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二
卷三十二 第 1a 页 WYG0642-039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卷三十二
  职官(十/)
   宗室封爵(王府官属/) (公主府官附/)
   宗室封爵十有四等一和硕亲王二世子三多罗
   郡王四长子五多罗贝勒六固山贝子七镇国公
   八辅国公九不入八分镇国公十不入八分辅国
   公十一镇国将军十二辅国将军十三奉国将军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WYG0642-0396b.png
   十四奉恩将军
  天潢宗派以
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伯叔兄弟之支为觉罗宗室束
   金黄带觉罗束红带诸王授封以素行为封号和
   硕亲王亲王世子皆金宝龟钮多罗郡王饰金银
   印麒麟钮
  皇子生十五岁由宗人府请封其爵级出自
 钦定亲王郡王适福晋所生子二十岁后由宗人府请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WYG0642-0396c.png
  考试亲王适子奉
特旨始封世子其未封世子者与馀子同授封爵馀子
  考授不入八分公(天命年间立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凡朝会燕飨皆)
  (异其礼准入八赐赉必均及是为八分其有功加/至贝子 分如有过降至公仍不入八分)
  郡王适子奉
特旨始封长子其未封长子者亦与馀子同授封爵馀
  子考授一等镇国将军贝勒适子降袭贝子馀子
  考授二等镇国将军贝子适子降袭镇国公馀子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WYG0642-0396d.png
  考授三等镇国将军镇国公适子降袭辅国公馀
  子考授一等辅国将军辅国公适子世袭馀子考
  授二等辅国将军不入八分镇国公适子降袭不
  入八分辅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适子降袭三等
  镇国将军馀子均考授三等辅国将军一二三等
  镇国将军适子各降袭一二三等辅国将军馀子
  均考授三等辅国将军一二三等辅国将军适子
  各降袭一二三等奉国将军馀子均考授三等奉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WYG0642-0397a.png
  国将军一二三等奉国将军适子均降袭奉恩将
  军馀子均考授奉恩将军其奉恩将军既无可降
  之品级将奉恩将军适妻所生子但准一子考试
  承袭奉恩将军馀子停封为闲散宗室酌量人才
  优者奏请考试准食云骑尉俸凡王爵由军功得
  者世袭罔替由
恩封者以次递降以功加封者自奉恩将军递加一等
  至和硕亲王亲王有功酌赏金银其以过降封者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WYG0642-0397b.png
  自和硕亲王递降一等至奉恩将军无级可降则
  为闲散宗室亦月有赡银岁给禄米婚丧嫁娶特
  加
恩赐康熙二十七年定考试法王贝勒以下至奉恩将
  军之子应授封者考试国语及马步射优者封应
  得之爵平者降一等劣者降二等封授乾隆八年
  定亲王侧福晋子考授二等镇国将军郡王侧福
  晋子考授三等镇国将军贝勒侧室子考授一等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WYG0642-0397c.png
  辅国将军贝子侧室子考授二等辅国将军镇国
  公侧室子考授三等辅国将军辅国公侧室子考
  授一等奉国将军亲王妾媵子考授三等辅国将
  军郡王妾媵子考授三等奉国将军贝勒贝子妾
  媵子均考授奉恩将军其馀妾婢所生子为闲散
  宗室不授封十一年定考试法其学业平庸者降
  等封授奉恩将军无级可降如考试降等仍授奉
  恩将军停俸三年又定世子之适子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WYG0642-0397d.png
恩封不入八分公如未
恩封与馀子同授封爵馀子考授一等镇国将军侧福
  晋子考授三等镇国将军妾媵子考授三等奉国
  将军长子之适子
恩封一等镇国将军如未
恩封亦与馀子同授封爵馀子考授二等镇国将军侧
  福晋子考授一等辅国将军妾媵子考授奉恩将
  军三十九年又定亲王世爵递降之法亲王递降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WYG0642-0398a.png
   至镇国公郡王递降至辅国公贝勒递降至未入
   八分镇国公贝子递降至未入八分辅国公镇国
   公递降至一等镇国将军辅国公递降至一等辅
   国将军俱世袭罔替四十三年以睿亲王有赞翊
   功
 特命配享
庙廷追谥续封豫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克勤郡王子孙皆
   复原封号以罪废之果亲王亦还其属籍四十七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WYG0642-0398b.png
   年复定亲王之子给以一品章服郡王贝勒以下
   俱照蒙古王公台吉塔布囊等嗣子之例给与三
   品顶带其馀闲散宗室一概给与四品顶带于四
   十八年新正
 赐宴
  乾清宫又广宗室御史及
陵寝官员额令咸得以才自效云
   (臣/)等谨按宗室王公封爵虽与官制不同而杜氏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WYG0642-0398c.png
  通典及列代史志皆系之职官一门今从其体例
  详加诠次并以王府官属公主府官属附后
  长史亲王府世子郡王府长子各一人 司仪长
  贝勒一人掌府中之政令率僚属以各共府事员
  额并顺治八年定乾隆十八年奏准诸王长史贝
  勒司仪系首领官若仅于所属官内补授恐有迁
  就嗣后员缺于下五旗前锋护军骁骑各参领及
  世职官与所属应升人员简拟正陪送部引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WYG0642-0398d.png
见补授凡王府以下各官自五品以上出缺引
见补授六品以下咨送兵部补授 散骑郎亲王府四
  人世子郡王府三人长子二人掌佐长史理府事
  皆以世职领之初制每旗各设散骑郎无定员雍
  正四年定制各王属下散骑郎仍旧选充贝勒贝
  子等散骑郎俱停止 护卫亲王府二十人(一等/六人)
  (二等六人/三等八人)世子十七人(一等六人二等/五人三等六人)郡王府十
  五人(一等五人二等/四人三等六人)长子十二人(一等二人二等/四人三等六人)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WYG0642-0399a.png
  贝勒十人(二等六人/三等四人)贝子六人公四人(俱三等/护卫)
  随护宿卫王府护卫自二等以下均戴蓝翎初制
  为正品乾隆十九年护卫典仪俱改为从品 典
  仪亲王府六人(从四品二人从五品/二人从六品二人)世子五人(从/四)
  (品一人从五品/从六品各二人)郡王府四人(从五品从六/品各二人)长子三
  人(从五品二人/从六品一人)贝勒三人(从五品一人/从六品二人)贝子三人
  (从六品一人/从七品二人)公三人(从七品一人/从八品二人)掌仪节导引
  五旗王公府属参领旗各五人佐领旗各七人骁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WYG0642-0399b.png
  骑校每佐领下一人掌王府所属旗籍之政令凡
  田赋户口出纳盈缩之数综其实而稽之 管领
  亲王府四人郡王府三人掌王府文移及遣委之
  事 典膳亲王府一人郡王府一人掌王府之膳
  羞 司库亲王府二人郡王府二人掌会计王府
  之库藏 司匠亲王府四人郡王府四人掌王府
  缮造修葺之事 牧长亲王府四人郡王府三人
  掌王府之牧事亲王府马群牧长二人牛群羊群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WYG0642-0399c.png
  牧长各一人郡王府马群牛群羊群牧长各一人
  公主府官长史固伦公主府一人(三品/蓝翎)和硕公主
  府一人(四品/蓝翎) 护卫固伦公主府五人(头等一人/二等二人)
  (三等/二人)和硕公主府三人(二等二人/三等一人) 典仪固伦公
  主府二人(俱六/品)和硕公主府二人(六品一人/七品一人)长史
  掌府中之政令护卫掌随护宿卫府门典仪掌仪
  节导引凡公主下嫁此项护卫员数向未有等级
  例由陪嫁人户内拣补咨明内务府注册乾隆五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WYG0642-0399d.png
  十一年定额不必拘定陪嫁人户听从公主拣放
  世爵世职(圣贤后裔世职并衍圣公官属附/)
  世爵世职之等有九曰公曰侯曰伯曰子曰男曰
  轻车都尉曰骑都尉曰云骑尉曰恩骑尉自公至
  轻车都尉又各有三等(授爵自云骑尉始云骑尉/袭一次加一云骑尉则合)
  (为骑都尉袭二次再加为骑都尉兼一云骑尉袭/三次再加为三等轻车都尉袭四次再加为二等)
  (轻车都尉袭五次再加为一等轻车都尉袭六次/再加为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袭七次递加)
  (至三等男袭八次二等男袭九次一等男袭十次/一等男兼一云骑尉袭十一次三等子袭十二次)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WYG0642-0400a.png
   (二等子袭十三次一等子袭十四次一等子兼一/云骑尉袭十五次三等伯袭十六次二等伯袭十)
   (七次一等伯袭十八次一等伯兼一云骑尉袭十/九次三等侯袭二十次二等侯袭二十一次一等)
   (侯袭二十二次一等侯兼一云骑尉袭二十三次/三等公袭二十四次二等公袭二十五次一等公)
   (袭二十六次内有因阵亡给与者/袭次已完仍授恩骑尉令其世袭)公侯伯子男轻
   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之爵以褒叙勋绩
   酬庸懋赏次第其功绩之大小而锡以世袭之等
  国初定世爵自公至拖沙喇哈番共八等凡授爵自
   拖沙喇哈番始如拖沙喇哈番加一拖沙喇哈番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WYG0642-0400b.png
   则合为一拜他拉布哷哈番再加则为拜他拉布
   哷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再加为三等阿达哈哈
   番递加至一等阿达哈哈番如再加一拖沙喇哈
   番则为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再加
   则为三等阿思罕尼哈番积拖沙喇哈番二十有
   六则为一等公开创功臣策勋锡爵与河山共永
   封爵在顺治七年九年
恩诏以前者世袭罔替或论功在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WYG0642-0400c.png
诏后立功在
诏前者亦世袭罔替其给予
敇书注明世次者仍按次承袭自后凡有忠诚宣力懋建
   军功膺授功爵者除奉
特旨世袭罔替外其馀自拖沙喇哈番袭一次递加至一
   等公袭二十六次至一等公以上爵无可加令以
   适子袭一等公以别子袭其馀爵康熙元年定凡
   世爵合并至公侯伯者其子弟承袭时照原系几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WYG0642-0400d.png
   人之爵仍与几人分袭雍正元年定一二三等公
   各锡以美名(如褒绩公/忠达公等)其外戚则仿古恩泽侯义
   命为承恩公乾隆元年总理王大臣奏定精奇尼
   哈番以下世爵清文并改用汉文精奇尼哈番为
   一二三等子阿思罕尼哈番为一二三等男阿达
   哈哈番为一二三等轻车都尉拜他拉布哷哈番
   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其清文从旧十
   四年定一二三等侯伯亦各锡以美名(如奉义侯/敦惠伯等)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WYG0642-0401a.png
   自后膺封爵者凡勋猷殊等皆奉
 特旨定锡嘉号十五年定自一等公袭二十六次至云
   骑尉袭一次均按所开袭次载入
 诰敇又定阵亡人等子孙袭次已完者赏七品京官令
   其世袭罔替十六年世袭七品官定为恩骑尉与
  国初所定共为世爵九等 凡军功议叙授爵战功
   有功牌五等自一等至五等皆全者授云骑尉多
   一倍至数倍者由云骑尉递加攻城视城之大小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WYG0642-0401b.png
   攻之难易分六等自轻车都尉以次递减水战以
   舟之大小分三等自骑都尉以次递减其升降又
   各视其官职之大小准其功之差等而上下焉(详/见)
   (会大清/ 典)
   衍圣公(世袭正/一品)掌奉至圣孔子阙里庙祀顺治元
   年题准封爵一如前朝阶正一品班列尚书上二
   年改
赐三台银印十三年依例授光禄大夫十六年依例给清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WYG0642-0401c.png
  汉文三台银印乾隆十四年改给清汉篆文一品
  三台银印有大庆典衍圣公并蒙
锡荫初公阶正一品而荫子则仍依正二品康熙六十
  一年始视正一品荫一子五品官著为例 圣贤
  后裔翰林院五经博士二十七人(正八品/俱世袭)孔氏北
  宗一人掌奉中庸书院祀南宗一人掌奉衢州孔
  子庙祀元圣周公后裔二人复圣颜子宗圣曾子
  亚圣孟子先贤仲子闵子冉子伯牛冉子仲弓端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WYG0642-0401d.png
  木子言子卜子颛孙子有子周子明道程子伊川
  程子张子邵子后裔各一人朱子后裔二人先儒
  韩子后裔一人关氏后裔三人各掌奉其先世之
  祀孔氏北宗以衍圣公次子承袭馀并以嫡子袭
  孔氏颜氏曾氏孟氏东野氏仲氏闵氏冉氏端木
  氏卜氏言氏颛孙氏有氏博士十五人属于衍圣
  公馀各就其家除授有缺则督抚核明应袭之人
  咨部题请承袭 圣裔太常寺博士一人(正七品/世袭)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WYG0642-0402a.png
  掌奉圣泽书院祀以衍圣公第三子承袭 圣裔
  国子监学录二人(正八/品)一奉尼山书院祀一奉洙
  泗书院祀并由衍圣公于族内选用 圣裔国子
  监学正一人(正八品/世袭)掌奉仪封圣庙祀顺治八年
  衍圣公奏准世袭如故 圣裔世袭六品官一人
  掌分献崇圣祠
 国初仍前代曲阜用孔氏世职知县乾隆六年山东
  巡抚白钟山言曲阜知县向由衍圣公保举选用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WYG0642-0402b.png
  每多瞻徇请在外拣选调补不必拘用孔氏奉
旨允行以现任世职知县授为世袭六品官遇有缺出
  㨂选调补悉照执事官之例 四氏学教授一人
  (正七/品)学录一人(正八/品)教授掌训课孔颜曾孟四氏
  生徒以学录文行兼优历俸六年者升补学录掌
  副教授训迪生徒于孔氏岁贡廪生捐贡及廪生
  内选用初教授学录止由衍圣公保举咨部除授
  乾隆二十六年山东布政使奏定令衍圣公将㨂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WYG0642-0402c.png
   选应补人员移送抚臣验看送部具题 圣庙执
   事官四十人(三品二人四品四人五品六人/七品八人八品十人九品十人)掌凡
   祭祀分献及爵帛香祝之执事雍正四年
特旨增设各按品级给章服著衍圣公于孔氏子孙内选
   择人品端方威仪娴雅者报部充补每年各给俸
   禄银二十两以曾经出仕而退休在籍或身有职
   衔而未曾出仕以及贡监生童等皆可入选 司
   乐一人掌乐章乐器而教肄乐生 奎文阁典籍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WYG0642-0402d.png
   一人掌奎文阁书籍及礼生 屯田管勾一人(以/上)
   (并正/七品)掌祀田钱榖之出入祭祀则供其牲牷粢盛
   治膳羞醯醢之属其属有屯官八员钜野郓城平
   阳各二人东阿独山二屯各一人分掌五屯以供
   祀事 孔林守卫司百户一人(秩视卫/守备)掌稽察户
   籍供其洒扫户役之事主守礼器祭祀则司涤濯
   掌牺牲之宰割 知印一人掌书一人书写一人
   掌公府文书信印 奏差一人掌赍衍圣公表笺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WYG0642-0403a.png
  奏章 随朝伴官六人(以上并/正七品)掌随从衍圣公朝
  觐办事自司乐以下为兵农礼乐四司初无常员
  遇朝觐辄咨部给衔乾隆十五年始额定六员以
  上官皆由衍圣公保举咨部补授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WYG0642-0403b.png
 
 
 
 
 
 
 
皇朝通典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