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三 第 1a 页
眉山唐先生文集卷二十三
眉山 唐庚 子西
记
颜鲁公祠堂记
上元中颜鲁公为蓬州长史过新政作离
堆记四百馀言书而刻之石壁上字径三
寸虽崩坏剥裂之馀而典刑具在使人见
之凛然也元符三年余友马强叔来尹是
邑始为公作祠堂于其侧而求文以为记
眉山 唐庚 子西
记
颜鲁公祠堂记
上元中颜鲁公为蓬州长史过新政作离
堆记四百馀言书而刻之石壁上字径三
寸虽崩坏剥裂之馀而典刑具在使人见
之凛然也元符三年余友马强叔来尹是
邑始为公作祠堂于其侧而求文以为记
卷二十三 第 1b 页
余谓仁之胜不仁久矣然有时乎不胜而
反为所陷焉者命也史臣论公晚莭偃蹇
为奸臣所挤见陨贼手是未必然公孙丞
相以仲舒相胶西梁冀以张纲守广陵李
逄吉以韩愈使镇州而卢杞以公使希烈
其用意正相类尔然于𢾗君子者终不能
有所伤而公独不免于虎口由是观之士
之成败存亡岂不有命耶而小人轩然自
以为得计不亦谬乎且吾闻古之尚友者
反为所陷焉者命也史臣论公晚莭偃蹇
为奸臣所挤见陨贼手是未必然公孙丞
相以仲舒相胶西梁冀以张纲守广陵李
逄吉以韩愈使镇州而卢杞以公使希烈
其用意正相类尔然于𢾗君子者终不能
有所伤而公独不免于虎口由是观之士
之成败存亡岂不有命耶而小人轩然自
以为得计不亦谬乎且吾闻古之尚友者
卷二十三 第 2a 页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诵其诗读其书思见其人而不可得则方
且欲招屈子于江滨起士会于九原盖其
志之所愿则超然相慕于数千百载之后
而况于公乎公之功名事业既以绝人而
文字之妙亦不可及因其心画之所在而
祠之此亦昔人尚友之意也尝试与强叔
登离堆探石堂观其遗迹而味其平生则
公之精神文采犹或可以想见也夫年月
诵其诗读其书思见其人而不可得则方
且欲招屈子于江滨起士会于九原盖其
志之所愿则超然相慕于数千百载之后
而况于公乎公之功名事业既以绝人而
文字之妙亦不可及因其心画之所在而
祠之此亦昔人尚友之意也尝试与强叔
登离堆探石堂观其遗迹而味其平生则
公之精神文采犹或可以想见也夫年月
卷二十三 第 2b 页
日记
新修敕书楼记
始余未至阆中闻其为剧邑也意其官府
制度诸事有体称古子男之邦既至入门
见其所谓敕书楼者庳屋𢾗楹椽腐瓦疏
将过其下者则必却盖俛首鞭马疾驱凛
然惟恐其欲压顾而疑之以为县治于此
不知几何年今之徔者亦不可胜数楼在
𠫇事之前非思虑之所不及然皆更相因
新修敕书楼记
始余未至阆中闻其为剧邑也意其官府
制度诸事有体称古子男之邦既至入门
见其所谓敕书楼者庳屋𢾗楹椽腐瓦疏
将过其下者则必却盖俛首鞭马疾驱凛
然惟恐其欲压顾而疑之以为县治于此
不知几何年今之徔者亦不可胜数楼在
𠫇事之前非思虑之所不及然皆更相因
卷二十三 第 3a 页
仍无改作者何也既而䆒之乃不足怪者
始宣德郎孙君袭既新所堂尝议及矣未
果作而受代去奉议郎李君观继修库狱
复有意于是矣以饥而寝其事至余号为
愚惷无知锐然直前而不顾利害者也然
犹尺寸积累二年而后有作亲董其役数
月而后有成盖自二君以迄于今更阅二
闰然后得以一变其旧呜呼何其难哉而
况兴利除害立事建功规为指置有大于
始宣德郎孙君袭既新所堂尝议及矣未
果作而受代去奉议郎李君观继修库狱
复有意于是矣以饥而寝其事至余号为
愚惷无知锐然直前而不顾利害者也然
犹尺寸积累二年而后有作亲董其役数
月而后有成盖自二君以迄于今更阅二
闰然后得以一变其旧呜呼何其难哉而
况兴利除害立事建功规为指置有大于
卷二十三 第 3b 页
此者不又难哉以余成之之难有以知二
君欲为之难以二君欲为之难有以知前
人更相因仍历年滋久而无所改作者彼
非安于如此也盖势不足以使人力不足
以行意举手动作左窒右碍终日忧畏而
不得以遂其所欲为此人之为吏所以无
功天下之事所以不立而有志者所以永
叹也何独此哉何足怪哉楼屋上下十间
馀材为吏舍十有七间始于元年之六月
君欲为之难以二君欲为之难有以知前
人更相因仍历年滋久而无所改作者彼
非安于如此也盖势不足以使人力不足
以行意举手动作左窒右碍终日忧畏而
不得以遂其所欲为此人之为吏所以无
功天下之事所以不立而有志者所以永
叹也何独此哉何足怪哉楼屋上下十间
馀材为吏舍十有七间始于元年之六月
卷二十三 第 4a 页
成于十二月而余去以二年之七月云崇
宁二年正月十五日记
书
上蔡司空书
司空相公阁下十五年前吕丞相用事当
此之时厶布衣为诸生吕丞相罢章丞相
用事当此之时厶为利州治狱掾章丞相
罢韩丞相用事当此之时厶为阆中令韩
丞相罢曾丞相用事当此之时厶为督邮
宁二年正月十五日记
书
上蔡司空书
司空相公阁下十五年前吕丞相用事当
此之时厶布衣为诸生吕丞相罢章丞相
用事当此之时厶为利州治狱掾章丞相
罢韩丞相用事当此之时厶为阆中令韩
丞相罢曾丞相用事当此之时厶为督邮
卷二十三 第 4b 页
曾丞相罢而阁下当轴厶自常调蒙
朝廷记录脱之于刀笔之间而处之于师
儒之任自念往时阁下镇蜀厶游太学阁
下还朝而厶已归蜀一迹不涉于门馆一
字不通于几格流落西南四千里外平生
交友皆不在要路不知谁荐而得闻于左
右也当此之时其感恩为何如而其责岂
易塞哉昨自到任已来日夜黾勉职事庶
几有以补报万一而才调学术止于如此
朝廷记录脱之于刀笔之间而处之于师
儒之任自念往时阁下镇蜀厶游太学阁
下还朝而厶已归蜀一迹不涉于门馆一
字不通于几格流落西南四千里外平生
交友皆不在要路不知谁荐而得闻于左
右也当此之时其感恩为何如而其责岂
易塞哉昨自到任已来日夜黾勉职事庶
几有以补报万一而才调学术止于如此
卷二十三 第 5a 页
所作讲义率皆敷衍前辈所说无一言一
句能自立门户亦尝推䆒学校利病意欲
有所建明而敕令格式周悉具备乃至无
有毫发未尽可以籍口独有一事今试言
之阁下少加意焉迩来士大夫崇尚经术
以义理相高而忽略文章不以为意夫崇
尚经术是矣文章于道有离有合不可一
槩忽也唐世韩退之柳子厚近世欧阳永
叔尹师鲁王深父辈皆有文在人间其辞
句能自立门户亦尝推䆒学校利病意欲
有所建明而敕令格式周悉具备乃至无
有毫发未尽可以籍口独有一事今试言
之阁下少加意焉迩来士大夫崇尚经术
以义理相高而忽略文章不以为意夫崇
尚经术是矣文章于道有离有合不可一
槩忽也唐世韩退之柳子厚近世欧阳永
叔尹师鲁王深父辈皆有文在人间其辞
卷二十三 第 5b 页
何尝不合于经其旨何尝不入于道行之
于世岂得无补而可以忽略都不加意乎
窃观阁下辅政既以经术取士又使习律
习射而医算书画悉皆置博士此其用意
岂独遗文章乎而自顷以来此道几废埸
屋之间人自为体立意造语无复法度宜
诏有司取士以古文为法所谓古文虽不
用偶洒而散语之中暗有声调其步骤驰
骋亦皆有莭奏非但如今日苟然而已今
于世岂得无补而可以忽略都不加意乎
窃观阁下辅政既以经术取士又使习律
习射而医算书画悉皆置博士此其用意
岂独遗文章乎而自顷以来此道几废埸
屋之间人自为体立意造语无复法度宜
诏有司取士以古文为法所谓古文虽不
用偶洒而散语之中暗有声调其步骤驰
骋亦皆有莭奏非但如今日苟然而已今
卷二十三 第 6a 页
士大夫间亦有知此道者而时所不尚皆
相率遁去不能自见于世宜稍稍收聚而
进用之使学者知所趋向不过数年文体
自变使后世论宋朝古文复㒷自阁下始
此亦阁下之所愿也厶久不谈世事感阁
下屡记厶姓名敢复一言或行或否惟阁
下裁之
上邓左丞书
尚书左丞阁下厶学术空虚不能尽知前
相率遁去不能自见于世宜稍稍收聚而
进用之使学者知所趋向不过数年文体
自变使后世论宋朝古文复㒷自阁下始
此亦阁下之所愿也厶久不谈世事感阁
下屡记厶姓名敢复一言或行或否惟阁
下裁之
上邓左丞书
尚书左丞阁下厶学术空虚不能尽知前
卷二十三 第 6b 页
世事自建隆以来数之蜀之先进仕至两
府者众矣其行藏出处是非长短非后进
小子所得轻议然大抵畏避形迹不敢援
引蜀人盖起远方孤立无与过于虑患不
得不尔天圣中阆人陈鸿渐以文章知名
于世制策入䓁以季父当轴不得召试摈
弃流落饮恨至死引嫌之风其由来久矣
自阁下执政不复沿袭前事每见蜀人未
尝不访问人物虽不以天下名器私于蜀
府者众矣其行藏出处是非长短非后进
小子所得轻议然大抵畏避形迹不敢援
引蜀人盖起远方孤立无与过于虑患不
得不尔天圣中阆人陈鸿渐以文章知名
于世制策入䓁以季父当轴不得召试摈
弃流落饮恨至死引嫌之风其由来久矣
自阁下执政不复沿袭前事每见蜀人未
尝不访问人物虽不以天下名器私于蜀
卷二十三 第 7a 页
人而蜀人之善未有弃而不录者老成宿
德后生晚学随宜录用各当其理至于甚
愚无知如厶䓁辈犹得备员学校阁下既
不自疑而天下之人亦不以为私何其自
任之重自信之笃也厶绍圣元年自太学
归从事州县三仕于此勤苦于簿书狱讼
而不以为劳奔走于车尘马足而不以为
卑十年之间遂无一字入国门者意谓古
之为贫而仕正当如此既无以取知于人
德后生晚学随宜录用各当其理至于甚
愚无知如厶䓁辈犹得备员学校阁下既
不自疑而天下之人亦不以为私何其自
任之重自信之笃也厶绍圣元年自太学
归从事州县三仕于此勤苦于簿书狱讼
而不以为劳奔走于车尘马足而不以为
卑十年之间遂无一字入国门者意谓古
之为贫而仕正当如此既无以取知于人
卷二十三 第 7b 页
遂不敢求于人知而人亦无有知者不知
阁下得之于谁遽有荐引得非过于采听
而好事者遂有以欺左右乎不然何缘记
忆也厶自到此忽忽岁馀事稍閒不废读
书俸入差厚足以为养比之流辈最为侥
倖所不满者势有不便耳风土气候非所
宜而饮食医药多不如意此其所以戚戚
思蜀而辄布腹心于受恩之地也古语有
之为浮屠者必合其尖此言虽小亦自有
阁下得之于谁遽有荐引得非过于采听
而好事者遂有以欺左右乎不然何缘记
忆也厶自到此忽忽岁馀事稍閒不废读
书俸入差厚足以为养比之流辈最为侥
倖所不满者势有不便耳风土气候非所
宜而饮食医药多不如意此其所以戚戚
思蜀而辄布腹心于受恩之地也古语有
之为浮屠者必合其尖此言虽小亦自有
卷二十三 第 8a 页
理惟阁下留意焉
上席侍郎书
知府侍郎阁下厶备员学校三载于此在
辈流中年齿最为老大词气学术最为浅
陋教养训导之方最为疏拙所以未即逐
去正赖主人以为重今阁下还朝旦夕大
用为执政为宰相为公为师此诚门下小
子之所愿闻然孤宦小官遽夺所依此其
胸中不能无介然者日夜思虑求所以补
上席侍郎书
知府侍郎阁下厶备员学校三载于此在
辈流中年齿最为老大词气学术最为浅
陋教养训导之方最为疏拙所以未即逐
去正赖主人以为重今阁下还朝旦夕大
用为执政为宰相为公为师此诚门下小
子之所愿闻然孤宦小官遽夺所依此其
胸中不能无介然者日夜思虑求所以补
卷二十三 第 8b 页
报万一而书生门户无有他技因效其所
得于古人者惟阁下裁择厶初读书时未
习时事意谓古之圣贤例须建立功名其
后涉世益深更事益多考论前代经史益
见首尾乃知古人之心本不如此舟遇险
则有功烛遇夜则有功药遇病则有功桔
槔遇旱则有功戈弩剑戟临冲兜鍪遇
战斗则有功凡物有功悉非得已龙蛇杂
处而禹有功草木障塞而益有功民不粒
得于古人者惟阁下裁择厶初读书时未
习时事意谓古之圣贤例须建立功名其
后涉世益深更事益多考论前代经史益
见首尾乃知古人之心本不如此舟遇险
则有功烛遇夜则有功药遇病则有功桔
槔遇旱则有功戈弩剑戟临冲兜鍪遇
战斗则有功凡物有功悉非得已龙蛇杂
处而禹有功草木障塞而益有功民不粒
卷二十三 第 9a 页
食而稷有功天理人伦颠倒失次而契有
功夷蛮贼寇干纪乱治而咎繇有功自此
以降不可胜举然皆因时立功非圣贤本
意伊陟臣扈巫咸相太戊无他奇功以格
上帝乂王家为功巫贤甘𥂐传说相祖乙
武丁不闻有功以保乂有啇为功君陈相
成王毕公相康王不自立功以循周公之
业为功后世知有功之为功而不知无功
之为功其去道已远至谓圣贤有心于功
功夷蛮贼寇干纪乱治而咎繇有功自此
以降不可胜举然皆因时立功非圣贤本
意伊陟臣扈巫咸相太戊无他奇功以格
上帝乂王家为功巫贤甘𥂐传说相祖乙
武丁不闻有功以保乂有啇为功君陈相
成王毕公相康王不自立功以循周公之
业为功后世知有功之为功而不知无功
之为功其去道已远至谓圣贤有心于功
卷二十三 第 9b 页
名其探圣贤亦浅矣天下承平日久纲纪
文章纤毫具备无有毫发未尽未便一部
周礼举行略遍但不姓姬尔窃谓今日正
当持循法度不宜复有增广建置歌呼于
吏舍者勿问醉吐于车菌者勿逐客至欲有
所关说者饮以醇酒勿听择士惟取通大
体知古谊者用之虽不立功功在其中矣
厶之所得于古人者如此不知其当否也
倘阁下以为然若归见何丞相时亦以此
文章纤毫具备无有毫发未尽未便一部
周礼举行略遍但不姓姬尔窃谓今日正
当持循法度不宜复有增广建置歌呼于
吏舍者勿问醉吐于车菌者勿逐客至欲有
所关说者饮以醇酒勿听择士惟取通大
体知古谊者用之虽不立功功在其中矣
厶之所得于古人者如此不知其当否也
倘阁下以为然若归见何丞相时亦以此
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说告之
上监司书
厶闻𬋩氏相齐夺伯氏骈邑三百而没齿
无怨言诸葛孔明相蜀废廖立为民至死
不敢恨古之人以德服人者盖如此厶诚
不肖蒙诸公误知过有论荐遂得循资作
邑于此其人虽微其位虽卑其中虽空虚
无有然有民有社亦一邑之长也到官二
年前日治一豪右而不胜其忿狂怒诋悖
上监司书
厶闻𬋩氏相齐夺伯氏骈邑三百而没齿
无怨言诸葛孔明相蜀废廖立为民至死
不敢恨古之人以德服人者盖如此厶诚
不肖蒙诸公误知过有论荐遂得循资作
邑于此其人虽微其位虽卑其中虽空虚
无有然有民有社亦一邑之长也到官二
年前日治一豪右而不胜其忿狂怒诋悖
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移文纷然逮今未已今之人诚不及古人
远矣赖执事聪明不以为过在于微贱无
复可言者然念朝廷责成于监司监司责
成于郡县郡县乃朝廷事也今奸人大姓
败群乱法刺史县令不敢迕视稍绳以法
便起异论或责其量力度德犯五不韪或
赏其奉公嫉恶不屈于势噫此特职所当
为不得不然尔责之赏之皆过也使今世
人亲见汉时何益董宣辈行事当作何䓁
远矣赖执事聪明不以为过在于微贱无
复可言者然念朝廷责成于监司监司责
成于郡县郡县乃朝廷事也今奸人大姓
败群乱法刺史县令不敢迕视稍绳以法
便起异论或责其量力度德犯五不韪或
赏其奉公嫉恶不屈于势噫此特职所当
为不得不然尔责之赏之皆过也使今世
人亲见汉时何益董宣辈行事当作何䓁
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骇怪耶厶固不才何足议此然切思比来
州县削弱纪纲废瑰上下习熟恬不为怪
颖昌寄屋彭杰欧县尉张读新繁百姓欧
县令李注环州监押潘演欧知州种师中
殆非治世所当闻见兹盖法度陵迟渍染
至此厶所以言之于左右者诚望执事入
为侍从首当论此尔非独为今日设也区
区之心执事察之
眉山唐先生文集卷二十三
州县削弱纪纲废瑰上下习熟恬不为怪
颖昌寄屋彭杰欧县尉张读新繁百姓欧
县令李注环州监押潘演欧知州种师中
殆非治世所当闻见兹盖法度陵迟渍染
至此厶所以言之于左右者诚望执事入
为侍从首当论此尔非独为今日设也区
区之心执事察之
眉山唐先生文集卷二十三
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卷二十三 第 12a 页
眉山唐先生文集卷二十三目
唐庚 子西
记
颜鲁公祠堂记
新修敕书楼记
书
上蔡司空书
上邓左丞书
上席侍郎书
唐庚 子西
记
颜鲁公祠堂记
新修敕书楼记
书
上蔡司空书
上邓左丞书
上席侍郎书
卷二十三 第 12b 页
上监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