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724-009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思辨录辑要卷十一
             太仓陆世仪撰
  修齐类
自甲申乙酉以来教授不行养生之道几废乙酉冬季
 学为贾而此心与贾终不习因念古人隐居多躬耕
 自给予素孱弱又城居不习四事不能亲执耒耜但
 此中之理不可不略一究心虞九江兄向有水田在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724-0091b.png
 西郭已躬耕有年矣为予略说其概予有薄田二十
 亩在廿三都佃甚贫不能具种予乃出工本买牛具
 自往督而佐之一则古人省耕省敛之方一则稍欲
 涉猎其事以验农田水利之学也天时地利人和不
 特用兵为然凡事皆有之即农田一事关系尤重水
 旱天时也肥瘠地利也修治垦辟人和也三者之中
 亦以人和为重地利次之天时又次之假如雨旸时
 若此固人之所望也然天不可必一有不时硗确卑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724-0091c.png
 下之地先受其害矣惟良田不然此天时不如地利
 也田虽上产然或沟洫不修种植不时则虽良田无
 所用之故谚云买田买佃此地利不如人和也三者
 之中论其重则莫重于人和而地利次之天时又次
 之论其要则莫要于天时而地利次之人和又次之
 故雨旸时若则下地之所获与上地之获等土性肥
 美则下农之所获与上农之获等劳逸顿殊故也然
 使既得天时既得地利而又能济之以人和则所获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724-0091d.png
 必更与他人不同所以必贵于人和也
予向读区田法而异之以为播种之中既有此妙法古
 人何不悉以之教民又民间何以竟不传此法尝疑
 不决及读元史见元时尝以此法下之民间教民如
 法耕种民卒不应又特遣耑官分督究竟迄无成功
 未审教督者非人耶抑此法终不可行耶予尝欲亲
 试之而未暇今岁既亲田事将以此法遍商之老农
 且以语陈子言夏亦令试其事庶可得其实也今备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724-0092a.png
 录此法于后
区田说曰地一亩阔一十五步每步五尺计七十五尺
 每一行占地一尺五寸该分五十行长一十六步计
 八十尺每行一尺五寸该分五十四行长阔相乘通
 二千七百区空一行种一行于所种行内隔一区种
 一区除隔空外可种六百七十五区每区深一尺用
 熟粪一升与区土相和布榖匀覆以手按实令土种
 相着苗出看稀稠存留锄不厌频旱则浇灌结子时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724-0092b.png
 锄土深壅其根以防大风摇摆古人以此布种每区
 收榖一斗每亩可收六十六石今人学种可减半计
又汜胜之书及务本书谓汤有七年之旱伊尹作为区
 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诸山陵倾阪及高丘城上皆
 可为之大麦山药艿子大小豆俱可如式课种又曰
 向年壬辰戊戌饥歉之际但依此法种之皆免饥馁
 此已试之明效也若果尔似又无不可为者
王祯曰古人区种之法本为济旱惟近家濒水为上其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724-0092c.png
 种不必牛犁但锹钁垦斸便于贫难大率一家五口
 可种一亩男子兼作妇人童稚量力分工定为课业
 各务精勤用省工倍田少收多按此云近家濒水则
 丘陵城阪之地必不可种矣又闻常州镇江田甚高
 仰而土性受水每农夫转水一日则可停二三日太
 仓土性独不然其高仰之地遇旱日必打水二遍若
 㽘地则全不受水未可一槩论也
贾思曰区田以粪气为美不必皆良田又不耕旁地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724-0092d.png
 庶尽地力盖区种不先治地即荒地为之也又曰区
 中生草拔之区间草以刬刬之若苗长不能用锄则
 以钩铲比地刈其草秽又曰兖州刺史刘仁之昔在
 洛阳于宅田七十步之地域为区田收粟三十六石
 然则一亩之收有过百石矣
徐玄扈曰区收一斗亩六十六石即区田一亩可食二
 十许人矣盖古今斗斛绝异周礼食一豆肉饮一豆
 酒中人之食也孔明每食不过数升而仲达以为食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724-0093a.png
 少事烦若如今斗则中人岂能顿尽孔明数升已自
 不少廉颇五斗过于太多计今之亩若斗则每亩可
 收数石可食两人以下耳见文学张弘言有粪种壅
 法即今常种稻田亦可得榖亩二十馀斛也
按区田之法云田一亩可收榖六十六石许计今榖一
 石大约得米四斗六十六石榖则当得米二十六石
 四斗也田法积步二百四十为一亩今得二十六石
 四斗米是约每步得米一斗一升也今江南种田法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724-0093b.png
 每人莳秧六稞相去八寸则一步之地当得稞六十
 馀刈穫之日每人刈稻一行为六稞又一行共十二
 稞为一铺收束之日或二铺三铺四铺五铺为一束
 不等二铺为上三铺为中四五铺为下今以三铺言
 每地一步约可得禾二束每禾一束得米五合二束
 共得米一升一亩二百四十步当得禾四百八十束
 米二石四斗其二铺者每步约得禾两束半米一升
 五合一亩该得米三石六斗之数今江南湖荡间膏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724-0093c.png
 腴去处地辟工修者大约如此其馀常田大约三铺
 为束者得一石五六二铺为束者得二石五六此地
 力薄亦种艺不得法也
莳秧之法每人莳一行每行横莳六稞每稞相去八寸
 此定法也今田家或互相换工或唤人代莳包莳奸
 人偷力多将秧稞莳开每稞相去或至一尺外及尺
 许不等者则一亩地几减秧稞大半收穫鲜少半由
 于此不可不知吾闻娄东乡旧有富人善种田莳秧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724-0093d.png
 之日酒饭极丰其莳法每人俱以绳约使不过五寸
 故其田秧稞密而分行整收穫亦倍则莳秧法亦宜
 讲也又闻江乡有秧繵以竹为之以约莳秧者即此
 意
予欲以区田语乡人询其可否恐乡人以为书本中语
 骇而不信乃言曰近有自湖广来者云彼处种田有
 区种法亩可得米二十石许果否因以其术详告之
 乡人曰理或有此吾卿有种芋者其法近此因言种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724-0094a.png
 芋法先掘地为区每区深阔各三尺许熟粪壅之每
 区种芋一株渐锄土壅芋既成每区得芋若干斤每
 斤得金若干计每亩约得金四十两许即此法也则
 区田似亦可行予又问种芋得利如此今人家何不
 多种曰工力甚费人不耐烦然则区田之法不行亦
 工力费而人不耐烦也欤然当赋役烦重之世苟能
 躬耕四五亩即可为一家数口之养此莫大之乐又
 何工力烦费之足忧乎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724-0094b.png
予闻东乡有撮榖法种必倍收而人每不肯种又不能
 多种予问其详云撮榖有二难一则耘铴难二则易
 酣不能耐风潮也盖撮榖之法先耕地车水浸田然
 后下种以三指撮榖种下之约五六寸一撮如莳秧
 状撮毕以足徐退复撮如初足从水中行水微荡漾
 则榖种不定多四散不能成稞簇故不便耘铴又根
 出浮面入土不深稞长大上实下虚故易酣且不耐
 风雨也以此知区田之法之善隔区分种则下种有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724-0094c.png
 地不必足立水中以手按实则无荡漾之患苗出看
 稀稠存留则无耘铴之艰渐耨陇草以壅其根则根
 深蒂固无酣侧之虞而耐风与旱以此徵之区田之
 倍收必矣人何不略仿此意而小试之
撮榖区田之倍收有故盖秧不移种元气未泄也今田
 家莳秧先一日拔秧浸水中或一宿或再宿不等甚
 者或经三四宿而后始莳莳之时抛掷堆垛略不少
 惜莳后遇赤日则黄萎数日而后始醒盖秧之元气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724-0094d.png
 泄尽矣其值阴雨而易醒者则稻必胜早莳之胜于
 晚莳亦以过小暑则气渐热秧难遽醒也由此观之
 同一莳也醒之难易犹系禾之善否而况移种之分
 乎
看来秧性亦太耐磨折今草木之类必贱种乃易植其
 贵种则移种之顷百方调护犹多萎死秧则不然其
 拔也信手速拔略不顾惜抛折堆垛弃置累日其莳
 也两指夹之插入水土纵横欹斜未尝壅治然及其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724-0095a.png
 既成犹能每亩收三四石使壅护爱惜曲尽其道如
 区田诸法所获过倍亦何足疑乃今人习于苟简惟
 务欲速终不肯加功加力至诬古法以为必不可用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古人云卤莽而耕灭裂而穫此
 言岂欺我哉但野人愚而固未可以言语争有心者
 能躬行以率之则庶几矣
秧苗入土深则难出秧根入土不深则难久故农人于
 播种之始则撒秧于一处以浮灰轻盖之既长则另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724-0095b.png
 分而插莳所以顺其浅深之性也是亦可谓得其术
 矣然孰若区田之法不用移植而尽浅深之宜为尤
 得其术哉亢仓子曰稼欲产于尘而植于坚浅深之
 谓也
凡秧行最宜整莳秧最不宜速速则秧行乱矣乱则疏
 密失宜难于耘铴且不通风吕不韦作吕览言农事
 甚悉其辨土篇曰衡行必得纵行必术正其行通其
 风禾心中央帅为冷风正此意也乃知古人之于农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724-0095c.png
 事其用心至矣
汉武帝使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其耕耘下种
 田器皆有便巧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用
 力少而得榖多按代田即古后稷法一亩三圳岁代
 其处故曰代田后稷以二耜为耦广尺深尺田圳圳
 长终亩一亩三圳一夫三百圳而播种于圳中苗生
 叶以上稍耨陇草因壝其土以附苗根故诗曰或耘
 或耔黍稷嶷嶷耘除草也耔附根也言苗稍壮每耨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724-0095d.png
 辄附根比盛暑陇尽圳平则根深而能耐风与旱故
 嶷嶷而盛缦田平田也谓如今之田亩不为圳漫漫
 然故曰缦田此大约如区田而简易过之然曰过缦
 田每亩一斛以上则亦不过略胜而已区田数倍之
 说恐未必也
赵过代田之法其简易远过区田盖区田之法必用锹
 钁垦掘有牛犁不能用其劳一必担水浇灌有车戽
 不能用其劳二且隔行种行田去其半于所种行内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724-0096a.png
 隔区种区则半之中又去其半田且存四之一矣以
 四之一之田而得粟欲数十倍于缦田虽有良法恐
 不及此今欲以代田之法参区田之意更斟酌今农
 治田之方而用之凡未下种之初先令民以牛犁治
 田圳圳深一尺广二尺长终其亩亩间为陇陇广一
 尺积圳中之土于陇上一亩之地阔十五步步当六
 尺十五步得九十尺当为圳陇三十道圳之首为横
 沟以通灌输夫圳陇分则牛犁用矣衡沟通则车戽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724-0096b.png
 便矣圳广于陇则田无弃地矣乃令民治粪粪之法
 各以其土之所宜及时播种播种之法一如区田先
 以水灌沟使土少苏平其块磊乃徐播种以手按实
 盖之以灰而微润之苗出耘之如法使其中为四行
 行相去五寸间可容铴生叶以上乃渐耨陇草壝土
 以附之其应下壅及应阁水复水俱依今农法试之
 当必有验
耘苗法吕览辨土篇最详其言曰苗其弱也欲孤其长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724-0096c.png
 也欲相与居其熟也欲相扶孤谓相悬去如孤也相
 与居则渐近矣相扶则丛立如轧盖初时耘之使稀
 则后来长开方有地步否则根轧而不实矣又曰三
 以为族禾乃多粟大约耘苗当存三茎为一簇其傍
 相去五寸此为要法今莳秧者亦大约三四茎一莳
吕览又曰凡禾之患不俱生而俱死是以先生者美米
 后生者为秕是故其耨也长其兄而去其弟谓存其
 长大而去其弱小者也若弱小者不去则长大者亦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724-0096d.png
 因之而多秕矣又曰树肥无使扶疏树硗不欲专生
 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秕硗而专生则多死盖肥硗
 之地其禾根株易盛故立苗欲稀不然则气郁而不
 展故多秕硗确之地其苗根株难盛故欲相援以立
 不然则气弱而不能自存故多死吕览之言亦精矣
予尝行田间见沟间有禾长茂特盛于他禾顾问之曰
 此秧之馀未遑他莳者也予曰长茂如此他日收穫
 亦必倍他禾乡人曰不然虽长而轧他日盖多秕耳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724-0097a.png
 此即吕览肥而扶疏则多秕之说也使如长兄去弟
 之法则何至听其多秕哉
今人不种区田者一则不知其法一则工力费一则江
 南水田田中冬夏积水不便开沟分圳惟高田可分
 圳则又有不便者高田冬必种麦麦至夏至方收穫
 若区田则清明榖雨之时已将播种其开沟分圳须
 于冬春之间做完是因榖而废麦区田所以纷不可
 行也然予于此又有一说今人欲种早花或早稻则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724-0097b.png
 冬间便荒地不种二麦其言曰虽少却一熟然地力
 总在内不较输也早稻早花之穫不及区田然农人
 犹能舍彼就此况区田乎故吾以为农人能分早花
 早稻之田以种区田亦庶几两得矣
种区田又有两便之法凡农家种稻先于清明时治地为
 秧田俟小满前后分莳其种秧之田亦拔起再莳今何
 不寄种秧于区田当播种时分其田十之二三开圳
 如前法俟苗长插莳之际则分其馀秧以莳他田在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724-0097c.png
 区田则以当耘耔在常田则以当播种是诚两便
农家种稻最畏耘铴盖耘铴之时正当溽暑又苗禾已
 长人行其中暑气蒸郁大不堪耐故农耘锡多在清
 早日稍中即起或有竟不耘铴者区田费耘故人尤
 畏然吾又有说于此当田耘铴多在暑中者以莳时
 故晏也若区田不用插莳则苗长自速大约常田插
 莳之时区田已将耘铴矣何暑之有至于锄土壅根
 则今种棉之家日暴于田不以为苦而不锄区田陇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724-0097d.png
 高土不濡水与锄棉同亦何惮而不为哉
种田唱歌最妙盖田众群聚人多口杂非閒话即互谑
 虽严禁之不可止惟歌声一发则群嚣寂然应节赴
 工力齐事速但歌辞淫秽殊坏风俗拟效吴歈体撰
 歌辞数十首一本人情发挥风雅凡田家作苦孝弟
 力行以及种植事宜家常工课与夫较时量雨赛社
 祈年之类俱入之歌中以教农民似亦于风教有裨
稻熟时予往观刈穫见田傍一禾甚长高众禾约尺馀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724-0098a.png
 顾问之佃曰此予偶遗一粒榖未尝粪治今秀实如
 此亦甚奇予因数其穗得二百馀粟时众禾遍数皆
 九十馀粟是禾不啻倍之因思此禾盖未尝多种元
 气未泄故也然偶遗田傍不粪不耘纤毫未加人力
 其稍壮硕者特以得全于天耳使如前法尽种植之
 宜其穗之长茂坚好又岂特如斯已信乎树艺之法
 不可不讲也
高乡人种稻甚劳甚费故谚曰倒一囷竖一囷信非诬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724-0098b.png
 也古语云榖贱伤农以甚劳甚费之物而又值贱价
 则农诚有伤者有位者当此时岂可不讲常平法耶
考工记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
 尺深尺谓之畎耜即今锄头也然锄便于除草不便
 于起土发土者今谓之铁头广一尺其功用
 殆胜耜矣使为广尺之畎则一人可胜若两人并发
 则广二尺矣
象山先生尝述其家治田之法用长大钁头锄深至二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724-0098c.png
 尺许广一尺半植一禾大旱时以田肉深独得不旱
 每穗数至二百粒他处不及百粒故所收尝倍古人
 云深耕易耨观此信耕之贵深也但云广一尺半立
 一禾又古有云立苗方二尺者恐太稀与八寸之说
 太相远当试之
刘章耕田歌深耕播种立苗欲稀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此犹畎亩遗意
亢仓吕览之言皆曰稼容足耨容耰耘容手又曰其种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724-0098d.png
 勿使数亦无使迹疏则苗立苗方二尺及尺半之说
 恐太稀八寸之说是
俗说动称犁耙今江南农家犁则有之未见用耙耙制
 见农政全书有方耙有人字耙其意大约如犁亦用
 牛驾但横阔而多齿犁后用之盖犁以起土惟深为
 功耙以破磈惟细为功耙之后又用耖用劳耖如耙
 而齿更长所以耖土益细劳则条木编之以摩田也
 今农家种稻耕犁之后先放水浸田然后集众用铁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724-0099a.png
 𨫒𨨯土块谓之曰摊亦谓之削亦谓之落别(江南/呼土)
 (块为/别)用力颇众使有耙耖劳诸器可省工夫大半
中土有耧车制状如三足犁中置耧斗藏种以牛驾之
 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随下又有用粪耧者用筛
 过细粪或蚕沙随种而下按此器可用以种麦然于
 耙耖之尾用之为佳又崔实论曰汉武帝以赵过为
 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
 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即此耧车之谓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724-0099b.png
苏文忠序有秧马之说亦甚奇云予昔游武昌见农夫
 皆骑秧马以榆棘为腹欲其滑以楸梧为背欲其轻
 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
 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日行千畦较之伛偻而作者
 劳逸相绝矣按秧马制甚有理今农家拔秧时宜用
 之可省足力兼可载秧供拔莳者甚便
今耘铴耘瓜江浙间新制也古无此器匍匐水中以手
 耘之故农人惟耘田为尤苦今得此器劳逸不啻天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724-0099c.png
 壤乃知何事不可为便巧惟圣哲者能用其心则天
 下万世被无穷之利矣可不加之意哉
农人刈穫时最苦伛偻而行手足腰俱病予甚悯之欲
 思一巧便之器而无其法农政全书有推铲以木为
 之柄长七尺首岐两股如乂形贯以横木两端各穿
 小输圆转中嵌铲刀用则就地推去以断禾茎云用
 以收乔麦此亦甚便但恐稻稞甚大未能即断也记
 此以俟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724-0099d.png
言夏躬耕于蔚村予以区田法告之言夏有舍傍地七
 分因掘七区曰若得一区一斗予此七区当七分地
 矣然法不俱尽善区底不平又下种时不按实苗出
 聚中央一处又不耘稀又为恶客粪坏四区馀三区
 结子时渴水不实反不如常禾但根叶颇茂于常禾
 耳
 
 思辨录辑要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