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74a 页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
卷第十三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第二摄颂曰:
「 种子轻恼教、
安床草蓐牵、
强住脱脚床、
浇草应三二。」
**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时六众苾刍自作
使人,斩伐树木及诸生草,乃至花果随取而
用。于时外道等见是事已,各生嫌耻作如是
议:「此诸沙门释子,自作、使人斩伐草木。然我
俗流婆罗门等,乃至佣人,亦自作、使人,斩伐
诸树及杀草等,虽复出家与俗何别?谁当供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74b 页 T23-0974.png

前集众问实诃责,广说乃至「制其学处,应如
是说:
「若复苾刍尼,自坏种子、有情村,及令他坏者,
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人,馀义如上。
种子村者,有五种
子:一、根种,二、茎种,三、节种,四、开种,五、子种。
云何根种?谓香附子、菖蒲、黄姜、白姜、乌头附
子等,此物皆由种根乃生,故名根种。云何茎
种?谓石榴树、柳树、蒲萄、菩提树、乌昙跋罗溺
屈路陀树等。此等皆由茎生,故名茎种。云何
节种?谓甘蔗、竹苇等,此皆由节上而生,故名
节种。云何开种?谓兰香、芸菱、橘柚等子,此等
诸子皆因开裂乃生,故名开种。云何子种?谓
稻麦、大麦、诸豆芥等,此等诸子皆由子生,故
名子种。斯等总名种子村。云何有情村?有情
者,谓蛗螽、蛱蝶、蚊䗈、蜣螂、蚁子、蛇蠍及诸蜂
等,此等有情皆依草树木而为窟宅。
若苾刍
尼,于草树木,若拔、若破、若斫截,皆波逸底迦,
义如前说。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摄颂曰:
「 根等生种想、
斫树草及花、
树等经行处、
青苔瓶架等。」
若苾刍尼,于根种作根种想、生作生想及疑,
自斫、教人斫,得堕罪。若乾物作生想疑,俱得
恶作罪。若苾刍尼,于根种作茎种想、生想及
疑,自斫、教人斫,皆得堕罪。若乾物作生想疑,
断坏之时皆得恶作罪。如是根种,望节种、开
种及子种,皆有四番,准前应作。又以茎种自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74c 页 T23-0974.png

恶作,准事广说。若苾刍尼,于五种子自作使
人投著火中,作如是念:「令此种子悉皆损坏。」
得五堕罪;若不损坏者,得五恶作罪。若于五
种子自作、使人投著水中,亦如前说。若以五
种子安著臼中,以杵捣筑令子损坏,得五堕
罪;若不坏者,得五恶作。若以五种子,置乾燥
地,或安热处,灰汁、瞿昧耶及乾土等,和糅一
处作损坏心,随事得罪轻重如前。若以五种
子,置在羹臛饭汁之中,令其损坏,得罪同前。
若以一方便斫树断时,得一恶作、得一堕罪。
若以一下斫两树断时,得一恶作、得二堕罪。
若以一斫断多树时,得一恶,作众多堕罪。若
以二斫断一树时,得二恶作、一堕罪。若以二
斫断二树时,得二恶作、二堕罪。若以二斫断
多树时,得二恶作、众多堕罪。若以多斫断一
树时,得多恶作、一堕罪。若以多斫断二树时,
得多恶作、二堕罪。若以多斫断多树时,得多
恶作、及多堕罪。如树既尔,若于生草及莲花
等,准事得罪多少同前。若苾刍尼,拔树根者,
得堕罪。树皴皮及不坚湿处坏,得恶作;若坏
坚湿处,皆得堕罪。若损未开花,得堕罪;若已
熟者坏,得恶作。若于生草地处,以热汤浇及
牛粪泥等倾泻其上令损坏者,皆得堕罪;若
不坏者,皆得恶作。若作倾泻物心、无损坏意
者,皆悉无犯。若苾刍尼,于生草地经行之时
起如是念:「令草损坏。」者,随所坏草皆得堕罪。
若但经行心者,无犯。若于生草地,牵柴曳席
欲令坏者,得堕罪。若无坏心者,无犯。若于青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75a 页 T23-0975.png

柴曳席及馀诸物,得罪同前。若于水中举浮
萍叶及青苔时,乃至未离水来得恶作罪,离
水得堕。若拔地菌,得恶作罪;有损地心,亦堕。
若苾刍尼,于瓶瓨等处,及衣服上、若褥席等,
及衣架饮食等处,有青衣白醭生者,若作损
坏心皆得恶作;若令人知净方受用者,无犯。
若五生种令人知净者,亦皆无犯。
** 嫌毁轻贱学处第十二
缘起广说,具如大苾刍律,乃至「制其学处,应
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嫌毁轻贱苾刍尼者,波逸底迦。」
嫌毁轻贱者,谓对面直言,及假托馀事,以言
彰表。
波逸底迦,义如上说。
此中犯相其事云
何?若苾刍尼,被僧伽作法为诃责已,于十二
种人被众差者,事未停息,若嫌毁者,波逸底
迦;若轻贱者,波逸底迦;若嫌毁轻贱者,波逸
底迦。若复苾刍尼,被僧作法为诃责已,于十
二种人被众差者,事虽停息而嫌毁者,波
逸底迦;若轻贱者,波逸底迦;若嫌毁轻贱者,
波逸底迦。若苾刍尼,不被众僧作法诃责,于
十二人被差者,事未停息而嫌毁者,得恶作
罪;若轻贱者,得恶作罪;若嫌毁轻贱者,得恶
作罪。若苾刍尼,不被众僧作法呵责,于十二
种人被众差者,事虽停息而嫌毁者,得恶作
罪;若轻贱者,得恶作罪;若嫌毁轻贱者,得恶
作罪。境想句数,准事应知。又无犯者,谓最初
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 违恼言教学处第十三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75b 页 T23-0975.png

缘起广说,具如大苾刍律,乃至「制其学处,应
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违恼言教者,波逸底迦。」
若复
苾刍尼者,谓是此法中苾刍尼,馀义如上。
违恼言教者,作恼他想,以言表示。
波逸底
迦,义如上说。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有苾刍
尼,往苾刍尼所,作如是语:「阿离移迦颇见苾
刍尼新剃鬓发、著赤色大衣,以物替钵、手执
锡杖或以酥、蜜、沙糖、石蜜盛满钵中擎持去
不?」彼见问时,答言:「我实不见如是相状苾刍
尼,然我见苾刍尼两脚行去。」若苾刍尼,别见
别说,故作是语恼乱他时,得波逸底迦。如是
乃至正学女、求寂女同前问答,得波逸底迦。
若他来问:「颇见俗人担持甘蔗、竹𥯤、柴草、
酥油瓶等从此过不?」彼便答言:「我实不见如
是之人,但见有两脚行去。」若苾刍尼见别语
别作是恼者,波逸底迦。若有问言:「颇见俗人
男子著青黄赤白等衣持酥瓶等从此过不?」
乃至报云:「但见两脚行去。」广说应知,恼心说
时皆得堕罪。如语既尔,默亦同然,皆得堕罪。
无犯者,若苾刍尼,见有猎人逐獐鹿等来入
寺内,苾刍尼见已,猎人问言:「圣者!颇见有走
鹿从此过不?」不应答言:「我见。」若是寒时报猎
人曰:「贤首!汝可暂入温室中少时向火。」若是
热时报言:「贤首!汝可暂入凉室饮清冷水少
时停息。」若猎者云:「我不疲倦,我问走鹿。」即应
先可自观指甲,报彼人云:「诺祛钵奢弭。」若更
问者,应自观太虚,报彼人云:「纳婆钵奢弭。」(此之
梵语,但以方殊音别,极难解义,自非通知密意,岂能体此言辞。自非自指,难为启悟指甲、太虚,并说无字,有广注述,具如
馀处)。若猎者云:「我不问指甲及以太虚,然问可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75c 页 T23-0975.png

如是念:「于胜义谛一切诸行本无有情。」即报
彼云:「彼不见有情。」此皆无犯。若苾刍尼,于馀
问时不如实者,皆得堕罪。
** 在露地安僧敷具学处第十四
缘处同前。时有长者请佛及僧于舍受食,时
诸苾刍于日初分执持衣钵诣长者家。于时
世尊在寺内住,令人取食。佛有五缘在寺而
食。云何为五?一、自须宴默,二、为诸天说法,三、
为观病者,四、为观僧卧具,五、为诸苾刍制其
学处。此时佛欲观僧卧具并制学处,由此为
缘,在寺内住令人取食。尔时世尊,众僧去后
持户钥,遍观寺内所有房舍,乃至寺外随近
园林,普皆观察。次至僧房,于此房中多有敷
具置在露地,忽有非时风雨蒙密而至。佛作
是念:「斯等敷具,并皆是信心婆罗门诸居士
等,自苦己身、减妻子分而施僧伽,为求胜福。
而诸苾刍、苾刍尼受用之时,不知其量、不善
守护,随处弃掷。」风雨欲至,世尊见已作神通
力屏除风雨,而有重云叆叇垂布不散,以待
世尊收摄卧褥。世尊自取敷具安置室中,便
取雨衣出于房外方欲洗沐。即摄神通,雷霆
昼昏,遂降洪雨高下同润。佛洗身已,洗足入房
宴默而住。时取食苾刍持食既至,安在一边,
诣世尊所顶礼双足。世尊常法共取食人欢
言问讯:「苾刍僧伽所受饮食得饱满不?」答言:
「大德!皆得饱满。」即便以食进奉世尊。食事既
讫宴默而住,至日晡时于如常座。既坐定
已告诸苾刍曰:「向者僧伽出食之后,我持户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76a 页 T23-0976.png

我以神力悉皆屏除,躬自收摄。」告诸苾刍曰:
「诸有施主苦自己身施僧求福,汝等不能如
法受用,虚损信施。」即说颂曰:
「 「于他信施物,
知量而受用,
自身得安隐,
令他福业增。」」
尔时世尊赞叹知足,依法受用信施物已,告
诸苾刍,广说如前,乃至「我今为二部弟子制
其学处,应如是说:若复苾刍尼于露地处,安
僧敷具及诸床座,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者,
波逸底迦。」
如是世尊为诸苾刍制学处已,时有苾刍随
逐商旅人间游行,至一住处遂投寄宿,于后
夜时商旅发去。一人来唤,苾刍闻其唤声即
便疾起,分付卧具既延时节,于后随行遂被
贼劫。以缘白佛,佛言:「于住止处若有苾刍,嘱
授而去。」时诸苾刍,既闻佛教有因缘者皆嘱
授去。室罗伐城有二长者,生生之处共为雠
隙:一有信心、一无信心。其信心者作如是念:
「我今何因增长怨隙?可舍怨恶而为出家。」无
信者闻怀怨告曰:「纵令汝走入牛角中,我终
不放。」苾刍闻已便作是念:「我由怖彼而来出
家,岂于此处还遭彼怖?我今宜可逃避他方。」
念已白邬波驮耶:「我向何处得免其难?」亲教
师曰:「汝有斯畏,可游人间。」弟子即去。怨者闻
已,便持路粮随趁而去。苾刍依时而行、非时
不行,俗人则时与非时俱不停息。于其中路
有一僧寺,长者趁及,苾刍遥见即入寺内。长
者念曰:「明当在路,我自知之。」作是念已别求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76b 页 T23-0976.png

具,我欲前行。」问曰:「欲何处去?」答曰:「欲诣王
舍城。」苾刍报曰:「应寻此道,勿行馀路。」报言:
「好住。」遂即前行。时彼长者旦入寺中,问苾刍
曰:「取何路去?」答言:「此路。」随路急去趁及苾刍,
告曰:「咄!秃头沙门欲向何处?」苾刍答曰:「贤首!
我已出家欲除怨诤。」彼便答曰:「我于今时为
除怨诤。」以杖熟打几将至死,衣钵破碎馀有
残命,覆向寺中以事具说。寺中苾刍告曰:「若
不教汝所向之处,必定不遭如斯苦恼。」遂以
此缘具白世尊,世尊告曰:「除时因缘,馀当嘱
授。前是创制、此是随开,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于露地处安僧敷具及诸床座,
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若有苾刍尼,不嘱授,
除馀缘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人,馀义如
上。
僧者,谓如来声闻弟子。
敷具者,谓大床、毡
褥、被毯等。杂物者,谓小床座枯及馀资具。
于
露地者,谓无覆盖。
去时者,谓离势分。
时具寿
邬波离白佛言:「大德!离敷具时,齐远近来名
为势分?」世尊告曰:「如生闻婆罗门种庵没罗
树法,相去七寻方植一树,枝条耸茂花果繁
实,十树之内有四十九寻。若安敷具在露地
时,齐此远近当须嘱授,离此势分即须收摄。」
若不自举、不教人举者,谓不收摄。
有苾刍尼
者,谓现有人堪可嘱授。有五种嘱授。云何为
五?应报主人曰:「具寿!此是住房、此房可观
察、此是敷具、此应可掌持、此是房门钥。」若
于其处无苾刍尼者,应嘱求寂女;此若无者,
应嘱俗人;此若无者,应观四方,好藏户钥然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76c 页 T23-0976.png

言除
时因缘者,谓除难缘。
波逸底迦者,义如上说。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尼安僧敷具,故
不嘱授舍而去者,乃至未离势分已来,得恶
作罪;若离势分便,得堕罪。若苾刍尼于露地
处安僧敷具,回入房中为欲安坐寂止乱心,
既寂定已方随意出,至初更时若不损坏敷
具者,得恶作罪;若损坏者,得堕罪。
具寿邬波离白佛言:「世尊大德!凡敷具者有
几种损坏?」佛告邬波离:「有二种坏:谓风及雨。
若风吹卷摄是名风坏,若雨湿彻是名雨坏。」
若苾刍尼于日暮时露安敷具,至半更时而
不收摄,不自、他看守。若不损坏者,得恶作;若
坏,得堕罪。如是乃至一更、一更半,二更、二更
半,三更、三更半,四更、四更半,平旦(西方夜有三时,分十稍令。
难解故,依此方五更为数,冀令寻者易知耳)、日出时、小食时、隅中时,欲
午时、正午时、过午时,日角时、晡时、晡后时、日
暮时,若苾刍尼齐此昼夜,于时时中安僧敷
具不即观察,若未损坏,得恶作罪;若损坏者,
得堕罪。
** 不举草敷具学处第十五
缘处同前。有二苾刍,为礼佛故向室罗伐城,
在道日暮入寺寄宿。时诸苾刍遥见老者与
房卧具,其少年者但与其房而无卧具。此
二苾刍立性勤策,多觅乾草敷令厚煖,至晓
便去,后有众蚁依此草敷穿坏房舍。佛欲观
僧卧具并制学处,见草狼藉广说如上。诃责
乃至「我今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于僧房内,若草、若叶,自敷、教人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77a 页 T23-0977.png

授,波逸底迦。」
如是世尊为诸苾刍制学处已,时有众多苾
刍游行人间,有一长者容其停止,多敷乾草
积与膝齐,至天晓已不告而去。长者见讥,佛
言:「应白主知,应须除弃。若违者,得越法罪。」
复
有众多苾刍游行人间,广说同前,于一寺内
止宿欲弃草敷,主人报曰:「我为客故远求此
草,实是难得无宜辄弃。」客苾刍报曰:「仁等无
知,自身犯罪,欲令我等亦犯罪耶?」作此责已
取草弃外。以事白佛,佛言:「此不应弃,若有苾
刍嘱授而,去遣弃方弃。若异此者,得越法罪。
前是创制,此是随开,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于僧房内,若草、若叶,自敷、教人
敷。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若有苾刍尼不嘱
授,除馀缘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人。
僧房者,谓是如来弟子住处,
于中堪得为四威仪行住坐卧。
敷具者,谓草
叶。馀广如上。
此中犯相亦同前说。若在砖鞕
地、或在沙石中无虫蚁处敷草,设不数看,此
皆无犯。
** 强恼触他学处第十六
缘处同前。时具寿邬陀夷至彼众多年少苾
刍处,劝喻之曰:「汝等共我人间游行。」广说乃
至少年苾刍俱出露地而卧,于一夜中备受
寒苦等,具如苾刍律说。佛诃责已,「为二部众
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于僧住处,知诸苾刍尼先此处
住,后来于中故相恼触,于彼卧具若坐、若卧,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77b 页 T23-0977.png

迦。」
尼谓此法中尼,馀义如上。
知者,谓了其事。
苾
刍尼先此处住者,先在此中而为止宿。
后来
于中等者,谓是纵身强为坐卧。
彼嫌苦痛者,
谓被恼不乐。自当避我去者,谓以此为缘不
由馀事。
波逸底迦,义如上说。
此中犯相其事
云何?若苾刍尼了知其事如向所说,乃至避
我去者,皆得波逸底迦。
** 故放身坐卧脱脚床学处第十七
缘处同前。时具寿邬波难陀至彼众多少年
苾刍处,劝喻曰:「汝等共我人间游行,必当降
伏他宗自获名称。汝等若欲赞诵禅思,及以
衣食病缘所须,皆令无阙。」时诸少年虽闻此
劝,共知邬波难陀禀性恶行不堪共居,竟无
一人许共同去。时有乞食苾刍,闻其觅伴,遂
告邬波难陀曰:「我共大德人间游行。」有同行
人报乞食者曰:「此邬波难陀为人恶行,汝今
随去必遭恼触。」遂报同梵行者曰:「我满十夏,
不依止他,亦不就彼求受学业,彼于我处欲
何所为?」知识报曰:「不相用语,后自当知。」不受
劝言遂共同去,广说乃至邬波难陀在上棚
卧,知脱脚床放身而坐,令床脚脱打破他头
等,具如苾刍律说。世尊以此因缘,种种诃责,
「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于僧住处,知重房棚上脱脚床
及馀坐物,放身坐卧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尼,馀义如上。
知者,或时自作
或被他教。
重房者,谓居重阁危朽。
棚上脱脚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77c 页 T23-0977.png

也)及馀诸座。
放身坐卧者,谓极纵身或坐或
卧,故令脚出伤损他人。
波逸底迦者,广释如
上。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尼知僧房舍
有脱脚床,纵身坐卧欲恼他者,皆得堕罪。若
是版棚、或是砖地、或脚以版支、或时仰著,
此皆无犯。
** 用虫水学处第十八
缘在憍闪毗。时具寿阐陀以有虫水浇草土
牛粪等用,诸少欲者共生嫌贱:「云何以有虫
水将浇草等,自作、使人,不顾生命?」以缘白佛。
佛以此缘问实诃责,「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
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知水有虫,自浇草土、若和牛粪,
及教人浇者,波逸底迦。」
馀如上说。此中犯相,若苾刍尼于有虫水作
有虫想,若自用、若教人用,得波逸底迦,疑亦
如是。若水无虫作有虫想,得恶作罪,疑亦如
是。
** 造大寺过限学处第十九
缘处同前,如世尊说:「修福德者,今世、后世常
受安乐;无福之人恒遭苦恼。」时诸苾刍教化
婆罗门居士,为僧伽故置立住处。时六众苾
刍说诸过患,观此寺门安置不好,广说如苾
刍律,乃至世尊诃责告诸苾刍:「我为二部弟
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作大住处,于门梐边应安横扂
及诸窗牖并安水窦。若起墙时是湿泥者,应
二、三重齐横扂处。若过者,波逸底迦。」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78a 页 T23-0978.png

馀义如上。大者,谓有二种:一、施物大,二、形量
大。此谓形量大。言住处者,谓于其中得为行
住坐卧四威仪事。
作者,或自作、或使人,于门
梐边应安横扂及窗牖水窦。
若起墙时是湿
泥者,始从治地筑基创起,应二三重布其梐堑。
若过,得波逸底迦。释义如上。
此中犯相广
同大僧。
** 过一宿食学处第二十
缘在室罗伐城。世尊现大神通,外道摧破悉
皆逃散,边方而住。时有长者为诸外道造一
住处,外道邪师与六十人于此而住。后时长
者有知识人,从室罗伐至长者处,告言:「仁今
于此有胜福田可恭敬不?」长者即将至邪人
所,知识报曰:「此是世颠倒物,非真福田。」即为
长者说诸苾刍德行尊高,广说乃至告六众
知皆来至,彼遂令长者心无净信,复打外道
驱逐令去。苾刍以事白佛。佛以此缘种种诃
责,「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于外道住处。得经一宿一食。若
过者,波逸底迦。」
尔时世尊观彼长者调伏时至,令具寿舍利
子为其说法,彼闻法已得见真谛,复为无量
百千有情说法,皆悟真谛。时过不食,风发遭
患,乃至广说,佛言:「前是创制、此是随开,应如
是说:若复苾刍尼,于外道住处得经一宿一
食,除病因缘。若过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尼。
外道住处者,谓非同梵行。
一
宿一食者,谓于彼众受食宿止齐限时节。
除
病因缘者,谓缘说法事及有病。
波逸底迦者,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78b 页 T23-0978.png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尼,于
别住处己受一食,若更经宿,得恶作罪;若食
者,便得堕罪。若于此宿、馀处受食,宿时恶作,
食时无犯。若于馀处宿、此处食,宿时无过,食
时得堕罪。若馀处宿、馀处食,暂来此者无
犯。若此处所是多人共作,或主见留,或是亲
族造此住处,过食无犯。
「 第三摄颂曰:
过三不馀食、
劝足并别众、
非时触不受、
虫外道观装。」
** 过三钵受食学处第二十一
缘在室罗伐城。世尊既證无上智觉,名称普
闻。尔时北方有大商主,来至此城郭外停止。
时六众闻已共诣其处而为说法,他便请食,
既受食已更复相看为其说法。商主慇勤请
其受食,复还报曰:「我不须食。」现相求衣。商人
舍去,随后而行说伽他曰:
「 「边方险路不应往,
设令去者勿居停;
非但处所不堪行,
彼人勿共为亲友。
山险居人初见好,
如金揩石创鲜明;
中方居者则不然,
始终不动如山岳。」」
时诸商人闻此语已,答圣者曰:「何因致恨苦
见讥诮?」六众告曰:「贤首!已与仁等略申情义
废我善品。」频为说法复现相已乃至得衣。商
人俛仰咸并与之,所有路粮无不罄尽,遂遭
贼劫。诸馀商人闻是语已咸共讥嫌。此是缘
起,尚未制戒。
缘处同前。时此城中有长者,娶妻不久便即
身死,如是乃至第七娶妻悉皆身亡。时人并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78c 页 T23-0978.png

眇右目女。彼有知识说伽他曰:
「 「波罗舍修将净齿,
若人头向西出眠;
眇右目女娶为妻,
此等皆为不善相。
两恶相逢必有损,
譬如刀石共相投;
夫妇皆是妨害人,
若娶定当遭死事。」」
时彼知友虽闻此语竟不齿录,犹索不休。眇
目父母营办饮食而欲嫁女,十二众来饭食
尽授不成礼会,俗旅讥嫌。广说乃至世尊诃
责「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众多苾刍尼往俗家中,有净信婆罗门
居士慇勤请与饼[麨]饭。苾刍尼须者,应两三
钵受。若过受者,波逸底迦。
既受得已还至住处,若有苾刍尼应共分食,
此是时。」
尼谓十二众,或复馀尼,过二已去名
曰众多。
俗家谓白衣家婆罗门等。
往者,谓到
其所。
净信者,谓信三宝深心归敬。
慇勤者,谓
心至极。请者,谓发言近请。
[麨]饼者,谓所施
食。
须者,谓情爱乐。
两三钵者,钵有三种:谓
上、中、下。上者,谓受摩揭陀国二升米饭;中者,
谓受一升半米饭;小者,谓受一升米饭。应两
三钵者,指其限齐。
还至住处者,谓至寺中。
若
有苾刍尼应共分食者,谓与同梵行者共相
分布。
若过受,得波逸底迦者,事并如前。
此中
犯相,以二大钵受时,得恶作罪;若吞啖者,
得堕罪。
** 足食学处第二十二
缘处同前。佛告诸苾刍曰:「我为一坐食时,常
得少欲无病、起居轻利、气力康强、安乐而住。」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79a 页 T23-0979.png

一坐食。然正食时若见二师及馀耆宿即便
离座,将为足食更不敢食,由少食故颜色
痿黄形体羸瘦。世尊见已知而故问阿难陀:
「我一坐食乃至得安乐住,教诸苾刍亦一坐
食得安乐住。何故诸苾刍颜色痿黄身体羸
瘦?」阿难陀白言:「时诸苾刍如佛所教为一坐
食,正啖食时见二师来及诸尊宿即起离座。
既离座已将为足食更不敢食,由食少故颜
色痿黄身体羸瘦。」佛告阿难陀:「若苾刍食时,
乃至未足已来,随意饱食。若受食已更不应
起。」如佛所教乃至不应起者,时诸苾刍随得
多少羹菜之类及食熟豆即谓足食,起已更
不敢食,由此因缘身皆羸损。世尊见已问阿
难陀曰:「我教诸苾刍,凡欲食时,行盐已去乃
至未足已来,随意饱食。若受食已更不应起。
何故诸苾刍身体羸瘦不能充悦?」时阿难陀
即以上缘具白世尊,佛以此缘告阿难陀曰:
「有五种珂但尼食(是嚼齧义也),若食不成足食。云何
为五?谓一、根,二、茎,三、叶,四、花,五、果。食此五时
不成足食。若苾刍先食五种嚼食,后时得食
五种啖食。若先食五种啖食,更不应食五种
嚼食。若更食者,得越法罪。」
如世尊说,五种
嚼食不名足食、五种啖食名足食者,时诸苾
刍所受得食才食少许,有缘起已即谓成足
更不敢食,身皆瘦损。世尊见已知而故问阿
难陀曰:「我说五种嚼食不成足食、五种啖食
方是足食,皆令饱食。何意苾刍身形瘦损?」阿
难陀白佛言:「如佛所说,五种嚼食不名足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79b 页 T23-0979.png

得食才食少许,有缘起已即谓成足更不敢
食,由是因缘身形损瘦。」佛告阿难陀:「有五因
缘方成足食,复有五缘不成足食。云何五缘
成足食?一、知是食,二、知有授食人,三、知受得
而食,四、知遮食。五、知舍威仪。云何知食?谓
知是五嚼食啖食。云何知授食人?谓知女男
半择迦等。云何知受得而食?谓二五食从他
受得而食。云何知遮食?谓遮二五食。云何知
舍威仪?谓于此座舍之而起。具此五缘名为
足食。云何五种不名足食?谓知非是食、知无
授人、知受得未食、知不遮食、知未离座,是名
五种不足食。复有五种足食。云何为五?一、是
清净食,二、少有不净食相杂,三、非恶触食,四、
少有恶触食相杂,五、舍其本座,是名五种足
食。复有五种不名足食。云何为五?一、是不清
净食,二、多有不净食相杂,三、恶触食,四、多有
恶触食相杂,五、未离本座。是谓五种不名足
食。复有五种足食。云何为五?谓见行食者
与食之时。苾刍报云:『我不须。』或云:『去。』或云:
『休。』或云:『已足食。』或云:『已了。』斯五皆是决断不
取,无馀之言,作此语时即名足食。复有五种
不足食。云何为五?谓见行食者与食之时,苾
刍报云:『何且未须。』或云:『且去。』或云:『且休。』或云:
『且待食。』或云:『且待了。』斯五皆是未为决断,有
馀之言,作此语时不名足食。」
如世尊说,苾刍
不应饱足食已更复受食,时十二众苾刍尼
随足未足更复啖食。少欲苾刍尼闻生嫌耻,
作如是语:「云何违佛所教?」白诸苾刍,苾刍白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79c 页 T23-0979.png

「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足食竟更食者,波逸底迦。」
如是世尊制学处已,时有长者请佛及僧就
舍而食,有众多苾刍尼身婴病苦,其瞻病人
亦去就食,既自食已并为病者持食而归。时
诸病人不能尽食,瞻病之人自足食已更不
敢食,复无求寂、净人可令授食,便将残食弃
在一边,遂有乌鸟竞来啖食,因致諠声。佛言:
「我听作馀食法随意而食。」如佛所言,听作馀
食法。不知云何作?以缘白佛,佛言:「若有苾刍
尼已足食竟,更有施主与五嚼、五啖美好饮
食,情希欲食者,彼苾刍尼应净洗手受取其
食,可诣彼现食苾刍尼未离座者,前而立作
如是语:『具寿存念!我苾刍尼某甲,已饱满足
食竟,更复得此珂但尼食、蒲缮尼食等,情希
更食。具寿!当与我作馀食法。』时彼苾刍尼即
应为作馀食法,食二三口已,告曰:『可去,此是
汝物,随意当食。』时彼苾刍尼既作法已,持向
一边任意饱食。若苾刍尼既足食已情希更
食,不作馀法而食者,得越法罪。
「有五因缘不成作馀食法。云何为五?谓住界
外、或远处障处、或居背后、或在傍边、或所对
人已离本座,此皆不成作馀食法。有五因缘
成作馀食法。云何为五?谓同一界内、在相近
无障处、非背后、非傍边、其所对人亦非离座。
此成作馀食法。复有五缘不成作馀食法。云
何为五?谓在界外、或远障处、或不以器盛、或
手不持捧、或所对者已离本座,此不名作馀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80a 页 T23-0980.png

一人作馀食法已,有众多苾刍尼来共食者,
悉皆无犯,勿致疑惑。」世尊赞叹持戒,告诸苾
刍尼:「前是创制、此是随开,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足食竟,不作馀食法更食者,波
逸底迦。」
尼谓十二众,馀义如上。
足食竟者,谓饱食已
离本座。
不作馀食法者,谓不持二五等食对
他作法。
更食者,谓是吞咽。
此中犯相,若苾刍
尼足食想疑,皆得堕罪。足食不足想疑,得恶
作罪。不足食不足食想,足食不足想无犯。
尔
时邬波离白佛言:「世尊!食何等粥名为足食?」
佛告邬波离:「若粥新熟竖匙不倒,或指等句
画其迹不灭,食此粥时名为足食。」「大德!食
何等[麨]名为足食?」佛言:「若初和水搅时,竖匙
不倒,或五指句其迹不灭,食此[麨]时名为足
食。又邬波离!凡是薄粥薄[麨]皆非足食。」
** 劝他足食学处第二十三
缘处同前。时有白衣妇人诣苾刍尼所,白言:
「圣者!我欲出家。」尼将此女于亲教师处,便与
出家。报弟子曰:「汝当教授。」时有长者请佛
及僧就舍而食,随意食已更得馀食将向池
边。师问老者:「汝欲得不?」答言:「欲得。」师曰:「汝
为滤水?为作馀食法耶?」老弟子曰:「我作馀食
法,师可取水。」彼即入水,便将己分作馀食法、
师分不作。师取水已,即便取食。师既食已,老
者白言:「师今有罪,应如法悔。」师曰:「我不见罪。」
答曰:「不作馀食法。」师曰:「我实无罪,准斯道理
汝当有过。」即以此事告诸苾刍尼,尼白苾刍,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第 980b 页 T23-0980.png

说乃至「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知他苾刍尼足食竟,不作馀食
法,劝令更食,告言:『具寿!当啖此食。』以此因
缘欲使他犯生忧恼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尼。
知者,或自觉知或因他告。
足
食竟者,谓饱食已。
不作馀食法者,谓不对于
人他不取食。
劝者,谓遣更食。
以此因缘欲令
他犯,结罪释义并广如前。
此中犯相,若苾刍
尼知他足食,不作馀食法,劝他令食此可啖
嚼者,皆得堕罪。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