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第 210008b 页
卷二 第 1a 页 0649-050.png

( 唐太仆令启玄子王冰次注)
( 宋光禄卿直秘阁林亿等校正)
( 宋守尚书屯田郎孙兆重改误)
四气调神大论篇
春三月此谓发陈
春阳上升气潜发能生育庶物陈其姿容
故曰发陈也谓春三月者皆因节候而命
之夏秋冬亦然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卷二 第 1b 页 0649-051.png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温气生寒气散故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法象也春气发生于万物之首故被发缓
形以使志意发生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春气发生施无求报故养生者必顺于时
也(予音/与)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卷二 第 2a 页 0649-052.png

风解冻次五日蛰虫始振后五日鱼上冰
次雨水气初五日獭祭鱼次五日鸿雁来
后五日草木萌动次仲春惊蛰之节初五
日小桃华○新校正云详小桃华月令作
桃始华次五日仓庚鸣后五日鹰化为
鸠次春分气初五日玄鸟至次五日雷乃
发声芍药荣后五日始电次季春清明之
节初五日桐始华次五日田鼠化为鴽牡
丹华后五日虹始见次谷雨气初五日萍
卷二 第 2b 页 0649-053.png

于桑凡此六气一十八候皆春阳布发生
之令故养生者必谨奉天时也○新校正
云详芍药荣牡丹华今月令无(獭多达切/鴽音如鹑)
(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逆谓反行秋令也肝象木王于春故行秋
令则肝气伤夏火王而木废故病生于夏
然四时之气春生夏长逆春伤肝故少气
以奉于夏长之令也
卷二 第 3a 页 0649-054.png

阳自春生至夏洪盛物生以长故蕃秀也
蕃茂也盛也秀华也美也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举夏至也脉要精微论曰夏至四十五日
阴气微上阳气微下由是则天地气交也
然阳气施化阴气结成成化相合故万物
华实也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化气阴成形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
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卷二 第 3b 页 0649-055.png

英成秀气泄则肤腠宣通时令发阳故所
爱亦顺阳而在外也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立夏之节初五日蝼蝈鸣次五日蚯蚓出
后五日赤箭生○新校正按月令作王瓜
生次小满气初五日吴葵华○新校正按
月令作苦菜秀次五日靡草死后五日小
暑至次仲夏芒种之节初五日螗螂生次
五日□始鸣后五日反舌无声次夏至气
卷二 第 4a 页 0649-056.png

夏生木堇荣次季夏小暑之节初五日温
风至次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鹰乃学习
次大暑气初五日腐草化为萤次五日土
润溽暑后五日大雨时行凡此六气一十
八候皆夏气扬蕃秀之令故养生者必敬
顺天时也○新校正详木堇荣今月令无
(鵙古阒切/搏劳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逆谓反行冬令也痎痎瘦之疟也心象火
卷二 第 4b 页 0649-057.png

废故病发于秋而为痎疟也然四时之气
秋收冬藏逆夏伤心故少气以奉于秋收
之令也冬水胜火故重病于冬至之时也
(痎音/皆)
秋三月此谓容平
万物夏长华实已成容状至秋平而定也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天气以急风声切也地气以明物色变也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卷二 第 5a 页 0649-058.png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志气躁则不慎其动不慎其动则助秋刑
急顺杀伐生故使志安宁缓秋刑也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神荡则欲炽欲炽则伤和气既伤则秋气
不平调也故收敛神气使秋气平也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亦顺秋气之收敛也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卷二 第 5b 页 0649-059.png

后五日寒蝉鸣次处暑气初五日鹰乃祭
鸟次五日天地始肃后五日禾乃登次仲
秋白露之节初五日育风至鸿雁来次五
日玄鸟归后五日群鸟养羞次秋分气初
五日雷乃收声次五日蛰虫垤户景天华
后五日水始涸次季秋寒露之节初五日
鸿雁来宾次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后五日
菊有黄华次霜降气初五日豺乃祭兽次
五日草木黄落后五日蛰虫咸俯凡此六
卷二 第 6a 页 0649-060.png

者必谨奉天时也○新校正云详景天华
三字今月令无(垤步/回切)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逆谓反行夏令也肺象金王于秋故行夏
令则气伤冬水王而金废故病发于冬飧
泄者食不化而泄出也逆秋伤肺故少气
以奉于冬藏之令也(飧音/孙)
冬三月此谓闭藏
草木凋蛰虫去地户闭塞阳气伏藏
卷二 第 6b 页 0649-061.png

阳气下沉水冰地坼故宜周密不欲烦劳
扰谓烦也劳也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避于寒也
使志若伏若匪
今详匪字当作匿
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皆谓不欲妄出于外触冒寒气也故下文
云
卷二 第 7a 页 0649-062.png

去寒就温言居深室也灵枢经曰冬日在
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无泄皮肤谓勿汗
也汗则阳气发泄阳气发泄则数为寒气
所迫夺之亟数也(亟去/吏切)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立冬之节初五日水始冰次五日地始冻
后五日雉入大水为蜃次小雪气初五日
虹藏不见次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后
五日闭塞而成冬次仲冬大雪之节初五
卷二 第 7b 页 0649-063.png

交后五日芸始生荔挺出次冬至气初五
日蚯蚓结次五日麋角解后五日水泉动
次季冬小寒之节初五日雁北乡次五日
鸷鸟厉疾后五日水泽腹坚凡此六气一
十八候皆冬气正养藏之令故养生者必
谨奉天时也荔音利挺大顶切乡音向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逆谓反行夏令也肾象水王于冬故行夏
令则肾气伤春木王而水废故病发于春
卷二 第 8a 页 0649-064.png

天气清静光明者也
言天明不竭以清静故致之人寿延长亦
由顺动而得故言天气以示于人也
藏德不止
新校正云按别本止一作上
故不下也
四时成序七曜周行天不形言是藏德也
德隐则应用不屈故不下也老子曰上德
不德是以有德也言天至尊高德犹见隐
卷二 第 8b 页 0649-065.png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天所以藏德者为其欲隐大明故大明见
则小明灭故大明之德不可不藏天若自
明则日月之明隐矣所谕者何言人之真
气亦不可泄露当清静法道以保天真苟
离于道则虚邪入于空窍(空音/孔)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
阳谓天气亦风热也地气谓湿亦云雾也
风热之害人则九窍闭塞露湿之为病则
卷二 第 9a 页 0649-066.png

则两目藏曜也灵枢经曰天有日月人有
眼目易曰丧明于易岂非失养生之道耶
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雾者云之类露者雨之类夫阳盛则地不
上应阴虚则天不下交故云雾不化精微
之气上应于天而为白露不下之咎矣阴
阳应象大论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明二气交合乃成雨
露方盛衰论曰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
卷二 第 9b 页 0649-067.png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夫云雾不化其精微雨露不沾于原泽是
为天气不降地气不腾变化之道既亏生
育之源斯泯故万物之命无禀而生然其
死者则名木先应故云名木多死也名谓
名果珍木表谓表陈其状也易系辞曰天
地絪缊万物化醇然不表交通则为否也
易曰天地不交否(否部/鄙切)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卷二 第 10a 页 0649-068.png

谓蕴积也槁谓枯槁也言害气伏藏而不
散发风雨无度折伤复多槁物蕴积春不
荣也岂惟其物独遇是而有之哉人离于
道亦有之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
相失则未央绝灭
不顺四时之和数犯八风之害与道相失
则天真之气未期久远而致灭亡央久也
远也
卷二 第 10b 页 0649-069.png

竭
道非远于人人心远于道惟圣人心合于
道故寿命无穷从犹顺也谓顺四时之令
也然四时之令不可逆之逆之则五脏内
伤而他疾起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生谓动出也阳气不出内郁于肝则肝气
混糅变而伤矣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卷二 第 11a 页 0649-070.png

于心燠热内消故心中空也(燠音/欲)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收谓收敛焦谓上焦也太阴行气主化上
焦故肺气不收上焦满也○新校正云按
焦满全元起本作进满甲乙太素作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沉谓沉伏也少阴之气内通于肾故少阴
不伏肾气独沉○新校正云详独沉太素
作沉独
卷二 第 11b 页 0649-071.png

时序运行阴阳变化天地合气生育万物
故万物之根悉归于此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
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
阳则阴气不穷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
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滋苗者必固其
根伐下者必枯其上故以斯调节从顺其
根二气常存盖由根固百刻晓暮食亦宜
卷二 第 12a 页 0649-072.png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圣人所以身无奇病生气不竭者以顺其
根也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是则失四时阴阳之道也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谓得养生之道苛者重也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卷二 第 12b 页 0649-073.png

迷故佩服而已老子曰道者同于道德者
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得之
愚者未同于道德则可谓失道者也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格拒也谓内性格拒于天道也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
乱此之谓也
卷二 第 13a 页 0649-074.png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
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知不及时也备御虚邪事符握虎噬而后
药虽悔何为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卷之二
卷二 第 13b 页 0649-075.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