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704-003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济文衡前集卷六
             宋 滕珙 撰
 阴阳类
  论阴阳始生之气
 答袁侍郎
   此段谓坤之上六乾之上九方是阴阳之生未
   可为阴阳之限
卷六 第 1b 页 WYG0704-0036b.png
来喻谓坤之上六阳气已生(其位/在亥)乾之上九阴气已生
(其位/在己)以剥上九硕果不食十月为阳月之义推之则剥
卦上九之阳方尽而变为纯坤之时坤卦下爻已有阳
气生于其中矣但一日之内一画之中方长得三十分
之一必积之一月然后始满一画而为复方是一阳之
生耳夬之一阴为乾为遇义亦同此(来喻虽有是说而/未详密故为推之)
(如/此)盖论其始生之微固己可名于阴阳然便以此为阴
阳之限则其方盛者未替而所占不啻卦内六分之五
卷六 第 2a 页 WYG0704-0036c.png
方生者甚微而所占未及卦内六分之一所以未可截
自此处而分阴阳也此乃十二卦中之一义与复遇之
说理本不殊但数变之后方说得到此不可搀先辊说
乱了正意耳
  论阴阳始终之位
 答袁侍郎
   此段以十二卦论四时之气孔子谓夏时为正
   盖取阴阳终始之义
卷六 第 2b 页 WYG0704-0036d.png
论十二卦则阳始于子而终于已阴始于午而终于亥
论四时之气则阳始于寅而终于未阴始于申而终于丑
此二说者虽若小差而所争不过一位盖子位一阳虽
生而未出乎地至寅位泰卦则三阳之生方出地上而温
厚之气从此始生焉已位乾卦六阳虽极而温厚之气
未终故午位一阴虽生而未害于阳必至未位遁卦而
后温厚之气始尽也其午位阴已生而严凝之气及申
方始亥位六阴虽极而严凝之气至丑方尽义亦放此
卷六 第 3a 页 WYG0704-0037a.png
盖地中之气难见而地上之气易识故周人以建子为
正虽得天统而孔子之论为邦乃以夏时为正盖取其
阴阳始终之著明也按图以推其说可见
  论阴阳柔刚之义
 答袁侍郎
   此段专以东南温厚为仁西北严凝为义
来喻以东南之温厚为仁西北之严凝为义此乡饮酒
义之言也然本其言虽分仁义而无阴阳刚柔之别但
卷六 第 3b 页 WYG0704-0037b.png
于其后复有阳气发于东方之说则固以仁为属乎阳
而义之当属乎阴从可推矣来喻乃不察此而必欲以
仁为柔以义为刚此既失之而又病夫柔之不可属乎
阳刚之不可属乎阴也于是强以温厚为柔严凝为刚
又移北之阴以就南而使主乎仁之柔移南之阳以就
北而使主乎义之刚其于方位气候悉反易之而其所
以为说者卒皆参差乖迕而不可合又使东北之为阳
西南之为阴亦皆得其半而失其半愚于图子已具见
卷六 第 4a 页 WYG0704-0037c.png
其失矣
  论阴阳刚柔仁义之位
 答袁侍郎
   此段以阳刚温厚阴柔严凝为春夏秋冬之分
盖尝论之阳主进而阴主退阳主息而阴主消进而息
者其气彊退而消者其气弱此阴阳之所以为柔刚也
阳刚温厚居东南主春夏而以作长为事阴柔严凝居
西北主秋冬而以敛藏为事作长为生敛藏为杀此刚
卷六 第 4b 页 WYG0704-0037d.png
柔之所以为仁义也以此观之则阴阳刚柔仁义之位
岂不晓然而彼扬子云之所谓于仁也柔于义也刚者
乃自其用处之末流言之盖亦所谓阳中之阴阴中之
阳固不妨自为一义但不可以杂乎此而论之耳
  论阴阳道器之说
 答杨子顺
   此段推明阴阳之理五事之主形上形下不同
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已涉形器五性为形而下者恐皆
卷六 第 5a 页 WYG0704-0038a.png
未然阴阳固是形而下者然所以一阴一阳者乃理也
形而上者也五事固是形而下者然五常之主则理也
形而上者也试更思即可见矣
  论阴阳动静之义
 答何叔京
   此段谓太极未发已发之理
未发之前太极之静而阴也已发之后太极之动而阳
也其未发也敬为之主而义已具其已发也必主于义
卷六 第 5b 页 WYG0704-0038b.png
而敬行焉则何间断之有哉
  论阴阳相配之义
 答袁侍郎
   此段论阳初阳盛阴初阴极四时五行五常之
   理皆备
盖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分阴分阳便是两物故阳为仁
而阴为义然阴阳又各分而为二故阳之初为木为春
为仁阳之盛为火为夏为礼阴之初为金为秋为义阴
卷六 第 6a 页 WYG0704-0038c.png
之极为水为冬为知盖仁之恻隐方自中出而礼之恭
敬则已尽发于外义之羞恶方自外入而智之是非则
已全伏于中故其象类如此非是假合附会若能默会
于心便自可见元亨利贞其理亦然文言取类尤为明
白非区区今日之臆说也五行之中四者既各有所属
而土居中宫为四行之地四时之主在人则为信为真
实之义而为四德之地众善之主也(五声五色五臭五/味五藏五虫其分)
(仿/此)盖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见
卷六 第 6b 页 WYG0704-0038d.png
得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所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
之形猊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故此一义切于吾身比
前数段尤为要𦂳非但小小节目而已也
 乾坤类
  论乾知大始之义
 答王子合
   此段专述伊川先生之言以明知字之旨
乾知大始说者多为主宰之论似若微妙而反粗浅盖
卷六 第 7a 页 WYG0704-0039a.png
若如此则乾与大始各是一物而以此一物管彼一物如
今言某官知某州事也故伊川先生只以当字释之则
其言虽若浅近却无二物之嫌意自浑全也
  论乾随时变易之义
 答方伯谟
   此段取乾卦之爻以明变易从道之旨
随时变易以从道主卦爻而言然天理人事皆在其中
今且以乾卦潜见飞跃观之其流行而至此者易也其
卷六 第 7b 页 WYG0704-0039b.png
定理之当然者道也故明道亦曰其体则谓之易其理
则谓之道而伊川又谓变易而后合道易字与道字不
相似也又云人随时变易为何为从道也此皆可以见
其意矣易中无一卦一爻不具此理所以沿流而可以
求其源也
  论乾卦六爻之义
 答万正淳
   此段以横渠之说非是
卷六 第 8a 页 WYG0704-0039c.png
横渠论易乾卦诸爻恐皆过论大抵易卦爻辞本只是
各著本卦本爻之象明吉凶之占当如此耳非是就圣
贤地位说道理也故乾六爻自天子以至庶人自圣人
以至于愚不肖筮或得之义皆有取但纯阳之德刚健
之至若以义类推之则为圣人之象而其六位之高下
又有似圣人之进退故文言因潜见跃飞自然之文而
以圣人之迹各明其义位有高下而德无浅深也然其
本意亦甚分明未尝过为深巧如横渠之说也且如初
卷六 第 8b 页 WYG0704-0039d.png
九则是德已成而行未著故众人未见其德而君子之
心确然已有以自信也九二则人见其庸言庸行闲邪
存诚之迹又从而化之也九三则虽涉危地而但进德
修业之不已也九四则其位愈进其危益甚而亦但知
循理不恤其他也九五则以天德居天位而天下莫不
仰观之也上则过极而亢不能无悔也若以德言则愈
进愈高此当为圣而不可知之地又岂有可悔耶今横
渠专以圣人为说已失本经之指又逐爻为渐进之意
卷六 第 9a 页 WYG0704-0040a.png
又非文言之义且其龙德正中不在九二而在九三九
二之德博而化非进于九三则未免于非理非义之失
而其取义前后相妨因谬益讹而转不得其所矣大抵
近世说经者多不虚心以求经之本意而务极意以求
之本文之外幸而渺茫疑似之间略有缝罅如可钩索
略有形影如可执缚则遂极笔模写以附于经而谓经
之为说本如是也其亦误矣乾乾夕惕自是君子之常
事今虽处危地而不失其常耳知至知终亦不是言修
卷六 第 9b 页 WYG0704-0040b.png
为先后之渐只是见德业内外之别盖心则致诚以进
德身则修辞以居业进德者日新居业者无倦与周公
继日待旦意虽略相近而不相似也九四只是循理而
行自无固必耳亦不为信孚于人而后可跃也不知高
见如何
  论乾坤健顺之理
 答万正淳
   此段谓易当自有所得
卷六 第 10a 页 WYG0704-0040c.png
乾有两乾是两天也昨日行矣今日又行其实一天耳
而行健不已此所谓天行健地平则不见其顺必其高
下层层地去此所以见地势之坤顺看易传若自无所
得纵看数家反被疑惑如伊川先生教人看易只须看
王弼注胡安定王介父解今有伊川传且只看此尤妙
解书难得分晓赵岐孟子拙而不明王弼周易巧而不
明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不可着些纤毫私意在其中
   论乾坤纯而不杂之义
卷六 第 10b 页 WYG0704-0040d.png
 答赵仓(善誉/)
   此段谓乾坤纯而不杂者圣人所以形容天地
   之德
乾坤之纯而不杂者圣人所以形容天地之德而为六
十四卦之纲也乾之纯于刚健而不杂又圣人所以形
容天理自然之全体而为坤之纲也所以赞其刚健柔
顺之全德以明圣人体道之妙学者入德之方者亦云
备矣未尝以其备而少贬之也至于诸爻虽或不免于
卷六 第 11a 页 WYG0704-0041a.png
有戒然乾九三之危以其失中也其得无咎以其刚而
健也坤六五之元吉以其居尊而能下也上六之龙战
以其太盛而亢阳也是岂恶乾之刚而欲其柔恶坤之
柔而欲其刚哉今未察乎其精微之蕴而遽指其偏以
为当戒意若有所未足于乾坤而藐小之者是不亦喜
高妙而略细微之过乎至于用九用六乃为戒其刚柔
之偏者然亦因其阴变为阳阳变为阴之象而有此戒
如欧阳子之云者非圣人创意立说而强为之也
卷六 第 11b 页 WYG0704-0041b.png
 
 
 
 
 
 
 
 经济文衡前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