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八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十八
  宋樂史
  河南道十八
  青州
  青州北海郡今理益都縣青州星分虚宿九度
公元607年
少皥時有爽鳩虞夏有季萴湯時有逢公伯陵殷末有蒲姑氏居之蒲姑四國作亂周成王滅之以封太公所謂營丘秦并天下齊郡地焉漢置北海郡後漢北海樂安二國地又為青州理所謂理廣固魏因之晉為齊及樂安二國亦為青州理所永嘉末石勒苻氏平燕復有其地苻堅刺史苻朗青州降晉晉又于此幽州仍以辟閭渾為刺史理于此安帝初以廣陵僑立南青州故此為北青州後又陷慕容垂復為慕容徳所據建都于此慕容超宋武帝北伐克之以羊穆之刺史武帝後又省南青州改北青州青州仍以置東陽城今州東城武帝末又為青州臨淄後為魏所得又置青州後周及齊郡府創立莫得詳述至隋初郡廢復為青州大業三年罷州為北海郡唐武徳四年海岱平又置青州總管府青濰登牟宻萊乗八州領益都臨朐臨淄般陽樂安時水安平七縣七年總管都督府八年省濰牟登乗四州以廢濰州北海廢乗州之千乗夀光博昌來屬省般陽時水安平等縣貞觀元年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北海郡乾元元年復為青州後升平盧軍節度晉開運元年降為防禦州楊光逺初平故也天福十二年復舊平盧軍節度皇朝因之
  元領縣七今六
  益都臨淄夀光臨朐博興千乗
  一縣割出
(闕)
  州境
  東西二百七里南北二百五十里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一千一百三十里西至西京一千五百
五十里西南長安二千四百一十五里東至
萊州界二百一十六里又東至密州三百三十二
南至沂州四百五十二里又南至密州三百
四十五里又南至淄州一百二十里北至棣州
二百四十八里東南密州三百三十三里西
南至淄州一百里西北棣州三百一十九里
東北海州一百八十八里又東北萊州三百
四十五里
  户
  唐開元户五萬五千一百三十一皇朝户主二萬
二千五百四十九客二萬八千七百三十五
  風俗
  輿地云夫東有即墨之饒南有太山之固懸隔
千里齊得十二焉漢書云太公以齊地負瀉鹵
五榖人民寡乃勸以女工之業通魚鹽之利而人
輻凑故其俗彌侈織作氷紈綺繡純麗之物太公
治齊修道尊賢智賞有功至今其士好經術
功名舒緩濶達足智其失則奢夸朋黨與行
虚詐不情不可得其情也急之則離散緩之則放
南燕尚書潘聰曰青齊沃壤號曰東秦土方二千
户餘十萬四塞之固負海之饒所謂用武之國也貨
殖傳云齊俗賤孥虜
  姓氏
  樂安郡九姓孫任高薛閻仲
房亢千乗郡二姓倪庾齊郡四姓
寗左咸陽三姓成毌益
  人物
  陳敬仲晏嬰陳仲子於陵田單魯仲連
婁敬公孫弘管寧邴原北海朱虚人與管寧
華歆為友
  土産
  海魚絲綿絹今貢猫兒仙紋綾
書云齊俗織作氷䊵綺繡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齊民要術青州樂氏棗脆香細多膏肥美為天
下第一傳云燕樂毅齊時從燕齎于此種故曰
樂氏棗
  益都縣舊十二鄉今六鄉廣縣地益都亦漢侯國
公元556年
于今夀光縣十里益都城益都縣齊國宋至後魏縣並屬齊郡慕容徳都廣即此地也北齊天保七年於都城北門外今縣理也箕山左思齊都賦云箕嶺鎮其左水經注箕山無樹木而圓峭又郡國志云紀侯冢在箕山之陰宋書云焦恭祭冢得玉磑焉
 神嶽左思齊都賦云則有神嶽造天堯山三齊
公元311年
巡狩所登故以為名伏琛齊記又云此山南二水東西丹水也又述征記太公冢在堯山西峱山詩云遭我乎峱之間兮凢山郡國志云凢山黄帝泰山禪凢山合符得不死藥即此山地鏡州城南北遠望水多倒影故人謂之地鏡平盧河水地平故號平盧少海韓子云齊景公晏子游于少海天齊漢書祠天蘓林注云當天中央齊也澠水一名陽水風俗通云羸馬不渡澠水言澠水之急也稷門劉向别録云齊稷門齊之城西門也外有學堂齊宣王立學所也故稱為稷下之學又子如齊盟稷門史記談説士㑹稷下此地玄龜之野徐幹齊都賦云齊國玄龜之精降為厥地棘下都國志云張逸鄭玄云我先師棘下生棘下即齊城内地名東陽城即郡理東城是也宋將沈文秀所守廣固城在縣西五里晏謨地記晉永嘉五年東萊曹嶷為刺史所築有大澗甚廣因之為固謂之廣固城南燕慕容徳議所都尚書潘聰曰青齊沃壤號曰東秦土方二千户餘十萬四塞之固負海之饒可謂用武之國廣固者曹嶷之所營山川阻峻為帝王都徳從之及宋武征慕容超于廣固城側五龍口險阻難攻兵力疲乏河間玄文説裕昔趙攻曹嶷望氣者以為水帶城非攻拔若塞五龍口城必當陷石季龍從之嶷請降後五日大雨震雷復開後冉閔之亂段龕被慕容恪攻圍數月不克又塞五龍口遂降無幾又震開之今舊基猶存宜試修塞裕從之城中男女皆患脚弱病者大半出奔為裕所擒高士冢漢高士逢萌王莽遂隠後漢累徵不起劉善眀南史劉善眀北海太守元嘉中青州饑荒人相善眀家有集躬自饘粥開倉以救鄉里比戸全濟百姓呼其家為續命田堯廟郡國志云堯廟在渑水側
  臨淄縣西北四十里舊七鄉二鄉臨淄城一名齊城
公元596年
齊郡亦理此史記云齊所以為齊以天齊項羽田都齊王都于此漢為縣齊郡理也後漢營陵縣晋復為臨淄髙齊隋開皇十六年髙陽縣理此改為臨淄復舊名按郡國志云淄水縣城南渑水在縣城東即易牙二水之味于此理古臨淄城齊郡亦理于此蘇秦齊王臨淄城中三十七萬户不下三男子三七二十一萬人燕王蘇代曰吾聞清濟濁河可以為固長城巨防可以為塞漢書田肯曰夫齊東有瑯琊即墨之饒南有太山之固持㦸百萬懸隔千里之外齊得十二焉此東西非子弟勿王漢之六年封王子肥為齊王盡得故齊地人能齊言者𢘤随之牛山縣南二十五里韓詩外傳齊景公遊于牛山之上北望齊國美㢤國乎鬱鬱葱葱使古而無死者則寡人將何去此俯而泣下沾國子高子曰然臣賴君之賜疎食惡衣可得而養也駑馬柴車可得而乗也且猶不欲死而况君乎又俯而泣晏子笑曰樂哉今日晏嬰之遊也見恠君一諛臣二使無死者則太公丁公至今猶存方將披萊豆而立畎畆農事之恤何暇念死乎景公慙乃引觴自罰愚公谷在縣西二十五里本社山名愚公愚公谷按説苑曰齊桓公入社山問老人愚谷公曰公儀狀非愚而名愚何也對曰臣畜牸牛犢子以犢買駒少年謂牛不能馬遂持駒去而不告鄰人謂臣曰愚故為谷名管仲曰此夷吾過也使堯在上咎繇為理安有取人駒者乎又郡國志云社山之西愚公谷東有愚公冢存營丘在縣北百歩外城史記太公營丘漢志營陵縣或曰營丘應劭尚父封陵亦丘也鐵山崔琰征賦云渉淄水過相鐵山望齊宻即此山鼎足山桓公墓在焉按郡國志上有墳是管仲坡又述征記云永嘉末發冢珠襦玉匣唐貞觀十一年致祭樵採葵丘在縣西二十里左氏齊襄公使連稱管至父葵丘杜注臨淄縣西地名也康浪水三齊記云寗戚牛角歌曰康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鯉魚長尺即此
 沫水耿弇張歩臨淄追至沫水是也聖水
國志鹿皮公轉輪閣上峯飲此水而成仙一名陽水畫邑水齊之邑名也史記樂毅破齊聞畫邑人王蠋即此邑也烏常泛續述征記曰烏常泛齊人謂湖為泛中有臺皆生結蒲云秦始皇遊此臺結蒲繫馬于此蒲生結洧涓水圖經云在湖陸城東西南注泗或呉王夫差伐齊掘溝商魯之間也
公元637年
左右郡國齊桓公宫内七市即閻職與懿公遊于池今謂左右是也天齊池在縣東十五里史記封禪書秦始皇海上名山大川八神求仙羨門之屬八神一曰天主天齊天齊淵水臨淄南郊山下左思齊都賦天齊之池因名國也齊桓公冢隋圖經在齊城南二十里鼎足山上因山墳冢東有女水或齊桓公女冢在其上東北流安平城伏流十五里然後流注陽水齊人諺曰世治則女水流亂則女水竭慕容超在廣固乾涸彌載及滅潰而急湍洪注到于今唐貞觀十一年致祭禁二十歩不得樵採蕩隂郡國云在縣東有三冢焉即諸葛亮梁甫吟云歩出齊城門遥望蕩隂里中三墳纍纍相似借問誰家墳田古冶子雍門郡國雍門齊門韓娥東至齊乏糧過雍門鬻歌于市即此梧臺亦名梧宫説苑云楚使適齊齊襄王饗之梧宫是也因有大梧樹而建名又郡國宋人燕石之所雪宫基在縣東六里齊王孟子雪宫即此管仲墓在縣東南二十三里晏嬰墓在縣東三里唐貞觀中禁十五歩内不得樵採鄒衍墓在邑界
  夀光縣東北七十里舊七鄉六鄉舊縣北海郡
公元586年
後改屬樂安郡宋無夀光縣隋開皇六年于縣北一博昌故城夀光縣青州淄澠水西千乗縣界流入至此合流去縣四十里淮南子白公㣲言以水投水如何孔子淄澠合流易牙甞而别之是此也
 斟灌城亦名東夀光左氏傳曰寒浞使其子過澆滅
斟灌紀城古之紀侯之國姜姓也今廢縣南
南城古紀國漢書劇縣焉今亦在縣南
  臨朐縣南四十里舊四鄉二鄉舊縣齊郡亦伯
駢邑之地因朐山名縣隋開皇六年改為逢山縣青州取縣西逢山為名大業二年改為臨朐靈山晏子春秋大旱景公問羣臣曰卜祟在高山廣澤寡人欲祀靈山可乎晏子靈山以石為身草木毛髪天乆不雨髪燋枯身將爇猶不欲雨乎祀之何益逢山漢臨朐有逢山述征記逢山有石鼓齊地將
  亂人石鼓必鳴聞數十朐山縣東七十里因
山建名破車峴在縣東南三十五里高七十丈周迴二十里道經惡之故云破車峴都昌故城漢縣廢
公元748年
城在今縣東東陽城一名凡城左氏晏弱東陽以逼萊乃齊境上邑朱虚故城漢為縣在今縣東六十里古城是後漢改屬北海郡孔融黄巾賊所敗曽保此城高齊天寶七年省故校城漢書武帝城陽頃王子雲為侯即此地十三州志云朱虚東十三里有校亭縣漢袚城漢縣葢在今縣九十里當北海西南界其城並無遺址臨原漢書武帝菑川懿王始昌為侯後漢省併朱虚在今縣之東即輔唐縣之北是其地
  博興縣西北一百二十里舊三鄉四鄉漢縣屬千乗
公元583年
郡按十三州志云昌水其勢平故曰博昌後漢千乗郡樂安國博昌縣仍屬焉晉宋及魏並同高齊省仍自今縣東十二里樂陵故城樂陵縣于此樂安郡隋開皇三年罷郡樂陵縣青州十六年改為博昌後唐諱昌改為博興濟水北去百歩又東北流入海海浦縣東北二百八里濟水入海之處因謂水口海浦周禮謂齊川曰泲經此縣貝丘縣左氏謂齊侯田于貝邱在今縣南樂安故城樂安國故城今縣東南蒲姑城齊舊都殷末有蒲姑氏國此地周初作亂成王滅之
  干乗縣東北十八里舊七鄉三鄉舊縣千乗郡
公元95年
鐵官後漢和帝永元七年改干乗郡為樂安國縣仍屬焉隋廢郡屬青州仍移縣于今所即廣饒縣地唐武徳二年于此置乗州八年州廢縣仍舊青州青丘齊景公有馬千駟田于青丘是此也栢寢韓子景公晏子遊于少海栢寢之臺而望其國曰美哉堂堂後代將孰有此晏子曰其田氏乎公曰寡人之國田氏有之奈何對曰君欲奪之則近賢逺不肖賑窮恤孤雖十田氏其如君何淄水南去縣二十八里
  濰州
公元596年
  濰州北海郡青州北海縣隋開皇十六年于縣
公元612年
濰州大業八年因賊陷俱廢唐武徳二年于縣濰州北海漣水平夀華池城都下東陽寒水訾亭濰水汶陽膠東營丘華苑昌安都昌城平等十七縣六年惟留北海營丘下宻三縣餘十四縣並廢八年濰州仍省營丘下宻二縣北海青州皇朝建隆三年建為北海軍乾徳三年改為濰州復舊名也
  今領縣三
  北海昌邑昌樂
  州境
  東西一百九十一里南北一百八十里
  四至八到
  西至東京一千三百二十里西南西京一千七
百里東至萊州膠水一百六十六里西至
縣界三十五里南至宻州輔唐縣七十三里
公元965年
北至海一百二十里東南宻州高宻縣界七十
五里西北夀光縣九十四里東北萊州
縣界二百二十里
  户
  皇朝户主一萬一千二百八十八客一萬三百一十五
  風俗
  與青州
  土産
  舊貢仙紋綾今貢紵絲素絁樂氏棗絹綿
  北海縣九鄉五鄉平夀縣地北海郡後漢
公元583年
北海國在此北齊北海郡此地隋開皇三年罷郡置下宻縣于廢郡城中屬青州十六年于此濰州取界内濰水為名大業二年州廢改下宻縣北海縣節女山在西北三十五里郡國志云北海縣節女當齊湣王伐楚蘇渾死焉有五女終身不嫁呼父魂塟于此山因名阜山按齊記云此山是地肺可以三災溉源山在東南六十里山形如塔舊名塔山地里云覆甑山溉水所出水經云溉水出塔山是山有二名天寳六年改為溉源山霹靂山在縣南五十八里古老相傳其山曽出霹靂本號鐵山天寶六載改為霹靂山小几山在縣西南七十里山形曲如几形又臨朐縣有几山此山似之故曰小几山海水縣東北一百二十里禹貢海岱青州今按海東萊州西抵夀光縣濰水南去縣五十五里即禹貢之濰淄二水地理濰水瑯琊郡箕縣北至都昌入海昔韓信龍且戰于水上以萬餘囊沙壅水上流明日夾水龍且泛水遂斬龍且破楚兵二十萬即此水也西有韓信祠今存膠水在州東八十六里漢書云縣東膠水所出齊記云膠水瑯琊五弩山圖云水色如膠北流三百里入海汶水在縣東南六十里源出沂水縣泰山縣界濰水入海漢書云瑯琊朱虚縣泰山汶水所出經云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即此也廢平夀縣在州西南三十里左傳云平夀縣商周故號後魏皇興三年置以舊號為縣名北齊天保七年隋義寧二年復置武徳四年
公元606年
 廢西下宻縣于此置州大業二年州縣并入北海
公元587年
縣廢東下宻縣在州東四十五里隋開皇七年下宻縣東界膠東縣北海郡唐武徳九年廢廢膠東縣在州東南八十里後魏皇興三年北齊天保七年廢廢桑犢縣在州東南三十里漢書云北海桑犢縣即此公孫弘墳在州西二十里高二丈三尺書云公孫弘菑州薛人也為丞相平津侯於此塚後有泉號曰補生泉徐幹墳在州東五十一里俗呼為愽士冢魏志云徐幹北海劇人卒于此寒亭在州東二十三里左傳寒浞伯明之後杜預云寒北海平夀縣寒亭也此即寒浞本國伯明氏之所立也斟亭左傳寒浞使子澆滅斟灌斟尋氏杜注云北海平夀縣東南有斟亭也漢書斟屬北海班固以為故國禹後也其亭在州東南五十里此亭近斟故曰斟亭
 鄭公鄭公康成北海郡高宻人也北海孔融
其所居鄉為鄭公門為通徳門
  昌邑縣東六十里無鄉管三里古稱都昌地則齊七十
公元747年
二城之一也漢更昌邑縣魏晉因之後廢霍侯山在縣南四十里漢書霍光博陸侯封在北海山本名陸山天寶六年改為霍侯山子騫阜在縣西北十里上有閔子騫伯牛阜在縣西北十二里子游池在縣東南十五里訾城在縣西北十五里春秋齊師遷紀郱鄑郚杜注云北海郡都昌縣西有訾城俗為瓦城都昌故城齊頃公逢丑父食采之邑春秋齊景公晏子都昌辭而不受即此城也漢魏晉為縣屬北海郡後廢今為昌邑縣逢丑父墳在縣南五里
  昌樂縣西五十五里無鄉管三里邑商以前故國
公元586年
太公所封之處隋開皇六年于營丘故城營丘縣濰州大業八年因賊陷俱廢唐武徳二年又于北海縣濰州復立營丘縣九年州縣廢皇朝析夀光縣長夀鄉營丘故縣安仁縣改為昌樂縣方山在縣東南二十五里晏謨齊記云劇城東南有方山逺正方西丹水西北五十七里源出臨朐縣凡山入縣界溉田丹水在縣西六十里合西丹水劇縣在縣西五十五里地理志云劇故紀地也漢置劇于紀城後漢為縣屬北海郡爾雅云道開七逵謂之劇郭璞注云北海劇城内高九尺地理志云劇縣紀侯所築叢角山在州東五十里山三峰岌如叢角古營丘城太公所封之處隋開皇六年故城置縣屬濰州唐武徳二年邑人汲嗣因賊率黎庶守之權置紀州四年廢置營丘縣九年縣廢
  太平寰宇記卷十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