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197-036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或问卷十

  宋 朱子 撰

  论语

  公冶长第五(凡二十七章)

  或问首章之说曰程子至矣张子不为非义之说亦得
之但以为设辞则误矣范氏以为孔子欲妻以女而
辨其非罪者失之然有罪无罪在我而已以下亦足
卷十 第 1b 页 WYG0197-0362b.png
以警世俗简贤附势之私矣谢氏以为圣人非子其
子以为可托则过于人情至于以智帅人之说则牵
合甚矣且夫子之于公冶长特取其不为非义而已
岂遽及夫不为桎梏而死哉苟如其言则凡系于缧
绁而能以智免者不问其有罪无罪皆圣人所取矣
而可乎杨氏不累室家之说正与谢氏相反似又失
之苟且而不及圣人之意然施之今世亦足以破夫
过计求全之惑也周氏论二子之优劣则贤于尹氏
卷十 第 2a 页 WYG0197-0362c.png
之无所分列矣胡氏所论后世婚姻之失尤为有补
(胡氏曰圣人之于婚姻参度彼已如是之审所以能保终而无敝也后世或以富贵结或以急难合或凭
媒妁两美之言或因意气一时之诺初未尝深知二人之性行也虽然婿犹易见女最难知人多谨于择
婿不能慎于择女逮德下衰又惟财色是迷而不思家之隆替自内助始也可胜叹哉)

  或问二章之说曰范氏得之谢杨周氏亦善而胡氏吴
氏亦有可取者(胡氏曰家语云子贱少孔子四十九岁有才智仁爱为单父宰民不忍欺
以年计之孔子卒时子贱方年二十馀岁意其进师夫子退从诸弟子游而切磋以成其德者故夫子叹
之如此吴氏曰说苑云子贱为单父宰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皆教子贱以治人
卷十 第 2b 页 WYG0197-0362d.png
之术)程子斯焉之训有所未安侯氏盖用其意则误矣
但范氏推言鲁有君子而不用盖以讲筵开导及之
非经之正意也谢氏以鲁多君子为夫子之力事理
固当出此然亦非此章之本旨也

  或问三章之说曰程子以器为尚饰之物恐非本意盖
器亦有不尚饰如陶匏者不得槩以尚饰目之也夫
子所以称子贡者正以其可用而已瑚琏之饰则盛
矣然不言他器之华靡者则所取者乃在乎宗庙贵
卷十 第 3a 页 WYG0197-0363a.png
器为重也若其后说所谓宗庙可观之贵器则语意
始不偏耳至与范氏皆以子贡为自矜自贤则恐未
必然亦见夫子之称子贱而意其或可以庶几焉耳
范氏又直以器为不通乎变而子贡小之恐当日答
问之意亦未遽及此盖但本称其可用之实而今较
其轻重则诚与其称子贱者有差等耳杨氏说亦类
此而加以抑扬之说则又似子贡本能不器而夫子
故抑之未能为宗庙之贵器而夫子故扬之恐其说
卷十 第 3b 页 WYG0197-0363b.png
尤有所未安也谢周二说相似而谢氏甚焉其曰能
辉光则何害为不器则今固未能不器矣又安可遽
以为小成乎其曰何害为形而上者则夫形而上者
乃名理之辞而非指其地位之称且又岂判然二物
而可以去此而即彼乎诸说惟尹氏最为平实其说
虽约而所得多矣

  或问四章之说曰程子之解善矣其后说以为仁则佞
不害惟不知仁则无所用佞者恐未安也大抵诸家
卷十 第 4a 页 WYG0197-0363c.png
皆不解此句之义故其说多不通吕氏口给之训甚
善但不仁而佞不若仁而不佞者亦太缓于辞而徒
赘其说矣此其优劣又岂待较而知哉杨氏以为佞
者畏君子之求诸非道而取憎则以佞为谄谀之意
于此字义既已失之又特畏人之憎已而不为谄谀
则其为谄谀也大矣岂君子之心哉前篇第二十四
章亦已颇论之矣尹氏直以孔子许仲弓之仁亦不
考于不知其仁之句而又并读七字为句之失也曰
卷十 第 4b 页 WYG0197-0363d.png
仲弓以德行名而子以为未能全体不息于仁何也
曰仁之难能甚矣以颜子之贤仅能三月不违而已
则仲弓之未能全体而不息也亦何疑哉

  或问漆雕开未能自信而程子以为己见大意见道分
明何也曰人惟不见其大者故安于小惟见之不明
故若存若亡一出一入而不自知其所至之浅深也
今开之不安于小如此则非见乎其大者不能矣卒
然之间一言之对若目有所见而手有所指者且其
卷十 第 5a 页 WYG0197-0364a.png
验之于身又如此其切而不容自欺也则其见道之
明又为如何然曰见大意则于其细微容或有所未
尽曰见道分明则固未必见其反身而诚也曰程子
又以开与曾点并称敢问二子孰为贤乎曰论其资
禀之诚悫则开优于点语其见趣超诣脱然无毫发
之累则点贤于开然开之进则未巳也曰诸说如何
曰程子范谢得之而胡语亦可取也(胡氏曰漆雕开之言如此盖为
已之心胜而进道之志大也)若杨氏以不自欺为进乎信则有躐
卷十 第 5b 页 WYG0197-0364b.png
等而过予之失又以为孔子见其如此而后使之仕
则又非事序矣且既曰进乎信矣而又曰充之有未
至者其与前章又若相矛盾也盖不可晓矣曰程子
所谓道著信便是止何也曰此言学者当以漆雕开
为法而未可遽以信自许也见之未明守之未笃而
轻自许焉则止于此而不能进矣曰其曰只是这个
理已上却难言者岂此理之上又有理之难言也曰
不然也彻上彻下一理而已故曰只是这个理但见
卷十 第 6a 页 WYG0197-0364c.png
之明养之至以至于德盛而仁熟焉则其所独到有
非言意之所及者岂曰此理之上复有一理而不可
言哉孟子所谓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者意亦如
此耳曰其以子使开仕为求禄则似以开为未足乎
仕者又曰其仕有馀则又与前说若不同者何也曰
所谓求禄之仕正以其于此有未信者而明夫非若
圣贤之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者也然以其笃志如
此则夫子平日亦岂全不知其短长而姑使之为餔
卷十 第 6b 页 WYG0197-0364d.png
啜计耶使效一官修一职而无愧于其禄焉则宜亦
已有馀矣

  或问六章之说曰程子得之矣但其曰讥无贤君者不
若吕氏周氏之为善也然吕氏不忍绝中国无所取
材之说则未安不若周氏之完善矣程子又于佛肸
之召有示人以迹之言而引此章以为比今范氏于
此章亦因以为说焉则恐其未必然也夫道固无所
往而不在然直言其无所不在可也亦何必故为是
卷十 第 7a 页 WYG0197-0365a.png
说然后可以明之耶既为是说以明之而卒不往则
又恶在其能明也若曰自今观之可以见海之可浮
夷之可居乱人之或可从则可矣以为圣人之言先
有此意则恐其不容有此安排计较之心也谢氏以
浮海为设言亦非是圣人欲称子路之勇而可共患
难盖一言而足矣又何必迂回宛转曲为是说然后
足以信之耶且夫子之言正为忧则违之不得已而
去耳岂愤世过中之谓哉又谓圣人岂终乘桴浮海
卷十 第 7b 页 WYG0197-0365b.png
者亦未然也逢萌管宁遭汉之乱皆尝浮海而居夷
矣使夫子而甚不获已焉则其浮而去也岂终为虚
言哉但度其未至于是所以虽有此叹而卒不行也
子路则不能度于此而遽喜焉所以有无所取材之
讥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正抑扬之辞也未有杨氏
所谓圣人之勇不可过之意然自今观之则亦可以
为偏胜过中之戒矣

  或问七章之说曰诸说皆未有卓然不可易之论范氏
卷十 第 8a 页 WYG0197-0365c.png
深讥三子并与其材而不之取过也治赋为宰与宾
客言皆有国家者所不可废之事虽当隆盛之时仕
天子之朝亦岂能一无事于此而直以从容风议为
高哉此与前篇讷言之说大率相似盖元祐议论意
趣多类此此所以堕于一偏之见既不足以维当时
之弊而又反启后来之祸也又以三子为有愿乎其
外固不足以为仁恐亦未然三子之于仁固亦勉焉
而未能至耳谢侯皆以仁为觉者故皆以为三子之
卷十 第 8b 页 WYG0197-0365d.png
材之发为仁而特未能有其全体但谢氏引子贡问
管仲及圣人语道不若诸子之漫无统约者则未有
以知其旨意之所在而侯氏所谓观其进退周旋则
其仁可知者尤可见其归于觉之说也又谓夫子恐
武伯不识仁又谓子路尽仁而仁止于是者则其顾
虑忖度尤不近圣人之气象也其他如云使武伯知
仁通上下则知三子之仁而可以知为仁之方者皆
可疑使圣人之意果出于此则何为不直告以通上
卷十 第 9a 页 WYG0197-0366a.png
下之云者而为是溟涬滉漾之说以迷之耶杨氏
杂引论孟之言旨意向背亦不相入如道二仁与不
仁而已矣此谓趋向善恶之分极于细微而终于广
大之言也君子而有不仁者此谓勉慕于仁而力有
未至未能无有毫发之间断者而言也若以趋向之
极而言则虽曰未仁不害其为小人若以其毫发间
断言之则虽曰不仁亦岂害其为君子哉今曰君子
固有不仁者而又谓不可正言其不仁则亦自相戾
卷十 第 9b 页 WYG0197-0366b.png
矣且圣人之言岂其计画筹度至于如此然后出之
哉周氏亦以三子之事为非仁不能矣又谓其器重
道远而非三子之所及首尾衡决盖不可晓矣至尹
氏则几矣然所谓尽仁之道斯谓之仁者亦不亲切
读者但以此篇四章之说通之则其说晓然不待辞
费而决矣

  或问八章之说曰诸说皆同但惟周氏以与为许他皆
以与为及恐未安耳程说第四条不喻以下恐说之
卷十 第 10a 页 WYG0197-0366c.png
者误不若第三条语为完也范氏以子贡为知足以
知之而仁不能及者非此章之意也夫子贡之对而
夫子与之者正以其知不及而言耳岂遽及夫仁哉
又谓子贡画焉亦无所据吕氏论知十知二最善胡
氏又推明之亦得其旨(胡氏曰闻一知十举始知终无不尽也闻志学则知从心
不踰矩之妙闻可欲之善则知圣而不可知之神此上知之资生知之亚也闻一知二者序而进类而达
也语以出告反面而知昏定晨省语以徐行后长而知天显克恭此中人以上之资学而知之之才也子
贡平日以已方回见其不可企及故称之如此)谢氏以知十知二为材品之
卷十 第 10b 页 WYG0197-0366d.png
高下而非造道入德之谓故夫子与不如回者亦以
材言而未害于其造道入德之实也为是说者新则
新矣其未免于过也欤其他大扺皆祖程子说亦无
大得失也

  或问程子谢周尹氏昼寝之说如何曰前乎此者刘侍
读尝言之矣盖以寝为寝室之寝而非眠寝也曰然
则然乎曰以其文义推之恐其未必然也况昼居于
内未有以见其必为迩声色者遽以耽惑责之则其
卷十 第 11a 页 WYG0197-0367a.png
探人之私而发扬之亦大不恕矣故范杨氏皆从旧
说盖知当昼而寝其怠惰自弃之罪为显然而可责
也诸家多以朽木粪墙为譬其质恶者亦不然也若
其质之本然则亦哀矜之而已矣岂当若是其切责
之乎听言观行夫子亦设此以警学者耳谢杨以为
诚然者误矣周氏又以今昔为言亦未得为通论也

  或问申枨之刚曰诸说皆善而苏氏亦有味(苏氏曰有志而未免
于欲者其志尝屈于欲惟无欲者能以刚自遂)但张子范苏杨氏之说失之
卷十 第 11b 页 WYG0197-0367b.png
缓不若程子谢周氏之言𦂳而切也范氏无心之说
已辨于前篇之十章矣

  或问十一章程子之说不同何也曰第一条出于程
子之手笔其言最为的当其他则传录之间亦容有误
矣曰然则其语仁恕之别奈何曰以无言者自然而
不待禁止也以勿言者禁止之辞勉强之意也此则
仁与恕之辨也范氏以下皆失之也惟杨氏则语太
简而未有以知其意之所在也

卷十 第 12a 页 WYG0197-0367c.png
  或问文章性命之说曰程子张子吕氏以为圣人未尝
不言性命但其旨渊奥学者非自得之则虽闻而不
喻也此说善矣然考之论语之书则圣人之言性命
者盖鲜焉故门人又记之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窃
恐子贡之本意亦不过于如此也范氏以为圣人教
人各因其材性与天道实未尝以语子贡则亦近矣
但不察乎罕言之旨而以为圣人之教有屏人附耳
而后及之者则误矣抑如子贡者夫子尝告以一以
卷十 第 12b 页 WYG0197-0367d.png
贯之矣又告以天何言哉矣又告之以知我其天矣
则固不可谓未尝以告之谢氏杨氏以为性命之微
圣人未尝言而每著见于文章之中要在学者默识
而自得之则亦误矣使圣人果绝口而未尝言也则
学者何以知夫性与天道之目而求所以自得之若
其晓然号于众曰吾有所谓性与天道者在乎不言
之中而欲学者之自得则其言之已甚而又骎骎乎
佛老之意矣安得谓之未尝言而不可闻哉游氏以
卷十 第 13a 页 WYG0197-0368a.png
性与天道为有精粗之别而谓夫人论性之妙则预
于天道而虽圣人有所不知非但子贡不得闻也则
又甚焉夫谓论性而预于天道非但不成义理而亦
不成文辞且圣人既不能知矣又若何而能论之耶
亦不待辨说而知其不通矣彼其亲炙先觉之门而
一旦差误至于如此学者可不深切为戒而精思力
行以求尽其心传之实耶

  或问子路恐闻之说曰诸说皆得之惟谢氏为异盖其
卷十 第 13b 页 WYG0197-0368b.png
说每以知为重而行为轻故反以圣贤力行之意为
知道之具其亦误矣至于吴氏之说则又可以补诸
说之未备也(吴氏曰子路勇矣然一于敢行不复置思于其间有不能无失者故夫子尝以
其兼人而退之)

  或问孔圉之得谥以文何也曰先王之制谥以尊名节
以一惠故人生虽有众善及其死则但取其一以为
谥而不尽举其馀也以是推之则其为人或不能无
善恶之杂者独举其善而遗其恶是亦谥法之所许
卷十 第 14a 页 WYG0197-0368c.png
也盖圣人忠孝之意所以为其子孙之地与铭器者
称美而不称恶同旨惟其无善之可称而纯于恶焉
则名之曰幽厉有不能已耳曰诸说如何曰范氏以
敏为敏行之敏不若吕氏以为不敏之敏者得之范
氏又引舜以为说则过矣吕氏所谓物相杂者求之
亦太过矣其他诸说皆得其大意而吴氏之说意义
尤备(吴氏曰孔圉之行如此然孔子责人以恕居其国不非其大夫又戒子贡以方人故止以所长
称之)

卷十 第 14b 页 WYG0197-0368d.png
  或问十五章之说曰范氏善矣惟所谓陈善闭邪者恐
孔子之意未必及此也谢氏所谓难以一事言盖至
理当如此而引文王事以明之者亦过高矣凡观书
者于此等处正当反求诸已而验之践履之间惟愈
近而愈卑则其体之愈实若但广求證佐推致高远
则恐其无益于为已之实而徒为口耳之资也至以
子产为成人则其许之亦太高矣尹氏之失盖亦类
此惟范氏为得其轻重之宜尔曰是四事者亦有序
卷十 第 15a 页 WYG0197-0369a.png
耶曰行已恭则其事上非有容悦之私而能敬矣惠
于民而后使之以义焉则民虽劳而不怨矣

  或问十六章之说曰程子至矣范杨亦为得之盖久而
其敬不衰耳非久而加敬也谢氏意则善矣然谓非
有意于久交者辞意俱病又以盛德而有常者语晏
婴则恐其未足以当之也

  或问十七章之说曰张子杨氏得之若程子范杨尹之
说则吾于管氏之章已辨之矣程子采地之说恐其
卷十 第 15b 页 WYG0197-0369b.png
或误也谢氏又谓文仲不知僭上害礼之事于我何
益则是僭上失礼之事若为之而有益则为之也而
可乎

  或问十八章之说曰诸说各有发明然似皆未得其所
安独程子之言则至矣而亦或有未备者焉请得推
其意而极论之盖子文之质近于好仁者文子之质
近于恶不仁者而其事皆卓然非常人之所能及也
子张之行有难能者故疑以为仁而问之而孔子则
卷十 第 16a 页 WYG0197-0369c.png
以为是亦忠清而已至于仁则未知其何以得之也
盖仁者心之德而天之理也自非至诚尽性通贯全
体如天地一元之气化育流行无少间息不足以名
之今子文仕于蛮荆执其政柄至于再三既不能革
其僣王之号又不能止其猾夏之心至于灭弦伐随
之事至乃以身为之而不知其为罪文子立于淫乱
之朝既不能正君以禦乱又不能先事而洁身至于
篡弑之祸已作又不能上告天子下请方伯以讨其
卷十 第 16b 页 WYG0197-0369d.png
贼去国三年又无故而自还复与乱臣共事此二人
者平日之所为止于如此其不得为仁也明矣若据
子张之问就其一节而论之则子文三仕未知其所
以行者何说三已未知其所以止者何为告新令尹
则又未知所以言者何事而所谓无喜愠者又特不
见于色而已亦安知其心之果无喜愠耶至于文子
则其去国之时未知其果能脱然而无所累于心耶
抑其恐畏躁迫特出于不得已而有所未能忘怀也
卷十 第 17a 页 WYG0197-0370a.png
是又皆未足以见其有合于仁者之意则指其事实
而言之不过命之以忠清而无以加矣若之何而可
轻以仁许之耶然圣人之言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虽不轻许而亦不轻绝也学者因其言而反以求之
则于仁之理与人之所以得是名者庶几其可默识
乎程子之意大槩恐出于此但其谓夫子不信子文
无愠之事而独指旧政告新为忠则恐或未然也曰
程子又谓子文若果无喜愠则何以知其非仁然则
卷十 第 17b 页 WYG0197-0370b.png
古者遁世之人后世异端之学盖有能是者已亦可
遂以仁许之耶曰程子之意亦曰若子文之心其至
公无私果如此则必有以尽心之德全天之理而五
常百行无不贯通耳若徒能心如木石无所喜愠而
所为有不合于理者焉则又何仁之可言哉曰程子
以为二子之事圣人为之亦曰忠清而已何也曰其
事则谓之忠清诚有不可易者若圣人之心则岂有
一事之非仁哉但遂以忠清为仁则不可耳曰然则
卷十 第 18a 页 WYG0197-0370c.png
夷齐三仁之见许于夫子何也曰此三仁者考事察
言以求其心则其中洞然无复一毫私欲之累其亦
异乎二子之为矣故程子以为比干之忠见得时便
是仁亦此意也曰诸说之得失奈何曰人之仁与不
仁论其心如何耳范氏以必有以及于天下然后为
仁何其言之戾邪比干之忠伯夷之清固亦未能有
以及于天下也而况穷居一介之士终身何可以有
望于仁也邪吕氏以子文不知进退之义文子不知
卷十 第 18b 页 WYG0197-0370d.png
去就之义文子之失又不专在于乱作而后去之一
节也且详其意似亦以不知似矣然子文楚之宗臣
无必退之义知之云释未知之意而未有以验其必
然也使出于此则其失又甚矣谢氏又以二子为质
厚之人不待学问而自能入德其忠其清固亦非仁
不能但不可遂以忠清为仁如答孟武伯之意耳前
章辨之已详此不复出也杨氏以文子为事君人而
又谓其不为容悦孟子本文之意似不如此所以谓
卷十 第 19a 页 WYG0197-0371a.png
之事君人者正以其事是君则为容悦而无所择于
义理也若不为容悦则又安得谓之事君人哉且孟
子所谓容悦特谓求容于君求悦于君耳杨氏以释
子文之喜色似以为容悦之貌者于文义尤不通也又
以比干伯夷为仁而谓仁不可以迹论则其意盖曰
比干伯夷之仁在心子文文子之事在迹故虽相似而
不得为仁耳然比干伯夷之所以为仁正以推迹之
曲折以知其心之隐微而得之耳若欲舍迹而惟心
卷十 第 19b 页 WYG0197-0371b.png
之论则所谓心者又何所因而可见乎程子之讥文
子正以心迹之不可判耳杨氏盖亦闻其说矣而反
为此论何耶且其为说与范氏之下者正相反而其
失则均若铢较而寸度之则恐反不若范说之为实
也侯氏所谓理之得者可以言德而非所以名仁之
义又且得于三者而独不得于仁岂又以仁为觉于
是三者之云乎至色有歉于心以下全体践形之说
则其意之所指殊不可知以大槩而观之则其远于
卷十 第 20a 页 WYG0197-0371c.png
圣人之意而出于强为一偏之说亦可想而知矣其
论二子之所为又直以为末事而不知为臣为仁之
道盖以失夫未知之说而与上文全体一事之云者
了无系属又不知其以何而为说也至谓二子不知
为仁之道使圣人为之亦只可谓之清忠则又以已
之意附于程子之说而不知其有不同者也程子盖
谓圣人之行或有出于忠清者耳夫岂以圣人为不
知为仁之道如侯氏之云哉

卷十 第 20b 页 WYG0197-0371d.png
  或问十九章之说曰程子尝以使晋之说则狭矣且以
传考之亦未见其再虑而当之实也其谓思至于再
则已审三则私意起者则至矣盖天下之事以义理
断之则是非当否再思而已审以私意揣之则利害
得丧万变而无穷思止于再者欲人之以义制事而
不汨于利害之私也且以文子言之其每事三思如
使晋而求遭丧之礼以行可谓审矣然宣公弑立则
为之如齐纳赂而请会及公薨未葬则又背之而逐
卷十 第 21a 页 WYG0197-0372a.png
其所任之臣岂非思之之过而反牵于计较之私也
与曰诸说如何曰此特为临事之思耳范氏通以学
问求道之思为言误矣周公仰而思之亦为其有不
合耳若事理晓然者又何待于如是耶谢氏再思之
说善矣然亦有所未尽若因其说而益之曰始也择
于可否之间以为可也徐思之而果可焉则行有不
可焉则止始也择于可否之间以为不可也徐思之
而果不可焉则止有可焉则行则庶几其全耳若杨
卷十 第 21b 页 WYG0197-0372b.png
氏之说则又略矣若是则皆为一思而已何名为再


  或问二十章之说曰武子之事见于左氏之书者可考
矣若曰邦无道而佯为喑默以免其身则是无以异
于张禹孔光之徒而夫子亦何取哉大抵此章之说
皆不考其事实故多失之惟程子意圆而理备若张
子则固以武子为喑默而罪之范谢则直以喑默为
当然而谢氏计较利害之间几有流于为我之意则
卷十 第 22a 页 WYG0197-0372c.png
又甚矣杨氏过高无实则其失圣人之意又益远云

  或问二十一章之说曰程子之说善矣然以孟子之说
考之恐其或未然也盖孟子所谓进取即此所谓斐
然成章者也孟子所谓不忘其初即此所谓不知所
以裁之者也特所传闻之有异辞尔岂得彼为一说
而此又自为一说耶范吕成章之说亦与孟子不合
又如所谓不成章不达者亦岂立言之谓乎但范氏
似以为裁其性行之过而吕氏似以为裁其立言之
卷十 第 22b 页 WYG0197-0372d.png
非则范氏为长耳谢氏大意近之但其言多病耳夫
夫子之初心固在于行道而不在于传道然岂其牢
关固拒而不肯以一言稍发其秘乎且其志虽在于
行道而得英材而教之其乐初亦不相妨也狂狷虽
不中道然以圣人教人不倦之心恐亦无厌而薄之
之意也况必若是而得邦家焉则教不素明材不素
具其亦将何以自辅而有为耶其后所引孟子之文
亦非此章之意盖其以简为狷之误也吕氏亦然则
卷十 第 23a 页 WYG0197-0373a.png
又有过不及之说近于得之而意有未备亦非是当
于本章辨之耳杨氏又私淑诸人恐孟子本文亦非
教人之事也

  或问夷齐之有旧恶何也曰苏氏盖尝言之然无所考
未敢断以为必然也(苏氏曰夷齐之事远矣传失其辞意其出也父子之间有间言
焉若申生之事与不若是则又何恶之可念哉)曰其不念而怨希也奈何曰
程子之言详矣其于扣马盖不决然以为无也但以
其谏辞为不可信耳范吕皆以怨为人怨以文考之
卷十 第 23b 页 WYG0197-0373b.png
恐亦未当而范氏所谓乐天顺理则太宽而不切吕
氏所谓清能远怨者与此章所指亦无所合而适相
反矣谢氏始以横逆弯弓为言而结之以攻人之恶
则文意殊不相类杨氏则又直以公天下之善恶为
言则全非此章之意矣如是则他人之恶何必深念
而又何以新旧之择乎所引所过者化亦非孟子本


  或问微生乞醯之说曰程子范氏之说至矣杨氏亦为
卷十 第 24a 页 WYG0197-0373c.png
得之则不察其几而失之也曰或有谓直非中庸之
行微生之事夫子盖美之者然乎曰为是说者新则
新矣然即其言以观之有以知其无正大之情也夫
醯非难得之物或乞于我而我无之则直答以无而
已彼将去而求之他人岂患其不得哉设其有急难
之用而不知可得之处则告之可也求之而不得焉
则往助其求可也今微生高之乞诸邻也必不告以
求者之意其与之也必不告以得之之所其掠美行
卷十 第 24b 页 WYG0197-0373d.png
私左右异态如此夫子尚何美之云哉善乎沂国王
文正公之言曰恩欲已出怨使谁当至哉斯言其亦
异乎微生之用心矣且直之为言在昔圣贤未有以
为非美德者特恶其直而失于绞讦而已今槩以直
为非中庸之行吾不知其何所取而为斯言耶然则
斯人之所谓中庸者乃胡广之中庸而非子思之中
庸必也

  或问左丘明非传春秋者耶曰未可知也啖赵陆氏辨
卷十 第 25a 页 WYG0197-0374a.png
之于纂例详矣程子盖因其说而范吕杨氏则固以
为当世之人也先友邓著作名世考之氏姓书曰此
人盖左丘姓而明名传春秋者乃左氏耳邓名名世
字元至云

  或问二十五章之指曰程子之言无馀蕴矣学者宜熟
读而深味之不可但玩其文而已也曰然则其以颜
子之心为出于有心疑若以圣人为无心者不亦沦
于空寂之弊乎曰是其言心亦若意之云尔且安知
卷十 第 25b 页 WYG0197-0374b.png
其非纪录之或误乎曰其言孔颜天理性分之别而
不及子路以今观之亦有以补其阙耶曰吾意子路
之言其或志气之发也欤曰其以子路为亚于浴沂
者何也曰取其胸怀洒落无所系累于物而言耳谢
氏每称子路拣难割舍底要不做便不做以为真百
世之师者岂其有见于此欤世之学者不察于此轻
以好勇议之以为是特贲育之伦耳其亦误矣张子
亦犹程子之意也但三乐之云立语稍疏而所谓合
卷十 第 26a 页 WYG0197-0374c.png
内外而成其仁者则亦善形容圣人之志者范氏盖
祖述程子之意但其所以论子路者则太卑矣其亦
未察于程子亚于浴沂之论乎若吕氏之语则亦皆
未足以明圣贤之意谢氏以有志为至道之病而欲
二子于不笃不捐之间有所省发此正老佛之馀论
也又以夫子所言为非志而聊以答子路之问则其
言亦太容易矣盖其所论浴沂御风何思何虑之属
每每如此岂非有所发于玩物丧志之一言而不知
卷十 第 26b 页 WYG0197-0374d.png
其反以至于斯乎陆子寿尝论此以为如谢氏者未
免为程门之醉人盖得之矣学者不可以不戒也其后
说则差约矣然其曰更不作用者亦犹此说之意也
游氏之说则亦太支离矣而于文义亦不通也杨氏
专以志之广狭为言则徒校其量而未及实指其体
也又以二子皆为志于仁者之事则浅乎其知二子
而于颜氏尤非所以名之也尹氏独超然谨诵师说
而无所增损于其间夫岂其不能言哉盖必有默识
卷十 第 27a 页 WYG0197-0375a.png
于其言而深知其不可易者矣此外则张敬夫广推
程子之说其意亦善(张曰人之不仁病于有已故虽衣服车马之间此意未尝不存
焉子路盖欲先去其私于事物之间者其志可谓笃而用工亦实矣至于颜子则几于廓然大公而无物
我之间矣然犹所谓诚之者人之道也至于孔子则纯乎天矣物各付物止于其分而无不得焉此诚者
天之道也然而学者有志于求仁则子路之事亦不可忽要当如此用力然后颜子之事可以驯致若
慕高远而忽卑近则亦妄意躐等终身无师成就而已耳)

  或问二十六章之说曰程子至矣范杨亦善但尹氏述
程说而去其首句则直以知过为非难者其亦误矣
卷十 第 27b 页 WYG0197-0375b.png
谢氏以见其过为见他人之过则于文义有不通以
内自讼为内省之比则省之于讼其用力亦不同矣
张子有言人有过则曰观其党否疾已甚否内自讼
否其意亦若谢氏而观其党则若范氏之说也此恐
亦未安也

  或问卒章之说曰程子之意到而语势小戾其曰忠信
质也犹曰所谓忠信以其生质而言耳语生质则不
异于人犹曰语生质则人之忠信固有与圣人同者
卷十 第 28a 页 WYG0197-0375c.png
耳今其语不分明似以为圣人之质全与众人无异
者则失之矣范吕皆以为圣人必待学而知盖不悟
此为设辞以勉人学之意也且夫子之言亦曰必有
忠信如丘者耳非谓事事皆如已也吕氏遂亦以忠
信为圣人之质则又误矣若使果有圣人之质自无
不学之理正使初无文字师友之传亦不害其独知
先觉也其言自尽不欺以下则善谢氏忠信又如其
前说之云其失甚明今不复辨如杨氏说则亦人人
卷十 第 28b 页 WYG0197-0375d.png
皆有圣质不待积十室而后或有之也然其论夫子
不以圣贤自居以下则善尹氏用程子说而人谁无
质之云亦不免吕杨之误其于程子之言盖有所未
察者矣胡氏之说亦有所发明云(胡氏曰十室之邑尚有忠信如孔子
者况以天下之大万民之众千岁之远其可以学而入圣者宜亦多矣然自孟子之后以至于今读书学
问者不绝于世而求如曾闵者不能以一二数则以不知孔子所好之学而好之耳)



  四书或问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