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三
卷六十三 第 1a 页 WYG0469-051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三

  宋 乐史 撰

  河北道十二

  冀州 深州

  冀州信都郡今理信都县禹贡九州之一毕昴之间为
天街昴星散为冀州分为赵国立为常山两河之间曰
冀州夏书禹导河自大伾山北过绛水至于大陆按地
卷六十三 第 1b 页 WYG0469-0516d.png
志绛水南自清河郡经东武城县界入当郡南宫县界
又东北入信都县界水经注云洚故渎又东北经群阳
亭北入信都城东散入泽渚按群阳亭在今郡理东南
三十五里今郡乃汉信都国城则郡理东入兖州之域
西入冀州之域明此是二州之地春秋时为晋东阳地
三家分晋因属赵秦并天下置三十六郡属钜鹿汉书
高帝六年分钜鹿立清河信都常山等郡寻改信都为
国至景帝二年改广川国立王子彭祖为王四年彭祖
卷六十三 第 2a 页 WYG0469-0517a.png
徙封赵中山王二年封皇子为越王齐有罪国除数月
武帝立齐子去为王去有罪徙上庸四岁后宣帝立去
兄文为王文子海阳有罪徙房陵元帝建昭三年改为
信都国封王子兴为王后兴徙中山王哀帝二年徙定
陶王景为信都王领十七县理信都后汉初复为郡按
后汉书云王郎僭号河北悉应光武自蓟南行有白头
翁曰努力信都为长安守光武至信都而太守任光开
门出迎即今州也光武遂改为长安国永平十五年更
卷六十三 第 2b 页 WYG0469-0517b.png
名乐成国以封皇子党为王传国四世绝延光元年又
更名安平国以封河间孝王开子德为王以续嗣至中
平元年有罪国除汉末兼治置冀州领郡国而理于此
魏黄初中冀州刺史自邺徙理信都至晋太始元年封
皇叔祖父子为安平王太康又改为长乐国立孚曾孙
祐为王十年割武遂武邑观津三县为武邑国以封南
宫王承为武邑王惠帝时承薨无后省还长乐西晋末
石赵自信都徙理襄国至季龙州徙于邺慕容隽平冉
卷六十三 第 3a 页 WYG0469-0517c.png
闵冀州又徙理信都苻坚克慕容炜州又徙理于邺后
慕容垂据中山复移冀州于信都故垂都之后魏平慕
容氏复为长乐郡兼置冀州北齐后周皆因之隋开皇
三年郡废而冀州如故炀帝初州废复为信都郡唐武
德四年讨平窦建德复改置冀州镇信都衡水武邑枣
强南宫堂阳下博武强八县六年置总管府移治所于
下博管冀贝深宗四州贞观元年废都督府移州治于
信都又以下博武强二县属深州十七年以废深州之
卷六十三 第 3b 页 WYG0469-0517d.png
下博武强鹿城废观州之阜城来属龙朔二年改为魏
州都督府咸亨三年复旧先天二年割下博武强鹿城
三县属深州开元二年复以下博武强还冀州天宝元
年改为信都郡乾元元年复为冀州后汉皇甫嵩李义
贞为冀州牧平黄巾贼有功后嵩奏请冀州一年田租
以服饥人帝从之百姓歌之曰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
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元领县十

卷六十三 第 4a 页 WYG0469-0518a.png
  信都 南宫 阜城 武邑 堂阳 枣强

  衡水 蓨县 德州割到

  二县割出

  武强 下博 俱入深州

  州境

  东西二百六十里 南北三十六里

  四至八到

  西南取相州路至东京七百二十里 西南至西京
卷六十三 第 4b 页 WYG0469-0518b.png
一千四百里 西南取相州至长安一千九百二十
里 东至德州二百一十五里 南至贝州一百三
十里 正西微北至赵州一百六十里 北至瀛州
二百四十里 东至博州三百里 西北至邢州二
百六十里 西北至深州一百三十里 东南至博
州三百里 东北至沧州三百三十里

  户

  唐开元户九万四千一百二十皇朝户主一万八千
卷六十三 第 5a 页 WYG0469-0518c.png
六百三十五客三千七百一十二

  风俗

  虞植冀州风土记云黄帝以前未可备闻唐虞以来
冀州乃圣贤之渊薮帝王之田地又张彦真记云前
有唐虞之化后有孔圣之风又十三州志云冀州之
地盖古京也人患剽悍故语曰仕宦不偶值冀部其
人刚狠浅于恩义无宾序之礼怀居悭啬古语云幽
冀之人钝如椎亦履山之险为逋逃之丛又许慎说
卷六十三 第 5b 页 WYG0469-0518d.png
文云冀州北郡以月朝作饮食为膢腊祭也又山东
之人性缓尚儒仗气任侠是也

  姓氏

  高阳郡五姓 许 纪 夏 伏 公孙

  渤海郡三姓 吴 高 欧阳

  人物

  窦婴 董仲舒 后魏有马八龙 张载武邑人
唐孔颖达冀州衡水人为散骑常侍 高士廉渤海
卷六十三 第 6a 页 WYG0469-0519a.png
蓨县人

  土产

  绢贡 绵贡 草履子

  信都县旧三十乡今八乡本汉旧县也属信都国又续
汉书郡国志信都县属安平国后汉又属长乐郡隋开
皇六年又于州置长乐县大业二年省信都县入长安
十二年又改长乐为信都县郡国县道记云信都城内
有曹魏冀州刺史陈留丁绍颂德碑青龙三年立又有
卷六十三 第 6b 页 WYG0469-0519b.png
后魏刺史崔藏李平封隆之四碑文皆冠绝 胡蝗晋
阳秋曰司冀青雍州蝗属茅草至尽石勒与蝗竞取民
禾河北百姓谓之胡蝗 历山舜耕历山是此 衡水
亦曰长芦水即浊漳之下流也按信都记云衡水有表
潬渡历下博城北而迤逦东北注谓之九争曲水味咸
苦俗称苦河亦谓之黄漳河 浊漳水在州西北六十
里亦谓之白沟 绛水禹贡谓导河北过洚水即此今
谓之枯绛渠西南自南宫县界流入又云绛水枯渎在
卷六十三 第 7a 页 WYG0469-0519c.png
州东南二十里 博水源出中山望都南入下博县界
因为名 杨污泽尔雅谓秦有杨洿 长泸枯沟在州
西二里 故昌城汉为县在今郡西北五十里属信阳
后汉省故城在焉扶柳故城亦汉为县后汉属安平国
后魏省故城在今县西三十里后汉刘植迎世祖于此
 辟阳故城在今县东南三十五里汉为县后汉省
故桃城汉为县在今县西北四十五里后汉省今县城
存 故泽城西晋末刘石之乱人相率共筑此城于柳
卷六十三 第 7b 页 WYG0469-0519d.png
泽畔 合阳城汉县高帝时以代王喜弃国降为合阳
侯宣帝又封梁喜为侯王莽改曰宜乡后汉并省入扶
柳旧地理志书并失所在盖在今郡东界 三张宅晋
文士张协兄弟三人喜属文皆郡人也语曰二陆入洛
三张减价 窦冢隋图经云观津东南三里青冢高三
十馀丈周回千步汉文帝窦后父青少遭秦乱隐身渔
钓坠泉死景帝即位太后于坠泉所起大坟号曰窦氏
青山在观津城南 煮枣故城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汉
卷六十三 第 8a 页 WYG0469-0520a.png
侯国城六国于此煮枣油后魏及齐以故事每煮枣油
于此城

  南宫县西南二十六里旧二十七乡今四乡本汉旧县
汉书曰高后元年封张敖子偃为南宫侯即此邑也地
理志南宫属信都国隋图经光武自蓟南驰至南宫界
遇大雨引车入道傍客舍冯异抱薪邓禹燃火对灶燎
衣而去即此地高齐天保七年省隋开皇六年复置
洚水枯渎在县东南六里南自清河郡经缭县城流入
卷六十三 第 8b 页 WYG0469-0520b.png
邑界 缭县汉为县在今县东南二十六里故城存后
汉省有洚水枯渎经此城北

  阜城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旧二十七乡今四乡本汉旧
城也属渤海郡故城在今县东二十二里阜城故城是
后汉属安平国晋书地道记云故阜邑为阜城高齐天
保七年自故城移于今理隋开皇九年改属观州大业
二年复属冀州唐武德四年又属观州贞观十七年废
观州又𨽻冀州 弓高城在县南二十七里隋图经云
卷六十三 第 9a 页 WYG0469-0520c.png
弓高城汉封韩颓当为侯国崔浩曰韩增为额侯今城
中有龙额村即此晋省县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属沧州
 故蒲领县汉县在今县北三里蒲领故城是后汉省
并蓨按水经云今沧州鲁城县北六十里漳河西岸又
有一蒲领人流寓于彼遂立此城后汉既以蒲领并蓨
今阜城北蒲领故城与蓨相近足明鲁城西界蒲领非
汉县也 苻融垒在县东北二十四里 沙邱即宅阳
城一名西宅 华阳亭即嵇康学琴于此

卷六十三 第 9b 页 WYG0469-0520d.png
  武邑县东北九十里旧十九乡今四乡本汉旧县也属
信都国汉属安平国晋太康十年于此置武邑郡后魏
皇始三年移郡武强高齐天保中省武邑隋开皇六年
复置 洚水九州记云武邑县洚水西南自衡县界而
东经县城西过 衡漳河在县北三十二里 观津丘
在县东南二十七里 东昌故城在县东北二十八里
汉为县后汉末省 观津城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古堤
尚存即六国赵邑也赵孝成王封乐毅于观津号望诸
卷六十三 第 10a 页 WYG0469-0521a.png
君又汉为县景帝母窦太后观津人也高齐天保七年
省 武强河在县北三十二里

  堂阳县西六十五里旧十七乡今四乡本汉旧县也汉
书汉高祖封孙赤为堂阳侯即此地属钜鹿郡应劭曰
县在堂之阳按长芦水亦谓之堂水县名堂阳盖取此
也后汉属安平国高齐省隋开皇十六年重置属冀州
晋改为蒲泽唐复旧名 尧台郡国志云信都堂阳九
门城有古台二所并号为尧台 长芦水在县南二百
卷六十三 第 10b 页 WYG0469-0521b.png


  枣强县东南六十八里旧二十乡今四乡本汉旧县也
武帝封广川子晏为侯即此汉书地理志属清河郡按
县道记云今枣强东北十八里有广川王故城慕容垂
于此置广川郡后魏孝文太和十一年废郡高齐天保
七年省广川县因移枣强县理此城属长乐郡隋开皇
二年又自故城移枣强于今理 县外城即羌酋姚弋
仲之故垒也 棘津故城在县东北二十七里左传曰
卷六十三 第 11a 页 WYG0469-0521c.png
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史记曰吕望东海人也老而无
遇卖食棘津今故城东北百步有后汉黄门谯敏碑其
文相传为蔡伯喈撰也 高堤今县东北三十六里有
高堤故城一名雍氏郭城汉为县后汉省 平堤汉宣
帝封河间献王招为侯后汉省旧地理志并失其所在
盖在今县东北高堤城侧近以界内多古堤因以为名
 枯漳河在今县东南又东流入蓨县界 广川故城
汉为县故城在今县东北 古台隋图经云城北一古
卷六十三 第 11b 页 WYG0469-0521d.png
台俗传为太公卖浆台 故枣强城汉为邑理故城在
今县西南十五里后汉省魏复置高齐天保七年自故
城移枣强县于今县东北十八里广川城置隋开皇三
年移于今理 复阳故城汉县在今县西南十八里故
城是也高帝封陈胥为侯即此后汉省 莎堤汉为县
后汉省旧城地理书并失所在按郡国县道记云今在
贝冀德三州之界即枣强地也

  衡水县西北四十五里旧十八乡今三乡本汉桃县地
卷六十三 第 12a 页 WYG0469-0522a.png
隋开皇十六年于今县置衡水县在长芦河西则衡漳
故渎也因以为县名 长芦水在县南百步 蔺相如
台在县东北十二里

  蓨县东北七十里旧二十乡今四乡本汉修县即条国
文帝封周亚夫为条侯蓨县属信都国后汉属渤海郡
晋改蓨为条开皇三年废渤海郡属冀州五年改条县
为修县属观州唐武德亦属观州贞观十七年废州改
𨽻德州今属冀州 九成在县西有邸阁城内有晋蓨
卷六十三 第 12b 页 WYG0469-0522b.png
今有鲁国孔翊清德碑存 马颊河经邑界

  深州

  深州饶阳郡今理陆泽县禹贡冀州之域星分毕宿战
国时属魏七国时为赵地秦并天下为上谷钜鹿二郡
地汉为饶阳地属涿郡后汉属安平国桓帝以后为博
陵郡晋为博陵郡北齐亦同隋开皇十六年废郡于饶
阳县置深州以州西故深州为名大业二年州废以其
地分入博陵河间二郡唐武德四年平窦建德于河间
卷六十三 第 13a 页 WYG0469-0522c.png
郡之饶阳县置深州领安平饶阳芜蒌三县初治安平
其年移理饶阳贞观元年割故廉州之鹿城冀州之武
强下博来属定州鹿城下博武强属冀州先天元年复
割安平鹿城饶阳置深州仍分置陆泽天宝元年改深
州为饶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深州

  元领县五 今六

  陆泽 饶阳 安平 下博冀州割到 武强冀州
割到 乐寿冀州割到

卷六十三 第 13b 页 WYG0469-0522d.png
  二县割出

  鹿城入镇州 博野入定州

  州境

  东西一百九十里 南北二百六十里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九百里 西南至西京一千三百三十里
西南取赵州路至长安二千五百里 东至沧州
三百一十五里 南至魏州五百里 西至镇州一
卷六十三 第 14a 页 WYG0469-0523a.png
百八十五里 北至易州三百里 东南至冀州一
百三十里 西北至定州一百七十三里 西北至
瀛州一百五十里 西北至镇州一百五十里

  户

  唐开元户四万二千二百一十一皇朝户主一万五
千四百八十八客五千八百七十二

  风俗

  与冀州同

卷六十三 第 14b 页 WYG0469-0523b.png
  人物

  唐魏知古深州陆泽人为相

  土产

  布 绢贡 石榴

  陆泽县旧十七乡今五乡本汉广河县地隋仁寿中象
城县地唐开元中自象城析置以大陆泽为名贞元中
以饶阳立深州至长庆以后移深州理于是邑 大陆
泽禹贡谓大陆既作也

卷六十三 第 15a 页 WYG0469-0523c.png
  饶阳县东北三十里旧三十乡本汉旧县也属涿郡应
劭注云在饶河之阳为名今有古城在今县东北二十
里饶阳故城是也齐文宣天保五年移于今理按饶阳
县即后魏虏渠口置虏口镇于此后为县𨽻深州隋开
皇三年改属定州十六年属饶州 枯白马渠在县南
一名黄河今名白马沟上承滹沱河东流入下博界故
注水经云滹沱又东自马渠出李公渚赵记云此白马
渠魏白马王彪所凿俗谓之黄河又通典州郡志滹沱
卷六十三 第 15b 页 WYG0469-0523d.png
河旧在县南即光武所渡处魏武帝因饶河故渎决令
北注新沟所以今在县北后刺史杨贝改为清宁河也
 毛苌宅注诗为河间博士是邑人今有宅存 博陵
故城 饶阳故城皆汉邑名废城在县界 虏口镇今
理也自石赵苻秦后魏并为博陵郡理于此 州理城晋
鲁口城也公孙泉叛司马宣王征之凿滹沱入派水以运
粮因筑此城盖滹沱有鲁沱之名因号鲁口后魏道武
皇治二年车驾幸鲁口即此城也 芜蒌亭在县东北
卷六十三 第 16a 页 WYG0469-0524a.png
四十五里后汉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至饶阳芜蒌亭
饥甚冯异进豆粥光武曰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公孙
异字 芜蒌亭故城在县东北四十五里隋县地盖因
东北芜蒌亭为名

  安平县西北五十三里旧十六乡今五乡本汉旧县属
涿郡汉书曰高帝六年封鄂千秋为安平侯后属博陵
郡今城北面有台俗谓之神女楼自晋及高齐博陵郡
并理此隋开皇十六年又于此置深州大业三年省州
卷六十三 第 16b 页 WYG0469-0524b.png
以县还涿郡唐武德四年又置深州以县属深州州废
割属定州至先天元年又置州县仍属焉 谷邱故城
在今县西南十五里汉为县后汉省 今名礓石河西
自定州义丰县界流入滹沱河在县南二十三里
武强县东北一百三十里旧四十乡今六乡古城隧城
即六国时为赵邑故城在今县东北三十里是汉为武
强县属河间国后汉属安平国晋属长乐国后魏属武
邑郡高齐天保七年省又按郡国县道记武强故县在
卷六十三 第 17a 页 WYG0469-0524c.png
今县西南二十五里汉为侯国今县即西晋于其城置
武强县因古城以名之高城移于今理有衡漳河在今
县南五里其城即后魏武邑县郡城道武皇治二年筑
武隧故城在县东北三十一里赵破秦将扈辄于武
隧斩首十万即此地也 武强故城在县西南二十五
里汉书严不识以击黥布功封武强侯后汉王梁亦为
武强侯 武强泉即担生蛇所陷之县

  下博县北一百里旧二十二乡今六乡本汉旧县也属
卷六十三 第 17b 页 WYG0469-0524d.png
信都国应劭注云太山有博县此故言下也王莽改曰
闰博亦谓在博水之下故名耳后汉书云光武曾迷于
下博是故县在今县南二十里后魏移县于衡水北即
去今县二十里俗谓之故城县后周建德六年又移于
今理按县道记云下博今理郡后汉祭遵垒北枕衡漳
水是焉 白马故沟隋图经云魏白马王彪凿武强渊
邑人有遇有一蛇疑其灵持而养之名曰担生长而吞
噬人里内患之遂捕系狱担生负而奔邑因沦为河县
卷六十三 第 18a 页 WYG0469-0525a.png
长及吏咸为鱼矣今县治东北半里许落水渊水又东
南结为湖县沦之处令之子东奔又陷于此故谓之郎
君渊 平泽河在县北界即后汉王霸言光武冰合之
所今号为危渡 世祖庙汉世祖自蓟北行至此见一
白头翁云信都为长安守是此处今有庙存

  乐寿县东北(阙)  里旧五十乡今四乡本汉乐成县
也属河间国故在今县东南十六里是汉理所城内有
河间献王殿馀址尚存续汉书郡国志云后汉桓帝改
卷六十三 第 18b 页 WYG0469-0525b.png
为乐陵县帝追尊祖父河间王开为孝穆皇帝以为邑
奉山陵故加陵曹魏文改为乐城县后魏太和十一年
自魏郡移河间郡及县西南一里乐寿亭故城其年郡
又移理武桓城今河间县是也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
属瀛州十八年改为广城县仁寿元年又改为乐寿县
又取其理城为名大业十三年自乐寿亭故城移于今
理 房渊九州记云乐寿县有房渊方三百里石勒之
建安二年水忽变为赤燕慕容隽二年水忽生盐如印
卷六十三 第 19a 页 WYG0469-0525c.png
形其渊一日再长再减不失其度居近者时见龙狗之
状傍边戏叶落于渊者辄有群燕衔出 故阿武城汉
县废城在今县西北三十九里后汉省 故中水城汉
县也在今县西北三十里高祖封功臣吕马童为中水
侯即此地也居两河之间故曰中水又郡国县道记云
其城南枕滹沱北背高河高齐天宝七年省


卷六十三 第 19b 页 WYG0469-0525d.png








  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