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724-0107a.png

思辨录辑要卷十三
太仓陆世仪撰
治平类
设官分职所以为民极也故官制清则民志定周制在
天下惟公侯伯子男在一国惟卿大夫士而已自秦
罢侯置守分爵二十级而汉唐宋因之愈棼愈乱其
制有爵有职官有加官又有散阶勋爵或一官而兼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724-0107b.png

贵名目混淆等第杂乱欲居官者顾名思义难矣于
以治民不亦谬哉故愚谓治天下断自清官制始
三代以官为治事之司故其制简而清后世以官为赏
人之物故其制繁而乱
勋阶之制始于唐历代因之夫既有品级又有勋阶不
繁而益繁乎且古制卿大夫士至明始一以大夫为
称而但以荣禄光禄资善资政为次第亦何所分别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724-0107c.png

盖因循于唐宋之旧而不知取法于三代也
九品之制竟以上卿亚卿少卿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上士中士别之似觉清楚
三公三孤古所谓论道经邦贰公弘化者也记曰天子
无职三公无官参职天子何官之称盖非特参职天
子直尊于天子矣故其称曰师曰傅曰保皆尊于天
子之称也惟周召之伦足以当之无则宁缺故曰官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724-0107d.png

非周召不可也后世不务得周召其人而概以公孤
为兼官驯至唐宋或以之加武臣或以之加寺宦或
以之加亲王子弟名实之乖遂至大坏先王之意荒
矣愚谓师傅等官多属空名似不必设之独所谓国
子监者是诚首善之地而老更又所当敬礼者也当
慎择其人即以师傅之礼尊之北面受教隆之以礼
而不烦之以事重之以道而不授之以权即古公孤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724-0108a.png

既徒设空名不徵实用愚故欲以管窥蠡测之见存
诸私记焉
语曰人主之职在论相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
禹皋陶为己忧自古及今未有宰相不得其人而天
下治者自明初不许设丞相心窃疑之及历考古今
周礼无宰相之官自秦始制丞相尧之于舜舜之于
禹信之专任之久盖将禅之也家天下以后此任未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724-0108b.png

名不一或称尚书令或称中书令或称仆射或称平
章或称同三品或称大学士虽皆宰相之职然大约
皆二三并任不独任且皆兼官非专官其专官而独
任者在汉则曹操在魏则司马师昭又有黄钺大将
军大丞相诸大将军之类皆为专官独任未尝授人惟
宋齐梁陈隋诸臣将受禅则居之此外惟桓温王敦
侯景则知丞相之职其不可专官独任亦较然矣按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724-0108c.png

得六相而天下治六相即六官也周礼天官谓之冢
宰则既以宰与天官矣但专任恐权太重故使之同
于五官后世诚能法周官之意竟以六官为六相冢
宰提其衡五官襄其事而天子亲决万几于上则既
无专擅之嫌亦无纷扰之患天下受置相之利而不
受置相之害或者其庶几乎
国家设五军都督府其衙门及官衔品级俱尊于部院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724-0108d.png

所武官一应承替袭职之事皆必达于兵部而后行
则尤有犬牙相制之意盖开国之虑深矣
亲军卫之与五军府即汉之南北军也其势互相制驭
不为不善但五军府都督多以勋臣为之锦衣则专
以恩赉大臣子弟虽即周官庶子之意然率以不知
兵之人充任缓急莫可恃矣愚意二军之将亦当间
用边将中之年老者盖既以示国家优厚之恩而亦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724-0109a.png

吏部古天官冢宰之职也然古者太宰之职掌建邦之
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曰治典曰教典曰礼典曰政典
曰刑典曰事典盖偏言则专一职统言则包六职犹
四德之仁兼四端统万善也今则专于选事犹一郎
曹之职矣愚谓宰相可不必设而吏部则不可偏于
一事也宜稍仿古冢宰之职事权虽分掌于六官而
权要则独绾于冢宰庶无专权之虞亦无涣散之弊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724-0109b.png

得已而用资格此吏胥之事非官长之事也试能参
用古法朝廷择冢宰冢宰举五官五官各举其属外
官之长及外官之僚属亦如之吏部但总其成则头
绪清而人才易于器使矣吏部未知职要之法用人
之效未可期也
周制地官司徒主教养万民今之户部但主户口田赋
贡役经费非古制也盖古者王畿千里千里之外以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724-0109c.png

故可专意教养今则海内之田赋皆属户部势不得
不以教之一字听之学校而全部专心会计矣明初
止分四司而其后又分十三司十三司各分四科诚
以庶务之浩繁也然古者有教有养而后世但闻取
民世代升降感慨系之矣
古者成均教土司徒教民三物八刑五礼六乐皆所以
齐民也汉唐以来成均教士之法犹存其名至司徒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724-0109d.png

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以此知教民尤急
于教士也为人上者可不加之意乎
礼部一王礼乐教化之所出也而有僧录道录二司何
居且僧录道录不己而又有教坊司伤化甚矣其一
举而釐正之乎
在昔汉有太尉大司马大将军五季有枢密院大约皆
主兵柄而权在宰相之上权臣挟震主之威者率居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724-0110a.png

府后以朱文正坐罪废不设寻分为五军都督府虽
品秩如故而兵部阴移之其权分矣至永乐中尽归
兵部五府都督不过守空名与虚数防微杜渐莫此
为善有国者所当法也
伏读诸司职掌内刑部一条有曰凡籍产不得及其先
坟茔此一语真王者之言与文王罪人不孥之意并
美千古矣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724-0110b.png

工部凡军器军装火器属虞衡战车属都水名义未正
愚谓都水屯田可并也军器则宜另为一司
慎刑虽天子美事然愚以为慎刑莫如简法盖简则冤
抑少繁则冤抑愈多欲救之而适以毙之今一刑也
既有刑部又有大理又有都察院谓之三法司为太
繁矣而镇抚诏狱又得参其间欲无冤抑得乎故愚
以为不特镇抚可废即大理亦可废也一刑部足矣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724-0110c.png

道然过于优厚不为限制宗繁费大为惠终穷亦国
家莫大之忧也愚谓子孙之亲与祖宗等祖宗尚以
亲尽为隆杀况于子孙而不为之差等乎有天下者
宜一以古礼为准上则子孙曾玄皆以四代为次第
如天子之庶子则为皇子皇子之子为皇孙以下为
皇曾孙为皇玄孙其禄以渐而降至皇玄孙后则不
降不可降也皇子之庶子又为王子王子之子为王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724-0110d.png

则不降无可降也如此则不至有过重之忧亦不至
有失所之患庶几情义兼至矣今试拟图如左至于
禄之厚薄则君相临时斟酌可也
宗藩递降图
皇子 皇孙 皇曾孙 皇玄孙 五世不降
王玄孙 五世不降
王曾孙 王玄孙 五世不降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724-0111a.png

王子 王孙 王曾孙 王玄孙 五世不降
夏殷周皆有九卿即少师少傅少保及六官外此无卿
今制六部都通大谓之大九卿而鸿胪太常光禄寺
又谓之小九卿以今观之殊可并省如鸿胪太常光
禄可并入礼部太仆苑马可并入兵部翰林尚宝钦
天可并入吏部国子监则当格外独尊而不当侪于
诸卿此势之至便而制之至善者也昔宋初虽有九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724-0111b.png

有执掌中兴初并省冗职卫尉太仆并兵部太府司
农并户部光禄鸿胪并礼部亦恶其头绪之分也立
官制而能使头绪井然则治天下之道思过半矣
周礼不设谏官先儒以为人人可谏故不设谏官此亦
一说然亦可见三代信大臣之专待大臣之厚此由
三代人主皆能正心诚意以身取人故也故愚以为
朝廷设台谏不如设师傅师傅教人主以正心诚意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724-0111c.png

昔人谓周礼无谏官凡官皆可谏者其言似是而实非
也天官之属师氏诏王善保氏谏王恶则保氏便是
谏官故后世之设谏官非周礼意也其必复师氏保
氏之旧而在于王所乎翰林院始于唐唐制乘舆所
在必有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医卜伎术之流皆寘于
别院以备燕见而文书诏令则掌于中书舍人未之
及也乾封以后始召文士元万顷等草文辞谓之北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724-0111d.png

掌四方表疏批答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
院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其后
选用益重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又为天子私人而
翰林院始大重然所谓学士皆以亲疏远近为贵贱
未尝有一定之品秩也宋始有定制职始贵显至于
今制则直以为储相之地士子登高第者竟入翰林
不数年可坐致馆阁夫宰相天子安危之所寄也人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724-0112a.png

国乎(仪/)谓翰林既为储相地当即以相业期之入院
之后宜讲贯历朝经制务为明体适用之学则得之
矣
古者太子太傅在前少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无
所谓东宫官属也秦汉以下始加置詹事中庶子及
诸府寺等官亦有以他官而监护者(仪/)谓太子在东
宫止有学问无他职事何必另建官属保傅之任宜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724-0112b.png

日夕习礼乐政事于太学更妙选太学端方之士与
之朝夕周旋更迭进见所谓太子入学则与士齿是
也若设专官是狭小其途矣
太常司祭祀礼乐之事宜妙选官属择知礼识乐者为
之不宜泛泛升授也
周礼医师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
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夫十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724-0112c.png

民命也今制虽亦有三年五年试法而俱为虚文无
怪乎世之无良医也
冯相保章周礼俱属秋官明朝特设钦天监重之也亦
秘之也然其职太卑又其官世傅不选于外止能知
数未能明理是以久而废弛鲜克胜任钦若昊天者
当尊其官宽其禁令博求贤者以讲明历理而时修
历法则庶几乎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724-0112d.png

子云学则三代共之宜正其名称为妥若以监名则
与诸寺监同非古人重学校之意
洪武初祭酒为正四品后改为从四品寿州学训导刘
亨疏国子祭酒品位不当在太仆卿下当时颇纳其
言然卒未改正夫祭酒天下之师也隆重师儒乃治
天下第一要义不知当时何故不改正
每见前代好释道者往往称释道二家为国师夫祭酒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724-0113a.png

之称乎
洪武二十八年重定内官品秩内官监凡十一监设太
监一人秩四品左右少监一人秩从四品是内官与
国子师品秩相并且过之也又其衙门同以监名当
时何以无人论正
明自南北京而外分十三省每省设都布按三司盖古
者方伯之任节度使之职也然则布政之职宜独尊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724-0113b.png

右武故以五府居六部之先以都司居布政之先其
实非也一省之政听于布政则都司按察皆布政佐
贰之官也乃既并列以分其权而布政复有左右二
员防制嫌于过矣
设官当以民事为主布政主民事者也故宜居二司之
先若谓恐其权专而莫可制则权莫重于兵顾以都
司为可制乎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724-0113c.png

共天下者其惟良二千石乎后则共天下者惟良有
司而已盖即古者百里之诸侯也其体貌不可不崇
其委任不可不专一邑人才使得自行辟召一邑兵
食使得自行调度若徒掣其肘而又欲责其成功难
矣或谓制驭之道不可不讲(仪/)谓不然盖权势太重
如一郡一省诚不可不防若州县则一弹丸地耳正
贾谊所谓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者过防则太弱且不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724-0113d.png

思辨录辑要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