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360661a 页
卷四 第 1a 页 1118-114.png
庄子翼卷之四振四
  天道第十三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
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
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
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
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
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
明而况情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
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
卷四 第 1b 页 1118-115.png
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
则实实者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
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
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
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向尧之
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
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
也以此退居而间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
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
郭注天道帝道圣道三者皆恣物之性而无
卷四 第 2a 页 1118-116.png
 所牵滞故虽六通四辟而无伤于静也善
 之乃静则将时而动矣万物无足以挠心
 斯自得也水静犹明而况圣人之心静乎
 盖有其具而任其自为故所照无不洞明
 天地之平道德之至者凡不平不至生于
 有为也休则未尝动动则得者不失其所
 以动矣任事者责言夫无为也则群材万
 品各任其事而自当其责故舜禹有天下
 而不与焉此之谓也俞俞从容自得貌寻
 万物之本皆在不为中来明此以南面北
卷四 第 2b 页 1118-117.png
 面以此而处上处下皆无为之至也有其
 道为天下所归而无其爵者所谓素王自
 贵也以此退居閒游则巢许之流进为抚
 世则伊望之伦也夫无为之体大矣天下
 何所不为哉故主上不为冢宰之任则伊
 吕静而司尹矣冢宰不为百官之所执则
 百官静而御事矣百官不为万民之所务
 则万民静而安其业矣万民不易彼我之
 所能则天下之彼我静而自得矣自天子
 至于庶人下及昆虫孰能有为而成哉是
卷四 第 3a 页 1118-118.png
 故弥无为而弥尊也
笔乘无所积无留滞也帝道即帝王天子之
 德圣道即玄圣素王之道与未相应旧注
 以三皇五帝分属者非是六通四辟辟与
 辟同言六合四方皆洞达也昩然聪明尽
 泯也平中准大匠取法者如周礼匠人水
 地以县是也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天地将
 准焉故曰天地之平俞俞即愉愉处犹入
 也自得则悲哀不能入而形未尝哀也故
 曰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本谓本
卷四 第 3b 页 1118-119.png
 根言天地万物皆从虚静而生故曰万物
 之本此又推本言之欲人知安身立命于
 此也
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
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
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
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
天乐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之赍万物而不
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
寿覆载天地雕刻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
卷四 第 4a 页 1118-120.png
乐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故知天乐者
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故曰其动也
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崇其
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言以虚静推于天
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
以畜天下也
郭注时行则行时止则止自然为物所尊奉
 故美配天者唯朴素也与天和者天地以
 无为为德故明其宗本则与天地无逆也
卷四 第 4b 页 1118-121.png
 与人和者顺天所以应人故天和至而人
 和尽也天乐适则人乐足矣物变而相杂
 曰𩐎自𩐎耳非吾师之暴戾仁者兼爱之
 名耳无爱故无所称仁寿者期之远耳无
 期故无所称寿巧者为之妙耳皆自尔故
 无所称巧此之谓天乐忘乐而乐足也故
 静与阴同德动与阳同波动静虽殊无心
 一也常无心故王天下而不疲病我心静
 而万物之心通通则服不通则叛圣人之
 心所以畜天下者奚为哉天乐而已
卷四 第 5a 页 1118-122.png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
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馀有为也则
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责夫无为也上
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
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
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
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故
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
彫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天
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
卷四 第 5b 页 1118-123.png
而天下功故曰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
帝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
物而用人群之道也
郭注用天下而有馀闲暇之谓也若汲汲然
 求为物用故可得而臣也及其为臣亦有
 馀也夫工人无为于刻木而有为于用斧
 主上无为于亲事而有为于用臣臣能亲
 事主能用臣斧能刻木工能用斧各当其
 能则天理自然非有为也若乃主代臣事
 则非主矣臣秉主用则非臣矣故各司其
卷四 第 6a 页 1118-124.png
 任则上下咸得而无为之理至矣夫用天
 下者亦有为耳然自得此为率性而动故
 谓之无为也为天下者亦自得耳但居下
 者亲事故虽舜禹为臣犹称有为故对上
 下则君静而臣动比古今则尧舜无为而
 汤武有事然各用其性而天机玄发则古
 今上下无为谁有为也夫在上者患于不
 能无为而代臣人之所司使咎繇不得行
 其明断后稷不得施其播殖则群才失其
 任而主上困于役矣故冕旒垂目而付之
卷四 第 6b 页 1118-125.png
 天下天下皆得其自为斯乃无为而无不
 为者也故上下皆无为矣夫主之无为则
 用下下之无为则自用也天地万物之化
 育所谓自尔帝王无为而天下功功自彼
 成同乎天地之无为也
本在于上末在于下要在于主详在于臣三
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赏罚利害五刑之辟
教之末也礼法度数刑名比详治之末也钟
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哭泣哀绖降杀
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须精神之运心术
卷四 第 7a 页 1118-126.png
之动然后从之者也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
所以先也君先而臣从父先而子从兄先而
弟从长先而少从男先而女从夫先而妇从
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天
尊地卑神明之位也春夏先秋冬后四时之
序也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
流也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
人道乎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行事
尚贤大道之序也语道而非其序者非道也
语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
卷四 第 7b 页 1118-127.png
郭注精神心术者五末之本任其自然运动
 则五事之末不振而自举一以先者本也
 君臣父子之先后虽是人事皆在至理中
 来非圣人之所作也明夫尊卑先后之序
 固有物之所不能无也大道之序言非但
 人伦所尚也所以取道为其有序也
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
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
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
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
卷四 第 8a 页 1118-128.png
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愚
知处宜贵贱履位仁贤不肖袭情必分其能
必由其名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
此脩身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太平治
之至也故书曰有形有名形名者古人有之
而非所以先也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
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骤而语形名不知
其本也骤而语赏罚不知其始也倒道而言
迂悟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骤而
语刑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可
卷四 第 8b 页 1118-129.png
用于天下不足以用天下此之谓辩士一曲
之人也礼法数度形名比详古人有之此下
之所以事上非上之所以畜下也
郭注天者自然也自然既明则物得其道物
 得其道而和理自适理适而不失其分得
 分而物物之名各当其形形名已明而无
 所复改故因任次之物各自任则罪责除
 故原省次之各以得性为是失性为非故
 是非次之至于赏罚者失得之报也夫至
 治之道本在于天而未极于斯履位者言
卷四 第 9a 页 1118-130.png
 各当其才也袭情者言各行其所能之情
 也必分其能者无相易业也必由其名者
 名当其实故由名而实不滥也自明天至
 形名而五至赏罚而九皆自然先后之序
 治人者必顺序先明天不为弃赏罚也但
 当不失先后之序耳夫用天下者必大通
 顺序之道寄此事于群才斯乃上之所以
 畜下也
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
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
卷四 第 9b 页 1118-131.png
人此吾所以用心已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
也尧曰然则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
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尧
曰然则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
也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
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

郭注无告者所谓穷民不废者恒加恩也与
 天合德则虽出而静故曰出宁日月云雨
 四时昼夜皆不为而自然也胶胶扰扰则
卷四 第 10a 页 1118-132.png
 自嫌有事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徵
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
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
是翻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大泰谩愿
闻其要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
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
则不主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老聃
曰请问何谓仁义孔子曰中心物(一作/勿)恺兼
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老聃曰意噫几乎后
卷四 第 10b 页 1118-133.png
言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若
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
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
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
已至矣又何偈偈居谒反乎揭仁义若击鼓
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
郭注此常人所谓仁义也故寄孔老以正之
 夫至仁者无爱而直前世所谓无私者释
 己而爱人夫爱人者欲人之爱己此乃甚
 私非志公而公也自天地固有常至树木
卷四 第 11a 页 1118-134.png
士成绮见老子而问曰吾闻夫子圣人也吾
固不辞远道而来𦖦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
今吾观子非圣人也鼠壤有馀蔬而弃妹不
仁也生熟不尽于前而积敛无崖老子漠然
不应士成绮明日复见曰昔者吾有刺于子
今吾心正却矣何故也老子曰夫巧知神圣
之人吾自以为脱也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
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苟有其实人与之
名而弗受再受其殃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
有服士成绮堆行避影履行遂进而问修身
卷四 第 11b 页 1118-135.png
若何老子曰而容崖然而目冲然而颡頯然
而口阚然状义然似系马而止也动而持发
也机察而审知巧而睹于泰凡以为不信边
竟有人焉其名为窃老子曰夫道于大不终
于人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
乎其不可测也形德仁义神之末也非至人
孰能定之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而不足以
为之累天下奋柄而不与之偕审乎无假而
不与利迁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
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通乎道合乎德退
卷四 第 12a 页 1118-136.png
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世之所贵
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
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哉犹不足贵也
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
知而世岂识之哉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断
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之敢问公之
所读者为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
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
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
卷四 第 12b 页 1118-137.png
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
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
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
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
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郭注贵非其贵者言其贵恒在言意之表也
 得彼之情唯忘言遗书者耳此绝学去尚
 之意也轮扁之不能喻子言物各有性教
卷四 第 13a 页 1118-138.png
 学之无益也当古之事已灭于古矣虽或
 传之岂能使古在今哉古不在今今事已
 变故绝学任性与时变化而后至焉
  天运第十四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
张是孰纲维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
有机缄而不得已耶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
止耶云者为雨乎南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
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
上彷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
卷四 第 13b 页 1118-139.png
 恃其知巧而骄泰可睹也夫机警之人窍
 𨯳日深而浑沌已死故曰不信言非安于
 性命之情也如边境之问各有封守奸诈
 者每伺隙乘便以自为功故敌国以盗窃
 是亦盗窃而已如孟子所谓穿窬之类
夫子曰夫道于大不终于人不遗故万物备
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乎其不可测也形德
仁义神之末也非至人孰能定之夫至人有
世不亦大乎而不足以为之累天下奋柄丙
卷四 第 14a 页 1118-140.png
而不与之偕审乎无假而不与利迁极物之
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
所困也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礼乐至人
之心有所定矣
郭注夫至人用世故不患其大不与之偕者
 静而顺之不与利迁者任真而直往也退
 仁义者进道德也宾礼乐者以情性为主
 也至人之心定矣定于无为也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
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
卷四 第 14b 页 1118-141.png
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哉犹
不足贵也为(去/声)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
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
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
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
知而世岂识之哉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人
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之敢问公之
所读者为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
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
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
卷四 第 15a 页 1118-142.png
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
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
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
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
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郭注贵非其贵者言其贵恒在言意之表也
 得彼之情唯忘言遗书者耳此绝学去尚
 之意也轮扁之不能喻子言物各有性教
卷四 第 15b 页 1118-143.png
 学之无益也当古之事已灭于古矣虽或
 传之岂能使古在今哉古不在今今事已
 变故绝学任性与时变化而后至焉
  天运第十四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
张是孰纲维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
有机缄而不得已耶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
止耶云者为雨乎南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
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
上彷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故问
卷四 第 16a 页 1118-144.png
何故巫咸祒超曰来吾语女天有六极五常
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
备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郭注天不运而自行地不处而自止日月不
 争所而自代谢孰主张纲维是皆自尔也
 无则无所能推有则各自有事然则无事
 而推行是者谁乎哉各有行耳自尔故不
 可知也云雨二者俱不能相为亦各自尔
 敢问何故设问所以自尔之故也夫事物
 之近或知其故然寻其原以至乎极则无
卷四 第 16b 页 1118-145.png
 故而自尔也自尔则但当顺之顺则治逆
 则凶者假学可变而天性不可逆也治成
 德备监照下土天下载之顺其自尔故也
商太宰荡问仁于庄子庄子曰虎狼仁也曰
何谓也庄子曰父子相亲何为不仁曰请问
至仁庄子曰至仁无亲太宰曰荡闻之无亲
则不爱不爱则不孝谓至仁不孝可乎庄子
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此非
过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夫南行者至于
郢北面而不见冥山是何也则去之远也故
卷四 第 17a 页 1118-146.png
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而忘亲难
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
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夫德遗尧
舜而不为也利泽施于万世天下莫知也岂
直太息而言仁孝乎哉夫孝弟仁义忠信贞
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参也不足多也故曰
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至愿名誉并
焉是以道不渝
郭注无亲者非薄恶之谓也夫人之一体非
 有亲也而首自在上足自在下腑脏居内
卷四 第 17b 页 1118-147.png
 皮毛处外外内上下尊卑贵贱于其体中
 各任其极而未有亲爱于其间也然至仁
 足矣故五亲六族贤愚远近不失分于天
 下者理自然也又奚取于有亲哉孝不足
 言必言之于忘仁忘孝之地然后至矣凡
 名生于不及者故过仁孝之名而涉乎无
 名之境然后至焉夫宴山在乎北极而南
 行以观之至仁在乎无亲而仁爱以言之
 故郢虽见而愈远冥山仁孝虽彰而愈非
 至理也夫里仁者百节皆适则终日不自
卷四 第 18a 页 1118-148.png
 识也圣人在上非有为也恣之使各自得
 而已耳自得其为则众务自适群生自足
 天下安得不各自忘我哉各自忘矣主其
 安在乎斯所谓兼忘也夫德遗尧舜然后
 尧舜之德全耳若系之在心则非自得也
 天下莫知泯然常适也太息而言仁孝者
 失于江湖乃思濡沫也并者除弃之谓夫
 贵在于身身犹忘之况国爵乎斯贵之至
 也至富者自足而已故除天下之财也至
 愿者适也得适而仁孝之名都去矣是以
卷四 第 18b 页 1118-149.png
 道不渝去华而取实故也
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
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
荡默默乃不自得帝曰女始其然哉吾奏之
以人徵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夫
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
五德庆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
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
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蛰虫始作吾惊
之以雷霆其卒无尾其始无首一死一生一
卷四 第 19a 页 1118-150.png
僓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女故惧也吾
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
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
谷满谷在坑满坑涂却隙守神以物为量其
声挥绰其名高明是与鬼神守其幽日月星
辰行其纪吾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子欲
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
不能及也傥然立于四虚之道倚于槁梧而
吟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
及已夫形充空虚乃至委蛇女委蛇故怠吾
卷四 第 19b 页 1118-151.png
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故若
混逐丛生林乐而无形布挥而不泄幽昏而
无声动于无方居于窈冥或谓之死或调之
生或谓之实或谓之荣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世疑之稽于圣人圣也者达于情而遂于命
也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此之谓天乐无言
而心说故有焱标氏为之颂曰听之不闻其
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女欲
听之而无接焉而故惑也乐也者始于惧惧
故祟岁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卒之于惑惑
卷四 第 20a 页 1118-152.png
故愚愚故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郭注不自得坐忘之谓也夫至乐者非音声
 之谓也必先顺乎天应乎人后于心而适
 于性然后发之以声奏之以曲耳故咸池
 之乐必待黄帝之化而后成焉自然律吕
 满天地间但顺而不夺则至乐全矣故因
 其自作而用其所以动无首无尾运转无
 极以变化为常则所常者无穷也初闻无
 穷之变不能待之以一故惧然悚听奏以
 阴阳烛以日月所谓用天之道也齐一于
卷四 第 20b 页 1118-153.png
 变化而不主故常满谷满坑至乐周也涂
 郤守神塞其兑也以物为量大制不割也
 其声挥绰所谓阐谐也名当其实则高明
 也故鬼神不离其所日星不失其度止于
 有穷常在极上住也流于无止随变而往
 也虑之不知逐之不及故闇然恣使化去
 倘然立于四虚者弘敞无边之谓吟于槁
 梧无所复为也物之知力各有所齐限形
 充空虚无身也无身故能委蛇委蛇任性
 而悚惧之情怠也意既怠矣乃复无怠此
卷四 第 21a 页 1118-154.png
 其至也命之所有者非为也皆自然耳涓
 然无系随丛而生至乐者适而已适在体
 中故无别形布挥不曳自布耳幽昏无声
 所谓至乐也动于无方居于窈冥所谓宁
 极也死生实荣行流散徙不主常声随物
 变也世疑之稽于圣人明圣人应世非唱
 也达情遂命言有情有命者莫不资焉忘
 乐而乐足非张而后备心悦在适不在言
 也有焱氏之颂乃无乐之乐乐之至也惧
 然悚听故祟耳未大和也次怠故遁迹稍
卷四 第 21b 页 1118-155.png
 减矣惑故愚愚故道以无知为愚愚乃至
 也
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曰以夫子之行
为奚如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颜渊曰
何也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盛成以箧衍
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
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将复取而
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
梦必且数朔眯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
刍狗取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削
卷四 第 22a 页 1118-156.png
迹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耶围于陈蔡之
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耶夫
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
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
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蕲行周于
鲁起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
未知夫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也且子独
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
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
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
卷四 第 22b 页 1118-157.png
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查梨
橘柚耶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
者庆时而变者也今取猿狙而衣以周公之
服彼必龁核齧挽裂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
异犹猿狙之异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矉
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
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
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美矉而不知
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郭注废弃之物于时无用则更致他妖也梦
卷四 第 23a 页 1118-158.png
 眯云者皆绝圣去智之意耳无所稍嫌也
 先王典礼所以适时用也时过而不弃即
 为民妖所以兴矫效之端也故时移世异
 礼亦宜变故因物而无所系焉斯不劳而
 有功也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期于合时
 宜应治体而已彼以为美者此或以为恶
 故当应时而变然后皆适也然则礼义当
 其时而用之则西施也过时而不弃则丑
 人也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而见
卷四 第 23b 页 1118-159.png
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
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恶乎
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老
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阴阳十
有二年而未得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
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
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
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
然而不可者无他也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
而不行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由外
卷四 第 24a 页 1118-160.png
入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名公器也不可多
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
以久处观而多责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
于义以游逍遥之虚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
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
出也古者谓是寀真之游以富为是者不能
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
人柄操之则慄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
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怨恩取与谏教
生杀八者正之器也惟循大变无所湮者为
卷四 第 24b 页 1118-161.png
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
门弗开矣
郭注此皆寄孔老以明绝学之义也中无主
 而不止者中心无受道之质则虽闻道而
 过去也外无正而不行者中无主则外物
 亦无正已者故未尝通也由中出者圣人
 之道也外有能受之者乃出耳由外入者
 假学以成性者也虽由假学成要当内有
 其质若无主于中则无以藏圣道也名者
 天下之所共用矫饰过实多取者也多取
卷四 第 25a 页 1118-162.png
 而天下乱矣蘧庐犹传舍也仁义人之性
 也人性有变古今不同故游寄而过去则
 冥若无滞而系于一方则见见则伪生伪
 生而责多矣假道托宿随时而变无常迹
 也逍遥无为有为则非仁义矣从其简故
 易养不贷者不损已以为物也游而任之
 则真采也采真则色不伪矣天下未有以
 所非自累者而各没命于所是所是而以
 没其命者非立乎不贷之圃也舍之悲者
 操之不能不慄也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
卷四 第 25b 页 1118-163.png
 者言其知进而不知止则性命丧矣所以
 为戮天门弗开言守故不变则失正矣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糠眯目
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匝肤则通昔夕
不寐矣夫仁义憯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吾
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
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耶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
不足以为辨名誉之观(去/声)不足以为广泉涸
鱼相与处于陆相呴吁以湿相濡以沫不若
卷四 第 26a 页 1118-164.png
相忘于江湖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弟子
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哉孔子曰吾乃
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
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嗋胁予又
何规老聃哉
郭注外物加之虽小而伤性已大仁义憯然
 是尚之以加其性故乱也无失其朴质全
 而仁义著矣风自动而依之德自立而秉
 之斯易持易行之道也若揭仁义以趋道
 德之乡其犹击鼓而求逃者无由得也夫
卷四 第 26b 页 1118-165.png
 鹄白乌黑俱自然耳无所偏尚故至足者
 忘名誉忘名誉乃广耳泉涸而鱼相呴濡
 言仁义之誉皆生于不足若相忘于江湖
 斯乃忘仁而仁者也见龙言老聃能变化
 乘云气养阴阳言其因御无方自然己足
 也
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
默发动如天地者乎赐亦可得而观乎遂以
孔子声见老聃老聃方将倨堂而应微曰予
年运而往矣子将何以戒我乎子贡曰夫三
卷四 第 27a 页 1118-166.png
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而先
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老聃曰小子少进
子何以谓不同对曰尧授舜舜授禹禹用力
而汤用兵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
不肯顺故曰不同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女
三王五帝之治天下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
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尧之治天
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所戒/反)其杀而民
不非也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
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则
卷四 第 27b 页 1118-167.png
人始有天矣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
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踵而天下耳
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其作始有伦而今
乎妇女何言哉余语女三皇五帝之治天下
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
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其知智
憯惨于𧓽厉虿(敕迈/反)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
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
其无耻也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郭注亲死不哭而民不非者非之则强哭也
卷四 第 28a 页 1118-168.png
 杀降也杀其杀言亲服有降杀也子生五
 月而能言谓教之速也谁者别人之意也
 未孩已择人谓其竞教速成也不能同彼
 我则心竞于亲疏故不终其天年也兵有
 顺言天下已有不顺故数盗自应死杀之
 顺也故非杀不能大齐万物而人人自别
 斯人自为种也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
 之变其弊至于斯者非禹也故曰天下耳
 言圣知之迹非乱天下而天下必有斯乱
 也儒墨皆起此乃百代之弊今之妇女而
卷四 第 28b 页 1118-169.png
 上下悖逆者非作始之无理但至理之弊
 遂至于此复何言哉虽三王五帝之治天
 下亦不免乎弊也子贡本请者不彼绝三
 王故欲同三王于五帝今又见老子通毁
 五帝上及三皇则失其所以为谈矣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自以为久矣孰熟知其故矣以府十者七十
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
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棁也道之难明耶老
子曰幸也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
卷四 第 29a 页 1118-170.png
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
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鹢之
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于上风雌履
于下风而化类自为雌雄故风化性不可易
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于进无
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孔子不出三月
复见曰丘得之矣乌鹊孺鱼傅沫细要者化
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
为人安能化入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郭注所以迹者真性也夫任物之真性者其
卷四 第 29b 页 1118-171.png
 迹则六经也况今之人事则以自然为履
 六经为迹鹢以眸子相视虫以鸣声相应
 俱不待合而生子故曰风化夫同类之雌
 雄各自有以相感相感之异不可胜极苟
 得其类与化不难故乃有遥感而风化也
 性命时道至人皆顺而通之得道无不可
 言化者无方而皆可也失者无可言所在
 皆不可也乌儒鱼沫细要者化言物之自
 然各有性也有弟而兄啼言人之性舍长
 而视幼故啼也夫与化为人者仕其自化
卷四 第 30a 页 1118-172.png
 者也若翻六经以说则疏矣
  刻意第十五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德诽为亢而已矣
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
也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脩而已矣此平
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语大
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
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
也就薮泽处门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此
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閒暇者之所好也吹呴
卷四 第 30b 页 1118-173.png
呼吸吐故纳新态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
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若
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脩无功名而治无
江海而间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
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
德也故曰夫恬淡淡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
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郭注此数子者所好不同恣其所好各之其
 方亦所以为道遥也然此仅各自得焉能
 靡所不树哉若夫使万物各得其分而不
卷四 第 31a 页 1118-174.png
 自失者故当付之无所执为也不刻意云
 者所谓自然也无不忘无不有者忘故能
 有若有之则不能救其忘矣故有者非有
 之而有也忘而有之也若厉己以为之则
 不能无极而众恶生矣不为万物而万物
 自生者天地也不为百行而百行自成者
 圣人也此天地之平道德之质非夫寂漠
 无为也则免其平而丧其质矣
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局矣平易则恬惔矣
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
卷四 第 31b 页 1118-175.png
德全而神不亏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
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
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
而后起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
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
虑不豫谋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寝不
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皮虚无恬
惔乃合天德故曰悲乐有德之邪喜怒者道
之过好恶者德之失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
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悟虚之至也
卷四 第 32a 页 1118-176.png
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
郭注休乎恬惔寂寞息平虚无无为则虽历
 乎险阻之变常平夷而无难患难生于有
 为有为亦生于患难故平易恬惔交相成
 也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者泯然与正
 理俱往也故其德全而神不亏若夫不平
 不淡者岂惟伤其形哉神德并丧于内也
 天行任自然而运动也物化蜕然无所系
 也动静无心而付之阴阳感而后应无所
 唱也迫而后动会至乃动也不得已而起
卷四 第 32b 页 1118-177.png
 任理而起吾不得已也天理自然知故无
 为乎其间故灾生于违天累生于逆物与
 人同者众必是焉故无人非同于自得故
 无鬼责生浮死休汎然无所惜也不思卢
 付之天理也不豫谋理至而应也光而不
 耀用天下之自光非吾耀也信而不期用
 天下之自信非吾期也一无所欲故其寝
 不少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疲乃与
 天地合恬惔之德也至德常适故情无所
 槩静而一者不可变也其心鋊然蓶尽乃
卷四 第 33a 页 1118-178.png
 无纤芥之违虚之至也夫物自来耳至淡
 者无交物之情若杂平浊欲则有所不顺
 矣
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
则竭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
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纯粹而不杂
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
之道也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
也宝之至也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
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
卷四 第 33b 页 1118-179.png
同帝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
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野语有之曰众人重
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
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
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郭注不休则弊不已则劳劳则竭者物皆有
 当不可失也水之性象天德者无心而偕
 会也纯粹而不杂无非至当之事也静一
 而不变常在当上住淡而无为与会俱而
 已矣动而天行若夫逐物而动是人行也
卷四 第 34a 页 1118-180.png
 爱剑者犹押而藏之况敢轻用其神乎精
 神四达上际下蟠夫体天地之极应万物
 之数以为精神者故若是矣若是而有落
 天地之功者任天行耳非轻用也化育万
 物其名为同帝言所育无方同天帝之不
 为也纯素勿失与祈为一常以纯素守乎
 至寂而不荡于外则冥也精者物之真也
 与神为一非守神也不远其精非贵精也
 然其迹则贵守之也苟以不亏为纯则虽
 百行同举万变参备乃至纯也苟以不杂
卷四 第 34b 页 1118-181.png
 为素则虽龙章凤姿倩乎有非常之观乃
 至素也若不能保其自然之质而杂乎外
 饰则虽犬羊之鞟庸得谓之纯素哉
  缮性第十六
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滑骨欲于俗思以
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古之治道者以恬
养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
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理也
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义明而物亲
忠也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信行容体而顺
卷四 第 35a 页 1118-182.png
乎文礼也礼乐偏行则天下乱矣彼正而蒙
己德德则不冒冒则物必失其性也
郭注已治性于俗矣而欲以俗学复性命之
 本所以求者愈非其道也已乱其心于俗
 而方复役思以求明思之愈精失之愈远
 若夫发蒙者必离俗去欲而后几焉恬静
 而后知不荡知不荡而性不失也夫无以
 知为而任其自知则虽知周万物而恬然
 自得也知而非为则无害于恬恬而自为
 则无伤于知二者交相养则和理之分岂
卷四 第 35b 页 1118-183.png
 出他哉而故无不得道故无不理无不容
 者非为仁也而仁迹行焉无不理者非为
 义也而义功著焉若夫义明而不由忠则
 物愈疏仁义发中而还任本怀则志得矣
 志得矣其迹则乐也信行容体而顺乎自
 然之节文者其迹则礼也以一体之所履
 一志之所乐行之天下则一方得而万方
 失矣各正性命而自蒙己德则不以此冒
 彼也若以此冒彼安得不失其性哉
笔乘缮性于俗学滑欲于俗思习句旧解失
卷四 第 36a 页 1118-184.png
 之性非学不复而俗学不可以复性明非
 思不致而俗思不可以求明谓之俗者对
 真而言盖动净即乖况于缮拟心即差况
 于思非惟无以彻其覆而秪益之蔽耳以
 恬养知乃复性致明之要知即人之觉性
 是性也可以恬养之而不可以学缮之思
 乱之者也悟者无为自然之谓夫谓之养
 知若有心于知矣不知知体虚六泯绝无
 寄盖有知而实无以知为者也故又谓之
 以知养恬恬即襌家所谓无知者也知即
卷四 第 36b 页 1118-185.png
 襌家所谓知无者也即恬之时知在恬即
 知之时恬在知故曰知与恬交相养也如
 此则道德仁义忠礼乐无不一贯之如木
 之有根而华实并茂所必至者不得谓之
 偏行也若不出于性而第求之礼乐则逐
 末忘本支离于俗学而天下乱矣何也知
 恬交相养则仁义礼乐混而为道德知恬
 交相失则道德枝而为仁义礼乐此学术
 真俗之辨也
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澹漠焉当
卷四 第 37a 页 1118-186.png
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
不伤群生不天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
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逮德下衰
及燧人伏戏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
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
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𣻏
浇醇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
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
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
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卷四 第 37b 页 1118-187.png
郭注有知无所用之任其自然而已物皆自
 然故至一也夫德所以下衰者由圣人不
 继世在上者不能无为而羡无为之迹故
 致斯弊也顺而不一言世已失一惑不可
 解故释而不推顺之而已安而不顺安之
 于其所安而已圣人无心任世之自成成
 之淳薄皆非圣也圣能任世之自得耳岂
 能使世得圣哉故皇王之迹与世俱迁而
 圣人之道未始不全也善者过于适之称
 故有善而道不全行者违性而行之故行
卷四 第 38a 页 1118-188.png
 立而德不夷去性而从心言以心自役则
 性去也心与心识言彼我之心竞为先识
 则无复任性也知而不足以定天下言忘
 知任性斯乃定也文博者心质之饰初谓
 性命之本也
由是观之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
丧也道之人何由兴乎世世亦何由兴乎道
哉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
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隐故不自隐古之所
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
卷四 第 38b 页 1118-189.png
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
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返一无逆不当时命
而大穷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
道也
郭注道以不贵故能存世然世存则贵之贵
 之道斯丧矣道不能使世不贵而世亦不
 能不贵于道故交相丧也若不贵乃交相
 兴也今所以不隐由其有情以兴也何由
 而兴由无贵也隐故不自隐者若自隐而
 用物则世道交相兴矣何隐之有哉莫知
卷四 第 39a 页 1118-190.png
 反一以息迹而逐迹以求一愈得迹愈失
 一斯大谬矣虽复起身以明之开言堤出
 之显知以发之何由而交兴□秖所以交
 丧也时命大行此澹漠之时也反一无迹
 谓反任物性而物性自一故无迹时命入
 穷此不能澹漠之时也虽有事之世而圣
 人未始不澹漠故深根宁极而待其自为
 耳斯道之所以不丧也未有身存而世不
 兴者也
古之存身者不以辨饰知(去/声)不以知穷天下
卷四 第 39b 页 1118-191.png
不以知穷德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己又何
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
行伤道故曰正己而已矣情全之谓得志古
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
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
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也寄之其
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
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
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
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卷四 第 40a 页 1118-192.png
郭注不以辨饰知任其真知而已不以知穷
 天下此澹泊之情也不以知穷德守其自
 得而已危然独正之貌道不小行游于坦
 途德不小识块然大通自得其志独夷其
 心而无哀乐之情斯栗之全者也无以益
 其乐者全其内而足也来不可圉去不可
 止在外物耳得失之非我也淡然自若不
 觉寄之在身旷然自得不知穷之在己彼
 此谓轩冕与穷约也无忧而已言亦无忻
 欢之喜也寄去则不乐者寄来则荒矣斯
卷四 第 40b 页 1118-193.png
 以外易内也盈外而亏内其置倒矣
  秋水第十七
秋水时至百用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
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
之美为尽在己
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
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
己若者我之
而轻伯夷之
穷也
卷四 第 41a 页 1118-194.png
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
涯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
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
止而不盈尾间泄之不知何时己而不虚春
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
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
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
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
卷四 第 41b 页 1118-195.png
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罍空之在大泽
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
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
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
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
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郭注不辨牛马言其广也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知其小而不能自大则理分有素跂
卷四 第 42a 页 1118-196.png
 尚之情无为乎其间也物之所生而安者
 趣各有极以其知分故可与言理也穷百
 川之量而悬于河河悬于海海悬于天地
 则各有量也此发辞气者有似乎观大可
 以明小寻其意则不然夫世之所患者不
 夷也故体大者怏然谓小者为无馀质小
 者块然谓大者为至足是以上下夸跂俯
 仰自失此乃生民之所惑也惑者求正正
 之者莫若光极其差而因其所谓所谓大
 者至足也故秋毫无以累乎天地矣所谓
卷四 第 42b 页 1118-197.png
 小者无馀也故天地无以过乎秋毫矣然
 后惑者有由而反各知其极物安其分逍
 遥者用其本步而游乎自得之场矣此庄
 子所以发德音也若夫睹大而不安其小
 视少而自以为多将奔驰于胜负之境而
 助天民之矜夸岂达乎庄生之旨哉小大
 之辨各有阶级不可相跂故五帝三王仁
 人任士之所为不出乎一域物有定域虽
 至知不能出焉故起小大之差将以申明
 至理之无辨也
卷四 第 43a 页 1118-198.png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北海
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
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
多知量无穷證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
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
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途故生而不说死
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
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
至小求穷其至太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
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
卷四 第 43b 页 1118-199.png
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城
郭注物量无穷言物物各有量也时无止言
 死与生皆时行也分无常言得与失皆分
 也终始无故日新也不寡不多言各自足
 而无馀也知量无穷者揽而观之知远近
 大小之物各有量也向明也今故犹古今
 也遥长也掇犹短也知时无止者證明古
 今知变化之不止于死生故不以长而挹
 闷短故为跂也察其一盈一虚则知分之
 不常于得也故能忘其忧喜矣明乎坦途
卷四 第 44a 页 1118-200.png
 言死生者日新之正道明终始之日新则
 知故之不可执而留矣是以涉新而不愕
 舍故而不惊死生之化若一也所知各有
 限生时各有年莫若安于所受之分而已
 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小大俱
 足矣若秋毫不求天地之功则周身之馀
 皆为弃物天地不见大于秋毫则顾其形
 象才自足耳将何以知细之定细大之定
 大也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
卷四 第 44b 页 1118-201.png
围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
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埒孚大之
殷也故异便此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
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
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祖也可
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
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是故大人之行不
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
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
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
卷四 第 45a 页 1118-202.png
贱佞謟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
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
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细纷分
之至也
郭注目之所见有常极不能无穷也故于大
 有所不尽于细有所不明直是目之所不
 逮耳精与大皆非无也庸讵知无形而不
 可围者哉大小异故所便不得同若无形
 而不可围则无此异便之势也有精粗矣
 故不得无形惟无而已则何精粗之有夫
卷四 第 45b 页 1118-203.png
 言意者有也而所言所意者无也故求之
 言意之表而入于无言无意之域而后至
 焉大人者无意而任天行也举足而投吉
 地岂出害人之涂哉无害而不自多其恩
 也动不为利者应理而动而理自无害不
 贱门隶者任其所能而位当于斯耳非由
 贱之故措之斯职也货财弗争各使分定
 也不多辞让适中而已事不借人各使自
 任也不多食力足而已不贱贪污理自无
 欲也行殊乎俗己独无可无不可所以与
卷四 第 46a 页 1118-204.png
 俗殊也不多辟异任理而自殊也为在从
 众不贱佞謟言从众之所为而自然正直
 也爵禄不足劝戮耻不足辱外事不栖于
 心也知是非细大之不可分故玄同也任
 物而物性自通是则功名归物矣故道人
 不闻得者生于失者也物各无失则得名
 去故至德不得大人任物而已故无己约
 分之至者约之以至其分故冥也夫唯极
 乎无形而不可围者为然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
卷四 第 46b 页 1118-205.png
恶至而倪小大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
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
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
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
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
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
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
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
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
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藏物莫不无知东
卷四 第 47a 页 1118-206.png
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
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
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
而相非则趣操睹矣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
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云争而灭由此观之
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

郭注物无贵贱各自足也自贵而相贱此区
 区者乃道之所错综而齐之者也贵贱不
 在己斯所谓倒置也所大者足也所小者
卷四 第 47b 页 1118-207.png
 
 无馀也故因其性足以名大则毫末丘山
 不得异其名因其无馀以称小则天地稊
 米无所殊其称若夫观差而不由斯道则
 差数相加几微相倾不可胜察也天下莫
 不相与为彼我而彼我皆欲自为斯东西
 之相反也然彼我相与为唇齿唇齿者未
 尝相为而唇亡则齿寒故彼之自为济我
 之功弘矣斯相反而不可以相无者也故
 因其自为而无其功则天下之功莫不皆
 无矣因其不可相无而有其功则天下之
卷四 第 48a 页 1118-208.png
 功莫不皆有矣莫乃忘其自为之功而思
 夫相为之惠惠之愈动而伪薄滋甚天下
 失业而情性澜漫矣故其功分无时可定
 也物皆自然故无不然物皆相非故无不
 非无不非则无然矣无不然则无非矣无
 然无非者尧也有然有非者桀也然此二
 君各受天素不能相为故因尧桀以观天
 下之趣操其不能相为也可见矣应天顺
 人而受天下者其迹则争让之迹也寻其
 迹者失其所以迹矣故绝减也
卷四 第 48b 页 1118-209.png
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
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
技也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
丘山言殊性也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
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
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
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帝王殊禅三代
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
其俗者谓之义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
贱之门小大之家
卷四 第 49a 页 1118-210.png
郭注就其殊而任之则万物莫不当也夫天
 地之理万物之情以得我为是失我为非
 适性为治失和为乱殊性异便是非无主
 若以我之所是则彼不得非此知我而不
 见彼者耳故以道观者于是非无当也付
 之天均恣之两行则殊方异类同焉皆得
 也天地阴阳对生也是非治乱互有也将
 奚去哉俗之所贵有时而贱物之所大世
 或小之故顺物之迹不得不殊斯五帝三
 王之所以不同也
卷四 第 49b 页 1118-211.png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
舍吾终奈何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
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
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
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
汎汎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
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万物一齐孰短孰
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
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
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
卷四 第 50a 页 1118-212.png
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
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郭注反衍者贵贱之道反覆相寻也自拘执
 则不夷于道随其分故所施无常与道参
 差者不能随变则不齐于道无私德者公
 当而已无私福者天下之所同求也无畛
 域者汎汎然无所在也兼怀万物其孰承
 翼言奄御群生反之分内而平往者也岂
 扶疏而承翼哉唯其无方故能以万物为
 方而长短皆足生死者无穷之变耳非终
卷四 第 50b 页 1118-213.png
 始也不恃其成成无常处也不位乎形者
 不以形为位而守之不变也年不可举者
 欲举之今去而不能也时不可止者欲止
 之使停又不可也盈虚终始者变化日新
 未尝守故也若骤若驰但当就用无不变
 移不可执而守也若有为不为于其间则
 败其自化矣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耶北海若曰知道者
必达于理达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
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
卷四 第 51a 页 1118-214.png
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
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
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
位乎得蹢躅而屈伸反要而语极曰何谓天
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
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
命无以得徇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郭注何贵于道以其自化也知道者知其无
 能也无能也则何能生我我自生耳而四
 支百体五藏精神己不为而自成矣又何
卷四 第 51b 页 1118-215.png
 有意乎生成之后哉达斯理者必能遣过
 分之知遗益生之情而乘变应权故不以
 外伤内不以物害己而常全也故心之所
 安则危不能危意无不适则苦不能苦也
 非谓其薄之者虽心所安亦不使犯之也
 察安危知其不可逃也宁祸福安乎命之
 所遇也谨去就审去就之非已也不以害
 为害故莫之能害矣天在内人在外者天
 然在内而天然之所顺者在外故大宗师
 曰知天人之所为者至矣明内外之分皆
卷四 第 52a 页 1118-216.png
 非为也德在乎天恣人任知则流荡失素
 也天然之知自行而不出乎分者也故虽
 行于外而常本乎天位乎得矣蹢躅而屈
 伸言与机会相应有斯变也反要而语极
 者知虽落天地事虽接万物而常不失其
 要极故天人之道全也人之生也可不服
 牛乘马乎服牛乘马可不穿络之乎牛马
 不辞穿络者天命之固当也苟当乎天命
 则虽寄之人事而本在乎天也若乃走作
 过分驱步失节则天理灭矣不因其自为
卷四 第 52b 页 1118-217.png
 而故为之者命其安在乎所得有常分殉
 名利过也反其真者真在性分之内也
夔怜蚿玄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夔
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上初禀反/上初角反)而行予无
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子不
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
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
所以然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
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耶吾
安用足哉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
卷四 第 53a 页 1118-218.png
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
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
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䲡我亦
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
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

郭注物之生也非知生而生也则生之行也
 岂知行而行哉故足不知所以行目不知
 所以见心不知所以知俛然而自得吴迟
 速之节聪明之鉴或能或否皆非我也而
卷四 第 53b 页 1118-219.png
 或者因欲有其身而矜其能所以逆其天
 机而伤其神器也至人知天机之不可易
 也故捐聪明弃知虑魄然忘其为而任其
 自动故无动而不逍遥也恣其天机无所
 与争斯小不胜者也然乘万物御群才使
 群才各自得万物各自为则天下莫不逍
 遥矣此乃圣人所以为大胜也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子
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
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
卷四 第 54a 页 1118-220.png
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
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
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
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
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
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
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
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郭注将明时命之固当故寄之求讳也时势
 适然者言无为劳心于穷通之间也渔父
卷四 第 54b 页 1118-221.png
 猎夫烈士之勇情各有所安圣人则无所
 不安矣知命非己制故无所用其心也夫
 安于命者无往而非逍遥矣故虽匡陈美
 里无异于紫极间堂也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生之道长而
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回
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
今吾闻庄子之言茫芒焉异之不知论之不
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
方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
卷四 第 55a 页 1118-222.png
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吾跳
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
掖持颐蹶泥则没灭跗扶还旋虷寒蟹与科
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
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
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
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
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
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
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
卷四 第 55b 页 1118-223.png
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
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
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期
渠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如
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
且彼方跐此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
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
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
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瓜
子独不开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末
卷四 第 56a 页 1118-224.png
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
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公孙龙口呿而
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郭注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犹小鸟
 之自足于蓬蒿也左足未入右膝已絷明
 大之不游于小非乐然也以小羡大故自
 失物各有分不可强恨希效也始于玄冥
 反于大通言其无不至也夫游无穷者非
 不察所得非其任者去之可也以此效彼
 两失之矣
卷四 第 56b 页 1118-225.png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
愿以竟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
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
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
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郭注神龟之喻言性各有所安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
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雏子知之
卷四 第 57a 页 1118-226.png
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
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星
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
国而吓我耶
郭注搜于国中场兵整旅也鹓雏之喻言所
 好不同愿各有极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条鱼
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
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
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
卷四 第 57b 页 1118-227.png
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
安知鱼乐云者既己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
之濠上也
郭注庄子谓子非我尚可以知我之非鱼则
 我非鱼亦可以知鱼之乐也惠子舍其本
 言而给辩以难庄子寻惠子之本言云非
 鱼则无缘相知耳今子非我也而云汝安
 知鱼乐者是知我之非鱼也苟知我之非
 鱼则凡相知者果可以此知彼不待是鱼
 然后知鱼也故循汝安知之云已知吾之
卷四 第 58a 页 1118-228.png
 所知矣而方复问我我正知之于濠上耳
 岂待入水哉夫物之所生而安者天地不
 能易其处阴阳不能回其业故以陆生之
 所安知水生之所乐未足称妙耳
大明万历三十五年岁次丁未上元吉旦
 正一嗣教凝诚志道阐玄弘教大真人掌
 天下道教事张国祥 奉
旨校梓

庄子翼卷之四
卷四 第 58b 页 1119-0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