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第 1a 页
眉山唐先生文集卷十四
眉山 唐庚 子西
三国杂事篇下
陈寿曰蜀不置史注记无官以故行
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
为政若此之类犹未周焉
礼记人君言则左史书之动则右史书之
周礼建官备矣独不闻有所谓左右史者
虽有太史然不以注记为职是时诸侯皆
眉山 唐庚 子西
三国杂事篇下
陈寿曰蜀不置史注记无官以故行
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
为政若此之类犹未周焉
礼记人君言则左史书之动则右史书之
周礼建官备矣独不闻有所谓左右史者
虽有太史然不以注记为职是时诸侯皆
卷十四 第 1b 页
有史岂天子擉阙乎春秋之时卜田宅者
占云日者皆称太史则太史殆阴阳家流
然书赵盾者书崔杼者亦称太史则太史
又似掌注记者盖方是时学者通知天人
而卜㒷废者亦不纯用蓍龟太史伯以祝
融之功而推楚国之必㒷太史赵以虞舜
之德而占陈氏之未亡其论议证㩀有绝
人者故阴阳注记得兼掌之汉司马谈父
子为太史令以论著为已任而又掌天官
占云日者皆称太史则太史殆阴阳家流
然书赵盾者书崔杼者亦称太史则太史
又似掌注记者盖方是时学者通知天人
而卜㒷废者亦不纯用蓍龟太史伯以祝
融之功而推楚国之必㒷太史赵以虞舜
之德而占陈氏之未亡其论议证㩀有绝
人者故阴阳注记得兼掌之汉司马谈父
子为太史令以论著为已任而又掌天官
卷十四 第 2a 页
则兼掌之效于兹可见魏晋之际始置著
作郎自是太史之职分而为二孔明之时
未也按后主景耀元年史官奏景星见于
是大赦改元而曰蜀不置史妄矣
㬌初元年有司奏魏淂地统宜以建
丑为正遂改是年三月为孟夏四
月
世言夏得人统以建寅为正啇得地统以
建丑为正周得天统以建子为正其说非
作郎自是太史之职分而为二孔明之时
未也按后主景耀元年史官奏景星见于
是大赦改元而曰蜀不置史妄矣
㬌初元年有司奏魏淂地统宜以建
丑为正遂改是年三月为孟夏四
月
世言夏得人统以建寅为正啇得地统以
建丑为正周得天统以建子为正其说非
卷十四 第 2b 页
也以尧典羲和舜典巡狩观之唐虞之世
固以建寅为正矣至夏后之时其法尤备
其书传于后世谓之夏小正孔子淂之于
已以为可用非谓建寅之正自夏后氏始
也至成周时始用建子为正然犹不废夏
时谓之正岁后之学者以为夏以建寅为
正周以建子为正商居其间不应无所变
改因以意推之曰啇以建丑为正而三统
之说㒷焉夫夏后氏以建寅为正吾于论
固以建寅为正矣至夏后之时其法尤备
其书传于后世谓之夏小正孔子淂之于
已以为可用非谓建寅之正自夏后氏始
也至成周时始用建子为正然犹不废夏
时谓之正岁后之学者以为夏以建寅为
正周以建子为正商居其间不应无所变
改因以意推之曰啇以建丑为正而三统
之说㒷焉夫夏后氏以建寅为正吾于论
卷十四 第 3a 页
语见之矣论语曰行夏之时周以建子为
正吾于春秋见之矣春秋书十月降霜杀
菽三月无水商人以建丑为正于经既无
所见于理亦复不通夫以建子为正者取
二十四气之首也以建寅为正者取四时
之首也以建丑为正其取义安在哉是以
知其不然
建安十八年先主进军围雒县庞统
为流矢所中卒先主每言则为之
正吾于春秋见之矣春秋书十月降霜杀
菽三月无水商人以建丑为正于经既无
所见于理亦复不通夫以建子为正者取
二十四气之首也以建寅为正者取四时
之首也以建丑为正其取义安在哉是以
知其不然
建安十八年先主进军围雒县庞统
为流矢所中卒先主每言则为之
卷十四 第 3b 页
流涕
庞德公以孔明为卧龙以士元为凤雏则
士元之齿当少于孔明孔明卒时年五十
四而士元先卒二十有二年则士元物故
尚未三十也岂不惜哉建安二十四年先
主始王汉中是岁关羽卒明年黄忠法正
卒之明年张飞卒又明年马超马良卒基
业未就而一时功臣相继沦谢如有物夺
之者明年后主践祚而旧人独有孔明赵
庞德公以孔明为卧龙以士元为凤雏则
士元之齿当少于孔明孔明卒时年五十
四而士元先卒二十有二年则士元物故
尚未三十也岂不惜哉建安二十四年先
主始王汉中是岁关羽卒明年黄忠法正
卒之明年张飞卒又明年马超马良卒基
业未就而一时功臣相继沦谢如有物夺
之者明年后主践祚而旧人独有孔明赵
卷十四 第 4a 页
云后七年云卒又五年孔明卒而勋旧于
是乎尽正卒时年四十五超四十七良三
十五自馀不著其年飞传称少与羽俱事
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则飞卒时年
才五十许霍峻年四十此数杰者皆以高
材早世而谯周至七十馀而终天不祚汉
明矣
杂文
惠州谢复官表
是乎尽正卒时年四十五超四十七良三
十五自馀不著其年飞传称少与羽俱事
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则飞卒时年
才五十许霍峻年四十此数杰者皆以高
材早世而谯周至七十馀而终天不祚汉
明矣
杂文
惠州谢复官表
卷十四 第 4b 页
臣厶言今月八日惠州送到告身一道伏
蒙
圣恩复臣承议郎臣已于当日祗受讫始
以为梦既而果然俯伏拜恩喑呜流涕(中)
(谢)伏念臣身逢尧舜迹虽涉于仕途性嗜
老庄口不谈于世事自知无用非敢有求
适遭学校之㒷累冒师儒之选传经天性
已负愧于面颜奉使日围固难逃于指目
果缘侥倖卒至颠隮命察如丝罪几擢发
蒙
圣恩复臣承议郎臣已于当日祗受讫始
以为梦既而果然俯伏拜恩喑呜流涕(中)
(谢)伏念臣身逢尧舜迹虽涉于仕途性嗜
老庄口不谈于世事自知无用非敢有求
适遭学校之㒷累冒师儒之选传经天性
已负愧于面颜奉使日围固难逃于指目
果缘侥倖卒至颠隮命察如丝罪几擢发
卷十四 第 5a 页
奋空拳于岭表不保朝昏托众口于江阳
莫知存没夷居万里烟瘴六年赖禀赋之
冥顽淂保全于视息虽简编度日益坚国
尔之心而兄弟灌园巳作家焉之计岂期
仕位复齿朝绅此盖伏遇
皇帝陛下如日正中惟天为大曰生曰杀
得驭臣之方作福作威有惟辟之道建元
良于震邸均介福于坤舆旧恶宿愆悉皆
荡涤前侯故将咸被甄收而臣忧患摧伤
莫知存没夷居万里烟瘴六年赖禀赋之
冥顽淂保全于视息虽简编度日益坚国
尔之心而兄弟灌园巳作家焉之计岂期
仕位复齿朝绅此盖伏遇
皇帝陛下如日正中惟天为大曰生曰杀
得驭臣之方作福作威有惟辟之道建元
良于震邸均介福于坤舆旧恶宿愆悉皆
荡涤前侯故将咸被甄收而臣忧患摧伤
卷十四 第 5b 页
志意衰落虽受再生之赐终无一割之功
惟作颂声以歌圣治臣无任
上张观文手书
其一
厶顿首再拜厶违远教诲忽忽累月暑中
未审钧侯动止何似厶六月初五日到泸
南僦居安夷门外无屋以归无田园以耕
以植虽不及陶渊明归柴桑时然老弱具
在无所损失胜杜子美归鄜州矣以此自
惟作颂声以歌圣治臣无任
上张观文手书
其一
厶顿首再拜厶违远教诲忽忽累月暑中
未审钧侯动止何似厶六月初五日到泸
南僦居安夷门外无屋以归无田园以耕
以植虽不及陶渊明归柴桑时然老弱具
在无所损失胜杜子美归鄜州矣以此自
卷十四 第 6a 页
遣不敢上烦谨念正远师门下情不胜瞻
依之至谨奉启起居不备
其二
厶惶恐再拜厶既至泸南泸南边人知厶
为门下客也争持酒肉相劳且问相公起
居状厶具言相公年七十馀精力如四五
十人须发乌光无一茎白者今虽翘然独
与道游而愿力深重不忘利佗之心父老
闻此悉以手加额至于感槩流涕寄谢相
依之至谨奉启起居不备
其二
厶惶恐再拜厶既至泸南泸南边人知厶
为门下客也争持酒肉相劳且问相公起
居状厶具言相公年七十馀精力如四五
十人须发乌光无一茎白者今虽翘然独
与道游而愿力深重不忘利佗之心父老
闻此悉以手加额至于感槩流涕寄谢相
卷十四 第 6b 页
公为宗社百姓厚自调卫
其三
厶惶恐再拜厶昨去乡时儿女大率皆幼
稚今归二子皆通经诸女亦复长大见父
远来相对欢然贫中亦自有味但念古人
从师不远千里久者至数十载须业成乃
去厶自学道未有证处而远去师席不得
朝夕请业请益以此胸中忽忽不乐今冬
了却木兰一事便当复走门下卒业矣参
其三
厶惶恐再拜厶昨去乡时儿女大率皆幼
稚今归二子皆通经诸女亦复长大见父
远来相对欢然贫中亦自有味但念古人
从师不远千里久者至数十载须业成乃
去厶自学道未有证处而远去师席不得
朝夕请业请益以此胸中忽忽不乐今冬
了却木兰一事便当复走门下卒业矣参
卷十四 第 7a 页
侍非远此不缕缕
其四
厶惶恐再拜厶昨舟中无它所为顾惟有
读书又无佗书可读借淂史记数册反覆
读之见公仲一事适有得于心以为兹事
粗善有益因漫录云赵烈侯欲赐歌者田
二万亩国相公仲患之未有以制也番吴
君曰君寔好善而未有所持亦尝进人于
君乎公仲曰未也番吴君曰牛畜荀歆徐
其四
厶惶恐再拜厶昨舟中无它所为顾惟有
读书又无佗书可读借淂史记数册反覆
读之见公仲一事适有得于心以为兹事
粗善有益因漫录云赵烈侯欲赐歌者田
二万亩国相公仲患之未有以制也番吴
君曰君寔好善而未有所持亦尝进人于
君乎公仲曰未也番吴君曰牛畜荀歆徐
卷十四 第 7b 页
越皆可公仲乃进三人及朝牛畜侍烈侯
以仁义烈侯逌然明日荀欣侍烈侯以选
任又明日徐越侍烈侯以莭俭烈侯使人
谓公仲曰歌者之田可止厶爱其不犯脚
手而功效捷疾如此谩以为献伏惟聪明
幸察
荅合守程元老书
厶顿首李元应到泸出示所赐书伏承暑
中动止万福眷聚无他良慰厶处田野间
以仁义烈侯逌然明日荀欣侍烈侯以选
任又明日徐越侍烈侯以莭俭烈侯使人
谓公仲曰歌者之田可止厶爱其不犯脚
手而功效捷疾如此谩以为献伏惟聪明
幸察
荅合守程元老书
厶顿首李元应到泸出示所赐书伏承暑
中动止万福眷聚无他良慰厶处田野间
卷十四 第 8a 页
亦复自适不足垂念但泸南前日小旱二
麦己不偿种今又甚雨复忧麻豆矣仕进
如此退耕又如此岂但人力耶妇雅病肺
比老益甚五月中垂死后治今幸无事然
以此都不成家计閒居既无过从而衰晚
亦不耐烦逃虚既久己自成趣闻人足音
乃更不喜九月间送女到丹棱因于放脚
一到峨眉瓦屋雾申青城诸山至春末可
归向示漆器今纳二十引去字号闻此宽
麦己不偿种今又甚雨复忧麻豆矣仕进
如此退耕又如此岂但人力耶妇雅病肺
比老益甚五月中垂死后治今幸无事然
以此都不成家计閒居既无过从而衰晚
亦不耐烦逃虚既久己自成趣闻人足音
乃更不喜九月间送女到丹棱因于放脚
一到峨眉瓦屋雾申青城诸山至春末可
归向示漆器今纳二十引去字号闻此宽
卷十四 第 8b 页
相忆为邦复好音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
侵伏幸检收合阳过客绝少公帑有馀日
生事想见不多多亦不劳馀刃政当薰衣
理鬓努力行乐自厚不宣
上张观文所业序
厶惶恐顿首厶欲焚弃笔砚之日久矣而
时时技痒终不能自制虽制亦不能久今
日暂止明日复作如间日疟不断根本昨
既至惠州便用赵广汉法为缿筒每一篇
侵伏幸检收合阳过客绝少公帑有馀日
生事想见不多多亦不劳馀刃政当薰衣
理鬓努力行乐自厚不宣
上张观文所业序
厶惶恐顿首厶欲焚弃笔砚之日久矣而
时时技痒终不能自制虽制亦不能久今
日暂止明日复作如间日疟不断根本昨
既至惠州便用赵广汉法为缿筒每一篇
卷十四 第 9a 页
成辄投之缿中不可复取比其还也始破
缿出之得歌诗杂文三百馀篇念持此无
所归必归之门下而篇目猥多无气力装
写但写古律诗百篇杂文二十篇以献辞
既不工虽工亦安所施亦各著其所爱习
而已隐几一阅即投之火中幸甚于冒钧
重悚愧无量门生厶位序
书姑苏张自强教授所编寅申录
吾平生取名以此其掇谤亦以此顷商惠
缿出之得歌诗杂文三百馀篇念持此无
所归必归之门下而篇目猥多无气力装
写但写古律诗百篇杂文二十篇以献辞
既不工虽工亦安所施亦各著其所爱习
而已隐几一阅即投之火中幸甚于冒钧
重悚愧无量门生厶位序
书姑苏张自强教授所编寅申录
吾平生取名以此其掇谤亦以此顷商惠
卷十四 第 9b 页
州过扶胥此书失手坠海中舟人皆失色
予独喜幸名与谤俱息矣不谓今日复稍
见于士大夫间读之惘然似佗人文思之
茫然如隔世事而姑苏张自强复持此六
卷示予是名与谤持未巳也然自强嗜吾
文必知我者也必爱我者也想能为我深
藏而慎出之庶几可以免矣宣和己亥十
二月眉山唐子西书
祠三使者疏
予独喜幸名与谤俱息矣不谓今日复稍
见于士大夫间读之惘然似佗人文思之
茫然如隔世事而姑苏张自强复持此六
卷示予是名与谤持未巳也然自强嗜吾
文必知我者也必爱我者也想能为我深
藏而慎出之庶几可以免矣宣和己亥十
二月眉山唐子西书
祠三使者疏
卷十四 第 10a 页
濒江之神有号三使者世莫知其为何神
其原出于雅安汉嘉盛于戎泸被于巴峡
之间民不敢斥以三指相示辄恐惧变色
其畏之如此然祭不过卮酒器食其所持
盖狭矣而灵应捷疾有不可掩者吾闻昔
沅湘间祠东皇太一湘君湘夫人少司命
云中君山鬼䓁神为歌舞以乐之而词不
雅驯屈平为作九歌声施后世今神不可
视其他独不得比山鬼乎而客非其人无
其原出于雅安汉嘉盛于戎泸被于巴峡
之间民不敢斥以三指相示辄恐惧变色
其畏之如此然祭不过卮酒器食其所持
盖狭矣而灵应捷疾有不可掩者吾闻昔
沅湘间祠东皇太一湘君湘夫人少司命
云中君山鬼䓁神为歌舞以乐之而词不
雅驯屈平为作九歌声施后世今神不可
视其他独不得比山鬼乎而客非其人无
卷十四 第 10b 页
文词以发之嗟哉
香林疏
昔者香林亲得云门三昧传之北塔挺生
雪窦一枝子子孙孙在在处处正眼周于
法界真身葬于寺中只履具存莫记星霜
之变精庐漫蔽率皆风雨之馀文演道人
悯此就荒勇于必葺欲使当来末学识前
人鱼鼓之音岂惟过去祖师存后世箕裘
之业冀集无边之福上资有永之年当赖
香林疏
昔者香林亲得云门三昧传之北塔挺生
雪窦一枝子子孙孙在在处处正眼周于
法界真身葬于寺中只履具存莫记星霜
之变精庐漫蔽率皆风雨之馀文演道人
悯此就荒勇于必葺欲使当来末学识前
人鱼鼓之音岂惟过去祖师存后世箕裘
之业冀集无边之福上资有永之年当赖
卷十四 第 11a 页
十方共成此段
眉山唐先生文集卷十四
眉山唐先生文集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1b 页
卷十四 第 12a 页
眉山唐先生文集卷十四目
唐庚 子西
三国杂事篇下
陈寿曰蜀不置史注记无官以故
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
达于为政若此之类乃犹未周
焉
景初元年有司奏魏得地统宜以
建丑为正遂改是年三月为孟
唐庚 子西
三国杂事篇下
陈寿曰蜀不置史注记无官以故
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
达于为政若此之类乃犹未周
焉
景初元年有司奏魏得地统宜以
建丑为正遂改是年三月为孟
卷十四 第 12b 页
夏四月
建安十八年先主进军围雒县庞
统为流矢所中卒先主每言则
为之流涕
杂文
表
惠州谢复官表
上张观文手书
其一
建安十八年先主进军围雒县庞
统为流矢所中卒先主每言则
为之流涕
杂文
表
惠州谢复官表
上张观文手书
其一
卷十四 第 13a 页
其二
其三
其四
荅合守程元老书
上张观文所业序
书姑苏张自强教授所编寅申录
祠三使者疏
香林疏
其三
其四
荅合守程元老书
上张观文所业序
书姑苏张自强教授所编寅申录
祠三使者疏
香林疏
卷十四 第 1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