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自动笺注)
高僧卷第二十九
宋左街天壽通慧大師
賜紫沙門贊寧奉勅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一(正傳二十六人附見六人)
***南宋錢塘靈隱寺一傳
釋智一者。
不詳何許人也。
靈隱寺之半
峯。
精守戒範而善長嘯
嘯終乃牽曳其聲。
入雲際。
如吹笳葉若揭遊絲
徐舉徐揚
載哀載咽。
颼飀淒切聽者悲涼
謂之哀
梵。
生物善。
或在像前讚詠流靡
靈山
㵎邊一白猿。
有時驀山踰㵎久而不還。
一乃吮吻張喉作梵呼之則猿至矣。
時人
謂之白猿梵
一公猿父
狙公也。
其後㵎邊群狙聚焉。
每至眾僧齋訖。
斂生
飯送猿臺所
後令山童呼三二聲。
則群猿
競至。
洎乎唐武宗廢教。
伊寺毀除焉。
鞠為
茂草之墟飯猿于臺。
事皆堙滅一師不詳
所終。
***元魏洛陽慧凝傳
釋慧凝。
未知何許人也。
棲止洛邑無異
藝。
修練心戒耳甞得疾暴終七日而蘇起
冥間報應
及見區分更無毫髮之差。
覩者五沙門。
一是寶明寺智聖。
坐禪
得升天堂
一是般若寺道品
以誦涅
槃經四十卷同前智聖次是融覺寺曇謨最。
稱講涅槃華嚴經領徒千數
琰摩王曰。
經者心懷彼我以驕𣣋物。
比丘中第一麁
行。
今唯試坐禪誦經最曰。
道立身已來唯
講導不能禪誦
王曰。
付司。
即有青衣
數輩。
擁送最向西北門。
屋舍皆黑。
非好
處。
次是禪林寺道恒
唱云
教導勸誘四輩
檀越一切經人中像十軀。
王曰。
沙門之體
必須攝心守道志在禪誦不干世事
喧繁
雖造經像欲得財物
既得
財物貪心即起。
既長貪行三毒熾具足
煩惱
與最同入黑門。
第五靈覺寺寶明
自稱未出家時
甞作隴西太守靈覺寺
棄官入道
雖不禪誦禮拜不闕。
王曰。
卿作刺史之日。
理枉劫奪民財
假作
此寺非卿之力。
何勞說此。
亦付青衣
入黑門矣。
凝由此省悟
最先王屬吏
名籍追攝耳。
胡太后聞之。
黃門
侍郎徐紇凝之說。
散訪驗寺額并僧名。
奏報
云城東有寶明寺。
城內般若寺
城西有融禪林靈覺三寺
并智聖道品曇
謨最道弘寶明等。
皆實有之。
太后稱歎久之
詔請坐禪誦經者一百僧。
常在內殿供養
焉。
續有詔不聽比丘經像左街路乞
索。
私有財物經像任意
凝入白鹿
山隱修道
自此京邑城下比丘多修禪
誦持大部經法焉。
系曰。
曇謨最坐講法人我入黑門中
禪誦人我隨增。
知亦不免
最與道士
爭論護法之功。
可補前過
無謂傳法
人皆墮負處。
胡后偏見不亡。
吁哉。
***成都府法聚寺員相傳
釋員相。
人也。
七歲出家
博綜內外善屬
文。
時號奇童
內修範人無間然。
龍朔
有疾終于此寺。
啟手足
房內長虹
若練而飛上天
寺塔鈴索無風自鳴
其大
門屋壁畫剝落
每夜有鼓角聲。
經百餘日
公元673年
方息。
從此鳥雀不棲其屋咸亨四年甘露
降于講堂椶櫚樹焉。
相終弟子收文集三
十餘卷
寺中石像碑相作辭龔靈曠同撰是
歟。
***越州妙喜寺僧達
僧達
姓王氏
會稽人也。
稚齒英奇不參
戲弄
龜山妙喜道場出俗
其寺南梁初
建。
樂遊方見黃梅禪師
枯苗得雨
隨順修禪罔有休懈遇印宗禪師磨心
光州道岸律師
更勵律儀
四眾依歸
公元719年
如水宗海。
開元七年示疾而終。
春秋八十
二云。
***京兆神鼎
釋神鼎者。
不詳何許人也。
狂狷而純直髮
垂眉際。
持一斗巡長安市中。
乞丐得食
就而食之。
人或施麁帛布錦綺羅縠。
綴聯衣上而著且無選擇。
甞入寺中見
法師講。
座前傾聽少時
而問貞曰。
物定已否
貞曰定。
鼎曰。
闍梨若言何因
岸為谷深谷為陵
有死即生有生即死
相糾六道輪迴何得定耶。
貞曰萬物
定。
鼎曰。
若不何不指天為地呼地為
天。
召星為月命月為星。
何得不定耶。
無以應之。
時眾驚其辯發如流貞公奧學
被挫其鋒。
頗形慚色
張文成見之歎嗟
之曰。
法師迅辯即是菩薩行位人也。
曰。
菩薩得之不喜失之不怨。
撻之不怒辱
之不瞋。
鼎今乞得即喜不得即怨撻之即
怒辱之即瞋。
由此觀之去菩薩遠矣。
時藥
錯愕合掌而散焉。
系曰。
答人之問遲巧不如拙速
傳家
百年輒伸詶對
通曰。
谷變陵遷生來
往。
萬類相糾五道輪迴
正是不遷之法可非
定耶經云。
世間相常住是也
又言。
天地星月
各據其倫終歸磨滅
非不定耶。
經云。
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是也
今不壞世間相
實相
可非定不定耶。
雖定不定解脫
相歟。
又言有喜怒非菩薩者。
菩薩雖喜
怒非喜怒
菩薩而誰也。
今聊雪利貞
欝悒歟。
***京兆泓師
釋泓師者。
齊安人也。
神龍中來遊京輦
簡傲
自持而罕言語
語則瑰怪
善地理之學
占擇塋兆
景淳一行之亞焉。
出入於鄖
韋安石之門。
與韋既密。
一日謂之曰。
道於鳳樓原見一段地。
約二十畝。
龍起
伏之形勢
有藏此者
累世台鼎
韋曰。
老夫別墅城南
閑隙國師
地。
問其價幾何
同遊林泉
資高興。
異日
韋尋前約方命駕次。
公夫人曰。
令公
天子大臣
國師陰陽術數
奈何潛遊
外而營生藏。
非所宜也
遂止。
韋曰。
舍弟
中殤男未葬。
便示此地
泓曰。
如賢弟得
此地不得將相
列卿而已
滔買葬中
殤。
後為太常卿禮儀使而卒。
泓每行視
原。
即為圖狀。
甞自洛東言於張說曰。
缺門
道左有好山岡丞相可用之。
曰。
已位極
人臣吉孰過此。
泓曰。
無人勝此。
遂咨源監
乾曜曰。
先人遺旨矣。
後曜請假東洛
遷奉而迴。
已經年矣。
泓再經缺門
其地已
塋兆
居人曰。
源氏之也。
泓曰。
數合歸源氏。
可待變化
不數年曜果
登庸焉。
泓曾誡燕公曰。
宅勿於西北隅
土。
後成坑三二處為穴。
泓驚謂燕公曰。
公元732年
令公富貴一身耳。
二十年禍及賢郎
耳。
及均垍受祿山偽官
肅宗復京以減死
論。
太上皇苦執令處斬
皆符泓言。
然中
睿朝。
崇重泓號國師
占相之言未甞
謬。
***洛陽罔極慧日傳(真法師)
釋慧日
俗姓辛氏
東萊人也。
中宗得度
具足後遇義淨三藏一乘之極。
躬詣
竺乾
心恒羨慕
日遂誓遊西域
始者泛舶
渡海自經三載
東南海中諸國崑崙誓師
子洲等。
經過略遍乃達天竺
禮謁聖迹
梵本
善知識一十三年。
咨稟法訓思
欲利人。
振錫還鄉獨影孤征
雪嶺胡鄉又
四載
既經多苦深厭閻浮
何國何方有
無苦
何法何行能速見佛。
遍問天竺
藏。
學者所說皆讚淨土
復合金口
其於速
疾是一生路。
盡此報身必得往生極樂
界。
親得奉事阿彌陀佛
聞已頂受
漸至
印度健馱羅國。
王城東北有一大山
山有觀
音像
有志誠祈多得現身
日遂七日叩
頭。
又斷食畢命為期
至七日夜未央
空中紫金色相
一丈餘。
寶蓮華。
右手摩日頂曰。
汝欲傳法自利利他
西
淨土極樂世界彌陀佛國
勸令念佛誦經
迴願往生到彼國已見佛及我得大利益。
自當淨土法門勝過諸行
說已忽滅。
食既困。
聞此強壯
及登嶺東歸
計行七
公元719年
十餘國。
總一十八年。
開元七年方達長安
進帝佛真容梵夾開悟帝心
賜號曰慈
三藏
生常勤修淨土之業。
往生淨土
集行于世。
其道與善導少康異時同化也。
又以僧徒多迷五辛興渠
興渠人多說不
同。
或云蕓薹胡荽云阿魏。
淨土集中
行書出云。
五辛此土唯有四。
二韮
闕於興渠
梵語稍訛。
正云形具餘國
不見
迴至于闐方得見也。
根麁如細蔓菁
根而白。
其臭如
國人種取根食也于
到彼不見枝葉
薹荽非五辛
所食
公元748年
無罪
日親見為驗歟。
天寶七年卒于
住寺
報齡六十九。
葬于白鹿原成小塔焉。
餘姚休光釋真法師
金華人也。
俗姓王氏
𩭤丱辭家童蒙悟道
發大精進堅持
地。
一門中數緇服
學習師古義成
聖。
八部經理宛在掌中
三乘法源盡於度
公元747年
內。
天寶六年太守秦公長史狄公知其行高
遂以名薦主休光寺焉。
二公相謂曰。
通深妙法無上義問一得三言發響
應。
利涉辯博僧會智周
與之齊驅
未可
公元749年
同日
以其八年終于寺。
本縣令王璲述
德刊銘。
洪元眘書焉。
***越州大禹神逈
釋神逈
未詳何許人也。
幼入法流齊莊
任。
高行不惡而嚴。
晚年稱心寺大義
律師
同習三觀天台宗
得旨左溪
師。
寶應年中也。
加以辭筆宏贍華藻
紜。
為朗師真影法華經文句序。
冠絕
時為世所貴。
不詳厥終焉。
***京兆鎮國寺純陀傳
釋純陀者。
西域人也。
梵名無由
翻就華
言也。
從遊京邑所欽重。
上元中便云東
渡。
人見之顏容童穉之色。
言已年六百歲
矣。
謂為八十歲人也。
言談壯舉動不
衰。
代宗皇帝聞之詔入。
禮遇極豊俾求留
年之道。
陀曰。
心神好靜
今為塵境汨之。
冥寂乎。
若離簡靜外欲留年登木
芙蕖
其可得乎。
陛下長年
簡潔
安神
神安則壽永。
寡慾則身安。
術斯已往
貧道所不知也。
由是篤重之。
永泰
預知必逝。
弟子衣鉢進上
帝賜弟
紫衣
終于鎮國寺焉。
***唐天台山國清寺道邃
釋道邃
不知何許人也。
識遠執志
恒。
懸解真宗不由邪術
末傳隋智者
道素玄微
荊溪之門沓難窺望
大曆中
湛然委付止觀輔行記。
得以敷揚
若神
驥之可以致遠也。
于時同門元浩逈知畏服
公元805年
不能爭長矣。
貞元二十一年
日本國沙門
最澄者。
東夷卉服中剛決明敏僧也。
泛溟
涬達江東
天台法門
求顗師之禪決。
屬邃講訓委曲指教
得旨矣。
乃盡繕寫
一行教法東歸
慮其或問從何而聞得
所印俾防疑誤
造邦伯作援證焉。
台州刺史陸淳判云。
最澄闍梨形雖異域
同源
特稟生知觸類玄解
遠傳天台
旨。
又遇龍象邃公。
萬行一心
殊塗
三觀
親承祕密理絕名言
猶慮他方
徒未能信受所請印記
安可不任為憑
云澄泛海到國。
教法一山天台
號一寺為國清
風行電照斯教大行
倭僧
遙尊邃為祖師
終于住寺焉。
***懷安郡西隱山進平
釋進平
姓吳氏京兆人也。
出家永安山
明福院。
風表端雅
諸經大論皆所研尋
銷文
鍊注令人樂聞。
末思禪觀
洛下荷澤
會師了悟
且曰甚矣不自外知者所知難
乎哉
後至唐州遂居西隱山
刺史鄭文簡
請入城闡揚宗旨
示滅年八十一。
大曆十四
三月入塔。
***寧州南山二聖道隱
釋道隱。
姓王氏
彭原人也。
風宇高峙情性
淡。
少脫塵勞誓從沖漠
既循師範願遊
方。
荷澤師頓明心要。
迨旋鄉土道聲洋
洋。
慕其法者若登華陰之市也。
匪召員
公元778年
臻。
檀施豐洽成精舍焉。
大曆十三年
公元805年
三月晦
囑累四部
從於中夜趺坐而終。
七十二。
法臘三十五。
弟子辯真建塔緘藏
焉今師資二座全身不朽矣。
議者以為得道
真正
其器亦然
譬猶鍊丹之鼎藥成鼎亦化
金矣。
華嚴有諸菩薩成就虛空
得無來身。
以無去故。
得不生身
以不
故。
得不聚身。
以無散壞故。
其隱師之謂
歟。
***溫州陶山道晤傳
釋道晤者。
不知何許人也。
高趣放蕩識量
難貲。
末住永嘉山側精舍
隱居修真
誥之所也。
大曆中代宗陶真君樹此精
舍。
於此進修靡怠。
人亦傾仰一夕跏趺
而卒。
身肉無沮如入三昧
議不焚葬後五
年忽右手
狀若傳香
州官民庶異之。
事奏。
賜紫袈裟
謚曰實相大師
至今
中州祈禱旛華填委焉。
系曰。
凡諸入滅舉其指者。
蓋示其得四沙
門果之數也。
昔求那跋摩舉二指而滅。
已證二果歟。
其次法京垂滅屈三指慧景
反握二指
捋之還屈。
今晤之伸指豈不同
諸。
***京兆歡喜傳(無側)
歡喜
不知何許人也。
性無羈束慈忍
和。
未甞見其慍色
號之焉
觀國之光
至于京輦
貴達下民延之少見違拒
言語
不常事迹難測。
德宗皇帝聞而重之。
興元
十二年勅永泰寺戒壇度僧。
時喜與保
禪宗
勅令受戒
緇伍榮之
至其年六
十九日卒于本寺焉。
會稽雲門寺
無側者。
外國人
未知葱嶺南北生也。
若胡
若梵烏可分諸。
建中中東遊
得意
止度其冬夏
後棲越溪雲門寺修道然善
人意
號利智梵僧焉
相傳則是寶月
人後身也。
必甞以事徵驗而知。
名德
談話終夕吳興皎然題側房壁云。
山千
雲門絕。
西僧貌古還名月。
清朝掃石行道
歸。
林下眠禪看松雪。
其高邈之狀在晝辭
焉。
***湖州杼山皎然傳(福琳)
釋皎然
名晝
姓謝氏
長城人
康樂侯十世
孫也。
幼負異才性與道合
脫羈絆漸加
削染。
登戒靈隱戒壇守直律師邊聽毘尼
道。
特所留心篇什中。
吟詠情性
所謂
其微矣。
文章俊麗
當時號為釋門偉器哉
博訪名山
法席不登聽者
然其兼攻
並進
史經書各臻其極。
凡所遊歷京師
公相敦重
諸郡則邦伯所欽
莫非始以
詩句牽勸令入佛智。
行化之意本。
在乎茲。
中年謁諸禪祖了心地法門。
與武丘山
元浩會稽靈澈為道交。
時諺曰。
之晝能
清秀
貞元初居于東溪草堂
屏息詩道
禪者之意。
而自誨之曰。
借使宣尼
博識胥臣多聞
終朝目前矜道侈義。
足以擾我真性
豈若孤松片雲禪座相對
無言而道合至靜而性同哉。
吾將入杼峯
松雲為偶所著詩式及諸文筆併寢而不
紀。
顧筆硯曰。
我疲爾役爾困我愚。
十年間。
了無所得
況汝是外物何累於人
哉。
住既無心去亦無我。
將放汝各歸本性。
使物自物不關於予。
豈不樂乎
遂命弟子
公元789年
黜焉。
至五年五月會前御史中丞李洪
河北負譴再移為湖守。
相見未交一言
怳若神合
素知精於佛理
請益焉。
宗源次及心印
公笑而後答。
他日言及
詩式
具陳宿昔之志。
公曰不然
命門
人檢出草本
一覽而歎曰。
早年曾見沈約
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詩箴。
三子所論殊不及
此。
奈何小乘褊見以宿志為辭邪遂舉
中辭人吳季德
梁常侍之後
其文有家
風。
予器而重之。
晝以陸鴻漸莫逆之交
相國于公頔顏魯公真卿
裨贊韻海二十
餘卷。
好為五雜徂篇。
用意奇險不忝
南謝遠裔矣。
清淨其志高邁其心。
薄利所不能啖。
唯事林巒道者遊。
終身無惰色。
又興冥齋蓋循燋面然故
事施鬼神食也。
舊居興國寺
起意
衣囊施之。
甞有軍吏沈釗。
本德清人也。
從州出乘馬到駱駝橋
月色皎如。
見數
盛飾衣冠
釗怪問之。
如何到此。
項王
祠東興國寺公修冥齋。
在茲伺耳。
翌日
往覆。
果是鬼物矣。
長城赳胥錢沛。
行役
泊舟山南
數十百人得非食器
束帛怡然語笑而過。
問其故云。
赴然師齋
來。
顏魯公為刺郡。
早事交遊而加崇重
焉。
貞元年終山寺
有集十卷
于頔
公元792年
集。
貞元八年正月勅寫其文集入于祕閣
天下榮之
觀其文也亹亹不厭
合律
清壯
一代偉才焉。
晝生常與韋應物盧幼
平吳季德李萼皇。
甫曾梁肅崔子向薛逢
楊逵
簪組
布衣
與之交結高吟
道。
道其同者則然始定交哉。
故著儒釋
遊傳及內典類聚四十卷號呶十卷
時貴
公元809年
流布
元和四年太守范傳正會稽釋靈澈
舊院
影堂傷悼彌久
遺題曰。
道安
無何鄉慧遠來過舊草堂
余亦當時及門
者。
共吟佳句焚香
遺德後賢所慕者
相繼有焉。
黃州大石釋福琳
姓元氏
荊州人也。
父為襄陽判司
素崇釋氏
琳幼
佛門循檢操。
早知割愛
玄靜寺謙
著師下剃染登滿足法已。
躬禮荷澤祖師
契真心。
後至黃陂營舍
終成大
安集四方禪侶
琳終時年八十二。
興元
四月入塔。
***安陸定安山懷空
釋懷空。
俗姓商氏
河陽人也。
膏粱之子幼且
矜莊
乃辭所親
本州大都廣福院出
家。
大明禪師默識空之器局不常
教誦群
經。
納法之後觀方京都
北秀禪師闡化
造而決疑
後往安陸定安山。
倏遇一叟
鎮壓此川我霑大利
結茅而止。
前叟
土地神耳。
尋因村民逐虎入山
見空歡
喜。
而白之曰。
此中多虎暴村落不安
願和
尚示以息災之法。
空曰。
虎亦眾生也。
若屠
害於彼彼必來報
迭相償報。
何時斷期乎。
僧為諸君計者善可禳去。
鄉人曰。
愚下
知唯教所在
空曰。
汝歸舍同心陳置道場
施設大會
空預法筵
至日之夕矣。
有一
虎於庵前瞑目伏地
空曰。
咄哉惡類
一報
未滅。
更增宿殃
人倫也。
不見誅。
當墮獄。
吾憫汝哉。
虎被責已。
遲迴而逝。
明日齋散上山
其虎在庵前領其七子
齋餘擲之。
各食訖為其懺悔
七虎相次
亡。
百姓胥悅
且曰。
從師居此俗無疵癘。
穀熟致拜而退。
張遼大夫為州
府吏慕容興。
往請入州。
謝病不起
部領
工匠為建禪宮畢。
示疾而終。
享年八十
公元787年
三。
貞元三年三月十六日火葬舍利入塔
焉。
***澧州慧演傳
釋慧演。
姓苗氏
襄陽人也。
父為東平紏曹。
演幼入開元寺聞經歡喜
求於章法師
度脫
章日講涅槃經。
常隨入神
通深義復能講談
一日結侶同遊華下
毛女峯觀仙掌
路出洛中乃參荷澤
通達大觀
因入南嶽
遂住澧陽
江南
公元796年
道者多矣。
貞元十二年終。
享齡七十九云。
***荊州國昌寺行覺傳(皓玉)
釋行覺
姓劉氏
鉅鹿人也。
穉歲英敏不易
方。
負志出家親難沮勸
早投本部永泰
受業
納戒後於洛都遇會禪師開悟
秉心矯跡
遊方江陵古寺殿宇摧墮
闃而無人
覺卸囊挂錫
明日樵夫
驚怪
言。
此是國昌寺。
廢已三周
知人相因
緣會
學者至矣。
鄉人來矣。
欝成一寺
節使崔尚書請召入城。
謝而不赴。
檀施
公元799年
臻。
興盛化。
貞元十五年告終
年九十二。
荊楚之人營塔焉。
南嶽山釋皓玉者趙氏
之子上黨人也。
出塵法清寺。
於荷澤會
下大明心印。
入嶽中蘭若養道
衡陽太守
公元784年
王展員外傾重
時年八十餘。
興元中入塔
云。
***鄂州開元寺玄晏
釋玄晏
江夏人也。
姓李氏
祖善博識多學
注文選。
講集於梁宋之間。
李邕北海
唐書有傳。
穉昧之齡決志離俗
至德
初年誦經高第
僧崇真剃落配住開元
公元768年
寺。
大曆三年從大闍梨真悟受具足法
便
尋律範。
目不視靡曼
不履邪徑
於四
儀中無終食之間違教儀形
峭拔眉目
朗如孤鴻野鶴獨立逈澤
望風瞻想自有
遠致
多分劑。
苟與惡比丘共住。
遑遑
如以佉陀羅炭浴身也。
不出戶牖焚香
掃地
端坐盡日不堪其憂。
晏居之。
三禪之樂不敵也。
少習毘尼長學金
剛。
解空破相極玄奧。
而聞律藏一時
外學之說。
賦詩一章
運思標拔孤遊
外。
彭城劉長卿名重五言
嗟賞之。
由是
風雲草木每有賦詠
輒為工文者之所吟
諷也。
房舍在寺之北隅。
頗為湫陋
凡當
時名士共營草堂
有若陳郡袁滋趙郡李則
盧來卿于文炫蔡直。
檀捨締構也。
鄂嶽
連師何公旌其行業
請居晉安
不移其志。
建中伊始符載與楊衡李演
約晏為塵外
公元800年
侶焉。
貞元十六年九月十四日示滅
五十八。
僧臘三十四。
遷塔于黃鶴山南
原也。
***唐南嶽澄心
澄心
姓朱氏
東海人也。
父任濟源
天寶中安史之亂遇害
穉齒母氏
河內貧極。
母即從人
心不樂隨嫁。
心之志
不群
乃投應福寺智明法師求教勗披
削。
登戒雲遊鳥宿
務急參玄
於秀師高
門下了其法要
乃觀諸方名跡
遂止衡
嶽。
請益之僧摩肩駢足。
太守吳憲忠。
心入州治
謝而不行
再命棲于龍興寺
公元802年
道者丈室恒滿
貞元十八年壬午十一月
示滅
春秋七十六。
其月二十七日入塔
云。
***唐杭州天竺寺道齊傳(法如)
釋道齊。
俗姓趙氏
錢塘人也。
幼而察慧器度
浩然
入于庠序經籍淹通
偶立當衢見僧
分衛行諷淨名經。
冥然喜之。
且召入家設
食。
問僧為居何寺。
答曰。
定水伽藍
因請
父母出家
母曰。
吾生汝時夢手擎日月
占是夢。
云貴子有五等之分。
脫或捨家。
無望矣。
由是定水從師
年十七進具
毘尼法。
復投靈隱寺華嚴經義
自爾
天竺寺修習禪定杜多行。
其山有石窟
齊於中坐
忽巨蟒矯首唅呀吞噬之狀。
愀然不動。
時有虎豹近于石室
群鹿時時
馴擾
山椒乏水。
錫杖剟地其泉迸流。
公元805年
實供其用。
貞元二十一年
四方學者勸請講
華嚴經。
時雪飄飛。
生華二本
狀若芙蕖
熠爚光發
觀者嗟歎見所未見
道譽
馨。
節儉惡衣惡食所不勝。
終于
寺焉。
又唐太行山釋法如。
俗姓韓
慈州人
也。
少為商賈心從平準
至今東京相國寺
發心
依洪思法師出家
隷業偕通。
遂往
少間遊於洛邑
神會祖師授其心訣
後登太行山
馬頭峯下可以棲神
結茅
而止。
有[示*者]塾戍將王文信。
率眾精廬焉。
刺史李亞卿中丞命入城。
不赴示寂
報齡八
公元811年
十九。
元和六年三月遷塔云。
***金陵莊嚴寺慧涉
釋慧涉
俗姓謝氏
會稽人也。
東晉太傅
之後
是知傑氣英靈間代而出。
律梁拔俗
世豈無。
為人清素戒節孤峻
好寂為樂
不棲名聞
大曆之初
金陵莊嚴寺遇
牛頭山禪師
一言知歸
遂命入室授其
法要
服膺道化
待之彌載。
不憚其勞。
捐世踵武茲嶺。
遊人境。
一衣方丈
節彌高。
自是以來道者眾。
四維方域
公元822年
霑洽
五十年中翕然歸德
長慶二年
終於山院
春秋八十有二。
門弟子惟晏等。
全師建塔於寺之西北
勒銘紀德。
若考
師之藝文
草堂廬嶽各美於當代矣。
***京兆千福寺雲邃傳(清源)
釋雲邃。
不知何許人也。
通綜經論將行
兼。
仍貫群書號為該博
好遠汎愛人無間
然。
累朝詔入內道場
順宗已來掌領譯務。
憲宗句當右街諸寺釋道二教事。
別勅
西明千福兩寺上座
風猷淹雅綱任肅然
昔賢以道生比郭林宗
公有焉。
潤州
棲霞寺清源
姓憑
南徐延陵人也。
穉年
素長亦弗群。
俗態不拘法流爰入。
造涉公
弟子焉。
學贍經律人疇匹
棲于攝
山積其齡稔。
長慶初工部尚書李相國德裕
鎮于浙西
洗心道域延居京口
諮稟禪要
雅契夙心
贊皇去郡。
返錫棲霞終于
住寺
***京師保壽寺法真傳
釋法真
不知何許人也。
器識悠深學問
博。
研窮梵典旁賾儒書
講導之餘吟詠
性。
公卿貴士無不宗奉
長慶中帝頗銳
公元824年
佛事
真屢膺召命內殿祗奉
四年赴禁
中道場。
睿武昭愍皇帝御于法席顧問三寶
功能
真得應對
辯給圜轉援據粲然
悅。
因請云。
久廢壇度僧未全法者皆老朽
兩江兵革未偃之故。
尋詔兩街佛寺
僧尼受戒壇場
三月十日始至四月
十日停。
仍令兩街功德使選擇戒行
僧謂之大德者。
考試僧尼等經。
僧能暗誦
一百五十紙。
尼一百紙。
即令與度。
真頻奉
勅修功德
故遂奏請
真之德望唱導
元。
罔知終所。
***唐呂后山道寧賁
釋寧賁
姓李氏
隴西人也。
家于毫州蒙城
幼奉釋尊而不言簪組之緒。
無得稱其
代諱焉。
賁所吐論皆以覺了不諸相
定慧而盡虛空
無以邊中可測。
無以
文字求我。
因往洪州尋道一祖帥。
見而奇
之語而異之。
大乘法器得其人矣。
遂乃
戒作入室弟子
師資歲道殊倫
欲往
天台
呂后山岑廖曰。
即是諸佛住處
天台也。
菩提直幹挺秀七尺
村豪里宿
覩其異狀歸依瞻仰
老幼爭先同味醍醐
疾病皆愈。
是時多有行路𦃓戾欲暴僧徒
賁乃引之而前。
之而退。
驚駭儀貌禮足
歸依
調御山林魔邪懾伏
不下巖嶺近萬
餘辰。
遠道高僧徒彌眾。
先時居處隘陋
殿堂
眾議經營任人資福
遠村窮墅
競助緣。
土石木工程材售巧。
山橫棟臨
飛簷
斤師斧子鳥立猿䮍。
揆景促力。
迴天殿堂成矣。
佛像列矣。
精耀俯仰照山
公元828年
姹雲。
人天不殊別開佛土
大和二年六月七
日。
遠聞道場之內有鼓鞞絲竹之聲。
是夜
二更恬然化滅。
生形七十五。
炎臘四十一。
月權殯于園禮也。
齋祭殊品哀號震山。
樹色禪枝
咽水聲於石穴
物尚知感
公元831年
人情可量。
大和五年九月茶毘
建塔道場
巽山先意也。
***閬州長樂寺法融
釋法融
姓嚴氏
閬中人也。
穉齒朴素
華楚之服。
父訓秉筆便畫佛形像
至于
聚戲搏沙為塔。
所作無非佛事
年甫十
三見釋子摳其衣坐執經卷。
苦求出家
長樂寺慧休法師弟子
經誦偕通。
霑戒善遂講南山律鈔
遊雲水。
嵩嶽
普寂禪道風行
密付心印
弋陽福寧
公元835年
放蕩閑居
道者麏至
大和九年示疾
而終。
春秋八十九。
其年正月十日門人奉神
座入塔焉。
高僧卷第二十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