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第 1a 页 WYG0642-0075a.png

皇朝通典卷七
食货(七/)
赋税上(田赋/) (丁银/) (芦课附/)
(臣/)等谨按九等之赋载在夏书九职之供详于周
礼皆所以明取民之制也沿及后世代有重轻及
明末造厉政不一而其甚者莫如辽饷剿饷练饷
三事民不堪命我
卷七 第 1b 页 WYG0642-0075b.png

全书釐正徵收定额严禁加徵火耗凡有输纳令
民亲行投匮设立联票以杜胥吏滋扰凡所以厚
下恤民者计至周矣而且以康熙五十年钱粮册
内有名丁数垂为定额其滋生人丁另册编造永
不加赋谓之
盛世滋生册此诚自古帝王所未闻之盛典而我
国家亿万世休养生息之政源也含哺鼓腹耕凿何
卷七 第 2a 页 WYG0642-0075c.png

昭代惠养元元之政焉
田赋
田赋有二曰民田曰屯田皆分上中下三则有本
徵者有折徵者有本折各半者本徵曰漕漕有正
粮有杂粮(正粮米杂粮豆/麦荞麻等类)折徵者始定以银继则
银钱兼纳
直𨽻田赋每亩科银八釐一毫至一钱三分零不
卷七 第 2b 页 WYG0642-0075d.png

更名田每亩科银五釐三毫至一钱一分七釐三
毫不等农桑地每亩科银一釐六毫八丝零蒿草
籽粒地每亩科银五分至七钱二分五釐一毫不
等苇课地每亩科银一分至六分不等归并卫地
每亩科银七毫二丝至七分九釐三毫不等米八
合九勺七抄至九升七勺二抄不等豆四合三勺
八抄至三升六合不等草一分(每十分/为一束)九釐二毫
卷七 第 3a 页 WYG0642-0076a.png

二钱五分六釐五毫不等学田每亩科银一分至
二钱六分七釐八毫不等小麦粟各六升
盛京田赋每亩科银一分至三分不等米二升八勺
至七升五合不等退圈地每亩科银一分至三分
不等豆四升三合至一斗不等
山东田赋每亩科银三釐二毫至一钱九釐一毫
不等麦一勺至四合三勺不等米二勺至三升六
卷七 第 3b 页 WYG0642-0076b.png

釐零不等更名田每亩科银一分至三钱七毫零
不等麦三合二勺零米一升八合零学田每亩科
银九釐至三钱不等灶地每亩科银二分六釐五
毫至四分四釐一毫不等麦一勺至四合一勺零
不等米一升八合至二升八合四勺零不等卫所
军屯粮田每亩科银一分至五分三釐八毫零不
等条银一分二釐至二分四釐不等卫所更名籽
卷七 第 4a 页 WYG0642-0076c.png

山西田赋每亩科银一釐七丝至一钱零不等粮
一合五勺至二斗七升不等屯地每亩科银二釐
三毫至一分四釐零不等粮一升八勺至一斗九
合零不等更名地每亩科银五釐至一钱四分不
等粮七勺至二斗不等卫所屯地每亩科银一分
四釐
河南田赋每亩科银一釐四毫至二钱二分七釐
卷七 第 4b 页 WYG0642-0076d.png

一分一釐至一钱二分九釐不等归并卫所地每
亩科银一釐六毫至一钱八釐零不等
江苏田赋每亩科银九釐至一钱四分一釐零不
等米豆一升四合七勺至一斗九升二合六勺零
麦二抄至三勺零不等地每亩科银九釐至三钱
三分三毫零不等米豆七合三勺至四斗一升六
合九勺零麦一抄至八勺零不等山荡溇滩每亩
卷七 第 5a 页 WYG0642-0077a.png

勺至一斗六升五合二勺零麦一勺至三勺零不
等城基仓基屋基每间科银五分七釐至一钱二
釐四毫不等米豆五升五勺至一斗二升六合三
勺零麦一勺至二勺零不等归并卫所地每亩科
银九釐至一钱四分一釐一毫零米豆一升四合
七勺至一斗九升二合六勺零麦二抄至二勺零
不等
卷七 第 5b 页 WYG0642-0077b.png

等米二合一勺至七升一合零不等麦五勺至八
勺零不等豆八勺至九合一勺零不等地每亩科
银八釐九毫至六钱三分零不等米七合九勺至
五升九合零不等麦八勺至二合二勺零不等塘
每亩科银一钱九釐至四分四釐零不等米四合
七勺至七合八勺零不等麦一勺至二勺零不等
草山每里科银八分三釐桑丝每两折银三分二
卷七 第 6a 页 WYG0642-0077c.png

一升八合至八升六合不等卫所管辖屯田地每
亩科银一分七釐九毫至二两七钱二分二釐九
毫零不等粮三合至二斗五升四合一勺零不等
江西田赋每亩科银一釐三毫三丝六忽至一钱
一分七釐一丝三忽零不等米一合四勺至一斗
七合二勺五抄零不等地每亩科银五丝四忽至
二钱一分一釐一毫二丝八忽零不等米五勺二
卷七 第 6b 页 WYG0642-0077d.png

忽至六分二釐七毫二丝零不等米一勺七抄至
一升四合七勺八抄零不等塘每亩科银五丝四
忽至二钱七分六毫七丝七忽零不等米一合一
勺三抄至六升八合三勺七抄零不等归并卫所
屯田每亩科粮三升九合五勺九抄至二斗七升
三合零不等每石折银五钱每石又摊徵馀徭等
银二釐九毫七丝五忽至四分八釐三毫八丝四
卷七 第 7a 页 WYG0642-0078a.png

勺三抄至二斗二升八合三抄零不等每石折银
二钱归并卫所馀田每亩徵馀粮银四分一釐六
毫六丝零自福建省改归屯田每亩科银九分四
丝七忽至一钱一分四釐二毫四丝五忽不等
福建田赋每亩科银一分六釐九毫至一钱六分
二釐五毫零不等米一勺九抄至二升四合七勺
零不等官折田园地(自明代相沿凡职田没官田/官租田废寺田不徵粮米止)
卷七 第 7b 页 WYG0642-0078b.png

釐五毫零不等学田每亩科银六分四釐三毫至
六钱九分九釐五毫不等
浙江田赋每亩科银一分五釐三丝至二钱五分
五釐不等米三勺至一斗九升零不等地每亩科
银二釐四毫至二钱一分三釐二毫不等米八抄
至一斗九升三合五勺零山每亩科银五丝至一
钱九分六釐三毫不等米六抄至五升三合七勺
卷七 第 8a 页 WYG0642-0078c.png

至七升五合不等塘每亩科银二毫至一钱二分
四釐五毫不等米七撮至一升六合八勺不等湖
地每亩科银三分七毫米九勺五抄桑每株科银
一釐九毫至五釐六毫不等米一抄茶每株科银
一釐五毫米七勺灶地每亩科银一分六釐一毫
至一钱四分一釐四毫不等米三合七勺至三升
七合不等归并卫所田地每亩科银五釐七毫二
卷七 第 8b 页 WYG0642-0078d.png

勺至二斗四升零不等
湖北田赋每亩科粮六抄至二斗九升一合四勺
八抄零不等每石徵银二钱五分四釐五毫至二
两九钱七分四釐一毫零不等更名田地每亩科
粮四合九勺九抄至六升三合一勺不等每石徵
银四钱六分六釐归并卫所屯地每亩科粮一升
五合至九升九合六勺零不等卫所管辖屯地每
卷七 第 9a 页 WYG0642-0079a.png

钱至一两三钱一分六釐六毫零不等
湖南田赋每亩科粮二勺九抄四撮至一斗四升
六合九勺零不等每石徵银二钱二釐三毫八丝
至一两八钱四分四毫不等更名田地每亩科粮
五合至一斗二升不等每石徵银三钱七分三釐
五毫至九钱二分四釐四毫不等归并卫所屯地
每亩科银一釐九毫至一钱四釐三毫不等粮三
卷七 第 9b 页 WYG0642-0079b.png

毫至一两六钱五分三釐一毫零不等岳州卫管
辖屯田塘每亩科粮一升至一斗二升五合不等
每石徵银五钱六分苗疆地每亩科银一釐五毫
至三分六釐七毫九丝零不等
陜西田赋每亩科银二两三钱八分一釐七毫粮
五升八合五勺至五升二合五勺不等屯地每亩
科银二釐至九分八釐不等粮一升五合至三斗
卷七 第 10a 页 WYG0642-0079c.png

毫零不等粮四升三合五勺至一斗四升八合零
不等
甘肃田赋每亩科银二毫至一钱五分四毫零不
等粮三勺至八升一合一勺零不等草三分至四
分六釐零不等归并卫所屯地每亩科银一釐二
毫至六釐不等粮五升至六升不等更名地每亩
科银四釐八毫至一分七釐一毫零不等粮二合
卷七 第 10b 页 WYG0642-0079d.png

釐不等土司地每亩科银七分五釐零粮二升四
合二勺五抄零卫所管辖屯地每亩科粮四升一
合八勺七抄零草五分八毫零番地每亩科粮四
合至三升不等草二分一釐五毫至三分不等每
户输银三钱粮一斗至二斗五升不等监牧地每
亩科银六釐
四川田赋每亩科银一釐五毫七丝至八分四釐
卷七 第 11a 页 WYG0642-0080a.png

银七分一釐二丝至七钱一分二釐零不等归并
卫所屯地每亩科银一分二釐五毫至三钱不等
粮二斗七升二合七勺零每粮一石徵米五斗并
八斗不等土司地每亩科银三釐四毫至二分三
釐一毫零不等卫所管辖屯地每亩科银一分二
釐五毫至二分不等米豆一升九合二勺九抄至
八斗不等
卷七 第 11b 页 WYG0642-0080b.png

二毫零不等米六合五勺至二升二合九勺零不
等归并卫所屯地科银照民地科则米每亩八升
八合八勺泥沟每条科银四钱五分三毫零车池
每方科银三钱九分四釐零
广西田赋每亩科银二分四毫至二钱一分二釐
二毫零不等米三升七合至五升三合五勺不等
官田每亩科米六升四合二勺至二斗七合七勺
卷七 第 12a 页 WYG0642-0080c.png

每亩科银九釐至二分二釐三毫不等米三升七
合四勺至五升三合五勺不等狼田每亩科银九
釐米四升二合八勺学田每亩科银九釐米二斗
四升八合四勺
云南田赋每亩科银五釐五毫至四分六釐五毫
零不等粮一升九合四勺至一斗五升零不等归
并卫所屯地每亩科粮五升九合二勺至八升一
卷七 第 12b 页 WYG0642-0080d.png

科粮一升
贵州田赋民苗田俱每亩科银一分至六钱五分
不等米五合一抄至四斗五升不等豆一斗土司
田每亩科银八釐至一钱不等米七合二勺二抄
至一斗五升不等官田每亩科米二斗五升至五
斗不等归并卫所屯田每亩科银一分四釐一毫
至二钱三分四釐不等米五升三合五勺至三斗
卷七 第 13a 页 WYG0642-0081a.png

三勺至三斗一升一合四勺零不等学田祭田每
亩科银一钱至四钱不等米二斗至四斗不等谷
二斗至一石一斗七合八勺零不等租地每亩科
银三分至一钱不等山土每亩科银一分三釐六
毫至五分不等米五升荞一斗旱祭田每亩科银
一钱豆一斗官庄赈恤田每亩科米一斗四升九
合至五斗不等谷四升一合三勺至二石二斗五
卷七 第 13b 页 WYG0642-0081b.png

(臣/)等谨按直省州县科则多寡不一详载赋役全
书兹谨照会典所载举其大凡至新疆田赋已杂
见于新疆屯政篇不备载
顺治元年
谕曰前明厉政莫如加派辽饷以致民穷盗起而复加剿
饷再为各边抽练又加练饷惟此三饷数倍正供更有
召买粮料始犹官给以银继则按粮摊派官吏短价尅
卷七 第 14a 页 WYG0642-0081c.png

控告殊可悯恤自兹以后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尽行
豁除如有官吏䑃混倍徵者杀无赦定各款钱粮汇解
例(时解京钱粮头绪纷杂有正项止三千/馀两而条分四十馀项者故设此例)严加徵
火耗之禁八年苏松巡抚秦世桢疏言八事一田
地令业主自丈(见田/制篇)一额定钱粮俱填易知单设
有增减分给小单以防侵蚀一由单详开总散数
目花户名姓以便磨对一催科不许滥差衙役设
卷七 第 14b 页 WYG0642-0081d.png

司府印封以防抽换一解放先急后缓勒限掣销
毋许存留胥役之手一民差按田均派与排门册
对验无使不均一备用银两不得预支从之令广
东屯粮本折各半徵收十年令江南秣陵广武英
武三卫屯粮准其折色十一年
钦定赋役全书(谨按赋役全书顺治三年纂凡在京各衙/门钱粮项款原额及见在收支销算数目)
(在外直省钱粮见在熟田应徵起存数目均载入/颁行每年令布政司将开垦荒田及增减户丁实)
卷七 第 15a 页 WYG0642-0082a.png

命户部侍郎王宏祚将直省额徵起存总散实数编撰成
帙凡有参差遗漏者悉行驳正其明季加派陋规
豁免未尽者概行蠲除至漕白杂项或改折或本
色俱细加清核编勒成书颁示天下于是赋役全
书外又有会计册赤历丈量册黄册诸书(会计册/备载州)
(县正项本折钱粮及起解交部日期解户姓名以/杜侵欺并清积欠赤历载户口钱粮数目每年颁)
(发二扇一备誊真一备百姓自登纳数令布政司/岁终磨对丈量册载天下田土凡原隰坟壤下湿)
卷七 第 15b 页 WYG0642-0082b.png

行一条鞭法颁易知由单(一条鞭法以府州县一/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
(运之额通为一条总徵而均支之至运输等事皆/官为支拨而民不与由单之式以每州县上中下)
(地正杂本折钱粮开列总数刋成定式于开徵之/前给花户使民通晓此外又有截票印簿循环簿)
(粮册奏销册截票之法开列实徵地丁钱粮数目/分为十限每月限完一分截票其票用印钤盖就)
(印字中分为两半给纳户执凭半留库匮存验即/所谓串票也印簿由布政司颁发令纳户亲填入)
(簿季冬缴司报部粮册载各区纳户花名细数务/与一甲总额相符易于摘比循环簿照赋役全书)
(款项急者居先缓者居后按月循环徵收奏销册/以各省钱粮支解完欠按年分款汇造清册岁终)
卷七 第 16a 页 WYG0642-0082c.png

潮疏言财赋之害莫大于蠹役官以参罚去而蠹
役历久尚存前无所惩后无所戒故所侵蚀每至
盈千累万而不知止请将从前侵蠹姓名数目清
查籍其家业多者坐以大辟少者流配以清蠹源
从之十六年令州县设徵收匮凡徵收时各置木
匮排列署门令纳户眼同投匮以免尅扣工科给
事中阴应莭疏言钱粮四弊一州县挪移一绅士
卷七 第 16b 页 WYG0642-0082d.png

惩禁从之
康熙二年工科给事中吴龙疏言直省解京各项
钱粮
国初原总归户部自顺治七年令各部寺分管催收
以致款项繁多易滋奸弊请以一应杂项俱称地
丁钱粮作十分考成除扣拨兵饷外其馀通解户
部各造简明赋役册其易知由单颁给民间者尽
卷七 第 17a 页 WYG0642-0083a.png

之四年革隔年预徵之例凡钱粮均以夏秋分徵
申加添火耗之禁六年
上以由单款项繁多小民难以通晓令嗣后只开上中下
等应徵银米实数其湖广陜西二省粮石派徵本
折数目向未开载令照例填注七年
谕户部收纳直省起运钱粮督抚不得纵容司道书吏勒
索苦累解官(谨按州县经徵钱粮运解/布政使司候部拨日起运)
卷七 第 17b 页 WYG0642-0083b.png

钱八分九釐有奇
盛京起运银二万六千三十一两六钱一分七釐七
毫有奇
山东起运银二百七十八万一千六百四十七两
六钱二分八毫有奇
山西起运银二百五十九万三千五百十有七两
六钱五分八釐有奇
卷七 第 18a 页 WYG0642-0083c.png

钱六分
江苏起运银百八十九万八千九百九十一两有
奇
安徽起运银百三十七万九千五百十有二两有
奇
江西起运银百五十七万一千三百二十两一钱
九分有奇
卷七 第 18b 页 WYG0642-0083d.png

二分有奇
浙江起运银二百十有四万五千八十三两二钱
八分有奇
湖北起运银八十二万三千百有二两七钱有奇
湖南起运银九十万二千五百十有七两六钱六
分有奇
陜西起运银百三十五万六千三百五两一钱五
卷七 第 19a 页 WYG0642-0084a.png

甘肃起运银十有九万一千五百九十三两四钱
二分有奇
四川起运银四十九万三百六十四两一钱八分
有奇
广东起运银八十四万一千三百七十二两有奇
广西起运银二十九万六千三十五两七钱三分
有奇
卷七 第 19b 页 WYG0642-0084b.png

有奇
贵州起运银七万五千四百八十九两五钱九分
有奇(以上起运银数均谨/按会典则例载入)二十八年申定截票之
法(截票始于顺治十三年一票而中分之一给纳/户一存库匮每逢比较察验有票者免催未截)
(者追比行之既久奸胥或藉磨对为名将纳户所/缴之票强留不给遂有已完作未完多徵作少徵)
(者今定三联印票一存州县一付差役应比一付/花户执照徵收数目每票填写如州县勒令不许)
(填写及无票付执者许小民/告发以监守自盗律科罪)停岁造赤历册(黄册/会计)
卷七 第 20a 页 WYG0642-0084c.png

奏销文册赍司磨对三十年令直省各州县卫所
署门均勒赋役全书科则于石使民悉知三十九
年设立滚单(滚单之法或五户或十户用一单于/纳户名下注明田亩若干该银米若)
(干春应还若干秋应还若干分作十限每限应完/若干给甲内首名挨次滚催令民自行投匮不许)
(里长银匠匮役称收一限若完二限挨次/滚催如有一户沉单不完不缴察出究处)四十二
年令截票分别注明漕项地丁数目毋许䑃混徵
比五十二年
卷七 第 20b 页 WYG0642-0084d.png

人丁另造清册永不加赋(寻定新增者谓之/ 盛世滋生册)
雍正元年定凡州县开徵之始令该府委员同封
银匮或十日二十日别委员拆封即解其存贮谷
石按季盘察出结转报隐徇同坐二年
谕民间输纳钱粮用自封投匮法亦属便民之道但偶有
短少之处令其增补每致多索其数浮于所少之外理
应将原银发还仍于原封内照数补足交纳庶可免多
卷七 第 21a 页 WYG0642-0085a.png

有司以除民累三年更刋四联截票一送府一存串根
(截票一/名串票)一给花户一于完粮匮旁别设一匮令花
户完银时自投匮中每夜州县官取出对流水簿
勾销欠册又定零星钱粮纳钱之例凡一钱以下
小户每银一分准交制钱十文其大户尾欠一钱
以下者亦如之又定附纳之例凡小户钱粮数在
一两以下者附大户投匮于截票载明山西巡抚
卷七 第 21b 页 WYG0642-0085b.png

上以州县火耗原非应有之项因通省公费及各官养廉
有不得不取给于民者今非不愿天下州县丝毫不取
于民而其势有所不能若各属火耗酌定分数则将来
竟为成额必至有增无减又以奏称提解火耗将州县
应得之项听其如数扣存不必解而复拨等语势必额
外加徵私行巧取浮于应得之数累及小民况解交督
抚则显然有据扣存州县则难保贪廉未准议行十二
卷七 第 22a 页 WYG0642-0085c.png

皇上御极之初
谕向来徵收钱粮因银色有倾销之耗折解送有路途
之盘费故于正项外徵收耗羡原无定额廉洁者尚
知自爱不肖者任意徵求经诺敏等倡为提解归公
之法各该督抚就本省情形酌定分数外丝毫不许
滥徵盖以耗羡原属额外之项与其听地方官私行
徵取不如明定分数使有节制不敢违越也然在未
卷七 第 22b 页 WYG0642-0085d.png

同正课又得以耗羡之外巧取殃民从前
皇考洞见流弊屡降谕旨欲俟将来亏空全清府库充裕
之日渐减渐革
圣心廑念未或忘之朕绍承大统切念民依孜孜轸恤日
与王大臣等悉心筹画期使我民于正项之外丝毫
无扰而一时势有未能尚须从容计议惟是提解耗
羡之法行之已十有馀年恐日久弊生奸吏夤缘朘
卷七 第 23a 页 WYG0642-0086a.png

咸体朕意知耗羡一项可减而决不可增可于格外
从宽而断不可于额外多索再各省耗羡分数率在
加一上下然江南赋重之区如苏松常镇四府额赋
较之他省几及数倍雍正六年以前每两加耗仅止
五分雍正六年以后增至加一且有司又复巧取民
何以堪令量减分数徵收不得仍前重耗
乾隆元年
卷七 第 23b 页 WYG0642-0086b.png

一两连加耗羡银一钱五分共折制钱千一百五十
文今该处钱价昂贵民间纳钱比之纳银为费较重
朕思民间完纳钱粮银数在一钱以下者向例银钱
听其并用原以便民若数在一钱以上又值钱价昂
贵之时亦令交钱转致多费是便民而适以累民殊
未妥恊嗣后在一钱以上者不必勒令交钱二年
谕外省荒辟赋银向例在于知府等官以下俸工内扣
卷七 第 24a 页 WYG0642-0086c.png

已于乾隆元年降旨谕令在督抚司道大员及府县
正印官俸工内均摊抵阙今思官有崇卑役无大小
微员俸工既经免其摊扣其各衙门人役工食藉以
养赡其家若因荒辟扣除则糊口无资情有可悯此
项共计十二万馀著准地丁项下全支免其扣荒定
浙江杭嘉湖三府属南米随同漕米十月起徵例
(谨按南米向系春徵四分于秋季办漕之后复令/催输今以漕南二米分款交仓多形跋涉故改归)
卷七 第 24b 页 WYG0642-0086d.png

适中定额又减湘阴县折色银又
谕湖北所属忠峒等土司田地应徵钱粮奉照原额秋
粮银数按田均输作为定额毋庸别立科则十二年
禁民人置买湖广永顺等处土苗赋轻田地(永顺/土苗)
(田地较之内地粮额轻减嗣因改土归流/已入版图民人利其粮轻产贱故有是禁)
丁银附
顺天府十五万四千百七十三两有奇
卷七 第 25a 页 WYG0642-0087a.png

盛京三万八千七百八两有奇
江苏三百十一万六千八百二十六两有奇
安徽百七十一万八千八百二十四两有奇
江西百八十七万八千六百八十二两有奇
浙江二百九十一万四千九百四十六两有奇
福建百七万四千四百八十九两有奇
湖北百十七万四千一百十两有奇
卷七 第 25b 页 WYG0642-0087b.png

河南三百十六万四千七百五十八两有奇
山东三百三十七万六千百六十五两有奇
山西二百九十九万六百七十五两有奇
陜西百六十五万八千七百两有奇
甘肃二十八万六百五十二两有奇
四川六十三万一千九十四两有奇
广东百二十六万四千三百四两有奇
卷七 第 26a 页 WYG0642-0087c.png

云南二十万九千五百八十二两有奇
贵州十万千六百二十八两有奇(右谨据乾隆二/十九年奏销册)
(开/载)
康熙三十二年令浙江湖北山东丁绝户存丁银
匀派地亩内带征
雍正二年定直𨽻地丁银赋摊征例每地赋银一
两摊入丁银二钱七釐
卷七 第 26b 页 WYG0642-0087d.png

奉天府民人入籍增减无数仍旧分徵至是年通
行各省令行摊徵凡各州县按丁多寡地亩广狭
分为差等每地赋银一两摊丁不过二钱使无业
贫民永免催科有业民户亦有定额不至多寡悬
殊
芦课附
按芦地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五省有之其
卷七 第 27a 页 WYG0642-0088a.png

荒白涂水洼基草荻草市地芦墩埂划塘水套湖
垱白沙草塌地等名又有密芦稀芦上地中地下
地上草地中草地下草地中芦田下芦田葫荻之
别均按亩分别徵收
江苏计芦地三万四千三十顷七十三亩零课银
十有二万六千九百五十三两五钱一分有奇
安徽计芦地三万一千四百八十五顷三十一亩
卷七 第 27b 页 WYG0642-0088b.png

江西计芦地四千三百四顷八十七亩六分零课
银六千二百六十八两三钱六分有奇
湖北计芦地八千四百八十九顷三十五亩二分
零课银九千八百八十四两二钱三分有奇
湖南计芦地千六百三十六顷十有九亩二分零
课银千三百二十九两三钱五分有奇(以上芦课/谨按会典)
(则例/载入)
卷七 第 28a 页 WYG0642-0088c.png

涨增除十八年御史何可化疏言芦课六弊一坍
塌赔累宜豁一徵收解费宜革一豪强隐佔宜清
一书吏飞洒宜禁一佃蠹侵欠宜究一蠲免条例
宜溥工科给事中王曰高疏言芦政四条一严催
征以惩积欠一清踏勘以核实数一按地形以清
课额一酌久任以专责成均从之
康熙二年除崇明县大粮田芦课银(崇明县大粮/田九千六十)
卷七 第 28b 页 WYG0642-0088d.png

西收芦课官归并地方官管理
乾隆二十年定芦洲地亩坍户拨补例凡新涨地
亩遇有课之洲报坍者次第拨补其无课坍户即
将拨补馀地按照报坍先后亦酌量拨给俟再有
馀始行开垦
皇朝通典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