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197-039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或问卷十二

  宋 朱子 撰

  论语

  述而第七(凡三十七章)

  或问首章之说曰程子之解善矣语录之说则未安然
解之云亦合之以苏氏之说然后为善(苏氏曰自生民以来至于
孔子作者略备矣特未有折衷者耳故述而不作)然犹不敢当折衷之名而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197-0392b.png
自托于传述此则圣人之谦辞也谢氏以其卑而耻
之故必侈其说以自高其失圣人之意也远矣其论
老彭则与尹氏之说皆善以为老聃彭祖者疑未然
也杨氏所论作春秋之意亦善大扺此篇圣人之谦
辞为多疑以此类记之也

  或问默识二义孰为得之曰不言而得其理者不待问
辨而无疑也不言而存诸心者拳拳服膺而弗失也
二义皆通盖皆圣人之所不居也但未知当时立言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197-0392c.png
之本意果何所指耳然以得言者程子范尹得之而
杨氏过高以存言者吕氏得之而谢氏过高又不可
不审也曰何有于我诸说不明而子独自为一说奈
何曰谢杨不解固无可说矣诸说之中吕氏为差了
然如其说则当增此外复字然后文意乃足恐圣人
之言不如是之简而晦也圣人处此虽为自贬然其
辞气抑扬之间亦不当如此之夸惟程子范尹共
为一说但言以身处之自以为有而不言文义之所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197-0392d.png
以然者推其所自盖皆出于古注所谓人无是行我
独有之者是以但言其意而不复释其文义也然以
经文考之则何下当有人字有下当有此字乃得如
其所说而经固无之则有所不通矣就使果如其说
则圣人之所以处此者乃其自贬之意而其所以为
言者乃若自大之辞与夫所谓不如丘之好学则可
谓云尔已矣者殊不相似也故窃以为不若直以不
居为言则于文为顺而无增加矫揉之烦于理为通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197-0393a.png
而无夸大激扬之弊且第九篇十五章之言意亦类
此读者诚通玩之伦类可见然或者又疑二章所陈
皆庸行之常非圣人平日所不居之例此则有未通
者姑阙焉以俟知者其亦可也

  或问三章之说曰杨尹得之矣谢氏以言道为易而难
于讲学则未知其所言者果何如也以四者为非显
过则无乃又陷于自恕之说耶至谓此非圣人之自
忧则又尊圣人而耻其卑屈之过也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197-0393b.png
  或问四章之说曰程子至矣然其语录一节字义不精
不若其正解及谢杨之说为愈也而杨氏盖其心广
体胖以下重复散缓亦异乎程子谢氏之云矣范氏
舒迟和乐之云则善至以心体和敬内外而言则不
识其何说矣又曰所以进德而不已此又岂所以语
大圣人之德哉

  或问孔子不梦周公之说程子以为初实未尝梦也如
何曰孔子自言不梦之久则其前固尝梦之矣程子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197-0393c.png
之意盖嫌于因思而梦者故为此说其为义则精矣
然恐非夫子所言之本意也曰诸说如何曰张子之
说有所未喻范氏之意盖以为圣人因自觉其衰之
久而叹其将不得复梦见周公之事其以梦非真梦
与程子略相似而其为说实不同也然梦见之云乃
若今人之戏语圣人之言似不如是之不庄也谢氏
以为圣人诚不厌健不息故梦寐不忘周公之事然
而又曰然后无意于经世则是诚有时而厌健有时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197-0393d.png
而息也而可乎哉其以已无意于经世为天无意于
斯文则又推言圣人与天为一之意亦横决而无所
止矣杨氏梦见不可复以下似范语而意又不同盖
其正说自如本义而辞有所不足其下乃复以已意
推而言之以及于此耳此外则胡氏说梦亦有可取
者焉(胡氏曰心为万物之至灵非但藏往固能知来凡天地古今之所有无一外乎此者无明晦古
今远迩通塞之间此人之所以有梦梦之所以多变也然圣人诚存贤人存诚则其梦治若夫思虑纷扰
神情不定则所梦杂乱或正或邪亦与旦昼之所为等尔善学者既谨其言动而又必验诸梦寐之间)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197-0394a.png
  或问道为义理之总名何也曰道以人所共由而得名
若父子之仁君臣之义者是也曰德者已之所自得
何也曰若为父子而得乎仁为君臣而得乎义者是
也曰其志之据之何也曰潜心在是而期于必至者
志也既已得之而谨守不失者据也曰不违仁者奈
何曰吾于颜子之事既言之矣敢问六艺之目与所
以游之之说曰五礼吉凶宾军嘉也六乐云门大咸
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也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197-0394b.png
仪也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也
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九数方田粟
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也是其名
物度数皆有至理存焉又皆人所日用而不可无者
游心于此则可以尽乎物理周于世用而其雍容涵
泳之间非僻之心亦无自而入之也盖志据依游人
心之所必有而不能无者也道德仁艺人心之所当
据依游之地而不可易者也以先后之次言之则志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197-0394c.png
道而后德可据据德而后仁可依依仁而后艺可游
以疏密之等言之则志道者未如德之可据据德者
未若仁之可依依仁之密乎内又未尽乎游艺之周
于外也详味圣人此语而以身体之则其进为之序
先后疏密皆可循序以进而日用之间心思动作无
复毫发之隙漏矣曰诸说如何曰程子张子至矣然
其语意类皆简奥未易遂晓今请试论其旨意之大
略如曰学者当如是涵泳于其中者统言一章之旨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197-0394d.png
也其曰兼内外而言之者以上文言依仁止于所行
而为是语以发其未尽之意明所行者非独事为可
见之行也张子之意大略放此而其得寸守寸得尺
守尺之说意味尤深非躬行实践之至不能为是言
也其一说以为人能志道则能求至其极而有所进
故所据之德不至于中道而止依仁则大者有守故
小者可游而不失其和和对理而言则一张一弛之
意也其以艺为日为之分义者亦指六艺而言其皆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197-0395a.png
日用之品节耳涉而不有过而不存云者亦言其当
游于此则心存乎此去之则不专系念于此也曰诸
说如何曰程张至矣范氏平实而仁字之说未尽吕
氐简约而依字之训或疏谢氏以志为趋向亦曰其
大槩不倍乎此耳以夫子三军夺帅之言质之则所
谓志者不应如是之轻且疏也君子有时不善之云
则纵而不谨以启自恕之门甚矣戴天履地之譬则
几矣然未知其所谓道者果何物也至于无艺不害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197-0395b.png
为君子之语则又慢而不虔矣游氏念念不忘之说
善矣而以其下文所论推之则所推以为道者则恐
其未免于老佛之馀也志者有思之主而有为之端
也若之何以无思无为当之而无思无为又岂惟精
惟一之谓耶至以精一分管中庸亦无是理尧舜禹
皆自诚而明者而允执厥中乃时中之中也今曰三
圣执中皆志道之效其亦不可晓矣以据德为止其
所而自得亦于彼此文义皆有所不合盖此所谓据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197-0395c.png
于德者守其所得之德耳非以有所据而后有所得
也若易所谓止其所者亦曰止于其所当止之所而
已岂固守不动之谓哉以依仁为不违仁者善矣
然谓不仁则皇皇然无所依则非文义也盖所以依
于仁者正谓其未得于仁而欲其依于是耳非谓既
仁而后有所依也且其依之亦反诸乎身而去其不
仁者而已非若子之依父妻之依夫虽曰至尊至亲
而犹为两物也其曰据德以体道依仁以成德者则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197-0395d.png
亦得之但其所谓道者既差则其二者亦未有所附
也其论游于艺以闲邪而守仁者意亦甚善然亦必
以张子范氏之说为正然后可以及此若但如游说
而已则是徒为是物以系其心而于日为之分义初
无所当也而可乎杨氏大抵皆以其已然之效而言
而求其所以用力之地则未之及也尹氏则贤于诸
说远甚其曰志道以致之者尤为切当但据德以行
之者似稍疏耳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197-0396a.png
  或问七章之说曰诸说无他异惟范氏成人所以成已
者失之远矣

  或问八章之说曰程子至矣范氏亦庶几焉但所引孟
子为未当耳吕氏之训释有功而杨氏引据亦有助
也谢氏一隅不识者夺之太过复于王之复乃下告
上之辞引以为说亦非是曰反之为还以相證何也
曰如易所谓原始反终者也

  或问九章之说曰程子至矣谢说亦善杨氏旧本仁人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197-0396b.png
有不忍者后改忍为能盖用程子之意不忍不能语
意之精粗盖有间矣然终不若程语之完且善也谢
说有病圣人之心岂其若是之支哉

  或问十章之与不为许与之与何也曰若为许与之与
文义亦通但以子路之问观之则所谓与者正谓与
之俱耳曰诸说如何曰程张之说无以易矣范谢亦
皆得之但知物我之分云者恐非所以言圣人耳吕
杨分别孔颜不同处亦有此意盖此章犹以物我对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197-0396c.png
待而言若孔子之仕止久速则其可否之几浑然在
我而无与于物矣此章之意犹止以一已之从违而
言若孔子之天下文明则风动神化有不知其所以
然者矣

  或问十一章之说曰程子可求不可求皆决于义谢杨
可求不可求皆决于命至于张子尹吕则以可求者
为义而不可求者为命三说不同然愚意以谢杨之
说为未安也盖此本设言以明富之不可求故有执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197-0396d.png
鞕之说若曰命可求则宁屈已以求之则是实有此
意矣岂圣人之心哉曰圣人言义而不言命则奈何
其言此也曰言义而不言命者圣贤之事也其或为
人言则随其高下而设教有不同者岂可以一律拘
之哉故此章之意亦为中人而发耳如曰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者夫岂皆不言命乎
魏国韩忠献公有言贵贱贫富自有定分枉道以求
徒丧所守盖得此章之意中人以下其于义理有未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197-0397a.png
能安者以是晓之庶其易知而有信耳苏氏之说盖
亦如此其非孟子则失其旨而吾亦已辨之矣(苏氏曰凡
物之可求者求则得之不求则不得也仁义是也故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若富贵则有求而不
得者有不求而得者是不可求也故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鞕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圣人之
于利未尝有意于求也岂问其可不可哉然将教人以勿求则人犹有可得之心特迫于圣人而止迫于
圣人而止则亦有时而作矣故告之以不可求者以为高其闬闳固其扄鐍不如开门𤼵箧而示之以无
有也)

  或问十二章之说曰尹说得之曾氏之说亦可观焉(曾氏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197-0397b.png
曰鬼神恍惚战疾危殆斯须不在焉则失之矣)谢杨说亦善杨氏旧说引孔
子事甚佳而后复删去之范氏正人之说语意最为
疏阔皆不可晓

  或问十三章之文程子改三月为音字如何曰彼以一
日闻乐而三月忘味圣人不当固滞如此故尔然以
史记考之则习之三月而忘肉味也既有音字又自
有三月字则非分合之误矣故范氐独引史文为正
而其为说亦他说所不及但以为乐为学乐则未然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197-0397c.png
耳苏氏说亦得之(苏氏曰孔子之于乐习其音知其数得其志知其人而于文王也见
其穆然而深思见其高望而远志见其黝然而黑颀然而长其于舜也可知是以三月不知肉味)

  或问夫子不为卫君之说曰程子尹氏尽之矣但程子
并引谏伐之事似非此章问答之本意耳谢氏所引
王氏之言夸而不实杨氏于此最为留意所引檀弓
之说及以蒯瞆处伯夷之地皆得之矣但以郢处叔
齐之地而不及辄则于文义之间似失当年问答之
本意也至其卒章深诋善兄弟之让而恶父子之争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197-0397d.png
者以为失旨亦不可晓盖此章大体正此句檀弓立
孙之说乃其间小小曲折耳二子之疑虽由此起而
夫子所断则以其父子之争而绝之初不复论此曲
折也至第二条始以瞆辄父子当夷齐兄弟之处然
则前此盖牵于文艺之波流而自失其所主之正意
悦于新说之有据而遂以旧义为无可是以其意不
能无小失耳曰夫子以夷齐为贤则其不为卫君之
意明矣而子贡复有怨乎之问至闻得仁之语然后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197-0398a.png
知夫子之不为何耶曰夷齐之贤天下孰不知之子
贡盖不待夫子之言而知之矣然意二子虽贤而其
所为或出激𤼵过中之行而不能无感慨不平之心
则卫君之争犹未为甚得罪于天理也故问怨乎以
审其趣而夫子告之如此则子贡之心晓然知夫二
子之为是非其激𤼵之私而无纤芥之憾矣持是心
烛乎卫君父子之间其得罪于天理而见绝于圣人
尚何疑哉此其所以必再问而后知所决也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197-0398b.png
  或问十五章之说曰圣人之心无时不乐如元气流行
天地之间无一处之不到无一时之或息也岂以贫
富贵贱之异而有所轻重于其间哉夫子言此盖即
当时所处以明其乐之未尝不在乎此而无所慕于
彼耳且曰亦在其中则与颜子之不改者又有间矣
必曰不义而富贵视如浮云则是以义得之者视之
亦无以异于疏食饮水而其乐亦无以加尔记者列
此以继卫君之事其亦不无意乎曰诸说如何曰程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197-0398c.png
子至矣然金革百万之语又于张子说中见之不知
其何故也以太公云者推之金革百万之言始有所
系或本张说而误入程语也耶范氏说亦得之谢氏
无所乐之云则老佛之谈耳又谓圣人视义富贵亦如
浮云则亦过而失乎圣言之旨也杨氏以天爵之贵
备万物之富为言若将与世之富贵者校胜负则既
病矣然必挟此而后乐又非圣人无所不乐之意也
又谓圣人于不义之富贵视其去来如浮云之轻者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197-0398d.png
亦误矣圣人于此方言其视之之轻未遽及其去来
也且圣人视之之轻亦以自义理而观之为不足道
耳非以赵孟能贱去来无常而轻之也

  或问程氏学易无大过之云何也曰此以为圣人之未
学易也不应尝有大过其既学易也不应犹有小过
而为是说矣然以文艺考之恐不如此盖既曰谦辞
则又何所言而不可耶曰范氏以下如何曰谢尹皆
宗程氏者也惟范杨为小异然范氏真以圣人为有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197-0399a.png
过则疑未然杨氏说又过高而无实至所论五十字
则皆未知其误而云尔

  或问十七章之说曰程子之言自有不同然其曰雅素
云者得之矣正音之说恐未必然诸说大略皆通范
尹雅字之训甚善执礼之说恐不必然也

  或问十八章之说曰程子至矣其次则尹氏得之苏氏
盖亦得之而不能无病者也曰何也圣人之自言非
恶其不让虑其非实而后为是含蓄之言也盛德之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197-0399b.png
至横口所言如天地之生物而不自知其功耳曰诸
说如何曰张子一说真以孔子为𤼵愤而至于圣盖
其平日所论如此恐或未然其一说论乐以忘忧者
则尽乎人情矣范氏分好学好道二事得无老氏损
益之遗意耶谢氏不悟其为圣人之谦辞而欲引而
极之于无我之事其亦误矣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其主意要重在上字今乃以济欲累物反之则未知
所主之安在也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197-0399c.png
  或问二十章之说曰程子谢尹得之矣杨范三字之说
得之而并以神为不正乱俗之事则失之吕氏三字
之说皆病而独神字之说近之但此乃鬼神而直以
为妙理亦少过耳若妙理之神则圣人固未易言之
然不当列于此四者之间也游说亦佳而未免有所
偏也曰孔子于春秋纪灾变战伐篡弑之事于易礼
论鬼神者尤详今曰不语四者何也曰圣人平日之
常言盖不及是其不得已而及之则于三者必有训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197-0399d.png
戒焉于神则论其理以晓当世之惑非若世人之徒
语而反以惑人也然其及之也亦鲜矣

  或问二十一章之说曰此无异论独张子所引颜子之
说乃正蒙所谓达善达不善者恐非易大传之本意


  或问孔子何以知天之生德于已也曰天之生我而使
之气质清明义理昭著则是生德于我矣岂其不自
知哉曰诸说如何曰程子之说固如此矣但其连下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197-0400a.png
文而言则其意若曰天之生德于我者如此其死生
祸福固有不偶然者矣使桓魋得以害己是亦天也
而岂魋之所能为哉夫其上句之说则善矣而其所
论下句为不自必之意则予未能不疑也范氏假手
之云则下句盖用程说但其分别天命之殊则有不
可解者尔谢氏以下下句皆用程说而谢氏所谓与
天合德者恐非生德于予之文意也尹氏又以天其
或者为言则是并与生德而不自必矣于孔子程子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197-0400b.png
之意恐皆有所未合也曰子之有疑于程子之言何
也曰圣贤之临患难有为不自必之辞者有为自必
之辞者随事而发固有所不同也为不自必之辞孔
子之于公伯寮孟子之于臧仓是也其为自必之辞
则孔子之于桓魋匡人是也以文考之则彼曰其如
命何此曰其如予何固不同矣以事考之则寮臧之
为谮愬利害不过废兴行止之间其说之行世固有
是理矣圣贤岂得而自必哉至于桓魋匡人直欲加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197-0400c.png
害于孔子则圣人固有以知其决无是理也故孔子
皆以自必之辞处之言各有当不可以此而废彼也
曰圣人之自必如此而又微服以过宋何也曰程子
论之详矣然按史记孔子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之
下桓魋伐其树孔子去之弟子曰可以速矣子曰天
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遂之郑疑孔子既遭伐树
之厄遂微服而去之弟子欲其速行而孔子告以此
语也盖圣人虽知其不能害己然避患亦未尝不深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197-0400d.png
避患虽深而处之亦未尝不閒暇也所谓并行而不
悖者宜深玩于斯焉

  或问无隐之说曰程子张子范吕尹氏之说得其实矣
游氏亦为得之谢杨氏为说虽同然其所以为说者
则恐其过而流于老佛之意也

  或问程子所谓诚忠孚信之别奈何曰诚忠以体用而
言也孚信以内外而言也曾氏曰忠者心不欺信者
言不妄其义亦通曰诸说如何曰范氏之意亦善但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197-0401a.png
所引行有馀力以工云云者乃为子为弟之常事四
教之云又自是学文以后而言也然要其归宿卒亦
不外乎为子为弟之常事而言也但能博学于文而
又约之以礼则行日益脩而忠信日益笃耳谢氏三
事之说亦善但说有内外之殊则亦不得不合用其
力耳尹氏之说又若四事各为一门而不相须者恐
亦未免有病也

  或问二十五章之说曰诸说皆善独杨氏为太支然其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197-0401b.png
末句之说亦善此外则吴氏曾氏说亦得之(吴氏曰君子盖
有贤德而又有作用者特不及圣人耳若善人则但能嗣守成务不至于为恶而已非若君子之能有为
也曾氏曰当夫子时圣人固不可得而见岂无君子善人有恒者乎而夫子云然者盖其人少而思见之
也及其见则又悦而进之曰君子哉若人凡此类当得意而忘言善人明乎善者也有恒虽未明乎善亦
必有一节终身不易者若本无一长而为有之状未能充实而为盈之状贫约而为泰之状此亦妄人而
已矣孟子所谓雨集沟浍皆盈其涸可立而待也鸟能久乎)曰无有虚实约泰之
分奈何曰无绝无也虚则未满之名耳二者兼内外
学之所至事之所能而言约之与泰则贫富贵贱之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197-0401c.png
称耳为之云者作为如是之形作为如是之事者也
为之无以继则虽欲为有常不可得矣

  或问二十六章之说曰此无他异独射宿之义小有不
同盖谢杨得之为多惊众之云意似广而实不切暴
物之云盖取田不以礼之意然其取义亦疏矣范氏
造次必于是尹氏操于心以往皆非所以言圣人此
张敬夫所论亦佳(张敬夫曰圣人之心天地生物之心也其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皆是心之𤼵也然于物也有祭祀之须有奉养宾客之用则其取之也有不得免焉于是取之有时用之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197-0401d.png
有节若夫子之不绝流不射宿皆仁之至义之尽而天理之公也使夫子之得邦家则王政行焉鸟兽鱼
鳖咸若矣若夫穷口腹以暴天物者则固人欲之私也而异端之教遂至禁杀茹蔬殒身饲兽而于其天
性之亲人伦之爱反恝然其无情也则亦岂得为天理之公哉故梁武之不以血食祀宗庙与商纣之暴
殄天物事虽不同然其咈天理以致乱亡则一而已矣)

  或问二十七章之说曰诸说大意略同但文义各异至
句读亦有不同者然程子之说无以易矣尹氏𤼵明
其意亦为得之张子说略而义亦正杨氏谢氏胡氏
似程子而小不同三家复自有小不同处然皆不若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197-0402a.png
程子之密也(胡氏曰圣人生而知之作无非理故无不知而作之者孔子不以生知自居今
乃自谓其无不知而作之者又以见闻择识之知为次则孔子之知乃生知也夫不为妄作在圣人为不
足道然味之则无所不知非圣人不能矣若君子有所未知则不作可也多闻多见耳目所受也择善去
不善致知之端也从之效于事为也识之记而不忘也内外并进利仁之事虽异于生知亦其次矣)至
于吕氏则以知之属上句其说以从之识之知之三
者为求道浅深之序则固不得而从之范氏在杨胡
之间但以为圣人有所不知而阙之则误矣

  或问二十八章之说曰诸说皆善但谢氏为小异然大意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197-0402b.png
亦同耳曰不保其往旧说谓往为往日之事如何
曰此于字义为得但文势差倒耳若以错简推之
则自其洁已而往日之不善亡矣故不保其往日之
不善亦不与其退去而为非取其今日洁已以进之
心耳如此则似或本于中心之不自己者而每出于
有意计度之私也夫岂然哉

  或问三十一章之说所谓圣人谦逊审慎不掩人善何
以言之也曰圣人天纵多能其于小艺不待取于入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197-0402c.png
而后足而必欲得其详如此其谦逊审慎可知也然
若不俟其曲终而遽和之则亦几于伐己之能以掩
彼之善矣故必俟其曲终以尽见其首尾节奏之善
然后使人复歌而始和之则既不失其与人取善之
意而又不掩其善也然此亦圣人动容周旋自然中
礼处非有意于为之也抑又见其从容不迫不轻信
而易悦之意曰诸说如何曰程子以为善人之歌而
遽和之则已之所歌乃残章耳故必使反之而后和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197-0402d.png
则已之所歌亦全章也此意亦善但未见善字之意
耳他说则又并必使之之意而失之也

  或问三十二章之说曰程子之意善矣然曰人于文皆
曰吾胜人则莫字之上更有人字下合更有曰字文
意乃足又此句吾字设为众人自称之辞而下句吾
字乃为孔子之自称文势亦不相属也如范说则二
吾字不相戾矣然其于文行之间无所轻重则亦未
得为至论其曰进而不已者又非所以言圣人也吕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197-0403a.png
氏莫字之训善矣其论文意大概亦皆得之而辞或
未莹至于此非谦辞以下则非此章之旨矣谢氏为
得之但圣人虽不让于文而犹人之说犹其论听讼
耳亦未尝自以为过人也躬行君子对文而言自有
虚实难易缓急之殊故不居以勉人非必谓其可以
入圣而后不敢当也杨氏似程说而下句语意不足
无以审其必然尹氏上范下程尤为疏阔矣曰然则
奈何曰此其文义集注备矣若其所以然者则未可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197-0403b.png
以一言尽也盖于文言其可以及人足见其不难继
之意言其不能过人又见其不必工之意且合而观
之又见其虽不让其能而亦不失其谦也于行言其
未之有得则见其实之难焉见其必以得为效焉见
其汲汲于此而不敢有毫发自足之心焉一言之中
而旨意反覆更出互见曲折渊永至于如此非圣人
而能若是哉

  或问三十三章之说曰程子说子华之意似以为虽夫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197-0403c.png
子之诲人不倦然已则未能学以承圣人之诲耳如
此恐于文义有所不通张子之说善矣范氏专以不
自圣不当仁为能圣且仁者虽若近似张子之言然
其意本不同也若不论其实而惟其所不敢当者则
与之则世人之不敢自圣当仁者多矣果皆可以为
圣且仁矣乎又以不厌不倦分属圣仁亦非是若孟
子所引子贡之言则可谓云尔矣谢氏谓不厌不倦
则圣且仁矣亦未见其所以学所以诲者果何如也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197-0403d.png
且自始学以至成德其梯级有不若是其易以躐者
若之何而遽以仁圣之名加之乎杨氏以功施于人
为仁殊不类其平日之言盖不可晓又以弟子所不
能学者特在于有其实而不居其名之一事其病亦
若范氏之类也尹氏最为得之但不当杂取子贡之
言以乱此章之旨耳

  或问行祷五祀著于礼经今子路请之而夫子不从何
也曰以理言之则圣人之言尽矣诸家之说当矣以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197-0404a.png
事言之则祷者臣子至情迫切之所为非病者之所
与闻也病而与闻于祷则是不安其死而谄于鬼神
以苟须臾之生君子岂为是哉曰然则圣人之言乃
不及此而直以为无事于祷何也曰是盖有难言者
然以理言则既兼举之矣盖祈祷卜筮之属皆圣人
之所作至于夫子而后教人一决诸理而不屑屑于
冥漠不可知之间其所以建立人极之功于是为备
观诸易之十翼亦可见矣曰诸说如何曰孔氏得之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197-0404b.png
但其语似有以此合彼未能为一人之病类非所以
语圣人者若程子则至矣范氏恐其于礼未得则不
考士丧礼之过者又曰不与其诚则非圣人之事而
其语意亦似重复不辞者谢氏以为非夫子之不祷
乃语子路以祷之理则又甚矣据此文实夫子之不
祷而详味语意又未尝告子路以祷之理也盖其务
为高奇废旧文而生新意每每如此至论鬼神之有
无则又其所闻于程子者理则然矣然非此章之意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197-0404c.png
今不择其所当出于凡曰鬼神者则举而一施之其
亦误矣且言交鬼神之诚意则同必有祷而后用之
今夫子未尝祷则又安得以此而言之耶若曰圣人
平日自然之诚则又不当对鬼神而言也杨氏合吉
凶之论似矣然所谓合吉凶者言圣人之好善恶恶
赏善刑淫如鬼神之祸福无不合于理也岂以一已
之吉凶为言哉尹氏合用程子之语善矣而加以自
求多福之云则非所以语圣人也曰子以祷非病者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197-0404d.png
所自为而程子以祷为悔过迁善祈神之佑何也曰
祷虽臣子之礼而其词则固述其君父悔过迁善之
词以解谢鬼神之谴怒也夫子初无是也则岂待至
此而复有祷哉诸说之外胡张二说亦为得之(胡氏曰祷
之为礼非正礼也而忠臣孝子切至之情有不可废者故圣人之立制犹盟诅之类尔然君子不自为也
惟君父则可而又必于其鬼焉若非其鬼则是淫祀而已又安取福乎子路所谓上下神祇者殆非大夫
之所得祷也以此推之后世祀典之失又岂可胜言哉又曰上下神祇与人一理夫子道参天地诚贯幽
显仰无所愧俯无所怍岂疾病而后祷哉生而知之安而行之少而壮壮而老非日月至焉者其何以知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0197-0405a.png
之张敬夫曰圣人之心天且弗违而况于鬼神乎而独曰丘之祷久矣辞气谦厚所以发子路者深矣)

  或问三十五章三十六章之说曰程子尽之矣他说皆
不能出其规模之内而往往偏主于一事细参考之
优劣浅深见矣

  或问卒章之说曰程子谢尹之说尽之矣但所谓圣人
之时者非是所记程张问答语意尤精至于所以推
之则不若前说之善矣范氏以三者为德之脩则非
所以语圣人吕氏不言三者之所以然而论其效固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0197-0405b.png
已失之而所论之效又不切于本文之义也杨氏所
言皆非圣人之事惟盛德为庶几然以上下文推之
其为德也亦或非其至者矣









  四书或问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