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八
卷三十八 第 1a 页 WYG0197-057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或问卷三十八

  宋 朱子 撰

  孟子

  或问心无限量者也此其言尽心何也曰心之体无所
不统而其用无所不周者也今穷理而贯通以至于
可以无所不知则固尽其无所不统之体无所不周
之用矣是以平居静处虚明洞达固无毫发疑虑存
卷三十八 第 1b 页 WYG0197-0575b.png
于胸中至于事至物来则虽举天下之物或素所未
尝接于耳目思虑之间者亦无不判然迎刃而解此
其所以为尽心而所谓心者则固未尝有限量也大
槩此章所谓尽心者物格知至之事曾子所以一唯
而无疑于夫子之言者是也所谓事天者诚意正心
修身之事曾子所以临深履薄而无日不省其身者
是也所谓立命者如是以没身焉曾子所以启手足
而知免得正毙而无求者是也以是推之则一章之
卷三十八 第 2a 页 WYG0197-0575c.png
旨略可见矣曰诸说如何曰程子至矣然其言有难
知者当深思之亦有记录傅写之误者当明辨之如
曰赞则真养之而已者其误也与其曰无限量与三
者之名义则至矣其曰才数著使不尽者论心之发
其大目固不外乎四端然其间支分脉布千差万别
则有不容以四目尽者是以不容遍举而悉数也其
以运用为意而非心者嫌于不尽其体也吕与叔最
后一书观之可见矣其议张子京师长安之说亦至
卷三十八 第 2b 页 WYG0197-0575d.png
论但其所譬恐未的若曰犹居开封而识京师则庶
矣盖性只是心之理天即理之自然处初非有二物
也其论释氏有尽心知性而无存养之功者正承上
文讥其无下学非上达不连属而有间断之病耳非
真以是许之也更以后段荅刘质夫之语观之意尤
明白其论直内方外而曰既无方外则所谓直内者
其本亦不是意亦如此学者深考之可也张子之说
尤详其曰大其心者固善盖欲人明理以尽心而不
卷三十八 第 3a 页 WYG0197-0576a.png
梏于闻见之狭如其下段物出于性一条所云者然
有大之之意而初无用力之方又以圣人尽性为言
则非孟子之本意其曰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者
程子尝引以明自慊之意甚善而张子之自言则又
若有不同者其曰知心之所从来亦未免为有病其
曰尽人道则可以事天又曰性原也心𣲖也此类又
皆程子所议京师之说也其曰性大于心尤深可疑
若曰修身养性始能尽性则善然其后复有尽心即
卷三十八 第 3b 页 WYG0197-0576b.png
记所谓尽已之性者则又牴牾矣其曰舍此见闻别
自立见始谓之心此亦可疑大抵其说不免有强探
力取之意不若从事于程子所谓积累贯通之说则
不期于大而大不待离舍见闻而心之体用未尝不
在我也其论夭寿不贰之说则善其以鱼子喻天命
之性则又前原譬京师长安之说也且鱼子既受大
鱼之气则大鱼之气今固已在是矣不必成鱼然后
为反原也今以人性本天而皆足以成天之性则方
卷三十八 第 4a 页 WYG0197-0576c.png
其未成也天人固不合矣此程子所以每致疑于其
说也东见录中有语张子穿渠引源一条正破前原
譬之说而曰后来此议必改则其惜之深矣今以此
语说者考之书未见其有改也岂记录之有所遗乎
范氏篇首大意最善至引中庸以后则杂乱多失不
可胜论惟曰穷理所以尽心者近之至谓尽心所以
穷理则又倒置矣吕氏即张子之说而后段精密有
可观者谢氏充扩得去者得之然其犹在贯通之后
卷三十八 第 4b 页 WYG0197-0576d.png
乎其以心专为发用则吾于纲领之篇已辨之矣游
氏于此章首尾次序大意甚有条理而其所以为说
则皆老佛之馀也如曰心之地无馀蕴而性之本体
见者如曰守静后本内视反听致一致专者岂儒者
之言而孟子之旨乎其曰至大至刚以直则孟子所
论乃气之本体而以为养性之道其说尤不可也杨
氏心不可无性不假修之说善矣至论心之为物与
其所以尽之者则不能使人无疑尹氏存养所以得
卷三十八 第 5a 页 WYG0197-0577a.png
天理者大意可观而于孟子之本文又无所与也曰
然则存心养性儒者之说可得闻乎曰存心者气不
逐物而常守其至正也养性者事必循理而不害其
本然也以此推之则儒者异端之辨明矣曰然则心
之为物与其尽之之方奈何曰由穷理致知积累其
功以至于尽心则心之体用在我不必先事揣量著
意想象而别求所以尽之也

  或问二章之说曰程子至矣其曰桎梏死者莫非命然
卷三十八 第 5b 页 WYG0197-0577b.png
圣人却不说是命此最是得其文义者若张子曰命
之于人无不正则非文义而又曰顺乃受其正则非
文辞矣岩墙一段则善而其他大旨教人毋为不直
之求徒以自陷于不正者警戒尤切学者所当深念
也范氏说亦得之所引李泌之言于告君之道尤为
有力尹氏之说出于程子下章详矣

  或问三章之说程子以求在我者为义求在外者为命
以求在我为求义乎则下言求在外者非求命也谓
卷三十八 第 6a 页 WYG0197-0577c.png
以义而求乎则求在外者不可言以命而求也又有
圣人有义而无命与下数节之说则义命之云似专
为求在外者设此乃分析内外言之何也曰在我者
如仁义礼智之属皆此理所当为以其求之得之莫
不有义故曰义在外者如富贵利达之类皆命有所
制以其求之虽有道而得之则有命故曰命然圣人
则力为我之所当为而不问彼之所制故曰有义而
无命此以所求之内外而言也若专为在外者言则
卷三十八 第 6b 页 WYG0197-0577d.png
后段所谓求之有道者义也得之有命者命也是其
言各有当意各有指然错综而言则理亦无所不通
也曰程子既曰中人以上不消言命又曰中人以下
以义处命矣而又曰圣人而言命盖为中人以上者
设何也曰以文考之前说两见皆同而后说无他援
据当以前说为正后说盖误以下为上耳且其后又
云闻命而不能安又其每下者则前此固已当有下
字矣后段之误盖无疑也曰最后一说又以在我未
卷三十八 第 7a 页 WYG0197-0578a.png
尽虽不可以言命然富贵贫贱寿夭是亦前定然则
人之所取亦前定耶曰若是者其贫贱而夭固或有
非人所取而得之于天者然无以验其必然则君子
固不谓命若其富贵则君子处之固有得天下而不
为者矣亦安得遽谓之命而安之乎此程子言义不
言命之说所以有功于学者其亦前圣所未发之一
端也张子说亦皆善而后说尤详其言义命似专为
求在外者言之其曰有内有外者是又以求在外者
卷三十八 第 7b 页 WYG0197-0578b.png
为自有内外错综而观亦无不通杨氏所论之人则
程子所谓每下者耳尹氏以命为外者亦曰制之在
彼云尔

  或问四章之说曰万物皆备之说程子至矣盖万物之
生同乎一本其所以生此一物者即其所以生万物
之理也故一物之中莫不有万物之理焉所谓万物
皆备云者亦曰有其理而已矣反身而诚则张子无
不慊于心作德日休实到实有之说为实若不责之
卷三十八 第 8a 页 WYG0197-0578c.png
处心行事之实而但欲反心以求众理而想象安排
使其备于此焉则将何所据以为实而其为心亦已
劳矣尚何乐之可言哉若程子学者先须识仁一条
则其说高矣非所谓尽心知性不假存养者不能及
也其诸程子自道其所以入德之由乎虽非学者之
所及然玩而绎之其所以发人者亦深矣强恕而行
则亦程子之说得之但以立人达人为仁之方则吾
于论语既言之矣张子既诚而又强恕之说失之其
卷三十八 第 8b 页 WYG0197-0578d.png
曰诚者自谓之诚亦有诚于恶者则其失又愈远矣
杨氏之说正是想象安排之病尹氏虽约然极有味
曰强恕初不言忠无忠何以为恕耶曰有心为恕则
忠固在其中矣所谓无忠做恕不出两字不容去一
者正谓此也

  或问六章七章之说曰旧说皆善矣然六章李氏以为
人而无耻则其为耻无复可耻矣七章亦犹谓人若
不耻其不及人则终不能及人者于义亦通学者择
卷三十八 第 9a 页 WYG0197-0579a.png
焉可也

  或问九章之说曰范尹之说皆善而范氏所谓孟子言
道德必以义配者尤有功

  或问十章之说曰范氏推言圣人一节甚得言外之意

  或问十二章之说曰去恶除害固尹氏所引程子之说
也而程子又自有救焚拯溺之说二者不同子之去
彼取此何也曰救焚拯溺非常有之事所指者狭不
当以此为说若曰去恶除害则正所谓辟以止辟者
卷三十八 第 9b 页 WYG0197-0579b.png
彼为恶以害人其罪当死吾求所以生之者不得而
后杀之以安众而厉其馀凡此皆以生道杀之也
彼亦何怨之有且或去恶如伐叛除害如救水火往
者不幸而死亦无所怨此又足以兼彼之说而彼不
足以兼此也

  或问过化存神之说程子所说固与张子谢氏不同而
其后说以无我言过化以在已言存神则似又若张
谢之说何也曰张谢之说皆疑于老佛之意以此章
卷三十八 第 10a 页 WYG0197-0579c.png
上文考之恐其指不为是也故程子直以所过者化为
及物而于易傅又有所过变化如虎豹炳蔚之言其
旨明矣盖言所过者化则凡所经历物无不化不必
久于此而深治之然后物从其化也然其曰经历亦
不必为经行之地凡其身之所临政之所及风声气
习之所被皆所经历也至于无我之说则出于杨氏
之篇或者固疑其不皆出于先生之口也所存者神
前说既以立之斯立等语明之则其意亦明矣其曰
卷三十八 第 10b 页 WYG0197-0579d.png
在已者盖以化者无意而及物此则诚于此而动于
彼如所谓从欲以治也但其感应之速如影响形声
之召有不知其所以然者是则所谓神耳以是推之
则程子于此初未尝有异说也但张子谢氏文意亦
少异张子过存字稍轻而化神字实谢氏则过者存
者字实而化神字稍轻畅录所云盖同谢氏之说以
文势论之为优于张子者然其决非孟子之意则均
但近年学者深爱此说固不可不详其失耳

卷三十八 第 11a 页 WYG0197-0580a.png
  或问仁声之说曰程子得之矣旧说以为先王之乐张
子从之恐不然也

  或问十五章之说曰程子至矣张子天下为度之云恐
非孟子此章之正意杨氏说固善然有未尽处盖既
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又曰亲亲仁也则恻隐亲亲
固仁之发而仁则恻隐亲亲之未发者也未发者其
体也已发者其用也以未发言则仁义礼智浑然在
中者非想象之可得又不见其用之所施也指其发
卷三十八 第 11b 页 WYG0197-0580b.png
处而言则日用之间莫非要切而其未发之理固未
尝不行乎其间要之体用未尝相杂故孟子因用以
明体正欲学者即是而默识之耳尹氏大意得之其
曰能不识者则又言外之意也

  或问十六章之说曰张子得之矣范氏既曰聪明圣智
矣又曰积而成圣无乃自为矛盾耶又谓及其为圣
人则是舜之初果为野人而后乃为圣人也杨氏非
正解此章意者尹氏无我之说亦未然也

卷三十八 第 12a 页 WYG0197-0580c.png
  或问十七十八章之说曰范氏之言如此亦可谓恻怛
而恳至矣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呜呼难哉

  或问十九章之说曰程子至矣然于天民之名亦少有
未尽处其曰天民大人亦系乎时与不时者盖天民
专指潜隐未得位者大人则其德已著如乾之二五
通上下而言之也张子天乎民者尤为未安而论达
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则善必先正物之说似亦可
疑岂设辞之未决耶吕氏论天民之异者得之其第
卷三十八 第 12b 页 WYG0197-0580d.png
二说与杨尹说亦皆善也曰然则此其不言圣人何
也曰大人盖亦通言之矣如乾之大人岂必以为充
实光辉而未化者耶

  或问二十一章之说曰程子至矣宜深玩之杨氏以仁
义礼智根于心为本来如此者亦曰其所禀者然耳
盖孟子所谓所性犹性之之云也

  或问二十三章之说曰范氏极陈尧舜三代养民之法
而归之欲治天下先治其心者可谓至当之言矣

卷三十八 第 13a 页 WYG0197-0581a.png
  或问二十四章之说曰程子张子至矣其曰无穷又曰
有本当合之曰言道之有本而无穷则善其论成章
亦然张子大意得失亦与程子相似吕氏难为言以
上得之杨氏所论胜物而小之者王雱之说也其斥
之当矣然此章杂取众理错比成文以明难明之理
犹诗之有比兴也(登山观海流水盈科兴也观澜容光比也)学者反复而
详玩之则可以默识于意言之表矣

  或问二十五章之说曰诸说皆善而程子未接物时之
卷三十八 第 13b 页 WYG0197-0581b.png
论尤能发明言外之意学者所当深念也然程子又
尝言不独财利之利凡有利心便不可如作一事须
寻自家稳便处皆利心也如此则善利之间相去毫
发苟辨之不明其不反以利为善者鲜矣此大学之
道所以虽以诚意正心为重而必以格物致知为先


  或问二十六草之说曰程子张子至矣而张子之言尤
精且详其论无忌惮者所以忧后学者至矣可深玩
卷三十八 第 14a 页 WYG0197-0581c.png
也谢杨之说亦善吕氏论文义处得之但所论正权
以下多所未安如曰其体纯而不杂而以尽物之性
为权则未见道之所以为体者而物性又在道体之
间其论尧舜无能名以为不在彼不在此不在中则
恐亦非本文之正意而近于译氏不属中间与内外
之说至谓虽为我而与天下同其利虽兼爱而立爱
自亲始则其文义尤不可晓夫既专于为我则安能
与天下同利能与天下同利则不得为为我矣既兼
卷三十八 第 14b 页 WYG0197-0581d.png
爱则安能立爱自亲始能立爱自亲始则亦不得为
兼爱矣两者相攻如水火之不相入乃欲两取而兼
存之推尊孟子而并容杨墨得无亦有不叛圣贤而
兼取老佛之微意耶

  或问柳下惠不辞小官杨氏既以为和又以为介何也
曰不辞小官和而介也人知其为和而不知其为介
焉杨氏之说为有功矣曰尹氏之训如何曰诗家固
有此训然施之于此则有不通也

卷三十八 第 15a 页 WYG0197-0582a.png
  或问三十章之说曰诸说皆善但杨氏以卒能一正天
下为久假不归孔子以仁许之为恶知非有则误而
胡氏以为五霸假之未久而遽归者亦非是盖如此
说则其所以启司马公之疑而来苏氏之辨者盖无
足怪而予已论于辨惑之篇矣集注二说虽若未有
定论然皆庶几其不悖于孟子之本意云

  或问三十一章之说曰程子之说曲折详尽其处义精
矣杨氏以伊尹惟知有忠者亦为得之然孟子但论
卷三十八 第 15b 页 WYG0197-0582b.png
在我者有是心则伊尹之事可为一有毫发之伪杂
乎其间则不免为篡贼耳不以素行之著不著天下
之疑不疑为可否也其曰中道者则善

  或问三十三章之说曰范氏详而尽矣但孟子之言乃
理之当然非有为而言之也所谓急于救民者非是

  或问三十五章之说曰范氏所论得其大意而杨氏之
说则又详矣然桃应之问孟子之荅皆非以为真有
是事也盖特相与极论圣贤之心以为皋陶知有法
卷三十八 第 16a 页 WYG0197-0582c.png
而不知有天子之父舜知有父而不知有天下各尽
其道而不相悖焉耳而杨氏以为舜之于此犹待于
权其轻重而计其不可以忘父也则非所以论圣人
之心矣又谓与之执以正法则何以异于楚人之直
躬者又谓既执而后窃负以逃焉则皋陶之狱何以
异于灞上棘门之军哉是皆以辞害意之过是以徒
为纷纷而反病于理也夫孟子之为此言或者既不
之信矣而信之者其为说又如此则圣贤之心终亦
卷三十八 第 16b 页 WYG0197-0582d.png
何自而明哉予于辨惑论之已详读者考焉可也曰
然则杨氏八议之说如何曰是则然矣而其说施于
周世家而不及于舜何哉乡使皋陶必执而不释舜
必去而不留则朝廷公卿海内臣庶之心吾知其亦
必出于此矣盖法非天降地出亦生于人情而已矣
但皋陶必不为此以私于舜舜亦不以此祈于皋陶
此又不可不知耳杨氏后说以为孟子只是论舜心
者为愈于前然为舜虑而不及乎皋陶则其说亦有
卷三十八 第 17a 页 WYG0197-0583a.png
所未周也尹氏之说虽约然极有味学者宜深玩之
大抵当知必有浑然天理而超然不累于物之心者
焉则天下无难处之事矣

  或问践形之说曰人之生于天地之间也莫不有形其
有是形也莫不有色而本其所得于天者则是形是
色莫不有所以然之故焉莫不有所当然之则焉是
则所谓天性者也然众人梏于气禀之偏狃于习俗
之蔽而不能无人欲之私是以视则不明听则不聪
卷三十八 第 17b 页 WYG0197-0583b.png
貌则不恭言则不从盖不能尽其形色本然之理则
虽有是形而无以践其形也惟圣人能尽其性而无
一毫人欲之私杂于其间是以视则极明听则极聪
貌则极恭言则极从盖凡形色本然之理无一不尽
既有是形而又可以践其形焉践云者本有是物而
又能修其实以副之如践言之践也程子张子游杨
尹氏盖皆此意但张子第一说为可疑耳曰杨氏别
说有之曰形色天性与释氏色空之论一也吾圣人
卷三十八 第 18a 页 WYG0197-0583c.png
以为天下固然之理而以常事言之故言近而闻者
无怛焉异端之学自以为精微之论故累千万言而
不能竟其义而学者莫知适从此儒释之辨也子以
其言为如何哉曰予于前篇徐行后长之论既言之
矣然天命之性无一理之不具天下之物未有实于
此者而以释氏之所谓空者同之不亦异乎且若其
言则是儒释之妙同出于空彼之所以为异端者特
以其自谓精微而多言以失之耳若是者予窃深有
卷三十八 第 18b 页 WYG0197-0583d.png
疑于其言故不敢以列于集义之书学者诚以程子
所谓句句同事事合而卒不同者质之则亦可见其
失矣

  或问四十一章之说曰范氏失之尹氏所引论语之文
亦不类也

  或问四十二章之说曰张子初说于文义尽之矣其后
一说则所以明虽天下之有道而不求身之必显也
范氏引守死善道得殉字之意矣其论人君用人之
卷三十八 第 19a 页 WYG0197-0584a.png
法亦甚善至谓以道殉人者虽得之无所用则尤切
中于事理矣

  或问四十五章之说曰程子张子至矣张氏推明程子
所以论西铭之意甚善其荅程子书时未及此也岂
其晚年所见始益精诣也与尹氏一本无伪之说亦



卷三十八 第 19b 页 WYG0197-0584b.png

















  四书或问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