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五 (自动笺注)
歷世眞仙體道通鑑卷之二十四淡四
 (浮雲山聖壽萬年宮道士趙道一編修)
   鄭思遠
思遠爲書生善律曆候緯晚師孝先
正一法文三皇内文五嶽眞形圖太清
液經洞玄五符廬江馬迹山居仁鳥獸
所住山虎生二子山下人格得虎母虎父驚
逸虎子未能得食思遠見之將還山養飼
虎父尋還依思遠思遠每出乘騎虎父
二虎子負經書衣藥從時永康橫江橋
相識隱具藥酒虎即拾柴然火隱患
齒痛從思遠求虎鬚欲求熱插齒間得愈思
遠爲之抜之虎伏不動
 臣道一曰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
 物而不爭思遠可謂上善者也至於養道
 林泉仁及鳥獸且虎乃害人獸人共惡
 之思遠乃憐虎子之失母收而飼之古人
 所謂養虎自患者此必然之理而思遠
 見其爲患且負經書衣藥以從及拾薪而
 然火可謂道之高德之厚上善之感也
   葛洪
葛洪稚川丹陽句容少好學家貧躬自
伐薪以貨紙墨夜輒寫書誦習遂以儒學
名性寡慾無所愛玩不知棋局幾道樗蒲
爲人木訥不好榮利閉門却掃未嘗交遊
時或尋書問義不遠千里崎嶇冒涉期於必
得遂覽究典籍尤好神仙導養法從祖玄
吴時學道得仙號曰葛仙公以其煉丹秘術
弟子鄭隱洪就隱學悉得其法焉晋成帝
咸和初司徒王導召補州主簿後選爲散騎
常侍大著作固辭不就年老煉丹
以期遐壽交趾丹砂乃求爲句漏令
以洪資高不許洪曰非欲爲榮以有丹爾帝
從之洪遂將子姪行至廣州刺史鄧嶽留
不聽去洪乃止羅浮山煉丹山積優游
閑養著述不輟自序云洪體乏進趣之才
偶好無爲之業假令奮翅則能凌厲玄霄
足則能追風躡景猶欲戢勁翮斥鷃之群
逸迹跛驢之伍何况大塊禀我以尋常
之短羽造化假我以至駑之蹇足自卜者審
不能者止豈敢蒼蠅而慕冲天之舉策跛
鱉而追飛兔之軌哉是以望絶榮華之塗
志安窮圮之域藜藿有八珍之蓬蓽
有藻枕之樂也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
仙之書不但大而笑之又將謗毁眞正故予
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其餘剥難通
釋名曰外篇内外凡一百一十六篇不足
藏之名山且欲緘之金匱以示識者自號抱
樸子因以名書博聞深洽江左絶倫著述
篇章富於班馬又精辨玄賾祈理深微後忽
與嶽疏云當遊行尋師尅期便發嶽得疏狼
狽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嶽至
不及見年八十一視其顔色如生體亦柔
軟舉尸入棺甚輕如空衣世以爲尸解得仙
史臣稚川束髮從師老而忘倦紬奇册
府總百代遺編紀化仙都窮九丹之秘術
浮榮而捐雜藝賤尺寳而惜分陰游德棲
超然方外全生之道其最優乎(出晋書)眉山
唐庚子西云江左日無復德輝翔而不
翩然南飛鄧嶽細兒處仲餘黨豈有識知
亦復瞻仰吾縁内丹遂居羅浮豈以嶽故而
去留所就者大寧卹其小吾與嶽遊如狎
鷗鳥(出羅浮圖志)
 (臣)道一曰道德經寵辱若驚貴大患若
 身葛洪才學之優棄功名貴夫豈無
 其故哉蓋晋室東遷之後奸臣搆禍王
 道衰微奇士異人不一二作紛紛江左
 時定葛洪之見可謂出於類拔乎萃矣
 是以遯世無悶樂道全眞遺寵而辱不及
 忘身而患不至卒能終始學仙克成
 後之道者取則
   黃野人
野人葛仙弟子也(或云葛仙之隸)稚川棲山
丹野人隨之仙去留丹於柱石之間野
自外得一粒服之爲地行仙肉身
在世有縁者或遇之(出羅浮圖志)後有人遊羅
宿留巖谷中夜一人無衣而紺毛
體意必仙也乃再拜問道其人了不顧但
長笑數聲響振林木歌詩云雲萬嶺動雲
天一色長兩三空山月白其即野
人明矣又宋度宗咸淳中客有戴爲方帽著
往來羅浮山中見人大笑反走三年
姓名它日醉歸忽取煤書壁云雲意不
滄海春光欲上翠微人間一墮千劫猶愛
梅花未歸書畢度海而去豈非野人儔侣
   楊羲
公元330年
眞人楊君名羲晋成帝咸和五年庚黄九月
似是吴人來居句容學道茅山爲人
美姿善言攻書好學該涉經史性淵
懿沉厚幼有通靈之鑒與二許早結神明
二許遠遊許邁長史許穆長史薦於
王用公府舍人穆帝永和初中黄
公元331年
制虎豹法六年又就劉璞傳靈寳五符璞即
魏夫人長子也君淵沉應感虚抱自得若燥
濕之引水㝠默幽欻相襲無朕年三十
公元365年
六以哀帝興寧三年乙丑歳衆眞降授道要
有若上相青童君太虚眞人赤君上宰西城
王君太元眞人清靈眞人桐柏眞人
紫陽眞人茅君茅君中候中候
紫光夫人南嶽夫人右英夫人紫微夫人
華安昭靈夫人中候夫人莫不霓旌暗曳
神轡潜竦紛紛屬乎煙霄淪蹤收於俗蹊讌
金響於君月無曠日歲不虚矣君師魏夫
人儷九華而朋於諸眞故九華安妃明君
靈質虚閑秘搆玉朗高流清響金宫
高佐四輔承制聖君理生斷死賞罰鬼神
千靈封山召雲主察陰陽和氣吴越
公元387年
鬼神之君也後二十二年乘龍駕雲白日
昇天矣今苦不耐風火之煙可尋劍解作
終之術也又玄清眞人謂羲曰夫學道當如
射箭箭直往不顧乃造堋的操志入山惟往
勿疑乃獲至眞羲恭受勤行得仙晋簡文帝
後師得道後果劍解隱化眞誥以孝
武帝太元十二年丙戌去世弟子翽翽
穆亦因君遇眞故許氏九人雖道慶自先數
至神發如塵鑒凝照揮瑩之并歸于君矣
公元388年
太元十三年君乃乘雲駕龍西謁太素北朝
玉清輔佐東華總括吴越人鬼神靈之司丹
臺録云爲華上佐
   許翽
雷平眞人許翽字道翔小名玉斧父穆晋
護軍長史眞位上清左卿母陶氏名科斗先
長史入洞爲易遷宫夫人眞人獨標
含眞淵嶷長史器異之郡上計掾主簿
不赴清秀瑩潔穅秕塵務如泉去蒙盈其科
自進雷平山下師楊君傳三天正法曲
素鳳後定眞人授其上道告之曰學道
當如穿井井愈深士愈難出若不堅心正行
豈得泉源眞人常願早遊洞室不欲乆
人間遂詣北地吿終即居方隅山洞方原
中常去來四平方臺故眞誥幽人在世
時心常樂居焉又楊君與長史書亦云不審
公元404年
方隅眞人設座於易遷十六年當度
東華授書爲上清仙公上相帝晨譜云年三
公元367年
十而不記去歲二録晋海西公太和二年
公元341年
丁卯時年二十七歲則是成帝咸康七年
公元331年
丑生(眞誥注云咸和六年司徒辟掾皆爲非實)自太和三年
公元370年
無復顯迹依譜年三十庚午年去世
舊傳云在北洞石壇燒香禮拜因伏而
不起旦視如生壇今猶在又云從張鎮
南受衣解法蓋夜於壇上去耳娶建康
女生男黄民乃還家
   許黃民
臨沮令許仙人名黃民字玄文上清仙公
公元361年
之子上清左卿穆之孫以晋穆帝昇平五年
辛酉生娶西陽萬安女(萬安抱朴子第二孫也)時
掾年二十一仕郡主簿孝廉司農丞南蠻
公元306年
參軍臨沮令惠帝永興三年京畿紛亂令乃
經入爲馬朗所翹敬從父弟罕亦相
周給時人咸知許先生得道父祖有名
公元429年
稱各加崇敬宋文帝元嘉六年移居錢塘
乃封其眞經一厨作朗靜中語此是仙靈
縱有書亦勿與人及至杜道鞠家停少時
而終時年六十九(眞誥言黄民及伯祖姑婆娥皇伯聯與黄民子榮)
(弟孫女瓊輝并得度世馬朗敬經若君父有神光靈見於堂宇朗妻數見有青衣玉)
(女空中去來其家皆保富夀朗忿山陰何道竊書泄意復洋銅灌厨鑰令家人不得復開)
公元465年
(朗終子洪嘉興季眞又復宗事廢帝景和元年居士樓惠明諷殳季眞啓勑開取季眞)
(善道爲當所知及至奉呈華林園既見眞迹壞異朱黃焕赫不敢窮覽明帝登)
(祚季眞乃啓還私廨陸簡寂南下崇虚館經亦歸于館何神眞巧運既閟於馬又發於)
(殳終授於陸君馬殳猶巾几負籍幂之宗而無容入其妙焉)
   陸修靜
廬山陸先生吴興懿族陸氏之子修靜
元氣生而異俗色怡恰其德熙熙明以
啓著虚以貫幽少宗儒氏墳索讖緯靡不總
以爲先天輔化混一精氣眞宰爲徒者
載在金編玉字收迹寰中㝠搜潜衡熊湘
九嶷羅浮西至巫峽峨嵋如雲風麗
乎山而映乎水功成叩玄感神授神靈訣適
自得通交仙眞之間矣宋元嘉末因市
京邑文帝素欽其道風作停霞寳車使左
僕射徐湛宣㫖留之先生固辭顧拂衣而
去後帝有太初難人咸異之先生溯江
公元461年
尤嗜匡阜勝概孝武帝大明五年爰搆
公元363年
精廬白雲峯太始三年明帝復加詔命
使刺史王景文敦勸不得已而就焉及登車
日乃有熊猿鳥悲鳴滿路出山而止先生
既至闕帝設崇虚通仙臺以待之於是
風問道妙帝心朝野識眞之士若水奔壑
如風應虎其誰能禦之先生撥霧開日汰沙
引金指方以倒之中人已上皆自盈其分司
袁粲之流是也既立崇虚館殳氏所寳經
並歸於彼由是翕然一變頽俗朝野宗師
公元364年
明年不豫韶請先生修涂炭之齋是夕
壇宇卿雲紛郁翌日疾瘳桂陽王用兵
白骨徧野先生棺櫬收而瘞之其陰德
運蓋多此類先生屢求還山不許蒼梧
公元477年
元徽五年春正月忽謂門人曰吾迫於
命違其宿尚今將還舊山爾可飭裝整駕
子皆迓之至三月二日偃然解化其膚體
暉映異香芬馥後三日廬山諸徒共見先生
霓旌靄然還止舊隱斯須不知所在相與
而異之遺命盛以布囊所在崖谷門人
忍遂奉還廬山春秋七十二所謂煉形
壤騰景太微者矣有詔謚曰簡寂先生始以
故居簡寂觀有道先是洞眞之部眞
混淆先生刊而正之涇渭乃判故齋戒
範爲將來典式凡撰記論議有餘并行
於世門徒道者孫遊嶽李果之最著稱首
孔德彰與果之書論先生先生道冠
化流東國王稟其規人靈宗其法微言
既絶大法謝法師神定之資居入室
品學悟之美門徒所歸宜其整葺遺蹤提綱
振紀光先師之餘化纂妙道遺風可以
末俗開曉後途者矣初先生之赴詔也嘗
布囊及逝而歸忽有布囊挂於巖樹今所
西澗一峰布囊巖有醮石高六七尺方
廣丈餘其向乾亥亦名禮斗石門外有煉丹
井有連理樹其榦合抱其根蟠罩又有石磬
其聲清越又有藥苗苦竹亘於山谷遺跡
公元712年
唐天后太極元年勑醮於觀有黑龍群鶴
公元1119年
之異降詔襃崇仍付史館宋徽宗宣和元年
七月一日丹元眞人其詞曰朕惟前古
蹈之士名迹不泯稱號未稱者議所以
顯之簡寂先生陸修靜精眞内得是正遺經
垂範一時脱然超世廬阜故隱有祠至今
定名禮以眞人之號非特用襃往躅亦俾
後之聞風知道所在而加勉焉可特封
公元555年
丹元眞人(陸修靜解化於宋之元徽釋氏通鑑梁敬帝紹泰元年道士陸)
(修靜等初爲梁武所棄遂奔入魏至是其徒頗盛而齊帝事佛靜等嫉之詣闕請與釋子)
(觸法且以年代考之元徽去紹泰六十餘年其所事迹豈非謬乎)
   孫遊嶽
先生姓孫名遊嶽字穎達東陽人吴之裔也
公元1119年
幼而恭長而和其靜如淵其氣如甄汰凡
潜神希微嘗步赤松縉雲堂卜終焉之
宋文帝太初中簡寂先生廬嶽乃執籍
事之遂授三洞經法及楊許二眞墨迹
茹芝却粒又專服穀仙丸六十七年顔色
精爽乆而愈少暨簡寂羽化舊隱研味
公元484年
趣至齊武帝永明二年詔主興世由是
逸之士爭相趨赴若孔德璋劉孝標輩皆結
方外之好雖常以病求歸詔命未允以七年
公元1119年
五月中忽沐浴安坐而終門弟子數百人
陶弘景入室三洞經及楊許墨迹竭篋
付後弘景因撰眞誥行於世
   陶弘景
隱居先生姓陶弘景通明丹陽人也宅
白楊南岡之東宋初土斷仍割秣陵縣
西鄉桐下至今居之陶氏本冀州平陽
帝堯陶唐苗裔也堯治冀州平陽故因
居焉漢興陶舍高祖司馬子青擢位至
丞相十三世祖漢末渡江始居丹陽七世
祖濬交州刺史璜之弟仕鎮南將軍
句容侯食邑二千户孫皓俱降晋拜議郞
散騎常侍尚書六世祖謨濬之第三懷帝
永嘉中東海王越馬領屯軍隨王出許
因敗仍復過江大將軍王敦參軍
丞相軍諮祭酒後隨南下而情懼禍及
乃啓分屬籍禁錮積年晩起車騎丞相
公元360年
不就穆帝昇平四年卒始别葬白石山
陽瞻湖北高祖有理器幹高奇以文被
不肯遊宦州郡辟命不就後抜受南安
公元404年
正佐不起安帝元興三年曾祖興公
才藝營産植舉郡功曹孝廉廣晋縣
公元406年
義熙二年卒祖隆身長七尺五寸美姿
有氣力便鞍馬善射好學讀書善寫兼解藥
常行拯救爲務行參征南中郞軍事侍從
宋孝武伐逆有功晋安侯除正固辭
恃寵就求宅以易佛寺弗與辭官見譖
削爵廣州後被恩除南海酉平縣後監
公元461年
新會郡宋孝武帝大明五年卒於彼父諱貞
寳字國重司徒建安王體仁辟爲侍郞
南臺侍御史江夏孝昌相亦閑騎射善稟
隸書家貧以寫經爲業一紙直價四十書體
羊欣蕭思話深解藥術博涉子史好文
章美豐儀遊從蕭思話王釗劉秉周旋
公元476年
多爲諸貴勝賞遇蒼梧元徽四年冬
使虜庭通鄰國之好甚得雅稱順帝昇明
還都具撰遊歷記并詩數千字及所造文
章等劉秉索看後值石頭亡失無復别本
不得傳世先是貞寳携家隨蕭之郢州宋武
公元455年
孝建二年蕭亡其年九月母覺有娠仍夢
一小青龍忽從身中出東向昇天
視之不見尾(南史云母郝氏夢兩天人手香爐來至其所已而有娠唐李)
(渤作傳云母初娠夢日精在懷并二天人執金爐下降)既覺密語左右
云我當孕男子凡人也然恐無後時年
公元1119年
十五其仍隨蕭部伍還都東府射堂
公元456年
參左廨中孝建三年丙申四月三十
甲戌夜半先生誕焉是年乃閏三月明旦
夏至先生及生神儀秀朗目疏眉細
長額聳耳右膝有數黑子七星文幼
聰識成而博達年四五歲便好書今猶有
六歲時書已方幅成就九歲漸徧誦六經
屬文十歲葛洪神仙晝夜研尋便
有養生之志謂人曰仰青雲白日不覺
遠矣讀書萬餘卷一事不知以爲深恥善琴
棋攻草隸年十一爲司徒左長史王釗子吴
博士十三父移宅席卷吏部尚書劉秉之
淮南郡十五歸都寓憩中外除冑舍後仍立
别宅從此不復還舊廬十七乃冠常隨劉秉
尹之丹陽郡得給帳下岀入厩馬秉第
二男俁少知名時爲司徒祭酒雅好文籍
先生日夜搜尋常共味而食同車而遊俁
江斅褚玄劉俟俱爲順帝四友故最以才
得名俁作宋德頌連珠七警當世稱絶俁
既亡後文章皆零落先生欲爲纂集不能
公元477年
得是歲昇明元年冬先生年二十二隨劉秉
石頭城袁粲建事先生與韓賁糜談同
掌文及事敗城潰即得奔出俁及弟侅爲
沙門以逃爲人所獲建康死人莫敢視先
躬自收殯瘞葬查刑舊墓營理都畢自此
棄世尋山而止值宋齊之物情未安既結
劉宗常懷幽惕父乃因紀僧眞求事齊高帝
新亭即蒙帳内驅使二月沈攸之平從還
府公遣使侍弟五息曄六息暠侍讀
助公間管記事先生時年二十三除巴陵王
侍郞先生革運之際頗有微勛何處不容
公元478年
三兩階級不拜明年安城王岀鎮
公元477年
頭次歲孝昌府君憂(南史云未弱冠高祖相引爲諸)
(王侍讀除朝奉請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惟以披閲爲務朝議故事多所取則焉)世
公元前141年
武帝即位振武將軍起侍宜都王侍讀
齊世侍讀任皆總知記室手筆專選須大才
先生吉凶内外儀禮表章爰及牋疏
莫不絶衆王書佐典書承授以爲
格諸侍讀多有慚憚頗致讒嫉先生亦任之
不以介意年二十八服闋詔拜左衛殿中
軍頗慰時望先生驚亦不解所以即告庾道
敏論諸屈滯庾爲面啓武帝帝云先帝昔親
命此官卿不知耶其何辭之庾告先生先生
喟然嘆曰昔不受豫章王侍郞于今五年
爲此驛馬驥騄猶欲固辭切言之云
大元以來此官皆用名家裴松之從此
員外郞但問人才若官何所枉君恐爲爾
我事于時正被委任總知諸王府事先生
獲己而拜矣年二十九清溪宫新成帝宴樂
先生拜表獻頌又有伏曼容上賦於是
勑遣中書省舍人劉係宣㫖襃贊并勑豫舊
宫金石會于時上意欲刻此頌於石碑王儉
沮議而止時獻賦者五人惟以先生爲最將
遷擢丁母憂去職尋授振武將軍起特
賜酒食省禄隨宜都王赴京帝欲幸武進
先生復作頌頌成而車駕廢不復得奏云此
公元479年
體制爽絶倍勝舊格三年還都奉朝請
拜竟怏怏從兄書云仕宦應以體中打
斷必期四十左右尚書郞出爲浙東一好
名縣粗得山水便投簪高邁宿昔之志謂言
指掌年三十六矣方除奉朝請頭顱
公元480年
知矣不如早去無自勞明年五月拜表
解職求託山林青雲之志於斯始矣是歲武
公元493年
永明十一年壬申歲先生初隱不欲辭
省出乃脫朝服神虎門鹿巾徑出東亭
約語左右曰勿令人爾乃往與王晏語别
主上至嚴不許人作高奇事脫致
忤㫖坐貽罪咎便恐違卿此志詎可先生
默思良乆答云予本徇志非爲名若有此慮
奚爲所宜於是即不詣省直上陳誠(南史云永)
(明十年脫朝服神武門上表辭禄)詔賜帛十匹燭二十鋋又
别勑月給茯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餌
生旣遂命理東下公卿餞於征虜亭供帳
甚盛車馬填咽咸云江東比來未有斯事乃
見今日爾於是止於句容句曲山先生
此山是金壇洞宫周迴百五十里名曰華陽
之天有三茅司命之府故名曰茅山中山
立館自號華陽隱居亦猶士安玄晏稚川
抱樸凡人間書疏皆以此號代名先生
稽古訓誥七經大義備解而不好立義異於
先儒議論著紙不甚口談尤好五行陰陽
風角氣候太一遁甲星曆筭數山川地理
國所産及醫方香藥分劑蟲鳥草木考校
類莫不該悉善隸書不類常式作一家骨
體勁媚琴棋騎射亦皆領括爲性圓通謙謹
出入㝠會心知明鏡遇物便了無煩舛有
亦隨覺爲人憂戚無嫉競淡哀樂喜怒
先生甲子乙丑丙寅三年之中就興世
東陽孫遊嶽咨禀道家符圖經法雖相承
皆是眞本經歷摹寫有意未愜於是
公元488年
博訪斤以正之戊辰年始往茅山便得揚
公元130年
手書眞迹欣然感激庚午年又啓假東
行浙越處處尋求靈異會稽大洪山謁居
士婁慧明又到餘姚太平山居士杜京産
又到始寧□山謁法師義山又到始豐
台山謁朱僧標及諸處宿舊道士并得眞人
遺迹十餘卷遊歷山水二百餘日乃還爰及
東陽長山吴興天目山於潜臨海安固諸名
無不畢踐身本輕捷登陟無艱(南史云履名山尋)
(訪仙藥身旣輕捷性愛山永每經澗谷坐卧其間吟詠盤桓不能已已門人曰吾見)
(朱門廣厦雖識其華樂而無欲往之心望高危瞰大澤知此難立止自恒欲就之)贍
寒棲拯救危急救療疾恙朝夕無倦其别
有陰恩密惠人莫得而知之雖借人書隨誤
治定東昏侯永元初更築三層樓先生處其
上弟子居其中賔客至其下與物遂絶惟一
家僮得至其所本便鞍馬善射晩皆不爲
吹笙而已特愛風庭院皆殖每聞其
欣然爲樂有時獨遊泉石望見以爲
人性著述奇異顧惜光景老而彌篤尤
陰陽五行風角星筭山川地理方國産物
公元173年
醫術本草帝代歷年以筭推知漢熹平二年
公元197年
丁丑冬至加時在日中先天實以乙亥冬
至加時在夜半凡差三十八刻是漢曆後天
公元255年
二日十二刻也又作渾天象高三尺許地
中央天轉而地不動二十八宿度數七曜
分明中星見伏早晩以機轉之悉與天相
會云此修道所須非但史官家用又欲因流
水作自然漏刻使十二時輪轉循環不須
視而患山澗水易生苔垢參差不定是故
先生行步舉動翩翩輕利顔儀和明不嚴
小大見之皆樂悦附而自令人畏服門徒
胥附承奉祇肅有如宫庭小來與人有隔數
歲便不與人共甌箸飲食長遊宿息
安性嘲調世中戲謔一切不爲爲人强精
夜行獨宿無所疑畏深慕張良爲人
古賢無比率任輕虚飄飄然雲霞其所
公元314年
修爲自得於心非傍識能及至永元二年
深託向晦梁武帝革命國號未定先生
乃引諸讖記梁是應運之符又擇郊墠日靈
昭著勑使入山宣㫖酬謝帝旣早與之遊
即位恩禮彌篤書問不絶冠盖相望
秘訣以爲神丹可成每苦無藥帝皆給之
公元309年
帝每得其書燒香虔受帝使造年曆己巳
公元549年
歲而加朱點太淸三年也帝手詔招之錫
鹿皮巾後屢加禮先生乃晝兩牛一牛
散放水草之間一牛金絡頭有人執繩以
杖驅之帝笑曰此人無所求欲效曳尾龜
有可致之理耶國家大事無不前以諮詢
公元505年
時人謂之山中宰相武帝天監四年移居
金東澗先生行辟導引之法自隱處四十
許年逾八十而有壯容大通初獻刀二口
公元536年
善勝一名成勝爲佳寳大同二年尅日告
化時年八十五顔色不變屈伸如常屋中香
積日不散詔贈中散大夫謚貞白先生仍
舍人監護後事弟子數十人唯王遠知稱
上足先生妙解術數逆知梁祚覆没預制
詩云夷甫任散平叔坐談不意昭陽殿
化作單于宫詩秘在篋裏後門人稍出之
大同末士人談玄理不習武事後侯景
位果在昭陽殿所著學苑百卷經論語集
注帝代年曆本草集註效驗肘後百一方
古今州郡圖象集要及玉匱七曜新舊
術疏占疏合丹法式秘密不傳及撰而未
訖又十部弟子得之梁帝金樓子云於隱
士重陶貞白士大夫周弘正其於義理
情轉無窮眞一時之名士馬樞得道傳云
陶弘景蓬萊仙監上文所載多同南史
 臣道一曰道德經云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以無事天下又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
 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惔爲上勝而不
 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不可
 得志天下老氏之意盖欲追還太古
 羲黄唐虞之風務質樸而不尚虚華使君
 臣上下聲色奢侈而成清靜之化不
 至於窮兵黷武而滅無爲之治後世
 人不省厥㫖乃以清談縱誕爲奇其涖政
 或偏於姑息不明賞罰或放於怠惰
 不務勤恪或病於疏鹵不究精微或恃
 高才驕傲忽略其弊不一大敗於晋
 朝君臣之間淪及後來有臨兵而講老子
 道德經者至是老子之道爲之受汙使能
 深識老氏道者如是陶弘景遭逢
 亂世棲逸山林其觀朝政之弊有詩曰夷
 甫任散平叔坐談不意昭陽殿化作
 單于宫時梁武釋學治天朝臣亦競
 談玄爲政乖繆武備不修漸至亡其
 國故弘景之詩及之弘景老氏學者
 也後世老氏學而立人之朝者可不
 深味其㫖哉
歷世眞仙體道通鑑卷之二十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