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二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五十二
  宋樂史
  河北道
  孟州
  孟州河陽郡今理河陽縣禹貢為冀豫二州之域即武
公元568年
伐紂師㑹孟津在周為畿内蘇忿生之邑後為晉邑左傳云文公大敗楚師襄王自徃勞之故曰天王狩於河陽是也後屬魏魏哀王改為河雍至漢又為河陽縣魏晉同之屬河南郡後入漢劉聦後秦姚弘亦如之后魏荘帝時梁陳廢之来代洛陽渡河北中府城即今河陽城也按城本太和中築之北齊得其地天保七年省邑其賦輿入温軹二縣以城即為軍戍故北齊書云神武使潘樂北城又使髙永樂南城以備西魏其中潬城即東魏所築仍置河陽關以是之後將帥河陽城使隋開皇十六年又置河陽縣以屬懐州唐武徳初改為大基縣四年王充𨽻盟州八年省之咸亨五年復置大基縣於今理後以諱復為河陽縣開元初先以温河陽氾水濟源河清五縣東畿邑屬河南府其稅權𨽻三城使至德中李光弼史思明之冦也光弼留守河南尹留司坊市居人悉出避冦空其都城乃出麾下士馬數萬東守河陽三城賊初謂光弼自洛而西及聞保河陽出其意外久之不敢宫闕光弼訓練招集威聲大振賊雖入城憚光弼威兵南不出百里西不越畿内陜州得修戎備關内無虞光弼河陽之力㑹昌三年中書門下河陽五縣艱難以来割屬河陽城使賦租色役盡歸河陽河南尹但禮管名額而已使歸一統便為定制既是雄鎮足壮三城河南望升為孟州尋有勅割河陽𨽻孟州河清河南府河陽縣節度使懐州為理㑹昌四年又割澤州𨽻河陽節度使仍移理所孟州皇朝河陽軍節度使
  元領縣五
  河陽温氾水河隂澤源
  州境
  東西一百九十四里南北五十里
  四至八到
  東南東京三百五十里西南西京七十里
西南長安九百一十里東至滑州四百四十里
西至絳州五百六十里南至汝州二百五十里
公元844年
北至懐州七十里東至鄭州二百里東北至
州三百二十里西北澤州二百里
  戶
  舊戶載河南府皇朝戶主一萬四千二百三十五客
七千五百五十七
  風俗
  河南覃懐之地於周為畿内今所管縣本屬河内
風俗與周地畧同書云子男之國虢為大虢國
汜水縣恃勢與險崇侈貪冒
  人物
  土産
  古貢黄魚鮓今貢梁米石榴
  河陽縣依舊三鄊周蘇忿生邑城西臨黄河即古
公元596年
盟津之地秦為河雍縣漢為河陽縣以在河之北為名屬河内郡今縣西北三十五里有古城即漢理冀州圖云河陽河内郡南六十四里有宫有闕魏晉如之潘岳曽為令髙齊入温軹二縣隋開皇十六年分温軹二縣重置屬懐州唐武德四年王世充後割屬河南府今屬孟州嶺山在縣西北三十里岡嶺横亘故以為名孟津夏禹将興神龜負圖出洛并武王觀兵皆此津也蘇忿生十二邑有盟津平隂縣北津是也或謂之富平津或謂之小平津或謂之陶渚即其名也今在縣南魏尚書僕射杜畿試船沈沒之所尋立為河陽關是也南浮橋在縣南一里太始十年征南造晉武勞預曰非卿不能造此橋預對曰非陛下聖明不能施其功即此橋也北中府城郡城洛陽記云太和二十年北中府又有南城與縣接乃東魏元象二年所築髙齊其中行臺周武帝平齊改為河陽隋煬帝改置河陽宫後入唐宫廢古城在縣三十里即天王所狩之地坂城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左傳十年王以易鄭餘邑即此踐土冀州云在縣東七里洛陽西北四十二里盟於踐土向城春秋十二邑之一在今縣西北三十五里古向國春秋向姜不安而歸閻坎左傳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坎以為閻田今解縣是也遮馬堤在今縣西南十三里即後魏爾朱榮武士千七百人從駕温縣東北五十里舊七鄊五鄊本周畿内司冦蘇公
公元617年
之邑春秋十年狄滅温温子奔衛周襄王晉文公而賜之漢以為縣屬河内郡隋屬懐州大業十三年自故温城移於今唐武德四年温縣周仲隠以縣歸乃以縣置平州以仲隠刺之因改邑城為李其年廢州復為温縣以屬孟州後以建都河洛因以𨽻焉自天寶之後租賦河陽㑹昌中於河陽孟州以縣𨽻焉
 馬場原俗謂原為坎蓋後魏遷都於此牧馬
有原場之名泲水在故城西東注於河按述征記云泲水經河内温縣注於河又九州記云濟水一名㶏水出濟源山李城縣城是也李侯國史記秦圍邯鄲傳舍李同平原君敢死之士三千人赴秦軍秦軍為却三十里亦㑹楚魏救至秦兵遂罷李同戰死封其父為李侯佺廣曰河南平皋城李城公臺俗名賀酒臺皇覽云河内温城南有公臺相傳晉宣帝故邑集温父老登此臺宴飲父老捧觴慶賀因謂之賀酒臺古温城在縣西南三十里周司冦蘇忿生邑漢為縣東魏靜帝天平中移縣於古城東北七十里大業十三年又移縣於今
  汜水縣東北九十里舊三鄊四鄊古東虢國春秋
公元534年
制邑漢為成皋縣河陽郡左氏傳制巗邑也虢為鄭所滅穆天子云天子獵於鄭國有虎在葭中七萃之士擒之以獻命畜之東虢號曰虎牢今邑界有虎牢城存焉戰國屬韓秦屬三川楚漢相拒於滎陽城即此地後為縣北臨黄河後漢成皋關洛司州后魏明帝北豫州太和十九年罷州置中郎將靜帝時天平元年罷府又置北豫州成皋郡同理於此髙齊天保七年北豫州周宣帝宣政元年置滎州開元元年改為鄭州三年成皋郡十六年鄭州置管十八年改為汜水縣武昌四年分置成臯縣貞觀六年省入氾縣以屬鄭州顯慶二年改屬河南府神龍元年改為汜水縣垂拱四年廣武縣㑹昌中屬孟州黄河鞏縣界流入汜水縣東四十二里三山山有峯故以為號鵲山在縣北竇建德陣敗於此方山在縣東南四十二里山海經云浮戲之山汜水出焉注水經云浮戲山俗謂之方山經武牢城東漢曹咎於此旋坂在縣西南十里東京賦云東門于旋又東征賦云望河洛交流成皋旋門汜水有二焉並在鄭地春秋天王出居於汜是南汜許州襄城縣界非此也今在成皋城東按京邦要記云坂渚牛口俱在汜水縣東北縣道記云汜水縣南方山經縣東始合於厄井縣東北七十里風俗通謂漢髙祖項羽戰敗於京索遁入蒲井鳩止鳴其上追者以為無人得脫因名厄井九州要記云丁公抱石欲填之是此井郡國志云堯井在縣東十五里即厄井也未明孰是
 坂城城東北三十里有津亦謂坂渚虎牢城即共
公元613年
叔段之邑也成皋故關在縣東南二里南門成皋北門名王洛陽記云洛陽四關之内左成皋隋大業九年成皋關於虎牢城西黄河汜水之上按故關縣東今在縣西□門關在縣西南十里八關之一也牛口在縣北坂渚迤邐相切唐初竇建德率衆十萬自坂渚列陣南屬鵲山以臨汜水太宗輕騎擊之大潰建德竄於牛口將軍白士讓生獲之先是童謠云豆牛口不得久果敗此等慈寺縣東七里唐師既破建德有詔於戰所起寺立功碑焉
公元587年
 河侯神在縣東北四十里隋開皇七年通渠之日於
大河分流處立此祠今商賈禱祝不絶焉
  河隂縣東北一百四十里舊三鄊二鄊其地即汜水
公元735年
滎澤武陟三縣之地也開元二十三年侍中裴耀卿奏以地當汴河口便於漕運宜析上三縣之置縣以頓之因在河之南故於輸場東渠口北二百五十步立河隂即今理所三皇山亦曰敖鄗山山上三城即是楚漢相持於此汴渠縣南三百五十步首受黄河一名通濟一名莨菪漢書滎陽漕渠如淳曰今礫溪口是也水經云河水又連過滎陽莨菪渠出焉酈元注云大禹滎澤開渠以通淮泗後漢書平帝時河汴決壊未及得修汴渠東侵日月彌廣水門故處皆在河中永平十二年議修汴渠乃引樂浪王景治水形便陳其利害應對敏給帝喜之乃賜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及錢帛秘物遂發卒數十萬遣與將作謁者王昊修築築堤起自榮陽東至千乗海口十餘里乃商度地勢鑿山截澗防遏衝要疎決壅積十里一水門令更相洄注無復遺漏之患明年渠成親廵行詔濵河郡國置河堤員吏如西京舊制順帝陽嘉中又自汴口東河積石為堰通淮亦名金堤靈帝建寜中又増修石門以遏渠口坤元録云自宋武北征後復加堙塞隋大業元年更令開導名為通濟西通河洛南達江淮煬帝江淮於此泛龍舟江都其交廣荆揚越等運漕即此渠也梁王堰在縣西二十里又名梁公堰本漢平帝時汴河決壊明帝永平中乃令王景理梁堤其後通塞各計朝代隋開皇七年使梁睿修古堰遏入汴故謂之梁公堰
公元596年
濟源縣西北四十里依舊四鄊即周内地蘇忿生之邑古今尚存在縣西北二里左傳襄王晉文公濟西之田後屬魏漢為軹縣之地隋開皇十六年分軹地立濟源縣鄭州濟水發源於此為名隋末省軹入濟源唐武德二年王世充將丁伯得以邑歸順於此置西濟州濟源溴縣蒸川召原四邑以𨽻焉仍以伯得刺史四年省縣入懐州顯慶二年建都河洛以𨽻之㑹昌中復𨽻孟州太行山相傳謂皇母山也或名女媧山其上有祠祈福嵗禱焉其山起於邑
陵山爾雅大阜為陵俗以孤絶似陵因謂之陵山
山在縣東北四十里注水經云山石穴洞開穴内石上車轍牛跡自然成著非人功為就沁水在縣西北八里有故沁水城是也濟水在縣西北三里平地而出有二源東源周廻七百步深不測西源周六百八十五步深一丈皆繚之以周墻源出王屋山山海經王屋之山㶌水出郭璞注云㶌沇水之流尚書貢云導沇東流為濟入於河溢為滎孔安國注云濟水入河並流數十里而南截河並流數里溢為滎澤按禹貢導沇東流為濟入於河溢為滎東出陶丘北又東至於菏又東北㑹於汶又北東入於海顔師古導沇水而為濟截河又為滎澤陶丘在今曹州定陶西南菏澤又與汶水㑹北折而東入海也按沇水出今王屋縣山東流至濟源縣而名濟水滎澤在今鄭州滎澤定陶曹州濟隂縣是也菏澤在今兖州魚臺縣汶水在今兖州莱蕪縣濟水王莽末旱渠涸但入河而已不復截河南過東平濟南淄川北海中有水流入於海謂之清河菏澤汶水合流亦曰濟河蓋因舊名本濟水也而水經是和帝以後所撰乃言濟水南過滎澤至於乗氏等縣一依禹貢舊導斯不詳之甚也酈元又從而注之其所纂序尤為紕繆矣又九州記云濟源縣漫流水玉漿澗木溝皆㑹於濟
 皮城在城東三十八里即春秋時陽樊邑忿生
公元606年
故城在今縣西北二里軹縣故城史記秦昭王魏收軹漢為縣故城在今縣東南十三里即漢文帝封舅薄昭軹侯是此髙齊拒周使斛律光關於此以屯戍卒按郡國縣道記云後魏自此城移縣於今東南三十八里皮城置大業二年省之濟源故城古縣西北九里史記晉文公原陵山在城之西北是也靈井東魏鎮西將軍平覽為懐州乃於軹關築城以防西魏新城少水有一土井隨級即渇覽乃具衣冠俯井而祝俄而井泉湧出合城不闕此井今在故城中沁臺在縣東北三十里與古城相去五里軹關在今縣西十一里
  太平寰宇記卷五十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