尹太师尹氏也具俱也)
先王见不肃而成不严而治而教之可以化民如此故
但先之以博爱而民自然莫遗其亲但陈之以德义而
民自然兴行但先之以敬让而民自然不争但导之以礼
乐而民自然和睦但示之以好恶而民自然知禁以顺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183-0685c.png
天下此之谓也太师尹氏赫赫于上民且莫不于尔而
观瞻况人主天下表仪因其所固有而顺导之德之流
行速于置邮而传命焉可诬也焉可强也此与首章至
德要道及次章德教加于百姓相发挥正所谓天子之
孝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故博爱施由亲始非无差等云
也无差等者墨氏之说也浮屠氏之教也韩文公便指
博爱为仁大差
  右第八章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183-0685d.png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
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
国者不敢侮于鳏寡(鳏古/顽切)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
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
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
鬼享之(享许/丈切)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
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下孟/切)四国顺
(明王明德之王也遗忘也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也/治国谓诸侯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治家谓)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183-0686a.png
(卿大夫臣家臣诗大雅抑之/篇觉悟也四国四方国也)
前言德教加于百姓其旨详矣然天子之孝又莫大于
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而诸侯之孝又莫大于得
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卿大夫之孝又莫大于得人
之欢心以事其亲于此特变先王而称明王以发斯义
明者本心洞然略无微蔽故其以孝治天下也公平一
视略无偏党之私焉巍巍大君下视小国之臣最易忘
也而不敢遗况建邦设都为五等之诸侯者乎是以人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183-0686b.png
心感悦万国攸同莫不欢忻爱戴乎我而我得以事其
先王也诸侯之于国卿大夫之于家事先君事亲递递
皆然而其要旨只在不遗不侮不失上然此章专论明
王孝治天下而并及治国治家者何也盖天下一心风
化一原明王在上而卿大夫无以得人之欢心诸侯无
以得百姓之欢心则是天下之大体有亏而所谓孝治
者犹未尽也直是治国者无愧于事先君治家者无愧
于事亲方为大同之化夫然故以之事生则亲亦欢心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183-0686c.png
也自然安以之奉祭祀则鬼亦欢心也自然享普天之
下陶陶然皆春风和气略无纤毫乖戾灾害自无由生
略无纤毫违怨祸乱自无由作此明王孝治之极功也
故复总结之曰故明王之孝治天下如此虽然徒谓之
德行而实未有觉则亦不能动人矣惟有觉之德行常
觉常明同心同感四国之所以顺也有觉正谓明王
  右第九章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其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183-0686d.png
人为贵人之行(下孟/切)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
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
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
来助祭夫(音/扶)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严尊敬也郊/圆丘祀天后)
(稷名弃尧举为农卿舜曰汝后稷播时百榖封于邰为/周始祖十五世至王季生文王祖有功而宗有德故宗)
(祀文王也明堂天子布政之宫居国南是阳明之地故/曰明堂上帝即天非有二也以主宰言之则谓之帝耳)
(故经言昊天上帝说者颇多曲为分别殊不观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正是严父配天之实證岂二也哉)
曾子犹有其乎之问是犹未真知孝之为大也夫子于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183-0687a.png
是又推而言之大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即性
也天地万物皆于此乎出也有天地而后万物形于其
间因指万物曰天地之性岂天地有此性而分以授万
物哉万物即天地也无二性也无先后之间彼此之殊
也故曰明目视之不可见倾耳听之不可闻明此不可
见闻之旨可与言性矣惟人也独于其中禀五行之秀
为万物之美而又莫贵焉然所贵于人者以其孩提知
爱知有亲也人而不孝与草木无异与禽兽无异故人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183-0687b.png
之行又莫大于孝焉善事父母皆孝也然有父而后有母
易象乾坤服分齐斩固不同也而孝又莫大于严父尊
严其父至于配天则至矣故又莫大于配天焉昔之人
有行之者其周公乎非严父配天之事皆不周公若也
盖其礼自周公居摄而始备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
来助祭所谓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此之谓也然
则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严父而上人人所同若
夫配天则天子之事举其极盛者言之下文乃发挥严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183-0687c.png
父之旨而申明圣人之教所以顺天下者如此也
故亲生之膝(星七/切)下以养(羊尚/切)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
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其所因者本也(孩提之爱是亲爱之心已生于在膝下/之时日严者日长一日渐知尊严父母)
(也本谓/本性)
方在膝下而亲爱自生及渐知养而尊严日至此非虑
而知也非旋学于外而能也本有之性则然也圣人灼
知此性人人所同于是因其严而教之敬敬则无须臾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183-0687d.png
微懈而所谓日严之心常不失矣因其亲而教之爱爱
则无意念微累而所谓生于膝下之心常不替矣故夫
圣人之教所以虽不肃而自成虽不严而自治者岂有
他哉因严因亲皆其本有之性故也
  右第十章
子曰父子之道天性君臣之义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
亲临之厚莫重焉(续继续不绝也亲有君之/尊故曰君亲临临其上也)
此又承上文所因者本而发之父子之道乃其天性自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183-0688a.png
然如此孩提知爱其亲岂学而能虑而知哉所谓本也
凡处父子而失其道者欲念昏之情伪夺之血气乱之
非其本性然也有能于此不使外物为心害则天性昭
昭而父子之道得矣安有不孝者哉且尊卑相承又有
君臣之义家人所谓严君焉者非可渎也况父母生之
不特今日得有此身而已继继绵绵终古不绝其为嗣
续莫此为大而又君亲之尊临覆在上其为恩义之厚
莫此为重然则为人子者乌可以不尽孝道也夫子此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183-0688b.png
章发明父母事体最为深切观其答期可之问止曰子
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而不他及则宰我之与曾
子地步可知矣
  右第十一章
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
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皆在于
凶德虽得之君子所不贵君子则不然言斯可道行(下/孟)
(切/)斯可乐(音/洛)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0183-0688c.png
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
教而行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他得切悖乱也/容止仪容举止)
(象似也诗曹风鸤/鸠篇淑善忒差也)
此亦专言德教在爱敬其亲上至称君子而曰进退可
度则是槩论凡有国有家者矣夫爱亲者德也不爱其
亲反爱他人是谓悖德敬亲者礼也不敬其亲而反敬
他人是谓悖礼先王德教惟曰以顺天下而已今以其
顺则既逆之民何所取法乎世衰俗薄家人父子戚然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0183-0688d.png
而相仇往往疏者反亲淫朋比德反不翅若骨肉诩诩
取下相媚悦以为容此曾禽犊之不若岂足多罪若方
外异端之学自谓有志于道者而乃断弃纲常离绝伦
类然后方入其学不知所谓道何道也其实则不在于
善皆在于凶德耳虽得之君子所不贵凶德二字结正
罪状甚严然则学不本于经世斩然自立于名教之外
者可不惧哉君子不然言则便须可道不可道非嘉言
也行则便须可乐不可乐非善行也可道可乐言行之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0183-0689a.png
准的最宜深味东平王谓为善最乐夫为善之人身心
舒泰夙兴夜寐无非大顺是故乐莫乐于为善行身不
义举错乖方为公论所不容为大法所不宥惴惴朝夕
如坐囹圄乐乎不乐乎德义至于可尊则实孚而望隆
矣作事至于可法则时措而皆合矣容止至于可观进
退至于可度则动作出处举无一之不中节矣无斯须
放逸无毫釐差失与前所谓凶德正相反矣以是而临
乎民上是以其民不特畏敬且爱慕之莫不相与则效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0183-0689b.png
而求似其所为焉无他顺故也此德教之所以能成而
政令之所以行也淑人正在于善而不在于凶德者容
止进退是谓其仪
  右第十二章
子曰孝子之事亲居则致其敬养(羊尚/切)则致其乐(音/洛)
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
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
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此三者不除虽日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0183-0689c.png
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居平居无事时也致极也尽/也养饮食之奉乐悦其志也)
(乱谓凡逆乱不顺之事丑同类已之等夷也/兵者兵刃相加也三牲牛羊豕谓大牢也)
此下数章多敷明首章之旨而此章则所谓始于事亲
者也五个致字当就本心上看发于本心如四时错行
日月代明自然莫不中节有纤毫意念即蔽即亏即支
即离安能无所不尽其至也子游固习闻致哀之语但才
说致乎哀而止便有病五者皆备是养生丧死种种略无
缺失然后方谓之能事亲虽然又不可不知所戒也居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0183-0689d.png
人上当戒于骄骄则亡矣为人下当戒于乱乱则刑矣
在等夷侪伍之中当戒于争争则将以兵刃相加矣此
三者不去皆丧身危父母之道虽日用大牢具奉口体
犹为不孝甚言三者之不可有也
  右第十三章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一遥/切)君者无
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三千即/墨罚之)
(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属二百也要者有所挟而求上君上也非者不然之)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0183-0690a.png
(也/)
此承上章而极言不孝之罪如此其大也夫君者尊无
二上岂可要乎而敢要之是无君矣圣人者大法之所
自出岂可非乎而敢非之是无法矣孝者人子事亲之
实德又可非乎而敢非之是无亲矣无上无法无亲皆
三纲五常之所为不立而人纪之所由以坏者是致大
乱之道也一个孝字才谓之不然便是无亲与无上无
法同名大乱况真不孝乎此正形容不孝之罪所以莫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0183-0690b.png
大者如此
  右第十四章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弟(大计/切)
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
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
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
此则敷明要道矣首章专主于孝而此兼言孝弟礼乐
并及父子兄弟君臣以广要道之旨发挥旁通周遍普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0183-0690c.png
洽无往而非孝也乐之感人最深且速感淫哇之音即
邪心生感中正之音即善心生故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易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几文为制度
之节皆天则之自然居上而无礼则危居下而无礼则
乱矣故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夫子并举四条乃独于礼
下申明其说见得要道在于行教而教道之行却全在
礼然礼岂徒玉帛之云哉所以行吾敬也孩提知爱谁
无敬父之心长而知敬谁无敬兄之心主忧臣辱主辱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0183-0690d.png
臣死元首在上资尔股肱谁无敬君之心盖未有敬其
父而子不悦者非特其子悦之凡为人子者皆悦矣未
有敬其兄而弟不悦者非特其弟悦之凡为人弟者皆
悦矣未有敬其君而臣不悦者非特其臣悦之凡为人
臣者皆悦矣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同然之感应如响报
声不期而自应也是故敬一人而千万人悦虽所敬者
寡而悦者众夫是之谓要道也
  右第十五章
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0183-0691a.png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
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教以弟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
者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诗云岂(苦在/切)(待/礼)
(切/)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家至一一皆至其家也日见逐日见/其人也诗大雅泂酌篇岂弟乐易也)
此则敷明至德矣首章先至德次要道推而达之也此
则先要道后至德溯而求之也前章曰敬曰悦此章曰
教曰敬教而敬敬而悦次第参考而所谓德之本教之
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0183-0691b.png
所由生其旨昭昭矣夫君子之教人以孝岂一一皆至
其家日日面见而谕之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
父盖未有敬其父而子不悦者与前章正相应斯感斯
化翕然大同自有不约而孚不言而喻耳教以弟教以
臣皆然此君子所以岂弟于上而民父母之无他人皆
有此至德故也君子以至德顺民所以感其同然之心
而莫不一于顺也苟非至德则要之于此而违于彼强
之于东而叛于西矣安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0183-0691c.png
  右第十六章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
(丁丈/切)幼顺故上下治天明地察神明彰矣(明察皆谓晓/达也长幼者)
(言乎其家上下者言乎/其国神明即天地之妙)
此又承至德要道顺民如此其大而极言无所不通之
旨人知父母吾父母耳安知父母之即天地也何者已
之心即父母之心父母之心即天地之心凡未明所以
事天地是未明所以为父母也未明所以为父母是未
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0183-0691d.png
明所以为己之心也惟昔明王洞然无蔽与未明者之
事父母不同其事父孝而事天者便明通天于父也其
事母孝而事地者便察通地于母也一家之长幼顺若
上若下便自然治通国于家也夫事父母而至于天地
明察则神明之妙昭然灼然变化无方不离日用矣是
岂高深幽远在吾心之外也哉神而曰明以表非隐昏
者自蔽觉者自知
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
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0183-0692a.png
庙至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亲也宗庙致敬鬼神
著矣(天子祀明堂释奠先老有/尊也食三老五更有先也)
上节大旨在通乎天地故结语他皆略之惟曰天地明
察神明彰矣此节大旨在通乎鬼神故结语他皆略之
惟曰宗庙致敬鬼神著矣观书者先明乎此而后圣训
可通也先儒谓天子至尊继世居长宜若无所施其孝
弟者而必有所尊以言其有父焉必有所先以言其有
兄焉致敬宗庙事死如生无须臾而忘其亲又恐身不
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0183-0692b.png
修行不谨将倾将覆以辱其所自出而不敢不勉焉此
皆事亲实用力之地也夫事亲而致敬于宗庙岂徒牺
牲粢盛区区礼文之末哉敬则此心清明周旋俯仰无
非妙用而鬼神之德昭昭矣
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
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至极也诗大雅文/王有声篇思念也)
此乃总结上文两节之旨孟子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
矣又曰尧舜与人同四海同也万古同也天地同也鬼
卷十一 第 29a 页 WYG0183-0692c.png
神同也此道本同而有不通者孝弟未至也苟至矣即
通于神明矣岂惟神明吾本心之光含覆无外而且无
所不通矣是故自西自东自南自北而翕然大同无一
念虑之不我服者服其所同然故也此章极论孝弟之
至无所不通而首以明王为言明即至矣至即通矣呜
呼旨哉愚尝因是观曾子书有居处不庄非孝也朋友
不信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战阵
无勇非孝也五行不遂菑及于身敢不敬乎又曰仁者
卷十一 第 29b 页 WYG0183-0692d.png
仁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忠者忠此者也信者信此者
也礼者履此者也行者行此者也彊者彊此者也乐自
顺此生刑自反此作夫孝天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
于天地行之而冲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
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
推而放诸北海而准然则曾子服行师训其庶矣乎虽
然食息居处动静语嘿无一时之非孝无一刻之非孝
何置何行何塞何冲之可言也恐记者误
卷十一 第 30a 页 WYG0183-0693a.png
  右第十七章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顺可移
于长(丁丈/切)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下孟/切)成于内
而名立于后世矣(长官之长也理者有伦而/不乱内谓闺门之内也)
此则所谓立身扬名而与第五章士之孝相表里也前
言明王此言君子前言君道此言臣道明王与君子固
不侔而君子之事则又大非常人比矣常人之孝未必
便可移于君常人之弟未必便可移于长常人之居家
卷十一 第 30b 页 WYG0183-0693b.png
理未必便可移于官无他不明故也君子之心通达无
蔽孝亲即忠君弟兄即顺长理家即治官惟无所不通
是以无所不可移非真知此道本一无二将见触事墙
面东窒而西碍矣如之何其可移哉惟可移方是行之
成处方是变通不穷经世有用之学是以行成于内而
名立于后世自然不泯谓之行成于内则虽穷居约处
不见其用而名固未尝不立也虽不用犹用也夫子答
奚不为政之问正是此旨
卷十一 第 31a 页 WYG0183-0693c.png
  右第十八章
子曰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父严兄妻子臣妾犹百姓
徒役也(宫中之门其小者谓之闺具礼言治/国平天下之礼皆具也徒役皂牧也)
此正发明上章所以可移者如此具礼二字最宜深玩
古先圣王立大经明大法所以维持三纲五常于不坏
者礼而已矣诗云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言有生之不如
无生也志曰人而无礼则近于禽兽言人纪散乱世道
陵迟尊卑长幼混然与蠢蠢羽毛而争食者无以异也
卷十一 第 31b 页 WYG0183-0693d.png
唐明皇时诬诋古文谬谓闺门一章鄙俗不可行呜呼
岂唐之君臣所能知哉严父之礼即可移于君者严兄
之礼即可移于长者妻子臣妾之礼犹百姓徒役然即
所谓可移于官者
  右第十九章
曾子曰若夫(音/扶)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参闻命矣敢问从
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音余/下同)是何言与言之
不通也昔者天子有争(音诤/下同)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
卷十一 第 32a 页 WYG0183-0694a.png
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
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力智/切)于令名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安亲谓生则亲安之闻命/谓此数者已闻夫子之教)
(从父命谓一于顺从/也争谓谏止其失也)
曾子苟通慈爱恭敬安亲扬名之旨则无此问矣夫子
重提是何言与而责其言之不通所以警策之也自古
人主未有无道而不亡者此言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非
谓果以无道而不失也盖有人焉正救之则过恶不形
卷十一 第 32b 页 WYG0183-0694b.png
端萌遂窒一反其无道而为有道之事斯其所以不失
耳乃若绳愆纠谬左右无人拒谏饰非刚愎自用则丧
无日矣虽无道三字所以甚言谏诤之不可无也虽无
道而且不失苟未至无道而忠谠日闻则其为益何如
哉有国有家莫不皆然以至争友争子皆人道所断断
不可缺者友不争而使令名之不保固友之罪也子不
争而使陷身于不义非父自陷子实陷之是奚可也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弗争于父臣不可以弗争于君
卷十一 第 33a 页 WYG0183-0694c.png
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焉(于虔/切)得为孝乎
观此书所告有曰以孝事君则忠曰事父孝则忠可移
于君所谓忠者岂逢迎苟徇之谓乎知逢迎苟徇之非
忠则知逢迎苟徇之非孝矣曾子至此乃复以从父之
令为问则不惟不通于孝是固未通于忠也夫子责其
言之不通而于章末特与君父并言最为明切
  右第二十章
子曰君子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
卷十一 第 33b 页 WYG0183-0694d.png
恶故上下能相亲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
何日忘之(补过补君之过也烝民诗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将助也匡正也诗小雅隰桑篇心乎)
(者一心乎爱也遐/远也谓犹言也)
复承上章专明人臣忠君之义以形容为人子者不当
一于从令也君子之事上进侍左右则思尽己之忠退
而家居常思补君之过若夫美德固宜奉承至于恶行
而亦奉承可乎随即正救而止绝之矣易曰上下交而
其志通此上下之所以交而志通也此所以能相亲者
卷十一 第 34a 页 WYG0183-0695a.png
也苟心知其非谬以为是阿谀顺旨逢君于昏则贼矣
岂相亲之道也哉为人子者深味能相亲之言将顺正
救并行而不悖庶乎其可矣虽然非中心亲爱念念不
忘不能尔也故援诗以證之他日曾子答单居离之问
曰父母若行中道则从若不行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
之如由己出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孝
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辨争辨者作乱之所由兴也正
合夫子斯训
卷十一 第 34b 页 WYG0183-0695b.png
  右第二十一章
子曰孝子之丧亲哭不偯(于岂/切)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
安闻乐不乐(音/洛)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三日而食教民
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丧不过三年示民
有终为之棺(音/官)(音/郭)衣衾而举之陈其簠(音/甫)(音/轨)而哀
戚之擗(婢亦/切)(音/勇)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厝之
为之宗庙以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
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卷十一 第 35a 页 WYG0183-0695c.png
(丧亲居亲之丧也偯哭馀声容容仪也文文华也美好/也旨美也周尸为棺周棺为椁衣敛衣衾被也举谓举)
(尸而敛之也陈设也圆曰簠方曰簋皆黍稷器古以竹/为之后世易之以木擗以手击胸踊足跃于地送送葬)
(也卜钻龟而卜其凶吉也宅墓穴兆墓域也厝置也春/秋包四时而言生民之本言民之生其本端在孝也)
丧则致其哀尝提其纲矣然送终一节犹未详也末章
发之号痛气竭自然不偯情绪荒迷自然无容触事生
哀自然不文方毁瘠华服自然不安方在疚闻乐自然
不乐方茹苦美味自然不甘此哀戚之情发于本心有
不知其然而然者宰我以期丧为可己子曰食夫稻衣
卷十一 第 35b 页 WYG0183-0695d.png
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
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罪
之深矣礼亲始死水浆不入口者三日三日而食是乃
教民无以死者之故而伤其生虽甚毁瘠亦不至太迂
以灭其性也本性本中是谓天则太过失性之正伤生
以身言灭性以理言此圣人之政体制如此期而小祥
再期而大祥祥一月而禫又一月而吉丧不过乎三年
者又所以示民之居丧有终焉棺椁以下叙送终节奏
卷十一 第 36a 页 WYG0183-0696a.png
之详举而敛敛而奠已而有祖有遣而送之以葬葬而
虞虞而祔终丧而四时有祭夫人之生尊卑长少群居
乎天地之间与禽兽异者孝于父母而已生而不孝犹
无生也是孝者生民之本也生事爱敬如前所陈死事
哀戚如此所叙则生民之本庶乎其尽矣养生丧死之
义庶乎其备矣养生丧死两无遗憾而孝子事亲之礼
庶乎其能终矣
  右第二十二章
卷十一 第 36b 页 WYG0183-0696b.png
 
 
 
 
 
 
 
 融堂四书管见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