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九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二十九
  宋樂史
  淮南道
  夀州
  夀州夀春郡舊理夀春縣今理下蔡縣禹貢揚州之域
公元526年
秦并天下九江郡漢為淮南國劉安反除國復為九江郡漢魏以後揚州刺史理所東晉豫州又鎮于此東晉以后常為南北兩朝疆場彼廢此立改變無恒逐便不常厥所晉太和中袁真夀陽叛伏䧟著正淮論曰淮南三代揚州之分也當春秋時楚陳蔡之與也戰國之末楚全有之而考烈王都焉號曰都城烈王所築西南小城即楚相春申君黄歇所居秦并天下建立郡縣是為九江劉項之際號曰東楚爰自戰國晉之中興六百餘年保淮南九姓稱兵十一人亡不旋踵禍溢於世而終莫戒焉彼夀陽南引終汝之利東連三吳之富北接宋平不過七百西接陳許水陸不出千里外有江湖之阻内保淮淝之固龍泉之陂良疇萬頃六之貢利盡蠻越金石皮革之具萃焉苞木箭竹族生山湖藪澤之隈水旱所不土產草滋之實荒年之所取給俗尚氣力而多勇悍其人習戰爭而貴詐偽豪右并兼之門十室而七藏甲挾劍之家比屋而發然而仁義之化不漸刑法之令不及所以屢多亡國也按夀陽自晉至宋并南朝或為揚州或為豫州至齊末沒于胡人梁普通七年重剋之太清九年后魏河南道大行臺侯景率十三州来降魏將慕容紹宗追破景于夀陽梁以大都督豫州刺史仍鎮夀陽二年作亂舉兵建業景中軍都督復以夀陽改為豫州隋開皇九年平陳改為夀州城臨肥水北有八公山山北灌水東晉至今皆為要害之地隋為淮南郡唐武徳二年杜伏威歸國改為夀州七年都督督夀廖二州夀春霍邱三縣貞觀元年都督府又以廢霍州霍山縣來屬天寶九年改為壽春郡又置霍山縣乾元元年復為壽州後唐天成三年順化郡軍節度周顯徳三年淮南降為防禦州舊理壽春縣移州潁州下蔡縣為理皇朝因之升為忠正軍節度
  元領縣六
  下蔡(潁州割到)壽春安豐霍邱六安
  一縣
  霍縣(併入六安)
  州境
公元956年
  東西一百七十里南北五百六十五里東北至
東京三千二百三十里東北西京一千八百一
十里東北長安九百五十里東北興元府
二百四十四里南沿江興元府三泉縣一百五
十里南至利州五百五十里西至成州三百四
十七里北至鳯州三百五十六里東南興元
府二百八十七里西南武州覆津縣界二百五
西北成州二百五里東北鳯州河池縣
一百六十里
  户
  唐開元户二萬七百七十六皇朝户主六千九百九
十七客三萬六千五百六十
  風俗
  淮南之地人多躁急慓悍勇敢輕進斯地之使然
  姓氏
  闕
  人物
  胡威伯武淮南壽春人父質晉武帝威卿孰與
父清對曰臣父清畏知臣清畏人不知
  蔣欽公奕九江壽春給事孫䇿右䕶軍權嘗入
堂内母踈帳縹被妻妾布裙權歎其在貴守約土産
  絲布石斛茜草絁綿麻布
  下蔡縣舊十五鄉今三鄉古之蔡國呉州来之邑左傳
公元621年
謂蔡成公上蔡於州来謂之下蔡是也以為縣屬沛郡梁大同中峽石築城以拒東魏即今縣城唐武徳四年改為淮州尋復下蔡之額屬頴州周朝平淮南移夀州於此峽石淮水兩岸相對淮經中過山上立二城以防津要上有石中馬跡十餘云是淮南王昇仙之所下蔡故城水經淮水東岸又有一城下蔡新城二城對據翼帶淮濆是也故曰下蔡二處
  夀春縣南二十五里元十三鄉本楚縣也戰國時屬楚
公元前278年
史記楚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楚襄王兵㪚東北保于陳城考烈王二十二年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東徙夀春命曰尋為秦所滅以夀春為縣屬九江郡東晉鄭皇后改為夀陽隋復之歡樂井隋圗經本名義也三伏之日炎暑赫曦男女往来氣自短急望見義井則喜而行未至而憂既至而樂故號歡樂井焉䕶里吳志云權使孫紺大發卒屯䕶即此棘門史記李園伏死士使刺春申君斬其頭投於棘門之外遂使吏盡滅申之家注云棘門夀春城門也八公山一名陵山在縣北四里淮南王八公登山埋金於此白日昇天餘藥在器雞犬䑛之皆仙其處石皆陷人馬之跡猶在故山八公為名廟前有碑齊永明十年所建黄建山在縣東北五十里徐靈寳黄歇所遊之處今山猶有閭舍之跡青岡髙一百步在縣西一十三里按晉書云謝玄苻堅青岡死者如麻即此岡也淮水水經淮水夀縣西北肥水從縣西北入於淮謂之肥水淮水又北經下蔡縣故縣東岸又有一城下蔡新城二城對據翼帶淮墳肥水東南安豐縣界流入經縣二里西入於淮晉孝武帝大業元年苻堅攻晉軍至夀陽晉謝玄謝石拒之置陣肥水之上大敗而遁諸葛誕城在縣東一里魏甘露二年揚州刺史樂綝殺之乃與文欽保據城大將軍司馬文王討平之初議者多欲急攻之大將軍以為城固而衆攻之力屈若有外冦表裏受敵危道也今三叛相聚孤城中天其或使同受戮吾當全䇿縻之可坐而制也二年五月三年二月破滅六軍按甲深溝自困竟不攻而尅石城在縣北四里梁普通中荆山堰遏淮水以灌夀春揚州刺史李憲懼水入城於肥陵山築城防水吳明徹堰在州西北三里徹為陳將攻齊作此堰引陂水以灌夀春咄泉在縣東十里淨界北一百步其泉與地平一無波浪若人至其傍大叫即大湧小叫即小湧若咄之湧彌甚因名咄泉夀陽記云一名玄女泉也牛麓按古今塚墓亷頗葬肥陵牛麓原掘泉三丈一人衣服非常乃云我是肥陵山神葬地當吾直道更宜移之不爾害汝掌事者懼而移之謂之三鍬坑廢西夀春縣在縣西四十里夀春記云秦始皇二十三年北臨淮水西夀春中楚王祭壇水經淮水經倉陵北又東北流夀春故城西即是也廢崇義縣在縣東南三里按宋畧云太初元年金墉人于夀陽號為崇義縣西曲陽縣城縣東北八十三里南臨洛水漢書地理志云秦置九江郡曲陽縣應詔日在淮曲陽晉大康地里東海復有曲陽故此西曲陽縣北譙縣縣東六十三里按輿地志云宋明帝淮南梁郡北譙縣于故曲陽地北譙蒙城二縣屬焉廢蒙城縣縣南二百里按宋書志睢陽縣南梁郡睢陽縣䝉城榖熟陳義寧新崇義寧陵等縣自晉永嘉過江溫嶠淮北之縣用牧流人至隋末廢故夀春縣在縣西一里縣前有時苗飲犢池按輿地云梁武尅夀春豫州南梁西汝隂武安四郡城中置淮南州城
  安豐縣南八里舊二十三鄉今一十九鄉春秋時
國地昔臯繇封兼此地漢為縣屬六安國漢書郡國志屬廬江郡梁置陳留安豐二郡於此隋罷郡縣揚州改頴夀州芍陂縣東一百步淮南子楚相期思之陂灌雩婁之野又輿地志崔實月令孫叔敖期思即此漢王景為廬江太守重建起之内封齊梁之代多屯田于此又按芍陂上承水南霍山縣北界騶虞石入號曰豪水北流陂中凡經百里灌田萬頃陂上令尹祠甚嚴灌水水經注灌水蓼縣禇先生所謂神龜于此江之間即此九井郭璞山海經夀春九井相連若汲一井九井動俗以為靈異不敢汲動或時隠見不常厥所俗傳老子張傅所鑿也今縣界張傅村見此井楚相孫叔敖廟在縣東二里崔實云楚孫叔敖期思陂以功冠歴代遂於壇上立廟陳留郡縣東五里浚儀小黄雍邱三縣廢置在下
公元596年
 廢安城府在縣南四里隋開皇十六年白雀驛置
公元416年
以近城故名焉廢浚儀縣縣東北二百五十步為陂塘下廢雍邱縣縣南六十里廢小黄縣在縣西北三十里已上一三縣晉義熙十二年劉義奏置其陳留郡浚儀雍邱兩縣隋開皇三年小黄縣唐武徳七年廢廢小肥陵縣縣東六十里唐武徳七年廢廢小史埭在縣東五十二里此埭上原號施水又曰支津魏志武帝東征孫權東漕至江際各為栅柵口遣小史文憲開因以為名故安六城漢為六安國本云六堰咎繇之後所封在南蓼城左傳楚公子燮滅注云蓼國安豐蓼縣鸖父亭郡國云安豐南有鶴父亭
  霍邱縣西南一百一十里舊十四鄉今十鄉古春秋蓼
公元505年
國在漢為松滋縣故城縣東十五里今縣本是梁所置霍邱天監四年使將軍呂儈璽北伐剋取霍邱城是也隋開皇中改為唐武徳元年於縣蓼州松滋霍邱二縣九年蓼州松滋縣霍邱夀州安陽山在西九十里西屬固始縣東屬霍邱縣漢書地理云安豐西南有大别山又有陽泉縣今騐古跡陽泉縣山西北安豐縣在山東北各取縣之一字為名
 九仙山縣南一百八十里上有九臼舊有九仙
公元535年
在此山中𢷬藥因名望道山縣南一百二十里古老云山峭峻遥望似近去即難到俗呼為望到山今語訛呼為望道山臨水山在西北九十三里西臨決水即古蓼邑故名臨水山在縣西北山東有古城地理所謂陽泉縣豐水在縣西南十里源出窮谷本名水出六安國安豐縣窮谷左傳云楚救潛司馬沈尹戍與吳師遇窮谷今俗號豐水決水縣南二百五十里說文云行流従水聲廬江決水大别山蘇林地理志云雩婁縣決水北至入淮今據在雩婁縣城南屈曲至光州固始縣入淮今呼史水即為訛謬也廢安豐州縣南四十里射鵠東魏天平二年兩魏初分此地梁大同元年徙舊安豐郡於此置州至太清二年侯景破梁為中軍大都督王貴顯以夀春降魏此州又入東魏北齊天保七年廢州為縣遂以無期村置安豐縣楚州隋開皇三年移就芍陂下此州遂廢古安豐州在縣西南一十三里北臨淮春秋時蓼國杜預注云蓼國安豐蓼縣所言安豐即此是也漢書地理志云秦時夀春九江郡此縣屬焉又漢書髙帝元年屬衡山國五年淮南文帝十六年屬衡山國武帝元狩二年六安國王莽改曰美豐遷江祖約豫州刺史退還夀春此縣梁天監元年此縣霍邱戍城東北安豐大同元年改為安豐州此城遂廢廢霍邱縣后漢朱湯九江夀春金明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有黄帝霍邱城楚莊五年廢為戍廢雩婁城按九江夀春記云金明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有雩婁城堯之樓子城也廢銅城九州夀春記云金明城一百三十里有城州銅邑廢安豐縣在縣東南三十八里后魏武定七年屬魏至北齊天保七年廢為縣后射鵠村移来此開皇三年又移就芍陂塘尋廢廢松滋縣縣東一十五里按古今地名記云松滋縣一名祝松縣古鳩兹地也漢書地理志云廬江郡松滋縣王莽改曰誦善書云髙后四年徐厲祝兹侯東魏及周屬安豐州開皇三年廢廢雩婁縣在縣西南八十里按春秋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杜預注云雩婁今屬安封郡也其後楚強遂為楚邑漢書地理廬江雩婁縣漢時侯國期思縣在縣一百八十里梁書天監四年期思城置期思州陳置邊城郡隋開皇三年郡廢為期思縣霍州大業十三年狂賊方獻伯攻破因此遂廢按漢書地理志云豫州期思縣山海經云淮在期思城郭璞注云期思縣光州今此城蓋移弋陽期思之名于此置廢決口縣在縣西一百五十五里梁普通七年于古城内立決口大通三年改為臨水縣經云縣西臯陶之封邑也其縣即陽泉縣泉從縣西南北流入決城古泉水之陽故名陽泉今水東見有古城廢義城在縣北四十里地理志云宋髙祖立亦名三固后廢縣立戍
  六安縣南一百一十里舊十二鄉今十鄉春秋時
公元前110年
灊縣地也在漢為盛唐縣廬江郡武帝元封元年南巡狩登灊天柱簿樅楊作盛唐之歌縣西二十五里有盛唐山因為名隋改為霍山縣唐開元二十七年改為盛唐從舊名也梁改為灊山縣後唐同光初復舊晉天福中改為来化縣復舊皇朝天寳四年改為六安縣仍併霍山縣入焉渒水枕西門外三十步源出多智山星河經縣北六百五十里入安豐臯陶塚在縣北十五里按圗經云今置縣處則古之六縣水紀臯陶卒封其後於英六注云臯陶塚在廬江縣英布是其裔今縣北十三里有二古城一為六合城一為白莎城上臯陶廟東五里臯陶左傳文公五年楚人滅六與蓼城臧文仲聞而嘆曰哀哉臯陶庭堅不祀忽諸注云與六皆臯陶之後霍邱縣蓼邑也廢霍山縣縣五十里灊縣春秋楚之潛邑史記吳王閶闔四年伐楚取灊后復屬楚漢灊縣廬江郡梁天監四年於灊縣改置霍州别置城隋初州廢即為縣城也隋末廢之併入盛唐天寳中又自盛唐割地以置焉開寳四年廢入六安縣霍山一名衡山一名天柱山縣五爾雅霍山南岳注云即天柱漢武帝衡南遼逺纎晦封霍山南岳故祭其神于此今其土俗皆呼為南岳太山黄庭内景玉經霍山下有洞房二百里司命君之府也有西北東南二門其中五香飛華金缾寳神靈瓜之者長年隋開皇九年江南衡山南岳霍山名山岳廟搜神記云霍岳廟中有鐡鑊受三十石至祭祀時水自滿事畢即空三公山五里縣南七十五里按山海經霍山之道曰三公山多毒蛇上有三石相去各數步一髙五尺一髙四尺一髙三尺大别山新縣西南三百七十里尚書大别山廬江安豐縣西蘇村五峴山新縣東三百一十里山有五峴九公山在西北三十五里山九石柱似人形人號曰九公霍州城梁天監二年置州大象元年廢州存縣廢邊城郡新縣西一百九十八里晉時為州宋時為縣又為州今廢廢開化縣新縣西四十里按後漢書邊城開化縣大業十三年武徳四年安撫使王洪讓置貞觀中潛城縣在縣西六十五里武徳五年廢取古潛城為名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二十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