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八 第 1a 页 WYG0643-0433a.png

皇朝通典卷六十八
兵(一/)
(臣/)等谨按历代设兵各有因革损益惟唐府兵为
较善我
朝八旗之制
开国之初先编立四旗以统人众寻以远近归附日广增
建为八旗然犹统满洲蒙古汉军之众而合于一
卷六十八 第 1b 页 WYG0643-0433b.png

编汉军八旗设官与满洲蒙古等共为二十四旗
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乎旗者皆可以为兵
非如历代有签派召募充补之烦而后收兵之用
也越自
宝箓攸归中外一统复设绿旗营以统汉兵盖
本朝建旗辨色以相胜为用于是五德兼全五行悉备
内而京营则有亲军前锋骁骑护军步军之分或
卷六十八 第 2a 页 WYG0643-0434a.png

八旗各标及营汛兵用绿旗百数十年增损随时
悉臻尽善迩者西陲底定式廓版图列戍开屯规
模益远至于外藩诸部奔走偕来分职编旗与内
八旗相等有大征伐并帅师以从尤为柔远之鸿
图迄于无外者也兹谨叙兵制分八旗驻防绿营
藩部四门而以
恩恤军令军政教阅军器马政依类备载
卷六十八 第 2b 页 WYG0643-0434b.png

八旗兵制上
太祖高皇帝辛丑年初设四旗曰黄旗曰白旗曰红旗曰
蓝旗以纯色为辨每旗下以三百人为一牛录辖
以牛录额真一人
(臣/)等谨按是年为编牛录之始嗣设固山额真梅
勒章京扎兰章京等官至顺治十七年定固山额
真为都统梅勒章京为副都统扎兰章京为参领
卷六十八 第 3a 页 WYG0643-0434c.png

真二字
国语作主字解非臣下所得滥用改为固山按班
甲寅年定八旗之制以初设四旗为正黄正白正
红正蓝增设四旗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黄白蓝/均镶以)
(红红镶/以白)合为八旗统率满洲蒙古汉军之众每三
百人设牛录额真一人五牛录设扎兰额真一人
五扎兰设固山额真一人每固山设左右梅勒额
卷六十八 第 3b 页 WYG0643-0434d.png

汉军牛录十六行军时地广则八旗并列分八路
地狭则八旗合一路而行
天命五年改设八旗官分总兵官为三等其副将
参将游击亦如之各牛录额真俱为备禦官每牛
录下设千总四人
天聪八年定八旗官名
谕凡我国官名皆当易以满语勿仍袭汉语旧名今悉为
卷六十八 第 4a 页 WYG0643-0435a.png

班章京二等总兵官为二等按班章京三等总兵官为
三等按班章京一等副将为一等梅勒章京二等副将
为二等梅勒章京三等副将为三等梅勒章京一等参
将为一等扎兰章京二等参将为二等扎兰章京游击
为三等扎兰章京备禦为牛录章京旗长为专尼达凡
管理不论官职管固山者即为固山额真管梅勒者即
为梅勒章京管扎兰者即为扎兰章京管牛录者即为
卷六十八 第 4b 页 WYG0643-0435b.png

兰额真即为巴雅喇扎兰章京嗣后皆照我国新定者
称之又定八旗兵名
谕满洲蒙古汉人前此骑步守哨等兵虽各有营伍未分
名色故止以该管将领姓名称为某将领之兵今宜分
辨名色永为定制随固山额真行营马兵为阿礼哈超
哈巴雅喇营前哨兵为噶布什贤超哈驻防盛京兵为
守兵预备兵为援兵各城寨兵为守边兵旧蒙古左营
卷六十八 第 5a 页 WYG0643-0435c.png

有德兵为天祐兵总兵官尚可喜兵为天助兵
(臣/)等谨按阿礼哈超哈为骁骑营之始巴雅喇为
护军营之始噶布什贤超哈为前锋营之始乌珍
超哈为汉军之始天祐天助兵后俱归入汉军
九年设蒙古八旗以八年所获察哈尔部千馀户
及是年察哈尔来归各官并壮丁三千二百馀名
编审人丁及旧喀喇沁壮丁分为蒙古八旗其旗
卷六十八 第 5b 页 WYG0643-0435d.png

京扎兰章京各二人分辖所编牛录
崇德二年分汉军为二旗以满洲各户下汉丁共
一千五百八十户令旧汉兵之将领官统之分为
左右翼二旗其旗色皆用皂每旗设固山额真一
人辖所编牛录 四年分汉军为四旗定旗色一
以皂镶黄一以皂镶白一以皂镶红一纯用皂色
每旗设固山额真一人梅勒章京二人扎兰章京
卷六十八 第 6a 页 WYG0643-0436a.png

色与满洲八旗同每旗设固山额真一人梅勒章
京二人扎兰章京五人
顺治元年定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于
京师内城分置以为拱卫其方位镶黄正黄旗居北
方正白镶白旗居东方正红镶红旗居西方正蓝
镶蓝旗居南方左翼自北而东自东而南镶黄旗
在安定门内正白旗在东直门内镶白旗在朝阳
卷六十八 第 6b 页 WYG0643-0436b.png

南正黄旗在德胜门内正红旗在西直门内镶红
旗在阜成门内镶蓝旗在宣武门内以寓制胜之
意
(臣/)等谨按八旗之制实我
朝
开国经武肇造之始基兹纂兵典恭载简端用昭
创建式垂
卷六十八 第 7a 页 WYG0643-0436c.png

焉
领侍卫府(顺治/初设)
领侍卫内大臣六人(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每旗各二人)内大臣六
人散秩大臣无定员一等侍卫六十人二等侍卫
一百五十人三等四等侍卫二百七十人宗室侍
卫一等九人二等十八人三等六十三人(康熙三/十七年)
(增设宗室侍卫无定员雍正七年定/制共九十人并入三旗随班行走)蓝翎侍卫九
卷六十八 第 7b 页 WYG0643-0436d.png

(务/)
御前侍卫
乾清门侍卫(于三旗侍卫/内 简用)汉侍卫(雍正五年定例亦/分一二三等及蓝)
(翎于武进士/内 简用)皆无定员主事一人笔帖式十二人
贴写笔帖式十五人亲军校七十五人(镶黄旗十/五人又下)
(五旗移入十人正黄旗十五人又下五旗移入/十一人正白旗十五人又下五旗移入九人)亲
军九百九十五名(三旗满洲蒙古每佐领下亲军/二名镶黄旗二百二十四名又)
卷六十八 第 8a 页 WYG0643-0437a.png

(名又下五旗移入一百十七名内以七十五人为/亲军校三旗亲军每旗选六十名随侍卫班入直)
(馀皆随三旗护军营护军/校护军一体直宿当差)
凡宿卫之制更番轮直三旗待卫各分六班班分
两翼(镶黄旗为左翼正黄旗为右翼/正白旗半为左翼半为右翼)各设侍卫班
领一人署班领一人侍卫三十人宿卫
乾清门
内右门为内班昼坐门禁夜守扄钥散秩大臣一人
卷六十八 第 8b 页 WYG0643-0437b.png

中和殿侍卫什长三人侍卫亲军三十人宿卫
太和殿为外班以领侍卫内大臣一人总统之内大
臣散秩大臣二人随班入直如
驻跸行营以内大臣一人散秩大臣二人入直
御前大臣侍卫及
乾清门侍卫分五班更番入直
御营黄幔城旌门以侍卫班领一人署班领一人内班
卷六十八 第 9a 页 WYG0643-0437c.png

侍卫各十人后东西隅以署班领各一人内班侍
卫各十人网城门内以侍卫什长三人外班侍卫
亲军三十人宿卫若恭奉
慈舆行幸
皇太后行营正门以侍卫班领一人侍卫十人后隅署班
领一人侍卫十人宿卫
凡扈从之制后扈二人于领侍卫内大臣内
卷六十八 第 9b 页 WYG0643-0437d.png

简用豹尾班侍卫于三旗侍卫内选功臣后裔六十人
日以二十人直
后左门每
乘舆出入以十人执豹尾枪十人佩仪刀侍于
乾清门阶下左右
驾出豹尾班侍卫殿于后以领侍卫内大臣一人侍卫
班领二人统之
卷六十八 第 10a 页 WYG0643-0438a.png

乾清门退归直
皇帝御太和殿受朝前引侍卫二人自
乾清门
后左门引至
殿后止后扈大臣二人自
乾清门扈从(如系宫内御前大臣则/自 随出后并同)前引大臣十人
候于
卷六十八 第 10b 页 WYG0643-0438b.png

驾至按翼前导进
殿由左右趋至
宝座前北上东西面序立后扈大臣于
宝座左右佥立豹尾班侍卫于
宝座后左右南向序立
皇帝诣
皇太后宫行礼前引侍卫二人自
卷六十八 第 11a 页 WYG0643-0438c.png

永康左门止前引大臣候于
隆宗门内
驾至按翼前导至
慈宁门阶止豹尾班侍卫至门阶下左右墙角止立后扈
大臣随升阶在后佥立
驾还宫引扈如前遇
御门听政届时直班侍卫引有事各官由
卷六十八 第 11b 页 WYG0643-0438d.png

乾清门阶下左右墙角立领侍卫内大臣直班内大
臣侍卫于阶下立侍卫班领每翼一人于阶上左
右楹前立
御前侍卫随
驾出同
乾清门侍卫于
御座两旁立
卷六十八 第 12a 页 WYG0643-0439a.png

御前侍卫随入馀各退归直
御经筵日侍卫二人前导至
文华门止后扈大臣随至
宝座左右佥立
御前侍卫
乾清门侍卫于
宝座后两旁豹尾班侍卫于
卷六十八 第 12b 页 WYG0643-0439b.png

御箭亭侍卫二人前导至降舆处止遇外藩来朝及
召见外藩使臣或于
便殿或于
驻跸行宫前引后扈大臣皆侍班
御前侍卫
乾清门侍卫直日侍卫班领豹尾班侍卫均于
殿内按翼序立
卷六十八 第 13a 页 WYG0643-0439c.png

郊坛前引侍卫二人自
乾清门前导至
午门外止前引大臣候于
太和门北阶下
驾至按翼前导后扈大臣随行自
午门外乘马至
坛门外下马均佩刀引扈
卷六十八 第 13b 页 WYG0643-0439d.png

从辇后豹尾班执枪侍卫十人佩仪刀侍卫十人
佩矢弓侍卫二十人以领侍卫内大臣一人侍卫
班领二人领之建黄龙大纛二司纛侍卫什长二
人以领侍卫内大臣或内大臣散秩大臣一人领
之及
坛前引大臣在
圜丘坛三成阶上立
卷六十八 第 14a 页 WYG0643-0440a.png

日坛
月坛于二成阶下立后扈大臣随升
坛于
驾后佥立豹尾班侍卫于
坛内壝门外序立祀
祈年殿飨
太庙前引大臣由左阶升
卷六十八 第 14b 页 WYG0643-0440b.png

随入于
驾后佥立豹尾班侍卫于三成阶下立祀
社稷坛前引大臣立于内壝门外豹尾班侍卫立于拜
殿南门外展拜
堂子前引大臣立于甬道北豹尾班侍卫立于祭
神殿两旁祀
先农坛前引大臣立于阶下豹尾班侍卫立于乐悬南
卷六十八 第 15a 页 WYG0643-0440c.png

驾耕耤
御具服殿前引大臣立于殿前阶上
驾诣耤田引至耕所三推礼成引由观耕台午阶升于
御座前左右序立遇
大阅日前引后扈大臣均甲胄引扈豹尾班侍卫甲胄
殿后
御前大臣侍卫等均甲胄随行其次黄龙大纛行三旗
卷六十八 第 15b 页 WYG0643-0440d.png

驾御帐殿豹尾班侍卫按翼排列左右建黄龙大纛三
旗侍卫亲军按翼环卫遇
皇太后
皇后
妃嫔出入以
乾清门侍卫四人侍卫十人前导如出郊外前引侍
卫二十人其馀侍卫在豹尾班后扈从
卷六十八 第 16a 页 WYG0643-0441a.png

御前大臣侍卫
乾清门侍卫皆从其六班轮直之侍卫以一班或二
班随往如恭奉
皇太后巡幸则三班随往日行以侍卫二十人前导二十
人左右翊卫均属櫜鞬豹尾班侍卫二十人后从
以领侍卫内大臣一人侍卫班领二人统之黄龙
大纛前以领侍卫内大臣或内大臣一人散秩大
卷六十八 第 16b 页 WYG0643-0441b.png

均于大纛后以次行仍分令侍卫稽察踰越喧哗
者
御前擎盖以
乾清门侍卫更番执事遇恭奉
慈舆行幸
皇太后舆前均以侍卫前导翊卫后从如仪
(臣/)等谨按侍卫班内有
卷六十八 第 17a 页 WYG0643-0441c.png

上驷院其兼尚虞鹰鹞房鹘房狗房十五善射善骑
射善射鹄善强弓善扑等侍卫各有专管统在三
旗额内均无定员又銮仪卫亦系侍从武职设有
掌卫事内大臣以下等官具详职官典其所属军
尉仪刀弓矢殳戟用亲军豹尾枪仗马用护军蒙
古画角用蒙古鸣角军其奉辇擎执仪仗各校尉
由内府选充者为旗尉由五城选充者为民尉奉
卷六十八 第 17b 页 WYG0643-0441d.png

二百四十六人民尉三百二十二人左右中前后
五所民尉计一千三百二十八人驯象所民尉二
百六人八旗汉军司更兵四十人均隶在军数谨
附载于此
八旗骁骑营(顺治/初设)
满洲八旗都统每旗各一人副都统各二人骁骑
参领各五人副骁骑参领各五人(康熙三十四年/于每旗参领下)
卷六十八 第 18a 页 WYG0643-0442a.png

(设/)每佐领下骁骑校一人领催五名(初制满洲及/蒙古每佐领)
(下设领催六名康熙/四十三年裁一名)骁骑二十名匠役二名养育
兵(雍正二年初设具详八旗恩恤门乾隆三十六/年定额按三兵一缺 满洲共应一万七百)
(九十/八缺)
蒙古八旗都统每旗各一人副都统各二人骁骑
参领各二人副骁骑参领各二人佐领无定员每
佐领下骁骑校一人领催五名骁骑二十名匠役
卷六十八 第 18b 页 WYG0643-0442b.png

汉军八旗都统每旗各一人副都统各二人骁骑
参领各五人副骁骑参领各五人佐领无定员每
佐领下骁骑校一人领催五名鸟枪骁骑四十二
名每旗藤牌兵一百名(雍正二年汉军每佐领下/设藤牌兵四名乾隆元年)
(定汉军每旗设藤牌兵一百名六年定藤牌兵归/并大营每旗百名于鸟枪手额内选取并简选参)
(领一人散秩官骁骑校各/二人领催五名令其管辖)养育兵(乾隆三十六年/定额八旗汉军)
(仍照原额共应四/千八百十三缺)
卷六十八 第 19a 页 WYG0643-0442c.png

镶红正蓝镶蓝为下五旗行军蒐狩以镶黄正白
镶白正蓝四旗居左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
四旗居右为右翼
凡八旗方位雍正六年奏定镶黄满洲蒙古汉军
三旗自鼓楼向东至新桥自新桥大街北口城根
向南至府学胡衕东口与正白旗接界正黄满洲
蒙古汉军三旗自鼓楼向西至新桥口自大街北
卷六十八 第 19b 页 WYG0643-0442d.png

正白满洲蒙古汉军三旗自府学胡衕东口与镶
黄旗接界向南至大市街豹房胡衕东口西自
皇城根向东至大城根与镶白旗接界镶白满洲蒙
古汉军三旗自豹房胡衕与正白旗接界向南至
就日坊西自
皇城根向东至大城根与正蓝旗接界正红满洲蒙
古汉军三旗自马状元胡衕东口与正黄旗接界
卷六十八 第 20a 页 WYG0643-0443a.png

皇城根向西至大城根与镶红旗接界镶红满洲蒙
古汉军三旗自羊肉胡衕与正红旗接界向南至
瞻云坊东自
皇城根向西至大城根与镶蓝旗接界正蓝满洲蒙
古汉军三旗自就日坊至崇文门由金水桥向东
至大城根与镶白旗接界镶蓝满洲蒙古汉军三
旗自瞻云坊至宣武门由金水桥向西至大城根
卷六十八 第 20b 页 WYG0643-0443b.png

凡城门直班之制内城九门安定德胜东直西直
朝阳阜成崇文宣武八门各按官兵居住方位以
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分直正阳门以八旗满洲蒙
古轮直外城七门以镶黄旗直东便门正白旗直
广渠门正黄旗直西便门正红旗直广宁门镶蓝
镶白二旗直左安门镶红旗直右安门正蓝旗直
永定门均派汉军雍正六年于八门城外增建营
卷六十八 第 21a 页 WYG0643-0443c.png

骁骑校四人骁骑满洲一百二十名蒙古四十名
汉军四十名各旗均分为四班每班五日以委官
一人骁骑校一人骁骑五十名令其更番居住看
守十二年又定正阳门两旁城门即于看守八门
官兵内八旗共委官四人骁骑校四人每旗各委
骁骑十名按翼看守十日一次更代每日按翼各
委兵十名昼夜巡宿以为常其汛守之制康熙二
卷六十八 第 21b 页 WYG0643-0443d.png

车驾巡幸八旗骁骑营于内九门城上每旗增设汛六
所于街道每旗增设汛十所内城各门于门内各
增设汛一所正阳门八旗轮直其馀八门八旗分
设均委官兵看守乾隆五年复定恭谒
陵寝及
驻跸圆明园南苑等处并逢年节封印后照例于城上
每旗设汛六所共四十八所委骁骑营官兵与城
卷六十八 第 22a 页 WYG0643-0444a.png

内会委参领一人约束如恭遇
巡幸口外及远省则增设汛十五所将步军撤下分防
大街巷口城上汛守悉易以骁骑营分委骁骑校
领催骁骑昼夜巡宿以参领二人往来稽察
凡各处看守之制户部银库委官二人领催二名
兵十八名库后门委官一人兵十名颜料库委官
四人骁骑校四人领催四名兵三十八名缎疋库
卷六十八 第 22b 页 WYG0643-0444b.png

白三旗轮派工部节慎库以镶红旗官一人兵十
名制造库以正红旗官一人兵五名刑部赃罚库
以镶蓝旗官一人兵十名宗人府库以镶白旗官
四人兵四十名理藩院库以正蓝旗官二人兵二
十名光禄寺库以正蓝旗官一人兵十名太常寺
库镶红镶蓝二旗轮委官一人兵十名鸿胪寺
龙亭以正红旗兵八名
卷六十八 第 23a 页 WYG0643-0444c.png

五名海运仓以镶黄旗北新仓以正黄旗储济仓
以镶白旗裕丰仓以镶红旗各委官二人领催二
名兵三十八名旧太仓以正白旗南新仓以镶白
旗兴平仓以正红旗富新仓以镶红旗各委官二
人领催二名兵十八名万安仓以正红旗委官四
人领催四名兵三十一名禄米仓以正蓝旗委官
二人领催二名兵三十三名太平仓以镶蓝旗委
卷六十八 第 23b 页 WYG0643-0444d.png

催五名兵四十五名皆兼用满洲蒙古汉军工部
濯灵厂八旗汉军轮委官四人兵二十名硝磺库
满洲正红旗官二人兵二十名户部内仓满洲正
白旗领催二名兵六名以上各昼夜看守喀尔喀
馆园墙于喀尔喀到日委正白旗官二人兵十名
馆门委正蓝旗官一人领催一名兵九名俄罗斯
馆于俄罗斯到日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共设班房
卷六十八 第 24a 页 WYG0643-0445a.png

五名馆门轮委参领一人兵二十名外馆于马匹
到日八旗满洲蒙古轮委官二人骁骑校二人兵
二十名后黄寺于蒙古使臣及喇嘛来使到日八
旗满洲蒙古轮委官一人兵十名昼夜看守均于
回日撤退
凡防火之制顺治初年设八旗火班雍正八年定
于失火在东南城令正蓝镶白二旗西南城令镶
卷六十八 第 24b 页 WYG0643-0445b.png

正黄正红二旗各率官兵往救
禁城之内每翼令二旗救护步军营见某处失火即
报知相近旗分乾隆六年复定八旗火班八处每
处满洲蒙古汉军诸旗更番轮直以都统或副都
统一人参领二人参领以下官八人领催八名骁
骑七十二名如旗界及接壤之地有不戒于火者
都统等即领直班官兵之半往救其馀官兵仍留
卷六十八 第 25a 页 WYG0643-0445c.png

八旗前锋营(顺治/初设)
前锋统领左右翼(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为)
(右/翼)各一人(或以王公/大臣兼领)前锋参领每翼各八人(每旗/俱满)
(洲蒙古/兼用)前锋侍卫各八人(雍正三年定以左右翼/前锋参领各一人前锋)
(侍卫各一人随/印协理事务)委署前锋侍卫各四人(乾隆十七/年增设即)
(于前锋校或亲军校内选/委给五品虚衔仍食原饷)前锋校各四十八人(雍/正)
(三年定以左右翼前/锋校各二人随印)随印笔帖式各二人(初制每/翼各一)
卷六十八 第 25b 页 WYG0643-0445d.png

四人蓝翎前锋长(每十人/设长)各二十人鸟枪队长委
署蓝翎前锋长各四人鸟枪队长(每十二人/为一队)各二
十人前锋委署鸟枪队长各四人前锋八旗满洲
蒙古每佐领下各二名(自委署前锋校以/下皆在兵数内)
凡宿卫扈从之制与八旗护军营一体派委(制详/后护)
(军/营)其
行在宿卫扈从前锋参领前锋侍卫共八人率前锋校
卷六十八 第 26a 页 WYG0643-0446a.png

御营前一二里外相度形势安设卡伦立前锋旗二以
为门户左右以次列帐各于帐内巡警宿卫有于
卡伦内行走者坐以军法次日各属櫜鞬控马于
道旁排立候黄龙大纛过各乘马整队扈从
八旗护军营(顺治/初设)
护军统领八旗各一人护军参领每旗满洲十人
蒙古四人(每旗设内司钥长一/人署司钥长一人)副护军参领如参
卷六十八 第 26b 页 WYG0643-0446b.png

(领各一人随/印协理事务)委署护军参领每旗各七人(乾隆十/七年增)
(设即于护军校或亲军校内/选委给五品虚衔仍食原饷)护军校八旗满洲蒙
古每佐领下各一人(雍正三年定以每旗/护军校各二人随印)随印笔
帖式每旗各二人(初制每旗各一人康熙四十/六年裁雍正三年复增设)门
笔帖式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各十人护军满洲蒙
古每佐领下各十七名
凡宿卫之制
卷六十八 第 27a 页 WYG0643-0446c.png

校三人门笔帖式二人阅门籍护军(即巴/克什)一人护
军十七人
隆宗门协理事务参领一人(康熙六十一年增设统/领一人雍正四年定以)
(协理事务护军参领/或前锋参领入直)护军参领二人(初制设参领/一人康熙六)
(十一年/增定)护军校三人门笔帖式一人阅门籍护军
一人护军十七人
后左门
卷六十八 第 27b 页 WYG0643-0446d.png

各一人(门笔帖式初制/未设后增定)阅门籍护军各一人护军
各十二人
中左门
中右门护军校各二人阅门籍护军各一人(阅门籍/护军初)
(制未设/后增定)护军各八人
左翼门
右翼门护军校各二人阅门籍护军各一人(阅门籍/护军初)
卷六十八 第 28a 页 WYG0643-0447a.png

保和殿东西廊内库护军校各一人护军各四人(乾/隆)
(十五年/增设)
中和殿护军校二人护军三人东西廊护军校各一
人护军各四人(康熙十八年于后中和殿/设护军校护军 增定)
太和殿
体仁阁
弘义阁护军校各二人护军各八人(皆康熙十/八年增设)
卷六十八 第 28b 页 WYG0643-0447b.png

(护军后改用领侍卫府/所属之亲军校亲军)
昭德门
贞度门护军校各二人护军各八人
协和门
熙和门护军校各二人护军各八人
苍震门
启祥门护军参领各一人护军校各三人阅门籍护
卷六十八 第 29a 页 WYG0643-0447c.png

吉祥门及西北隅护军参领各一人(护军参领初制/未设后增定)
护军校各二人护军各八人
凝华门
中正殿后门及东北隅东南隅护军校各二人护军
各八人(初制惟隅吉祥门及西北隅东北/隅东南 等处设护军后增定)箭亭及
北上门护军校各二人护军各八人(皆康熙六十/一年增设)
文华殿门护军参领一人护军校二人护军八人银
卷六十八 第 29b 页 WYG0643-0447d.png

(及银库各用八旗骁骑营官一人领催一/名骁骑九名乾隆二十二年改用护军)
紫禁城四门内磴道栅栏护军校各二人护军各八
人
午门护军参领一人左右门护军校各三人护军各
十二人又左门阅门籍护军二人
东华门
西华门
卷六十八 第 30a 页 WYG0643-0448a.png

军各二人护军各十六人恭遇
车驾行幸则于三门各增设统领或协理事务之护军
参领及前锋参领一人(雍正元年定每遇门各行/幸则 禁城四 增)
(统领一人四年/又改定今制)以上各委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官
军按日分班丑未日为镶黄旗首班寅申日为镶
黄旗二班己亥日为正黄旗首班子午日为正黄
旗二班卯酉日为正白旗首班辰戌日为正白旗
卷六十八 第 30b 页 WYG0643-0448b.png

遇有应用齐集之处令直班之护军统领司钥长
等于
左翼门等二十三处护军每处调二人共四十六名
协同内府直班官兵前往
阙左门司钥长一人护军校一人护军九人
阙右门护军参领一人护军校一人护军九人(初制/二门)
(皆以步军守卫乾隆十/五年改用下五旗护军)
卷六十八 第 31a 页 WYG0643-0448c.png

天安门
长安左门
长安右门
大清门护军参领各一人护军校各二人护军各十
八人(初制三门皆以步军守卫雍/正七年改用下五旗护军)
紫禁城外周围(初制以骁骑营官兵守卫雍/正元年改用下五旗护军)
东华门
卷六十八 第 31b 页 WYG0643-0448d.png

东华门
西华门外以北至城角令镶白镶红二旗守卫北面
一带令正红旗官军守卫周环设十六堆汛各参
领一人护军校一人护军九人栅栏八座(乾隆十/五年增)
(设/)各护军校一人护军九人以上各委镶白正红
镶红正蓝镶蓝五旗官军按日分班甲乙日为正
红旗班丙丁日为镶白旗班戊巳日为镶红旗班
卷六十八 第 32a 页 WYG0643-0449a.png

二日轮番直宿总隶于
景运门直班统领稽察
凡传筹之制
紫禁城内五筹递传每夕自
景运门发筹西行过
乾清门出
隆宗门循而北过
卷六十八 第 32b 页 WYG0643-0449b.png

凝华门迤而北过
中正殿后门迤北至西北隅迤而东过西北门
顺贞门
吉祥门至东北隅迤而南过
苍震门至东南隅迤而西仍至
景运门计十二汛为一周
紫禁城外八筹递传每夕自
卷六十八 第 33a 页 WYG0643-0449c.png

午门出
阙右门循而西经西一汛至南栅栏二汛迤而北经
三汛一栅栏过
西华门经一栅栏四汛五汛六汛至西北隅七汛迤
而东经八汛一栅栏过
神武门经一栅栏九汛东北隅十汛迤而南经十一
汛十二汛十三汛一栅栏过
卷六十八 第 33b 页 WYG0643-0449d.png

经十六汛仍至
阙左门计二十二汛为一周恭遇
驻跸行营内外汛传筹亦如之
凡禁门启闭顺治初年定每
车驾出入各门均启中门
景运门直班统领率
隆宗门参领祇承其事并令护军清跸每夕
卷六十八 第 34a 页 WYG0643-0450a.png

后左门
后右门
中左门
中右门
左翼门
右翼门
太和门
卷六十八 第 34b 页 WYG0643-0450b.png

贞度门以次验视扄钥
午门以
隆宗门护军参领
东华门以
苍震门护军参领
西华门以
启祥门护军参领
卷六十八 第 35a 页 WYG0643-0450c.png

吉祥门护军参领分视扄鐍毕各遣护军校纳钥于
司钥长司钥长受验诸门钥汇贮于箧复加扄鐍
诘朝各门校以次领钥启门日以为常雍正四年
于
景运门
隆宗门
东华门
卷六十八 第 35b 页 WYG0643-0450d.png

神武门各颁阴文合符一扇传
谕护军统领如遇夜有奉
旨差遣及𦂳急军务应即时启门者俟
大内持出阳文合符该护军参领即取阴文合符验
明启钥仍报知统领
苍震门
启祥门等处遇阳文合符至门该参领即报统领亲
卷六十八 第 36a 页 WYG0643-0451a.png

日具奏乾隆十五年复定
端门
天安门
大清门如
紫禁城门之例每夕由
阙左门直宿司钥长委护军参领一人验视扄鐍毕
各门护军参领收钥遣护军校报于司钥长次日
卷六十八 第 36b 页 WYG0643-0451b.png

凡门禁王公官员执事人等于
紫禁城门不得擅行出入其准于应行之门出入者
由直班官军询明放进如有无故溷入及滥携入
滥纵入者分别议处各衙门官吏均于
午门左门出入右门自王公以外不得擅行内大臣
侍卫内务府等官及内廷有执事官与内府各执
事人等准于禁门行走者均将姓名及所隶旗分
卷六十八 第 37a 页 WYG0643-0451c.png

通工匠服役人等则由本管衙门各给火烙印腰
牌书姓名差役持为出入符验以护军之识字者
专检门籍稽其出入籍内无名及不带腰牌者不
准放入又每门设红杖二以护军二人更番轮执
坐于门下亲王以下经行皆不起立有不报名擅
入者挞之
凡扈从之制恭遇
卷六十八 第 37b 页 WYG0643-0451d.png

坛
庙统领一人同内大臣散秩大臣侍卫等于豹尾班后管
束
驾诣
南郊以八旗护军参领三十二人护军校护军八百人自
午门起至
斋宫分翼于
卷六十八 第 38a 页 WYG0643-0452a.png

人于神乐署周围清跸又以护军参领二人护军
校护军二人于
圜丘外周围清跸
斋宫左门以护军统领一人上三旗司钥长一人护
军参领一人护军校护军二十人直宿右门以上
三旗协理事务参领一人护军校护军二十人直
宿
卷六十八 第 38b 页 WYG0643-0452b.png

人护军校护军二十人直宿
斋宫外设十四汛以八旗护军参领六人每汛各护
军校护军十一人巡守外
坛西门外以下五旗护军参领二人护军校护军二十人
直宿内
坛西门以下五旗协理事务参领一人护军参领一人护
军校护军二十人直宿如
卷六十八 第 39a 页 WYG0643-0452c.png

北郊
辇路清跸之制同又以上三旗护军参领三人护军校
护军六十人于
坛外西门至内
坛北门清跸以下五旗护军参领五人护军校护军五十
人分令两旗于乐部宿处三旗于
坛外西门外各清跸
卷六十八 第 39b 页 WYG0643-0452d.png

军校护军二十人直宿内北门内西门各以下五
旗协理事务参领一人护军参领一人护军校护
军二十人直宿
斋宫外设十一汛以八旗护军参领八人每汛各护
军校护军十人巡守如
驾幸瀛台
承光殿等处以上三旗护军参领十二人护军校护
卷六十八 第 40a 页 WYG0643-0453a.png

驾幸圆明园南苑等处以八旗护军参领三十二人护
军校护军八百人均于经由之路按旗分翼排立
清跸每遇
车驾经行城内以上三旗官军城外以八旗官军卫道
清跸均由
景运门直班统领计程远近随时酌委以统领一人
率护军参领一人稽察
卷六十八 第 40b 页 WYG0643-0453b.png

凡
行在宿卫扈从恭遇
车驾巡幸视道里之远近日期之多寡每次合前锋营
计之酌量分派以统领三人营总三人司其事康
熙初年定每
驻跸之地由向导总统等先期指示地盘护军统领营
总各一人率护军参领护军校护军䂊往同武备
卷六十八 第 41a 页 WYG0643-0453c.png

帐殿
御幄缭以黄髹木城(康熙十年改/用黄幔城)外为网城设南东西
三旌门门建旗各二南正白东镶黄西正黄自东
西门以后三面各设连帐护军统领率八旗官兵
于网城门守卫去网城百步外八旗各设帐房东
四旗左翼西四旗右翼各按翼巡宿建镶黄护军
纛于后正黄护军纛于右正白护军纛于左以领
卷六十八 第 41b 页 WYG0643-0453d.png

领等豫行张具每日
御营辎重前行三旗营总护军参领三人率三旗护军
纛并行雍正元年定网城改用圆形周设连帐仍
设三门各建上三旗之护军旗二设汛九守以上
三旗护军于网城外又设连帐一重形亦圆设四
门亦各建护军旗二南建正蓝镶蓝旗各一东建
镶白西建镶红北建正红旗各二设汛四守以下
卷六十八 第 42a 页 WYG0643-0454a.png

房五座由帐房十二丈以外一应扈从官兵听其
住宿乾隆二十年增定大营之制外方内圆度地
纵二十丈六尺横十七丈四尺建黄幔城外加网
城结绳为之黄色贯之以网高六尺阔八尺距幔
城南东西各十八丈北十五丈设连帐百七十五
座为内城建旌门三南门建正白金龙纛二东门
建镶黄金龙纛二西门建正黄金龙纛二周围建
卷六十八 第 42b 页 WYG0643-0454b.png

旗护军参领六人护军校护军六十人设宿卫帐
房九座以上三旗护军参领九人护军校护军九
十人司之距网城十二丈为外城设连帐二百五
十四座建旌门四南门轮日建正蓝金飞虎纛二
镶蓝金飞虎纛二东门建镶白金飞虎纛二西门
建镶红金飞虎纛二北门建正红金飞虎纛二外
城周围东南面建正白金飞虎方旗西南面建正
卷六十八 第 43a 页 WYG0643-0454c.png

面建正黄金飞虎方旗共六十司外旌门以下五
旗护军参领八人护军校护军八十人设宿卫帐
房四座以下五旗护军参领四人护军校护军四
十人司之外城东西为各部院官帐房距外城六
十丈周围设八旗营警跸帐房四十座每旗各五
每帐房建护军旗各一东南正蓝旗西南镶蓝旗
东北镶白旗西北镶红旗共四十以护军参领四
卷六十八 第 43b 页 WYG0643-0454d.png

幔城网城连帐用护军参领三人护军校护军八
十人备用亦如之中路顿营纵广各二丈设黄幔
城外加网城如大营之制以护军参领二人护军
校护军四十人豫往守卫其建设顿营则以护军
参领一人护军校护军二十人如恭遇
驾幸口外增用蒙古护军参领一人护军校护军二十
人其随营传禁践踏田禾以护军参领八人护军
卷六十八 第 44a 页 WYG0643-0455a.png

护军校护军二十四人督率刈草以护军参领一
人护军校护军二十四人管辎重以护军参领三
人护军校护军四十人建护辎重三旗纛三杆领
以护军参领三人率持纛随纛护军校护军一百
二十一人随行专护
御用辎重护军参领一人护军校护军十人其每日扈
从官军并于八旗内随时委用
卷六十八 第 44b 页 WYG0643-0455b.png

总统无定员(以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八旗副都统兼任)于八旗前锋营
护军营内每旗选参领侍卫四人前锋校护军校
前锋护军六人佐之
凡遇
时巡省方以向导总统一人先期率官校诣
车驾经行之地周览山川通桥梁夷险隘计程入告
驾行佩櫜鞬前导每日
卷六十八 第 45a 页 WYG0643-0455c.png

驻跸之所奏
闻交
行在兵部晓谕阖营
回銮亦如之
御营及顿营看城均由向导总统先期指示饬所在有
司修治营盘
(臣/)等谨按
卷六十八 第 45b 页 WYG0643-0455d.png

随时
简任者皆前锋营护军营官谨附载于两营之后
圆明园八旗护军营(雍正二/年设)
总统无定员(以王公大臣兼任乾隆十六年/定以一人掌印亦由 特简)八旗
营总每旗各一人(乾隆十六年定以二/人随印协理事务)护军参领
各一人(雍正十年设乾隆十六年/定以二人随印协理事务)副护军参领各
二人护军校委署护军参领各四人护军校各十
卷六十八 第 46a 页 WYG0643-0456a.png

(随/印)副护军校各十六人(雍正七年初设七十二人/十年增四十人乾隆十二)
(年增每旗各十六人/即于护军内选用)笔帖式共四十人(雍正十年/设即于护)
(军内选用乾隆十三/年定以八人随印)护军共三千六百七十二名
(初制设三千名乾隆十二年以京城护/军移驻定额每旗各四百五十九名)养育兵(初/制)
(设九十六名乾隆三年增三百八/十四名三十六年定额一千名)
圆明园护军营之制于
禁苑周围建营房八所选京中八旗官军按旗驻劄
卷六十八 第 46b 页 WYG0643-0456b.png

圆明园门汛警跸共百处日以营总四人副护军参
领八人署护军参领十六人护军校护军千人入
直夜传更筹十六恭遇
驾至
圆明园及还
宫自
圆明园至红桥以副护军参领署护军参领四人护
卷六十八 第 47a 页 WYG0643-0456c.png

驾由水路自
畅春园西南门经圣化寺至长春桥以营总三人副
护军参领署护军参领十六人护军校护军二百
四十人于长河两岸清跸乾隆四年改设
圆明园门汛共七十六处日以营总二人护军参领
二人副护军参领署护军参领十五人护军校护
军七百六十人守卫
卷六十八 第 47b 页 WYG0643-0456d.png

领署护军参领四人护军校护军一百九十人守
卫夜传更筹八如恭遇
驾驻静宜园设门汛五十一处日以营总二人护军参
领一人副护军参领署护军参领十三人护军校
护军五百十人守卫夜传更筹十
车驾往还均以营总三人护军参领三人副护军参领
署护军参领二十人护军校护军五百二十人于
卷六十八 第 48a 页 WYG0643-0457a.png

驾诣黑龙潭大觉寺行礼以营总三人护军参领三人
副护军参领署护军参领十四人护军校护军七
百人沿路清跸十年增设
长春园门汛二十处日以护军参领一人副护军参
领署护军参领四人护军校护军二百人守卫夜
传更筹八十八年增设
清漪园门汛六处日以副护军参领或署护军参领
卷六十八 第 48b 页 WYG0643-0457b.png

驾幸静宜园等处以营总三人护军参领三人副护军
参领署护军参领九人护军校护军二百四十人
沿路清跸
皇朝通典卷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