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第 x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
关尹子 道家𩔖
提要
(臣/)等谨案关尹子一卷旧本题周关尹喜撰
考汉志有关尹子九篇而隋志唐志皆不著
录则其佚久矣南宋时徐藏子礼始得本于
永嘉孙定家前有刘向校定序后有葛洪序
向序称盖公授曹参参薨书葬孝武帝时有
关尹子 道家𩔖
提要
(臣/)等谨案关尹子一卷旧本题周关尹喜撰
考汉志有关尹子九篇而隋志唐志皆不著
录则其佚久矣南宋时徐藏子礼始得本于
永嘉孙定家前有刘向校定序后有葛洪序
向序称盖公授曹参参薨书葬孝武帝时有
卷首 第 1b 页 WYG1055-0551b.png

王事得之其说颇诞与汉书所载得淮南鸿
宝秘书言作黄金事者不同疑即假借此事
以附会之故宋濂诸子辨以为文既与向不
𩔖事亦无据疑即定之所为然定为南宋人
而墨庄漫录载黄庭坚诗寻师访道鱼千里
句已称用关尹子语则其书未必出于定或
唐五代间方士解文章者所为也至濂所谓
卷首 第 2a 页 WYG1055-0552a.png

一息得道婴儿蕊女金楼绛宫青蛟白虎宝
鼎红炉诵咒土偶之𩔖老聃时皆无是语又
谓其文峻洁而颇流于巧刻则所论皆当要
之其书虽出于依托而核其词旨固远出天
𨼆无能诸子上不可废也此本分一宇二柱
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九篇与
濂所记合俞琰席上腐谈称旧有陈抱一注
卷首 第 2b 页 WYG1055-0552b.png

见云乾隆四十七年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卷首 第 3a 页 WYG1055-0552c.png

右新书著定关尹子九篇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
刘向言所校中秘书关尹子九篇臣向校雠太常存七
篇臣向本九篇臣向辄除错不可考增阙断续者九篇
成皆杀青可缮写关尹子名喜号关尹子或曰关令子
隐德行人易之尝请老子著道德经上下篇列禦寇庄
周皆称道家书篇皆寓名有章章首皆关尹子曰四字
篇篇叙异章章义异其旨同辞与老列庄异其归同浑
卷首 第 3b 页 WYG1055-0552d.png

盖公授曹相国参曹相国薨书葬至孝武皇帝时有方
士来以七篇上上以仙处之淮南王安好道聚书有此
不出臣向父德因治淮南王事得之臣向幼好焉寂士
清人能重爱黄老清静不可阙臣向昧死上永始二年
八月庚子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谨进上
洪体存蒿艾之质偶好乔松之寿知道之士虽微贱必
亲也虽夷狄必贵也后遇郑君思远郑君多玉笈琼笥
卷首 第 4a 页 WYG1055-0553a.png

味后属洪以尹真人文始经九篇洪爱之诵之藏之拜
之宇者道也柱者建天地也极者尊圣人也符者精神
魂魄也鉴者心也匕者食也釜者化也筹者物也药者
杂治也洪每味之泠泠然若蹑飞叶而游乎天地之混
溟茫茫乎若履横枝而浮乎大海之渺漠超若处金碧
琳琅之居森若握鬼魅神奸之印倏若飘鸾鹤怒若斗
虎兕清若浴碧惨若梦红擒纵大道浑沦至理方士不
卷首 第 4b 页 WYG1055-0553b.png

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言其忘物遗世者之所言乎其
绝迹去智者之所言乎其同阴阳而冥彼此者之所言
乎何如此之尊高何如此之广大又何如此之⬤易也
洪亲受之咸和二年五月朔丹阳葛洪稚川序
卷首 第 5a 页 WYG1055-0553c.png

关尹子
一宇篇
关尹子曰
不可思即道天物怒流人事错错然若若乎回也戛戛
乎斗也勿勿乎似而非也而争之而介之而哯之而喷
之而去之而要之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
鬼神不识惟不可为不可致不可测不可分故曰天曰
卷首 第 5b 页 WYG1055-0553d.png

曰无一物非天无一物非命无一物非神无一
物既如此人岂不然人皆可曰天人皆可曰神人皆可
致命通玄不可彼天此非天彼神此非神彼命此非命
彼玄此非玄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尽神致命
造玄学之徇异名析同实得之契同实忘异名
曰观道者如观水以观沼为未足则之河之江之海曰
水至也殊不知我之津液涎泪皆水
卷首 第 6a 页 WYG1055-0554a.png

已进道已退道以不有道故不无道以不得道故不失
道
曰不知道妄意卜者如射覆盂高之存金存玉中之存
角存羽卑之存瓦存石是乎非是乎惟置物者知之
曰一陶能作万器终无有一器能作陶者能害陶者一
道能作万物终无有一物能作道者能害道者
曰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傥傥而无羁乎物迭迭而无非
卷首 第 6b 页 WYG1055-0554b.png

又合为一不以一格不一不以不一害一
曰以盆为沼以石为岛鱼环游之不知其几千万
不穷也夫何故水无源无归圣人之道本无首末无尾
所以应物不穷
曰无爱道爱者水也无观道观者火也无逐道逐者木
也无言道言者金也无思道思者土也惟圣人不离本
情而登大道心既未萌道亦假之
卷首 第 7a 页 WYG1055-0554c.png

于天即而就之渔钓毙焉不知我无我而逐道者亦然
曰方术之在天下多矣或尚晦或尚明或尚强
执之皆事不执之皆道
曰道终不可得彼可得者名德不名道道终不可行彼
可行者名行不名道圣人以可得可行者所以善吾生
以不可得不可行者所以善吾死
曰闻道之后有所为有所执者所以之人无所为无所
卷首 第 7b 页 WYG1055-0554d.png

于夕
曰一情冥为圣人一情善为贤人一情恶为小人一情
冥者自有之无不可得而示一情善
可得而秘一情善恶为有知惟动物有之一情冥者为
无知溥天之下道无不在
曰勿以圣人力行不怠则曰道以勤成勿以圣人坚守
不易则曰道以执得圣人力行犹之发矢因彼而行我
卷首 第 8a 页 WYG1055-0555a.png

曰若以言行学识求道互相展转无有得时知言如泉
鸣知行如禽飞知学如撷影知识如计梦一息不存道
将来契
曰以事建物则难以道弃物则易天下之物无不成之
难而坏之易
曰一灼之火能烧万物物亡而火何存一息之道能冥
万物物亡而道何在
卷首 第 8b 页 WYG1055-0555b.png

死者一日死者如一息得道十年百年死者如历久得
道彼未死者虽动作昭智止名为生不名为死彼未契
道者虽动作昭智止名为事不名为道
曰不知吾道无言无行而即有言有行者求道
物横执为道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就末无
时得本
曰习射习御习琴习奕终无一事可以一息得者惟道
卷首 第 9a 页 WYG1055-0555c.png

曰两人射相遇则巧拙见两人奕相遇则胜负见两人
道相遇则无可示无可示者无巧无拙无胜无负
曰吾道如海有亿万金投之不见有亿万石投之不见
有亿万污⬤投之不见能运小虾小鱼能运大鲲大鲸
合众水而受之不为有馀
曰吾道如处暗夫处明者不见暗中一物而处暗者能
见明中区事
卷首 第 9b 页 WYG1055-0555d.png

无所得惟无所得所以为道
曰吾道如剑以刃割物即利以手握刃即伤
曰笾不问豆豆不答笾瓦不问石石不答瓦道亦不失
问欤答欤一气往来道何在
曰仰道者⬤如道者骎皆知道之事不知道之道是以
圣人不望道而歉不恃道而丰不借
愚
卷首 第 10a 页 WYG1055-0556a.png

关尹子曰若碗若盂若瓶若壶若瓮若盎皆能建天地
兆龟数蓍破瓦文石皆能告吉凶是知天地万物成理
一物包焉物物皆包之各不相借以我之精合彼之精
两精相搏而神应之一雌一雄卵生一牡一牝胎生形
者彼之精理者彼之神爱者我之精观者我之神爱为
水观为火爱执而观因之为木观存而爱摄之为金先
想乎一元之气具乎一物执爱之以
卷首 第 10b 页 WYG1055-0556b.png

为天自中而降为地无有升而不降无有降而不升升
者为火降者为水欲升而不能升者为木欲降而不能
降者为金木之为物钻之得火绞之得水金之为物击
之得火镕之得水金木者水火之交也水为精为天火
为神为地木为魂为人金为魄为物运而不已者为时
包而有在者为方惟土终始之有解之者有示之者
曰天下之人盖不可以亿兆计人人之梦各异
卷首 第 11a 页 WYG1055-0556c.png

安知今之天地非有思者乎
曰心应枣肝应榆我通天地将阴梦水将晴梦火天地
通我我与天地似契似离纯纯各归
曰天地虽大有色有形有数有方吾有非色非形非数
非方而天天地地者存
曰死胎中者死卵中者亦人亦物天地虽大彼固不知
计天地者皆我区识譬如手不触刃刃不伤人
卷首 第 11b 页 WYG1055-0556d.png

寐欲去鉴天地者形不照欲去水天地者盎不汲彼之
有无在此不在彼是以圣人不去天地去识
曰天非自天有为天者地非自地有为地者譬如屋宇
舟车待人而成彼不自成知彼有待知此无待上不见
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
曰有时者气彼非气者未尝有昼夜有方者形彼非形
者未尝有南北何谓非气气之所自
卷首 第 12a 页 WYG1055-0557a.png

之所自生者如钻木得火彼未钻时非火之形彼已钻
时即名为形
曰寒暑温凉之变如瓦石之𩔖置之火即热置之水即
寒呵之即温吹之即凉特因外物有去有来而彼瓦石
实无去来譬如水中之影有去有来所谓水者实无去
来
曰衣摇空得风气呵物得水水注水即鸣石击石即光
卷首 第 12b 页 WYG1055-0557b.png

生而气缘心生犹如内想大火久之觉热内想大水久
之觉寒知此说者天地之德皆可同之
曰五云之变可以卜当年之丰歉八风之朝可以卜当
时之吉凶是知休咎灾祥一气之运耳浑人我同天地
而彼私智认而已之
曰天地寓万物寓我寓道寓苟离于寓道亦不立
三极篇
卷首 第 13a 页 WYG1055-0557c.png

之因人之愚而愚之不我是非故因事之是而是之因
事之非而非之知古今之大同故或先古或先今知内
外之大同故或先内或先外天下之物无得以累之故
本之以谦天下之物无得以外之故含之以虚天下之
物无得以难之故行之以易天下之物无得以窒之故
变之以权以此中天下可以制礼以此和天下可以作
乐以此公天下可以理财以此周天下可以禦侮以此
卷首 第 13b 页 WYG1055-0557d.png

已治
功于天下所以尧舜禹汤之治天下天下皆曰自然
曰天无不覆有生有杀而天无爱恶日无不照有妍有
丑而日无厚薄
曰圣人之道天命非圣人能自道圣人之德时符非圣
人能自德圣人之事人为非圣人能自事是以圣人不
有道不有德不有事
卷首 第 14a 页 WYG1055-0558a.png

知心无我故戒之以礼知识无我故
我故守之以信
曰圣人之道或以仁为仁或以义为仁或以礼以智以
信为仁仁义礼智信各兼五者圣人一之不胶天下名
之不得
曰勿以行观圣人道无迹勿以言观圣人道无言勿以
能观圣人道无为勿以猊观圣人道无形
卷首 第 14b 页 WYG1055-0558b.png

不离巧拙猊虽至殊不离妍丑圣人假此以示天下天
下冥此乃见圣人
曰圣人师蜂立君臣师蜘蛛立网罟师拱鼠制礼师战
蚁置兵众人师贤人贤人师圣人圣人师万物惟圣人
同物所以无我
曰圣人曰道观天地人物皆吾道倡和之始终之青黄
之卵翼之不爱道不弃物不尊君子不贱小人贤人曰
卷首 第 15a 页 WYG1055-0558c.png

是为物易也殊不知圣人鄙杂厕别分居所以为人不
以此为已
曰圣人之于众人饮食衣服同也屋宇舟车同
贫贱同也众人每同圣人圣人每同众人彼仰其高侈
其大者其然乎其不然乎
曰鱼欲异群鱼舍水跃岸即死虎欲异群虎舍山入市
即擒圣人不异众人特物不能拘尔
卷首 第 15b 页 WYG1055-0558d.png

是物非道圣人竟不能出道以示人
曰如钟钟然如钟鼓然圣人之言则然如车车然如车
舟然圣人之行则然惟莫能名所以退天下之言惟莫
能知所以夺天下之智
曰蝍蛆食蛇蛇食蛙蛙食蝍蛆互相食也圣人
然言有无之弊又言非有非无之弊又言去非有非无
之弊言之如引锯然惟善圣者不留一言
卷首 第 16a 页 WYG1055-0559a.png

不能为龙亦不能为蛇为龟为鱼为蛤圣人龙之贤人
蛟之
曰在已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芒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
常随人
曰浑乎洋乎游太初乎时金已时玉已时粪已
时翔物时逐物时山物时渊物端乎权乎狂乎愚乎
卷首 第 16b 页 WYG1055-0559b.png

然有怨心则声回回然有慕心则声裴裴然所以悲思
怨慕者非手非竹非丝非桐得之心符之手得之手符
之物人之有道者莫不中道
曰圣人以有言有为有思者所以同乎人以未尝言未
尝为未尝思者所以异乎人
曰利害心愈明则亲不睦贤愚心愈明则友不
心愈明则事不成好丑心愈明则物不契是以圣人浑
卷首 第 17a 页 WYG1055-0559c.png

曰世之愚拙者妄援圣人之愚拙自解殊不知圣人时
愚时明时拙时巧
曰以圣师圣者贤人以贤师圣者圣人盖以圣师圣者
徇迹而忘道以贤师圣者反迹而合道
曰贤人趋上而不见下众人趋下而不见上圣人通乎
上下惟其宜之岂曰离贤人众人别有圣人也哉
曰天下之理夫者倡妇者随牡者驰牝者逐雄者鸣雌
卷首 第 17b 页 WYG1055-0559d.png

曰圣人道虽虎变事则鳖行道虽丝纷事则棋布
曰所谓圣人之道者胡然孑孑尔胡然彻彻尔胡然堂
堂尔胡然臧臧尔惟其能遍偶万物而无一物能偶之
故能贵万物
曰云之卷舒禽之飞翔皆在虚空中所以变化不穷圣
人之道则然
四符篇
卷首 第 18a 页 WYG1055-0560a.png

也故耳蔽前后皆可闻无人智崇无人一奇无人冬凋
秋物无人黑不可变无人北寿无人皆精舌即齿牙成
言无我礼卑无我二偶无我夏因春物无我赤可变无
我南夭无我皆神以精无人故米去壳则精存以神无
我故鬼凭物则神见全精者忘是非忘得失在此者非
彼抱神者时晦明时强弱在彼者非此
曰精神水火也五行互生灭之其来无首其往
卷首 第 18b 页 WYG1055-0560b.png

无人无首无尾所以与天地冥
曰精者水魄者金神者火魂者木精主水魄主金金生
水故精者魄藏之神主火魂主木木生火故神者魂藏
之惟火之为物能镕金而销之能燔木而烧之所以冥
魂魄惟精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精神在天为热
在地为火在人为神魄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人为魄
魂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魂惟以
卷首 第 19a 页 WYG1055-0560c.png

物之神譬如万火可合为一火以我之魄合天地万物
之魄譬如金之为物可合异金而镕之为一金以我之
魂合天地万物之魂譬如木之为物可接异木而生之
为一木则天地万物皆吾精吾神吾魄吾魂何者死何
者生(一本魂藏之下有惟水之为物能藏金而息/之能滋木而荣之所以析魂魄廿二字更完)
曰五行之运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
因魄有精五行回环不已所以我之伪心流转造化几
卷首 第 19b 页 WYG1055-0560d.png

大不能芽空中之核雌卵相生不知其几万禽阴阳虽
妙不能卵无雄之雌惟其来于我者皆摄之以一息则
变物为我无物非我所谓五行者孰能变之
曰众人以魄摄魂者金有馀则木不足也圣人以魂运
魄者木有馀则金不足也盖魄之藏魂俱之魂之游魄
因之魂昼寓目魄夜舍肝寓目能见舍肝能梦见者魂
无分别析之者分别析之曰天地者魂狃习也梦者魄
卷首 第 20a 页 WYG1055-0561a.png

故神生意土生金故意生魄神之所动不名神名意意
之所动不名意名魄惟圣人知我无我知物无物皆因
思虑计之而有是以万物之来我皆对之以性而不对
之以心性者心未萌也无心则无意矣盖无火则无土
无意则无魄矣盖无土则无金一者不存五者皆废既
能浑天地万物以为魂斯能浑天地万物以为魄凡造
化所妙皆吾魂凡造化所有皆吾魄则无有一物可役
卷首 第 20b 页 WYG1055-0561b.png

曰鬼云为魂鬼白为魄于文则然鬼者人死所变云者
风风者木白者气气者金风散故轻清轻清者上天金
坚故重浊重浊者入地轻清者魄从魂升重浊者魂从
魄降有以仁升者为木星佐有以义升者为金星佐有
以礼升者为火星佐有以智升者为水星佐有以信升
者为土星佐有以不仁沉者木贼之不义沉者金贼之
不礼沉者火贼之不智沉者水贼之不信沉者土贼之
卷首 第 21a 页 WYG1055-0561c.png

魄为愚
为神幽魄为鬼其形其居其识其好皆以五行契之惟
五行之数参差不一所以万物之多盈天地间犹未已
也以五事归五行以五行作五虫可胜言哉譬犹兆龟
数蓍至诚自契五行应之诚苟不至兆之数之无一应
者圣人假物以游世五行不得不对
曰五者具有魂魂者识目者精色者神见之者为魂耳
卷首 第 21b 页 WYG1055-0561d.png

为彼生母本爱观虽异皆同
一为父故受气于父气为水二为母故受血于母血为
火有父有母彼生生矣惟其爱之无识如锁之交观之
无识如灯之照吾识不萌吾生何有
曰如桴扣鼓鼓之形者我之有也鼓之声者我之感也
桴已往矣馀声尚存终亦不存而已矣鼓之形如我之
精鼓之声如我之神其馀声者犹之魂魄知夫倏往倏
卷首 第 22a 页 WYG1055-0562a.png

曰夫果之有核必待水火土三者具矣然后相
三者不具如大旱大潦大块皆不足以生物夫精水神
火意土三者本不交惟人以根合之故能于其中横见
有事犹如术祝者能于至无中见多有事
曰魂者木也木根于冬水而华于夏火故人之魂藏于
夜精而见于昼神合乎精故所见我独盖精未尝有人
合乎神故所见人同盖神未尝有我
卷首 第 22b 页 WYG1055-0562b.png

游太清知夫此物如梦中物随情所
物而驾八荒是道也能见精神而久生能忘精神而超
生吸气以养精如金生水吸风以养神如木生火所以
假外以延精神漱水以养精精之所以不穷摩火以义
神神之所以不穷所以假内以延精神若夫忘精神而
超生者吾尝言之矣
曰人勤于礼者神不外驰可以集神人勤于智者精不
卷首 第 23a 页 WYG1055-0562c.png

以御魄
曰蜣螂转丸丸成而精思之而有蠕白者存丸中
壳而蝉彼蜣不思彼蠕奚白
曰庖人羹蟹遗一足机上蟹已羹而遗足尚动是生死
者一气聚散尔不生不死而人横计曰生死
曰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卧者有死病者有死药者
等死无甲乙之殊若知道之士不见生故不见死
卷首 第 23b 页 WYG1055-0562d.png

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
曰计生死者或曰死已有或曰死已无或曰死
亦无或曰死已不有不无或曰当喜者或曰当惧者或
曰当任者或曰当超者愈变识情驰骛不已殊不知我
之生死如马之手如牛之翼本无有复无无譬如水火
虽犯水火不能烧之不能溺之
五鉴篇
卷首 第 24a 页 WYG1055-0563a.png

之心蔽幽忧者沉鬼摄之心蔽放逸者狂鬼摄之心蔽
盟诅者奇鬼摄之心蔽药饵者物鬼摄之如是之鬼或
以阴为身或以幽为身或以风为身或以气为
土偶为身或以彩画为身或以老畜为身或以败器为
身彼以其精此以其精两精相搏则神应之为鬼所摄
者或解奇事或解异事或解瑞事其人傲然不曰鬼于
躬惟曰道于躬久之或死木或死金或死绳或死井惟
卷首 第 24b 页 WYG1055-0563b.png

可以散之可以禦之日应万物其心寂然
曰无一心五识并驰心不可一无虚心五行皆具心不
可虚无静心万化密移心不可静借
能虚则实备之借能静则动摇之惟圣人能敛万有于
一息无有一物可役吾之明彻散一息于万有无有一
物可间吾之云为
曰火千年俄可灭识千年俄可去
卷首 第 25a 页 WYG1055-0563c.png

之者是牛非车思者心也所以思之者是意非心不知
所以然而然惟不知所以然而然故其来无从其往无
在其来无从其往无在故能与天地本原不古不今
曰知心无物则知物无物知物无物则知道无物知道
无物故不尊卓绝之行不惊微妙之言
曰物我交心生两木摩火生不可谓之在我不可谓之
在彼不可谓之非我不可谓之非彼执而彼我之则愚
卷首 第 25b 页 WYG1055-0563d.png

害是非之乎圣人方且不识不知而况于尔
曰夜之所梦或长于夜心无时生于齐者心之所见皆
齐国也既而之宋之楚之晋之梁心
方
曰善弓者师弓不师羿善舟者师舟不师奡善心者师
心不师圣
曰是非好丑成败盈虚造物者运矣皆因私识执之而
卷首 第 26a 页 WYG1055-0564a.png

莫尔无曰浑浑尔犹存譬犹昔游再到记忆宛然此不
可忘不可遣善去识者变识为智变识为智之说汝知
之乎曰想如思鬼心慄思盗心怖曰识如认黍为稷认
玉为石者浮游罔象无所底止譬睹奇
奇物识此想此识根不在我譬如今日今日而已至于
来日想识殊未可卜及至来日纷纷想识皆缘有生曰
想曰识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
卷首 第 26b 页 WYG1055-0564b.png

外不见物内不见情
曰物生于土终变于土事生于意终变于意知夫惟意
则俄是之俄非之俄善之俄恶之意有变心无变意有
觉心无觉惟一我心则意者尘往来尔事者歘起灭尔
吾心有大常者
曰情生于心心生于性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来干我
者如石火顷以性受之则心不生物浮浮然
卷首 第 27a 页 WYG1055-0564c.png

伪而谓之贤愚真伪者系我之识知夫皆识所成故虽
真者亦伪之
曰心感物不生心生情物交心不生物生识物尚非真
何况于识识尚非真何况于情而彼妄人于至无中执
以为有于至变中执以为
认之积为万物物来无穷我心有际故我之良心受制
于情我之本情受制于物可使之去可使之来而彼去
卷首 第 27b 页 WYG1055-0564d.png

役有形而不能役无形阴阳虽妙能役有气而不能役
无气心之所之则气从之气之所之则形应之犹如太
虚于一气中变成万物而彼一气不名太虚我之一心
能变为气能变为形而我之心无气无形知夫我之一
心无气无形则
曰人之平日目忽见非常之物者皆精有所结而使之
然人之病日目忽见非常之物者皆心有所歉而使之
卷首 第 28a 页 WYG1055-0565a.png

但不信之自然不神或曰厥识既昏孰能不信我应之
曰如捕蛇师心不怖蛇彼虽梦蛇而不怖畏故黄帝曰
道无鬼神独往独来
曰我之思虑日变有使之者非我也命也苟知惟命外
不见我内不见心
曰譬如两目能见天地万物暂时回光一时不见
曰目视雕琢者明愈伤耳闻交响者聪愈伤心思玄妙
卷首 第 28b 页 WYG1055-0565b.png

曰勿以我心揆彼当以彼心揆彼知此说者可以周事
可以行德可以贯道可以交人可以忘我
曰天下之理小不制而制于大大不制而至于不可制
故能制一情者可以成德能忘一情者可以契道
六七篇
关尹子曰世之人以我思异彼思彼思异我思分人我
者殊不知梦中人亦我思异彼思彼思异我思孰为我
卷首 第 29a 页 WYG1055-0565c.png

殊不知梦中人亦我痛异彼痛彼痛异我痛孰为我孰
为人爪发不痛手足不思亦我也岂可以思痛异之世
之人以独见者为梦同见者为觉殊不知精之所结亦
有一人独见于昼者神之所合亦有两人同梦于夜者
二者皆我精神孰为梦孰为觉世之人
久见者为觉殊不知暂之所见者阴阳之气久之所见
者亦阴阳之气二者皆我阴阳孰为梦孰为觉
卷首 第 29b 页 WYG1055-0565d.png

者多梦簠簋笾豆好智者多梦江湖川泽好信者多梦
山岳原野役于五行未有不然者然梦中或闻某事或
思某事梦亦随变五行不可拘圣人御物以心摄心以
性则心同造化五行亦不可拘
曰汝见蛇首人身者牛臂鱼鳞者鬼形禽翼者汝勿怪
此怪不及
大言不能言大智不能思
卷首 第 30a 页 WYG1055-0566a.png

友何仆何琴何书何古何今我时默然不对一字或人
扣之不已我不得已而应之曰尚自不见我将何为我
所曰形可分可合可延可隐一夫一妇可生二子形可分
一夫一妇二人成一子形可合食巨胜则寿形可延夜
无月火人不见我形可隐以一气生万物犹弃发可换
所以分形以一
存气以气存形所以延形合形于神合神于无所以隐
卷首 第 30b 页 WYG1055-0566b.png

曰无有一物不可见则无一物非吾之见无有一物不
可闻则无一物非吾之闻五物可以养形无一物非吾
之形五味可以养气无一物非吾之气是故吾之形气
天地万物
曰耕夫习牛则犷猎夫习虎则勇渔夫习水则沉战夫
习马则健万物可为我我之一身内变蛲蛔外烝虱蚤
瘕则龟鱼瘘则鼠蚁我可
卷首 第 31a 页 WYG1055-0566c.png

砂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者
曰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虾至微亦能放肆乎
大海
曰土偶之成也有贵有贱有士有女其质土其坏土人
哉
曰目自观目无色耳自听耳无声舌自尝舌无味心自
揆心无物众人逐于外贤人执于内圣人皆伪之
卷首 第 31b 页 WYG1055-0566d.png

以取水可以取火可以生木可以凝金可以变土其性
含摄元无差殊故羽虫盛者毛虫不育毛虫盛者鳞虫
不育知五行互用者可以忘我
曰枯龟无我能见大知磁石无我能见大力钟鼓无我
能见大音舟车无我能见远行故我一身虽有智有力
有音有行未尝有我
曰蜮射影能毙我知夫无知者亦我则溥天之下我无
卷首 第 32a 页 WYG1055-0567a.png

曰心忆者犹忘饥心忿者犹忘寒心养者犹忘病心激
者犹忘痛苟吸气以养其和孰能饥之存神以滋其煖
孰能寒之养五藏以五行则无伤也孰能病之归五藏
于五行则无知也孰则痛之
曰人无以无知无为者为无我虽有知有为不害其为
无我譬如火也躁动不停未尝有我
七釜篇
卷首 第 32b 页 WYG1055-0567b.png

以道运事者周之百为得道之尊者可以辅
独者可以立我知道非时之所能拘者能以一日为百
年能以百年为一日知道非方之所能碍者能以一里
为百里能以百里为一里知道无气能运有气者可以
召风雨知道无形能变有形者可以易鸟兽得道之清
者物莫能累身轻矣可以骑凤鹤得道之浑者物莫能
溺身冥矣可以席蛟鲸有即无无即有知此道者可以
卷首 第 33a 页 WYG1055-0567c.png

下即上知此道者可以侍星辰古即今今即古知
者可以卜龟筮人即我我即人知此道者可以窥他人
之肺肝物即我我即物知此道者可以成腹中之龙虎
知象由心变以此观心可以成女婴知气由心生以此
吸神可以成炉冶以此胜物虎豹可伏以此同物水火
可入惟有道之士能为之亦能能之而不为之
曰人之力有可以夺天地造化者如冬起雷夏造冰死
卷首 第 33b 页 WYG1055-0567d.png

可语皆纯气所为故能化
为而气之为物有合有散我之所以行气者本未尝合
亦未尝散有合者生有散者死彼未尝合未尝散者无
生无死客有去来邮常自若
曰有诵咒者有事神者有墨字者有变指者皆可以役
神御气变化万物惟不诚之人难于自信而易于信物
故假此为之苟知惟诚有不待彼而然者
卷首 第 34a 页 WYG1055-0568a.png

不存不变
曰青鸾子千岁而千岁化桃子五仕而心五化圣人宾
事去物岂不欲建立于世哉有形数者惧化之不可知
也
曰万物变⬤虽互隐见气一而已惟圣人知一而不化
曰爪之生发之长荣卫之行无顷刻止众人皆见之于
著不能见之于微贤人见之于微而不能任化圣人任
卷首 第 34b 页 WYG1055-0568b.png

曰室中有常见闻矣既而之门之邻之里之党既而之
郊之山之川见闻各异好恶随之和
是以圣人动止有戒
曰譬如大海变化亿万蛟鱼水一而已我之与物蓊然
蔚然在大化中性一而已知夫性一者无人无我无死
无生
曰天下之理是或化为非非或化为是恩或化为雠雠
卷首 第 35a 页 WYG1055-0568c.png

曰人之少也当佩乎父兄之教人之壮也当达乎朋友
之箴人之老也当警乎少壮之说万化虽移不能厄我
曰天下之理轻者易化重者难化譬如风云须
金玉之性历久不渝人之轻明者能与造化俱化而不
留殆有未尝化者存
曰二幼相好及其壮也相遇则不相识二壮相好及其
老也相遇则不相识如雀鸽鹰鸠之化无昔无今
卷首 第 35b 页 WYG1055-0568d.png

关尹子曰古之善揲蓍灼龟者能于今中示古古中示
今高中示下下中示高小中示大大中示小一中示多
多中示一人中示物物中示人我中示彼彼中示我是
道也其来无今其往无
外其小无内其外无物其内无人其近无我其远无彼
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浑沦所以为道
曰水潜故蕴为五精火飞故达为五臭木茂故华为五
卷首 第 36a 页 WYG1055-0569a.png

可计其物五其杂不可计然则万物在天地间不可执
谓之万不可执谓之五不可执谓之一不可执谓之非
万不可执谓之非五不可执谓之非一或合之或
以此必形以此必数以此必气徒自劳尔物不知我我
不知物
曰即吾心中可作万物盖心有所之则爱从之爱从之
则精从之盖心有所结先凝为水心慕物涎出心悲物
卷首 第 36b 页 WYG1055-0569b.png

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攻相尅不可胜数婴儿
蕊女金楼绛宫青蛟白虎宝鼎红炉皆此物有非此物
存者
曰鸟兽俄呦呦俄旬旬俄逃逃草木俄茁茁俄
萧萧天地不能留圣人不能系有运者存焉尔有之在
彼无之在此鼓不桴则不鸣偶之在彼奇之在此桴不
手则不击
卷首 第 37a 页 WYG1055-0569c.png

道不见物圣人合其天不见道不见物一道皆道不执
之即道执之则物
曰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
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九药篇
关尹子曰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
轻小人小人贼国能周小事然后能成大事能积小物
卷首 第 37b 页 WYG1055-0569d.png

者人人无能必者事惟去事离人则我在我惟可即可
未有当繁简可当戒忍可当勤惰可
曰智之极者知智果不足以周物故愚辩之极者知辩
果不足以喻物故讷勇之极者知勇果不足以胜物故
怯
曰天地万物无一物是吾之物物非我物不得不应我
非我我不得不养虽应物未尝有
卷首 第 38a 页 WYG1055-0570a.png

可序进
曰谛毫末者不见天地之大审小音者不闻雷霆之声
见大者亦不见小见迩者亦不见远闻大者亦不闻小
闻迩者亦不闻远圣人无所见故能无不见无所闻故
能无不闻
曰目之所见不知其几何或爱金或爱玉是执一色为
目也耳之所闻不知其几何或爱钟或爱鼓是执一声
卷首 第 38b 页 WYG1055-0570b.png

曰善今者可以行古善末者可以立本
曰狡胜贼能捕贼勇胜虎能捕虎能克巳乃能成已能
胜物乃能利物能忘道乃能有道
曰函坚则物必毁之刚斯折矣刀利则物必摧之锐斯
挫矣威凤以难见为神是以圣人以深为根走麝以遗
香不捕是以圣人以约为纪
曰瓶存二窍以水实之倒泻闭一则水不下盖不升则
卷首 第 39a 页 WYG1055-0570c.png

先物
曰人之有失虽已受害于已失之后久之窃议于未失
之前惟其不恃已聪明而兼人之聪明惟其无我而兼
天下之我终身行之可以不失
曰古今之俗不同东西南北之俗又不同至于一家一
身之善又不同吾岂执一豫格后世哉惟随时同俗先
机后事捐忿塞欲简物恕人权其轻重而为之自然合
卷首 第 39b 页 WYG1055-0570d.png

曰有道交者有德交者有事交者道交者父子
是非贤愚之外故久德交者则有是非贤愚矣故或合
或离事交者合则离
曰勿以拙陋曰道之质当乐敏捷勿以愚暗曰道之晦
当乐轻明勿以傲易曰道之高当乐和同勿以汗漫曰
道之广当乐要急勿以幽忧曰道之寂当乐悦豫古人
之言学之多弊不可不救
卷首 第 40a 页 WYG1055-0571a.png

可以讪谤德已不可以鄙猥才已
曰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穷天下之辩
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曰天不能冬莲春菊是以圣人不违时地不能洛橘汶
貉是以圣人不违俗圣人不能使手步足握是以圣人
不违我所长圣人不能使鱼飞鸟驰是以圣人不违人
所长夫如是者可动可止可晦可明惟不可拘所以为
卷首 第 40b 页 WYG1055-0571b.png

曰少言者不为人所忌少行者不为人所短少智者不
为人所劳少能者不为人所役
曰操之以诚行之以简待之以恕应之以默吾
曰谋之于事断之于理作之于人成之于天事师于今
理师于古事同于人道独于已
曰金玉难捐土石易舍学道之士遇微言妙行慎勿执
之是可为而不可执若执之者腹心之疾无药可疗
卷首 第 41a 页 WYG1055-0571c.png

厄及之殊不知道无不在不可舍此就彼
曰天下之理舍亲就疏舍本就末舍贤就愚舍
可暂而已久则害生
曰昔之论道者或曰凝寂或曰邃深或曰澄澈或曰空
同或曰晦冥慎勿遇此而生怖退天下至理竟非言意
苟知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乃契吾说
曰圣人大言金玉小言桔梗芣苢用之当桔梗芣苢生
卷首 第 41b 页 WYG1055-0571d.png

曰言某事者甲言利乙言害丙言或利或害丁言俱利
俱害必居一于此矣喻道者不言
曰事有在事言有理道无在道言无理知言无
言皆道不知言无理虽执至言为梗为翳
曰不信愚人易不信贤人难不信贤人易不信圣人难
不信一圣人易不信千圣人难夫不信千圣人者外不
见人内不见我上不见道下不见事
卷首 第 42a 页 WYG1055-0572a.png

圣人言沉沉所以使人瘖惟聋则不闻声惟盲则不见
色惟瘖则不音言不闻声者不闻道不闻事不闻我不
见色者不见道
事不言我
曰人徒知伪得之中有真失殊不知真得之中有真失
徒知伪是之中有真非殊不知真是之中有真非
曰言道者如言梦夫言梦者曰如此金玉如此器皿如
卷首 第 42b 页 WYG1055-0572b.png

受而得之惟善听者不泥不辩
曰圆尔道方尔德平尔行锐尔事
关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