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一
卷四十一 第 859b 页


《四分律》卷第四十一(三分之五)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
共竺佛念等译
衣揵度之三

尔时舍卫国有多知识比丘死,有多僧伽
蓝、多有属僧伽蓝园田果树,有多别房、多
属别房物,有多铜瓶铜瓫斧凿灯台,多诸
重物,多有绳床、木床、卧褥、坐褥枕,多畜伊
梨延陀耄、罗耄耄、罗氍氀,多有守僧伽蓝
人,多有车舆,多有澡罐锡杖扇,多有铁作
器、木作器、陶作器、皮作器、剃发刀、竹作器,多
衣钵、尼师坛、针筒。诸比丘不知云何?白佛,
佛言:「多知识、无知识,一切属僧。」诸比丘分
僧园田果树,佛言:「不应分,属四方僧。」彼分
别房及属别房物,佛言:「不应分,属四方僧。」
彼分铜瓶、铜瓫、斧凿及诸种种重物,白佛,佛
言:「不应分,属四方僧。」彼分绳床、木床、坐褥、
卧褥枕,佛言:「不应分,属四方僧。」彼分伊
梨延陀耄、罗耄耄、罗氍氀,佛言:「不应分,属
四方僧。自今已去,听诸比丘氍氀广三肘、长
五肘,毛长三指,现前僧应分。」彼分车舆守僧
伽蓝人,佛言:「不应分,属四方僧。」彼分水瓶、
卷四十一 第 859c 页 T22-0859.png
澡罐、锡杖、扇,佛言:「不应分,属四方僧。」彼分
铁作器、木作器、陶作器、皮作器、竹作器,佛言:
「不应分,属四方僧。自今已去,听分剃刀、衣
钵、坐具、针筒。」彼分俱夜罗器,「现前僧应分。」

尔时有异住处二部僧,多得可分衣物。时比
丘僧多、比丘尼僧少,诸比丘不知云何?白
佛,佛言:「应分作二分。」时无比丘尼,纯式叉
摩那,「应分作二分。」时无比丘尼、无式叉摩
那,纯沙弥尼,佛言:「应分作二分。若无沙弥
尼,僧应分。」

时有住处二部僧多得物,比丘
少、比丘尼多。白佛,佛言:「应分作二分。无比
丘有沙弥,应分作二分。无沙弥,比丘尼应
分。」

时有比丘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到无
比丘住处村,到已命过。诸比丘不知谁应
分此衣钵?白佛,佛言:「彼处若有信乐优婆
塞、若守园人,彼应赏录。若有五众出家人
前来者应与,若无来者,应送与近处僧伽
蓝。」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住处,多比丘、比丘
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大臣、种种外道、沙门、
婆罗门。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欲三月静坐思
惟,无使外人入,唯除一供养人。」时诸比丘
自立制限:「世尊如是语:『三月静坐思惟,不
听外人入,唯除一供养人。』若有入者,教令
波逸提忏。」

尔时长老和先跋檀陀子,与波罗国六十比
丘俱,尽是阿兰若、乞食、著粪扫衣、作馀食法
不食、一坐食、一搏食,冢间坐、露地坐、树下坐、
常坐、随坐、持三衣,诣舍卫国祇桓精舍,问
诸比丘:「如来在何处房住?我欲往见。」诸比
卷四十一 第 860a 页 T22-0860.png
丘言:「如来如是言:『我三月静坐思惟,无使
外人入,唯除一供养人。』若有入者,作波逸
提忏。」和先问言:「世尊有如是语耶?」比丘答
言:「诸比丘自立制言:『若有入者,波逸提忏。』」
和先言:「我不用诸长老制。何以故?佛有如
是言:『佛不制,不应制;若已制,不应违。随
所制法应学。』我等悉是阿兰若乃至持三
衣,得随意问讯世尊。」尔时长老和先与彼
六十比丘俱,径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
面。时世尊慰问言:「和先!汝安乐不?饮食不
乏耶?住止安静不?和先!汝从何处来?汝不
闻馀比丘语耶?」答言:「住止安乐,不以饮
食为苦,亦闻馀比丘语。大德!我与波罗国
六十比丘俱,尽是阿兰若乃至持三衣,在
拘萨罗国人间游行。至舍卫国,问祇桓诸
比丘:『世尊在何处房住?我等欲见。』诸比丘
如是语:『世尊三月静坐思惟,无使外人入,
唯除一供养人。若有入者,教波逸提忏。』我
即问:『波逸提忏,世尊有如是语耶?』诸比丘
言:『无,我等自立制耳。』我即语言:『我不用汝
曹制。何以故?佛有如是语:「佛不制者不应
制,若已制不应违,随所制法应学。」我曹
皆是阿兰若乃至持三衣,得随意问讯世
尊。』」佛言:「善哉,善哉!和先!汝等尽是阿练若持
三衣,得随意问讯。若复有如是者,亦得随
意问讯世尊。」

尔时诸比丘闻世尊听阿兰
若得随意问讯世尊,或有作阿兰若者,或
有不受请者常乞食,或有舍檀越施衣持
粪扫衣,或有舍长衣持三衣。时诸比丘舍
卷四十一 第 860b 页 T22-0860.png
衣成大积聚,诸比丘不知云何?白佛,佛
言:「应布施众僧,若施佛、若施塔、若与一人。」
诸比丘闻言与一人,持与白衣。比丘白佛,
佛言:「不应与白衣、若外道。」时诸比丘畏慎,
不敢与比丘尼非衣、钵囊、革屣囊、针筒、禅带、腰
带、帽、拭脚巾、摄热巾、裹革屣巾。佛言:「听与
比丘尼非衣。」

诸比丘作如是念:「行波利婆
沙摩那埵比丘,应与分不?」佛言:「应与。」诸比
丘作如是念:「诸被呵责羯磨,若摈出羯磨、
依止羯磨、遮不至白衣家羯磨、作举羯磨,被
如是诸羯磨人,当与分不?」佛言:「与,置地与、
若使人与。」

时诸比丘得外道衣,不染便著。
白佛,佛言:「不应便著,应染已著。」时诸比
丘使白衣作,白衣索衣分。白佛,佛言:「听
计功多少与食、与价。」

诸比丘自念:「守僧伽
蓝人、沙弥,应等与衣分不?」白佛,佛言:「若
僧和合听,应与沙弥等分;若不和合,应与
半;若半不听,应三分与一;若不与,不应
分。若守僧伽蓝人,四分与一;若不与,不
应分。若分,应如法治。」诸比丘畏慎疑,不敢
持衣与父母,白佛,佛言:「应与。」

尔时佛在舍
卫国。迦维罗释子新作堂舍,未有沙门婆
罗门及诸人在上坐者。时毗琉璃太子最初
坐上,诸释种皆共瞋嫌:「我新作堂舍,佛未
得坐,下贱婢子先坐中。」时有不信乐婆罗
门侍从语言:「舍夷诸释子,骂汝作下贱婢
子,汝乃能忍耶?」答言:「我今无力,不得自在。
若我父亡,我作王时当语我。」后王波斯匿
失王位,琉璃太子即自作王,不信乐大臣白
卷四十一 第 860c 页 T22-0860.png
言:「先诸释种子骂王,王能忍耶?今可往罚。」
王即集四种兵,出舍卫城往舍夷国。时世
尊慈悯故,即先往琉璃王所行道边,在恶
树下坐。时琉璃王至,见佛在恶树下坐,即
下车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世尊言:「多有
大好树无恚树等而不坐,何故在此恶树
下坐?」佛言:「大王!在亲里荫下乐。」彼作如
是念:「世尊慈悯舍夷国故耳!」即回军还舍
卫国。不信乐大臣婆罗门,第二、第三如是
语:「诸释种先骂王作下贱婢子,今可往罚。」
时王即复集四种兵往舍卫国,去迦维罗
卫国不远,作小营自障住。时迦维罗卫释
种等,皆能远射,无抂发者,或有射一由
旬中的,或有射七十里中的,或有射六十
里、五十里、四三十里中的者。时有射琉璃王
营,有中盖顶、盖枓、盖子,或有中车辕,或有
中马勒、马鞚、马缰,或有中指印,或有中耳
珠髻珠破珠而已,终不伤肉。时琉璃王大
恐怖问:「诸释子去此远近?」傍臣答言:「去此
七十里。」王闻已倍更恐怖言:「我将不为诸释
子所害及我军众耶?」时不信乐大臣白王言:
「彼诸释子,皆持五戒为优婆塞,死死终不
断众生命。王但前进,勿以为怖。」即往围迦
维罗卫城。

诸比丘以此因缘白佛,佛言:「彼
若不与开门,终不能得。」

时城内人自不
和,或言:「当与城。」者,或言:「莫与。」即行筹,时
天魔波旬,在与城众中七返取筹,即令
与琉璃王城筹多,即为开门与之。军人即
入,反闭城门,街巷凿埳悉齐人腰,埋诸
卷四十一 第 861a 页 T22-0861.png
释种男女大小,相参而无有间,令大象
蹈上。时摩诃男释子,是琉璃王外祖父,语
诸释种言:「汝曹莫但看琉璃王放大象蹈
杀人,当观昔日业报因缘。诸释种昔日所
造定业报,今当受之。」时琉璃王闻,语摩
诃男释子言:「欲得何愿?」摩诃男言:「诸释种
已死,我今苦恼,何用愿为?若欲与我愿者,
听我入池水,随入水时节中间,听诸释
种出莫杀。」琉璃王念言:「水中不得久。」「与汝
愿。」摩诃男即入池水,以发系树根,遂于水
下命过。琉璃王即问诸大臣言:「释子摩诃
男入水何乃久耶?」傍人看之,答言:「已死。」王
言:「出之。」即出示王。时琉璃王见即生慈心,
言:「摩诃男乃为亲里故不惜身命。」即敕人
放诸释种。彼即受教放之。

诸释种被破剥
脱,露形来至僧伽蓝中。诸比丘畏慎,不敢
与衣:「佛不听我曹与白衣衣。」诸比丘白佛,
佛言:「借衣,勿令露形来见我。」即便借衣。时
舍利弗与佛在拘萨罗国游行,在一处坐
息,忘僧伽梨置地而去。时佛忆念,语阿难
言:「取此衣,作亲友意取。」阿难言:「云何作亲
友意取?」佛言:「随所取令彼欢喜。」「云何随所
取令彼欢喜?」答言:「有七法,是亲友利益慈
悯故。何等七?难与能与、难作能作、难忍能
忍、密事相语、不相发露、遭苦不舍、贫贱不
轻。如是阿难!有此七法,名为亲友,利益慈
悯,令彼欢喜。」即说偈言:

「 「难与能与,
 难作能作,
 难忍能忍,
 是亲善友;
 密事相语,
 互相覆藏,
卷四十一 第 861b 页 T22-0861.png
 遭苦不舍,
 贫贱不轻。
 如此七法,
 人能行者,
 名为亲友,
 应附近之。」」


佛言:「如此亲友应取。」

彼比丘非亲友作亲
友意取,佛言:「不应非亲友作亲友意取。」
彼比丘非亲友作亲友意取波利迦罗衣,
佛言:「不应作亲友意取此衣,若不足不应
取。」

尔时佛在波婆城,有一摩罗,字楼延,是
阿难白衣时亲友。时阿难著衣持钵往其
家就座而坐,楼延出行不在。阿难问其妇
言:「楼延在不?」答言:「不在。」阿难言:「取衣簏来。」
即取置阿难前。时阿难即取大价衣,持还
至僧伽蓝中,为诸上座作拭面巾、拭身巾。
时楼延摩罗行还,其妇以此事语夫。其夫即
来到僧伽蓝中,至阿难所问言:「汝至我家
耶?」答言:「至。」「汝有所取耶?」答言:「有所取。」「何故
取粗不取好者?」阿难言:「我正须如是衣。」
诸比丘作如是念:「白衣亲厚,应取如是
衣不?」白佛,佛言:「应取。何者是亲厚应取?
如阿难于楼延摩罗应取。」诸比丘言:「若主
不在,应取不?」佛言:「听亲厚者若在、若不在
应取。」

尔时佛在舍卫国,不就请食。诸佛常
法,若不就请,在后按行诸房。按行诸房时,
见有异处有比丘病,无有瞻视供养人,
卧大小便中。见已诣比丘所,知而故问比
丘:「汝何故卧大小便中,有瞻视供养人不?」
答言:「无。」世尊复问:「何故无?」答言:「我无病时不
看他病,是故今病无人瞻视供养者。」佛言:
「汝不瞻视不供养病人,无利无所得。汝
曹比丘不相看视,谁当应看病者?」时世尊
卷四十一 第 861c 页 T22-0861.png
即扶病比丘起,拭身不净,拭已洗之。洗已
复为浣衣晒乾,有故坏卧草弃之,扫除
住处,以泥浆涂洒,极令清净,更敷新草并
敷一衣,还安卧病比丘已,复以一衣覆上
舍去。尔时世尊食已,以此因缘集比丘僧,
以向者不就请在后行房所见病比丘
自料理事,具告诸比丘已:「汝曹比丘自今
已去,应看病比丘,不应不看。应作瞻病
人,不应不作瞻病人。若有欲供养我者,
当供养病人。听彼比丘和尚若同和尚、阿
阇梨若同阿阇梨、若弟子应瞻视。若都无有
人看,众僧应与瞻病人。若不肯者,应次第
差。若次第差不肯,如法治。若无比丘,比丘
尼随所可作应作,不应触比丘。若无比丘
尼,式叉摩那随所可作应作,不应触比丘。
若无式叉摩那,沙弥应作。若无沙弥,沙弥
尼随所可作应作,不应触比丘。若无沙弥
尼,优婆塞应作。若无优婆塞,优婆私随所
可作应作,不应触比丘。病人有五事难
看:所不应食而欲食不肯服药,看病人有
至心而不如实语,应行不行、应住不住,身
有苦痛不能堪忍,身少有堪能而不作
仰他作,病者有如是五事难。看病人有五
法易看:不应食者不食喜服药,如实语
瞻病者,应行便行、不应行不行、应住便住,
身有苦痛能忍,身少有能作便作,病人有
如是五事易看。病人复有五法难看,四事如
上,第五事不能静坐止息内心,有此五事
难看。病人有五事易看,四事如上,第五能
卷四十一 第 862a 页 T22-0862.png
静坐止息内心,病人有如是五事易看。」


时有比丘在拘萨罗国道路行,至一小住
处,见有病比丘无有瞻视者,卧大小便中。
彼作如是念:「世尊有教:『应看病人,不应
不看。应作瞻病人,不应不作瞻病人。
应供养病人,不应不供养病人。其有供
养病人,是为供养我。』」彼即便瞻病人。病者
死,尔时比丘持亡者衣钵,往舍卫国祇桓
精舍中,往佛所头面礼足,以此因缘具
白世尊。世尊言:「善哉,善哉!比丘!汝乃能
瞻视病比丘,正应供养病比丘,作瞻病比
丘人。供养病比丘,是为供养我。彼持亡比
丘衣钵、坐具、针筒来,此住处现前僧应分。」尔
时世尊告诸比丘:「持亡比丘衣钵、坐具、针筒
与瞻病者,应作白二羯磨如是与。时瞻
病人,应至僧中偏露右肩、脱革屣礼僧
足,白如是:『大德僧听!某甲比丘,彼住处命
过,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器,此住处现前僧
应分。』如是第二、第三说。僧中当差堪能
作羯磨者,若上座、若次座、若诵律、若不诵
律,堪能作羯磨者作如是白:『大德僧听!某
甲比丘命过,所有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器,
此住处现前僧应分。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
甲看病比丘。白如是。』『大德僧听!某甲比丘命
过,所有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器,此住处现
前僧应分。僧今与某甲看病比丘。谁诸长老
忍与某甲看病比丘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
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与某甲看
病比丘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器竟,僧忍,默
卷四十一 第 862b 页 T22-0862.png
然故,是事如是持。』」(若僧中羯磨,差一人令分亡者衣物羯磨,与此无异。唯益一句言:「僧与某甲比丘衣,
某甲比丘当还与僧。白如是。」)

尔时舍卫国有多知识比丘死,彼有多三
衣。诸比丘不知以何者与瞻病人?诸比
丘白佛,佛言:「听彼亡者常所持者与。」

佛听
与瞻病者衣,时有比丘小小瞻病,或一扶
起、或一扶卧、或一与杨枝水,便取彼衣钵。
佛言:「不应如是小小瞻病便取彼衣钵。有
五法看病人不应取病人衣物。何等五?一、
不知病者可食不可食,可食而不与、不可
食而与。二、恶贱病人大小便唾吐。三、无
有慈悯心,为衣食故。四、不能为病人
经理汤药乃至差若死。五、不能为病人
说法令病者欢喜,己身于善法损减。有如
是五法,不应取病人衣物。有五法应与看病人衣物。何等五?一、知病人可食不
可食,可食能与。二者、不恶贱病人大小便唾
吐。三者、有慈悯心,不为衣食。四者、能经理
汤药乃至差若死。五者、能为病人说法,令
病者欢喜,己身于善法增益。有如是五法,
应取病人衣物。若病人临欲终时,有如是
言:『我此众物,与佛与法、若与僧、若与塔、
若与人。若我终后与,若不死还我。』」佛言:「不
应如是与,应现前僧分。」

彼病比丘作如是
念:「我当受不好三衣,恐瞻病者取去。」佛言:
「不应作如是念:『我受不好三衣,恐瞻病
者取去。』应受好者。」

时病人捉衣钵送著馀
处,恐瞻病人取,后病差无所著。诸比丘白
佛,佛言:「不应作如是意:『送衣馀处,恐瞻
卷四十一 第 862c 页 T22-0862.png
病者得。』」

尔时舍卫国有多知识比丘命过,彼
比丘多三衣。诸比丘不知持何等衣与瞻
病比丘?比丘白佛,佛言:「应看此瞻病人云
何?若能极上瞻病,应与上三衣;若中,与
中三衣;若下,与下三衣。」

尔时舍卫国有负债
比丘命过,诸比丘不知谁当偿?白佛,佛言:
「听持长衣偿,若无物卖三衣与,有馀与
瞻病人。听瞻病人问病比丘:『何者是三衣?
何者是长衣?汝负谁?谁负汝?汝应与谁?』若
不问,如法治。」

时有病比丘身患疮污衣卧
具,佛言:「听畜覆身衣。」或有衣毛结𦶇著
疮,或时患痛,佛言:「听取大价好衣覆身
著内外著涅槃僧。若至白衣舍,应语言:『我
患疮。』若白衣言:『无苦但坐。』应褰涅槃僧坐。」

尔时比丘患下脱痔病,以粗木作筹草患
痛,佛言:「听以毳、若劫贝、若鸟毛故衣物拭
之。」用竟举置不浣,诸比丘见便污贱,白
佛,佛言:「不应用竟举置不浣应浣。」彼浣已
不绞去水烂坏虫生,佛言:「应绞去水晒令
乾。」

时有病比丘身患疮污衣卧具,白佛,
佛言:「听畜覆疮衣。若自无衣,听僧中取
衣作。」作已,彼比丘不敢移此住处覆疮衣
著馀处,白佛,佛言:「听移。」比丘后疮差,不持
还本处,白佛,佛言:「若差应浣染治还本处;
若不还,如法治。」

尔时六群比丘作帐,诸白
衣见皆共讥嫌:「沙门释子!无有止足不知
惭愧,自言:『我知正法。』如是何有正法?犹
如国王大臣。」诸比丘白佛,佛言:「不应作
帐。」

时有比丘,在露处大小便露形。诸比丘
卷四十一 第 863a 页 T22-0863.png
白佛,佛言:「听以草、若树叶、若树枝、伊梨延陀
耄、罗耄耄、罗若氍氀作覆障。」

尔时六群比丘
作幰,时诸白衣见皆共讥嫌言:「沙门释子
无有止足不知惭愧,自言:『我知正法。』如
是何有正法?犹如国王大臣。」诸比丘白佛,
佛言:「不应作幰。」

时诸比丘道行患热,白
佛,佛言:「听以草若叶、十种衣中若一一衣
作覆障。」

尔时众僧得复衣,佛言:「听畜。」

时比
丘不知持三衣,佛言:「应受持。若疑,应舍已
更受。若有三衣不受持,突吉罗。」佛如是语:
「应受持三衣。」彼受小小衣当三衣,若拭身
巾、若拭面巾、卧毡。白佛,佛言:「不应持如是
小小衣当三衣。」佛言:「听以长四肘、广二肘
衣作安陀会,广三肘、长五肘作郁多罗僧,
僧伽梨亦如是。」

时诸比丘衣坏,佛言:「听补
治。」彼不知云何补治?佛言:「听著纳衣重
綖编边随孔大小方圆补。」

时诸比丘不著
割截衣入聚落,白衣见已皆讥嫌言:「沙门
释子无有止足不知惭愧,自言:『我知正
法。』如是何有正法?不著割截衣入聚落,
犹如外道。」诸比丘白佛,佛言:「不应不著
割截衣入聚落。有五事因缘留僧伽梨:若
疑恐怖;若雨;若疑雨;若作僧伽梨未成;若
浣、若染、若坏色、若坚举。有如是五事因缘,
留僧伽梨。」

尔时比丘反著僧伽梨入聚落,
馀比丘见不喜。白佛,佛言:「不应反著衣入
聚落。」比丘畏慎,不敢聚落外反著衣,风尘
日曝、虫鸟污秽。诸比丘白佛,佛言:「听聚落外反著衣。」

尔时比丘得缦衣广长足,即
卷四十一 第 863b 页 T22-0863.png
裁割作衣,少欲作帖叶衣。白佛,佛言:「听
作。」尔时比丘,得缦衣广长足,欲作五纳
衣,白佛,佛言:「听作。」

时诸比丘衣犯舍,白佛,
佛言:「听舍。若于僧中、若众多人、若一人,应
舍然后净施,不应不舍。应舍然后遣,不
应不舍而遣。」彼比丘不舍,便受用作三衣、
作波利迦罗衣,故坏故烧用作非衣、若数数
著。「若不舍不应受用作三衣、波利迦罗
衣,故坏故烧用作非衣、若数数著。」诸比丘
作如是念:「波利迦罗不现在前,得尼萨耆
不?」佛言:「不犯。」彼不舍衣便著,白佛,佛言:
「不应不舍便著。」彼比丘疑,不敢以舍堕衣
与人,用作被衣。白佛,佛言:「听与人、听作
被衣。」

时比丘畏慎烧衣、夺衣、漂衣,不敢著,
白佛,佛言:「听著。」时比丘不舍衣,便与他
贸易。白佛,佛言:「不应不舍衣,应舍然后
贸易。」

诸比丘如是念:「众僧衣过十日犯舍
堕不?」白佛,佛言:「不犯。」

时比丘净施衣不还
主,「犯突吉罗。若遮不与者,突吉罗。」

时诸比
丘不染衣不坏色便寄白衣舍,白衣取著。
白佛,佛言:「不应不染及坏色便寄白衣舍,
应染坏色作沙门衣然后寄白衣舍。」

尔时
比丘得上狭下广衣,受用作僧祇支。白佛,
佛言:「听作。」

尔时异住处现前僧大得可分衣
物,六群比丘出界外共分。诸比丘白佛,佛
言:「不应出界外分。」

时有长老比丘多知识
人间游行,大得现前僧应分衣物,难分,彼畏
慎佛不听出界外分衣。诸比丘以此事白
佛,佛言:「应如是唱令言:『来向某甲,某甲处
卷四十一 第 863c 页 T22-0863.png
分衣。』若可分衣应分。」彼不知何时分?「应
作相、若量时、量影、若作烟、若吹贝、若打
鼓、若打揵槌、若白时至、若自来、若遣人
来,应与分。」

彼诸比丘转易卧具,佛言:「不应
移易。」或有房多卧具,或有房少卧具,佛言:
「自今已去,听旧住人、若摩摩帝、若经营人、若
次得房者,应问然后移转。」彼比丘移卧具
已,去时不还复本处,馀比丘复用,佛言:「应
复卧具著本处而去,若不者当如法治。」


房舍崩坏,诸比丘畏慎,不敢移转卧具:「佛
有如是言:『不应移转卧具。』」诸比丘白佛,
佛言:「若房舍崩坏,应移转卧具。」彼移转卧
具著馀房,馀房不敢卧,便烂坏。白佛,佛
言:「应用卧时。」佛听用卧,诸比丘便不洗
脚、不拭脚,用作衬体衣,诸比丘白佛,佛
言:「不应不洗脚、不拭脚,用作衬体衣。」佛既
不听作衬体衣,诸比丘畏慎,不敢手脚近。
诸比丘白佛,佛言:「从腋至膝不应衬体。」时
诸白衣施比丘衬体衣,比丘畏慎不敢受。
白佛,佛言:「应随檀越施衣应受。」

彼坏房舍
已治,不还复卧具,比丘白佛,佛言:「若房
舍已治,应还复卧具。若不复者应如法治。」
彼诸比丘从此住处移定卧具至彼处,白
佛,佛言:「不应移此住处定卧具至彼处。」
有国土人民反乱恐怖、住处亦坏,彼畏慎不
敢移卧具:「佛不听移此住处定卧具至
彼处。」诸比丘白佛,佛言:「若有如是事听
移。」彼移卧具时,畏衬体不敢藏覆,言:「世尊
不听作衬体衣。」诸比丘白佛,佛言:「随所方
卷四十一 第 864a 页 T22-0864.png
便覆藏应移,若馀人驱起,不应起,亦不
应驱他起。若有馀比丘能爱护者应与,
若复国土还复。」人民还安房舍治竟,不还复
卧具,诸比丘白佛,佛言:「若尔,不还复卧具,
当如法治。」

尔时舍利弗得上色碎段衣财,
欲作五纳衣。白佛,佛言:「听作。」

尔时有住
处,现前僧大得可分衣物。六群比丘各相推
倚,不肯藏举遂失去。诸比丘白佛,佛言:「听
及有见者应收举。」

时客比丘来,移衣物著
馀房,不坚牢。白佛,佛言:「听别房结作库藏
屋。白二羯磨唱房名,若温室、若重屋、若经行
屋,是中差堪能作羯磨者如上,作如是
白:『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结某甲房
作库藏屋。白如是。』『大德僧听,僧结某甲房
作库藏屋。谁诸长老忍僧结某甲房作库
藏屋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结某甲
房作库藏屋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时彼库藏屋,无人守不坚牢。「听差守物人,
白二羯磨差。众中当差堪能作羯磨者如
上,作如是白:『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差某甲比丘作守物人。白如是。』『大德僧
听!僧差某甲比丘作守物人。谁诸长老忍
僧差某甲比丘作守物人者默然,谁不忍
者说。』『僧已忍差某甲比丘作守物人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若比丘不肯作守物
人,应福饶与粥。若故不肯,一切所受衣食
分应与二分。若故复不肯,当如法治。」

尔时
毗舍祛无夷罗母大作浴衣,遣人送至精舍
中。诸比丘不知当云何?白佛,佛言:「随上
卷四十一 第 864b 页 T22-0864.png
座次分,若不足应识次,更得应续次与。」


时得大贵价衣续次与,佛言:「不应以贵价
衣续次与,应从上座与。若得不等者,应
僧中取可分衣物足令等分之。」

尔时僧得
鸯伽那罗衣,比丘白佛,佛言:「听畜。」

时比丘
著僧覆身衣至温室食堂中,羹饭污泥烟
熏坌尘。白佛,佛言:「不应著僧覆身衣至
温室食堂中。」

时诸比丘冬月患寒,白佛,佛言:
「听著。当爱护勿令污泥。」时比丘即著至厕
上,大小便污泥臭秽。白佛,佛言:「不应著至
厕上。」时比丘送衣还房,大小便急,诸比丘
白佛,佛言:「厕边若有衣架、若龙牙杙、若有
屋、若有树、若草、若有石,听持衣著上。若
天雨渍应著无雨处,若雨傍来渍,应著好
捉不令触厕户上厕,正安脚好蹲令不
污衣。」

彼比丘著衣至经行处,草著虫著尘
坌露渍坏僧衣。比丘白佛,佛言:「不应著
僧衣至经行处。」

尔时有上座病比丘,羸老
远道来有患苦。「听著,敷卧毡置上,爱护
而卧。」尔时有比丘在异住处结夏安居
已,复于馀住处住。彼不知当于何住处
取安居物?诸比丘白佛,佛言:「听住日多处
应取。若二处俱等,听各取半。」彼比丘分夏
安居食,白佛,佛言:「不应分,随施应食。」


时世尊受毗兰若婆罗门请竟,告阿难言:
「汝往语毗兰若婆罗门,佛受汝三月请夏安
居竟,今欲人间游行。」阿难受世尊教,即往
毗兰若所语言:「世尊如是语:『受汝夏三月
安居请已竟,今欲人间游行。』」时毗兰若闻
卷四十一 第 864c 页 T22-0864.png
阿难语已,方自忆:「我请沙门瞿昙及比丘
僧,九十日中竟不供养。」时毗兰若即往世
尊所,恭敬问讯已,却坐一面。时世尊以
无数方便为说法令欢喜。毗兰若闻佛说
法极大欢喜,即白佛言:「唯愿世尊及比丘
僧,更受我九十日请。」佛答言:「已受汝九十
日请已,今欲人间游行。」复白佛言:「愿受我
明日请食。」世尊默然受请。时毗兰若闻佛
受请已,即从坐起,欢喜绕佛而去。即于
其夜办具种种饮食,明日清旦往白时到。
尔时世尊与五百比丘僧俱,著衣持钵往
诣其家就座而坐。时毗兰若以种种多美
饮食供养佛及比丘僧,食已舍钵,以三衣
布施世尊比丘僧,人与两端叠为夏衣。比
丘不受,言:「佛未听我曹受夏衣。」白佛,佛言:
「听受。」

尔时六群比丘、跋难陀,闻佛听受夏
衣,于春夏冬一切时求索夏衣。夏安居未
竟,亦乞衣亦受衣。时跋难陀释子在一住
处安居,闻有异住处大得夏安居衣,即往
彼住处问言:「汝曹分夏衣未耶?」答言:「未分。」
语言:「持来与汝分。」复往馀处问言:「汝分夏
衣未?」答言:「未分。」语言:「持来与汝分。」时跋难
陀在多处分衣,得多衣分,持来入祇桓。
馀比丘见,问言:「世尊制听畜三衣,此多衣是
谁衣耶?」彼言:「我于多住处分衣,故大得
此多衣。」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知惭愧、乐学戒者,嫌责六群比丘、跋难陀言:
「世尊听比丘受夏衣,汝云何便于春夏冬
一切时求索夏衣?夏安居未竟,亦乞衣亦
卷四十一 第 865a 页 T22-0865.png
受衣。此处安居受衣分,复于馀处受衣分?」
诸比丘往世尊所,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
尊尔时集比丘僧,无数方便呵责跋难陀
语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
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跋难陀!我听比
丘畜夏衣。汝云何于春夏冬一切时求索
夏衣?安居未竟亦乞衣亦受衣?于此安
居受衣分,复于异处受衣分耶?」以无数
方便呵责六群比丘、跋难陀已,告诸比丘:
「自今已去不应于一切时春夏冬求索夏
衣、安居未竟亦乞衣亦受衣,亦不应此处
安居受衣分已复于馀处受衣分。若受者
应如法治。」

尔时有比丘未分夏衣便去,后
比丘分夏衣,彼比丘行还,问言:「夏衣分未?」答
言:「已分。」问言:「取我衣分不?」答言:「不取。」时彼
比丘瞋责馀比丘言:「未分衣我出行,后分
夏衣我在此安居而不取我衣分。」诸比丘
作如是念:「是成分衣不?」往白佛,佛言:
「成分衣。应相待,亦应嘱授后人受夏衣
分。」

时有比丘未分衣便去,漫嘱授后人
受我衣分。后诸比丘分衣,问:「谁为某甲比
丘取衣分?」时无有为取衣分者。彼比丘还
问:「分衣未?」答言:「已分。」问:「取我分不?」答言:「不
取。」彼比丘瞋责馀比丘言:「未分衣我出行,
嘱授后人为我取衣,我在此安居而分衣
不为我取分耶?」诸比丘作如是念:「为成分
衣不?」往白佛,佛言:「成分。应待还,亦应的
嘱授一人。」

时有比丘未分衣出行,嘱授一
比丘为我取夏衣。时比丘分衣,问言:「谁
卷四十一 第 865b 页 T22-0865.png
取某甲比丘衣分?」受嘱授者忘不取,诸比
丘即分衣。彼比丘还,问言:「分夏衣未?」答言:
「已分。」问言:「取我分不?」答言:「不取。」彼比丘瞋
责馀比丘言:「未分衣我出行,后嘱授一比
丘取我衣分。我在此安居而不为我取
衣分。」诸比丘不知成分衣不?往白佛,佛
言:「成分,是忘者过。」

时诸比丘留夏安居食,
白佛,佛言:「不应留,应随施受。」

尔时舍利
弗、目连般涅槃,多有可分衣物,现前僧应
分。彼比丘留过安居。诸比丘白佛,佛言:「不
应留。此衣现前僧应分。」

彼时有一檀越,为
欲施塔施僧僧伽蓝房舍、施浴池,若为初
生儿、若为初剃发、若长发、若入新舍、若为
亡人作会,现前僧大得可分衣物。诸比丘
留至夏安居。比丘往白佛,佛言:「不应留,此
是非时衣,现前僧应分。」

尔时有一比丘住
处,大得夏安居衣物,彼作如是念:「我当云
何?」白诸比丘。诸比丘白佛,佛言:「若有一比
丘安居,大得僧夏安居衣物,彼比丘应作心
念言:『此是我物。』若受若不受,有馀比丘来,
不应得分。」

尔时诸比丘大得可分衣物,僧
破为二部。诸比丘白佛,佛言:「应分为二分。」
若未得可分衣物,僧破为二部。佛言:「应问
檀越当与谁?若彼言:『与某甲某甲上座。』即
应随彼语上座所在处与。若彼言:『不知。』若
言:『俱与。』应分作二分。」

尔时诸比丘,已得衣、
未得衣,僧破为二部。「已得衣者,应分作二
分。未得衣者,应问檀越:『当与谁?』彼若言:
『与某甲某甲上座。』即应随彼语上座所在处
卷四十一 第 865c 页 T22-0865.png
与。若彼言:『不知。』若言:『俱与。』应分为二分。」


时诸比丘得可分衣物,有比丘从此部往
彼部。「彼不应与分。」若未得衣物,有比丘
从此部往彼部。「不应与分。」若得衣物、未
得衣物,有比丘从此部往彼部。「不应与
衣分。」

尔时有比丘从此部往彼部,未至便
死。诸比丘不知其衣钵当与谁?白佛,佛言:
「随其所欲往处应与。」

尔时有比丘从此部
往彼部,至便死。诸比丘不知其衣钵当与
谁?白佛,佛言:「随彼所往部应与。」

尔时有
比丘,被举已命过。诸比丘不知其衣钵当
与谁?白佛,佛言:「随所共同羯磨举僧应与。」

尔时住处僧破为二部,有檀越请此二部
僧,一处饭食并布施衣、布施缕。诸比丘不
知谁应得衣?谁应得缕?白佛,佛言:「应问
檀越:『衣与谁?缕与谁?』若言:『与某甲某甲上
座。』应随彼语所在处上座与。若言:『不知。』若
言:『俱与。』应分作二分。」

尔时众僧得夏安居
衣,僧破为二部。白佛,佛言:「应数人多少分。」
若未得安居衣,僧破为二部。白佛,佛言:
「应数人分。若得夏衣、若未得夏衣,僧破为
二部,应数人分。」

时有比丘得夏衣往馀
部,佛言:「应与。」若未得夏衣往馀部。佛言:
「应与。」若未得夏衣、若已得夏衣往馀部,
佛言:「应与。」

尔时有一居士,集比丘住处、诸
处僧供养饭食,以衣布施。诸比丘不知云
何?白佛,佛言:「有八种施衣:若与比丘僧、
若与比丘尼僧、若与二部僧、若与四方僧、
若与界内僧、若与同羯磨僧、若称名字与、
卷四十一 第 866a 页 T22-0866.png
若与一人。」佛言:「若与比丘僧,比丘僧应分。
若与乃至一人,应属一人。」

尔时诸比丘冬
月患寒,白佛,佛言:「听著帽。」露地坐患背痛,
佛言:「听作禅带。」尔时比丘身患疮若污
臭,佛言:「听作拭身巾。若面污,听作拭面
巾。若患眼泪,听作扪泪巾。」

尔时毕陵伽婆
蹉得大贵价疏衣,彼欲作夏衣畜。白佛,
佛言:「听净施持。净施有二种:一真实净施,二
展转净施。真实净施者言:『大德一心念!我有
此长衣未净施,今为净故,舍与大德,为
真实净故。』展转净施者言:『大德一心念,此是
我长衣未作净,为净故施与大德,为展转
净故。』彼受净者,即应作如是言:『大德一
心念!汝有长衣未作净,为净故与我,我今
受之。』受已当语言:『汝施与谁?』彼应言:『施与
某甲。』受净者应作如是言:『大德一心念!
汝是长衣未作净,为净故施与我,我今
受之。受已,汝今与某甲是衣。某甲已有,汝
为某甲善护持著随因缘作。』真实净施者,
应问主然后得著。展转净施者,若问、若
不问随意著。」

尔时比丘遣使借与某甲比
丘衣,作彼亲厚意取衣,应取不?佛言:「不
应作亲厚意取。」若至道路,应作亲厚
意取不?佛言:「不应取。」若至彼,应作亲厚
意取不?佛言:「不应取。」若作遣衣主,亲厚
意取衣,应取不?佛言:「应取。」若至道路,应
取不?佛言:「应取。」若至彼,应取不?佛言:「应
取。」所遣借与衣比丘命过,即作彼命过
比丘衣受,应受不?佛言:「不应受。」若至道路,
卷四十一 第 866b 页 T22-0866.png
应受不?佛言:「不应受。」若至彼,应受不?佛
言:「不应受。」若遣人借与比丘衣,衣主命过,
彼比丘应即作命过比丘衣受不?佛言:「应
受。」若至道路,应受不?佛言:「应受。」若至彼,
应受不?佛言:「应受。」

尔时有比丘,遣衣与某
甲比丘。彼使作遣衣主亲厚意取衣,应取
不?佛言:「不应取。」若至道路,应取不?佛言:
「不应取。」若至彼,应取不?佛言:「不应取。」彼
比丘若作所遣与衣比丘亲厚意取衣,应
取不?佛言:「应取。」若至道路,应取不?佛言:
「应取。」若至彼,应取不?佛言:「应取。」彼所遣衣
主比丘命过,彼比丘即作命过衣受,应受
不?佛言:「不应受。」若至道路,应受不?佛言:
「不应受。」若至彼,应受不?佛言:「不应受。」若
所遣与衣比丘命过,彼比丘即作彼命过衣
受,应受不?佛言:「应受。」若至道路,应受不?
佛言:「应受。」若至彼,应受不?佛言:「应受。」

尔时
有居士持衣来至僧伽蓝中言:「与某甲
比丘,此衣与大德!」彼比丘言:「我不须。」即持
衣置比丘前而去。彼比丘有畏慎,不知
云何?诸比丘白佛,佛言:「听为施主故赏
录,若须时听受持。」(衣揵度具足竟)
《四分律》卷第四十一
卷四十一 第 866c 页 T22-086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