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20840c 页
卷三 第 1a 页 0394-049.png
道德真经集解卷之三短七
    后学董思靖集解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御注曰孔子不居其圣乃所以有德○体
 道而有得于己之谓德○王顾等云有德
 则遣其失不德则遣其得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拳拳服膺而不敢失是未能化者也故于
 上德为有间矣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卷三 第 1b 页 0394-050.png
 以者用也谓无用于为也下同上德者至
 德也无为而已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此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乃行而未至
 者之事也以其尚滞于有为故未能全乎
 至道此皆释其所以为上德下德之分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专言之则可包四者
 此非指统体之仁而言故于上德为有差
 等然仁者静虽为之而无用于为也
卷三 第 2a 页 0394-051.png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义者事之宜而有割截之意故次焉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礼者天理之节又人事之仪则实以忠信
 为本而尚繁又则末也今曰为之则是徒
 其文以彊之有不肯从则继之以攘臂而
 末流有不胜其弊矣老子时当尚文之极
 故独言之也切盖欲以无为自然之道化
 斯民也此三者只言上而下者已不足言
 矣攘臂谓攘除衣袂以出臂也仍继也○
卷三 第 2b 页 0394-052.png
 温公云仍引也字或作扔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
义而后礼
 道体混然乃天地人物之所公共也人体
 是理而得诸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初非道
 之外别有所谓德也但既谓之德则有上
 下伦下之分乃不若道之遍该故不德则
 德之至而全体是道矣若夫执而有之则
 下德之未能化而失乎道之全也故曰失
 道而后德关尹子曰彼可得者名德不名
卷三 第 3a 页 0394-053.png
 道是也盖德之名显则道之名泯仁之名
 显则德之名泯愈趋愈下而所尚亦愈偏
 矣庄子曰道隐小成信哉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徇文之极故其本质漓而末流则乱之所
 由生孔子所以欲从先进皆此意也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
 此用智者之事也谓役智以求明或臆度
 而屡中然终不能以周知适所以蔽其自
 然之明觉乃愚之始也孟子亦曰所恶于
卷三 第 3b 页 0394-054.png
 智者为其凿也盖蔽于华藻则不能全大
 道之纯素非愚而何
是以大丈夫
 有高世之见而不徇流俗者谓之大丈夫
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
取此
 处去并上声盍亦反其本矣○文定曰世
 人视止于目听止于耳思止于心故乐其
 有得于下而迷其上喜薄而遗厚采华而
 弃实自非大丈夫孰能去彼取此哉
卷三 第 4a 页 0394-055.png
   右三十八章(河上名论德此章明全/德而劝还淳或问道德)
   (五常其有辨乎其无辨乎何用之异/也曰乌乎无辨道则统体者也德则)
   (随其量之所充而得诸己也道犹混/然之元气也德犹年与时之名也仁)
   (义礼智犹春夏秋冬之号也全是四/者则曰一年得其仁之盛则曰春礼)
   (曰夏义曰秋智曰冬各得其实之谓/信故每季士旺一十八日犹此义也)
   (有仁之义则生中有杀义之仁则杀/中有生如二月榆死八月麦生之类)
   (也其于天下也亦然皇极经世书曰/三皇以道化天下五帝以德教天下)
   (三王以功劝天下五伯以力率天下/三皇同仁而异化五帝同礼而异教)
   (三王同义而异劝五伯同智而异率/是知三皇之世如春也五帝之世如)
   (夏也三王之世如秋也五伯之世如/冬也老子与关尹相遇之时其当秋)
卷三 第 4b 页 0394-056.png
   (冬之交盖欲以贞固之道化斯世而/复于春乎或曰其序不同何耶曰经)
   (世有因有革故依顺布之序此言名/迹之流弊故全用革如化书云仁不)
   (足则义济之金伐木也义不足则礼/济之火伐金也礼不足则智济之水)
   (伐火也智不足则信济之土伐水也/然则居实处厚乃信之实又所以为)
   (始之终终之始者欤○郭德元尝问/于朱文公曰老子云礼者忠信之薄)
   (而乱之首孔子又却问礼于他不知/何故文公曰老子晓得礼中曲折盖)
   (他曾为柱下史于礼自是理会得所/以与孔子说得如此好只是他又说)
   (这个不用得亦可一似圣人用礼时/反若多事所以如此说如礼运中谋)
   (用是作而兵由此超等/语便自有这个意思也)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
卷三 第 5a 页 0394-057.png
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
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
 夫一即道也自古固存故云昔也凡物各
 具而道未尝异故曰一也天以之清地以
 之宁神以灵谷以盈万物以生侯王以贞
 其各能致乎当然之分者皆一之所为也
 温公曰以事言之常久不已所谓一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
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
恐灭侯王无以贞而贵高将恐蹶
卷三 第 5b 页 0394-058.png
 蹶其月切颠仆也天之所以清明而职生
 覆地之所以宁止而职持载者得一也苟
 无以清宁则必有缺裂震发之变由失一
 也然一未尝失故云将恐盖致疑之辞也
 且一之为物无去无来奚得丧哉直气数
 之或馀或缩莫能称是一之所为耳故阴
 阳书曰天裂者阳气之不足君德之衰微
 地震者阴气之有馀臣道之失职如晋惠
 帝元康中天裂数丈殷然有声周幽王二
 年三川震岐山崩盖此类也乃至神所以
卷三 第 6a 页 0394-059.png
 谓之神者以其灵而已而其所以灵则得
 一而已苟无以灵则是其灵已息矣歇息
 也谷无以盈则不能受而应亦有所穷矣
 故曰竭也万物则资一以生失之则灭侯
 王无以贞则是失道不能以自安而国家
 不可保矣虽然一非无也特外邪客气或
 有以蔽其正尔首言天者形之大也终言
 王者天地民物之主也惟王能全其一以
 为天下正则天地位而万物育矣○碧虚
 子曰会归戒于王侯是也
卷三 第 6b 页 0394-060.png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
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邪非乎
 谷美也邪音耶○文定曰夫一果何物哉
 视之无形执之不得亦天下之至微此所
 谓贱且下也侯王以孤寡不谷自称言得
 一以为之本也
故致数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琭音禄玉貌珞字当作硌音洛石貌数入
 声速也谓不能牧谦以贱为本而欲速致
 贵高之誉者是数誉也如此则过情之誉
卷三 第 7a 页 0394-061.png
 暴集无实之毁随至是无誉也然亦复不
 欲如玉之贵而不能贱石之贱而不能贵
 也盖惟不倚于一物则不可得而毁誉贵
 贱矣此苟非得一者孰能哉
   右三十九章(河上名法本此章赞一/之功用至大而终则告)
   (以毋执/于一也)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反静者道之所以动体弱而用实彊也言
 动不言静言弱不言彊乃互文以见意而
 体用之义亦明矣谓复乎静有以立其体
卷三 第 7b 页 0394-062.png
 然后动之用所以行语其体之寂然无朕
 则弱矣而其用之远而不禦亦彊矣此虽
 体用动静周流无间然而动也必本乎静
 用也必源乎体故元化之工则藏于冬乃
 所以蕃于春为学之道则精义入神乃所
 以为致用之本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此又以生物之义證之谓凡物皆自气化
 而形生乃生于有矣然原其始之所以生
 则道也而道初无形容声臭之可即故曰
卷三 第 8a 页 0394-063.png
 生于无也
   右四十章(河上名去用此章明崇体/以致用也或云道以静为)
   (正故动则为与道相反矣若尔则是/以道为专属于静矣殊不知动静者)
   (气也而道则宰制乎动静而不囿乎/动静者也或云反常合宜乃道之动)
   (而应变此显权也以弱自守乃道之/常用此显实也而有生于无则权实)
   (泯/矣)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
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非形声不可见闻惟上士所禀纯静见
 识超越故一闻无疑如空即空造次不违
卷三 第 8b 页 0394-064.png
 中士之见可上可下故或信或疑下士则
 智不足以明信不足以守庄子所谓高言
 不止于众人之心故大笑之也
故建言有之
 谓古之立言者有曰下文皆勤行之状也
明道若昧
 惟照了精微故遗形去智而含光不耀也
夷道若类
 夷平也颣卢对切丝之不匀也高下俱融
 与物无际然以俗观之则若有节颣而不
卷三 第 9a 页 0394-065.png
 可取以为用也
进道若退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故若退也
上德若谷
 上德不德若谷之虚
大白若辱
 忘色相者能纳污也
广德若不足
 广而有所限量则非广矣惟德至广而不
 自以为足故能广也
卷三 第 9b 页 0394-066.png
建德若偷
 潜修密行立德而不自衒也玄纲论云功
 阴则能全亦此意也
质真若渝
 渝羊朱切变也质真纯素也惟文质兼备
 则不执于一故随物变而内不失其真外
 若渝也
大方无隅
 隅者角地也大方无畛域之可穷故无隅
大器晚成
卷三 第 10a 页 0394-067.png
 积之久者发必洪故大器则不速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经云听之不闻名曰希故大音希声经云
 无象之象故大象无形此虽超乎视听之
 表然而冥冥之晓无声之和亦何尝不昭
 昭然于见闻之间哉是皆中士之所以若
 存若亡而下士之所以大笑也此十二者
 乃道之或隐或显寓于事物者也而道之
 大全则隐于无名焉
夫惟道善贷且成
卷三 第 10b 页 0394-068.png
 贷施与也成谓物赖之以成功也
   右四十一章(河上名同异此章言道/之大全中下难知盖道)
   (无形无名故不可以有为之功而致/其极惟能沉潜涵泳则道自来居此)
   (道之所以善施与万物而成其全之/无私也是以古之学者为己而终至)
   (于成物者/体此道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文公曰道即易之太极一乃阳之奇二
 乃阴之耦三乃奇耦之积其曰二生三犹
 所谓二与一为三也其曰三生万物者即
 奇耦合而万物生也若直以一为太极则
卷三 第 11a 页 0394-069.png
 不容复言道生一矣此与列子易变而为
 一之语正同所谓一者形变之始耳不得
 为非数之一也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凡动物之类则背止于后阴静之属也口
 鼻耳目居前阳动之属也故曰负阴而抱
 阳如植物则背寒向煖而冲气则运乎其
 间又统而言之则神阳而质阴神运于中
 曰抱质见于外曰负气则动阳而静阴乃
 济之以中和而充乎形质为神所乘之机
卷三 第 11b 页 0394-070.png
 也○温公曰万物莫不以阴阳为体以冲
 和为用○文简曰阴阳气偏及交会而气
 和是二之交焉而三三之遍焉而万者也
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
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恶去声○温公曰满招损谦受益所以去
 甚泰就中和也
人之所教亦我义教之彊梁者不得其死吾
将以为教父
 彊平声苟知损益之义如此则人之所以
卷三 第 12a 页 0394-071.png
 设教亦宜皆以我冲和之义教之是知彊
 梁者妄之极而终至于不得其死尤当知
 警而不可从也故曰吾将以为教父父者
 本也且教乃师道然师则尊而不亲父则
 尊而又亲是以言无隐情如易曰无有师
 保如临父母即此意也今专曰父者教道
 主尊严也
   右四十二章(河上名道化此章言道/寓于阴阳而生万物亦)
   (莫不以冲/和为用也)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
卷三 第 12b 页 0394-072.png
间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间去声惟道无形故曰至柔惟物有质故
 曰至坚驰骋犹运化役使之意道之妙物
 皆以无形而鼓舞有质也夫道体无有化
 生众形泰山秋毫待之成体故其入于物
 也初无间隔又道体圆摄无之与有并囿
 其中混然无间是则道在物中物在道中
 皆无间也人能体之则相得性融廓然无
 为而利益不穷矣○文定曰圣人惟能无
 为故役使众彊出入群有
卷三 第 13a 页 0394-073.png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矣
 希罕也○王辅嗣曰至柔不可折无有不
 可穷以此推之故知无为之道而有益于
 物也夫孰能过此哉
   右四十三章(河上名遍用此章赞/虚柔无为之有益也)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身者神之舍岂不亲乎名者实之宾其可
 尚乎况身一而已外物无穷苟弃身而徇
 名役一以求多愚莫甚焉盖人能弘道故
 身者道之本也○文定曰若夫忘我则身
卷三 第 13b 页 0394-074.png
 且不有况名与货乎
得与亡孰病
 温公曰得名货而亡身与得身而亡名货
 二者孰病○文定曰不得则以亡为病既
 得而病失又有甚焉
是故甚爱必大费
 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皆甚爱之迷也
多藏必厚亡
 无藏则无所亡○开元注甚爱名者必劳
 神非大费乎多藏货者必累身非厚亡乎
卷三 第 14a 页 0394-075.png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惟审于内外之分则知止知足而无得失
 之患故能安于性命之常亦何殆辱之有
 所以可长久也汉之二疏曾事斯语
   右四十四章(河上名立戒此章明/去伪全真则可久也)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敝毗祭切败坏也体至道之大全而盛德
 若不足故其用愈久而愈新也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道备于己而有若无实若虚故积愈厚而
卷三 第 14b 页 0394-076.png
 用愈不穷此兼用而言下则略文也
大直若屈
 惟量之大故直而不肆初无涯涘之可窥
 然于正己以矫物者观之则若屈也
大巧若拙
 其功用至于参赞化育雕刻众形而体则
 无为故若拙也
大辩若讷
 离语默而万理昭融超见闻而重玄了悟
 故若讷也
卷三 第 15a 页 0394-077.png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动属阳静属阴故躁胜寒静胜热然皆未
 免于一偏而有所对待若夫清静者则御
 六气之卞乘天地之正动未尝动静未尝
 静而动静一致矣故为天下正
   右四十五章(河上名洪德此章言体/大道之全而为天下正)
   (或云苟成而不若缺盈而不若冲直/而不若屈巧而不若拙辩而不若讷)
   (是躁之不能静静之不能躁耳夫躁/能胜寒而不能胜热静能胜热而不)
   (能胜寒皆滞于一偏也惟泊然清静/则非成缺辩讷之所能定而后无所)
   (不胜乃所以为天下/正而能成其大矣)
卷三 第 15b 页 0394-078.png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

 却与郤同除去也粪治田畴也戎马者备
 战之马也郊者二国相交之境也以内言
 之心君泰然则却返气马以培粪其本根
 反是则意马驰于外境矣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
欲得
 究其根本原于纵欲○文定曰匹夫有一
 于身患必及之侯王而为是必戎马之所
卷三 第 16a 页 0394-079.png
 自起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黄茂材曰一性之内无欠无馀人能安之
 无适不足
   右四十六章(河上名俭欲此章戒贪/求之贻害贵知足以为)
   (常/也)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天地万物同出于道反身而诚万物皆备
 ○温公曰得其宗本故也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卷三 第 16b 页 0394-080.png
  温公曰迷本逐末也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盖清明在躬无为而已○温公曰至理不
 易也
   右四十七章(河上名鉴远此章言有/真知之明则可以超见)
   (闻之域故无/为而化成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矣
 开元注云因益以积功忘功而体道
故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
卷三 第 17a 页 0394-081.png

 取者取而化之也盖克己复礼而天下归
 仁之意○黄茂材曰无所不知而后可以
 言学故学欲日益益者已化然后可以言
 道故道欲日损然益者可以进损者不可
 彊损而未能兼忘其损未为损也直须瞥
 地脱落前后际断乃至无为之地故能无
 所不为而应用不穷施于天下绰绰然矣
   右四十八章(河上名忘知此章言/损有集虚其益无穷)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卷三 第 17b 页 0394-082.png
 惟圣人无我故其心不滞于一而物来顺
 应矣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
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御注云舜之于象所以善信者至矣○人
 之有生同具此理圣人于人莫不皆以善
 信遇之此圣人之德量也盖善不善信不
 信在彼而吾之善信未尝渝此圣德之善
 信矣苟善善信信而绝其不善不信者则
 岂所谓常善救而不弃哉
卷三 第 18a 页 0394-083.png
圣人之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
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惵图协切忧勤貌为去声浑与混同胡本
 切天下之善恶信伪皆未知所定圣人则
 惵惵然为天下浑心盖欲融化其异而混
 合其同故无善恶无信伪皆一以待之彼
 方注其耳目以观圣人之予夺吾皆以婴
 孩遇之若保赤子此圣人之诚心也则彼
 亦将释然而自化矣皆孩之意谓不生分
 别也
卷三 第 18b 页 0394-084.png
   右四十九章(河上名任德此章明虚/心而应物均养以自然)
   (之/德)
出生入死
 性无生死其出入乘气机耳故是气之伸
 则万物出于机而谓之生是气之归则万
 物入于机而谓之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也动
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十乃成数故举为例盖谓自生至壮乃气
 之伸生之徒也于十分之中居其三焉自
卷三 第 19a 页 0394-085.png
 老至死乃气之归死之徒也于十分之中
 居其三焉人之生也自壮及老之间乃动
 而入用之时亦十中居其三焉苟动失其
 正则用壮从妄皆动之死地矣经云物壮
 则老是谓不道是也夫何故者设问之辞
 也以其生生之厚者答之之辞也谓由其
 益生欲厚而不能忘我是以逐于妄而之
 死地耳盖惟溺于贪生则必有死为之对
 而于不属生死无所对待之一者反昧矣
 故经云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也或
卷三 第 19b 页 0394-086.png
 云妄念芸芸乃生生之甚也亦通苟能主
 静以养虚明则动未尝离静而动静两忘
 乃善摄生者之所为也○文定云生死之
 徒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岂非生死
 之徒九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乎不生
 不死则易所谓寂然不动者也老子言其
 九不言其一者使人自得之以寄无思无
 为之妙也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
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
卷三 第 20a 页 0394-087.png
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兕音似山海经云兕出湘水南苍黑色尔
 雅云形似野牛而一角盖闻者谦辞不敢
 自道也夫反流全一摄念归无乃善摄生
 者关尹所谓忘精神而超生是也如是则
 一亦不立故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物无自
 而入焉所以数不能拘患不能及生地且
 无安有死地哉故曰至人无己与道同体
   右五十章(河上名贵生此章明善摄/生者以至无为宗故能远)
   (患害超生死也然为之说者不一如/河上公韩非碧虚子叶梦得林东皆)
卷三 第 20b 页 0394-088.png
   (以四支九窍为十三而动静属于生/死昧者自戕自贼动与恶会而之死)
   (地矣若是则死之徒与动之死地者/皆无以别况是特形耳其所以动静)
   (者岂由此哉杜广成以十恶三业为/十三又有七情六欲之说者李文和)
   (曰肾为坎生门也心为离死户也皆/一周十二辰消而再始是为十三且)
   (遗其动之死地之十三开元注孙登/司马邵王曹皆曰十人之中各有三)
   (人焉大率谓柔弱以保生者十中有/三刚彊以速死者十中有三又志爱)
   (生而不免趋死者亦十中有三曹曰/修长生者生之徒修寂灭者死之徒)
   (枉纵之人全以嗜欲动作皆趋死地/焉蜀赵氏又以五行生死数为十三)
   (其说以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已亥独居四)
   (之诀起数如水生于申申数七死于/卯卯数六合十三也馀可例推此乃)
卷三 第 21a 页 0394-089.png
   (合生死之数而为十三则经文当云/生死之徒十有三乃可矣黄曰水之)
   (成数六火之成数七为十三虽近注/多取此说然矢口成书岂必若是况)
   (五行而独举其二且弃生数而独取/成数果何谓乎又有出肾水而入于)
   (心为出生入死者且引张平叔阴里/十三阳中六七之诗为之證所谓摄)
   (生则是取坎之实以点离虚至于无/死地则变成乾体矣其说似通而实)
   (非经旨文定曰用物取精以自滋养/者生之徒也声色臭味以自戕贼者)
   (死之徒也二者既分生死之道矣吾/又知诈而不知息知言而不知默知)
   (思而不知忘以趣于尽所谓动之死/地者也而清源子之说亦然但死之)
   (徒与动之死地亦若无别愚所以独/明是气之伸屈为生死之徒而以入)
   (用为动之死地也盖仙道贵生故方/生之气阳也况乎天鬼道贵终故已)
卷三 第 21b 页 0394-090.png
   (退之气阴也况乎地人道贵心则可/以生可以死故入用之气中和况乎)
   (人至所谓不生不死之一则非数而/数以之通不用而用以之成乃况乎)
   (道此其所以周流乎三者之间而非/三者之所能拘也欤犹经世书三用)
   (而一不用之意亦三以况天地人而/一况道也故以元亨利贞之交为交)
   (数其贞与元之间有无之极也是以/无数故无数则存乎荄核乎前辈以)
   (康节为得老/子之旨信哉)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
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莫之爵而常
自然
 道为万物母德乃道之在我者也在天地
卷三 第 22a 页 0394-091.png
 为天地之德在圣人为圣人之德道则始
 之所以生生者德则牧养群众而不辞非
 其德则万物不得遂其生故云畜也物者
 皆道德之所以形见者也势者万物之理
 相因而成者也如是则鸟得不知崇其本
 哉所以莫不尊道而贵德也夫受命于天
 则为天子受命于天子则为诸侯有所受
 命则出命者能卑贱之而道在万物之先
 以制其命果孰能爵之乎惟予夺不属他
 人故常自然而所以尊且贵也
卷三 第 22b 页 0394-092.png
 
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
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长上声○此八者皆大道之元功而不有
 不恃不宰皆出于无我此乃德之至深矣
 远矣故曰玄德八者之义则资始之谓生
 包涵之谓畜遂其形之谓长字其材之谓
 育辅其功之谓成终其时之谓熟保其和
 之谓养护其伤之谓覆首言德畜之而此
 则皆归于道盖莫非道也首言道而终归
 于玄德者苟不至德则至道不凝焉其实
卷三 第 23a 页 0394-093.png
 一也
   右五十一章(河上名养德此章言妙/本应感生成之旨明万)
   (物尊道贵德之由次美生/育之功终赞忘功之德也)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未有天地自古固存而物各资始以生故
 谓之母原乎始既得其母则体斯立矣又
 当察其未尝不在乎有物之中则凡资于
 道而生者莫非子也故反乎后以知其子
 则用不穷矣既知其子又不可迷本逐末
卷三 第 23b 页 0394-094.png
 故告之以复守其母人惟体乎无为自然
 而纯亦不已则万物万事亦各自得其所
 此外初无别法亦非有意于守也所谓应
 物者化在躬者神如斯而已矣盖道之体
 混然则万殊之所以一本故得其母以知
 其子道之用无穷则一本之所以万殊故
 知其子而复守其母夫如是故能混本末
 精粗为一致而原始反终死生无惑矣故
 云没身不殆也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
卷三 第 24a 页 0394-095.png
身不救
 易云兑说也盖心意爱悦则染著也门者
 诸根之门也曰塞曰闭则告学者守母之
 行也谓慎言语节饮食闲情念葆神气视
 听以礼动静以和此皆所以养形而养德
 也是以终身不劳而有成苟或反是则舍
 其内而专务于悦外故终身役役而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彊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
身殃是谓袭常
 遗唯季切贻也惟道无形不可以目窥可
卷三 第 24b 页 0394-096.png
 谓小矣不可以力得可谓柔矣察之精而
 不为物所蔽故曰明守之专而不为物所
 夺故曰彊学者潜心体察放下玩味则涵
 养之功得矣又见与守是用功处明与彊
 乃效验处明者体也光者用也言静存之
 体既立则动察之用必行犹明之光照物
 体不伤而用不穷然又须和其光而不耀
 冥其慧于无知则退藏于密而殃咎不能
 及矣如是之谓善传袭真常之道也夫德
 愈盛则心愈下既到此地自无遗殃之患
卷三 第 25a 页 0394-097.png
 此为学者语也
   右五十二章(河上名归元此章明返/本还元之道或云始者)
   (气也凡人受气以生则气为母而神/则寓于气故为子母子相守则神安)
   (气专此亦入/道之初机也)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
 大道坦然无从无适不可以智知不可以
 识识无所施设作为而已今欲介介然有
 知行于大道是此心先有所倚著矣故惟
 如此施为是可畏也盖前章既勉人以守
 母之行故此又戒人以有为之害也
卷三 第 25b 页 0394-098.png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好去声定观经云背道求道怨道不慈盖
 好捷径则终无可至之理
朝甚除
 朝者国主所居之地甚除谓多用也而心
 君之多思虑也亦然
田甚芜仓甚虚
 谓内无所储也若以身而言则田三田也
 仓则精气所藏之地也如胃为太仓之类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资财有馀是谓盗誇
卷三 第 26a 页 0394-099.png
非道也哉
 厌多也此皆不务修内而反矜施其外是
 诲盗也夫岂大道之行也哉此伤叹之辞
 也○温公曰服美不称贪积不厌故曰盗
 誇所以有此誇者岂非本欲行道而更凿
 以致失哉
   右五十三章(河上名益證此章言有/知不足以明道好径不)
   (足以行道及以未證为/證未得为得皆非道也)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惟道范围天地流行古今该上下而不拔
卷三 第 26b 页 0394-100.png
 周万化而不脱阴阳之相代故新之相易
 犹子孙相承而不穷也学者必先建中以
 立其本则实无所倚而不可拔抱一以专
 其守则实无所执而不可脱及德盛而利
 他则后觉之所宗乃至源深流长传之后
 世愈久而愈亲也○温公曰不拔者深根
 固柢不可动摇不脱者民心怀服不可倾
 夺不辍者享祚长久是也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馀修之乡
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
卷三 第 27a 页 0394-101.png
乃普
 真则不伪也馀则绰然裕如也长者无不
 及也丰者无不足也普者无不遍也盖道
 之真以治身其绪馀以治人然修之身此
 理也推之家国天下不外乎是而已○温
 公曰皆循本以治末由近以及远也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
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观之之道其则不远岂假他求哉盖物分
 虽殊一本而已以此观之莫不然者此意
卷三 第 27b 页 0394-102.png
 当默契于语言之外○开元疏云以修身
 之法观身实相本来清净有见既遣知空
 亦空顿舍二偏迥契中道可谓契真矣
   右五十四章(河上名修观此章明修/身以及物修之弥广则)
   (所及弥远致知/格物不外乎此)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含怀至德如婴儿然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螫音适攫厥缚切搏音博虚船触舟虽惼
 不怒全天之人物无害者○碧虚曰毒虫
卷三 第 28a 页 0394-103.png
 蜂类以尾端肆毒曰螫猛兽虎豹类以爪
 拿按曰据攫鸟雕鹗类以羽距击夺曰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䘒作精
之至也
 䘒子垂切说文云赤子阴也○文定曰无
 执而自握无欲而自作是知精有馀而非
 心也
终日号而嗌不嗄和之至也
 号户毛切啼也嗌音益咽也嗄所嫁切声
 嘶也○文定曰心动则气伤气伤则号而
卷三 第 28b 页 0394-104.png
 嗄故知心不动则气和也
知和曰常
 曹曰和者生理之常知和则纯粹静一历
 万变而不失也
知常曰明
 由明乃能见此常久自然之道亦必能常
 然后其道愈明故知常则明莫加焉
益生曰祥
 刻意有为皆曰益生祥者妖也○达真子
 曰祥者非其常也○文定曰生不可益而
卷三 第 29a 页 0394-105.png
 欲益之则非其正矣是妄作也经云不知
 常妄作凶是也
心使气曰彊
 心动则不能专气以致柔乃彊之始是失
 其赤子之心矣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已音以止也益生使气皆失自然之道是
 徒速其衰老也苟知不合于道宜早已之
   右五十五章(河上名玄符此章首以/赤子明自然之本体纯)
   (粹混然所以物莫能窥故虽握虽号/亦莫非出于自然也末则戒其才有)
卷三 第 29b 页 0394-106.png
   (丝毫作为之心则失其自然矣黄茂/材云古本无嗌字而嗌不嗄庄子之)
   (文也后/人增之)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至道之真语默不足以载惟亲證者知之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
尘是谓玄同
 义见四章及五十二章盖内外交养默与
 道会而不异于人也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
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
卷三 第 30a 页 0394-107.png

 此言有德者之为如此惟其周而不比执
 而圆机以应无穷故不住乎一境岂情计
 之所能及哉此夫子所以发犹龙之叹也
   右五十六章(河上名玄德此章谓悟/道者忘言无执故内外)
   (兼治混合大/通所以贵也)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
知其然哉
 文定云古之圣人柔远能迩无意于用兵
 惟不得已然后有征伐之事故以治国为
卷三 第 30b 页 0394-108.png
 正以用兵为奇夫天下神器不可为也是
 以体道者惟廓然无事虽无心于取天下
 而天下归之矣
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
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谓失无为之治而多忌禁则民将举措失
 业而机械生若以身喻天下则心为君气
 为民而拘小术凿私智溺多岐纵六贼故
 不能无为也○文定云人主多忌讳下情
 不上达则民贫困而无告矣利器权谋也
卷三 第 31a 页 0394-109.png
 在上无为使民无知无欲而已惟上下相
 欺以智则民多权谋而上益眩而昏矣奇
 物奇怪异物也人不敦本业而趋末伎则
 非常无益之物作矣患人之诈伪而多出
 法令以胜之民无所措手足则日入于盗
 贼矣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
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此自然之应而无为之成功也
   右五十七章(河上名淳风此/章明无为之治)
卷三 第 31b 页 0394-110.png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闷叶音莫奔切宽裕无为之象夫有德者
 其于义分莫不截然明白而其量则宽洪
 故为政以德则不察察于齐民虽以俗观
 之若不事于事然民实感自然之化乃所
 以为淳和之至治也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惟不知修德以为为政之本而专尚才智
 乃欲以刑政齐民然民未可以遽齐苟务
 在于必齐则必有所伤故缺缺也此所谓
卷三 第 32a 页 0394-111.png
 害生于恩祸福倚伏正犹是矣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
 谓祸福相因莫知其所止极也
其无正邪
 若然则果无正定之理耶
正复为奇善复为祅民之迷也其日固久
 惟世人迷于小察之近情而不知正道之
 大全故不能安于至正而反为奇以为正
 不能循于至善而反为祅以为善及其所
 应既差又不知反求在我之所感而乃贵
卷三 第 32b 页 0394-112.png
 其彼之所应者此皆迷失正道日已久矣
 亦犹为政不能以闷闷之德量容之而反
 务于察察以为善与正殊不知若此则是
 本欲全民而反致缺缺矣故下文举圣德
 以劝修也○开元注云众生迷执正者复
 以为奇诈善者复以为妖异故祸福倚伏
 若无正耳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惟行方而德圆故无割截之迹
廉而不刿
卷三 第 33a 页 0394-113.png
 刿居卫切伤害也清而容物故不刿
直而不肆
 大直若屈所以不肆肆布列也
光而不耀
 复归其明也是四者皆闷闷之政也盖圣
 人惟恬淡无为而方廉直光之用自整然
 于其中而人不知使天下各安其性命之
 情而不陷于一偏所以无割刿肆耀之过
 而祸福何有哉
   右五十八章(河上名顺化此章欲使/民去智与故循天之理)
卷三 第 33b 页 0394-114.png
   (以祛其近/见之惑也)



道德真经集解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