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四十一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四十一
  宋樂史
  山南西道
  金州
  金州安康郡今理西城縣禹貢梁州之域昔虞舜嘗居
公元215年
之謂之媯墟帝王世紀謂之姚墟即此也歴夏殷州不改周禮職方氏省梁併雍州之域於周為庸國之地戰國時為楚附庸地後為楚所滅復為楚地秦惠王攻楚取漢中地漢中郡今州即漢中郡西城縣地臨漢水境枕秦州故為秦楚之地焉三國志云建安二十年漢中安陽西城西城郡地入蜀蜀以申儀西城太守申儀魏魏文帝使復守之因改
公元281年
魏興郡移理洵口晉太康二年移理錫縣今豐
公元282年
利界東魏故城是也三年又改理平陽縣今廢
黄土縣東平故城是也元康中又移理錫縣
公元504年
均州鄉縣也其封何曽西城侯此地永嘉後復移理西城故城宋末分魏興之永康縣安康郡齊不改梁於魏興郡置北梁州改為南梁州後魏正始元年北梁州長夏侯道遷漢中歸魏魏以漢中遺民在東乗者居此由是改為魏興郡又按梁州後魏華陽金城二郡忠誠郡領亭鄉錫城金川三縣即此孝昌三年安康郡置東梁州西魏大統元年梁將藺欽東伐南鄭其魏興等諸郡還梁梁罷梁州廢帝元年大將軍達奚武併吞山南梁州刺史李遷哲降魏魏又於魏興置東梁州三年因其地出改為金州仍領魏興郡後周天和四年西城縣仍移吉安縣西城縣廨隋開皇三年罷郡所領縣並屬金州大業二年吉安金州縣三年罷州為西城郡唐武德元年復為金州西城金州洵陽石泉安康五縣其年割洵陽置洵州又分置洵陽驢川二縣洵州凡領三縣又置平利縣金州西安州直州三年金州總管府金井直洵洋南豐均漸遷房重順十二州七年廢洵州以洵城洵陽驢川三縣來屬仍省驢川縣八年省為西城縣又以廢洵州之廢黄土縣來屬貞觀元年直州又省寧都廣德安康來屬天寳元年改為安康郡至德二年改為南郡乾元元年復為金州晉天福四年升為懐德軍節度九年降為防禦州皇朝乾德四年改為昭化軍節度
  元領縣六今五
  西城平利洵陽石泉漢隂(即安康)
  一縣
  淯陽(入洵陽)
  州境
  東西四百里南北二千里
  四至八到
  東北東京一千九百里北至西京取庫谷路
一千五百四十五里取藍田路一千八百六十里
北至長安庫谷路六百八十里取藍田路一千里
東至均州七百二十里南至䕫州五百一十四里
西至洋州五百一十五里北至京兆府五百六
十六里東至房州五百四十八里西南通州
一千一百里西北京兆府長安縣界五百九十
五里東北商州六百六十里
  户
  唐開元戸九千六百七十皇朝戸主三千六百一十
七客八千四百一十五
  風俗
  漢髙祖巴蜀三秦巴中渠帥七姓商洛
至今猶多獵山伐木深楚風
  姓氏
  闕
  人物
  土産
  麝香黄藥漆蠟鍾乳麩金厚樸
  西城縣四十七鄉今七鄉本漢舊縣漢中郡應劭
書云媯墟西城舜居於此穎容釋例云舜居西城本曰媯汭即此西魏立郡於此伏羲山按十道要録云抛鉸之山焚香氣必合於山虞舜祠水經西城縣故城有虞舜祠吉挹晉吉挹梁州苻堅所攻遂于縣九里山上築此城攻圍三年堅守不下是名吉挹城西故城酈元水經云漢水經月川口又東經西城故城南其故城即漢之西城今州西北四里漢江之北西城山之東魏興郡故城是也谷口路南與州城相對西城山在州西北五里後魏時移今理
  平利縣東南七十里舊三鄉五鄉漢西城地後
公元569年
及魏葢為西城縣地于今平利川置上亷縣取上亷水為名尋又改為吉陽縣按周地圖記云上亷縣後移還上庸平利以置吉陽後魏改為吉安縣後周天和四年吉安於今州理唐武德元年再於上亷城置平利縣八年又移於方聲口戍南聲水之東黄洋水即今縣也大厯六年戸口散落併入西城縣長慶初復置藥婦山在東南八十五里周地圖記云有夫婦携子入山獵其父落崖妻子將藥救之並變為三石人名以此得今頂上有臼父老云古仙學道於此藥臼尚存
  洵陽縣東一百二十里舊十二鄉今十九鄉本漢舊縣
公元283年
在洵水之陽屬漢中後漢晉太康四年復立故魏於此置郡輿地志云魏置魏興郡領洵陽等六縣于此武德元年置洵州七年廢洵州以縣來屬金州馬跡山水經注洵陽縣北山懸書崖高五十丈割石為文今人不能上不知所述山下石壇上有馬跡五所因名馬跡山水注水經云北出洵山東南流平陽戍下與直水合云水經縣北至縣東南入澗水在縣西二十七里一名谷水北注于漢其閭字亦為驢字高帝梁州記云洵陽縣南山下漢高帝留停山行登之愛其峭拔停留縱覽因名之
 心山漢宣帝時北平陽厥漢中守經此山有栖遁
公元551年
志遂不之郡學道感瑞見金羊因易為姓今縣界有羊氏即厥之族也山下多殊草有風不偃無風獨揺上有石壇淯陽縣在州東三十里本洵陽縣地於此置淯口戍後魏大統十七年改置淯陽郡又於郡西三十三里置黄土縣居漢水南土山之西為名後周保定二年淯陽郡長興三年郡廢移黄土縣淯陽郡為理隋大業二年黄土縣金州唐天寳元年改為淯陽縣大厯六年戸口散落其地併入洵陽縣公館水記黄土縣鷄鳴山北十五里有聖公館後漢光武起義兵屯漢水縣城南東淯水在縣西一百歩自上津縣東流于漢
  漢隂縣西一百里舊十二鄉今六鄉漢安縣漢中郡
公元280年
安陽故城在今縣西二十四里即今敖口東十里漢江北故城是也晉太康元年更名安康縣太康地記及太康臧榮緒晉書地理志並屬魏興郡宇文周始從舊縣于今唐至德二年安康為漢隂梁門山在今縣東十八里即月川水之源也鳯凰山地圖記謂鳯凰山龍子山疊嶂有十二層道書鳯凰山二十層上有仙人藥園水源永興軍乾祐縣弱嶺姜子經縣理西又南注于漢北流終南山子午谷是也漢水縣南二里東流
  石泉縣西南約三百里舊六鄉五鄉漢西城縣地
公元561年
梁武帝晉昌郡治土水口夏侯道遷梁州入魏晉昌郡於所領長樂縣東陽即今石泉縣是也後值黄衆保反叛晉昌郡周理因改曰魏昌周武成三年郡又移理東陽川仍併所領諸縣為永樂一縣於今縣南一里長樂縣理處續改名石泉縣以縣北石泉為名保定三年魏昌郡移石泉縣郡城即今縣理是也唐聖厯元年改為武安縣神龍初復舊石泉大厯六年户口散落併入漢隂縣永貞元年金州刺史姜公輔奏本州先廢石泉縣以地併入隂山重阻一千餘里來徃輸納不為便請復舊所詔許之漢水縣東百步王水口在縣西八十里
  商州
  商州上洛郡今理上洛縣古商於之地禹貢梁州之域
公元前113年
周為豫州之境周禮職方氏豫州山鎮華山春秋時地屬所謂晉隂之地戰國時地屬衛鞅封于商邑後屬内史理漢元鼎四年於此上洛縣弘農郡後又立為上洛太始三年京兆地上洛郡于此是也後魏太和十一年於此洛州西魏如之後周宣政元年洛州商州取古商於之地為名隋大業三年上洛郡唐武德元年改為商州其年於上津縣上州貞觀十年州廢上津來屬天寳元年改為上洛郡乾元元年復為商州
  元領縣六今五
  上洛上津豐陽商洛洛南
  一縣割出
  乾元(入雍州)
  州境
  東西三百三十里南北五百五十里
  四至八到
  東北東京一千二百一十五里東南西京
八百一十六里西北長安二百六十五里
東至鄧州七百一十三里南至合州七百一十
五里西至金州七百二十三里北至虢州
百四十二里東南均州豐利六百八十三里
西北合州七百一十五里西至華州山路
百七十五里西南鄧州七百一十五里
東北虢州四百二十五里東北金州
百一十五里東北華州山路二百八十四
  戸
  唐開元戸八千九百六十二皇朝户主三千七百六
十三客一千三百五
  人物
  風俗
  漢高祖發自巴蜀以克三秦遂遷巴中渠帥
姓於商洛之間至今猶存
  土産
  弓材麝香(今貢三十臍)朱砂(今貢一觔)麻布
白(今貢三十觔入内)枳殻(今貢三十觔)楮皮厚樸
杜仲黄栢
  上洛縣七鄉五鄉本漢舊縣竹書紀年曰晉烈
公元744年
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於上洛即此漢元鼎四年以其地置上洛縣洛水上因以為名地勢按此郡地楚山丹水出焉甚為隘險王莽明威侯王級曰繞霤之固南當荆楚繞霤者言四面厄塞屈曲水迴繞如屋霤也今地有七盤十二䋫楚山帝王
南山商山名地胏山亦稱楚山皇甫謐髙士
四皓河内軹人或在汲一曰東園公二曰甪里先生三曰綺里季四曰夏黄公修道潔已非義不為始皇時方虐四士避世商山作歌曰英英高山深谷逶迤華華紫芝可以療飢唐虞時逺吾將何歸駟馬高葢其憂甚大富貴而屈人不如貧賤肆志乃共入商嶺上雒隐居地胏山以待天下安定熊耳山盛弘之荆州記云熊耳東西一峯南北望之狀如熊耳山海經熊耳山其上多漆其下多㯶浮䝉之水出西流注於洛又按仙書謂此山上青丹之樹得而服之成仙西京雜記終南山離合草葉似江離紅緑是也又有丹青樹一青一赤之如錦繡長安謂之丹青樹嶺山在縣西南一百里高九百五十丈四皓墓在縣西四里後高車山在縣北二里高士云高車山上有四皓碑及祠皆漢惠帝所立也漢後使張良南山四皓之處因名高車山倉野左氏左師軍於倉野嶢闗即沛公入秦之路丹水縣南一里楚山吕氏春秋曰堯有丹水之戰是此地漢高秦王起兵丹水以應之故今有王陵城存也
楚水源出縣西南楚山酈元水經楚水源出上洛縣西南其水兩源合於四皓廟東又東經高車嶺南翼帶衆流北轉丹青
  上津縣南二百九十里元四鄉長利縣地漢中
公元554年
郡宋於此北上洛郡改為洛州後魏廢帝三年上州晉時于此洛津戍為名仍于州上津郡及上津縣隋開皇三年廢郡以縣屬州大業二年上州以縣屬商州義寜二年復于縣理置上津唐武德元年又廢郡置上州貞觀元年上州以縣復屬商州
 天柱山亦名牛山在縣北一百五十里又按殷武名
公元627年
山記上津天柱山絶岩壁立秀出衆嶺有穴名仙遊洞口數莖寒風凛然不敢入甲水在縣西二百步南注水長利水亦名仙水西北豐陽縣流入均州豐利縣吉水縣東北七十里源出石城山西漢水側石中水色白味甘上已端午日逺近咸臻飲之治人千人穴在縣東七十里穴口高濶三丈深三百步可容千人中有石暗凝滴若乳味甘治疾常有石燕羣飛出入其中嘉魚穴在縣東北一百五十里穴口三尺長有水至上已日即有羣魚出大者一尺許名曰鱄魚廢開元縣在縣東七十里前魏廢帝三年後周保定三年廢廢漫川縣在縣北四十五里前魏廢帝二年後周保定三年豐陽縣南一百一十里舊五鄉四鄉衛鞅封受于此地漢為商縣地晉太始三年分商縣之地置豐陽縣因豐陽川以為名尋廢後魏太安二年舊縣復置仍于縣南置上洛郡永平五年省為縣唐武德元年縣自故豐陽川于今西南一百六里甲水西五十步為理麟德元年于今理置鳴馬山在縣西十里
 上留交水在縣西三里南流入皮谷水合甲水經
邑界青鳯山在縣南三百六十里青鳯水出
豐陽山在縣南三百五十五里高九百二十丈鬼嶺在縣南三百七十里
  商洛縣東九十里六鄉本古商國帝嚳子高所封之
公元584年
地漢為商縣弘農郡地圖記云商洛郡領豐縣洛州盛弘之荆州記云武闗西北一百二十里有商城即謂此邑城隋開皇四年商縣商洛縣唐武德二年故城於今理按其地接南陽郡界漢立商縣所謂于之地商洛山在縣南一里一名楚山四皓所隠之處高后使迎四皓故今連亘高車葢因得名盛弘之荆州記云上洛商山班孟堅西都所謂上洛縁其隈高士傳謂地胏即此武闗在縣東南九十里春秋時少習左氏傳云楚使謂大夫士蔑曰晉楚有盟好惡同之若將不廢寡人之願也不然將通於少習聽命少習商縣武闗也將大開闗道以伐晉也又曰武闗山為地門史記云秦昭王楚懐王書云願與君㑹武闗面約結盟昭王令一將軍出兵武闗仍執懐王而歸又漢書云沛公武闗入秦
 洛川在縣東南八里
公元368年
  洛南縣東九十里元四鄉上洛縣地晉太和三年
公元387年
上洛地於今縣東北八十里置拒陽鎮縣屬上洛郡尋省後魏二年於今縣東北四十里武谷川再置開皇二年罷即以拒陽為洛陽縣洛水南為大業十一年于今理俗謂之清池川元扈山在西北一百里黄帝録云帝在元扈山上大司馬容光左右輔周昌一百二十人臨之有鳯銜以至前圖黄玉為匣署曰黄帝司命集帝行録帝令開之其文可曉黄帝再拜受圖洛水在縣北一里源出冢嶺山河圖玉版倉頡為帝南巡狩登陽虚山臨於元扈洛汭水雲負書丹甲青文以授之即於此水也又注水經洛水過文邑亦謂此邑秦山在西北八十五里大谷龍龕山在縣東北八十里其山北秦嶺多出麩金魚難水在縣八十里魚難山有撲水崖高五十尺魚不能過故曰魚難又南流石門入洛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四十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