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a 页 WYG0727-014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何博士备论卷下 宋 何去非 撰
魏论上
昔者东汉之微豪杰并起而争天下人各操其所争之资
盖二袁以势吕布以勇而曹公以智刘备孙权各挟乎智
勇之微而不全者也夫兵以势举者势倾则溃战以勇合
者勇竭则擒唯能应之以智则常以全强而制其二者之
敝是以袁吕皆失而曹公收之刘备孙权仅获自全于区
何博士备论卷下 宋 何去非 撰
魏论上
昔者东汉之微豪杰并起而争天下人各操其所争之资
盖二袁以势吕布以勇而曹公以智刘备孙权各挟乎智
勇之微而不全者也夫兵以势举者势倾则溃战以勇合
者勇竭则擒唯能应之以智则常以全强而制其二者之
敝是以袁吕皆失而曹公收之刘备孙权仅获自全于区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b 页 WYG0727-0149b.png
区之一隅也方二袁之起藉其世资以撼天下绍举四州
之众南向而逼官渡术据南阳以扰江淮遂窃大号吕布
骁勇转斗无前而争兖州方是之时天下之窥曹公疑不
复振而人之所以争附而乐赴者袁吕而已而曹公逡巡
独以其智起而应之奋盈万之旅北摧袁绍而定燕冀合
三县之众东擒吕布而收济兖蹙袁术于淮左徬徨无归
遂以奔死而曹公智画之出常若有馀而不少困彼之所
谓势与勇者一旦溃败皆不胜支然后天下始服曹公之
之众南向而逼官渡术据南阳以扰江淮遂窃大号吕布
骁勇转斗无前而争兖州方是之时天下之窥曹公疑不
复振而人之所以争附而乐赴者袁吕而已而曹公逡巡
独以其智起而应之奋盈万之旅北摧袁绍而定燕冀合
三县之众东擒吕布而收济兖蹙袁术于淮左徬徨无归
遂以奔死而曹公智画之出常若有馀而不少困彼之所
谓势与勇者一旦溃败皆不胜支然后天下始服曹公之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a 页 WYG0727-0150a.png
为无敌而以袁吕为不足恃也至于彼之任势与力及夫
各挟智勇之不全者亦皆知曹公之独以智强而未易敌也
故常内惮而共蹙之唯曹公自恃其智之足以鞭笞天下
而服役之也故常视敌甚轻为无足虞于其东征刘备也
袁绍欲蹑之于其官渡之相持也孙权欲袭之于其北征
乌桓也刘备欲乘之三役者皆所以致兵招寇而窥伺间
隙者所起之时也然而曹公晏然不为之深忧而易计者
亦失于负智轻敌之已甚是以数乘危而徼倖也虽然于
各挟智勇之不全者亦皆知曹公之独以智强而未易敌也
故常内惮而共蹙之唯曹公自恃其智之足以鞭笞天下
而服役之也故常视敌甚轻为无足虞于其东征刘备也
袁绍欲蹑之于其官渡之相持也孙权欲袭之于其北征
乌桓也刘备欲乘之三役者皆所以致兵招寇而窥伺间
隙者所起之时也然而曹公晏然不为之深忧而易计者
亦失于负智轻敌之已甚是以数乘危而徼倖也虽然于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b 页 WYG0727-0150b.png
势不得不起者盖刘备在所必征袁绍在所必拒然又其
近在于徐州之与官渡使其人之谋我而我亦将有以应
之未有乎颠沛也至于乌桓之役则其轻敌速寇而苟免
祸败者固无殆于此时也夫袁绍虽非曹公之敌亦所谓
一时之豪杰横大河之北奄四州之土南向而争天下一
旦摧败卒以忧死而其二子孱驽不肖曹公折箠而驱之
北走乌桓以苟岁月之命虽未就枭戮亦可知其无能为
矣方是之时中土未安幽冀新附而孙权刘备觇伺其后
近在于徐州之与官渡使其人之谋我而我亦将有以应
之未有乎颠沛也至于乌桓之役则其轻敌速寇而苟免
祸败者固无殆于此时也夫袁绍虽非曹公之敌亦所谓
一时之豪杰横大河之北奄四州之土南向而争天下一
旦摧败卒以忧死而其二子孱驽不肖曹公折箠而驱之
北走乌桓以苟岁月之命虽未就枭戮亦可知其无能为
矣方是之时中土未安幽冀新附而孙权刘备觇伺其后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a 页 WYG0727-0150c.png
独未得其机以发之耳而操方穷其兵力远即塞北以从
事于三郡乌桓为不急之役徼倖于一决呜呼可谓至危
矣使刘表少辨事机而备之谋得逞举荆州之众卷甲而
乘许下之虚则魏之本根拨矣曹公虽还而大河之南非
复魏有矣然则操之数为此举而蔑复顾者恃其智之足
以逆制于人而易之也夫官渡徐州之役在势有不得不
应虽易之可也今提兵万里后皆寇雠而前向夷虏且甚
易之而不顾者亦已大失计矣刘备之不得举者天所以
事于三郡乌桓为不急之役徼倖于一决呜呼可谓至危
矣使刘表少辨事机而备之谋得逞举荆州之众卷甲而
乘许下之虚则魏之本根拨矣曹公虽还而大河之南非
复魏有矣然则操之数为此举而蔑复顾者恃其智之足
以逆制于人而易之也夫官渡徐州之役在势有不得不
应虽易之可也今提兵万里后皆寇雠而前向夷虏且甚
易之而不顾者亦已大失计矣刘备之不得举者天所以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b 页 WYG0727-0150d.png
相魏耳嗟乎人唯智之难能苟惟获乎难能之智加审处
而慎用之则无所不济今乃恃之以易人则其与不智者
何异曹公所以屡蹈祸机而幸免者天实全之耳后之人
无求祖乎曹公而谓天下之可易也矣
魏论下
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武虽以兵为书而不
甚见于其所自用韩信不自为书曹公虽为而不见于后
世然而傅称二人者之学皆出于武是以能神于用而不
而慎用之则无所不济今乃恃之以易人则其与不智者
何异曹公所以屡蹈祸机而幸免者天实全之耳后之人
无求祖乎曹公而谓天下之可易也矣
魏论下
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武虽以兵为书而不
甚见于其所自用韩信不自为书曹公虽为而不见于后
世然而傅称二人者之学皆出于武是以能神于用而不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a 页 WYG0727-0151a.png
穷窃尝䆒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学兵者所通诵也使其
皆知所以用之则天下孰不为韩曹也以韩曹未有继于后
世则凡得武之书伏而读之者未必皆能辨于战也武之
书韩曹之术皆在焉使武之书不傅则二人者之为兵固不
戾乎武之所欲言者至其所以因事设奇用而不穷者虽
武之言有所未能尽也驱市人白徒而置之死地惟若韩
信者然后能斩陈馀遏其归师而与之死地战惟若曹公
者然后能克张绣此武之所以寓其妙固有待乎韩曹之
皆知所以用之则天下孰不为韩曹也以韩曹未有继于后
世则凡得武之书伏而读之者未必皆能辨于战也武之
书韩曹之术皆在焉使武之书不傅则二人者之为兵固不
戾乎武之所欲言者至其所以因事设奇用而不穷者虽
武之言有所未能尽也驱市人白徒而置之死地惟若韩
信者然后能斩陈馀遏其归师而与之死地战惟若曹公
者然后能克张绣此武之所以寓其妙固有待乎韩曹之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b 页 WYG0727-0151b.png
俦也谲众图胜而人莫之能知既胜而复谲以语人人亦
从而信之不疑此韩信曹公无穷之变诈不独用于敌而
亦自用于其军也盖军之所恃者将将之所恃者气以屡
胜之将持必胜之气以临三军则三军之士气定而情安
虽有大敌故尝吞而胜之韩信以数万之众当赵之二十
万非脆敌也乃令裨将傅食曰破赵而后会食信策赵为
必败可也而曰必破而后会食者可豫期哉使诚有以破
赵虽食而战未为失赵之败也然而韩信为此者以至寡
从而信之不疑此韩信曹公无穷之变诈不独用于敌而
亦自用于其军也盖军之所恃者将将之所恃者气以屡
胜之将持必胜之气以临三军则三军之士气定而情安
虽有大敌故尝吞而胜之韩信以数万之众当赵之二十
万非脆敌也乃令裨将傅食曰破赵而后会食信策赵为
必败可也而曰必破而后会食者可豫期哉使诚有以破
赵虽食而战未为失赵之败也然而韩信为此者以至寡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5a 页 WYG0727-0151c.png
而当至众危道也故示之以必胜之气与夫至暇之情
所以宁士心而作之战也曹公之征关中马超韩遂之
所纠合以拒公者皆剧贼也每贼一部至公辄有喜色
贼皆破诸将问其故答曰关中长远若贼各据险征之
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其皆集可一举而灭之是以喜
耳袁绍追公于延津公使登垒而望之曰可五六百骑
有顷复白骑积多步兵不可胜计公曰勿复白乃令解
鞍纵马待焉有顷纵兵击之遂大破绍斩其二将夫敌
所以宁士心而作之战也曹公之征关中马超韩遂之
所纠合以拒公者皆剧贼也每贼一部至公辄有喜色
贼皆破诸将问其故答曰关中长远若贼各据险征之
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其皆集可一举而灭之是以喜
耳袁绍追公于延津公使登垒而望之曰可五六百骑
有顷复白骑积多步兵不可胜计公曰勿复白乃令解
鞍纵马待焉有顷纵兵击之遂大破绍斩其二将夫敌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5b 页 WYG0727-0151d.png
多而惧者人之情也以曹公之勇而形之以惧则其下
震矣故以伪喜伪安示之众恃公之所喜与安也则畏
心不生而勇亦自倍此所以胜之也故用兵之妙不独
以诈敌而又以愚吾士卒之耳目也昔者创业造邦之
君盖莫盛于汉之高皇考其平日之智勇实无以逮其
良平信越之佐然其崛起曾不累年诛秦覆楚遂奄天
下而王之曹公之资机警挟汉以令天下其行兵用师
决机合变当日无与其俪也然卒老于军不能平一吴
震矣故以伪喜伪安示之众恃公之所喜与安也则畏
心不生而勇亦自倍此所以胜之也故用兵之妙不独
以诈敌而又以愚吾士卒之耳目也昔者创业造邦之
君盖莫盛于汉之高皇考其平日之智勇实无以逮其
良平信越之佐然其崛起曾不累年诛秦覆楚遂奄天
下而王之曹公之资机警挟汉以令天下其行兵用师
决机合变当日无与其俪也然卒老于军不能平一吴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6a 页 WYG0727-0152a.png
蜀此其故何也议者以其持法严忍诸将计画有出于
己右者皆以法夷之故人旧怨无一免者此所以不济
嗟夫曹公残刻少恩必报睚眦之怨真有之矣至若谋
夫策士收揽听任固亦不遗未尝深负之也盖尝自诡
以帝王之志业期有以欺眩后世然稽其才略盖亦韩
信之等夷而其遇天下之变无以异于刘项之际刘备
孙权皆以人豪因时乘变保据一隅而公之诸将皆非
其敌至于鞭笞中原以基大业皆公自为之而老期迫
己右者皆以法夷之故人旧怨无一免者此所以不济
嗟夫曹公残刻少恩必报睚眦之怨真有之矣至若谋
夫策士收揽听任固亦不遗未尝深负之也盖尝自诡
以帝王之志业期有以欺眩后世然稽其才略盖亦韩
信之等夷而其遇天下之变无以异于刘项之际刘备
孙权皆以人豪因时乘变保据一隅而公之诸将皆非
其敌至于鞭笞中原以基大业皆公自为之而老期迫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6b 页 WYG0727-0152b.png
矣此其为烈与汉异也
司马仲达论
昔之君臣相择相遇天下扰攘之日君未尝不欲其臣
之才臣未尝不欲其君之明臣既才矣而其君尝至于
甚忌君既明矣而其臣尝至于甚惮者何也君非有恶
于臣而忌之也忌其权略之足以贰于我也臣非有外
于君而惮之也惮其刚忍之足以不容于我也此忌惮
之所由生也虽然君固有所不忌以其得无所当忌之
司马仲达论
昔之君臣相择相遇天下扰攘之日君未尝不欲其臣
之才臣未尝不欲其君之明臣既才矣而其君尝至于
甚忌君既明矣而其臣尝至于甚惮者何也君非有恶
于臣而忌之也忌其权略之足以贰于我也臣非有外
于君而惮之也惮其刚忍之足以不容于我也此忌惮
之所由生也虽然君固有所不忌以其得无所当忌之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7a 页 WYG0727-0152c.png
臣臣固有所不惮以其得无所当惮之君昔者蜀先主
之与诸葛孔明苻坚之与王猛是也至于曹公之与司
马仲达则忌惮之情不得不生矣非仲达不足以致曹
公之忌非曹公不足以致仲达之惮天下之士不应曹
公之命者多矣而仲达一不起已将收而治之矣仲达
之不起固疑其不为己容曹公之欲治固疑其不为己
用此相期于其始者固已不尽君臣之诚矣则忌惮何
从而不生也虽然仲达处之卒至乎曹公无所甚忌仲
之与诸葛孔明苻坚之与王猛是也至于曹公之与司
马仲达则忌惮之情不得不生矣非仲达不足以致曹
公之忌非曹公不足以致仲达之惮天下之士不应曹
公之命者多矣而仲达一不起已将收而治之矣仲达
之不起固疑其不为己容曹公之欲治固疑其不为己
用此相期于其始者固已不尽君臣之诚矣则忌惮何
从而不生也虽然仲达处之卒至乎曹公无所甚忌仲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7b 页 WYG0727-0152d.png
达无所甚惮者此所以为人豪以成乎取魏之资也人
之挟数任术若荀文若者几希矣盖曹公之策士而倚
之为蓍龟者也公之欲迁汉祚也于其始萌诸心而仲
达启之以中其欲于其既形于迹而文若沮之以悴其
情已而文若出于直言而不能救其诛仲达卒为之腹
心而遂去其惮方曹公之鞭笞天下求集大业也将师
四出无一日而释甲而仲达独以其身雍容治务而已
未尝一求将其兵虽公亦不以为能而求使之迨公之
之挟数任术若荀文若者几希矣盖曹公之策士而倚
之为蓍龟者也公之欲迁汉祚也于其始萌诸心而仲
达启之以中其欲于其既形于迹而文若沮之以悴其
情已而文若出于直言而不能救其诛仲达卒为之腹
心而遂去其惮方曹公之鞭笞天下求集大业也将师
四出无一日而释甲而仲达独以其身雍容治务而已
未尝一求将其兵虽公亦不以为能而求使之迨公之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8a 页 WYG0727-0153a.png
亡始制其兵出奇应变奄忽若神无往不殄虽曹公有
所不逮焉魏文固已无忌仲达固已无惮天下始甚畏
之犹公之不亡也由是观之仲达之以术略自将其身
者可得而窥哉奈何诸葛孔明欲以其至诚大义之怀
数出其兵求与之决于一战以定魏蜀之存亡哉仲达
孔明皆所谓人杰者也渭南之役人皆惜亮之死以为
不见夫二人者决胜负于此举也亮之侨军利在速战
仲达持重不应以老其师而求乘其敝亮以巾帼遗之
所不逮焉魏文固已无忌仲达固已无惮天下始甚畏
之犹公之不亡也由是观之仲达之以术略自将其身
者可得而窥哉奈何诸葛孔明欲以其至诚大义之怀
数出其兵求与之决于一战以定魏蜀之存亡哉仲达
孔明皆所谓人杰者也渭南之役人皆惜亮之死以为
不见夫二人者决胜负于此举也亮之侨军利在速战
仲达持重不应以老其师而求乘其敝亮以巾帼遗之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8b 页 WYG0727-0153b.png
欲激其应仲达表求决战魏君乃遣辛毗杖节制之亮
以仲达无意于战其请于君徒示武于众耳嗟夫谓仲
达之请战以示武于众者则或有之谓其有所终畏而
无意于一决者亦非也虽然使辛毗不至则仲达固将
不战也仲达之所求者克敌而已今以一辱不待其可战
之机乃悻然轻用其众为忿愤之师安足为仲达也晋之
朱伺号为善战人或问之伺曰人不能忍而我能忍是以
胜之岂以仲达而无朱伺之量耶察其所以诛曹爽者足
以仲达无意于战其请于君徒示武于众耳嗟夫谓仲
达之请战以示武于众者则或有之谓其有所终畏而
无意于一决者亦非也虽然使辛毗不至则仲达固将
不战也仲达之所求者克敌而已今以一辱不待其可战
之机乃悻然轻用其众为忿愤之师安足为仲达也晋之
朱伺号为善战人或问之伺曰人不能忍而我能忍是以
胜之岂以仲达而无朱伺之量耶察其所以诛曹爽者足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9a 页 WYG0727-0153c.png
见其能忍而待也故其策亮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
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
矣此仲达之志也亮之始出也仲达语诸将曰亮若勇
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昔曹公攻邺袁尚以兵救之诸将皆以归师勿遏当避
之公曰尚从大道来且避之若循西山则成擒耳尚果
循西山一战擒之卢循反攻建业宋武策之曰贼若新
亭直上且当避之回泊蔡洲则成擒耳循果泊蔡洲一
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
矣此仲达之志也亮之始出也仲达语诸将曰亮若勇
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昔曹公攻邺袁尚以兵救之诸将皆以归师勿遏当避
之公曰尚从大道来且避之若循西山则成擒耳尚果
循西山一战擒之卢循反攻建业宋武策之曰贼若新
亭直上且当避之回泊蔡洲则成擒耳循果泊蔡洲一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9b 页 WYG0727-0153d.png
战而走之亮之趋原与袁尚之循西山卢循之泊蔡洲
等耳盖锐气已夺固将畏而避人不足为人之所畏避
此三君者所以易而吞之也亮常岁之出其兵不过数
万不以败还辄以饥退今千里负粮饷师十万坐而求
战者十旬矣仲达提秦雍之劲卒以不应而老其师者
岂徒然哉将求全于一胜也然而孔明既死蜀师引还
而仲达不穷追之者盖不虞孔明之死其士尚饱而军
未有变蜀道阻而易伏疑其伪退以诱我也向使孔明
等耳盖锐气已夺固将畏而避人不足为人之所畏避
此三君者所以易而吞之也亮常岁之出其兵不过数
万不以败还辄以饥退今千里负粮饷师十万坐而求
战者十旬矣仲达提秦雍之劲卒以不应而老其师者
岂徒然哉将求全于一胜也然而孔明既死蜀师引还
而仲达不穷追之者盖不虞孔明之死其士尚饱而军
未有变蜀道阻而易伏疑其伪退以诱我也向使孔明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0a 页 WYG0727-0154a.png
之不死而敝于相持则仲达之志得矣或者谓仲达之
权诡不足以当孔明之节制此腐儒守经之谈不足为
晓机者道也
邓艾论
事物之理可以情通而不可以迹系通之以情则有以
适变而应乎圣人所与之权系之以迹则无以制宜而
入乎圣人所疾之固是以天下事功之成常出于权而
其不济常主于固夫以人为是而求践之不知所以践
权诡不足以当孔明之节制此腐儒守经之谈不足为
晓机者道也
邓艾论
事物之理可以情通而不可以迹系通之以情则有以
适变而应乎圣人所与之权系之以迹则无以制宜而
入乎圣人所疾之固是以天下事功之成常出于权而
其不济常主于固夫以人为是而求践之不知所以践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0b 页 WYG0727-0154b.png
者于今为非以人为非而求矫之不知所以矫者于今
为是是皆不求通之以今日之情而系之以既往之迹
故其所以践与矫者适足以为祸悔之资也昔卫青之
击匈奴其裨将苏建尽亡其军于令当斩青以不敢专
诛于外囚建送之人皆多青之不擅权得所以为臣与
帅之顺道也皇甫嵩讨贼梁州董卓副之贼平诏卓以
兵属嵩卓不受诏挟兵睥睨人皆劝嵩诛之嵩不欲其
专诛于外也而以状闻卓因遂其凶逆卒以不制夫嵩
为是是皆不求通之以今日之情而系之以既往之迹
故其所以践与矫者适足以为祸悔之资也昔卫青之
击匈奴其裨将苏建尽亡其军于令当斩青以不敢专
诛于外囚建送之人皆多青之不擅权得所以为臣与
帅之顺道也皇甫嵩讨贼梁州董卓副之贼平诏卓以
兵属嵩卓不受诏挟兵睥睨人皆劝嵩诛之嵩不欲其
专诛于外也而以状闻卓因遂其凶逆卒以不制夫嵩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1a 页 WYG0727-0154c.png
之舍卓者非出于他也盖以卫青不戮苏建获恭厚之
誉遂系迹而求践之不知所以舍卓者于今为纵寇也
邓艾之伐蜀也出于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乘危决命卒
俘刘禅可谓功矣然其心气阔略以为阃外之任当制
威赏乃大专拜假至欲擅王刘禅留西不遣虽司马文
王以顺谕之犹不见听是以钟会得入其间以及于诛
而不悟也夫艾之专制者非出于他也盖以皇甫嵩常
要誉求全而失于董卓故蹈后悔遂系迹而求矫之不
誉遂系迹而求践之不知所以舍卓者于今为纵寇也
邓艾之伐蜀也出于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乘危决命卒
俘刘禅可谓功矣然其心气阔略以为阃外之任当制
威赏乃大专拜假至欲擅王刘禅留西不遣虽司马文
王以顺谕之犹不见听是以钟会得入其间以及于诛
而不悟也夫艾之专制者非出于他也盖以皇甫嵩常
要誉求全而失于董卓故蹈后悔遂系迹而求矫之不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1b 页 WYG0727-0154d.png
知所以矫嵩者于今为召祸也是皆不求通之以今日
之情而专系乎既往之迹此所以不自知夫祸悔之集
也观艾之为将也急于智名而锐于勇功喜邀前利而
忘顾后患者也艾常以是胜敌矣而卒结祸于其身者
亦以此也始钟会以十万之劲而趋剑阁姜维以摧折
之帅惫于奔命虽能拒扼而终非坚敌也艾为主帅不
务以全策縻之乃独以其兵万人自阴平邪径而趋江
油以袭刘禅盖出其不意而行无人之境七百馀里凿
之情而专系乎既往之迹此所以不自知夫祸悔之集
也观艾之为将也急于智名而锐于勇功喜邀前利而
忘顾后患者也艾常以是胜敌矣而卒结祸于其身者
亦以此也始钟会以十万之劲而趋剑阁姜维以摧折
之帅惫于奔命虽能拒扼而终非坚敌也艾为主帅不
务以全策縻之乃独以其兵万人自阴平邪径而趋江
油以袭刘禅盖出其不意而行无人之境七百馀里凿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2a 页 WYG0727-0155a.png
山险治桥阁岩谷峻绝士皆攀缘崖木投坠而下又粮
运不绝而艾至于以毡自裹转运而下呜呼可谓危矣
士皆殊死决战仅获破诸葛瞻之师而刘禅悸迫即时
束手使禅独忍数日之不降以待援师之集则艾为以
肉齿饿虎矣艾一不济则钟会十万之师可传呼而溃
矣艾以其身为侥倖之举者乃求生救败之计非所谓
取乱侮亡之师而亦非大将自任之至数也是役也非
艾无以取胜于速而其胜也有出于幸使其不幸而至
运不绝而艾至于以毡自裹转运而下呜呼可谓危矣
士皆殊死决战仅获破诸葛瞻之师而刘禅悸迫即时
束手使禅独忍数日之不降以待援师之集则艾为以
肉齿饿虎矣艾一不济则钟会十万之师可传呼而溃
矣艾以其身为侥倖之举者乃求生救败之计非所谓
取乱侮亡之师而亦非大将自任之至数也是役也非
艾无以取胜于速而其胜也有出于幸使其不幸而至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2b 页 WYG0727-0155b.png
于溃败者亦艾致也夫奇道之兵将以掩覆于其外必
有以应听于其内然后可与胜期而功会也唐李愬之
入蔡以取吴元济也以其有李祐之为乡道故也使其
无应听之主则愬亦何能乘危而侥倖也西汉中兴之
名将无若赵充国史称其沈勇有大略观其为兵期于
克敌而己每以全师保胜为策未尝苟竞于一战故其
居军无显赫歼灭之效卒至胜敌于股掌之上安边定
寇皆其出画而独收其成勋他将无与焉几于所谓无
有以应听于其内然后可与胜期而功会也唐李愬之
入蔡以取吴元济也以其有李祐之为乡道故也使其
无应听之主则愬亦何能乘危而侥倖也西汉中兴之
名将无若赵充国史称其沈勇有大略观其为兵期于
克敌而己每以全师保胜为策未尝苟竞于一战故其
居军无显赫歼灭之效卒至胜敌于股掌之上安边定
寇皆其出画而独收其成勋他将无与焉几于所谓无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3a 页 WYG0727-0155c.png
智名勇功之善者也由是观之艾之所以不免者亦其
操术之致然也
吴论
古之豪杰有功业之大志其才力虽足有以取济而无
谋夫策士合奇集智以更辅其不迨使无失乎事机之
会则往往功败业去而为徒发者皆是也昔东汉董卓
之变豪杰相视而起于中州者若袁曹刘吕皆负其奸
豪之资求因时乘变以济所欲特孙坚激于忠勇投袂
操术之致然也
吴论
古之豪杰有功业之大志其才力虽足有以取济而无
谋夫策士合奇集智以更辅其不迨使无失乎事机之
会则往往功败业去而为徒发者皆是也昔东汉董卓
之变豪杰相视而起于中州者若袁曹刘吕皆负其奸
豪之资求因时乘变以济所欲特孙坚激于忠勇投袂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3b 页 WYG0727-0155d.png
特起于区区之下郡奋以诛卓虽卓亦独惮而避之惜
乎三失大机而功业不就卒以轻敌遂殒其身由无谋
夫策士以发其智虑之所不及故也始坚以义从之士
起于长沙北至南阳众已数万南阳太守不时调给坚
责以稽停义师按军律而诛之人大震服南阳民籍且
数百万兵强食阜而坚不遂据之以治军整卒命一偏
将西趋武关以震三辅身扼成皋而定巩洛迎天子而
奉之仗顺讨逆以济其志乃反弃去而袁术得以起而
乎三失大机而功业不就卒以轻敌遂殒其身由无谋
夫策士以发其智虑之所不及故也始坚以义从之士
起于长沙北至南阳众已数万南阳太守不时调给坚
责以稽停义师按军律而诛之人大震服南阳民籍且
数百万兵强食阜而坚不遂据之以治军整卒命一偏
将西趋武关以震三辅身扼成皋而定巩洛迎天子而
奉之仗顺讨逆以济其志乃反弃去而袁术得以起而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4a 页 WYG0727-0156a.png
收于羁旅之中以为己资遂以骄肆此坚之一失也夫
董卓之强天下畏之袁绍曹公相与歃血而起者凡十
一将皆拥据州郡众合数万然无敢先发以向卓者独
曹公与其偏将遇遂以败北而坚独以其兵趋之合战
阳人大破其军枭其锐将卓深震惮乃遣腹心诣坚和
亲咸令疏其子弟胜刺史郡守者悉表用之向使坚阳
合而阴图之差其宗亲苟胜军事者皆列疏与焉使得
各据土权兵以大其势徐四起而蹙之则其取卓易于
董卓之强天下畏之袁绍曹公相与歃血而起者凡十
一将皆拥据州郡众合数万然无敢先发以向卓者独
曹公与其偏将遇遂以败北而坚独以其兵趋之合战
阳人大破其军枭其锐将卓深震惮乃遣腹心诣坚和
亲咸令疏其子弟胜刺史郡守者悉表用之向使坚阳
合而阴图之差其宗亲苟胜军事者皆列疏与焉使得
各据土权兵以大其势徐四起而蹙之则其取卓易于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4b 页 WYG0727-0156b.png
反掌不知出此乃怒辱其使誓必诛卓使之愤惧遂残
污洛阳劫持天子西引入关以避其锋而穷其毒此坚
之二失也夫兵以义动者其势足以特立则何至于附
人苟唯不能而有所附必其德义足以为天下之所归
往者然后从之袁术徒膺藉世资以役天下其骄豪不
武非托身之主也坚巳驱卓而脩复雒阳之残坏不能
阻山河之固因形势之便以观天下之变乃还军鲁阳
听役于术为之崎岖转战以搏黄祖卒殒其身于襄汉
污洛阳劫持天子西引入关以避其锋而穷其毒此坚
之二失也夫兵以义动者其势足以特立则何至于附
人苟唯不能而有所附必其德义足以为天下之所归
往者然后从之袁术徒膺藉世资以役天下其骄豪不
武非托身之主也坚巳驱卓而脩复雒阳之残坏不能
阻山河之固因形势之便以观天下之变乃还军鲁阳
听役于术为之崎岖转战以搏黄祖卒殒其身于襄汉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5a 页 WYG0727-0156c.png
之间无异士伍此坚之三失也夫一举事而三失随之
则其功业违矣孙策壮武术略过于其父又有周瑜鲁
肃之俦以辅其起惜乎坚之不善基也使其不得奋于
中原以竞天下然策一举而收江东为鼎足之资使之
不死当为魏之大患策之不得起于中原非其智力之
不逮盖袁绍已据河北曹公已收河南独无隙以投之
故也以刘备之间关转战至于白首不获中州一块之
壤以寓其足而策乃能以敝兵千馀渡江转斗不数岁
则其功业违矣孙策壮武术略过于其父又有周瑜鲁
肃之俦以辅其起惜乎坚之不善基也使其不得奋于
中原以竞天下然策一举而收江东为鼎足之资使之
不死当为魏之大患策之不得起于中原非其智力之
不逮盖袁绍已据河北曹公已收河南独无隙以投之
故也以刘备之间关转战至于白首不获中州一块之
壤以寓其足而策乃能以敝兵千馀渡江转斗不数岁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5b 页 WYG0727-0156d.png
而席卷江东此其过备远矣权之勇决进取无以逮其
父兄然审机察变持保江东于权有焉夫三国之形虽
号鼎足而其雌雄强弱固有所在魏虽不能遂并天下
盖不失其为雄强吴蜀虽能各据其国然不免为雌弱
权惟能知乎此是以内加抚循而外加备禦而己时有
出师动众以示武警敌者北不逾合淝而西不过襄阳
未尝大举轻发以求徼倖于魏而魏人之加于我亦尝
有以拒之未尝困折是以终权之世而江东安由是观
父兄然审机察变持保江东于权有焉夫三国之形虽
号鼎足而其雌雄强弱固有所在魏虽不能遂并天下
盖不失其为雄强吴蜀虽能各据其国然不免为雌弱
权惟能知乎此是以内加抚循而外加备禦而己时有
出师动众以示武警敌者北不逾合淝而西不过襄阳
未尝大举轻发以求徼倖于魏而魏人之加于我亦尝
有以拒之未尝困折是以终权之世而江东安由是观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6a 页 WYG0727-0157a.png
之则权之为谋审于诸葛武侯之用蜀矣
蜀论
或曰刘备之争天下也不因中原而西入巴蜀此所以
据非其地而卒以不振欤曰有之也备非特委中原而
趋巴蜀也亦争之不可得然后委之而西入耳备之西
者由智穷力惫盖晚而后出于其势之不得已也方其
豪杰并起而备已与之周旋于中原矣始得徐州而吕
布夺之中得豫州而曹公夺之晚得荆州而孙权夺之
蜀论
或曰刘备之争天下也不因中原而西入巴蜀此所以
据非其地而卒以不振欤曰有之也备非特委中原而
趋巴蜀也亦争之不可得然后委之而西入耳备之西
者由智穷力惫盖晚而后出于其势之不得已也方其
豪杰并起而备已与之周旋于中原矣始得徐州而吕
布夺之中得豫州而曹公夺之晚得荆州而孙权夺之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6b 页 WYG0727-0157b.png
备将兴复刘氏之大业其志未尝一日而忘中州也然
卒无以暂寓其足委而西入者有曹操孙权之兵轧之
也备之既失豫州而南依刘表也始得孔明于羁穷困
蹙之际而孔明始导之以取荆取益而自为资孔明岂
以中州为不足起而以区区荆益之一隅足以有为耶
亦以魏制中原吴擅江左天下之未为吴魏者荆益而
已顾备不取此则无所归者故也是以一败曹公而遂
收荆州继逐刘璋而遂取益州者孔明之略也虽然孔
卒无以暂寓其足委而西入者有曹操孙权之兵轧之
也备之既失豫州而南依刘表也始得孔明于羁穷困
蹙之际而孔明始导之以取荆取益而自为资孔明岂
以中州为不足起而以区区荆益之一隅足以有为耶
亦以魏制中原吴擅江左天下之未为吴魏者荆益而
已顾备不取此则无所归者故也是以一败曹公而遂
收荆州继逐刘璋而遂取益州者孔明之略也虽然孔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7a 页 WYG0727-0157c.png
明之于二州也得所以取之而失所以用之至于遂亡
荆州而劳用蜀民功业亦以不就良有以也夫荆州之
壤界于吴蜀之间而二国之所必争者也自其势而言
之以吴而争荆则近而顺以蜀而争荆则远而艰蜀之
不能有荆犹魏之不能有汉中也是以先主朝得益州
而孙权暮求其荆州权之求之也非以备之得蜀而无
事乎荆也亦以其自蜀而争之不若乎吴之全故也故
直求之者所以示吾有以收之也盖备一不听而权已
荆州而劳用蜀民功业亦以不就良有以也夫荆州之
壤界于吴蜀之间而二国之所必争者也自其势而言
之以吴而争荆则近而顺以蜀而争荆则远而艰蜀之
不能有荆犹魏之不能有汉中也是以先主朝得益州
而孙权暮求其荆州权之求之也非以备之得蜀而无
事乎荆也亦以其自蜀而争之不若乎吴之全故也故
直求之者所以示吾有以收之也盖备一不听而权已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7b 页 WYG0727-0157d.png
夺其三郡备无以争而中分畀之以分裂不全之荆州
而有孙权之窥听其后为之镇抚则安动复则危亮不
察此而恃关羽之勇使举其众以北侵魏之襄阳故孙
权起蹑其后枭羽而尽争其荆州此孔明失于所以用
荆也然后备之所有独岷益耳虽然地僻而固魏人不
敢轻加之兵而鼎足之形遂成使备之不西而唯徘徊
于中州则亦不知所以税驾矣备之既死举国而属之
孔明孔明有立功之志而无成功之量有合众之仁而
而有孙权之窥听其后为之镇抚则安动复则危亮不
察此而恃关羽之勇使举其众以北侵魏之襄阳故孙
权起蹑其后枭羽而尽争其荆州此孔明失于所以用
荆也然后备之所有独岷益耳虽然地僻而固魏人不
敢轻加之兵而鼎足之形遂成使备之不西而唯徘徊
于中州则亦不知所以税驾矣备之既死举国而属之
孔明孔明有立功之志而无成功之量有合众之仁而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8a 页 WYG0727-0158a.png
无用众之智故尝数动其众而亟于立功功每不就而
众已疲此孔明失于所以用蜀也夫蜀之为国岩僻而
固非图天下者之所必争然亦未尝不忌其动以其有
以窥天下之变出而乘之也虽然蜀之与魏其为大小
强弱之势盖可见也曹公虽死而魏未有变又有司马
仲达以制其兵孔明于此不能因备之亡深自抑弱以
盈怠其心使其无意于我励兵储粟伺其一旦之变因
河渭之上流裹粮卷甲起而乘之则莫不得志乃以区
众已疲此孔明失于所以用蜀也夫蜀之为国岩僻而
固非图天下者之所必争然亦未尝不忌其动以其有
以窥天下之变出而乘之也虽然蜀之与魏其为大小
强弱之势盖可见也曹公虽死而魏未有变又有司马
仲达以制其兵孔明于此不能因备之亡深自抑弱以
盈怠其心使其无意于我励兵储粟伺其一旦之变因
河渭之上流裹粮卷甲起而乘之则莫不得志乃以区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8b 页 WYG0727-0158b.png
区新造之蜀倡为仁义之师强天下以思汉日引而北
以求吞魏而复刘氏故常千里负粮以邀一日之战不
以败还即以饥退此其亟于有功而亡其量以待之也
善为兵者攻其所必应击其所不备而取胜也皆出于
奇孔明连岁之出而魏人每雍容不应以老其师遂至
于徒归而又以吾小弱而向强大未尝出于可胜之奇
蜀师每出魏延常请万兵趋他道以为奇亮每拒之而
延深以愤惋孔明之出者六盖尝一用其奇矣声言由
以求吞魏而复刘氏故常千里负粮以邀一日之战不
以败还即以饥退此其亟于有功而亡其量以待之也
善为兵者攻其所必应击其所不备而取胜也皆出于
奇孔明连岁之出而魏人每雍容不应以老其师遂至
于徒归而又以吾小弱而向强大未尝出于可胜之奇
蜀师每出魏延常请万兵趋他道以为奇亮每拒之而
延深以愤惋孔明之出者六盖尝一用其奇矣声言由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9a 页 WYG0727-0158c.png
斜谷而遂攻祁山以出魏人之不意一旦而降其三郡
关辅大震卒以失律自丧其师奇之不可废于兵也如
此而孔明之不务此也此锐于动众而无其智以用之
也呜呼非汤武之师而恶夫出奇卒以丧败其众者可
屡为哉虽然孔明不可谓其非贤者也要之点数无方
以当司马仲达则非敌故也范蠡之谓勾践曰兵甲之
事种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范蠡自知
其所长而亦不强于其所短是以能济孔明之于蜀大
关辅大震卒以失律自丧其师奇之不可废于兵也如
此而孔明之不务此也此锐于动众而无其智以用之
也呜呼非汤武之师而恶夫出奇卒以丧败其众者可
屡为哉虽然孔明不可谓其非贤者也要之点数无方
以当司马仲达则非敌故也范蠡之谓勾践曰兵甲之
事种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范蠡自知
其所长而亦不强于其所短是以能济孔明之于蜀大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19b 页 WYG0727-0158d.png
夫种之任也今以种蠡之事一身而二任之此其所以
不获两济者也
陆机论
扫境内之众而属人以将持疏远之身而将人之兵于
君臣授受之际皆危机也善任将者不以其兵轻属于
人善为将者不以其身轻任其寄君必有以深得于臣
而使之将臣必有以深得于君而为其将故武事可立
而战功可收君臣皆获令名于天下古之人有行之者
不获两济者也
陆机论
扫境内之众而属人以将持疏远之身而将人之兵于
君臣授受之际皆危机也善任将者不以其兵轻属于
人善为将者不以其身轻任其寄君必有以深得于臣
而使之将臣必有以深得于君而为其将故武事可立
而战功可收君臣皆获令名于天下古之人有行之者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0a 页 WYG0727-0159a.png
孙武之于吴王阖闾田穰苴之于齐景公周亚夫之于
汉文帝是也始武以兵法干吴王也王试之以妇人武
即因其所以试我者探其心而占之其意已在乎二姬
之首也二姬王之所甚爱者武固知夫深宫之妇人且
安王之宠岂尝知枹鼓之约束而严将军之令哉然必
斩之而不释者非有怨夫二姬者也且藉其首以探王
之诚心所以信我者固与不固也吴王果不恤二姬之
死而知孙武之善兵遂卒将之武亦知王之所以任我
汉文帝是也始武以兵法干吴王也王试之以妇人武
即因其所以试我者探其心而占之其意已在乎二姬
之首也二姬王之所甚爱者武固知夫深宫之妇人且
安王之宠岂尝知枹鼓之约束而严将军之令哉然必
斩之而不释者非有怨夫二姬者也且藉其首以探王
之诚心所以信我者固与不固也吴王果不恤二姬之
死而知孙武之善兵遂卒将之武亦知王之所以任我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0b 页 WYG0727-0159b.png
者固而安为其将故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而吴以强
霸齐景公以田穰苴之为将军也受钺之始因请其宠
臣庄贾以监其军穰苴岂真以人微权轻而有赖于贾
哉其意固已在乎贾之戮也贾虽差顷刻之约可以情
免也然卒不置其诛者非有忍于贾也姑借其死以探
齐君之诚心而占其所以任我者笃与否也景公果贤
其人而任之不疑故能大却燕晋之师而还其所侵汉
文严三将军之屯以备胡躬劳其军至于细柳之亚夫
霸齐景公以田穰苴之为将军也受钺之始因请其宠
臣庄贾以监其军穰苴岂真以人微权轻而有赖于贾
哉其意固已在乎贾之戮也贾虽差顷刻之约可以情
免也然卒不置其诛者非有忍于贾也姑借其死以探
齐君之诚心而占其所以任我者笃与否也景公果贤
其人而任之不疑故能大却燕晋之师而还其所侵汉
文严三将军之屯以备胡躬劳其军至于细柳之亚夫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1a 页 WYG0727-0159c.png
虽天子之诏而屈于将军之令方是之时细柳之士徒
知亚夫之威而不知汉文之尊也岂亚夫于此悖君臣
之分而为是不可犯哉亦以探孝文之诚心以占其待
我者至与未至也汉文果高其才属于景帝以为可以
重任而亚夫亦以阃外之事自专故七国之反总制其
军遂能固拒救梁之诏而平关东之变世之浅者徒见
夫三人得徇众立威之道曾不知其为术也微非特主
乎徇众立威而已也至于君臣所以相得之始固结其
知亚夫之威而不知汉文之尊也岂亚夫于此悖君臣
之分而为是不可犯哉亦以探孝文之诚心以占其待
我者至与未至也汉文果高其才属于景帝以为可以
重任而亚夫亦以阃外之事自专故七国之反总制其
军遂能固拒救梁之诏而平关东之变世之浅者徒见
夫三人得徇众立威之道曾不知其为术也微非特主
乎徇众立威而已也至于君臣所以相得之始固结其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1b 页 WYG0727-0159d.png
心不可以间离毁败而以勋名自全者皆出乎此故也
甚矣陆生之不讲乎为将之术也机以亡国羁旅之身
委质上国于术无所持于气无所养徒矜才傲物犯怒
于众司马颖强肆不君举犯顺之师岂足为托身之主
哉机以怨雠之府一朝身先群士都督其军而众至数
十万汉魏以来出师之盛未尝有也彼既失所任矣而
机内无术以探其所以任我者之心外无权以济其所
以属我者之事乃方掀然自拟管乐临戎之始孟超以
甚矣陆生之不讲乎为将之术也机以亡国羁旅之身
委质上国于术无所持于气无所养徒矜才傲物犯怒
于众司马颖强肆不君举犯顺之师岂足为托身之主
哉机以怨雠之府一朝身先群士都督其军而众至数
十万汉魏以来出师之盛未尝有也彼既失所任矣而
机内无术以探其所以任我者之心外无权以济其所
以属我者之事乃方掀然自拟管乐临戎之始孟超以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2a 页 WYG0727-0160a.png
偏校干其令而辱之若遇仆虏而机不以为戮而舍之
以是而将用是而战虽提师百万孰救其败哉故鹿苑
之溃死者如积众毁因之遂致其诛为天下笑曾不知
才不足胜其所寄智不足酬其所知一投足举踵则颠
踣随之乃归祸于三代之将岂不缪欤或曰机虽世将
而儒者也军旅之事非其素所长者遂丧其师此王衍
房琯之徒皆以招败也嗟乎以儒而将至乎丧师者才
不足以任将故也必曰儒果不可以将将果不可用儒
以是而将用是而战虽提师百万孰救其败哉故鹿苑
之溃死者如积众毁因之遂致其诛为天下笑曾不知
才不足胜其所寄智不足酬其所知一投足举踵则颠
踣随之乃归祸于三代之将岂不缪欤或曰机虽世将
而儒者也军旅之事非其素所长者遂丧其师此王衍
房琯之徒皆以招败也嗟乎以儒而将至乎丧师者才
不足以任将故也必曰儒果不可以将将果不可用儒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2b 页 WYG0727-0160b.png
者非也才之所在无恶其儒也使儒而知将则世将有
所不能窥也至若机者适足以杀其躯而已何足道哉
晋论上
神器之重有以自归而后收之有以力取而后得之自
归而后收之者三代之上是也力取而后得之者秦汉
而下是也夫归我而收之与夫我取而得之固有间矣
而其所以取之之道又有甚异者焉然则享天下者亦
观夫所取之道何如耳魏之取汉异于汉之所以取秦
所不能窥也至若机者适足以杀其躯而已何足道哉
晋论上
神器之重有以自归而后收之有以力取而后得之自
归而后收之者三代之上是也力取而后得之者秦汉
而下是也夫归我而收之与夫我取而得之固有间矣
而其所以取之之道又有甚异者焉然则享天下者亦
观夫所取之道何如耳魏之取汉异于汉之所以取秦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3a 页 WYG0727-0160c.png
晋之取魏异于魏之所以取汉魏视晋以所取汉之迹
晋袭魏以所取魏之权是晋之取魏者魏启之也晋将
蹈迹而取魏也是以汲汲而求执魏之权魏徒见权之
去我而在晋犹昔之去汉而在魏也是以安其所取而
以天下输之乃自谓所当然者故晋于得魏之迹无以
异于魏得汉而于所以取魏之道最为无名盖有类夫
王莽之盗汉也虽然晋室之祸亦魏有以遗之呜呼岂
亦天意者邪昔者秦为无道天下之民惟恐秦之不亡
晋袭魏以所取魏之权是晋之取魏者魏启之也晋将
蹈迹而取魏也是以汲汲而求执魏之权魏徒见权之
去我而在晋犹昔之去汉而在魏也是以安其所取而
以天下输之乃自谓所当然者故晋于得魏之迹无以
异于魏得汉而于所以取魏之道最为无名盖有类夫
王莽之盗汉也虽然晋室之祸亦魏有以遗之呜呼岂
亦天意者邪昔者秦为无道天下之民惟恐秦之不亡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3b 页 WYG0727-0160d.png
也是以豪杰相与起而诛秦秦亡而汉得之是汉无所
负于秦也东汉自董卓之乱天下痛其祸汉之深相与
建议歃血起而诛卓者凡以为汉也卓既诛矣而曹操
二袁乃始连兵相噬以争天下而求代汉曹操先得挟
汉之策以令天下终于汉不自亡而操取之是魏犹有
负于汉也汉之亡也非天下亡之是操取之也虽然微
曹操则汉之天下不得不亡以其有二袁之窃取之也
操收天下于二袁窃取之中是汉尝亡天下矣而操收
负于秦也东汉自董卓之乱天下痛其祸汉之深相与
建议歃血起而诛卓者凡以为汉也卓既诛矣而曹操
二袁乃始连兵相噬以争天下而求代汉曹操先得挟
汉之策以令天下终于汉不自亡而操取之是魏犹有
负于汉也汉之亡也非天下亡之是操取之也虽然微
曹操则汉之天下不得不亡以其有二袁之窃取之也
操收天下于二袁窃取之中是汉尝亡天下矣而操收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4a 页 WYG0727-0161a.png
之则魏犹为有名也故曰魏之取汉异乎汉之取秦也
至于晋也则不然自司马仲达已韬藏祸奸于操之世
操尝悟之而不自决也以授之于丕而丕昏弱加全佑
而倚任之故其于操之亡乃稍骎以立其盗权之功遂
收其权而私执之所谓盗权之功者盖东定辽东而西取
孟达南摧王凌而内诛曹爽耳非有存其既亡续其既
绝之大勋若魏之于汉也盖知夫魏之取汉其道由此
也是以汲汲求蹈其迹而窃收其权更四世而固执之
至于晋也则不然自司马仲达已韬藏祸奸于操之世
操尝悟之而不自决也以授之于丕而丕昏弱加全佑
而倚任之故其于操之亡乃稍骎以立其盗权之功遂
收其权而私执之所谓盗权之功者盖东定辽东而西取
孟达南摧王凌而内诛曹爽耳非有存其既亡续其既
绝之大勋若魏之于汉也盖知夫魏之取汉其道由此
也是以汲汲求蹈其迹而窃收其权更四世而固执之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4b 页 WYG0727-0161b.png
至于一旦取魏于偃然无事之间而天下之人亦安之
于无可奈何是最为无名而有类夫王莽之盗汉也及
夫晋之宗室内叛戎夷外攻至于陵夷而不可胜叹者
亦魏有以遗之魏亡公族之恩虽号加侯王而无尺土
一民之奉晋人取而代之矫其无枝叶之庇于是大殖
宗室假之制兵专国之权一旦八王内相屠噬至于祸
结不可胜解而戎羯乘之关右秦川帝王之宅也魏武
大徙戎夷种落而错居之以捍蜀寇至于近发肘腋不
于无可奈何是最为无名而有类夫王莽之盗汉也及
夫晋之宗室内叛戎夷外攻至于陵夷而不可胜叹者
亦魏有以遗之魏亡公族之恩虽号加侯王而无尺土
一民之奉晋人取而代之矫其无枝叶之庇于是大殖
宗室假之制兵专国之权一旦八王内相屠噬至于祸
结不可胜解而戎羯乘之关右秦川帝王之宅也魏武
大徙戎夷种落而错居之以捍蜀寇至于近发肘腋不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5a 页 WYG0727-0161c.png
可胜救以成永嘉之祸由是观之则凡晋室之大变皆
魏有以遗之呜呼岂亦天意者耶
晋论下
天下之祸不患其有可睹之迹而发于近而患其无可
窥之形而发于迟者有迹之可睹虽甚愚怯必加所警
备而发于近者其毒常浅无形之可窥虽甚智勇亦忽
于防闲而发于迟者其毒常深昔者五胡之祸晋室其
起非一朝之故也探其基而积之乃在于数百岁之淹
魏有以遗之呜呼岂亦天意者耶
晋论下
天下之祸不患其有可睹之迹而发于近而患其无可
窥之形而发于迟者有迹之可睹虽甚愚怯必加所警
备而发于近者其毒常浅无形之可窥虽甚智勇亦忽
于防闲而发于迟者其毒常深昔者五胡之祸晋室其
起非一朝之故也探其基而积之乃在于数百岁之淹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5b 页 WYG0727-0161d.png
缓国更三世而历君者数十平居常日不见其有可窥
之形是以一发而莫之能支夫非无形也盖为祸之形
常隐于福为福之形常隐于祸人见其为今日之祸福
而已不就其所隐而逆窥之是以于其未发皆莫睹其
昭然之形此其为祸至于不可胜救之也先王之制夷
狄于要荒也甚恶其猾夏而乱华未尝不欲驱攘而摈
外之周公朝诸侯于明堂夷蛮戎狄之君立于四门之
外使无与夫备物盛礼之观后世之君幸其衰敝而乐
之形是以一发而莫之能支夫非无形也盖为祸之形
常隐于福为福之形常隐于祸人见其为今日之祸福
而已不就其所隐而逆窥之是以于其未发皆莫睹其
昭然之形此其为祸至于不可胜救之也先王之制夷
狄于要荒也甚恶其猾夏而乱华未尝不欲驱攘而摈
外之周公朝诸侯于明堂夷蛮戎狄之君立于四门之
外使无与夫备物盛礼之观后世之君幸其衰敝而乐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6a 页 WYG0727-0162a.png
其向服也因内徙而亲之其事肇于汉之孝宣渐于世
祖而盛于魏武或空其国而罢徼塞之警或籍其兵而
为寇敌之捍夫既去其侮而又役其力可谓世主之大
欲国家之盛福矣不知积之既久而大祸之所伏一旦
汹然若决防水莫之能遏晋为不幸而适当之以其平
居常日不睹其昭然之形故也昔者孝宣乘武帝攘击
匈奴之威令五单于内争始纳呼韩邪之朝元帝时请
罢边备赖侯应之策以为自孝武攘之漠北夺其阴山
祖而盛于魏武或空其国而罢徼塞之警或籍其兵而
为寇敌之捍夫既去其侮而又役其力可谓世主之大
欲国家之盛福矣不知积之既久而大祸之所伏一旦
汹然若决防水莫之能遏晋为不幸而适当之以其平
居常日不睹其昭然之形故也昔者孝宣乘武帝攘击
匈奴之威令五单于内争始纳呼韩邪之朝元帝时请
罢边备赖侯应之策以为自孝武攘之漠北夺其阴山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6b 页 WYG0727-0162b.png
匈奴失所蔽隐每过阴山未尝不哭其丧之也今罢备
塞则示之大利元帝虽报谢焉自是胡人亦寖而南顾
汉亦甚悦其来而不之却也世祖因匈奴日逐之至遂
建南庭以安纳之稍内居西河美稷而其诸部因遂屯
守北地朔方五原代郡云中定襄雁门之七郡而河西
之地鞠为虏区加徙叛𦍑错置三辅魏武复大徙武都
之氐以实关畿用禦蜀寇而匈奴五部皆居汾晋而近
在肘腋矣于晋之兴大率中原半为夷居元海匈奴也
塞则示之大利元帝虽报谢焉自是胡人亦寖而南顾
汉亦甚悦其来而不之却也世祖因匈奴日逐之至遂
建南庭以安纳之稍内居西河美稷而其诸部因遂屯
守北地朔方五原代郡云中定襄雁门之七郡而河西
之地鞠为虏区加徙叛𦍑错置三辅魏武复大徙武都
之氐以实关畿用禦蜀寇而匈奴五部皆居汾晋而近
在肘腋矣于晋之兴大率中原半为夷居元海匈奴也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7a 页 WYG0727-0162c.png
而居晋阳石勒羯也而居上党姚氏羌也而居扶风苻
氏氐也而居临渭慕容鲜卑也而居昌黎种族日蕃其
居处饮食皆趋华美而其逞暴贪悍乐斗喜乱之志态
则亦无时而变也是以元海一倡而并雍之胡乘时四
起自长淮之北无复晋土而为战国者几二百年所谓
发于迟而为毒深者也虽然彼之内徙而听役也亦迫
于制服之威而其情未尝不怀土而思返固甚怨夫中
国羁拘而贱侮之也是以刘猛发愤而反于晋事虽不
氏氐也而居临渭慕容鲜卑也而居昌黎种族日蕃其
居处饮食皆趋华美而其逞暴贪悍乐斗喜乱之志态
则亦无时而变也是以元海一倡而并雍之胡乘时四
起自长淮之北无复晋土而为战国者几二百年所谓
发于迟而为毒深者也虽然彼之内徙而听役也亦迫
于制服之威而其情未尝不怀土而思返固甚怨夫中
国羁拘而贱侮之也是以刘猛发愤而反于晋事虽不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7b 页 WYG0727-0162d.png
济而刘氏诸部未尝一日而忘之也自魏而上其间非
无明智之主足以察究微渐为子孙后世之虑然皆安
其内附或乐用其力惟恐其不能鸠合而收役之虽有
夫为祸之形皆不为之深思远虑就其所伏而消厌之
由晋而下自武帝之平一吴会遍抚天下固无藉乎夷
狄之助矣苟于此时有能探其所伏之祸而逆制焉因
其怀返之情加之恩意以导其行为之假建名号而廪
资之使各以其种族而还之旧土彼将乐引轻去而惟
无明智之主足以察究微渐为子孙后世之虑然皆安
其内附或乐用其力惟恐其不能鸠合而收役之虽有
夫为祸之形皆不为之深思远虑就其所伏而消厌之
由晋而下自武帝之平一吴会遍抚天下固无藉乎夷
狄之助矣苟于此时有能探其所伏之祸而逆制焉因
其怀返之情加之恩意以导其行为之假建名号而廪
资之使各以其种族而还之旧土彼将乐引轻去而惟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8a 页 WYG0727-0163a.png
恐其后也然后严斥障塞使有华夷内外之限后虽有
警则无至乎发于肘腋之间而被不可胜言之祸矣虽
然自非明智英果之主为子孙后世之虑则不能决于
有为以救其未发之深祸彼晋武自平一吴会方以侈
欲形于天下其能有及于此邪虽郭钦抗疏江统著论
其言反覆切至皆恬不为省方抱虎而熟寐尔嗟乎为
天下者无恃其为平日之福而忽所隐之祸也哉
苻坚论上
警则无至乎发于肘腋之间而被不可胜言之祸矣虽
然自非明智英果之主为子孙后世之虑则不能决于
有为以救其未发之深祸彼晋武自平一吴会方以侈
欲形于天下其能有及于此邪虽郭钦抗疏江统著论
其言反覆切至皆恬不为省方抱虎而熟寐尔嗟乎为
天下者无恃其为平日之福而忽所隐之祸也哉
苻坚论上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8b 页 WYG0727-0163b.png
兵以义举而以智克战以顺合而以奇胜坚之为是役
也质于义顺则犯考于奇智则诎悖于其所兴者三玩
于其所用者二此其所以败亡而不救也所谓悖于其
所兴者三者不惩魏人再举之退败而求济其欲于天
命未改之晋一也忘其氐羌之丑类求袭正统而干授
天命二也溺于鲜卑中我以祸而忘其为社稷之雠三
也三者悖矣而又玩于所以用者二焉势重不分而趋
一道首尾相失无他奇变一也骄其盛强足以必胜弃
也质于义顺则犯考于奇智则诎悖于其所兴者三玩
于其所用者二此其所以败亡而不救也所谓悖于其
所兴者三者不惩魏人再举之退败而求济其欲于天
命未改之晋一也忘其氐羌之丑类求袭正统而干授
天命二也溺于鲜卑中我以祸而忘其为社稷之雠三
也三者悖矣而又玩于所以用者二焉势重不分而趋
一道首尾相失无他奇变一也骄其盛强足以必胜弃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9a 页 WYG0727-0163c.png
其大军易敌轻进二也此兵家之深忌也吴王劫七国
百万之师而西不用田禄伯之言乃专力于梁以至于
败者恶其权之分也禄山举范阳数十万之众而南不
用何千年之画仍并兵徐行卒以不济者惜其势之分
也虽假息反虏败亡随之亦昧于兵之至数也赵括之
论兵工矣虽其父奢无以难之然独忧其当败赵军者
以其言于易也王邑耻不生缚其敌而徒过昆阳卒以
大败者以其用于易也恶其权之分则不以其兵属人
百万之师而西不用田禄伯之言乃专力于梁以至于
败者恶其权之分也禄山举范阳数十万之众而南不
用何千年之画仍并兵徐行卒以不济者惜其势之分
也虽假息反虏败亡随之亦昧于兵之至数也赵括之
论兵工矣虽其父奢无以难之然独忧其当败赵军者
以其言于易也王邑耻不生缚其敌而徒过昆阳卒以
大败者以其用于易也恶其权之分则不以其兵属人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29b 页 WYG0727-0163d.png
无属人以兵是自疑之也惜其势之分则不以其兵假
人无假人以兵是自孤之也以易言之者有所不将而
将必败也以易用之者有所不战而战必溃也盖众而
恶分则与寡同强而易敌则与弱同出于众强之名而
居寡弱之实者其将皆可覆而取也夫东南之所恃以
为固而抗衡中原者以其有长淮大江千里之险也然
而吴亡于前而陈灭于后者彼之动者义与顺所出者
智与奇也晋之取吴也二十万耳而所出之道六隋之
人无假人以兵是自孤之也以易言之者有所不将而
将必败也以易用之者有所不战而战必溃也盖众而
恶分则与寡同强而易敌则与弱同出于众强之名而
居寡弱之实者其将皆可覆而取也夫东南之所恃以
为固而抗衡中原者以其有长淮大江千里之险也然
而吴亡于前而陈灭于后者彼之动者义与顺所出者
智与奇也晋之取吴也二十万耳而所出之道六隋之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0a 页 WYG0727-0164a.png
取陈也五十万耳而所出之道八惟其所出之道多则
彼之所受敌者众是其千里之江淮固与我共之矣今
坚之所率者百万之强而前后千里其为前锋者二十
五万而专向寿春坚尝自恃其众之盛谓投鞭于江足
断其流乃自向项城弃其大军而以轻骑八千赴之是
以晋人乘其未集而急击之及其既败而后至之兵皆
死于躏践恶在其为百万之卒也使坚之师离为十道
偕发并至分压其境轻骑游卒营其要害将自为敌士
彼之所受敌者众是其千里之江淮固与我共之矣今
坚之所率者百万之强而前后千里其为前锋者二十
五万而专向寿春坚尝自恃其众之盛谓投鞭于江足
断其流乃自向项城弃其大军而以轻骑八千赴之是
以晋人乘其未集而急击之及其既败而后至之兵皆
死于躏践恶在其为百万之卒也使坚之师离为十道
偕发并至分压其境轻骑游卒营其要害将自为敌士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0b 页 WYG0727-0164b.png
自为战虽主客之势殊攻守之形异晋诚善距而却我
之二三则吾所用以取胜者盖亦六七虽未足以亡晋
而亦以胜还矣嗟夫坚之于群氐也固所谓铁中之铮
铮者矣然至此而大悖者益信乎兵多之难辨也盖兵
有众寡势有分合以寡而遇众其势宜合以众而遇众
其势宜分黥布反攻楚楚为三军以禦之而又自战于
其地布大破其一军而二军溃散吴汉之讨公孙述以
兵二万自将而逼成都授其裨将刘尚万人使别屯江
之二三则吾所用以取胜者盖亦六七虽未足以亡晋
而亦以胜还矣嗟夫坚之于群氐也固所谓铁中之铮
铮者矣然至此而大悖者益信乎兵多之难辨也盖兵
有众寡势有分合以寡而遇众其势宜合以众而遇众
其势宜分黥布反攻楚楚为三军以禦之而又自战于
其地布大破其一军而二军溃散吴汉之讨公孙述以
兵二万自将而逼成都授其裨将刘尚万人使别屯江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1a 页 WYG0727-0164c.png
南相距者二十里述分将攻之汉尚俱败此兵少而分
之患也然而知其妙者虽少犹将分之以兵必出于奇
而奇常在于分故也项羽之二十八骑耳而分之为四
会之为三是也至于兵大势重而致溃败者未尝不在
乎不分之过也法曰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
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身则首
尾俱至此言其阵之分也以阵而必分则凡兵之大势
者可知也盖兵大势重分之则所趋者广足以出奇而
之患也然而知其妙者虽少犹将分之以兵必出于奇
而奇常在于分故也项羽之二十八骑耳而分之为四
会之为三是也至于兵大势重而致溃败者未尝不在
乎不分之过也法曰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
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身则首
尾俱至此言其阵之分也以阵而必分则凡兵之大势
者可知也盖兵大势重分之则所趋者广足以出奇而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1b 页 WYG0727-0164d.png
人自为战不分则所应者独难以合变而身萃其敌将
以其身萃敌而士不自为战求其无败不可得也嗟乎
人常乐乎大众之率苟唯不知其所用而用之虽至死
而不悟者岂特为苻坚也哉
苻坚论下
荆扬虽居天下之一隅而有长淮大江之阻其俗轻易
劲悍喜事争乱自周之微为吴越楚之僣强常以其兵
服役天下然其为形势非图天下者之所先事而必争
以其身萃敌而士不自为战求其无败不可得也嗟乎
人常乐乎大众之率苟唯不知其所用而用之虽至死
而不悟者岂特为苻坚也哉
苻坚论下
荆扬虽居天下之一隅而有长淮大江之阻其俗轻易
劲悍喜事争乱自周之微为吴越楚之僣强常以其兵
服役天下然其为形势非图天下者之所先事而必争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2a 页 WYG0727-0165a.png
故后世豪杰多乘中州之扰趋而据之自其为孙氏之
吴已而为晋宋齐梁陈之代兴虽不能遍抚二州之境
然皆以帝号自娱抗衡北方而不为下自非中州大
定而其国失政虽以重师临之鲜有得志故魏武乘举
荆之势以数十万之众困于乌林魏文继之大举独临
江叹息而返苻坚以秦雍百万之强而临淮淝一战而
溃惟其后世孱昏骄虐上下携叛而中州之主为伐罪
吊民之师则虽江淮之阻亦无足以凭负矣然而陈叔
吴已而为晋宋齐梁陈之代兴虽不能遍抚二州之境
然皆以帝号自娱抗衡北方而不为下自非中州大
定而其国失政虽以重师临之鲜有得志故魏武乘举
荆之势以数十万之众困于乌林魏文继之大举独临
江叹息而返苻坚以秦雍百万之强而临淮淝一战而
溃惟其后世孱昏骄虐上下携叛而中州之主为伐罪
吊民之师则虽江淮之阻亦无足以凭负矣然而陈叔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2b 页 WYG0727-0165b.png
宝犹谓周师之帅尝退败于五至而不以为虞是以晋
武之俘孙皓隋文之俘叔宝皆易于拾遗也而苻坚不
惩魏人之不济乃欲申其威于天命未改之晋此其所
以败也虽然自古夷狄之强未有遂能并集天下于一
统者此姚弋仲所以重训其子孙使必无忘于归晋而
苻融惓惓致戒于坚者凡以此也而坚昧于自度常以
正朔不被四海为愧而锐于东南之并违忠智之言收
奸倖之计一举而大丧其师寇雠因之遂亡其国不惟
武之俘孙皓隋文之俘叔宝皆易于拾遗也而苻坚不
惩魏人之不济乃欲申其威于天命未改之晋此其所
以败也虽然自古夷狄之强未有遂能并集天下于一
统者此姚弋仲所以重训其子孙使必无忘于归晋而
苻融惓惓致戒于坚者凡以此也而坚昧于自度常以
正朔不被四海为愧而锐于东南之并违忠智之言收
奸倖之计一举而大丧其师寇雠因之遂亡其国不惟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3a 页 WYG0727-0165c.png
失天之所相亦其自取之速也始坚以豪壮之姿奋于
氐羌获王猛之材以辅成其志业遂能自三秦之强平
殄燕代吞灭梁蜀九州之壤而制其七可谓盛矣然而
东晋虽微众材任事主无失德而坚乃咈众图之其廷
臣戚属相与力争而不得也独慕容垂以失国之雠欲
以其祸中之求乘其弊而复燕祀乃力赞其起坚甚悦
而不疑以为独与已合遂空国大举而偾于一战返未
及境而鲜卑叛羌共起而乘之身为俘虏遂亡其国呜
氐羌获王猛之材以辅成其志业遂能自三秦之强平
殄燕代吞灭梁蜀九州之壤而制其七可谓盛矣然而
东晋虽微众材任事主无失德而坚乃咈众图之其廷
臣戚属相与力争而不得也独慕容垂以失国之雠欲
以其祸中之求乘其弊而复燕祀乃力赞其起坚甚悦
而不疑以为独与已合遂空国大举而偾于一战返未
及境而鲜卑叛羌共起而乘之身为俘虏遂亡其国呜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3b 页 WYG0727-0165d.png
呼可不谓其非昏悖矣夫昔之智者多能中人以祸使
之悦赴而不以为疑而昧者常安投其祸虽死而不悟
汉世祖方集河北更始之将谢躬以兵数万来屯于邺
光武忌之乃好谓之曰吾行击青犊必破而尤来在山
阳者势当溃走若以君之威力击之则成擒耳躬善其
言遂以其兵去邺而趋尤来世祖即命吴汉袭夺其城
躬败还邺而汉杀之孙策之渡江也庐江太守刘勋新
得袁术之众而贰于策策深恶之时豫章上缭宗民万
之悦赴而不以为疑而昧者常安投其祸虽死而不悟
汉世祖方集河北更始之将谢躬以兵数万来屯于邺
光武忌之乃好谓之曰吾行击青犊必破而尤来在山
阳者势当溃走若以君之威力击之则成擒耳躬善其
言遂以其兵去邺而趋尤来世祖即命吴汉袭夺其城
躬败还邺而汉杀之孙策之渡江也庐江太守刘勋新
得袁术之众而贰于策策深恶之时豫章上缭宗民万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4a 页 WYG0727-0166a.png
家保于江东策语勋曰上缭吾之疾也然欲取之而路
非便以公之威临之无不克也勋信之而行策遂以其
轻锐袭拔庐江而尽降刘勋之众政慕容垂所以用之
弊秦而复燕祀于既亡也夫与人为敌乃受其甘言而
从其所役未有不堕其画中者也法曰智者之虑必杂
于利害傅曰成败之机在于善察人之言坚于垂之言
也虑其所以为利而不虑其所以为害一失其机于无
以察人之言而遂至于丧败人之于虑察也可得而忽
非便以公之威临之无不克也勋信之而行策遂以其
轻锐袭拔庐江而尽降刘勋之众政慕容垂所以用之
弊秦而复燕祀于既亡也夫与人为敌乃受其甘言而
从其所役未有不堕其画中者也法曰智者之虑必杂
于利害傅曰成败之机在于善察人之言坚于垂之言
也虑其所以为利而不虑其所以为害一失其机于无
以察人之言而遂至于丧败人之于虑察也可得而忽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4b 页 WYG0727-0166b.png
哉嗟夫以坚之晚而昏悖自用虽景略之尚在固将不
用其言而亦无以救秦之亡矣
宋武帝论
天下之事日至而无穷而吾有以应之莫不中理者在
乎善用其机况乎争天下之利处两军之交不得其机
以决之则事亦随去矣盖机之为物不可以期待不能
以巧致者也卒然而会迅忽眇微及其去之疾不容瞬
先机而起于机为妄赴后机而发于机为失应是以御
用其言而亦无以救秦之亡矣
宋武帝论
天下之事日至而无穷而吾有以应之莫不中理者在
乎善用其机况乎争天下之利处两军之交不得其机
以决之则事亦随去矣盖机之为物不可以期待不能
以巧致者也卒然而会迅忽眇微及其去之疾不容瞬
先机而起于机为妄赴后机而发于机为失应是以御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5a 页 WYG0727-0166c.png
天下之事于一已而权不移制天下之变于无穷而智
不诎夫机有待之百年而不至者有居之一日而数至
者待之百年而无可乘之机则吾未尝迟之而求于先
发居之一日而机数至则吾未尝厌之而怠于必应呜
呼人能知此然后可与济天下之大业矣昔者越王句
践辱于会稽之栖迨其返国苦身焦思拊循其民求有
以报于吴也盖七年而民求奋于吴其臣逢同大夫种
范蠡之徒止之以为未睹其可乘之机以发之也于是
不诎夫机有待之百年而不至者有居之一日而数至
者待之百年而无可乘之机则吾未尝迟之而求于先
发居之一日而机数至则吾未尝厌之而怠于必应呜
呼人能知此然后可与济天下之大业矣昔者越王句
践辱于会稽之栖迨其返国苦身焦思拊循其民求有
以报于吴也盖七年而民求奋于吴其臣逢同大夫种
范蠡之徒止之以为未睹其可乘之机以发之也于是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5b 页 WYG0727-0166d.png
乎敛形匿迹以伺其隙者凡十八年一旦吴王空国北
从黄池之会遂一举而败吴再举而亡之西晋自永嘉
之乱群胡四起而分中原元帝窜身南渡收区区之江
左以续宗祀而群胡自相搏噬骤兴骤灭百年之久至
于苻坚并夷略尽乃空国大举而图江南遂及淝水百
万之败反未及国而慕容亡燕之裔并起而乘之垂收
陜东而冲乱关右苻丕坐困邺城求我粮援既而垂以
幽冀之民馑死殆尽其党溃叛退保中山坚冲相持其
从黄池之会遂一举而败吴再举而亡之西晋自永嘉
之乱群胡四起而分中原元帝窜身南渡收区区之江
左以续宗祀而群胡自相搏噬骤兴骤灭百年之久至
于苻坚并夷略尽乃空国大举而图江南遂及淝水百
万之败反未及国而慕容亡燕之裔并起而乘之垂收
陜东而冲乱关右苻丕坐困邺城求我粮援既而垂以
幽冀之民馑死殆尽其党溃叛退保中山坚冲相持其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6a 页 WYG0727-0167a.png
势俱惫于斯时也可谓千载一至之机也晋人有能乘
燕秦相弊之馀因淝水克敌之势选师择将而命二军
一军北收邺城以举燕代一军西趋咸阳而定关陇据
旧都之固复七庙之坠镇抚士民以殄馀虏则武帝之
业一朝可复而大耻刷矣晋人抚机而不知发乃方出
师漕粟以慰其既来而尺土不获而师以丧败此谢安
以气怯而失机也宋武帝以英特之姿攘袂而起平灵
宝于旧楚定刘毅于荆豫灭南燕于二齐克谯纵于庸
燕秦相弊之馀因淝水克敌之势选师择将而命二军
一军北收邺城以举燕代一军西趋咸阳而定关陇据
旧都之固复七庙之坠镇抚士民以殄馀虏则武帝之
业一朝可复而大耻刷矣晋人抚机而不知发乃方出
师漕粟以慰其既来而尺土不获而师以丧败此谢安
以气怯而失机也宋武帝以英特之姿攘袂而起平灵
宝于旧楚定刘毅于荆豫灭南燕于二齐克谯纵于庸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6b 页 WYG0727-0167b.png
蜀殄卢循于交广西执姚泓而灭后秦盖举无遗策而
天下惮服矣北方之寇独关东之拓跋陇北之赫连耳
方其入关魏人虽强不敢南指西顾以议其后而秦民
大悦以谓百年愤辱去于一朝相与涕泣而留之以其
为汉室之裔乃以长安十陵咸阳宫室以动其情使武
帝因三秦悦附之民治兵蒐骑而留拊之通江淮之漕
下巴蜀之粟举荆豫之师发青齐之甲以扼赵魏从事
于中原则天下之势不劳而遂一矣然其席不暇煖举
天下惮服矣北方之寇独关东之拓跋陇北之赫连耳
方其入关魏人虽强不敢南指西顾以议其后而秦民
大悦以谓百年愤辱去于一朝相与涕泣而留之以其
为汉室之裔乃以长安十陵咸阳宫室以动其情使武
帝因三秦悦附之民治兵蒐骑而留拊之通江淮之漕
下巴蜀之粟举荆豫之师发青齐之甲以扼赵魏从事
于中原则天下之势不劳而遂一矣然其席不暇煖举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7a 页 WYG0727-0167c.png
千里之秦属之乳褓之儿引兵遽还无复顾虑大违秦
民之望盖一举足而赫连蹑踵以收关中如探物于怀
间此宋武以志卑而失机也察夫宋武之心非以秦雍
为当捐而赵魏为足惮也然其亟去而不顾者盖以其
艰难百战凡所以造宋之基业者皆在乎江左故也往
日南燕之役卢循乘虚而下几失建业今之速返者畏
人之议其后而为卢循之举也此所以轻捐关中而不
顾也又其起于渔樵匹夫之微崎岖转战以经略江左
民之望盖一举足而赫连蹑踵以收关中如探物于怀
间此宋武以志卑而失机也察夫宋武之心非以秦雍
为当捐而赵魏为足惮也然其亟去而不顾者盖以其
艰难百战凡所以造宋之基业者皆在乎江左故也往
日南燕之役卢循乘虚而下几失建业今之速返者畏
人之议其后而为卢循之举也此所以轻捐关中而不
顾也又其起于渔樵匹夫之微崎岖转战以经略江左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7b 页 WYG0727-0167d.png
者凡三十年今之西师者徒欲成败晋之资而其志虑
之所在亦曰代晋而已未暇为王业万世虑也使司马
氏卒不复见中州之定而群胡遂为不讨之雠者由再
失天下之大机也嗟夫集大事者恶夫志卑而失机宋
武兼之矣
杨素论
战必胜攻必取者将之良能也良将之所挟亦曰智勇
而已徒智而无勇则遇勇而挫徒勇而无智则遇智而
之所在亦曰代晋而已未暇为王业万世虑也使司马
氏卒不复见中州之定而群胡遂为不讨之雠者由再
失天下之大机也嗟夫集大事者恶夫志卑而失机宋
武兼之矣
杨素论
战必胜攻必取者将之良能也良将之所挟亦曰智勇
而已徒智而无勇则遇勇而挫徒勇而无智则遇智而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8a 页 WYG0727-0168a.png
蹶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然后以战必胜以攻必取
天下其孰能当之昔者杨素之于隋可谓一代之名将
矣而贺若弼评之谓其特猛将耳非所谓谋将也甚哉
弼之过于自负而轻于议人也隋自平陈之后素已为
统帅矣其克敌斩虏功策为多既俘陈主而江湖海岱
群盗蜂起大者数万小者数千而素专阃外之权转战
万里穷越岭海无向不灭已而突厥犯塞宗室称兵而
社稷危矣素之授钺专征其所摧陷者不可胜计遂空
天下其孰能当之昔者杨素之于隋可谓一代之名将
矣而贺若弼评之谓其特猛将耳非所谓谋将也甚哉
弼之过于自负而轻于议人也隋自平陈之后素已为
统帅矣其克敌斩虏功策为多既俘陈主而江湖海岱
群盗蜂起大者数万小者数千而素专阃外之权转战
万里穷越岭海无向不灭已而突厥犯塞宗室称兵而
社稷危矣素之授钺专征其所摧陷者不可胜计遂空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8b 页 WYG0727-0168b.png
虏廷而清内难然素之兵未尝小衄隋功臣无比肩者
其为烈亦至矣而弼犹不以谋将处之特曰猛而已夫
目之以猛而不许之以谋盖所为徒勇而无智者矣考
素之功烈如此苟其智之不逮则凡所以决机取胜者
其谁之谋也自隋文平一天下所谓名将者独韩擒虎
贺若弼史万岁与素耳擒弼自平陈之后不获立尺寸
之效独史万岁从素征讨以骁勇称而弼乃以大将自
处而目是三人者皆不能尽其材亦见其不知量而务
其为烈亦至矣而弼犹不以谋将处之特曰猛而已夫
目之以猛而不许之以谋盖所为徒勇而无智者矣考
素之功烈如此苟其智之不逮则凡所以决机取胜者
其谁之谋也自隋文平一天下所谓名将者独韩擒虎
贺若弼史万岁与素耳擒弼自平陈之后不获立尺寸
之效独史万岁从素征讨以骁勇称而弼乃以大将自
处而目是三人者皆不能尽其材亦见其不知量而务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9a 页 WYG0727-0168c.png
以其私言动世主也素之驭戎严整而喜诛每战必求
士之过失者斩之以令常至百辈而先以数百人赴敌
陷阵不能而还却者悉斩之复进以数百人期必陷阵
而止是以士皆必死前无坚敌此弼之所以得目之为
猛也嗟乎素非有忍于士也以为士之必死者乃所以
决生必生者乃所以决死故也唐之善于兵者无若李
靖其为书曰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是以古之
名将十卒而杀其三者威振于敌国杀其一者令行于
士之过失者斩之以令常至百辈而先以数百人赴敌
陷阵不能而还却者悉斩之复进以数百人期必陷阵
而止是以士皆必死前无坚敌此弼之所以得目之为
猛也嗟乎素非有忍于士也以为士之必死者乃所以
决生必生者乃所以决死故也唐之善于兵者无若李
靖其为书曰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是以古之
名将十卒而杀其三者威振于敌国杀其一者令行于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39b 页 WYG0727-0168d.png
三军靖岂以卒为不足爱哉以为杀一而百奋则奋者
可期于胜也纵一而百惰则惰者可期于败也奋而克
敌与夫惰而为敌所克则是杀者乃所以生之爱者乃
所以害之也善为将者能审乎此则无恶乎其苟忍也
虽然在素之术有足以致胜未足以为胜之工也法曰
兵无选锋曰北诗曰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其启行者选
锋之谓也越王勾践之伐吴其为士者数万而又有君
子六千人所谓君子者其选锋也素之所使以陷阵者
可期于胜也纵一而百惰则惰者可期于败也奋而克
敌与夫惰而为敌所克则是杀者乃所以生之爱者乃
所以害之也善为将者能审乎此则无恶乎其苟忍也
虽然在素之术有足以致胜未足以为胜之工也法曰
兵无选锋曰北诗曰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其启行者选
锋之谓也越王勾践之伐吴其为士者数万而又有君
子六千人所谓君子者其选锋也素之所使以陷阵者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0a 页 WYG0727-0169a.png
其选锋之谓欤然至有不克而还不免于诛者疑其非
选之特精而养之素厚之士也又尝观唐太宗之将未
尝先以其身亲搏战也必以骁骑劲旅而经营于其傍
或瞰临于其高常若无意于战其兵既交其斗皆力而
未决也卒然率之而奋士皆殊死突贯其敌之阵而出
其背凡所婴者无不摧败犹之二人之相搏也材钧而
力偶方相持而未决也卒然一夫起其旁而助之则夫
受助者蔑不胜矣此法所谓以正合以奇胜者也使素
选之特精而养之素厚之士也又尝观唐太宗之将未
尝先以其身亲搏战也必以骁骑劲旅而经营于其傍
或瞰临于其高常若无意于战其兵既交其斗皆力而
未决也卒然率之而奋士皆殊死突贯其敌之阵而出
其背凡所婴者无不摧败犹之二人之相搏也材钧而
力偶方相持而未决也卒然一夫起其旁而助之则夫
受助者蔑不胜矣此法所谓以正合以奇胜者也使素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0b 页 WYG0727-0169b.png
之所用以为锋者皆精其选而又量敌之坚脆以遣之
其必足以陷敌无至乎不克而还又加之诛而常出于
唐太宗之奇则如弼者亦何得而妄议矣
唐论
据天下之势必有所以制天下之权盖权待势而立势
待权而固有是之势而其权不足以固之则其势日就
倾弱而天下莫能安强是以人主之于权也不可一日
使之去已而分于人凡物之去己者犹可收分者犹可
其必足以陷敌无至乎不克而还又加之诛而常出于
唐太宗之奇则如弼者亦何得而妄议矣
唐论
据天下之势必有所以制天下之权盖权待势而立势
待权而固有是之势而其权不足以固之则其势日就
倾弱而天下莫能安强是以人主之于权也不可一日
使之去已而分于人凡物之去己者犹可收分者犹可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1a 页 WYG0727-0169c.png
全也至于权也一去而不可复收一分而不可复全而
所据之势随之可不慎哉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
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谓固天下之势
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于是乎籍兵于府置将于卫
据关而临制之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
则兵无外擅之患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
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
而残其国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
所据之势随之可不慎哉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
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谓固天下之势
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于是乎籍兵于府置将于卫
据关而临制之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
则兵无外擅之患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
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
而残其国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1b 页 WYG0727-0169d.png
之势者也武后以女主专制挟唐以令天下图移神器
天下之人莫不屏息重足从其制命彼得天下之权而
逆持之然犹若此况以顺守者哉明皇以英果之气起
平内难遂袭大统可谓谊主矣然狃于承平晏安之久
府卫之制一切废坏尽推其权以假边将禄山虎视幽
蓟横制千里而军中之吏凡三千人故范阳之变一起
天下大震徒驱市人以婴其锋使微肃宗召号忠义驾
驭豪武奋不顾身与之从事则两都不复矣虽能再造
天下之人莫不屏息重足从其制命彼得天下之权而
逆持之然犹若此况以顺守者哉明皇以英果之气起
平内难遂袭大统可谓谊主矣然狃于承平晏安之久
府卫之制一切废坏尽推其权以假边将禄山虎视幽
蓟横制千里而军中之吏凡三千人故范阳之变一起
天下大震徒驱市人以婴其锋使微肃宗召号忠义驾
驭豪武奋不顾身与之从事则两都不复矣虽能再造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2a 页 WYG0727-0170a.png
王室然其所赖以收天下者皆为方镇矣天下之权已
分于下而不全矣至于代宗仅夷残盗乃瓜裂河朔以
帅寇党遂相为背腹世袭不禁陵夷至于大历正元之
间两河方镇日以强肆而当时之君畏缩摧抑常若抱
虎包羞含垢媚妩不暇以苟旦暮之无事而陵犯益至
虽内设禁军统以阉尹然亦不足以待天下之变故泾
师之乱而神策六军召之无一至者从奉天之幸者四
百士耳及章武之兴天下之为方镇者五十县官赋入
分于下而不全矣至于代宗仅夷残盗乃瓜裂河朔以
帅寇党遂相为背腹世袭不禁陵夷至于大历正元之
间两河方镇日以强肆而当时之君畏缩摧抑常若抱
虎包羞含垢媚妩不暇以苟旦暮之无事而陵犯益至
虽内设禁军统以阉尹然亦不足以待天下之变故泾
师之乱而神策六军召之无一至者从奉天之幸者四
百士耳及章武之兴天下之为方镇者五十县官赋入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2b 页 WYG0727-0170b.png
止于东南八道而已而章武乃能振激武烈期于不赦
排斥众议而大治之于是擒刘辟于剑南执李锜于浙
西缚卢从史于昭义服王承宗于镇冀诛李师道淄青
五世之袭平吴元济淮西三世之叛可谓盛烈矣然其
至于后世益以不振在内之权而阉尹执之在外之权
而方镇执之浸微浸削而遂至于亡焉盖唐以权夺势
倾而亡天下然其亡不在乎僖昭之世而在乎天宝之
载焉以其丧所以制天下之权者实兆乎此故也故其
排斥众议而大治之于是擒刘辟于剑南执李锜于浙
西缚卢从史于昭义服王承宗于镇冀诛李师道淄青
五世之袭平吴元济淮西三世之叛可谓盛烈矣然其
至于后世益以不振在内之权而阉尹执之在外之权
而方镇执之浸微浸削而遂至于亡焉盖唐以权夺势
倾而亡天下然其亡不在乎僖昭之世而在乎天宝之
载焉以其丧所以制天下之权者实兆乎此故也故其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3a 页 WYG0727-0170c.png
后世之君若章武者仅能自立不为之深屈而已况其
非章武者乎嗟夫后之为天下者苟无意于所执之权
而为人执之则视唐可知也矣
郭崇韬论
人谓汉高祖以布衣之微召号豪杰起定祸乱乃瓜裂
天下以王勋将韩彭英布皆连城数十南面称孤举天
下之籍而据其半及夫释甲就封创血未乾皆相视诛
灭盖由高祖封赏过制陷之骄逆其于功臣不能无负
非章武者乎嗟夫后之为天下者苟无意于所执之权
而为人执之则视唐可知也矣
郭崇韬论
人谓汉高祖以布衣之微召号豪杰起定祸乱乃瓜裂
天下以王勋将韩彭英布皆连城数十南面称孤举天
下之籍而据其半及夫释甲就封创血未乾皆相视诛
灭盖由高祖封赏过制陷之骄逆其于功臣不能无负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3b 页 WYG0727-0170d.png
光武率义从之士平夷盗逆收还神器天下既定遂鉴
高祖之失第功行封爵为通侯大者不过数县而不任
以吏事是以元勋故将皆能自全李靖谈兵之雄者也
亦以谓光武得将将之道贤于高祖远甚嗟乎是皆不
深求高祖光武之事者也天下之事有所必然者虽圣
智不能迁而避之高皇以宽仁大度役天下之智力而
集大业岂所谓阴忮暴忍而喜忌人之功者耶秦为无
道天下高材疾足争起而竞搏之皆有代秦之心也彭
高祖之失第功行封爵为通侯大者不过数县而不任
以吏事是以元勋故将皆能自全李靖谈兵之雄者也
亦以谓光武得将将之道贤于高祖远甚嗟乎是皆不
深求高祖光武之事者也天下之事有所必然者虽圣
智不能迁而避之高皇以宽仁大度役天下之智力而
集大业岂所谓阴忮暴忍而喜忌人之功者耶秦为无
道天下高材疾足争起而竞搏之皆有代秦之心也彭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4a 页 WYG0727-0171a.png
越黥布皆以人杰操兵特起未以其身轻属于人也韩
信挟百战百胜之略择主而附亦有大志故身定全齐
而自王之方汉王大败于彭城随何不能缓颊于淮南
则黥布不至及困于固陵诸侯弃约不会微张良之画
则彭越韩信不从方是时汉王不捐数千里之地以充
三人者之欲而致其兵则楚不亡汉之待此三人者譬
若养虎饱则不动饥则噬人由是观之封赏过制岂得
已哉欲就大业于须臾之顷故也虽然大业就矣而三
信挟百战百胜之略择主而附亦有大志故身定全齐
而自王之方汉王大败于彭城随何不能缓颊于淮南
则黥布不至及困于固陵诸侯弃约不会微张良之画
则彭越韩信不从方是时汉王不捐数千里之地以充
三人者之欲而致其兵则楚不亡汉之待此三人者譬
若养虎饱则不动饥则噬人由是观之封赏过制岂得
已哉欲就大业于须臾之顷故也虽然大业就矣而三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4b 页 WYG0727-0171b.png
人者之逼天下之所共寒心也以天下之皆寒心则彼
持是而安归且高祖亦得安枕而卧乎故疑似之衅一
发而大祸集矣此其势必至于夷灭而后定也光武痛
宗社之祸收率怀汉之民投袂而起凡所攀附者多南
阳故人其尤伟杰者寇邓数人而已然较其才略徒足
以供光武指顾之役非有骄桀难制若韩彭之与高祖
也天下既定封以数千之户莫不志欲盈足惟恐持保
之不获为光武者独何隙以诛除之哉而曰光武独得
持是而安归且高祖亦得安枕而卧乎故疑似之衅一
发而大祸集矣此其势必至于夷灭而后定也光武痛
宗社之祸收率怀汉之民投袂而起凡所攀附者多南
阳故人其尤伟杰者寇邓数人而已然较其才略徒足
以供光武指顾之役非有骄桀难制若韩彭之与高祖
也天下既定封以数千之户莫不志欲盈足惟恐持保
之不获为光武者独何隙以诛除之哉而曰光武独得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5a 页 WYG0727-0171c.png
保全勋旧之术高祖于功臣有不容之忍此不求二主
所遇之不同与夫势理有所必至者也后唐庄宗承武
皇之遗业假大义挟世雠以与梁人百战而夷之乃有
天下可谓难且劳矣然有二臣焉其为韩彭者李嗣源
为寇邓者郭崇韬也嗣源居不赏之功挟震主之威得
国兵之权执之而不释也庄宗无以夺之而稍忌其逼
崇韬常有大功于国忠而可倚而嗣源之所畏者也庄
宗苟能挟所倚而制所可忌则嗣源虽怀不自安而有
所遇之不同与夫势理有所必至者也后唐庄宗承武
皇之遗业假大义挟世雠以与梁人百战而夷之乃有
天下可谓难且劳矣然有二臣焉其为韩彭者李嗣源
为寇邓者郭崇韬也嗣源居不赏之功挟震主之威得
国兵之权执之而不释也庄宗无以夺之而稍忌其逼
崇韬常有大功于国忠而可倚而嗣源之所畏者也庄
宗苟能挟所倚而制所可忌则嗣源虽怀不自安而有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5b 页 WYG0727-0171d.png
顾惮非敢辄发也庄宗知其所忌而不知其所倚故崇
韬以忠见疏谗疾日急使其营自救之计乃求将其征
蜀之兵庄宗扫国中之师属之而西崇韬虽已举蜀捷
奏才上而以谗死矣庄宗知得蜀足以资其盛强而不
知崇韬之死已去嗣源之畏故邺下之变嗣源以一旅
之众西趋洛阳如蹈无人之境其迁大器易若反掌且
内有权臣窥伺间隙乃空国之师勤于远役固已大失
计矣而又去我之所倚与彼之所畏者则大祸之集可
韬以忠见疏谗疾日急使其营自救之计乃求将其征
蜀之兵庄宗扫国中之师属之而西崇韬虽已举蜀捷
奏才上而以谗死矣庄宗知得蜀足以资其盛强而不
知崇韬之死已去嗣源之畏故邺下之变嗣源以一旅
之众西趋洛阳如蹈无人之境其迁大器易若反掌且
内有权臣窥伺间隙乃空国之师勤于远役固已大失
计矣而又去我之所倚与彼之所畏者则大祸之集可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6a 页 WYG0727-0172a.png
胜救哉虽得百蜀无救其失国也使崇韬之不死举全
蜀之众因东归之士拥继岌檄方镇以讨君父之雠虽
嗣源之强亦何以禦之盖嗣源有韩彭之逼而不践其
祸者庄宗无高祖之略故也崇韬有寇邓之烈而不全
其宗者庄宗无光武之明故也嗟乎人臣之祸起于操
权而速祸之权莫重于制兵崇韬谋逭祸自全而方求
执其兵此于抱薪救火者何异也
五代论
蜀之众因东归之士拥继岌檄方镇以讨君父之雠虽
嗣源之强亦何以禦之盖嗣源有韩彭之逼而不践其
祸者庄宗无高祖之略故也崇韬有寇邓之烈而不全
其宗者庄宗无光武之明故也嗟乎人臣之祸起于操
权而速祸之权莫重于制兵崇韬谋逭祸自全而方求
执其兵此于抱薪救火者何异也
五代论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6b 页 WYG0727-0172b.png
唐以陵夷蹙弱遂亡天下而真主未兴五代之君遂相
攘取朝获暮失合其世祀不数十年自古有国成败得
丧未有如此之亟者然窃观之莫不皆有所以必至之
理也梁祖起于宛朐群盗之党已而挟听命之唐鞭笞
天下以收神器亦可谓一时之奸雄然及其衰暮而河
汾李氏基业已大固当气吞而志灭之矣借使不遂及
于子祸则其后嗣有足以为庄宗之抗哉此梁之亡不
待旋踵也后唐武皇假平雠之忠义发迹阴山转战千
攘取朝获暮失合其世祀不数十年自古有国成败得
丧未有如此之亟者然窃观之莫不皆有所以必至之
理也梁祖起于宛朐群盗之党已而挟听命之唐鞭笞
天下以收神器亦可谓一时之奸雄然及其衰暮而河
汾李氏基业已大固当气吞而志灭之矣借使不遂及
于子祸则其后嗣有足以为庄宗之抗哉此梁之亡不
待旋踵也后唐武皇假平雠之忠义发迹阴山转战千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7a 页 WYG0727-0172c.png
里奄践汾晋及其子庄宗以兵威霸业遂夷梁室而王
天下可谓壮矣然天下略定强臣骄卒遂至不制一倡
而叛之不及反顾而天下遂归于明宗至于末帝所以
失天下者犹庄宗也夫以新造未安之业而有强臣骄
兵以乘其失政其能自立于天下乎晋人挟震主之威
乘衅而起君父契丹假其兵力以收天下易若反掌一
朝嗣主孱昏肆易而戎人骄功恃强殚耗天下不足以
充其要取之欲乃负反之及其所以蒙祸辱者不可胜
天下可谓壮矣然天下略定强臣骄卒遂至不制一倡
而叛之不及反顾而天下遂归于明宗至于末帝所以
失天下者犹庄宗也夫以新造未安之业而有强臣骄
兵以乘其失政其能自立于天下乎晋人挟震主之威
乘衅而起君父契丹假其兵力以收天下易若反掌一
朝嗣主孱昏肆易而戎人骄功恃强殚耗天下不足以
充其要取之欲乃负反之及其所以蒙祸辱者不可胜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7b 页 WYG0727-0172d.png
言观其所以自托而起者如此则晋安得而后亡哉汉
祖承戎虏扰践之馀生灵无所制命起视天下复无英
雄慨然投袂而作者乃建号而应之而天下之人无所
归往亦皆俛首听役于汉然一旦委裘而强臣巨室已
不为幼子下矣故不胜其忿起而图之侥倖于一决而
周人抗命卒无以禦之而至于亡周之太祖世宗皆所
谓一时之雄而世宗英特之姿有足以居天下而自立
者然降年不永孺子不足当天之眷命而真人德业
祖承戎虏扰践之馀生灵无所制命起视天下复无英
雄慨然投袂而作者乃建号而应之而天下之人无所
归往亦皆俛首听役于汉然一旦委裘而强臣巨室已
不为幼子下矣故不胜其忿起而图之侥倖于一决而
周人抗命卒无以禦之而至于亡周之太祖世宗皆所
谓一时之雄而世宗英特之姿有足以居天下而自立
者然降年不永孺子不足当天之眷命而真人德业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8a 页 WYG0727-0173a.png
日隆已为天下之所归戴则其重负安得而不释哉由
是观之自梁以迄于周其兴亡得丧世祀如此安足怪
哉皆有所以必至之理也又尝究之若唐之庄宗与夫
末帝皆以雄武壮决转斗无前摧夷强敌卒收天下而
王之非夫孱昏不肖者也然明宗之旅变于邺下晋祖
之甲倡于并门彼二主者乃低摧悸迫儿女悲涕垂颐
拱手以需死期无复平日万分之一者何也有强臣骄
兵以制其命唯至乎此始悟其身之孤弱无以自救之
是观之自梁以迄于周其兴亡得丧世祀如此安足怪
哉皆有所以必至之理也又尝究之若唐之庄宗与夫
末帝皆以雄武壮决转斗无前摧夷强敌卒收天下而
王之非夫孱昏不肖者也然明宗之旅变于邺下晋祖
之甲倡于并门彼二主者乃低摧悸迫儿女悲涕垂颐
拱手以需死期无复平日万分之一者何也有强臣骄
兵以制其命唯至乎此始悟其身之孤弱无以自救之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8b 页 WYG0727-0173b.png
也夫以功就天下者常有强臣以力致天下者常有骄
兵臣非故强也恃勋赏之积而卒至于强兵非故骄也
恃战役之勤而卒至于骄故古者拨乱定倾之主不忧
天下大计之不集而深虞大臣之或强战士之或骄故
常先事而董治之使其操制常在于我是以天下既集
而国家安强举而遗之冲人弱息而变故不作彼以乱
继乱者则不然方其图天下之即集也日责功于将而
责战于士责功之亟则凡所以酬将者未尝恤其或至
兵臣非故强也恃勋赏之积而卒至于强兵非故骄也
恃战役之勤而卒至于骄故古者拨乱定倾之主不忧
天下大计之不集而深虞大臣之或强战士之或骄故
常先事而董治之使其操制常在于我是以天下既集
而国家安强举而遗之冲人弱息而变故不作彼以乱
继乱者则不然方其图天下之即集也日责功于将而
责战于士责功之亟则凡所以酬将者未尝恤其或至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9a 页 WYG0727-0173c.png
于强责战之切则凡所以抚士者未尝病其或至于骄
是以天下略定强臣倚骄兵而睥睨骄兵挟强臣而冀
望一旦相与起而迫之反视其身徬徨孤立而大事且
去则虽有平日壮决之气持是而安归哉此唐之庄宗
末帝所以失天下者由此故也嗟乎图天下于亟集而
不计其既集之利害者终亦亟亡而已矣
是以天下略定强臣倚骄兵而睥睨骄兵挟强臣而冀
望一旦相与起而迫之反视其身徬徨孤立而大事且
去则虽有平日壮决之气持是而安归哉此唐之庄宗
末帝所以失天下者由此故也嗟乎图天下于亟集而
不计其既集之利害者终亦亟亡而已矣
何博士备论 卷下 第 49b 页 WYG0727-0173d.png
何博士备论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