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眉山唐先生文集卷九
        眉山 唐庚 子西
 记
  射象记
政和三年三月乙卯有象逸于惠州之北
门惠人相与攻之操戈戟弓弩火炬者至
数百人而空手旁观鼓噪以助勇者亦以
千计既至皆逡巡不进有监税蒙顺国者
邕州边人以趫捷自矜短衣踊跃挟数十
卷九 第 1b 页
矢射之中项皆如猬毛象庞然不动徐以
鼻卷去最后中左耳流血被面象怒驰之
顺国弃弓反走未𢾗走象以鼻钩其膝盘
之于地蹂践之众溃走散象亦缓缓引去
少焉走卒就视则顺国已碎首折胁陷胸
流肠死矣吾时方食闻之投箸叹息嗟夫
使象得入城则鼻之所触齿之所拂足之
所蹴岂复有邑屋居民聚落也哉为万人
排难而以一身死之此吾所以叹也然吾
卷九 第 2a 页
闻交趾捕象必用机阱未有直决者吾常
识其形矣其立如屋其卧如堤其行如舟
是岂可与力竞也哉若人者可谓愚矣此
吾所以又叹也然向使百数人者叶心戮
力齐奋而共击之亦未必不胜脱令不胜
犹当不至于此此吾所以又叹也虽然古
之不量事力奋区区之忠以排难救人为
己任而困于无助以至碎首折胁陷胸流
肠而死者亦安可胜数凡有志而无成者
卷九 第 2b 页
皆是也何独此哉此吾所以又叹也作射
象记
  李氏山园记
伯阳甫续史记后三百年而老聃伯阳为
柱下史后世因以伯阳甫为伯阳则二人
为一人矣范武子晋士会也而古今人表
置士会于中上列危武子于上中则一人
为二人矣岂惟人㦲龙目一名益智而益
智非龙目龙目出海南山各间味甘益智
卷九 第 3a 页
出西域味辛而广雅曰益智龙目也则二
物为一物矣枇杷卢橘一也而上林赋曰
卢橘夏熟黄柑橙榛枇杷橪柿亭柰厚朴
则一物为二物矣夫父祖之事子孙有不
及知州里之物耆旧有不遍睹而况述千
载之上𢾗千万里之外者乎亦何能无失
耶吾南迁惠州寓居城南李氏之山园园
高下𢾗十亩草木华寔无所不有而龙目
卢橘为特盛吾兄弟甥舅无日不往来逍
卷九 第 3b 页
遥于其下而笑旧说之谬盖常以比伯阳
甫范武子之事而为之叹息因书其事使
后世知有是园又知吾常游戏于此又知
著述不可以不慎而学诸子百家之言者
亦知其有淂有失而审所取云
  水东庙记
庙中神像二其一介胃按剑而坐者曰㒷
祚王其一乌巾紫襕端笏而坐者曰泰民
王观㒷祚之名疑南汉时所封而不亩遂
卷九 第 4a 页
以为然者盖无所考也吾始至惠州屏居
于南山之上北望西江之东林木之间夜
夜有灯煜然里人曰此水东㚑庙也吾闻
之悚然梼焉自是感于精神发于梦寐者
非一以其事近怪故不复悉书而要之灵
应卓然有不可不信者然吾尝闻之易矣
凡天道之所亏益地道之所流受鬼神之
所祸福与人之好恶大抵相似吾今以无
状不肖获罪于世至于中原之大无所容
卷九 第 4b 页
其躯而窜伏于五岭之南罗浮之东披黄
茅而居者五年后而归则其见恶于人也
可谓极矣方是之时虽吾之心亦复自恶
而神独眷眷如此意者鬼神之中亦有异
好者乎抑亦舍其迹而求其心怜其穷厄
而忘其罪戾亦如吾君所以宽而不诛已
弃而复收之意乎不然何其与易相反神
之威德始于神江被于濒流𢾗百里之间
故神江铁步水东皆有庙而水东庙为特
卷九 第 5a 页
盛然皆不在祀典故或者以为疑夫以祀
典而论鬼神犹以阀阅而论人物也便谓
之尽可乎此亦无足疑者政和五年六月
二十四日眉山唐厶记
  易庵记
客问陶隐居吾欲注周易本草孰先隐居
曰易宜先客曰何也隐居曰注易误犹不
至杀人注本草误则有不得其死者矣世
以隐居为知言与吾之说大异盖六经者
卷九 第 5b 页
致治之本草也汉时决疑狱断国论悉引
经术兹岂细故而易言哉本草所以辨物
六经所以辨道道者物之所以生物者人
之所以资为生一物之误犹不及其馀道
术一误则无复孑遗矣前世儒臣引经误
国其祸至于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本草之
误岂至是哉注本草误其祸疾而小注六
经误其祸迟而大隐居注本草矣故知本
草之为难而未尝注经故不知经之为尤
卷九 第 6a 页
难而不可率易如此世以不服药为中医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吾用易不审陷祸几
死今幸閒废方且㩀庵熟读而深思之复
书此记二本其一以自警其一以示二子
焉年月日记
  书大鉴碑阴记
曹溪大鉴禅师碑元和中柳柳州文绍圣
中苏定武书前长老辨公立石至崇宁初
此碑坐累毁去今长老和公更书而刻之
卷九 第 6b 页
唐子曰大鉴之道不以文而重轻柳州之
文不以字而隐显辨公以大鉴之道柳州
之文定武之书三法和合以成此碑使喜
书者因字以求文好文者因词以求道其
意以为更相发明而不知其适足以相累
何则志于字者见字而不见文志于文者
见文而不见道安在其为更相发明才去
其一而二者皆病此和合之患也今子复
以柳州之文配大鉴之道虽无前日字画
卷九 第 7a 页
之累亦安能免于所谓和合者哉虽然是
间盖有理焉文寄于字是字而非文道寓
于文是文而非道三法虽和合体相各差
别眼色合为见色虽去而视存耳声合为
闻声虽亡而听自若也既不能相为用矣
又乌能相为累㦲和喜曰然请书子言吾
刻之碑阴

 资政韩公家传
卷九 第 7b 页
韩公讳粹彦字师质相州安阳人魏忠献
王之子故丞相仪公之弟也春秋之世韩
献子大有功于赵故宋有天下而韩氏为
特盛忠献有勋劳于天下先朝著令世选
韩氏子孙一人官相州故公弱冠以选监
相州酒税秩满复监相州仓稍迁国子监
光禄寺主簿卫尉寺丞提夆京东常平䓁
事尚书司勋员外郎接伴北朝贺天宁莭
使充北朝正旦国信使
卷九 第 8a 页
主上即位仪公改左仆射公避亲改少府
少监迁吏部员外郎丐外补淂陈州仪公
罢相公亦罢郡主𬋩嵩山崇礼宫五年许
自便主𬋩西京留司御史台驾幸㒷德禅
院有感诏韩氏子孙在吏议者悉除之未
几主𬋩南京鸿庆宫丁毋忧服除拜光禄
少乡上享原庙摄太常卿接伴北朝贺天
宁节大使使还赐出身拜秘书监二年以
徽猷阁待制知㒷仁府俄擢定州路安抚
卷九 第 8b 页
马步军都总𬋩知定武军府事还朝拜吏
部侍郎主𬋩右选求外补拜龙图阁学士
复知定州年五十四薨于中山公名重北
方而闻于契丹故聘使往还公未尝不在
其间而北道谋帅公未常不为选首其使
契丹也王师方西征虏意不自安公既入
境皆交口问 事公对以使事有指不敢
及其他公既慎重其事不敢纵言而虏亦
顺适其意不敢复问而云中馆送抬箱事
卷九 第 9a 页
例客省使不肯拜受香药酒皆反覆论难
卒正其礼淂其所守而还公始授馆虏主
戒馆中勿生事公射于馆中虏主乘小车
与其孙观焉因解骖以侑射且命画工皃
之以归其为远人所慕如此公为侍郎者
再而吏部之政为最勤其殿大邦者三而
定武之政为最逸盖吏部分四选而侍郎
右选至为杂冗公承积弊之后釐正簿书
遣决滞务增损废置五万四千一百余事
卷九 第 9b 页
发为几白然后怨詈谤讟化为驩谣
上闻而嘉之公进秩一䓁官吏赏有差所
谓最勤者如此中山魏王仪公旧治也遗
民故老犹有存者闻公作世济堂固已感
悦而公之抚军治民悉遵先世规摹故雍
容谈笑无他施为而军府肃然所谓最逸
者如此余尝读公奏议以考其为心大抵
以爱民为本始公知陈州作护城堤自是
无复水患人至今便之然至定武时议者
卷九 第 10a 页
欲决滹沱河水注塘泺中而界保州永宁
之间作限水堤则公极论其不可始公在
武定时诏访以备边之计公画四策以储
蓄为先务然河朔均籴则公复有所不从
所谓以爱民为本者如此余读公奏议十
卷至论致仕官复起免追所淂恩典以励
风莭喟然叹曰大㦲言乎有忠献之风矣
始公貌类其父世人以为忠献复出而号
小魏公
卷九 第 10b 页
神宗
哲宗亦以是深器之然终不至大用故余
所书止于如此世以忠献比周公旦召公
奭太公望今考史记世家周公之子伯禽
太公之子吕伋皆龌龊庸人无事可书而
召公之后九世无闻至燕惠侯然后稍见
于史则余今所书如此公可谓不忝其世

  赞曰公子保之谓余言先公在武定
卷九 第 11a 页
  时有说先公取幽燕者先公折之曰
  国家奄有四海宁少此弹丸土耶北
  方无事百有馀年两朝之民淂以奍
  生淂以送死得以事其父母而养育
  其子孙始之者寇准而成之者公也
  传曰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今所谓仁
  者果谁欤非公孰能当之
眉山唐先生文集卷九
卷九 第 11b 页
卷九 第 12a 页
眉山唐先生文集卷九目
             唐庚 子西
  记
    射象记
    李氏山园记
    水东庙记
    易庵记
    书大鉴碑阴记
  传
卷九 第 12b 页
    资政韩公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