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五


卷四十五 第 1a 页 WYG1073-070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别本韩文考异外集卷四
           宋 王伯大 重编
   通解
    (洪曰通解释言解鄠人对或云皆少作陈齐/之云通解之乎者也下皆未当此虽少作然)
    (亦本/讹也)
今之人以一善为行而耻为之慕达节而称夫通才者
多矣然而脂韦汩没以至于老死者相继亦未见他之
卷四十五 第 1b 页 WYG1073-0705d.png
(他下或有人字○今/按此句疑有脱误)其岂非乱教贼名之术欤(乱或/作害)
且五常之教与天地皆生然而天下之人不得其师终
不能自知而行之矣(地下方有/而字非是)故尧之前千万年天下
之人促促然不知其让之为美也于是许由哀天下之
愚且以争为能乃脱屣其九州高揖而辞尧由是后之
人竦然而言曰虽天下犹有薄而不售者况其小者乎
(或作焉/下同)故让之教行于天下许由为之师也(为之或作/之为下二)
(语/同)自桀之前千万年天下之人循循然不知忠易其死
卷四十五 第 2a 页 WYG1073-0706a.png
也故龙逢哀天下之不仁睹君父百姓入水火而不
于是进尽其言退就割烹(就下或有/其字非是)故后之臣竦然而
言曰虽万死犹有忠而不惧者况其小者乎故忠之教
行于天下由龙逢为之师也(忠之上或有/其字非是)自周之前千
万年浑浑然不知义之可以换其生也(周或作殷/方无以字)故伯
夷哀天下之偷且以彊则服食其葛薇逃山而死(之下/或有)
(人字服或作伏且以彊/则服作一句或有脱误)故后之人竦然而言曰虽饿死
犹有义而不惧者况其小者乎(故或作于是义/或作死或作强)故义之
卷四十五 第 2b 页 WYG1073-0706b.png
教行于天下由伯夷为之师也是三人俱以一身立教
而为师于百千万年间其身亡而其教存扶持天地功
亦厚矣(或无百字存下或有/于字功上或有而字)向令三师耻独行慕通达
则尧之日必曰得位而济道安用让为(用或/作能)夏之日必
曰长进而否退安用死为周之日必曰和光而同尘安
用饿为(和光而同尘方/作同尘而和光)若然者天下之人促促然而争
循循然而佞浑浑然而偷其何惧而不为哉是则三师
生于今必谓偏而不通者矣其可不谓之大贤人者哉
卷四十五 第 3a 页 WYG1073-0706c.png
(方无则字必字谓偏作为/偏矣作也矣上或无者字)呜呼今之人其慕通达之为
弊也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艺备于身而行之者
(而上或/有通字)今恒人之言通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
合者也是则古之言通者通于道义今之言通者通于
私曲其亦异矣(古之今之下/或并有人字)将欲齐之者其不犹矜粪
丸而拟质隋珠者乎(或无其字或无不/字或无之矜二字)且令今父兄教
其子弟者曰尔当通于行如仲尼虽愚亦知其不能也
(方无亦字也/或作邪非是)曰尔尚力一行如古之一贤虽中人亦希
卷四十五 第 3b 页 WYG1073-0706d.png
其能矣(贤上或/无一字)岂不由圣可慕而不可齐邪贤可及而
可齐也(也方作邪○今按恐上句无/邪字下句也字却当作邪)今之人行未能及
乎贤而欲齐乎圣者亦见其病矣夫古人之进修或几
乎圣人今之人行不出乎中人而耻乎力一行为独行
且曰我通同如圣人(进修或作中人非是我/下或有周字同字疑衍)彼其欺心
邪吾不知矣彼其欺人而贼名邪吾不知矣余惧其说
之将深为通解
   择言解
卷四十五 第 4a 页 WYG1073-0707a.png
    (韩曰此篇虽曰择言甚于水火然曰知理者/必择于言则未尝欲人缄嘿苟容而已不然)
    (则幕中之评台中之/办公岂遂忘言乎哉)
火泄于密而为用且大能不违于道可燔可炙可镕可
甄以利乎生物及其放而不禁反为灾乎(乎方作于方/无其字下二)
(语/同)水发于深而为用且远能不违于道可浮可载可饮
可灌以济乎生物及其导而不防反为患矣(乎方/作于)言起
于微而为用且慱能不违于道可化可令可告可训以
推于生物及其纵而不慎反为祸矣火既我灾有水而
卷四十五 第 4b 页 WYG1073-0707b.png
可伏其焰能使不陷于灰烬矣(陷或作蹈/或作焰)水既我患有
土而可遏其流能使不仆于波涛矣(方无而/可字)言既我祸
即无以掩其辞能不罹于过者亦鲜矣(于过或作其失/过下方有失字)
所以知理者又焉得不择其言欤其为慎而甚于水火
(言上方无其/字而字恐误)
   鄠人对
    (樊曰新史孝友传云唐时陈藏器注本草拾/遗谓人肉治弃疾自是民间以父母疾多刲)
    (股肉以进或给帛或旌门善乎韩愈之论得/父母疾烹药饵以是为孝未闻毁肢体者也)
卷四十五 第 5a 页 WYG1073-0707c.png
鄠有以孝为旌门者乃本其自于鄠人曰彼自剔股以
奉母疾瘳大夫以闻其令尹令尹以闻其上上俾聚土
以旌其门使勿输赋以为后劝(孝下为字疑衍又疑是/而字其门或无其字以)
(为或作欲为恐按尹谓/京兆尹令字 衍下同)鄠大夫常曰他邑有是人乎愈
曰母疾则止于烹粉药石以为是未闻毁伤支体以为
养在教未闻有如此者(或无愈字或无止字母下十二/字 本作父母疾烹药饵以是)
(为孝字今按是字或是事字按下文又有/未闻 此未闻字恐衍或是若夫字之类)苟不伤于义
则圣贤当先众而为之也(圣贤方/作贤圣)是不幸因而致死则
卷四十五 第 5b 页 WYG1073-0707d.png
毁伤灭绝之罪有归矣其为不孝得无甚乎(而下或有/此字 今)
(按此句上是/字疑是此字)苟有合孝之道又不当旌门盖生人之所
宜为竭(竭当/作曷)足为异乎(苟或作若合下疑/有乎字或无足字)既以一家为
孝是辨一邑里皆无孝矣以一身为孝是辨其祖父皆
无孝矣然或陷于危难能固其忠孝而不苟生之逆乱
以是而死者乃旌表门闾爵禄其子孙斯为为劝已矧
非是而希免输者乎(生之方云刘仲枕谓之当作/于恐或然也表下或有其字)习不
以毁伤为罪灭绝为忧不𦝫于市而已黩于政况复旌
卷四十五 第 6a 页 WYG1073-0708a.png
其门(为忧或作/其忧非是)
   河南府同官记(方无/府字)
永贞元年愈自阳山移江陵法曹参军获事河东公公
尝与其从事言建中初天子始纪年更元命官司举贞
观开元之烈(方无下公字烈或/作例或作列非是)群臣惕慄奉职命材登
良不敢私违当时自齿朝之士而上以及下百执事官
阙一人将补必取其良(百下方/有吏字)然而河南同时于天下
称多独得将相五人(或无同时二字方无将字人今按/下文所记实为宰相者三 裴均)
卷四十五 第 6b 页 WYG1073-0708b.png
(未为真相故特著其官职戎马之/盛则此处宜有将字方本误也)故于府之参军则得
我公于河南主簿则得故相国范阳卢公(迈/)于氾水主
簿则得故相国今太子宾客荥阳郑公(馀庆下相国上/方无故字 今)
(按故故相犹今言前宰相/非亡没之谓方本误也)于陆浑主簿则得相国今吏
部侍郎天水赵公(宗儒相国今/或作今相国)于登封主簿则得故吏
部尚书东都留守吴郡顾公(少连故下方有相国字/今以下文考之非是)
公去河南为右补阙其后由尚书左丞至宰相郑公去
氾水为监察御史佐山南军其后由工部侍郎至宰相
卷四十五 第 7a 页 WYG1073-0708c.png
罢而又为赵公去陆浑为右拾遗其后由给事中为宰
(中为或/作中至)顾公去登封为监察御史其后由京兆尹至
吏部尚书东都留守我公去府为长水尉其后由膳部
郎中为荆南节度行军司马遂为节度使自工部尚书
至吏部尚书三相国之劳在史册顾吏部慎职小心于
时有声(在上或/有布字)我公愿洁而沉密开亮而卓伟行茂于
宗事修于官嗣绍家烈不违其先作帅荆南厥闻休显
武志既扬文教亦熙登槐赞元其庆且至(帅或作扜/亦方作既)
卷四十五 第 7b 页 WYG1073-0708d.png
好语故事者以为五公之始迹也同其后进而偕大也
亦同其称名臣也又同官职虽分而功德有巨细其有
忠劳于国家也同有若将同其后而先同其初也(或无/官职)
(字分作则属之下文而无而字/忠上或无有字家下或无也字)有闻而问者于是焉书
既五年始立石刻其语河南府参军舍庭中(方无有字/语下方有)
(于/字)于时河东公为左仆射宰相出藩大邦开府汉南(时/或)
(作/是)郑公以工部尚书留守东都赵公以吏部尚书镇江
陵汉南地连七州戎士十万其官宰相也留守之官居
卷四十五 第 8a 页 WYG1073-0709a.png
禁省中岁时出旌旗序留司文武百官于宫城门外而
衙之(守下方/无之字)江陵故楚都也戎士五万三公同时千里
相望可谓盛矣河东公名均姓裴氏
   记宜城驿
    (方作宜城驿记下或/有愈代侄孙作五字)此驿置在古宜城内驿东北有井传是昭王井有灵异
至今人莫汲(内下或有复出宜/城字方无昭字)驿前水传是白起堰西
山下涧灌此城坏楚人多死流城东陂臭闻远近因号
卷四十五 第 8b 页 WYG1073-0709b.png
其陂臭陂有蛟害人渔者避之(或脱堰字臭陂/上或有曰字)井东北
数十步有楚昭王庙有旧时高木万株多不得其名历
代莫敢剪伐尤多古松大竹(或无昭字/名方作始)于太傅帅襄阳
迁宜城县并改造南境数驿材木取足此林(或无/阳字)旧庙
屋极宏盛今惟草屋一区然问左侧人尚云每岁十月
民相率聚祭其前庙后小城盖王居也(后或/作复)其内处偏
高广员八九十亩号殿城当是王朝内之所也(城或作/域朝或)
(作/庙)多砖可为书砚自小城内地今皆属甄(音/真)氏甄氏于
卷四十五 第 9a 页 WYG1073-0709c.png
小城北立墅以居甄氏有节行其子逢以学行为助教
元和十四年二月二日题
   题李生壁(平/)余始得李生于河中今相遇于下邳自始及今十四年
(邳或作邽非是洪云下邳/贞观中属泗元和中属徐)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
通人事追思多有可笑者与生皆然也今者相遇皆有
妻子昔时无度量之心宁复可有是生之为交何其近
古人也(近下方/有于字)是来也余黜于徐州将西居于洛阳泛
卷四十五 第 9b 页 WYG1073-0709d.png
舟于清泠池泊于文雅台下西望商丘东望修竹园入
微子庙求邹阳枚叔司马相如之故文久立于庙陛间
悲那颂之不作于是者已久(丘或作州非是庙陛间或/作庙下陛间颂之方作之)
(颂衍今按庙字/疑 或作庙下)陇西李翱太原王涯上谷侯喜实同与
(涯或/作渥)贞元十六年五月十四日昌黎韩愈书
 
 
 别本韩文考异外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