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五 第 1a 页 WYG0470-012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
宋 乐史 撰
江南西道三
太平州
太平州理当涂县本宣州当涂县周世宗画江为界之
后伪唐改立新和州又为雄远军皇朝开宝八年平
江南改为平南军太平兴国二年升为太平州割当涂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
宋 乐史 撰
江南西道三
太平州
太平州理当涂县本宣州当涂县周世宗画江为界之
后伪唐改立新和州又为雄远军皇朝开宝八年平
江南改为平南军太平兴国二年升为太平州割当涂
卷一百五 第 1b 页 WYG0470-0123b.png
芜湖繁昌三县以𨽻焉
今领县三
当涂 繁昌 芜湖
州境
东西一百四十三里 南北二百五十七里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陆路一千七百里水路二千三十里
西至西京陆路二千二百里水路二千八百五十里
今领县三
当涂 繁昌 芜湖
州境
东西一百四十三里 南北二百五十七里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陆路一千七百里水路二千三十里
西至西京陆路二千二百里水路二千八百五十里
卷一百五 第 2a 页 WYG0470-0123c.png
西至长安三千一百二十里 东至升州二百九十
七里 西至和州五十二里江浙二里 南至宣州
一百九十三里 北至扬州四百里江浙八十里
东南至宣州丹阳湖口与宣州分界一百五十里
西南至池州四百一十里 东北至溧水一百二十
里 西北至和州界以采石江心为界二十八里
户
旧户载宣州籍皇朝管户主一万二千二百一十
七里 西至和州五十二里江浙二里 南至宣州
一百九十三里 北至扬州四百里江浙八十里
东南至宣州丹阳湖口与宣州分界一百五十里
西南至池州四百一十里 东北至溧水一百二十
里 西北至和州界以采石江心为界二十八里
户
旧户载宣州籍皇朝管户主一万二千二百一十
卷一百五 第 2b 页 WYG0470-0123d.png
九客二千八百四十一
风俗
与宣州同
人物无
土产无
当涂县旧二十四乡今十六乡本汉丹阳县地汉己末
为侯国即汉书刘圣公为当涂侯是也按汉书地理志
当涂属九江郡应劭注云禹所娶涂山侯国也有禹垆
风俗
与宣州同
人物无
土产无
当涂县旧二十四乡今十六乡本汉丹阳县地汉己末
为侯国即汉书刘圣公为当涂侯是也按汉书地理志
当涂属九江郡应劭注云禹所娶涂山侯国也有禹垆
卷一百五 第 3a 页 WYG0470-0124a.png
春秋左氏传云禹会诸侯于涂山在寿春楚之分𨽻扬
州晋太康二年分丹阳置于湖县成帝时以江北之当
涂县流民过江在于湖者侨立当涂县属淮南郡故晋
书郡国志云西晋悯怀之后胡人仍侵中原不守琅琊
王睿出镇扬州因渡江南卜金陵建大业衣冠礼乐州
郡名号并随渡江改制则从北地当涂来江南自东晋
之始也金陵记云姑熟之南淮曲之阳置豫州六代英
雄遂居于此以斯地为上游广屯兵甲建筑墙垒基址
州晋太康二年分丹阳置于湖县成帝时以江北之当
涂县流民过江在于湖者侨立当涂县属淮南郡故晋
书郡国志云西晋悯怀之后胡人仍侵中原不守琅琊
王睿出镇扬州因渡江南卜金陵建大业衣冠礼乐州
郡名号并随渡江改制则从北地当涂来江南自东晋
之始也金陵记云姑熟之南淮曲之阳置豫州六代英
雄遂居于此以斯地为上游广屯兵甲建筑墙垒基址
卷一百五 第 3b 页 WYG0470-0124b.png
犹存至隋平陈改南豫州为宣州因废于湖县徙当涂
于姑熟大业二年以姑熟立蒋州至五年废蒋州属丹
阳武德七年赵郡王孝恭平辅公祏之后百姓凋零万
中无一至八年四月以当涂县仍旧属宣州 牛渚山
在北三十五里突出江中谓为牛渚古所津渡处也江
表传云司马徽论运命历数云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
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又寿春谣言天子当西上孙皓
大喜即载妻子及后宫数十从牛渚陆道而上云青盖
于姑熟大业二年以姑熟立蒋州至五年废蒋州属丹
阳武德七年赵郡王孝恭平辅公祏之后百姓凋零万
中无一至八年四月以当涂县仍旧属宣州 牛渚山
在北三十五里突出江中谓为牛渚古所津渡处也江
表传云司马徽论运命历数云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
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又寿春谣言天子当西上孙皓
大喜即载妻子及后宫数十从牛渚陆道而上云青盖
卷一百五 第 4a 页 WYG0470-0124c.png
入洛阳适遇大雪寒冻殆死舆地志云牛渚山首有人
潜行去处连洞庭傍通无底见有金牛状异乃惊而出
牛渚山此谓之采石按今对采石渡口上谢将军祠又
按江源记云商旅于此取石至都输造石渚因名采石
淮南记吴初以周瑜屯牛渚晋镇西将军谢尚亦镇此
城袁宏时寄运船泊牛渚赏月夜泛江闻运船中讽咏
遣问之即宏诵其自作咏史诗于是大相叹赏 慈母
山在县北七十里临江亦谓之慈姥山丹阳记山生箫
潜行去处连洞庭傍通无底见有金牛状异乃惊而出
牛渚山此谓之采石按今对采石渡口上谢将军祠又
按江源记云商旅于此取石至都输造石渚因名采石
淮南记吴初以周瑜屯牛渚晋镇西将军谢尚亦镇此
城袁宏时寄运船泊牛渚赏月夜泛江闻运船中讽咏
遣问之即宏诵其自作咏史诗于是大相叹赏 慈母
山在县北七十里临江亦谓之慈姥山丹阳记山生箫
卷一百五 第 4b 页 WYG0470-0124d.png
管竹王褒洞箫赋云原夫箫干之所生于江南之邱墟
即此处也其竹圆致异于众处自伶伦采竹嶰谷后惟
此簳见珍历代尝给乐府而俗呼为鼓吹山上有慈母
祠 采石戍名也在城西北牛渚山之上最狭亦侯景
东渡路由于此隋平陈置赭沂镇贞观初于此置戍
连𡼠山山边大江矶石相连谢朓常于此赋诗 琵琶
山以山形似琵琶故以为名 铜山山在县南出好铜
古谓丹阳穴也 翰辟山梁大同起居注云九年鸿胪
即此处也其竹圆致异于众处自伶伦采竹嶰谷后惟
此簳见珍历代尝给乐府而俗呼为鼓吹山上有慈母
祠 采石戍名也在城西北牛渚山之上最狭亦侯景
东渡路由于此隋平陈置赭沂镇贞观初于此置戍
连𡼠山山边大江矶石相连谢朓常于此赋诗 琵琶
山以山形似琵琶故以为名 铜山山在县南出好铜
古谓丹阳穴也 翰辟山梁大同起居注云九年鸿胪
卷一百五 第 5a 页 WYG0470-0125a.png
卿上表传诏往姑熟翰辟山采石墨于大石之内获钱
四枚 苏屯山昔苏峻屯兵于此山因以名之 蒲山
在县六里按宋书孝武帝大明七年巡于湖县至蒲山
独赦南豫州郡此也 九井山在县南十里按伏滔北
征记云九井山在丹阳山有九井五井乾四井通大江
昔有人堕马鞍乃从牛渚得之即知通江姑熟记云殷
仲文从桓公九日游九井赋诗即此山 黄山在县西
北五里上有宋凌歊台周回五里一百步高四十丈石
四枚 苏屯山昔苏峻屯兵于此山因以名之 蒲山
在县六里按宋书孝武帝大明七年巡于湖县至蒲山
独赦南豫州郡此也 九井山在县南十里按伏滔北
征记云九井山在丹阳山有九井五井乾四井通大江
昔有人堕马鞍乃从牛渚得之即知通江姑熟记云殷
仲文从桓公九日游九井赋诗即此山 黄山在县西
北五里上有宋凌歊台周回五里一百步高四十丈石
卷一百五 第 5b 页 WYG0470-0125b.png
碑见存 望夫山在县北四十七里昔人往楚累岁不
还其妻登此山望夫乃化为石周回五十里高一百丈
临江 龙山在县南一十二里桓温常以九月九日与
僚佐登此周回十五里 天门山在县西南三十里有
二山夹大江东曰博望西曰天门按郡国志云天门山
亦曰峨眉山楚获吴艅艎即此处按其山相对时人呼
为东梁西梁山据县图为天门山舆地志云博望梁山
东西相对隔江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山亦曰峨眉
还其妻登此山望夫乃化为石周回五十里高一百丈
临江 龙山在县南一十二里桓温常以九月九日与
僚佐登此周回十五里 天门山在县西南三十里有
二山夹大江东曰博望西曰天门按郡国志云天门山
亦曰峨眉山楚获吴艅艎即此处按其山相对时人呼
为东梁西梁山据县图为天门山舆地志云博望梁山
东西相对隔江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山亦曰峨眉
卷一百五 第 6a 页 WYG0470-0125c.png
山宋孝武诏曰梁山层岫云峙流间海岳天表象魏以
旌国形仍以二山为立阙故曰天门焉 谢公山在县
东三十五里齐宣城太守谢朓筑室及池于山南其宅
阶址见存路南砖井二口天宝十二年改名谢公山周
回八十里 金牛渚在县西北十里东方朔神异记云
有铜与金相似又云昔有金牛起于此山入牛渚坎穴
犹存 白纻山在县东五里本名楚山桓温领妓游山
奏乐好为白纻歌因改为白纻山 鼍浦在县南一里
旌国形仍以二山为立阙故曰天门焉 谢公山在县
东三十五里齐宣城太守谢朓筑室及池于山南其宅
阶址见存路南砖井二口天宝十二年改名谢公山周
回八十里 金牛渚在县西北十里东方朔神异记云
有铜与金相似又云昔有金牛起于此山入牛渚坎穴
犹存 白纻山在县东五里本名楚山桓温领妓游山
奏乐好为白纻歌因改为白纻山 鼍浦在县南一里
卷一百五 第 6b 页 WYG0470-0125d.png
三百五十步李聿任歙刺史经此浦有鼍魅领聿妻子
往新安就任幽聿本身于潭中三年聿从潭出往寻妻
子不复识乃往山东学法后斩其鼍魅妻子乃识之
姑熟溪在县南二里姑熟即县名此水经县市中过按
溪即因地以名之也又按江源记姑浦口南岸立津关
讥行旅 谢朓宅在县二十五里 司马井在城南一
十里九井皆晋司马桓公所凿 彭城昔楚吴交军于
此彭王所筑因名焉 白纻亭图注云昔宋帝与群臣
往新安就任幽聿本身于潭中三年聿从潭出往寻妻
子不复识乃往山东学法后斩其鼍魅妻子乃识之
姑熟溪在县南二里姑熟即县名此水经县市中过按
溪即因地以名之也又按江源记姑浦口南岸立津关
讥行旅 谢朓宅在县二十五里 司马井在城南一
十里九井皆晋司马桓公所凿 彭城昔楚吴交军于
此彭王所筑因名焉 白纻亭图注云昔宋帝与群臣
卷一百五 第 7a 页 WYG0470-0126a.png
会于此山游唱白纻歌因以为名在县东七十五里司
马陵晋司马桓元篡立伪尊为陵今里人犹呼之碑
阙俱在去县一十一里青阳东北隅又南史齐宜都王
铿为南豫州刺史镇姑熟于时人𤼵桓温女冢得金巾
箱织金篾为严器又有金蚕银玺等物甚多条以启
闻郁林王敕以赐之铿曰今取往物后取今物如此循
环岂可熟念使长史蔡约自往修复纤毫不犯陵墓在
邑界
马陵晋司马桓元篡立伪尊为陵今里人犹呼之碑
阙俱在去县一十一里青阳东北隅又南史齐宜都王
铿为南豫州刺史镇姑熟于时人𤼵桓温女冢得金巾
箱织金篾为严器又有金蚕银玺等物甚多条以启
闻郁林王敕以赐之铿曰今取往物后取今物如此循
环岂可熟念使长史蔡约自往修复纤毫不犯陵墓在
邑界
卷一百五 第 7b 页 WYG0470-0126b.png
芜湖县东北六十五里元七乡本汉县地理志属丹阳
在芜湖侧以其地卑畜水泞深而生芜藻故曰芜湖因
此名县晋为重镇谢尚王敦皆镇于此陈平县废地入
当涂其实为江津之要自唐武德已来为镇𨽻姑熟伪
唐割宣城当涂二邑之地复置𨽻升州国破𨽻宣州皇
朝𨽻太平州 芜湖长七里在县界春秋楚子伐吴尅
鸠兹杜注云在芜湖今谓之高皋夹也 鳖州按江表
记云江中鳖州长三里与芜湖相接 楚干将坟在县
在芜湖侧以其地卑畜水泞深而生芜藻故曰芜湖因
此名县晋为重镇谢尚王敦皆镇于此陈平县废地入
当涂其实为江津之要自唐武德已来为镇𨽻姑熟伪
唐割宣城当涂二邑之地复置𨽻升州国破𨽻宣州皇
朝𨽻太平州 芜湖长七里在县界春秋楚子伐吴尅
鸠兹杜注云在芜湖今谓之高皋夹也 鳖州按江表
记云江中鳖州长三里与芜湖相接 楚干将坟在县
卷一百五 第 8a 页 WYG0470-0126c.png
东北九里楚干将镆铘之子复父雠三人以三人头共
葬在宣城县即芜湖也
繁昌县东北六百六十五里元七乡本宣州南陵县地
在南陵之西南大江西对卢州江口以地出石绿兼铁
由是置治自唐开元以来立为石绿场其地理枕江舟
航往来实津要之地以南陵地远民乞输税于场唐析
南陵之五乡立为繁昌县 灵山在县十里山半有龙
堂每亢旱祷祈有应 磕山在县南大江中有石石上
葬在宣城县即芜湖也
繁昌县东北六百六十五里元七乡本宣州南陵县地
在南陵之西南大江西对卢州江口以地出石绿兼铁
由是置治自唐开元以来立为石绿场其地理枕江舟
航往来实津要之地以南陵地远民乞输税于场唐析
南陵之五乡立为繁昌县 灵山在县十里山半有龙
堂每亢旱祷祈有应 磕山在县南大江中有石石上
卷一百五 第 8b 页 WYG0470-0126d.png
有寺旧名孤圻山亦曰蜃居山在顾冶山上去县十五
里
池州
池州池阳郡今理贵池县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及秦汉
为今宣州之西偏古鄣郡之地三国志云吴黄武三年
封韩当为石城侯乃置石城县于此舆地志云梁昭明
太子以其水出鱼美故名为贵池隋开皇九年废石城
县入南陵县至十九年于废石城置秋浦县属宣城郡
里
池州
池州池阳郡今理贵池县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及秦汉
为今宣州之西偏古鄣郡之地三国志云吴黄武三年
封韩当为石城侯乃置石城县于此舆地志云梁昭明
太子以其水出鱼美故名为贵池隋开皇九年废石城
县入南陵县至十九年于废石城置秋浦县属宣城郡
卷一百五 第 9a 页 WYG0470-0127a.png
大业末为贼汪华所居唐武德四年猷州总管左难当
奏于秋浦别置池州以秋浦属宣州永泰元年侍御史
李芄巡抚至此时宣饶二郡人方清陈庄聚兵据鸟石
山并太平等古城为乱遂绝江路劫掠行旅日久芄乃
请于秋浦仍旧置州守其要地以破其谋观察使洪州
都督李勉以闻代宗嘉之乃以宣州之秋浦青阳饶州
之至德三县以𨽻之兼徙宣饶歙三郡户以实之又析
三邑之地复于东南置石埭县俾四邑以成都皇朝割
奏于秋浦别置池州以秋浦属宣州永泰元年侍御史
李芄巡抚至此时宣饶二郡人方清陈庄聚兵据鸟石
山并太平等古城为乱遂绝江路劫掠行旅日久芄乃
请于秋浦仍旧置州守其要地以破其谋观察使洪州
都督李勉以闻代宗嘉之乃以宣州之秋浦青阳饶州
之至德三县以𨽻之兼徙宣饶歙三郡户以实之又析
三邑之地复于东南置石埭县俾四邑以成都皇朝割
卷一百五 第 9b 页 WYG0470-0127b.png
铜陵东流二县来属
元领县四 今六
贵池 青阳 石埭 建德 铜陵宣州割到 东
流宣州割到
州境
东西三百三十里 南北二百四十二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二千一百一十里 西北至西京二千
元领县四 今六
贵池 青阳 石埭 建德 铜陵宣州割到 东
流宣州割到
州境
东西三百三十里 南北二百四十二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二千一百一十里 西北至西京二千
卷一百五 第 10a 页 WYG0470-0127c.png
五百一十里 西北至长安二千四百一十里 东
至宣州三百四十里 西至江州五百里 东至宣
州南陵县界一百五十里 东南至歙州四百六十
里 西南至饶州五百八十里 西至古潭中流与
江州彭泽县为界一百八十里 正西微北渡江至
舒州四百二十里 南至歙州黟县界二百十五里
北至大江中流二十里与舒州桐城县分界
户
至宣州三百四十里 西至江州五百里 东至宣
州南陵县界一百五十里 东南至歙州四百六十
里 西南至饶州五百八十里 西至古潭中流与
江州彭泽县为界一百八十里 正西微北渡江至
舒州四百二十里 南至歙州黟县界二百十五里
北至大江中流二十里与舒州桐城县分界
户
卷一百五 第 10b 页 WYG0470-0127d.png
唐开元户二万四千六百皇朝户主一万八千三
百八十一客一万五千四十三
风俗
与宣州同
人物
唐费冠卿池州人及第归恨禄不及养三徵拾遗不
起
土产
百八十一客一万五千四十三
风俗
与宣州同
人物
唐费冠卿池州人及第归恨禄不及养三徵拾遗不
起
土产
卷一百五 第 11a 页 WYG0470-0128a.png
铜 银 铅 矿 茶 苧
贵池县元十一乡本汉石城县地属丹阳郡后汉至陈
不改隋开皇十九年分南陵县置秋浦县盖以秋浦之
水为名至伪吴顺义六年改为贵池因旧地名 (阙)
山在县南五十里山下有穴穴有鱼似鲵二月出游八
月复入 城山在县西七十五里其山周回如城有水
名待月溪故此山独秀异又有桂柏森耸 齐山在县
东南六里有齐山祠复有九顶山洞 西自江州彭泽
贵池县元十一乡本汉石城县地属丹阳郡后汉至陈
不改隋开皇十九年分南陵县置秋浦县盖以秋浦之
水为名至伪吴顺义六年改为贵池因旧地名 (阙)
山在县南五十里山下有穴穴有鱼似鲵二月出游八
月复入 城山在县西七十五里其山周回如城有水
名待月溪故此山独秀异又有桂柏森耸 齐山在县
东南六里有齐山祠复有九顶山洞 西自江州彭泽
卷一百五 第 11b 页 WYG0470-0128b.png
县界与石水合有连石入江名石碑又有大孤石生于
江中俗谓罗刹洲舟船上下为之险艰 贵池在县北
七里按舆地志云梁昭明太子食此水鱼美遂立名焉
其水源出秀山 南陵故城在县西南一十二里按舆
地志南陵县有旧地置戍郡即普通六年置南陵郡城
也隋平陈废 武林城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按舆地志
吴大帝所筑三国志孙权封子休为琅琊王镇武林城诸
葛恪执政不欲诸王在江滨戎马之地徙于丹阳其后
江中俗谓罗刹洲舟船上下为之险艰 贵池在县北
七里按舆地志云梁昭明太子食此水鱼美遂立名焉
其水源出秀山 南陵故城在县西南一十二里按舆
地志南陵县有旧地置戍郡即普通六年置南陵郡城
也隋平陈废 武林城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按舆地志
吴大帝所筑三国志孙权封子休为琅琊王镇武林城诸
葛恪执政不欲诸王在江滨戎马之地徙于丹阳其后
卷一百五 第 12a 页 WYG0470-0128c.png
陆允孙休何逊并为武林城都督即此地 高获墓在
县七十里按范晔后汉书获字敬公汝南新息人也游
学京师与光武有旧三公争辟不应遂循江南卒于石
城石城人思之共为立祠 孝娥庙在县北四十里吴
大帝时孝娥父为铁官冶遇秽铁不流女忧父刑遂投
炉中铁乃涌溢流注入江娥所蹑履浮出于铁时人号
圣姑遂立庙焉 (阙) 在县西南八十里隋开皇十九
年刺史杨荣奏南流五县偏远乃于古石城置 杨叶
县七十里按范晔后汉书获字敬公汝南新息人也游
学京师与光武有旧三公争辟不应遂循江南卒于石
城石城人思之共为立祠 孝娥庙在县北四十里吴
大帝时孝娥父为铁官冶遇秽铁不流女忧父刑遂投
炉中铁乃涌溢流注入江娥所蹑履浮出于铁时人号
圣姑遂立庙焉 (阙) 在县西南八十里隋开皇十九
年刺史杨荣奏南流五县偏远乃于古石城置 杨叶
卷一百五 第 12b 页 WYG0470-0128d.png
州在县西北二十里大江中长五里阔三里状如杨叶
青阳县东九十五里元十二乡本吴临城县赤舄中置
又按与地志云吴帝南渡之初于古丹阳城置定陵县
属淮南郡即此地隋平陈废临城县唐地里志云天宝
元年割秋浦南陵陉三县置在青山之阳故号青阳属
宣州永泰元年𨽻池州 九华山在县二十里旧名九
子山李白以有九峰如莲花削成改为九华山因有诗
云天河溢绿水秀出九芙蓉今山有李白书堂基址存
青阳县东九十五里元十二乡本吴临城县赤舄中置
又按与地志云吴帝南渡之初于古丹阳城置定陵县
属淮南郡即此地隋平陈废临城县唐地里志云天宝
元年割秋浦南陵陉三县置在青山之阳故号青阳属
宣州永泰元年𨽻池州 九华山在县二十里旧名九
子山李白以有九峰如莲花削成改为九华山因有诗
云天河溢绿水秀出九芙蓉今山有李白书堂基址存
卷一百五 第 13a 页 WYG0470-0129a.png
焉又费冠卿及第归后以不及荣养遂绝迹不仕隐此
中长庆中三徵拾遗不起又按顾野王舆地志云其山
面有峰千仞壁立周回二百里高一丈出碧鸡之𩔖
冠帻山在县三十里五山北连接九华其山层峰若冠
帻之状因名 (阙)在县西二十五里源出九华山合大
江
建德县西南二百九十里元六乡本鄱阳秋浦二邑地
唐至德二年采访使宣城郡太守宋若思奏以此地山
中长庆中三徵拾遗不起又按顾野王舆地志云其山
面有峰千仞壁立周回二百里高一丈出碧鸡之𩔖
冠帻山在县三十里五山北连接九华其山层峰若冠
帻之状因名 (阙)在县西二十五里源出九华山合大
江
建德县西南二百九十里元六乡本鄱阳秋浦二邑地
唐至德二年采访使宣城郡太守宋若思奏以此地山
卷一百五 第 13b 页 WYG0470-0129b.png
川遥远因置县邑以遏寇攘仍以年号为名属浔阳郡
至乾元元年属饶州永泰二年来𨽻池州伪吴顺义初
改为建德今复旧名 (阙) 在县北五十五里山上有
石泉深十馀丈中有云母可饵 石门山在县东南八
十里双壁耸峙望之如门 舜井城在县南四里旧传
帝舜南巡至此城梁武于此城立太原府隋废今府中
有舜井焉 印石在县西北五里历水岸石壁峻拔旧
传许旌阳逐蛟至此岸崩其石崩处屹然成壁印石而
至乾元元年属饶州永泰二年来𨽻池州伪吴顺义初
改为建德今复旧名 (阙) 在县北五十五里山上有
石泉深十馀丈中有云母可饵 石门山在县东南八
十里双壁耸峙望之如门 舜井城在县南四里旧传
帝舜南巡至此城梁武于此城立太原府隋废今府中
有舜井焉 印石在县西北五里历水岸石壁峻拔旧
传许旌阳逐蛟至此岸崩其石崩处屹然成壁印石而
卷一百五 第 14a 页 WYG0470-0129c.png
去其石印篆文圆若马蹄迹
石埭县东南一百里元五乡本吴石城县地吴志云韩
当为石城侯遂置石埭场晋太康三年废入宣城县梁
又置故舆地志云梁大同二年置石埭县因贵池源有
两小石埭堰溪水遂以为名陈为隋灭废遂以石埭并
入南陵至唐永泰元年复置池州又析泾县贵池界五
乡以置之 陵阳山在县北三里按舆地志陵阳令窦
子明于溪侧钓鱼偶一日约得白龙子明怜而放之后
石埭县东南一百里元五乡本吴石城县地吴志云韩
当为石城侯遂置石埭场晋太康三年废入宣城县梁
又置故舆地志云梁大同二年置石埭县因贵池源有
两小石埭堰溪水遂以为名陈为隋灭废遂以石埭并
入南陵至唐永泰元年复置池州又析泾县贵池界五
乡以置之 陵阳山在县北三里按舆地志陵阳令窦
子明于溪侧钓鱼偶一日约得白龙子明怜而放之后
卷一百五 第 14b 页 WYG0470-0129d.png
数年又钓得白鱼割其腹中乃有教书子明烧炼食饵
之三年后白龙来迎子明遂得上升其溪环绕山足今
有仙坛醮祭不绝 澄池在县西一百六十里其山四
面险峻上有澄水澈如镜高五百尺 埭其水在县西
一百七十里源从栎山东流北三里至管口合流入石
埭乡与大其岭水合流埭其水从石下流过往来舟船
至此并载拽船于埭上过 故鄣郡在县东北二里舆
地记云吴帝时属丹阳景帝时改为古鄣郡晋太康三
之三年后白龙来迎子明遂得上升其溪环绕山足今
有仙坛醮祭不绝 澄池在县西一百六十里其山四
面险峻上有澄水澈如镜高五百尺 埭其水在县西
一百七十里源从栎山东流北三里至管口合流入石
埭乡与大其岭水合流埭其水从石下流过往来舟船
至此并载拽船于埭上过 故鄣郡在县东北二里舆
地记云吴帝时属丹阳景帝时改为古鄣郡晋太康三
卷一百五 第 15a 页 WYG0470-0130a.png
年置州城时帝杜皇后讳杨遂改为南陵县绿山为名
故城在县西一百四十里隋开皇九年废
铜陵县北一百里元五乡本汉南陵县自齐梁之代为
梅根冶以烹铜铁庾子山枯树赋云东南以梅根作冶
地元管指法门石埭两所隋升法门为义安县又废入
铜官冶后改为铜官县属宣州皇朝割属池州 梅
根山吴录地理志云晋立梅塘冶今作铁冶出青铁其
色特妙于广州 县南十里山出铜以供梅根监兼出
故城在县西一百四十里隋开皇九年废
铜陵县北一百里元五乡本汉南陵县自齐梁之代为
梅根冶以烹铜铁庾子山枯树赋云东南以梅根作冶
地元管指法门石埭两所隋升法门为义安县又废入
铜官冶后改为铜官县属宣州皇朝割属池州 梅
根山吴录地理志云晋立梅塘冶今作铁冶出青铁其
色特妙于广州 县南十里山出铜以供梅根监兼出
卷一百五 第 15b 页 WYG0470-0130b.png
铜矾矿逐年取掘送纳 县西南即古监之所
东流县南一百里三乡本彭泽县之黄菊乡控带江山
唐会昌初建为东流场在古废和城县侧大中四年移
于今理伪唐保大十一年升为东流县至皇朝太平
兴国三年割属池州 历山在县东三十里西枕历池
上有尧舜二庙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
东流县南一百里三乡本彭泽县之黄菊乡控带江山
唐会昌初建为东流场在古废和城县侧大中四年移
于今理伪唐保大十一年升为东流县至皇朝太平
兴国三年割属池州 历山在县东三十里西枕历池
上有尧舜二庙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