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范村梅谱 第 1a 页 WYG0845-0033a.png

范村梅谱
宋 范成大 撰
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
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重轻余于
石湖玉雪坡既有梅数百本比年又于舍南买王氏僦
舍七十楹尽拆除之治为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
吴下栽梅特盛其品不一今始尽得之随所得为之谱
范村梅谱 第 1b 页 WYG0845-0033b.png

江梅遗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
凡山间水滨荒寒清绝之趣皆此本也花稍小而疏瘦
有韵香最清实小而硬
早梅花胜直脚梅吴中春晚二月始烂漫独此品于冬
至前已开故得早名钱塘湖上亦有一种尤开早余尝
重阳日亲折之有横枝对菊开之句行都卖花者争先
为奇冬初所未开枝寘浴室中薰蒸令拆强名早梅终
范村梅谱 第 2a 页 WYG0845-0033c.png

非风土之正杜子美诗云梅蕊臈前破梅花年后多惟
冬春之交正是花时耳
官城梅吴下圃人以直脚梅择他本花肥实美者接之
花遂敷腴实亦佳可入煎造唐人所称官梅止谓在官
府园圃中非此官城梅也
消梅花与江梅官城梅相似其实圆小松脆多液无滓
多液则不耐日乾故不入煎造亦不宜熟惟堪青啖比
范村梅谱 第 2b 页 WYG0845-0033d.png

古梅会稽最多四明吴兴亦间有之其枝樛曲万状苍
藓鳞皴封满花身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
绿丝飘飘可玩初谓古木久历风日致然详考会稽所
产虽小株亦有苔痕盖别是一种非必古木余尝从会
稽移植十本一年后花虽盛发苔皆剥落殆尽其自湖
之武康所得者即不变移风土不相宜会稽隔一江湖
苏接壤故土宜或异同也凡古梅多苔者封固花叶之
范村梅谱 第 3a 页 WYG0845-0034a.png

苔剥落者则花发仍多与常梅同去成都二十里有卧
梅偃蹇十馀丈相传唐物也谓之梅龙好事者载酒游
之清江酒家有大梅如数间屋傍枝四垂周遭可罗坐
数十人任子严运使买得作凌风阎临之因遂进筑大
圃谓之盘园余生平所见梅之奇古者惟此两处为冠
随笔记之附古梅后
重叶梅花头甚丰叶重数层盛开如小白莲梅中之奇
范村梅谱 第 3b 页 WYG0845-0034b.png

馀巧矣近年方见之蜀海棠有重叶者名莲花海棠为
天下第一可与此梅作对
绿萼梅凡梅花纣蒂皆绛紫色惟此纯绿枝梗亦青特
为清高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京师艮岳有萼
绿华堂其下专植此本人间亦不多有为时所贵重吴
下又有一种萼亦微绿四边犹浅绛亦自难得
百叶缃梅亦名黄香梅亦名千叶香梅花叶至二十馀
范村梅谱 第 4a 页 WYG0845-0034c.png

尤秾美不结实
红梅粉红色标格犹是梅而繁密则如杏香亦类杏诗
人有北人全未识浑作杏花看之句与江梅同开红白
相映园林初春绝景也梅圣俞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
有青枝当时以为著题东坡诗云诗老不知梅格在更
看绿叶与青枝盖谓其不韵为红梅解嘲云承平时此
花独盛于姑苏晏元献公始移植西冈圃中一日贵游
范村梅谱 第 4b 页 WYG0845-0034d.png

赋诗云若更开迟三二月北人应作杏花看客曰公诗
固佳待北俗何浅耶晏笑曰伧父安得不然王琪君玉
时守吴郡闻盗花种事以诗遗公曰馆娃宫北发精神
粉瘦琼寒露蕊新园吏无端偷折去凤城从此有双身
当时罕得如此比年展转移接殆不可胜数矣世传吴
下红梅诗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绝唱有紫府与丹来换
骨春风吹酒上凝脂之句
范村梅谱 第 5a 页 WYG0845-0035a.png

惟此一蒂而结双梅亦尤物
杏梅花比红梅色微淡结实甚匾有斓斑色全似杏味
不及红梅
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
故名蜡梅凡三种以子种出不经接花小香淡其品最
下俗谓之狗蝇梅经接花疏虽盛开花常半含名磬口
梅言似僧磬之口也最先开色深黄如紫檀花密香秾
范村梅谱 第 5b 页 WYG0845-0035b.png

形状贵也故难题咏山谷简斋但作五言小诗而已此
花多宿叶结实如垂铃尖长寸馀又如大桃奴子在其
中
后序
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
其新接稚木一岁抽嫩枝直上或三四尺如酴醾蔷薇
辈者吴下谓之气条此直宜取实规利无所谓韵与格
范村梅谱 第 6a 页 WYG0845-0035c.png

花密缀之亦非高品近世始画墨梅江西有杨补之者
尤有名其徒仿之者实繁观杨氏画大略皆气条耳虽
笔法奇峭去梅实远惟廉宣仲所作差有风致世鲜有
评之者余故附之谱后
范村梅谱 第 6b 页 WYG0845-0035d.png

范村梅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