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說卷十一
          翰林院侍讀惠士奇
莊公
公元前686年
 八年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師還
僖公
公元前664年
 三十年秋晉人秦人圍鄭
公元前686年
  左傳八年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仲慶父請伐齊師公不可我實不德齊師何辠辠我之由夏書皋陶邁種德德乃降姑務修德待時師還君子是以魯莊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晉軍函陵秦軍汜南佚之狐言於鄭伯使燭之武見秦君許之夜縋出見秦伯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把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公元前664年
八年齊魯圍郕而魯為主與僖三十年晉圍鄭而晉為主事同郕降于齊齊背魯而獨納郕與鄭服于秦秦背晉而獨戍鄭其事又同魯慶父請伐齊與晉子犯請擊秦二君皆曰不可其事亦一書及一不書及書及者避不辭(若云師齊師則不辭故加及)一稱一稱師皆君也雖若不而實降猶下也郕既下齊徹圍以退不戰而還經書師還則秦晉圍鄭鄭既下秦函陵汜南之師亦皆去之而經不書者内詳而外畧也君子以是魯莊公亦必以是晉文公可知矣善之則曷為人人秦伯不得不晉侯也(傳明言晉侯秦伯杜預乃云各使㣲者圍鄭故稱人之妄若此)春秋之例微者稱人曷為人秦伯貶秦晉圍鄭曷為獨貶秦伯秦晉舅甥之國晉文之霸秦實有功焉自此秦貳于晉私與鄭盟而又戍之君子謂秦喪師于殽實由於戍鄭遂變㛰媾冦讐故稱人以貶之晉文不從子犯之請而深念夫人之力且以為因人之力而敝之為不仁所以報秦德者不可謂不厚矣故我以為春秋晉文公猶善魯莊公以此同姓也而魯與齊伐之何善乎魯莊鄭與晉郕與魯皆兄弟也徹圍以退一去一還不亦善乎説者謂郕降於齊者郕為附庸於齊也郕無史說者何所據而知郕為附庸於齊哉葢以文十二年郕伯來奔公羊失地之君春秋亡國不復再見郕降七十三年而郕再見於經則郕國猶存未嘗失地亦不知滅在何年後人徒據公羊之說遂謂郕為附庸於齊故經仍書郕伯為此說者盖見三十年齊人降鄣公穀二傳皆謂鄣乃紀之遺邑杜預以為附庸由是遂謂降者降之附庸春秋或書遷或書降或遷之或自遷或降之或自降書法不同齊人降鄣猶宋人遷宿郕降于齊師猶邢遷于夷儀一遷一自遷明邢存而宿滅一降一自降明鄣滅而郕存學者合而觀之則惟左傳紀事可信凡史無文左氏無傳無徵不信不敢異說亂經或以為左氏紀事誕妄不足信始自趙匡南北宋諸儒從而和之於是學者胸馳臆斷異說並興左傳雖存而實廢矣吾恐左傳廢而春秋亦隨之而亡也獨抱遺經力排異說非吾徒之責而誰責歟
僖公
公元前690年
 四年春王正月公㑹宋公侯衛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
  左傳蔡姬乘舟于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之絶也蔡人嫁之四年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
  公羊傳潰者何下叛上也國曰潰邑曰叛
  穀梁傳潰之為言上下不相得也侵淺事也侵蔡而蔡潰以桓公為知所侵也不土其地不分其民明正
文公
公元前691年
 三年春王正月叔孫得臣㑹晉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伐沈沈
  左傳三年莊叔諸侯之師伐沈以其服於楚也沈潰凡民逃其上曰潰在上曰逃
成公
公元前685年
 九年冬十有一月楚公子嬰齊帥師伐庚申左傳入年晉侯使申公巫臣如吳假道渠丘公立於池上曰城已惡子曰辟陋在夷其孰以我為虞對曰夫狡焉思啟封疆以利社稷何國蔑有唯然多大國矣唯或思或縱也勇夫重閉況國乎(兩唯字必有一誤前唯字當作雖)九年冬十一月楚子重自陳渠丘渠丘城惡潰奔戊申楚入渠丘人囚楚公子平楚人曰勿殺吾歸而俘人殺之楚師圍莒城亦惡庚申潰楚遂入鄆無備故也
  穀梁傳其日夷狄中國大夫而之楚是以知其上為事也(叛君從楚)惡之故謹而日之也
昭公
公元前665年
 二十有九年冬十月鄆潰(左氏無傳孔疏云公自二十六年至二十九年常居鄆是時公如晉而鄆潰季氏使之然)
  公羊傳邑不言潰此其言潰何郛之也曷為郛之君存焉爾
  穀梁傳潰之為言上下不相得上下不相得則惡矣亦譏公也昭公出奔如釋重負
莊公
公元前677年
 十有七年秋鄭詹自齊逃來(左氏無傳三年孔疏云僖五年首止之盟鄭伯逃歸七年鄬之㑹陳侯逃歸皆書於䇿十年厥貉之㑹麇子逃歸十六年湨梁之㑹高厚逃歸見於傳不書於䇿盖例之潰逃在衆為潰在君為逃高厚不書者猶鄭詹見執於齊自齊逃來此為逸囚乃民逃非君逃也高厚雖有師衆止同逸囚之限不入逃例鄭詹獨書者逃來故書而賈氏復申以入逃例亦不安麇子不告故不書)
  公羊何以書書甚佞也曰佞人來矣佞人來矣(左傳齊人執鄭詹鄭不朝也未聞其佞何氏乃云魯受之信其計䇿葢皆臆說得之緯書)
  穀梁傳鄭詹鄭之佞人也逃義曰逃
僖公
公元前689年
 五年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止鄭伯逃歸不盟
  左傳五年夏㑹於首止㑹王太子寧周也(惠王以惠后故將太子而立王子帶故帥諸侯王太子以定其位)諸侯王使周公召鄭伯曰吾撫女以從楚輔之以晉可以少安鄭伯喜於王命而懼其不朝於齊也故逃歸不盟孔叔止之曰國君不可輕輕則失親失親患必至病而乞盟所喪多矣君必悔之弗聽逃其師而歸
  公羊傳其言逃歸不盟者何(鄭伯㑹而不盟)不可使盟也不可使盟則其言逃歸魯子曰葢不以犯衆也(公羊謂實不逃而言逃臆說也)
  穀梁傳以其去諸侯逃之
襄公
公元前687年
 七年十有二月公㑹晉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子邾子于鄬鄭伯髠頑如㑹未見諸侯丙戌卒于鄵陳侯逃歸
  左傳楚子囊圍陳㑹于鄬以救之(經書十月圍陳十二月諸侯㑹于鄬而不言救)陳人患楚慶虎慶寅謂楚人曰吾使公子黄往而執之楚人從之二慶使告陳侯于㑹曰楚人執公子黄矣君若不來羣臣不忍社稷宗廟懼有二圖陳侯逃歸
公元前678年
衆散曰潰背衆曰逃潰介衆也逃者一夫而已行師從卿行旅春秋諸侯大夫同書逃者言雖有師旅無異一夫賤之也襄十六年湨梁之㑹高厚逃歸曷為書説者謂鄭詹被執自齊逃來是為逸囚高厚雖非被執實懼晉執之而先逃當入逸囚之例鄭詹逃來故書高厚逃歸故不書以為不足書也且湨梁諸侯㑹而大夫盟政在大夫乃晉失諸侯本始雞澤甚於湨梁春秋謹而書之者豈非以其有闗天下之故哉高厚一夫之賤何足重輕而亦書於策乎或謂大夫奔逃執放並書曷為高厚不書春秋大夫之逃非徒高厚也宣二年大棘之戰華元逃歸十七年斷道之㑹高固逃歸春秋皆不書則高厚不書又何疑齊欲叛晉先釋憾於魯故高厚歌詩異志由是大夫盟而曰同討不庭正為十八年諸侯同圍齊張本趙匡直斥其妄以為左傳不足慿異哉鄭伯陳侯逃歸曷為鄭伯獨書不盟鄭伯獨書不盟者以後乞盟而書前之不盟者何心後之乞盟者又何心易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既㑹而不盟不盟而復乞鄭伯之志亂矣故春秋薄責陳侯責鄭伯曷為薄責陳侯陳鄰於楚楚屬國乆已背晉而向楚且陳之叛楚由子辛楚子辛而立子囊改行而疾討陳陳有朝夕之急能無往乎則鄬㑹之陳侯其何誅焉春秋事同文異者必有微㫖其中學者不可以不察國曰潰邑曰叛春秋書國潰者三僖四年蔡以侵而潰文三年九年沈與皆以伐而潰獨昭二十九年鄆潰非伐非侵且非國也曷為亦曰潰左氏無傅莫知其潰之由或以為季氏使之然或以為昭公使之然以為季氏使之然者齊侯取鄆以居公實齊侯圍而取之則其潰而散也亦必季氏侵而潰之以為昭公使之然者穀梁之説亦所以譏公也昭公出奔如釋重負則其潰而散也實昭公有以自取非獨意如之辠獨公羊以為君存故言潰僖二年下陽言滅虢公在焉昭二十九年鄆言潰昭公在焉故曰君存是時公如晉曷為亦曰君存公之居于鄆也盖四年矣其如晉也必有從其去鄆也必有守則猶之君存焉爾公雖無道惡不及民民之潰也必有潰之者非意如而誰魯春秋無文左氏無傅明魯之史官為意如諱也君子特書鄆潰葢春秋微辭或曰春秋一書梁亡一書鄆潰梁亡者梁自亡也鄆潰者鄆自潰也昭公惡得無辠哉然梁亡而秦遂取梁鄆潰而季氏取鄆則仍意如之辠也季氏取鄆曷為不言鄆叛叛者下叛上也其辠在下潰者民逃其民何辠乎然則所以季氏而病昭公也夫何以季氏取鄆(秦遂取梁見於季氏取鄆傅無文)春秋五書公居于鄆鄆潰之後不復言鄆皆書公在乾侯以是季氏取鄆也不言叛而言潰我故曰春秋微辭
隱公
公元前693年
 元年冬十有二月公子益師卒
  左傳十二月衆父(衆音終益師字)卒公不與小斂故不書日(孔疏云襄五年冬十二月辛未季孫行父卒傅曰大夫入斂公在位是公與小斂則書日也莊三十二年秋七月癸巳公子卒時公有疾昭二庚十五年冬十月癸巳叔孫婼卒二十九年夏四月子叔卒時在外成十七年冬十一月壬申公孫嬰齊卒于貍脤卒於外而亦日者實公不得與斂非不臨喪故亦書日文十四年秋九月甲申公孫敖卒於齊出奔於外而亦日者以其子惠叔毁請於朝敦公族之親崇仁孝之教恩實過厚故書日也其翬柔溺等皆卿死不卒者豈皆不以禮終者歟)
  公羊何以不日遠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何注云所見者謂昭定大夫有辠無辠日錄丙申季孫隱如卒是也所聞者謂文宣成襄大夫無辠者日有辠不日叔孫得臣是也傳聞者謂隱桓莊閔僖大夫卒皆不日公子益師無駭卒是也)
  穀梁大夫日卒正也不日卒惡也(楊疏云何休謂益師惡而不日公子牙及季孫意如何以書日乎鄭君釋之曰公子莊公弟不書弟則惡明也故不假去日季孫意如則定公所不惡故亦書日)
公元前689年
 五年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
  左傳冬十二月辛巳臧僖伯卒公曰叔父有憾于寡人寡人弗敢忘葬之加一等(孔疏云喪記曰君於大夫大斂焉為之賜則小斂明卿小斂大斂君皆親臨檀弓曰君於大夫將葬弔於宫弔喪問疾人道常例皆不書)
  穀梁傳隱不爵命大夫其曰公子彄何也先君大夫
公元前686年
 八年冬十有二月無駭卒
  左傳無駭卒羽父請諡與族公問族於衆仲衆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孔疏案世本帝舜姚姓哀元年傅稱虞思少康二姚是也八年傅曰及胡公不淫故周賜之姓至胡公始姓媯)胙之土而命之氏(周語帝嘉禹德賜姓曰姒氏曰有夏四岳賜姓曰姜氏曰有吕賜姓曰媯命氏陳同也姓者生百世不改族者屬各自立氏傳稱子晳氏華臣氏皆謂家為氏氏族一也禮記謂之庶姓始祖正姓高祖庶姓氏族别名葢為卿乃賜族魯挾鄭宛及魯之翬柔溺皆未賜族單稱若夫士㑹之帑留秦者為劉氏伍員之子在齊者為王孫氏知果自别其族為輔氏皆身自為之非君賜也)諸侯以字為諡(讀斷杜預誤讀當依康成)因以為族官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為展氏(公子展之孫遂以展為諡以為否則請諡與族曷為賜族而不賜氏也)
  公羊傳此展無駭何以不氏疾始滅也故終其身不氏
  穀梁傳無侅之名未有聞焉或曰隱不爵大夫也或說曰故貶之也
公元前685年
 九年三月俠卒(左傳作挾)
  公羊傳俠者何吾大夫未命者也
  穀梁傳俠者所俠也(漢有所忠盖俠之後麇信謂所非氏失之)弗大夫者隱不爵大夫也隱之不爵大夫何也曰不成為君也
莊公
公元前662年
 三十有二年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
  左傳公疾問後於叔牙對曰慶父材問於季友對曰臣以死奉般公曰鄉者慶父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於鍼巫氏使鍼季酖之曰飲此則有後魯國不然死且無後飲之歸及逵泉而卒立叔孫
  公羊何以不稱弟殺也殺則曷為不言刺為季子諱殺也曷為季子諱殺季子遏惡不以為國獄緣季子之心而為之諱季子遏惡奈何莊公病將死以病召季子季子至而授之以國政寡人不起此病吾將焉致乎魯國季子曰般也存君何憂焉公曰庸得若是乎(庸猶傭傭無節目)謂我曰魯一生一及君已知之矣慶父也存季子曰夫何敢是將為亂乎夫何敢俄而弑械成季子和藥而飲之飲之無傫氏至乎王堤而死公子牙今將爾辭曷為與親弑者同君親無將將而誅焉然則善之歟曰然季氏母兄何善爾誅不得辟兄君臣之義也然則曷為不直誅而酖之行誅乎兄隱而逃之使託若以疾死然親親之道也
僖公
公元前678年
 十有六年三月壬申公子季友秋七月甲子公孫兹卒(兹公羊作慈)
  公羊傳其稱季友何賢也(公孫兹者公子牙之子叔戴伯也)
  穀梁大夫曰卒正也稱公弟叔仲大夫不言公子公孫疏之也
文公
公元前684年
 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孫辰
公元前680年
 十有四年九月甲申公孫敖卒于齊(十有五年夏齊人公孫敖之喪)
  左傳穆伯之從己氏也(八年傅穆伯如弔喪不至以幣奔從己氏焉)魯人文伯(傳所謂穀也食子)穆伯生二子於而求復文伯以為襄仲使無朝聽命復而不出二年盡室以復適文伯疾而請曰穀之子弱(孟獻子)請立難也(傳所謂難也收子)許之文伯卒立惠叔穆伯請重賂以求復惠叔以為請許之將來九月卒於齊告喪請葬弗許惠叔猶毁以為請立於朝以待命許之取而殯之齊人送之書曰齊人公孫敖之喪為孟氏國故
  梁傳奔大夫不言卒而言卒何也為受其喪不可不卒也其地於外也
宣公
公元前689年
 五年秋九月叔孫得臣卒(公子牙之孫莊叔)
公元前686年
 八年夏六月公子遂如齊至黄乃復辛巳有事太廟仲遂卒于垂壬午猶繹萬入去籥
  左傳有於太廟襄仲卒而非禮
  公羊傳其言至黄乃復何有疾也何言乎有疾乃復譏何譏爾大夫君命出聞喪徐行而不反仲遂者何公子遂也何以不稱公子(此問非說見後)貶曷為貶為弑子赤然則曷為不於其弑焉貶於文則無辠於子則無年
  穀梁傳為若反命而後卒也此公子也其曰仲何也疏之也何為疏之也是不卒者也不疏則無用見其不卒也則其卒之何也以譏乎宣也其譏乎宣何也聞大夫之喪則去樂卒事
公元前677年
 十有七年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
  左傳公弟叔肸公母弟也凡大子母弟公在曰公子不在曰弟凡稱弟皆母弟
  穀梁傳其曰公弟叔肸賢之也其賢之何也宣弑而非之也非之則胡為不去也曰兄弟也何去而之與之財則曰我足矣織屢而食終身不食宣公之食君子以是為通恩也以取貴春秋
成公
公元前690年
 四年夏四月甲寅臧孫許
公元前679年
 十有五年三月乙巳嬰齊
  公羊傳仲嬰齊者何公孫嬰齊公孫嬰齊曷為謂之仲嬰齊為兄後也為兄後則曷為謂之仲嬰齊為人後者為之子為人後者為其子則其稱仲何孫以王父字為氏也(戰國衛南文子者子南之子猶魯仲嬰齊者仲遂之子皆子以父字為氏也豈必至孫而後王父字為氏哉公羊創為以孫禰祖及以兄為父之論大亂人倫不可以不辨)然則嬰齊孰後後歸父也歸父使于晉而未反何以後之叔仲惠伯子赤者也文公子幼公子遂謂叔仲惠伯君幼如之何願與子慮之叔仲惠伯吾子相之老夫抱之何幼君之有公子遂知其不可與謀退而殺叔仲惠伯子赤而立宣公宣公成公於是遣歸父之家歸父還自晉至聞君薨家遣反命乎介走之齊魯人徐傷歸父之無後也於是使嬰齊後之也(是時魯之為政季孫行父也非臧孫許宣言於朝者亦行父也非諸大夫公羊未得其實刪去之)
  穀梁傳此公孫也其曰仲何也子由父疏之也
公元前677年
 十有七年十有一月壬申公孫嬰齊卒於貍脤(嬰齊之子叔老叔老子叔弓)
  左傳十七年冬諸侯伐鄭十月庚午圍鄭楚公子申鄭師汝上十一月諸侯還聲伯還自鄭壬申至於貍脤而卒
  公羊傳非此月日也曷為以此月日卒之(据下丁巳朔知壬申十月)待君命然後大夫曷為君命然後大夫前此嬰齊走之晉(案左傳公㑹諸侯伐鄭次於督揚不敢過鄭是時子叔聲伯從公未聞走之晉)公㑹晉侯將執公嬰齊公請(案左傅晉人執季文子苕丘公還待之鄆使子叔聲伯季孫於晉)公許之反為大夫(案左傳聲伯夣渉洹或與己瓊瑰食之泣而為瓊瑰盈其懐懼不敢占也還自鄭至貍脤占之且曰三年無傷也言之之草而卒)歸至於貍軫而卒無君命不敢大夫公至曰吾固許之反為大夫然後卒之穀梁十一月壬申壬申十月也致公而後臣子之義也(經書十一月公至自伐鄭嬰齊卒在十月)其地未踰竟也
襄公
公元前689年
 五年十有二月辛未季孫行父
  左傳季文子大夫入斂公在位(孔疏喪大記云大夫之喪將大斂既鋪絞紟衾衣君至主人先入門右巫止於門外釋菜先入升堂即位於序端士喪禮君若有賜焉則視斂既布衣君至君升阼階西鄉劉炫又引記云君既即位序端卿大夫即位堂廉西北東上主人房外南面主婦西東面遷尸卒斂宰告主人降北面於堂下君撫之主人稽顙降升主人馮之命主婦馮之士之喪將大斂不在其餘禮猶大夫也)宰庀家器為葬備無衣帛之妾無食之馬無藏金玉重器君子是以季文子之忠於公室也相三君矣而無私可不忠乎
公元前675年
 十有九年八月丙辰仲孫蔑
公元前672年
 二十有二年秋七月辛酉叔老卒(叔老字齊子)
公元前671年
 二十有三年八月己卯仲孫速
  左傳莊子公鉏季孫孺子秩固其所也若羯立則季氏信有力於臧氏矣(臧氏立悼子紇而廢公鉏彌)弗應己卯孟孫公鉏奉羯立於户側(喪大記大夫喪主人坐於東方此立於户側在室户之東西面立也不云坐而云立者以季孫來故立)季孫至入哭而出曰秩焉在公鉏曰羯在此矣季孫孺子長公鉏曰何長之有唯其才也且夫子之命也遂立羯秩奔邾
公元前663年
 三十有一年秋九月己亥仲孫羯卒
  左傳秋九月己亥孝伯
昭公
公元前690年
 四年冬十有二月乙卯叔孫豹
  左傳初穆伯去叔孫氏(避僑如之難)及庚宗遇婦人使私為食而宿焉適齊娶於國氏生孟丙仲壬宣伯奔齊(僑如)魯人召之不告而歸(宣伯奔齊在成十六年明穆伯去叔孫氏在其前也宣伯通於穆姜豹知其將為亂而先避去歟案成十六年秋七月公㑹諸侯伐鄭次於鄭西不敢過鄭子叔聲伯使叔孫豹請逆於豹晉師是宣伯猶在魯也及冬十月宣伯奔齊而先在齊乆矣豹先在齊子叔聲伯何由使豹請逆於晉師哉十六年伐鄭傳稱諸侯經書齊國佐明豹從國佐在師故聲伯得使之豹雖去魯非背叛之臣不忘宗國為魯請逆義也合成十六年昭四年傳觀之則先儒服氏之說信矣魯人召豹必在成十六年杜預之說妄甚後之學者詳焉)既立所宿庚宗之婦人獻以雉問其姓對曰余子長矣能奉雉而從我矣召而見之遂使為豎有寵長使為政叔孫歸未逆國姜公孫明取之故怒其子長而後使逆之田於丘蕕遇疾豎牛欲亂其室而有之殺孟丙而逐仲壬奔齊疾急命召仲牛許而不召杜洩見告饑渇授之戈對曰求之而至又何去焉豎牛夫子疾病不欲見人使寘饋于个而退牛弗進則置虚命徹十二月癸丑叔孫不食乙卯卒牛立昭子而相之
公元前687年
 七年冬十有一月癸未季孫宿
  左傳七年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晉侯問於士文伯曰誰將當日食對曰魯衛惡之衛大魯小公曰何故對曰去衛地(豕韋)如魯地(降婁)於是有災魯實受之其大咎其衛君乎魯將上卿秋八月衛襄公冬十一月季武子晉侯謂伯瑕曰吾所問日食從矣可常乎對曰不可六物同同如異終公何謂六物對曰嵗時日月星辰是謂也公曰何謂辰對曰日月之㑹是謂辰故以配日
公元前679年
 十有五年二月癸酉有事武公籥入叔弓卒去樂卒事
  左傳十五年春將禘武公百官梓慎曰禘之日其有咎乎吾見赤黑之祲非祭祥也喪氛也其在涖事二月癸酉叔弓涖事籥入而卒去樂卒事禮也
  公羊傳其言去樂卒事何禮也君有事于廟聞大夫之喪去樂卒事大夫聞君之喪攝主而往大夫大夫之喪尸事而往(大夫祭日賔尸)
  穀梁傳君在祭樂之中聞大夫之喪則去樂卒事也君在祭樂之中大夫有變以聞可乎大夫國體也古之人重死君命無所不通
公元前673年
 二十有一年八月乙亥叔輒卒(叔弓之子伯張日食有傅)
公元前671年
 二十有三年春王正月癸丑叔鞅卒(穆伯之子)
公元前670年
 二十有四年春王二月丙戌仲孫貜卒(孟僖子)
公元前669年
 二十有五年冬十月戊辰叔孫婼卒(婼公羊作舍)
公元前665年
 二十有九年夏四月庚子叔詣卒(叔詣叔輒之子)
  穀梁季孫意如曰叔倪無病而死此皆無公也是天命也非我辠也(詣二傅作倪)
定公
公元前689年
 五年六月丙申季孫意如秋七月壬子叔孫不敢卒(叔孫婼子叔孫成子)
  左傳五年六月季平子東野還未至卒於房陽虎將璵璠仲梁懷弗與改步改玉(玉藻君與尸行接武大夫武士中武云尊者尚徐接武蹈平迹繼武迹相及也中武迹間容迹君臣不同公侯佩山玄玉大夫水蒼玉君臣不同)陽虎欲逐之告公山不狃不狃曰彼為君也子何怨焉既葬桓子東野及費子洩為宰(公山不狃)逆勞桓子敬之勞仲梁懷仲梁懐敬子洩怒陽虎子行之乎
大夫先君之子公子時君之弟稱公弟公子公之子公孫公孫之子則稱氏如臧孫季孫叔孫仲孫皆其氏臧孫出自三孫出自桓其餘稱叔仲不稱孫以别於三桓之後也又有同名而異氏者公弟叔肸之子公孫嬰齊公子仲遂之子嬰齊出自文遂出自莊兩嬰齊公孫也故異其文以别之説者遂謂仲嬰齊為其兄歸父後歸父奔齊無後於魯故以嬰齊後之以弟後兄亂人倫之序且父字仲其子遂以仲為氏不必其孫始以王父字為氏也故衛有南文子者子南之子猶魯有仲嬰齊者仲遂之子此非皆子以父字為氏者歟君賜之族則稱氏公子遂生賜族故卒稱仲遂公子友生賜族故卒稱季友說者謂稱季友賢之稱仲遂者疏之季氏而友名何賢之有襄仲之卒也既稱公子於前復稱仲遂於後合之則為公子仲遂猶公子季友也乃謂一賢一疏不亦異乎仲遂不卒者也曷為書卒遂乃貴戚之卿且宣之於遂也其恩厚矣何疏之有古大夫聘問必以遭喪禮行聘使入竟而卒則有以將命之禮仲遂如齊有疾而復非禮故書復以示貶禮卿卒不繹有事太廟仲遂卒而繹亦非禮也故書繹以示譏一譏一貶特假仲遂之卒以垂訓後人焉又安得不書其卒乎然則曷為獨卒公子遂而不卒公子翬翬於隱之篇兩書翬帥師而不卒公子春秋之者疾其専以其先有無君之心而後動於惡也乃於桓之篇獨稱公子以譏桓則弑君之辠歸焉矣惡乎歸歸諸桓或謂翬未弑君而先貶為太早以駁公羊(啖助之說)此不達春秋之義者也易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春秋辨之早故先貶之於未弑之初且遂之殺惡及視也其事顯季孫行父叔孫得臣皆得與聞而為之黨翬之弑君也其事隱故惟桓知之餘人莫得春秋獨於其事之隱者而先辨之此履霜之戒也孰謂貶之太早哉仲遂之卒以事而書此春秋所不卒者以事而卒之也如其無事則亦與翬同不卒而春秋之例夫豈一端此不卒者而以事卒之仍與不卒者等則卒遂不卒翬又何疑大夫喪當祭必告古禮也或謂祭尚誠一君當祭大夫不以聞祭畢而後為此説者盖不知古之人重死并不知古君臣股肱心膂一體恩情而視其臣如草芥者也當祭聞大夫喪去樂卒事不獨叔弓涖事為然大夫之喪皆然故傳言涖事而經不書惟書叔弓以此春秋大夫出奔不卒弑君不卒出奔不卒其位絶也弑君不卒其辠大也雖然例之中猶有義焉出奔卒而公孫敖以其有後有後故歸喪歸喪故書卒弑君不卒而公子遂以其有事有事故如齊如故書卒翬惟一見於桓之篇莫知其死在何年葢安居無事而死於其卿之位恩雖厚禮雖隆君子仍削之而不卒可知然則公子慶父有後者也曷為不卒吾所謂有後者謂其有賢子足以前人之愆且之辠不及不祀特以其子之毁而請故追書其卒以加恩魯秉周禮非禮之存於筞者哉共仲辠尤大於公子牙故春秋卒牙而不卒慶父是時季友秉國皆為之立後非禮
隱公
公元前691年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大衍厯二月己亥三月己巳日食杜預長厯推此己巳二月朔)
  公羊何以書記異也日食曷為或日不日或言朔或不言朔曰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正朔也其或日不日或失之前或失之後之前者朔在前也失之後者朔在後也(日食必在朔在前在後日官失之公羊之說甚眀葢傅自仲尼之徒也)
  穀梁傳言不言朔食晦日也(日官不能定朔日食在晦)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闕然不見其壤有食之者也其不言之者何也知其不可知知也(壤皆音傷徐邈亦作傷麋信云齊魯之間謂鑿地出土鼠作宂出土皆曰壤○孔疏云日食者月掩之也有雖交㑹不食或有頻交而食自隱元年至哀二十七年惟三十七食而襄二十二年九月十月頻食二十四年七月八月食案書本高祖即位三年十月十一晦日頻食則自有頻食之法也)
桓公
 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大衍厯七月癸亥八月壬辰朔日食)
  公羊傳既者何盡也(穀梁云既者盡也有繼之辭也)
公元前677年
 十有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長厯是年十月庚午朔日大衍厯十月庚子十一月庚午朔日食)
  左傳冬十月朔日有食之不書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諸侯有日日官居卿以底日禮也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
莊公
公元前676年
 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長厯是年三月癸未朔不入食限大衍厯三月癸丑四月癸未五月壬子日食沈存中春秋日食三十六後世厯家推騐精者不過二十六本朝衞朴得三十五獨莊十八年三月古今算不入食限)
  穀梁不言不言夜食何以知其夜食也曰王者朝日
公元前669年
 二十有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大衍厯閏六月辛未日食)
  左傳二十五年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常也(杜預長厯是年七月辛未朔一行大衍厯辛未閏六月朔)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於是乎用幣于社伐鼓于朝凡天災有幣無牲非日月之眚不鼓(文十五年傅日有食之天子不舉伐鼓于社然則鼓于社者天子之禮而魯用之失等威之道矣)
  公羊日食曷為鼓用牲于社求乎隂之道也以朱絲營社或曰脅之或曰為闇恐人犯之故營之
  穀梁傳言日言朔食正朔也鼓禮也用牲非禮天子救日五麾五兵五鼓諸侯三麾三兵三鼓大夫門士擊柝言充其陽也
公元前668年
 二十有六年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公元前664年
 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大衍厯十月庚午日食長厯是年閏二月)
僖公
公元前689年
 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公元前682年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大衍厯三月辛未五月庚午日食長厯是年閏二月)
公元前679年
 十有五年夏五月日有食之(長厯五月壬子朔不入食限大衍厯四月癸丑日食五月癸未小)
文公
公元前693年
 元年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大衍厯二月甲午三月癸亥日食長厯閏三月傳曰於是閏三月非禮孔疏漢書律厯志文元年距僖五年辛亥二十九嵗閏餘十三當在十一月後今三月置閏在前杜預謂僖三十年閏九月二月閏正月當在僖末年而於今年置閏在後大衍厯是年閏十二月)
公元前679年
 十有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宣公
公元前686年
 八年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長厯七月乙未朔甲子三十日皆不入食限大衍厯閏五月丁酉七月甲子朔日程公說長厯自僖十二年至文元年五年一閏者二四年一閏三失三閏焉又自文十六年至宣十年四年一閏者又三失一閏焉)
公元前684年
 十年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長厯四月丙辰朔是年閏五月大衍厯四月丙辰日食)
公元前677年
 十有七年六月癸卯日有食之(長厯六月癸卯朔大衍厯五月乙亥朔日六月甲辰大)
成公
公元前678年
 十有六年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公元前677年
 十有七年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經十一月壬申聲伯卒范氏曰据十二月丁巳朔十一月壬申長厯壬申十月五日是年閏十二月閏月乙卯晦大衍厯閏六月庚寅非也一年安得兩閏乎又云丁巳朔在十一月)
襄公
公元前680年
 十有四年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公元前679年
 十有五年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長厯七月丁巳朔日大衍厯同)二十年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公元前673年
 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大衍厯閏二月甲申九月庚戌朔日十月庚辰朔日黄道四度弱非食限長厯是年閏八月)
公元前671年
 二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公元前670年
 二十有四年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大衍厯七月甲子朔日八月癸巳朔日黄道二度弱非日限長厯是年閏三月孔疏謂凡交前十五度交後十五度並是食竟去交遠則日食漸少去交近則日食漸多正當交則日食既而無頻月食法案漢文帝三年十月晦十一月晦日頻食與高祖三年十月十一晦日頻食同則是漢初三十年中日頻食者再後此未聞當考)
公元前667年
 二十有七年冬十有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長厯十一月乙亥朔日大衍厯同)
  左傳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厯過也再失閏矣
昭公
公元前687年
 七年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左氏有傳)
公元前679年
 十有五年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大衍厯五月丁巳朔日長厯是年閏九月)
公元前677年
 十有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大衍厯五月丙午朔日食黄道四度閏月丙子六月乙巳大非食限甲戌九月朔)
  左傳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所用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舉伐鼓於社諸侯用幣於社伐鼓朝禮平子禦之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於是乎伐鼓用幣禮也其餘則否太史曰在此月也日過分而未至三辰有災於是乎百官降物不舉移時樂奏鼓(周禮大僕云凡軍旅田役贊王救日月食亦如之康成王通鼓佐擊其餘面是日王親伐鼓也)祝用幣史用辭故夏書曰辰不集于房鼓奏嗇夫庶人走(書云季秋月朔此云正月朔與書違者一夏禮一周也然周日月並救傳亦云非日月之眚不鼓而無獨正月救日之文)此月朔之謂也平子弗從昭子退曰夫子將異志不君君矣
公元前673年
 二十有一年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大衍厯七月丙子閏十月甲戌十二月癸酉朔日黄道四度半彊)
  左傳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公問於梓慎曰是何物禍福何為對曰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為災分同道也至相過也(劉炫云詩云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先儒謂周之十月八月秋分之月也而甚可醜惡七年四月甲辰朔日春分之月也而云魯衛惡之衞大魯小安在乎二分之食不為然則此乃寓言非實事也)其他月則為災陽不克故常為水
公元前672年
 二十有二年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長厯十一月甲戌朔傅十一月乙酉是月十二日己丑十六日十二月癸卯朔卯誤為酉古文卯酉作□丣最易誤不獨此也傅十二月庚戌是月八日閏月癸酉朔辛丑閏月二十九日明矣大衍厯閏十月甲戌大非也一年安得兩閏哉)
公元前670年
 二十有四年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左傳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梓慎曰將水昭子曰旱也日過分而陽猶弗克克必甚能無旱乎陽不克莫將積聚秋八月大雩旱也
公元前663年
 三十有一年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左傳十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是夜也趙簡子童子臝而轉以歌旦占諸史墨曰吾夣如是今而日食何也對曰六年及此月也吳其入郢乎終亦弗克入郢必以庚辰日月在辰尾庚午日日始有謫火勝金故弗克(張逸問云占夣注引左傳趙簡子占夣此以日月星辰占夣者不知何術占之答曰日月辰尾九月辰在房末有尾星建戌厭寅寅與申對辰與戌對申近庚辰與戌對故知庚辰辰下為主人故為主人金侵火故不勝日有適氣時九月節者以庚午甲子辛亥甲辰篇也中有甲戌甲申甲午一月從庚以下四日甲辰辛亥八日并之十二日通同四十二日知庚午日當八月十九日故言時得九月節也言雖不勝即復者以其庚金午火位相連君臣争宫秦救復至不能定楚是不勝即復也問曰何知此有厭對之義乎答曰案堪輿黄帝問天老事云四月陽建於已破於亥隂建於未破於癸是為陽破隂隂破陽故四月癸亥十月丁巳隂陽交㑹言未破癸者即是未與丑對而近癸也交㑹惟有四月十月若有變異之時十二月皆有建厭對配之義案堪輿大㑹有八小㑹亦有八也服氏注云是年嵗在析木後六年大梁大梁水宗十一月日在星紀吳分楚之先顓頊之子老童子楚行歌象楚走楚衰則吳得志楚走去其國故入郢吳屬水水數六十月水位故曰六年及此月也有適而食故知吳終不克一曰日月辰尾尾為亡臣嵗用子胥之謀以伐楚故天垂象愚謂厭對者對為衝厭為破也)
定公
公元前689年
 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公元前682年
 十有二年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大衍厯閏七月戊戌九月丁酉十月丙寅日食長厯是年閏十一月)
公元前681年
 十有五年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周禮大司樂日月四鎮五嶽大傀異烖諸侯薨令去樂太僕掌凡軍旅田役贊王救日月亦如之葢日月王親太僕佐擊其餘面左傳亦云非日月之眚不鼓然則日月食則去樂以自貶擊鼓以救之而庭氏有救日之弓與救月之矢非徒鼓也且以弓矢射之矣說者謂救日擊雷救月靈鼓救日枉矢救月射桓矢日食者揜於月月食者蔽於闇虚羣隂迷亂之象故以鼓及弓矢之者羣隂也說者謂月食陽勝隂失闇虚地影也月在上日在下地其中謂之三圓月入地中則眡祲十煇五曰闇闇陽明隂闇羣隂蒙蔽日月無光孰謂陽勝隂哉康成日食則射太隂月食則射太陽歟盖疑之也鼓者作陽氣而云射太陽悖矣射者所以羣隂亦非射太隂也後之學者詳焉周禮日月並救春秋獨書日食月食不書何也春秋非常詩曰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月常事不書日食非常乃書且大祝六祈有攻有說攻者鳴鼓說者責之以辭董仲舒救日祝曰炤炤大明瀐滅無光以卑侵尊以隂侵陽此之謂說攻謂皆用幣不用牲若月食則徒有攻而無說葢以其常故無說此春秋所以不志月食日食必在朔猶月食在望春秋日食必書朔其有不書朔與日者日官不能定朔日食或失之前或失之後史闕文君子削之曷為削之日月交㑹謂之朔既非交㑹日焉得食故削之測日食者先推食食限在兩交曰中交曰正交謂黄白二道相交之度亦曰交行去交近則食遠則否有入食限不食者矣未有不入食限而食者也唐宋以上歴法皆踈或不能定朔日食恒在晦說者謂日之食晦朔之間月之食惟在望此知二五而不知十者歟日月平行實行有視行故日月平朔有實朔日月之食亦有實食有視食新法推月食簡易而推日食委曲煩難畧則食限求實食既得實食亦可以已矣曷為又求視食日月在天而人在地假令日出於地之東而人在西則東為日之朝而西猶夜也(此以東西之極而言)故日食在東則日下之人皆見其食而在西猶夜何由見之且見其食者皆日下之人苟非正在下者旁視之則見日之光猶夫故也安得見其食哉地有南北東西人不皆在地中而皆在地假令日行適當地中食人或在南北或在東西則各因其遠近食分淺深食時早晚亦各隨之而異故有實食有視食實食者日月在天交㑹實度視食者人在地所見之初虧食甚復圓行度古厯或知求實行莫知求視行皆知求平朔莫知求實朔故不能定朔以此七政高卑最高者恒星最卑者月故有恒星天有五星有日天有月天(新法謂之大陽天大隂天)古厯恒星高遂恒星天體新法恒星天之外又有宗動天動者七政之所同宗運動是為九天沈括日月星辰之行不相觸者氣而已此不知歷象者也如日有氣無體則月焉能揜日日高月下七政皆然高下既殊又焉能相觸乎日有食之曷為謂之既既者有繼之辭非盡也新法謂之金錢金錢食者日大月小月不能揜日光故全食之時其中闕然光溢外狀金錢故曰既非盡也其求之或用表(二百恒年表)或用算皆有法詳見交食舉隅觕舉畧有如此孔氏穎達日月食可推而得則是數自當然而以為變異所以鑒戒人君故有伐鼓用幣之儀貶膳樂之數而好言災異有時而騐或亦人之禍釁偶與相遭聖人假為勸戒使智達之士識神道設教深情中下之主亦信妖祥以自懼焉爾其說近是以為神之則惑衆去之則害宜其言若有若無其事若疑若信則非也魯論鄉黨仲尼之行而曰迅雷風烈必變夫以雷風之恒猶以迅烈為之變况日月之食而不為恪恭震動哉且春秋日食非志災也厯家置閏易定朔難春秋天子班朔諸侯視朔魯厯往往乃於其易者失之安有於其難者而顧得之厯法亂矣君子春秋特書日食以正之若夫梓慎之對史墨之占存而不論可也
 
 
 
 
 
 
 
 
 
 
 
 春秋說卷十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