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20851c 页
卷四 第 1a 页 0394-115.png
道德真经集解卷之四短八
    后学董思靖集解
治人事天莫若啬
 啬音色乃啬省精神而有敛藏贞固之意
 学者久于其道则心广气充而有以达乎
 天德之全所谓至诚为能尽己之性而后
 能尽人之性乃至与天地参矣盖天人一
 理了无间然孟氏云存心养性所以事天
 是也
夫惟啬是以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
卷四 第 1b 页 0394-116.png
 重去声再也○文公曰早复者言能啬则
 不远而复重积德者言先已有所积复养
 以啬是又加积之也如修养者早觉未损
 失而便啬之也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惟德可以胜物故已私尽克则其分量不
 可穷极矣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德量如此则可以兼容天下矣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卷四 第 2a 页 0394-117.png
 民之附德犹子慕母盖国之本在身身有
 其道则可长久若以身为国则母即雌一
 之根柢而性命之常虽生死不能变故曰
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柢丁计切○御注曰与天地为常故能长
 生与日月参光故能久视○文定曰以啬
 治人则可以有国以啬事天则深根固柢
 古之圣人保其性命之常不以外耗内则
 根深柢固而不可拔虽长生久视可也盖
卷四 第 2b 页 0394-118.png
 治人事天虽有内外之异而莫若啬则一
 也○程伊川曰修养之所以引年国祚之
 所以祈天永命常人之至于圣贤皆工夫
 到这里则有此应矣
   右五十九章(河上名守道此章明用/啬之道治人则国祚延)
   (事天则/寿长久)
治大国若烹小鲜
 烹普庚切煮也鲜音仙鱼也谓不可挠也
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
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民夫两
卷四 第 3a 页 0394-119.png
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莅力至切临也所感之机莫不由我是以
 圣人无为而人各安其自然外无所求内
 无所畏则阴阳和而万物理故鬼亦无所
 用其神非其鬼之不神其神不伤乎人非
 神不伤人以其圣人不伤于民所以鬼神
 莫不感其德化惟两者交悦众德交归乃
 为至德之治矣列子之论圣治至于物无
 疵疠鬼无灵响亦此意也○文公曰若是
 王道修明则此等不正之气都消铄了
卷四 第 3b 页 0394-120.png
   右六十章(河上名居位此章/明用道则德交归)
大国者下流
 如江海必处众流之下也○文定曰天下
 之归大国犹众水之趋下流也
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
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
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牝婢忍切释畜母也牡音某畜父也大国
 以下及或下以取之下音暇自上而下也
 小国以下及或下而取之下如字上声本
卷四 第 4a 页 0394-121.png
 在物下也交谓交会而归聚也牝者雌静
 柔下之德牡者雄动彊高之属静以摄动
 柔之胜彊事物皆然则静而下乃常胜之
 道故为众之所归即守雌为天下溪之义
 也以取者大国能下则终取小国而兼有
 之而取者小国能下则为大国所取悦而
 容受之终则大国之民且乐归之如西伯
 善养老而盍归乎来之类○叶梦得曰取
 之为言得其所欲之谓也○黄曰大国下
 小国汤事葛也小国下大国句践事吴也
卷四 第 4b 页 0394-122.png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两
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其所以为下者不过欲畜人事人耳初非
 计利而后然也故欲两者各遂其理事之
 所安则大者宜能下使小者自归之矣易
 于大有之后必继之以谦者乃所以全其
 大也
   右六十一章(河上名谦德此章明以/德下人人交归之清源)
   (子曰身则国之象也身之虚而万物/至心之无而和气归所谓守雌抱一)
   (则是阳下炼阴化为纯阳/乃无为之妙也此亦一义)
卷四 第 5a 页 0394-123.png
道者万物之奥
 奥于到切释文云室之西南隅曰奥谓深
 邃如堂奥也盖道体混然其大无外万物
 莫不蕴于其中而资给焉其小无内亦莫
 不皆在万物之中而不可见故西升经云
 道深甚奥虚无之渊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人虽不善然亦莫不赖于道以有生故是
 所保也○温公曰善人守而用之不善人
 亦依于有道以自安
卷四 第 5b 页 0394-124.png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于人人之不善何
弃之有
 行去声盖人莫不有是性虽下愚不能无
 道心则道岂远人哉故至美之言市人所
 可共知至尊之行人人皆所与能苟或有
 人朝为不义使夕闻大道则妄尽性复虽
 欲指其不善不可得也是又安可弃哉惟
 善救之而已此不善人之所保也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
坐进此道
卷四 第 6a 页 0394-125.png
 先悉荐切拱璧合拱之璧美玉之大者驷
 马者四马为乘共驾一车也古者朝聘有
 贽币之礼谓将进驷马则以拱璧为先导
 也虽天子三公以势为贵拱璧驷马以物
 为贵亦不若安然坐进此道之为贵也道
 乃人之所固有则良贵也而三公拱璧是
 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人当致勉于性分
 之所固有而于外物之傥来者何足贵哉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可
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卷四 第 6b 页 0394-126.png
 问所以贵此道之意盖谓不求于外而求
 之在我则是求而有益于得也夫有志于
 道则无恶矣惟不假他求而自得故出乎
 祸福之外又为有人灾之所能及乎此所
 以为天下贵或曰求以得则善人之宝有
 罪可以免则不善人之所保也
   右六十二章(河上名为道此章言/道为天下之至贵也)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夫涉于形则有大小系乎数则有多少大
 小之辨多少之分此怨之所由起也惟道
卷四 第 7a 页 0394-127.png
 非形数而上圣与之为一为出于无为事
 出于无事而味乎无味故含大虚于方寸
 而不以纤芥私欲自累会万有于一真而
 不为高下外境所迁是以物各付物事各
 付事而大小多少一以视之则爱恶妄除
 圣凡情尽亦奚怨之可报哉惟德以容之
 而已且使夫人之意也消譬如天地之无
 不覆载而化育之也然此则在常人之所
 最难惟切问近思渐而修之则亦可到其
 地矣下文乃修以求至之方也
卷四 第 7b 页 0394-128.png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之难事必作
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夫道之在于起居食息之间而不遗可谓
 易矣及其至也惟圣人为独能可谓难矣
 当思虑未发之中而漠然无朕可谓细矣
 而其充周也虽天地莫能穷其量可谓大
 矣故渐修而无一行之不谨及其德成则
 与圣人而同能谨微而无一毫之不尽至
 全乎道体则与天地而同量惟能慎于其
 始而毋忽于其终则难者可以成大者可
卷四 第 8a 页 0394-129.png
 以全矣若以怨言之则人之怨亦莫不由
 小以成大及乎怨愈深而忘愈难苟能于
 起处照彻根原则当下寂然矣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学者固当弘毅以立其志然最不可先存
 为大之心苟存是心则必有躐等自矜之
 患适所以障道是不能为乎无为事乎无
 事味乎无味矣惟圣人为能无我故其心
 常小所以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卷四 第 8b 页 0394-130.png
 惟其粗而不精故言之不讱而行必不符
 忽易之心生其于道必难至矣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圣人生知安行固不待勉而后能然岂忽
 之乎哉盖德量平等齐小大一多少无所
 不谨无所不难故终无难济之事也此又
 致勉乎学者不可有一毫忽易之心则为
 之勇守之固慎终如始故亦无难矣
   右六十三章(河上名恩始此章明/圣人得道之大全也)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卷四 第 9a 页 0394-131.png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脆此芮切脆嫩易断貌谓嗜欲未坚也泮
 冰释貌此亦承上章之意谓存之于未萌
 之时则浑乎自然矣故曰易持易谋察之
 于始萌之际则不远而复矣故曰易泮易
 散未有乃无思无为之时也未乱乃方行
 而未汨之时也为之治之于此时则无所
 用力而功成矣然理由顿悟乘悟顿消行
 非顿成渐修乃至故下文则养德之事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
卷四 第 9b 页 0394-132.png
里之行始于足下
 此设谕之辞也谓当志立乎事物之表而
 敬行乎事物之内致知力行趋实务本不
 遗于细微不忽于卑近修以缜密养以悠
 久则庶乎小者可以大下者可以高而远
 者可以到矣然于此苟有一毫谋利计功
 之心先入则于道反为无补故下又历陈
 之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无为故无败无执
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
卷四 第 10a 页 0394-133.png
始则无败事矣
 几平声盖天理精微智力之私无与焉故
 用意者有为少懈者败事惟守之以自然
 则真积力久而德自成矣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
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夫道无欲也所谓欲者求其在我而已不
 欲外物之为贵也无为真学也不以博溺
 心之为学也但反其众人情欲之过以复
 其初耳盖此道初非外求而圣人亦不能
卷四 第 10b 页 0394-134.png
 为物作则也且夫万物莫不有个自然之
 道圣人惟顺其性命之理而立教以左右
 之使适乎中而已不敢别有益生助长之
 为也
   右六十四章(河上名守微此章赞圣/人无为之学以怯有为)
   (有执/之失)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盖不先天以开
 人反朴之谓愚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
卷四 第 11a 页 0394-135.png
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
 两者谓用智与不用智也知乎此亦可以
 为楷模法式矣
能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
矣然后乃至大顺
 人能知此其德可谓玄矣虽以小智近情
 察之若相反然然反于物乃顺于道则其
 为顺也大矣
   右六十五章(河上名淳德此章明用/智启奸之惑示玄德大)
   (顺之规此老子逆知世变/之必至其有忧患之心乎)
卷四 第 11b 页 0394-136.png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
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
先人以其身后之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处前
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与之争
 善下言下之下音暇乐音洛○御注曰屯
 初九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盖得其心也
 处上而人不重则戴之也欢处前而人不
 害则利之者众若是则无思不服故不厌
 也○圣人随时趋变以道岂计利哉亦德
卷四 第 12a 页 0394-137.png
 之谦而已矣德下之则形上矣德后之则
 形先矣杨雄曰自下者人高之自后者人
 先之故天下乐推戴而无厌斁之心此天
 道不争之德也
   右六十六章(河上名后己此章/明善下不争之德)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夫音扶若有所肖似则亦同于一物何足
 以为大○西塘郑侠曰道大而物小人之
 营营而卒乎小者累于物也元者善之长
卷四 第 12b 页 0394-138.png
 而至于大之谓也至而不知其为大则同
 乎道而与世俗不相似故天下皆谓我道
 大似不肖
我有三宝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
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
 仁者必有勇也
俭故能广
 守约而施博也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长上声后其身而身先故卒为有物之长
卷四 第 13a 页 0394-139.png
 乾之出庶物亦必曰见群龙无首吉是三
 宝皆与世俗不肖似乃所以为大也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

 舍其本而徇其末则易以穷故刚彊夸大
 好进者皆死之徒也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

 夫慈者生道之所以流行乃仁之用也故
 为三宝之首称以慈御物物亦爱之如慕
卷四 第 13b 页 0394-140.png
 父母虽为之效死不辞是以战则胜守则
 固故曰仁者无敌于天下也苟或人有所
 不及天亦将以慈而救卫之盖出乎尔反
 乎尔而天道好还常与善人故也○文简
 曰去邠而岐周以兴是其救也
   右六十七章(河上名三宝此章明/道体至大而用以慈)
善为士者不武
 不尚力也
善战者不怒
 不得已而战非出于人欲之私
卷四 第 14a 页 0394-141.png
善胜敌者不争
 惟无争之之心故能胜彼之争贪先动者
 必败
善用人者为之下
 德之谦下则人乐与吾为用盖心诚而愿
 服其劳也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
之极
 惟其不争而为下则去智与故循天之理
 乃与天同德○温公曰德与天合自生民
卷四 第 14b 页 0394-142.png
 以来无以加也
   右六十八章(河上名配天此章标/四善以表合天之德)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
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
 行上如字下户刚切○文定曰造事曰主
 应敌曰客进者有意于争退者无意于争
 惟无意于争则虽用兵与不用均也故难
 进而易退虽在军旅之间如无行阵之可
 行无臂可攘无敌可因无兵可执而亦安
 有用兵之咎哉
卷四 第 15a 页 0394-143.png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则几丧吾宝故抗兵相
加哀者胜矣
 几平声丧去声失也抗举也○文定曰既
 以慈为宝故轻敌则轻战轻战则杀人是
 丧其所慈矣两敌举兵相加而吾出于不
 得已则有哀悯杀伤之心哀心见而天人
 助之虽欲不胜不可得矣
   右六十九章(河上名玄用此章假用/兵以明道而贵在于守)
   (慈也或云若以人身言之则邪念多/于敌国利欲胜于锋铦盖亦寡欲以)
   (至于无欲以/全其所宝乎)
卷四 第 15b 页 0394-144.png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性本固有人所同然指此示人宜若无难
 知难行之事然天理浑然苟差之一毫则
 谬以千里以其非计度之所能明故用意
 者过之忘怀者不及所以莫能知以其非
 步骤之所能至故邀近功者好捷径力不
 足者废半涂所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言者道之诠事者道之迹不言之教事于
 无事乃其宗与君乎此沉言滞迹者之所
卷四 第 16a 页 0394-145.png
 以莫能知莫能行也
夫惟无知是以不吾知也
 文定曰古之圣人无思无为而有漠然不
 自知者存焉此则思虑之所不及是以终
 莫吾知也
知我者希则我贵矣
 温公曰道大故知之者鲜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御注曰圣人藏于天而不自衒鬻○清源
 子曰被褐则和光同尘怀玉则抱道蕴德
卷四 第 16b 页 0394-146.png
 文简曰褐者日用之不可无举世之所共
 也玉者至贵之货我所独有也知我者希
 固足以见吾道之上矣而圣人不以自异
 也故其圣而不可知之妙亦何尝不显诸
 日用共由之间盖以期乎人之皆能也此
 孔子所谓吾无隐乎尔者也
   右七十章(河上名知难此章明道至/易知易行而忽之则至难)
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
 惟其真知则与道为一故不滞于知此德
 之上也若夫不到真知之地而自己谓之
卷四 第 17a 页 0394-147.png
 知则必以文灭质以博溺心欲彊知之乃
 德之病也
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
是以不病
 夫惟知其病之为病是以不落于病也圣
 人则生而知之本自不病不待病其病然
 后至不病之地所谓以其病病者乃以其
 病病之药示乎学者使之病其彊知之病
 而了悟真知以遣其病则药病齐祛能所
 俱泯始知从来元自不病则与圣人同矣
卷四 第 17b 页 0394-148.png
   右七十一章(河上名知病此章谓真/知则契理执迷则成病)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夫人自有至大至刚者充塞乎天地实高
 明光大赫然物莫能加此所谓大威也惟
 人梏于形器之私溺于众妄之迷畏生死
 惮得丧于是万物之威杂然乘之故终身
 惴慄有是大威而不自知也苟诚知之一
 生死齐得丧勇往直前力行不顾则此大
 威烨然见前矣
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惟不厌是以不
卷四 第 18a 页 0394-149.png

 狭胡夹切隘也厌于艳切弃也无当作毋
 居者性之地居天下之广居则与太虚同
 其体矣生者气之聚含太一之至精则与
 造化同其用矣惟曲士不可以语道苟不
 溺于小术而实诸所无以自狭其居则必
 弃有著无而蔽于断灭以厌其所生矣是
 以告之以无狭无厌使学者知夫性者气
 之帅而其大无量当扩而充之以全其大
 生者道之寓而其用不穷当葆而养之以
卷四 第 18b 页 0394-150.png
 致其用则养气全生尽性至命而不生厌
 慕之心所以体无非彊无而无非顽也长
 生非贪生而生非碍也夫如是则生与道
 居而道亦未尝厌弃于人矣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
取此
 见贤遍切显也去上声自知则返照无畏
 而不狭其居自爱则绝外嗜欲而不厌其
 生惟自知自爱所以居之安也而不自见
 以矜能不自贵以贱物故无知之之见忘
卷四 第 19a 页 0394-151.png
 爱之之心也○文定曰虽自知之而不自
 见以示人虽自爱之而不自贵以眩人盖
 恐人之有厌有慕也此心未忘则犹有畏
 也畏去而后大威至矣是以去彼自见自
 贵者而取此自知自爱者然圣人动静皆
 天理无去取此开教引凡之说也
   右七十二章(河上名爱己此章/祛妄惑以全真也)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
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恶去声刚彊者死之徒勇于此则杀也害
卷四 第 19b 页 0394-152.png
 也柔弱者生之理勇于此则活也利也此
 乃必然之定理也或有时而返常故云或
 利或害然彊梁者杀之徒实为天之所恶
 也今偶然而未受其祸孰能知其故哉是
 以圣人犹难之列子曰迎天意揣利害不
 如其已是也虽然要其终而尽其变则未
 始少失故下文历陈之○温公曰圣人于
 天道亦不敢易言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温公曰任物自然而物莫能违
卷四 第 20a 页 0394-153.png
不言而善应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其于福善祸淫之应
 信不差矣
不召而自来
 神之格思本无向背如暑往则寒来夫岂
 待召而后至哉
坦然而善谋
 御注曰德行常易以知险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盖要终尽变然后知其虽广大而微细不
卷四 第 20b 页 0394-154.png
 遗也失或作漏
   右七十三章(河上名任为此章告人/当勇于道不当勇于力)
   (继明天道之自然而末又戒以/天网之不漏使人信之无疑也)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
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文定曰政烦刑重则民无所措其手足故
 常不畏死虽以死惧之无益也苟民安于
 政则常乐生畏死或有诡异乱群者吾然
 后执而杀之孰敢不服哉
常有司杀者杀而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斲
卷四 第 21a 页 0394-155.png
夫代大匠斲希有不伤其手矣
 文定曰司杀者天也理也方世之治而诡
 奇乱群之人恣行于其间则天之所弃也
 因而杀之则是天杀之非我也否则是代
 司杀者杀矣夫代大匠斲则伤其手代司
 杀者杀则及其身矣○程伊川谓德未成
 而先以功业为事者有类乎是
   右七十四章(河上名制惑此章谓君/无为则民知自劝之方)
   (○右史张耒曰夫物不患无杀之者/万物泯泯必归于灭尽而后止则常)
   (有司杀者杀矣窃司杀之常理而移/之以行其畏非徒不足以惧物而亦)
卷四 第 21b 页 0394-156.png
   (有所不及者然则操政刑死生之/柄驱一世之民使从之殆非也)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
治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
 御注曰赋重则民不足政烦则奸伪滋起
人之轻死以其生生之厚也是以轻死
 御注曰矜生太厚则欲利甚勤放僻邪侈
 无不为矣○文定曰上以利欲先民民亦
 争厚其生虽死而求利不厌
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也
 温公曰外其身而身存也
卷四 第 22a 页 0394-157.png
   右七十五章(河上名贪损此章戒有/为之弊惟忘其生则可)
   (以全生也王弼注谓/此章疑非老子所作)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彊草木之生也柔
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彊者死之徒柔弱者生
之徒
 文定曰冲气在焉则体无坚彊之病至理
 存焉则事无坚彊之累矣
是以兵彊则不胜木彊则共故坚彊居下柔
弱处上
 共如字谓人共伐之也列子云兵彊则灭
卷四 第 22b 页 0394-158.png
 木彊则折是矣夫物之精者常在上而粗
 者常在下其精必柔其粗必彊理势然也
 而天下亦未有刚彊而能居人上者庄子
 曰以懦弱谦下为表是○也达真子曰善
 胜敌者不争皆意不在于彊也木之彊大
 则人必共伐之兵以柔弱致其胜木以柔
 弱致其存是以坚彊可居其下而柔弱可
 处其上也人之立性固不异此
   右七十六章(河上名戒彊此章言用/柔弱可以保冲和之气)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
卷四 第 23a 页 0394-159.png
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补不
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天道无私常适乎中故满招损谦受益时
 乃天道○叶梦得曰张弓者挽之而后发
 是亦敛之于己而后施之于物者也以平
 正为主调和为常故与天道同此其高下
 抑扬有馀不足无不中其节者其取之不
 在外也盖出于自然故无私而均人则反
 是而不求于内是以每损人之不足以奉
 己之有馀盖出于使然故多私而不均○
卷四 第 23b 页 0394-160.png
 开元注引损上益下为益损下益上为损
 二一卦之义亦明
孰能损有馀而奉不足于天下者其惟道乎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其不欲见贤

 惟有道者为能为天之所为亦不恃其为
 不居其功若使为而恃功而居则贤见于
 世矣贤见于世则是以有馀自奉也
   右七十七章(河上名天道此章明道/之用中正而无私惟观)
   (天之道知之而圣/人则与之同也)
卷四 第 24a 页 0394-161.png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彊莫之能胜以其
无以易之也
 以其善下柔弱之性不易故不失己而能
 胜物
柔之胜刚弱之胜彊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

 观水可喻则事近而理明岂难知哉惟信
 道不笃所以莫能行
是以圣人言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之
不祥是为天下王
卷四 第 24b 页 0394-162.png
 温公曰含垢纳污乃能成其大
正言若反
 正言合道若反于俗盖反于小智之近情
 乃合于大道之至正
   右七十八章(河上名任信此章言柔/弱能容则为物所归也)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
 夫怨生于妄觉妄即真怨亦何有今不治
 其本而欲和其末则外虽和而内未忘是
 有馀怨也岂足为善哉若彻见根本则真
 忘寂然矣
卷四 第 25a 页 0394-163.png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夫契有左右所以为信而息争圣人与人
 均有是性人惟执妄驰骋于争夺之场故
 惑于大怨而迷其本曾不知真性之无妄
 也是以圣人惟抱此本然之正性虽不求
 悟于人而人感其化及乎妄尽怨释亦莫
 不廓然自得以还其固有之善而合于正
 矣亦如右契之合左岂待责之乎哉左契
 者犹言性之先觉也○清源子曰古者结
 绳而治破木以为契君执其左臣执其右
卷四 第 25b 页 0394-164.png
 契来则合所以取信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有德者不言而信乃无为而民自化犹执
 契也彻者通也彼无德者乃欲人人而通
 之故汲汲于和怨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清源子曰契之无私亦犹是也惟合者得
 之○黄曰然为善者非特无求于人亦无
 求于天惟任其自至而已
  右七十九章(河上名任契此章明息妄/在于复性皆无为之治也)
卷四 第 26a 页 0394-165.png
   (治/也)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
 人稀务简君无事于尚贤而民各安其性
 分之天使有材器堪为什夫伯夫之长者
 亦不求用于世矣盖当文胜欲弊之时人
 好自用而夸大于外故举此以谕太古之
 治而劝之以务内之学也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遂性无求故安土而不迁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
卷四 第 26b 页 0394-166.png
民复结绳而用之
 不竞利不纷争故复结绳可也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内足而外无所慕也惟乐于内则无入而
 不自得故虽疏恶隘陋亦自以为甘美安
 乐盖其乐以道不以物也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
往来
 望音亡与冠盖相望义同惟无欲无求故
 如此
卷四 第 27a 页 0394-167.png
   右八十章(河上名独立此章明/安性分则无所企求)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则为实而合道故不必美美则为观以
 悦人故未必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文定曰以善为主则不求辩以辩为主则
 未必善也
知者不博
 一以贯之何事于博
博者不知
卷四 第 27b 页 0394-168.png
 
 溺于博者未必知道
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

 为于伪切助也圣人当体即一一亦不立
 何积之有盖无藏于中无交于物泊然纯
 素无私而已故施其德以为人而我未尝
 费推其道以与人而一无尽也○曹曰体
 虚而善应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文定曰势可以利人则可以害人矣力足
卷四 第 28a 页 0394-169.png
 以为之则足以争之矣能利能害而未尝
 害能为能争而未尝争此圣人与天为徒
 所以大过人而为万物宗者也
   右八十一章(河上名显质自三十八/章至此凡四十四章为)
   (下篇此经二篇通明道德之旨首立/可道可名为设教之宗元次标上德)
   (下德述因时之浇朴此章寄信美以/彰言教论善辩以戒修行述知博以)
   (示迷悟陈无积以教亡遗假有多以/畅法性合天道以论圣人欲使学者)
   (造精微于理性之中忘筌蹄于言象/之表故能悟教而忘教以是终焉此)
   (盖叙述者/之大旨也)
道德真经集解卷之四
卷四 第 28b 页 0394-170.png










卷四 第 29a 页 0394-171.png
 六爻重而大易之全体微三传作而春秋
 之初意泯河上公分章定句而老子混成
 之道散夫道不可言圣人欲发人之覆使
 知天地之大全无言而不可得也是经诣
 道之大途学者即此而求自知归矣迨河
 上公诸人参错己见注脚纷然或者始有
 多歧亡羊之叹圭山之集注岂非欲觉冥
 途于晦蚀之中方执涂人之见而问吾故
 庐者耶使其由是而之可直参老子混成
 之旨矣余嘉其用志勤立言正而赞一注
卷四 第 29b 页 0394-172.png
 脚云宝祐丁丑蒲节天台谢□跋
 昔孔子无常师故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
 徒皆尝问焉然观其语南宫敬叔独以礼
 乐之原道德之归属之老聃则聃岂苌弘
 而下所可比耶其所以责原壤者以学老
 氏而差于老氏固无贬也虽然孔子以实
 有为理老子以虚无为道孔子以太极两
 仪四象八卦为生生之本老子谓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其数亦异孔子欲
 人知道之无物不有无处不在无时不然
卷四 第 30a 页 0395-004.png
 老子欲人求是道于天地万物之始盖道
 一也而随人所指有不同数一也在人所
 用有不同其不同者固不可以强同也至
 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以治心载营魄抱
 一绵绵若存以治身以重为轻根以静为
 动根不矜不伐不争以应物无为无欲去
 泰去甚以治国家天下虽圣人不能违也
 是以谷神玄牝程子取焉养气之说朱子
 取焉吾党其可轻议之哉圭山董道士所
 注老子道德经集古今诸家之善以发明
卷四 第 30b 页 0395-005.png
 宗旨虽修炼家自附于老子者本末先后
 亦有辨焉其用工深而有助于老子之教
 多矣览者毋忽宝祐丁巳年夏前恩平假
 守黄必昌京甫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