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四十四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四十四
  宋樂史
  山南東道
  隨州
  隨州漢東郡今理隨縣禹貢荆及衡陽荆州虞舜
公元550年
周皆為荆豫之域在周又為隨國世本云隨姬姓也春秋傳曰楚武王侵隨鬭伯比言於楚子曰漢東之國隨為大隨國今義縣是也其後為楚所滅戰國時地屬楚秦并天下南陽郡地漢初立為隨縣南陽郡后漢如之晉屬義陽郡分置隨郡宋齊因之西魏并州尋廢大統十六年尅定隨安陸二郡隨州隋初如之大業廢州以其地方分置漢東舂陵二郡唐武德復并為隨州隨縣光化安貴平林順義四縣貞觀十年唐州棗陽來屬天寳元年改為漢東郡乾元元年復為隨州郡城古國之城皇朝乾德四年升為崇義軍節度尋改崇信軍
  元領縣四
  隨縣棗陽唐城光化
  州境
  東西三百七十里南北二百一十里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一千一百里西北西京一千一百六
十五里西北長安一千四百三十五里東至
安州一百五十五里南至郢州四百六十三里
西至襄州三百五十四里北至唐州三百六十三
東至申州二百四十四里西北唐州四百
三十五里東南安州三百六十里西南至唐
州三百六十三里東北郢州四百六十五
  户
  唐開元户二萬六千九百皇朝户主三千一百六十
四客三千四十九
  風俗
  同唐州尤多獵山伐木
  人物
  土産
  蒲黄枳實㑹羅柰花小絹覆盆子
  隨縣舊十二鄉今二鄉舊縣后漢初平林兵起此邑
公元748年
今邑東北平林鄉即王常起兵之所梁立曲陽郡後西魏復得其地因立郡於此三鐘山在縣東五十里山石狀如覆鐘鸚鵡山在縣東北一百一十五里石狀鸚鵡隨侯堂厲鄉左氏傳楚人伐徐齊師曹師伐厲以救之九井荆州記云厲鄉西有壍兩重内有地俗謂之神農中有九井一井八井震動民多不敢觸在縣北一百里斷蛇邱在縣西北一十五里按搜神記隨侯出獵白蛇被傷乃築坁于縣東北山側收養既愈放之後徑寸珠報德隨侯墓在縣北二十里地志隨縣北二十五里有隨侯墓今里數不同古今尺步有異隋文帝廟在州東南一里唐天寳七年置季梁廟在州南八十步按左傳楚武王侵隨求成焉隨少師請追楚師季梁止之曰天方楚楚之羸其誘我也君何急焉君姑修政親兄弟之國庶免于難隨侯懼而修政不敢伐人思其德立廟祀焉厲山在縣北一百里高一里荆州云隨地有厲鄉村一穴神農所生穴也穴口一步容數人至今穴口石上有神農廟在驢泉山在縣北九十里上有池旱不涸昔出神故以為名荆州云石泉山滷潤牛馬經過貪其甘不能土人牛馬即此山尋之
  棗陽縣西北二百里舊十五鄉今一鄉蔡陽縣地
后魏于此立南荆州隋大業初改置舂陵郡仍改邑為棗陽縣唐初郡廢而邑隸隨州光武故址今在縣南白水舂陵故城在今縣東漢文帝時春陵之國地多卑濕因割蔡陽之白水上唐二鄉舂陵侯邑自零道縣于此所謂白水真人處襄故鄉城漢為縣今廢城在今縣東下溠梁天監中置在縣東南一百里后魏宣武帝正光初南伐破之置為鎮后梁收復之却為郡皆此戍也
  唐城縣西北一百五十里舊十二鄉今一鄉隨縣地
公元737年
后魏于此㵐西縣兼立義陽郡後又改為肆州或曰唐州隋廢之唐開元二十五年客戸編成十二鄉置唐城縣后梁改為漢東縣漢復唐城唐鄉左氏傳云晉楚戰於邲唐侯左拒杜注云唐侯楚之小國即此地古唐城自梁朝乾元三年改為漢東郡后唐同光元年復為唐城晉朝天福元年改為漢東縣漢乾祐元年改為唐城縣
  光化縣南三十四里舊五鄉一鄉自漢至宋為隨縣
之地南齊立為安化縣后為西魏文帝尅之改為光化縣錫水在縣西北十里源出隨縣大浩山荆州記云厲山下有鄉村錫水楚子城在縣北一十八里左氏桓公八年子合諸侯於沈麗黄不㑹使薳章讓黄楚子伐隨因築此城以逼隨故號楚子城
  郢州
  郢州冨水郡今理長壽縣歴代所屬竟陵郡二漢
公元621年
江夏郡地晉宋以來竟陵縣地梁時南司新州二州之境西魏分屬安州武帝分置石城郡后于石城郢州隋煬帝初州廢置安陸竟陵二郡唐武德四年二郡温州長壽縣郢州章山藍水二縣屬焉七年廢基州以章山來屬貞觀元年藍水長壽又廢郢州長壽温州章山荆州十七年温州依舊郢州京山天寳元年改為冨水郡乾元元年復為郢州
  元領縣三今二
  長夀京山
  一縣
  富水(并入京山)
  州境
  東西一百六十五里南北五百二十五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一千二百一十五里西北西京一千
一百二十五里西北長安一千三百八十五里
 東至安州三百二十九里南至復州三百二十二
西至長陵府二百一十二里北至襄州三百
十二里東南復州界一百五十六里西南
江陵府八十三里西北襄陽界三百一十六
東至隨州四百六十三里西南安州三百
公元643年
三十五里東南襄州三百二十三里西北至
隨州四百五十八里東南長安一千三百
八十二里西北復州一百四十八里東南
襄陽三百十里
  戸
  唐開元戸一萬二千皇朝户主一千三百八客二
千六百五十八
  風俗
  同荆州清明節村落喜唱水調
  人物
  宋玉郢人
  土産
  紵布丹參牛膝貝母
  長壽縣舊十二鄉今二鄉在漢為竟陵縣地江夏郡
晉武帝改為長壽縣竟陵郡后周立郡于此而縣隸焉偃月郡國志云竟陵偃月城城三面漳水擁焉武陵山郡國志云左傳楚武王卒於樠木之下即此山也地又名武陵青泥池即三國樂進闗公相拒所亦曰樠木山縣東一里竟陵故地漢為縣西四十步金港縣南二百步源出樠木山激水在縣北二十里源出京山縣白雪樓基在周子城西
 激河池在縣北一十五里南流合激河西漢江
龜鶴池在縣西一十步是南昌尉梅福登仙時養龜鶴金鷄冢在縣南六十里
  京山縣東一百一十里舊四鄉今見管十一鄉歴晉宋
以來新陽縣改為周因舊邑之名以自知西魏改為温州隋初廢之改為京山縣界内京山為名
倪子山在東南四十五里張良山在北一里山張良走馬至今不生草木鴨嘴山在縣南二里泗河在縣西四十里東入復州竟陵縣界温泉湯在縣東十五里其湯有十八眼廢富水縣在州北二百四十里隋置界内富川水為名皇朝乾徳
年入并京山縣富河在縣北一百里從隨州隨縣來入安州應城縣新市故城後漢為縣故城在縣東北
  復州
  復州竟陵郡今理竟陵縣禹貢荆州之域虞舜及周地
公元622年
屬不改春秋戰國時屬楚秦屬南郡於漢十三州在荆州部即江夏竟陵縣地分置竟陵郡宋齊因之后周得之以其地置城復二州隋初如之至煬帝初廢州於舊郢州竟陵郡富水縣是也於舊復州却立沔陽郡唐武德五年改為復州竟陵縣七年移理沔陽天寳元年改為竟陵郡乾元元年復為復州晉天福五年防禦州
  元領縣三今二
  景陵沔陽
  一縣
  監利(入荆州)
  州境
  東西一百八十里南北四百五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一千四百里西北西京一千四百二十
五里西北長安一千六百八十五里東至
沔州陸路三百四十里水路七百里南至沔陽
陸路一百四十里自縣南岳州水路五百里
西至江陵府四百八十里北至郢州私路二百五
十里官路三百里東南至蜀江水流為界七百四
十里西南赤岸港為界三百五十七里西北
公元940年
乞火山東郢州為界三百五十四里東北至
安州三百四十里西南郢州二百五十五里
西南安州三百三十五里
  户
  唐開元户八千二百一十皇朝户主三千一百一十
七客四千三百一十一
  風俗
  與荆襄
  姓氏
  闕
  人物
  土産
  白紵布大膝狼毒大㦸烏啄鹿皮
  景陵縣八鄉四鄉竟陵縣江夏郡盛弘之
公元299年
荆州記云晉元康九年江夏郡竟陵郡而縣屬焉晉天福初改為景陵縣中戍山水經云竟陵郡中戍山晉獲銅鐘七枚此處五華山縣東北七十里周地圖記云五華山山嶺連屬北接郢州即此山也
沔水春秋周昭王南征膠舟以進尋沒此水
夏水郡國志古滄浪之水漁父所歌於此水其側又有熨斗陂存邾縣城故漢縣廢城今在縣東雲夢郡國志云竟陵城西大澤即古雲夢澤月城河口魏將黄祖所守之城
  沔陽縣南一百二十里舊四鄉二鄉沔陽縣地
郡國志云沔陽縣楚王城七里汙按周地圖記云水合瀦水同入漢自漢入瀦水七里汙即屈原逢漁父與言濯纓皷枻而去是此也沔水水自西入大江鎮南将軍杜元凱荆州刺史楊口夏水巴陵千餘内㵼長江之險外通零柱之漕夏水水自南入大江一名長夏水西南自監利縣界流入水經沔水東南江夏雲社縣東水從西來注之為中夏水荆州圖記云此夏水既非山流有渃川瀦通故曰水大隠林郡國記云沔陽大隠林又有小隠南有磯山漁父釣處雲社故城漢為縣故城在今縣西北石城在縣東南三百里古保聚之所鼉湖在縣東二十里馬骨楚平王牧馬遺骨于此白猿郡國志云沔陽白猿廟即楚平王白猿於此立廟魚復縣故城縣東十五里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四十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