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孟子解
孟子解 第 1a 页 WYG0196-005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八

  孟子解        四书类

  提要

  (臣)等谨案孟子解一卷宋苏辙撰旧本首题
颍滨遗老字乃其晚岁退居之号以陈振孙
书录解题考之实少年作也凡二十四章一
章谓圣人躬行仁义而利存非以为利二章
谓文王之囿七十里乃山林薮泽与民共之
孟子解 第 1b 页 WYG0196-0053b.png
三章谓小大贵贱其命无不出于天故曰畏
天乐天四章引责难陈善为恭敬解畜君为
好君五章谓浩然之气即子思之所谓诚六
章论养气在学而待其自至七章论知言由
知其所以病八章以克已复礼解射者正已
九章论贡之未善由先王草创之初尚立法
未密十章论陈仲子之廉病在使天下之人
无可同立之人十六章论孔子以微罪行为
孟子解 第 2a 页 WYG0196-0054a.png
上以免君下以免我十八章论事天立命十
九章论顺受其正二十二章论进锐退速二
十四章论扩充仁义立义皆醇正不支二十
章以周官八议驳窃负而逃二十三章以司
马懿杨坚得天下言但当论仁不仁不必论
得失亦自有所见惟十一章谓学圣不如学
道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以孔子之论性难
孟子之论性十五章以智属夷惠力属孔子
孟子解 第 2b 页 WYG0196-0054b.png
十七章以贞而不亮难君子不亮二十一章
以形色天性为强饰于外皆未免驳杂盖瑕
瑜互见之书也然较其晚年著述纯入佛老
者则谨严多矣乾隆四十二年八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孟子解 第 3a 页 WYG0196-0054c.png
  钦定四厍全书

  孟子解

  宋 苏辙 撰

  梁惠王问利国于孟子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
义而已矣先王之所以为其国未有非利也孟子则有
为言之耳曰是不然圣人躬行仁义而利存非为利也
惟不为利故利存小人以为不求则弗获也故求利而
民争民争则反以失之孙卿子曰君子两得之者也小
孟子解 第 3b 页 WYG0196-0054d.png
人两失之者也此之谓也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
有之周虽大国未有以七十里为囿而不害于民者也
意者山林薮泽与民共之而以囿名焉是以刍荛雉兔
者无不获往不然七十之囿文王之所不为也

  孟子曰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小大之相形贵贱之相
临其命无不出于天者畏天者知其不可违不得已而
孟子解 第 4a 页 WYG0196-0055a.png
从之乐天者非有所畏非不得已中心诚乐而为之也
尧禅舜舜禅禹汤事葛文王事昆夷天也

  齐景公作君臣相说之乐其诗曰畜君何尤孟子曰畜
君者好君也君有逸德而能止之是谓畜君以臣畜君
君之所尤也然其心则无罪非好其君不能也故曰责
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孟子学于子思子思言圣人之道出于天下之所能行
而孟子言天下之人皆可以行圣人之道子思言至诚
孟子解 第 4b 页 WYG0196-0055b.png
无敌于天下而孟子言不动心于浩然之气诚之异名
也诚之为言心之所谓诚然也心以为诚然则其行之
也安是故心不动而其气浩然无屈于天下此子思孟
子之所以为师弟子也子思举其端而言之故曰诚孟
子从之其一论养心以致浩然之气其次论心之所以
不动其三论君子之所以达于义达于义所以不动心
也不动心所以致浩然之气也三者相须而不可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
孟子解 第 5a 页 WYG0196-0055c.png
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是何气也天下之人莫不
有气气者心之𤼵而已行道之人一朝之忿而斗焉以
忘其身是亦气也方其斗也不知其身之为小也不知
天地之大祸福之可畏也然而是气之不养者也不养
之气横行于中则无所不为而不自知于是有进而为
勇有退而为怯其进而为勇也非吾欲勇也不养之气
盛而莫禁也其退而为怯也非吾欲怯也不养之气衰
而不敢也孔子曰人之少也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
孟子解 第 5b 页 WYG0196-0055d.png
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
得一人之身而气三变之故孟子曰志一则动气气一
则动志矣志意既修志盛夺气则气无能为而惟志之
从志意不修气盛夺志则志无能为而惟气之听故气
易致也而难在于养心孟子曰我四十不动心而告子
先我不动心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
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
可何谓也告子以为有人于此不得之于其言勿复求
孟子解 第 6a 页 WYG0196-0056a.png
其有此心不得之于其心勿复求其有此气夫言之不然
而心则然者有矣未有心不然而气则然者也故曰不得
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由是言之气
者心之使也心所欲为则其气勃然而应之心所不欲而
彊为之则其气索然而不应人必先有是心也而后有是
气故君子养其义心以致其气使气于心相狎而不相杂
然后临事而其气不屈故曰志至焉气次焉志之所至而
气从之之谓也昔之君子以其眇然之身而临天下言未
孟子解 第 6b 页 WYG0196-0056b.png
𤼵而众先喻功未见而志先信力不及而世与之者以有
是气而已故曰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养志以致气盛
气以充体体充而物莫敢逆然后其气塞于天地虽然心
之所以不动者何也博学而识之彊力而行之卒然而遇
之有自失焉故心必有所守而后能不动心之所守不可
多也多学而兼守之事至有不应也是以落其枝叶损之
又损以至于不可损也而后能应故孔子谓子贡曰赐也
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
孟子解 第 7a 页 WYG0196-0056c.png
之北宫黝之养勇也曰吾无辱于尔也孟施舍之养勇也
曰吾无惧于尔也无辱勇矣而未见所以必勇也无惧而
后能必勇故曰北宫黝之守气不如孟施舍之守约北宫
黝似子夏孟施舍似曾子曾子之所以自守者曰自反而
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夫
缩入也入受也自反而心受之以为可为者无憾于吾心
也则吾心嚣然为之而吾气勃然应之矣孟子曰其为气
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夫馁不充
孟子解 第 7b 页 WYG0196-0056d.png
之谓也有行于此而义不受则心不慊心不慊则气不能
充体气不能充体之谓馁矣故心不能不动也而有待于
义君子之所由达于义者何也勉彊而行之则劳苦而失
其真放而不之求则终身而不获孟子曰必有事焉而勿
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夫君子之于道朝夕从事于其间待
其自直而勿彊正也中心勿忘待其自生而勿助长也而
后获其真彊之而求其正助之而望其长是非诚直而诚
长也迫于外也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
孟子解 第 8a 页 WYG0196-0057a.png
其道待其自至而不彊是学道之要也

  孟子曰我知言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
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何谓也曰是诸子之病也孟子
之于诸子非辩过之知其病而已病于寒者得火而喜
以为万物莫火若也病于热者得水而喜以为万物莫
水若也一惑于水火以为不可失矣诚得其病未有不
觉而自泣也彼其为是险诐之辞者必有以蔽之而不
能自达也为是淫放之辞者必有以陷之而不能自出
孟子解 第 8b 页 WYG0196-0057b.png
也为是邪辟之辞者必有以附之而不能自解也苟能
知之𤼵其蔽平其陷解其离未有不服者也不服则遁
遁必有所穷要之于所穷而执之此孟子之所以服诸
子也

  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𤼵𤼵而不中反求诸
已夫射之中否在的而所以中否在我善射者治其在
我正立而审操之的虽在左右上下无不中者矣颜渊
问仁孔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
孟子解 第 9a 页 WYG0196-0057c.png
焉请问其目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夫居于人上而一为非礼则害之及于物者众矣诚
必由礼虽不为仁而仁不可胜用也此仁者如射之谓


  龙子曰贡者较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
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
焉故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夏后氏之法
也而其不善如此何也曰何特贡也作法者必始于粗
孟子解 第 9b 页 WYG0196-0057d.png
终于精篆之不若𨽻也简策之不若纸也车之不若骑
也席之不若床也俎豆之不若盘盂也诸侯之不若郡
县也肉刑之不若徒流杖笞也古之不为此非不智也
势未及也寝于泥涂者寘之于陆而安矣自陆而后有
藁秸自藁秸而后有莞簟舍其不安而获其所安足矣
方其未有贡也以贡为善矣及其既助而后知贡之未
善也法非圣人之所为世之所安也圣人善因世而已
今世之所安圣人何易焉此夏之所以贡也

孟子解 第 10a 页 WYG0196-0058a.png
  陈仲子处于于陵齐人以之为廉孟子曰仲子所居之
室伯夷之所筑欤抑亦盗蹠之所筑欤所食之粟伯夷
之所种欤抑亦盗蹠之所种欤人安能待伯夷而后居
而后食若是则孟子之责人也已难曰否居于于陵而
食其食非孟子之所谓不可而仲子之所谓不可也仲
子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
之室而不居也天下无伯夷仲子之义为不居且不食
也天下不可待伯夷而后居而后食然则非其居于于
孟子解 第 10b 页 WYG0196-0058b.png
陵食于辟纑之果污也而不食于母避兄之室之不可
继也故曰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不居
以于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君子之行为可
充也为可继也然后行有类若仲子将何以继之故曰
禦人于国门之外而馈以道则不受以不义取之于民
而馈以道则受于孔子以不义取之于民者犹禦也其
受于孔子何也曰以其非禦也非禦而谓之禦充类至
义之尽也君子充其类而极其义则仲子之兄犹盗也
孟子解 第 11a 页 WYG0196-0058c.png
仲子之兄犹盗也则天下之人皆犹盗也以天下之人
皆犹盗而无所合则谁与立乎天下故君子不受于盗
而犹盗者有所不问而后可以立于世若仲子者蚓而
后充其操也孔子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
与而谁与盖谓是也

  学者皆学圣人学圣人不如学道圣人之所是而吾是
之其所非而吾非之是以貌从圣人也以貌从圣人名
近而实非有不察焉故不如学道之必信孟子曰君子
孟子解 第 11b 页 WYG0196-0058d.png
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
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
得之也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者则故而已矣所谓天下之言性
者不知性者也不知性而言性是以言其故而已故非
性也无所待之谓性有所因之谓故物起于外而性作
以应之此岂所谓性哉性之所有事也性之所有事之
谓故方其无事也无可而无不可及其有事未有不就
孟子解 第 12a 页 WYG0196-0059a.png
利而避害者也知就利而避害则性灭而故盛矣故曰
故者以利为本夫人之方无事也物未有以入之有性
而无物故可以谓之人之性及其有事则物入之矣或
利而诱之或害而止之而人失其性矣譬如水方其无
事事物未有以参之有水而无物故可以谓之水之性
及其有事则物之所参也或倾而下之或激而上之而
水失其性矣故曰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
之行水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
孟子解 第 12b 页 WYG0196-0059b.png
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水行于无事则平性
行于无事则静方其静也非天下之至明无以窥之及
其既动而见于外则天下之人能知之矣天之高也星
辰之远也吾将何以推之惟其有事于运行是以千岁
之日至可坐而致也此性故浅深之辨也

  孟子尝知性矣曰天下之言性者则故而已矣故者以
利为本知故之非性则孟子尝知性矣然犹以故为性
何也孟子以道性善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
孟子解 第 13a 页 WYG0196-0059c.png
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
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
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信有是四端矣然而有恻
隐之心而已乎盖亦有忍人之心矣有羞恶之心而已
乎盖亦有无耻之心矣有辞让之心而已乎盖亦有争
夺之心矣有是非之心而已乎盖亦有蔽惑之心矣忍
人之心不仁之端也无耻之心不义之端也争夺之心
不礼之端也蔽惑之心不智之端也是八者未知其孰
孟子解 第 13b 页 WYG0196-0059d.png
为主也均出于性而已非性也性之所有事也今孟子
则别之曰此四者性也彼四者非性也以告于人而欲
其信之难矣夫性之于人也可得而知之不可得而言
也遇物而后形应物而后动方其无物也性也及其有
物则物之报也惟其与物相遇而物不能夺则行其所
安而废其所不安则谓之善与物相遇而物夺之则置
其所可而从其所不可则谓之恶皆非性也性之所有
事也譬如水火能下者水也能上者亦水也能熟物者
孟子解 第 14a 页 WYG0196-0060a.png
火也能焚物者亦火也天下之人好其能下而恶其能
上利其能熟而害其能焚也而以能下能熟者谓之水
火能上能焚者为非水火也可乎夫是四者非水火也
水火之所有事也奈何或以为是或以为非哉孔子曰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夫虽尧舜而均有是性是谓近及
其与物相遇而尧以为善桀以为恶是谓相远习者性
之所有事也自是而后相远则善恶果非性也

  孟子曰上智与下愚不移故有性善有性不善以尧为
孟子解 第 14b 页 WYG0196-0060b.png
父而有丹朱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君而有微子
启王子比干安在其为性相近也曰此非性也故也天
下之水未有不可饮者也然而或以为清泠之渊或以
为涂泥今将指涂泥而告人曰虽是亦有可饮之实信
矣今将指涂泥而告人曰吾将饮之可乎此上智下愚
之不可移也非性也故也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
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
孟子解 第 15a 页 WYG0196-0060c.png
也者金声而玉振之者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
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
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以巧喻智以力喻圣何也
巧之所能有或不能力之所尝至无不至也伯夷伊尹
柳下惠之行人之一方也而以终身焉故有不可得而
克至于孔子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仕而仕可
以处而处然后终身行之而不匮故曰由射于百步之
外其至尔力也是可常也其中非尔力也是巧也是不
孟子解 第 15b 页 WYG0196-0060d.png
可常也巧亦能为一中矣然而时亦不中是不如力之
必至也

  语曰齐人馈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孟子
曰孔子从而祭膰肉不至不税冕而行二者非相反也
孔子之去鲁为女乐之故也去于膰肉之不至为君也
于其君之有大恶也孔子有不忍行焉于其君之无罪
也孔子有不安行焉曰上以求免吾君下以免我是以
去于膰肉之不至曰是可以辞于天下也故曰乃孔子
孟子解 第 16a 页 WYG0196-0061a.png
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必信之谓亮孔子曰君子贞
而不亮要止于正而不必信而后无所执否则执一而
废百矣

  孟子曰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
俟之所以立命也天者莫之使而自然者也命者莫之
致而自至者也天畀我以是心而不能存付我以是性
孟子解 第 16b 页 WYG0196-0061b.png
而不能养是天之所以授我者有所不事也寿则为之
夭则废之夭寿非人之所为也而寘力焉是命有所未
立也修身于此知夭寿之无可为也而命立于彼也
孟子曰莫非命者顺受其正何谓也天之所以授我者
尽于是矣君子修其在我以全其在天人与天不相害
焉而得之是故谓之正忠信孝弟所以为顺也人道尽
矣而有不幸而至于大故而后得为命岩墙之下是必
压之道也桎梏之中是必困之道也必压必困而我蹈
孟子解 第 17a 页 WYG0196-0061c.png
之以受其祸是岂命哉吾所处者然也人之为不善也
皆有愧耻不安之心小人惟奋而行之君子惟从而己
之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斯而已矣
孟子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叟杀人皋陶则执之舜
则窃负而逃于海滨吾以为此野人之言非君子之论
也舜之事亲烝烝乂不格奸何至杀人而负之以逃哉
且天子之亲有罪议之孰谓天子之父杀人而不免于
死乎

孟子解 第 17b 页 WYG0196-0061d.png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践形形色者所彊于
外也中虽无有而犹知彊之孟子以是为天性也
有人于此其进之锐也则天下以为不速退矣是不然
勉彊而力行则其进也必锐不胜而怠厌之则其退也
必速曷不取而覆观之于其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己
于其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故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
而不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
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恶可哉亡亲戚君
孟子解 第 18a 页 WYG0196-0062a.png
臣上下而可是所谓不可已而已者也能居于于陵食
于辟纑而不顾而不能以不义不受齐国是所谓进锐
而退速者也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
也孟子之为是言也则未见司马懿杨坚也不仁而得
天下也何损于仁仁而不得天下也何益于不仁得国
之与得天下也何以为异君子之所恃以胜不仁者上
不愧乎天下不愧乎人而得失非吾之所知也

孟子解 第 18b 页 WYG0196-0062b.png
  孟子曰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
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无穿窬之心人皆
有之然苟将充之则未可以言而言可以言而不言犹
未免乎穿窬也此所谓造端乎夫妇而其至也察乎天
地也欤





  孟子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