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奉法要𠜗¶ (自动笺注)
弘明卷第十三
楊都建初寺釋僧祐律師
*郗嘉賓奉法
*顏延之庭誥二章
*王該日月
*奉法要𠜗
三自歸者。
歸佛十二部經比丘僧。
過去
見在當來三世十方佛。
三世十方經法。
十方僧。
禮拜懺悔
皆當至心歸命
并慈
一切眾生
願令悉得度脫。
外國音稱南無
漢曰歸命
佛者漢音曰覺。
僧者漢音曰眾。
一者不殺
不得教人殺。
常當堅持形壽
二者不盜
不得教人盜。
常當堅持形壽
三者不婬
不得教人婬。
常當堅持形壽
不欺
不得教人欺。
常當堅持形壽
五者
飲酒
不得以酒為惠施
常當堅持形壽
若以酒為藥。
當權輕重
要於不可致醉。
醉有三十六失。
經教以為深誡。
不殺則長
壽。
不盜則常泰。
不婬清淨
不欺則人常。
信不醉則神理明治
行五戒便修歲三月
六齋
三齋者。
正月一日十五日
五月一
日至十五日
九月一日十五日
六齋者。
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
十日
齋日皆當魚肉不御。
迎中而食。
既中
之後
甘香美味一不得嘗
洗心念道歸命
尊。
悔過自責四等心。
遠離房室不著六欲
不得鞭撻罵詈乘駕牛馬帶持兵仗
婦人
兼去香花脂粉之飾。
端心正意務存柔順
者普為先亡見在知識親屬并及一切眾生
皆當因此至誠相發心。
心既感發則終
免罪苦。
是以忠孝之士務加勉勵
良以兼拯
之功。
非徒在己故也。
齋日唯得專惟玄觀講
法言
若不行空當習六思念
思念
者。
念佛念經僧念天。
何謂天。
十善四等應天行。
要當稱力所及勉濟
眾生
十善者。
不犯殺盜婬。
意不嫉恚癡。
口不妄
綺語兩舌惡口
何謂不殺
常當矜愍一切
蠕動之類。
雖在困急終不害彼。
眾生
難皆當盡心營救
隨其水陸各令得所
疑有
為已殺者皆不當受。
何謂為盜。
凡取非己有
不問小大
莅官不清
皆謂之盜。
何謂為婬。
一切諸著普謂之婬。
施之色欲正匹偶。
不得犯。
私竊不公亦兼盜罪。
所謂嫉者。
妬忌也。
見人之善見人有得
當代歡喜
不得
爭競憎嫉之心。
所謂恚者。
心懷忿恨藏結於
內。
所謂癡者。
不信大法疑昧經道。
何謂妄言
無為虛造無端
何謂綺語
文飾巧言
不實
何謂兩舌
背向辭對此說彼。
何謂
惡口
罵詈也。
或云口說。
不善之事令人以為罪。
亦為惡
口。
凡此十事不得起心念。
是為十善
謂十戒。
五戒檢形十善防心
事有疎密
故報
輕重
凡在有方之境。
總謂三界
三界之內。
凡有五道
一曰天。
二曰人。
三曰畜生
四曰餓
鬼。
五曰地獄
五戒人相備。
十善則生
天堂
全一戒者則亦得為人
人有高卑
壽夭不同
皆由戒有多少
十善者謂之十
惡。
十惡畢犯則入地獄。
抵揬強梁不受忠諫
及毒心內盛殉私欺殆
則或墮畜生
或生
蛇虺
慳貪專利常苦不足
則墮餓鬼
其罪
若轉少而多陰。
私情公亮
皆墮鬼神
受微福不免苦痛
此謂三塗
亦謂三惡道
痛痒思想生死識。
謂之五陰
一物
有形可見者為色。
失之則憂惱為痛得則歡
喜為痒。
未至逆念為思。
過去追憶為想。
心念
始起為生
過意識滅為死。
關於心戢而
不忘為識。
識者經歷累劫
猶萌之於懷。
雖昧
其所由而滯於根。
潛結始自毫釐終成淵岳
是以學者務慎所習。
五蓋
一曰貪婬
二曰瞋恚
三曰愚癡
四曰邪
見。
五曰調戲
別而言之。
求欲為貪。
耽著為
婬。
外發為瞋。
內結為恚。
繫於縛著觸理倒惑
愚癡
生死因緣癡為本。
一切諸著皆始於
癡。
地獄苦酷由於恚。
經云。
鬪殺人其罪尚輕。
懷毒陰謀累劫
彌結。
無解脫之期。
六情
一名六衰
亦曰六欲
謂目受色耳受
鼻受香舌受味身受細滑心受識。
識者即上
所謂識陰者也。
五陰六欲
生死原本
苦之所由
消御之方皆具載眾經。
經云。
心作天心作人心作地獄心作畜生
至得道者也亦心也。
凡慮發乎心皆念念
報。
雖事未及形而幽對冥構。
夫情念員速倏
無間
機動毫端遂充宇宙
罪福形道靡不
由之。
吉凶悔吝定於俄頃
是以行道之人必
慎獨
於心防微慮。
以至理為城池
常領本
以禦末。
不以事形未著而輕起心念。
豈唯
出乎千里應之。
莫見乎隱所慎在形哉。
異出十二門經云。
有善恒當掩之。
有惡宜
彰露
夫君子之心無適無莫
過而無悔當
自得
宜其任行藏於所遇。
豈有心於隱顯
然則教之所施。
其在常近乎
原夫天理之於
罪福
外泄則愈輕。
內結則彌重。
既跡著於人
事。
必有損於冥應
伐善施勞。
有生大情
匿非文過
品物之所同。
善著則跡彰。
跡彰則
譽集
苟情係沮勸譽集於外。
藏悋之心必
盈乎內。
且人之君子猶天之小人
況乎仁德
未至而名浮於實。
獲戾幽冥固必然矣。
夫苟
非備德必有不周
而公之則與事而散。
乃負理之心銘懷抱
而外情貌以免
尤。
收集俗譽
大誣天理
自然之釁得不愈重
乎。
是以莊生云。
不善幽昧之中。
鬼神
得而誅之。
且人之情也。
不愧於理而愧乎物。
愆著則毀至。
毀至而恥生。
情存近復則弊不
至積。
恃其不彰則終莫悛革
加以天釁內充
而懼其外
顯則幽慮萬端
巧防彌密窮年
存。
唯此之務天殃物累終必頓集。
蓋由不防
謀始而匿非揚善故也。
齋經云。
但得說人百善
不得說人一惡
人之善善心便生。
說人之惡便起忿意。
意始
微漸相資積。
是以一善巨億萬善
一惡
巨億萬惡
古人云。
兵家之興不過三世
平亦云。
我多陰謀子孫不昌
以為教。
誠足
以有弘。
齊楚遺嗣累葉
顏冉顯報
後昆
既已著之於事驗
不俟推理而後
也。
且𩨬殛禹興盻鮒異形
四罪不及百代
通典
哲王御世無淫濫。
況乎自然玄應不
以情者。
而令罪福錯受善惡無章其誣理也。
固亦深矣。
且秦制牧孥之刑。
猶以犯者為
主。
主嬰其罰然後責及其餘。
若釁不當身而
殃延親屬
以茲制法豈唯聖典所不容。
申韓之所必去矣。
是以泥洹經云。
父作不
善子不代受。
子作不善父亦不受。
善自獲福
惡自受殃。
矣哉斯言允心應理然。
原夫世
教之興。
豈不情受所存不止乎己。
所及
廣則誡懼愈深。
是以韜理實於韞韥每申近
以斂麁進無虧懲勸而有適於物宜有懷
之流宜略其事而喻深領幽旨
若乃守文
不通其變。
殉教不達教情。
以之處心
理。
不亦外乎。
罪福之於逆順
固必應而無差者也。
苟昧
斯道。
邪正無位寄心無准矣。
至於考之當
年信漫而少徵
無愆違而事不恒著。
豈得
不歸宿緣
推之來世耶。
是以有心於理
者。
影響之難誣。
廢事證而冥寄。
達天網之
宏疎。
故期之於靡漏。
悟運往之無間。
萬劫
一朝
三世玄同
終歸必至
豈以
顯昧改心淹速革慮哉。
此最始信之根至
業心深期也。
十二門經云。
有時自計
端正好。
便當自念。
身中無所有。
但有肝腸胃肺骨血屎溺
有何
等好
復觀他人身中。
惡露如是
慳貪
起。
當念財物珍寶不持來死不俱去。
而流
遷變化朝夕難保
不久存物無常主。
宜及
當年施恩行惠贍乏以財救疾以藥。
終日
欣務存營濟
瞋恚意起。
當深生平等兼護
十戒。
摩竭云。
菩薩所行忍辱為大。
罵詈
者默而不報
撾捶者受而不校
瞋怒
慈心向之。
謗毀不念其惡。
法句又云。
辱心如地。
行忍如門閫
及門閫。
蓋取其
藏垢納洿終日受踐也。
成具經曰。
彼以四過
加己則覺知口之失也。
報以善言和語
至誠
不飾。
四過者。
上之所謂兩舌惡口妄言綺語
也。
夫彼以惡來我以善應
苟心非木石理無
不感。
患處不恒
弘之不積耳。
苟能每事
思忍。
悔悋消於見世
福報顯於將來
賢者德經云。
心所不安未常加物。
即近而言
忠恕之道。
推而極之四等之義。
四等者何。
慈悲喜護也。
何謂為慈。
愍傷眾生一物我。
推己恕彼願令普安
愛及昆蟲情無同異
謂為悲。
博愛兼拯雨淚惻心。
要令實功潛
不直有心而已
何謂為喜。
歡悅柔軟施而
無悔。
何謂為愛護。
隨其方便觸類善救。
津梁
會通務存弘濟
能行四等三界極尊
但未能
冥心無兆則有數必終。
是以起經云。
諸天
雖樂福盡亦喪。
貴極天道與地對門
具又云。
福者有苦。
有盡有煩勞往還泥洹
經曰。
五道無安唯無為快。
經稱行道者
先當
捨世八事
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聞善喜聞
惡不懼。
信心天固
沮勸無以動其志。
埋根
中外不能干其慮。
且當年所遇必由宿
緣。
宿緣玄運信同四時
其來不可禦。
其去不
能止。
固當順而安之悅而畢之。
懃增道習期
諸忘心。
形報既廢乃獲大安耳。
理本於心
而報彰於事。
猶形正則影直。
聲和而響順此
自然玄應
有為之者哉。
然則契心神道
宜期之通理務存遠太虛中正己而無希
不可接以卑瀆要以情求。
此乃厝懷之關
鍵。
學者所宜思也。
或謂心念必報理同影響
但當求己而已
無事幽冥
經教之設。
所以悟夫求己。
然求己之方。
非教莫悟。
因乎教。
則功由神道
欣感發中必形於事。
亦由詠歌不足係以手舞。
然則奉而尊之。
理所不必須而情所不能廢。
宜縱己深體教
旨。
忘懷欣想
將以己引物自同乎眾。
所以
固新涉之志而令寄懷有擬。
經云。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怨憎會苦恩愛
離苦所求不得苦。
遇此諸苦則宜深惟緣對
兼覺魔偽。
開以達觀弘以等心。
區區一生
有同過隙
所遇雖殊終歸枯朽
得失少多
不足計。
該以數塗則此心自息。
又苟未入
休慼迭用
聚散去來賢愚同致
是以
云。
安則有危得則有喪。
合會有離生則有死。
自然常勢
必至定期
推而安之則無
不夷
維摩詰云。
一切法定意生形。
然則兆動於
始事應乎末。
念起而有慮息則無。
意之所安
則觸遇而夷。
情之所礙則無往不滯。
因此
言。
通滯之所由
在我而不在物也。
若乃懼生
於心則釁乘於外。
外釁既乘內懼愈結。
苟患
失之無所不至矣。
是以經稱丈夫畏時非人
得其便。
誠能住心以理天關內固。
人鬼
間緣對自息。
萬有無以嬰。
眾邪不能襲。
非常
一曰無常
二曰苦。
三曰空。
四曰非
身。
少長殊形陵谷易處。
之無常。
盛衰
襲欣極必悲。
謂之為苦。
一切萬有終歸於無。
謂之為空。
無常遷化靡停。
謂之非身。
稱處或樂之地。
覺必苦之對。
蓋推代謝於往
復。
審樂往則哀來。
居安慮危夕惕榮觀
夫深於苦者。
謂之見諦。
有心則有滯。
有滯
則苦存。
貴極人天位兼崇高
所乘愈重矜
著彌深。
情之所樂於理愈苦。
故經云。
三界
苦無可樂者。
又云。
五道眾生共在一大獄中。
心係有則罪福同貫
故總謂三界為一
大獄
佛問諸弟子。
何謂無常
一人曰。
一日
可保不可保。
是為無常
佛言。
佛弟子
人曰。
食頃不可保。
是為無常
佛言。
非佛弟
子。
一人曰。
出息不報便就後世
是為無常
言。
佛弟子
無常顯證日陳於前。
萬代
同歸終莫之悟。
無瞬息之安保永世之計。
不在交則每事殆懈。
以之進德則功無覆簣
以之治心則惰其所習。
是以有道之士
指寸
陰而惜逝。
自強於鞭後業興時競。
惟日不
足則亂念無因而生。
緣對靡由而起。
六度
一曰施。
二曰戒。
三曰忍辱。
四曰情進。
五曰一心
六曰智慧
積而能散潤濟眾生
也。
謹守十善閉邪以誠。
誡也。
犯而不校
善下已。
忍辱也。
懃行所習夙夜匪懈
精進
也。
專心守意以約斂眾
一心也。
凡此五事
有心謂之俗度。
領以兼忘謂之道慧
本起
經云。
九十六種道術各信所事樂安生。
知其惑。
夫欣得惡失樂存哀亡。
弱喪之常
有生所感同。
然冥力潛謝。
非務戀所留。
對至而應。
智用所制。
是以學者歸心
本領玄宗
玩之珍之眾念自廢。
廢則有
忘。
有忘則緣絕。
緣報既絕然後入無生
不受生故能不死。
是以普耀經云。
無所從生
所不生。
於諸所生無所生。
泥洹經云。
識靜休則不死不生
心為種本。
行為其地。
結實
猶如種殖各以其類時至而生不可
遏也。
十惡戒善則受生之報具於上章
種禪等四空
貴極天道四空及禪。
數經具
載其義。
第一天至二十八天
隨其事行
倍增非常禪。
皆諦背有著無則得羅漢
泥洹
不忌有為不係空觀
遇理而冥無執無
寄為無所種。
無所種故不受報。
廓然玄廢
則佛之泥洹
泥洹者。
漢曰無為
亦曰滅度
摩詰曰。
六師者說倚為道
從是師者為住
諸見。
為墮邊際為歸八難
不得生死道也。
玄心屢習而介然微動
猶均彼六師同滯
一有
貪生倚想報我捍化。
雖復福踰山河
貴極三界
倚伏旋還終墜罪苦
豈獲寧神
泊然玄夷哉。
夫生必有情天勢率至
不定於善必在於惡。
是以始行道者要必有寄。
寄之所因必因
有。
有之所資必資乎煩。
是以經云。
欲於空
造立宮室
終不能成。
佛國者非於空也。
然則五度四等未始可廢。
當即事用
去其忮心
歸於佛則無解於佛。
歸於戒則無
功於戒。
則禪諦與五陰俱冥。
末用與本觀同
盡。
雖復眾行兼陳。
固是空中行空耳。
以為
空則無行
行則非空。
既已有所無乃失空
乎。
夫空者忘懷之稱。
府宅之謂也。
無誠無
矣。
存無則滯封。
有誠有矣
兩忘玄解
然則
有無由乎方寸
無係外物
器象雖陳於
事用
感絕則理冥。
豈滅有而後無。
階損以至
盡哉。
由此言之。
有固非滯。
有則背宗。
反流
歸根
本則自暢。
是以開士深行統以一貫
達萬像之常冥。
乘所寓而玄。
知來理之先
空。
得之同致
四色之無映。
順本際
而偕廢。
審眾觀之自然
故雖行而靡跡。
方等
深經每泯一三世而未常
見在為有。
則空
中行空旨斯見矣。
*庭誥二章顏光祿延之
達見善通辯異科。
一曰言道
二曰論心
校理
言道者
本之於天。
論心者。
議之於
人。
校理者。
取之於物。
從而別之由塗參陳
而會之終致可一。
若夫玄神之經窮明之說。
義兼三端至無二極
語出戎方。
故見猜世
學。
事起殊倫
故獲非恒情
天之賦道非差
胡華。
人之稟靈限外內。
以此思可無臆
裁。
道者蓋流出於仙法
故以練形為上。
崇佛
者本在於神教
故以治心為先。
練形之家。
就深曠支飛靈丹石芝精
所以還年
老延華駐彩
欲使體合纁霞軌遍天海
此其
所長
及偽者為之則忌災祟課租願混士
女亂妖正。
此其巨蠧也。
治心之術。
必辭親偶
閉身性師淨覺信緣命。
所以一無生剋成
聖業
智邈大明志狹恒劫。
其所貴。
及詭者
為之則藉髠落狎菁華榮聲謀利論。
此其
甚誣也。
物有不然無終弊。
衡石日陳猶
差忒
神道不形固眾端之所假。
未能體
神而不疑神無者。
以為靈性密微可以積理
知。
洪變欻恍可以大順待。
若鏡天蕭若窺
淵。
能以理順為人者。
可與言有神矣。
若乃
其真而責其弊。
是未加心照耳。
*日燭王該
尋夫至道之典。
生死之源。
善惡之報。
啟凌化之津。
訓戒明白縷羅備矣
然信言不
美文繫辭宕。
冥絕重淵隔浪。
是以學者
未得其門。
或未之留意
聊採咸池之遠音。
適為里巷之近曲。
小通大儻可接俗。
助天
揚光號曰日燭
先覺之宏誥。
啟玄管於靈門
大虛以遊
眺。
漭蕩無垠
履地勢於方局
圓天
覆盆
三界寥廓
二氣烟熅
尋太
造之冥本。
化育幽根
形假四大而泡散。
神妙萬物常存
良民達分
故哀生而
怡魂
含氣之倫其神無方
蠢爾之類其質無常
若水勢託若火光
隨行繾綣迭枯迭芳。
出沒冥冥茫茫
海環大變輪迴
乘波
遠漂濟來曷階。
宛轉三塗之中。
沈滯八難
圍。
愍企竅之無期。
悼容作之有歸。
崇德
之可速。
鑒聚凶之宜遲。
成務之易覩。
匪先
見之動微
五福起於履是。
六極構於蹈非。
自然冥對玄凝
福兮誰造禍兮孰興。
水運
卑人道惡矜。
釁因豐積祉緣謙升。
僮孺正
而鬼退。
丈夫邪而魅凌。
形聲之兩偶。
考休
咎之雙徵。
理投思而合契
迹望目而相應
圓轉之抱規。
猶直桷之附繩。
蒼犬出於帝
父。
黃熊咨於聖子
聿徵化而不救
奚天
屬之云恃。
求福之在躬。
為人之在己。
咨次吸其靡常
知忽往其何止
非人之什
岌。
豈無氣之所始。
悲婉孌之夭徂。
託生
家豕。
鞠育懷抱
屠刳以為禮。
神居
妙而恒我。
形受變而易體。
未一旬而相忘
長歎流涕
夫閘愚其皆然。
伊人之獨
爾。
察寡孕於嘉類
悟繁產於蟲豸
喻零霖其
猶希。
若翻囊之倒米。
囂囂日日
誰識
伏而達倚。
余情之能測。
謬聞之以如是
若夫倒置之族曚曚徒生
兵風既至忽然
征。
神道雖昧鬼法尤明。
徘徊中陰徂彼鐵城
霄絕望舒晝無曜靈
身造笮蕚之檻。
足蹈炎
炭之庭。
刀岳霜鋩以積刃。
劍林翹鋒而嘯
精。
陶銅汪洋海涌
巨鑊波沸雷鳴
閻王
領閱卒傍執釵。
三扐一奮百千累羅。
鴆鴆利
煌煌火車
銳釘欃槍狡狗凝牙。
淫徒燋
於幻柱。
饑囚枯於塵沙
輕妙靈質
痛戮之易加。
煩冤以彌劫。
安斯酷之可
過。
三六峻罔不可列縷。
千條殊劇萬端
苦。
喘息不經
俄聿來而忘宇。
予略一
朝以言之。
終年而震楚。
爰有五德無玷
道全
夕陽造逝慶升九天
寶殿晃昱
虛懸
瓊房兼百瑤戶摩千。
金門水精
朗。
玉巷耀琉璃之鮮。
珠樹列於路側。
鸞鳳
鳴於條間。
芳華神秀而粲藻。
香風靈飄而飛
煙。
想衣斐釁以被軀。
念食苾芳以盈前。
羲和長邁
一日萬年
無事為以干
性。
常從容於自然
映光蘂之爍爍
眇輕騰之
翩翩
妙音至樂
有生遐延
陋世
而上濟。
超倫高遷
然夫饗茲舊德日用
玉食
厥土不毛罔施稼穡
積畜雖多焉有不
竭。
齡祚雖修終焉歸滅。
三災起而宮宇散。
證至而天祿絕。
大秋考落椿之無
別。
是以如來大聖三達洞照
哀我困蒙
曉了
道要
善權灑落
或麁或妙。
溟海運流
天日垂曜
上士虛懷忘其言。
中才貞志
其教。
教無定方適物所由
宜陸以車。
應水以
舟。
敷設云云
廣術悠悠
駉未塞乎三百。
在乎一幽
掘累玄之綱領
毛目於鬯
裘。
宏籠大訓展我智分。
無不均。
有利鈍。
虛往實歸
足方寸。
愚黠並誘龍鬼俱化。
塗叢歸一般若
譬彼濟海非船莫過。
驅萬
動於道場
無為息駕
本夫三乘之始同
歸一無。
才照各異致用參殊。
應真忘有而求
空。
遂耽空而恬愉
緣覺亮累於知微
爰遷玄
不居
妙迹其再喪。
猶有遣而未虛。
士解物於都盡。
作無存其焉除。
悟之豁於鑒
先。
體之冥乎意初。
重深而絕韻。
疇剋諒而
業諸。
自古在昔先民有遇。
堂堂蔭映躬受聖
喻。
喁喁群黎耳目仰注
發矇於一咳。
革面於一哺。
並因言而後化。
未有人而不
度。
善逝迄今運轉衰。
大教雖存味之者希。
栴檀蓼蘇同芬。
夜光熠燿齊暉。
于氏
世綜體玄指。
嘉遁山澤仁感虎兕
護公證
道德淵美。
微吟穹谷枯泉漸水。
闕叟登霄
衛度係軌。
咸淡泊於無生
俱脫骸而不死。
支子特秀領握玄標
大業冲梓神風清
肅。
一言發則蘊滯披。
三番著則重冥昭。
見之足以鄙吝
聞之可以落衿驕。
遜濯流
逸契
遂初於東睪。
深味以栖素。
大寶秋毫
道風之所扇蕩
深達之所逍遙
才不難則賢不貴。
愚不笑則聖不高。
遠聲見
陋於近耳。
孰能忘味於聞韶哉。
奚適非道
之無神。
理有精麁物有彥真
大居細君小為
碩臣
羽族隷乎金翅
屬屬乎須倫。
兩儀
宗於太極
眾星繫於北辰
是以九十六種枝
條繁張。
輕遺重根躁廢靜
俱曰與聖各
一方
移山而住流。
倏忽存亡
天衣采粲
嘯靈厨之芬芳
振旅之兇
暴。
礫石琳琅
變幻之掘奇。
惜有
待之無長
斯乃數內之甘醇。
不如至道之糟
糠者也。
逮乎列仙之流練形之匹。
熊經鳥伸
呼吸太一
夕餐渝陰與素月
朝挹陽霞與朱
日。
赤斧長生於服丹。
涓子翻飛於餌朮。
久視毫。
豐人輕舉柏實
和液
之所深。
足支年而住質。
不夷而外猗。
登雲而殞卒。
括囊以堅[烈-列+(夕*ㄗ)]固同門而共
出。
理未升於顏堂。
封望乎孔室。
貴乎能飛
蛾蝶高翬
奇乎難老龜蛇修考。
逆旅
遊氣
唯心玄之可寶
存形者不足與論
神。
狎俗未可言道
道乎奚言無問無對
諮者叩窮應者負內。
默之斯通語焉則匱。
玄珠講道
吾成罔象無謂兀然
泊玄酬有箴。
宗鑽浮饗莫悟冥音。
希之彌錯
搜之愈沈。
郢人其逝為誰匠椹。
筌蹄乎淵
薈。
魚兔乎川林。
得意於談表。
目擊
廢心
無運睒倏。
往矣斯復。
忍立賢達忽如涉
宿。
千師誕化。
肇過一六。
慈氏方隆。
仰期仁
育。
孰云數遼瞥若眴目
靈轡雖迅緣樞靡
窮。
無本標我有始終
假步灼電之末。
息石飈之中。
畏塗驚寇
迷塵欲之致戎
替遠勝而婪近。
謂賒儉而交豐。
不防枯於未
飈。
零落於勁風。
思反蔕而更秀。
結萬悔
其胡充。
是以大誓之徒燒指穿石。
冥期
待。
志與心積。
浚智塹。
崇慧壁。
神劍
戒戟。
想將萌而夷斬。
情向兆而翦刺。
六賊
胸中
五道之長役。
拱己內治總持
忍。
三世都寂一心豁盡。
寄耳無明寓目
准。
塵隨空落穢與虛隕。
廓焉靈悟因權作尹。
普濟安度大悲誰愍。
蘧廬和光
遊居
乎冥泯。
任天行與物化
蹈水之無軫。
若乃
妙變神奇理不思議
大千舉於指掌
芥子
須彌
四海宅於毛孔
七寶永於劫移。
可信
而不可尋。
可由而不可知
談詠之所宣。
毫素之能披。
善乎優陀之言也。
使夫智者滿
天下
人有百頭
頭有百舌
舌解百義。
辯才
鋒逸。
合茲人以讚道
萬分未一
唯覺覺
之相歎。
敷暢而彰悉。
愚昧固陋
託狂
簡而仰述。
螢燭之烱烱。
增暉以毘日者
歟。
嗟乎方外靈藏奢遐誕宕
眾妙淵玄群奧無
量。
小成不籍大言橫喪。
坤德可厚于何不
有。
驚聽洪壑駭目崇阜
夏典載其掌握
經列其戶牖
周既達而未盡。
信齊諧之小醜
鵬鵾而標大。
而覩鳥王魚母
吁乎噫
奇傑之事。
積籍眇漫焉可稱記。
伊皇覽之
普綜。
探幽而體異。
何近嫌於割王。
碩誣乎火織。
況下斯而束教堯孔之權餌。
專專而守檢。
懼越蹈於所伺。
並廢理以證
言。
觸類取意
宏博而繁構。
更益猜而
致忌。
飾智之愕物。
故收翰而輟思。
寄一
隅於梗指。
體信明識者乎。
弘明卷第十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