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义¶ 第 389b 页
重治毗尼事义集要卷第六
古吴藕益沙门 智旭 汇释
【○二十三非亲织衣戒。大乘为众不同学。】
「若比丘。自乞缕线。使非亲里织师织作三衣者。尼萨
耆波逸提。」
【缘 跋难陀欲缝僧伽梨。入舍卫城。至居士家。处
音义¶ 第 389c 页 X40-0389.png

看织。居士见而讥嫌。故制。
相 若看织。若自缠。若自作繀。尽突吉罗。比丘尼
舍堕。馀三众突吉罗。不犯者。织师是亲里。与线者
是亲里。自织作钵囊等小用物。
僧祇律云。自行
乞缕。越毗尼心悔。得者。越毗尼罪。织成者。舍堕。
十诵律云。使非亲里织师织者。舍堕。从非亲里乞
缕。突吉罗。若自织。令五众织。突吉罗。
根本律云。
若酬价织者。无犯。
萨婆多论云。若少衣。正应乞
衣。不应乞缕作衣。须缕缝衣作带。无罪。
○二十四求织好衣戒。大乘同制。是恶求多求故。】
「若比丘。居士。居士妇。使织师为比丘织作衣。彼比丘。
先不受自恣请。便往织师所。语言。此衣为我作。与我
极好织。令广大坚致。我当少多与汝价。是比丘与价。
乃至一食直。若得衣。尼萨耆波逸提。」
【缘 舍卫城有一居士。出好线令织师为跋难陀
织衣。织师语跋难陀。彼即遣织广大坚致者。织师
言线少。跋难陀至居士家更乞线。居士妇出线箱。
即恣意择取好者。持与织师。织师言价少。即更许
与价。居士从他处还。见非先所敕织。问知其故。便
生讥嫌。故制。是后比丘。疑不敢。答自恣请。亦不敢
索不如者。佛言。先受自恣请者不犯。
相 求得衣。舍堕。不得。突吉罗。比丘尼舍堕。馀三
众突吉罗。不犯者。或为他。他为巳。不乞而得。
僧
音义¶ 第 390a 页 X40-0390.png

十
诵律云。不犯者。自有物。令织师织。
○二十五与衣瞋夺戒。大乘同学。】
「若比丘。先与比丘衣。后瞋恚。若自夺。若教人夺取。还
我衣来不与汝。若比丘还衣。彼取衣。尼萨耆波逸提。」
【缘 难陀弟子善劝化。跋难陀。语言。与我共行人
间。当与汝衣。馀比丘。语言。汝以何事共跋难陀行。
彼痴人。不知诵戒说戒布萨羯磨。后彼比丘即不
随行。跋难陀乃索前衣。比丘不还。即瞋恚强夺。比
丘高声言莫尔。比房闻之。集聚问故。白佛结戒。
相 夺而藏举。取离本处。舍堕。不藏举。不离处。突
吉罗。比丘尼舍堕。馀三众突吉罗。不犯者。不瞋恚。
彼人即还衣。或馀人劝令还衣。若借衣者无道理
故夺。若恐失衣。若恐坏。若彼破戒破见破威仪。若
被举。若灭摈。若应灭摈。若为此事命难梵行难。如
是一切夺取不藏举。
僧祇律云。或合与别夺。或
别与合夺。或合与合夺。或别与别夺。合夺者得一
波逸提。别夺者得多波逸提。若与衣时作是言。住
我边者与。不住者夺。或言。汝适我意者与。不适意
还夺。或为受经故与。不受经还夺。一切无罪。或卖
衣未取直。直未毕仍取衣。无罪。或弟子不可教诫。
为折伏故夺。后折伏巳还与。无罪。
十诵律云。夺
得。舍堕。不得。突吉罗。
萨婆多论云。夺五众。及与
学。行别住摩那埵。盲瞎聋哑。被举人衣。尽舍堕。夺
音义¶ 第 390b 页 X40-0390.png

比丘尼夺比丘衣。突吉罗。夺尼等衣。尽舍堕。若先
根本与他衣。后为恼故。暂还夺取。舍堕。衣舍还他。
波逸提忏。若先根本与他衣。后根本夺。应计钱成
罪(直五钱犯重也)。若先暂与他衣。后便夺取。以忿恚欲令
彼恼。突吉罗。若为折伏。令离恶法。暂夺无罪。
辩 问。四分夺破戒破见等者不犯。萨婆多论夺
与学乃至被举人衣尽舍堕。此复何从。答。若先与
衣。后因破戒等故夺。则是折伏之心。所以不犯。若
本是与学等人。先以爱与。后以瞋夺。则是恣任凡
情。所以结过也。
○二十六过七日药戒。此是遮罪。大乘比丘同学。】
「若比丘。有病残药酥油生酥蜜石蜜。齐七日得服。若
过七日服者。尼萨耆波逸提。」
【缘 诸比丘秋月风病。形体枯燥。又生恶疮。佛听
服时非时五种药。毕陵伽婆蹉在罗阅城。多有所
识。亦多徒众。大得酥油生酥蜜石蜜。诸弟子积聚
藏举。处处流漫。房舍臭秽。诸长者见而讥嫌。故制。
相 若犯舍堕药不舍。更贸馀药。一舍堕一突吉
罗。比丘尼舍堕。不犯者。过七日酥油。涂户响。若蜜
石蜜。与守园人。若至七日。即与比丘食之。
根本
律云。应在午前。当净洗手。受取其药。一同梵行边
作如是说。具寿存念。我苾刍某甲。有此病缘清净
医药。我今守持。于七日内自服。及同梵行者。如是
音义¶ 第 390c 页 X40-0390.png

一日。馀有六日在。我当服之。乃至七日。皆应告知。
过七日巳。尚有馀药。应舍与净人。或与求寂。
律
摄云。为好容仪。或著滋味。或求肥盛。或诈伪心。服
食诸药。皆恶作罪。
十诵律云。若重病不犯。食是
四含消时。应作是念。我以治病故含。不为美味。
五分律云。应舍与僧。僧舍与白衣沙弥。若用然灯
涂足。舍药比丘不得用。一切比丘皆不得啖。
○二十七雨衣求用非时戒。大乘同学。】
「若比丘。春残一月在。当求雨浴衣。半月应用浴。若比
丘。过一月前求雨浴衣。过半月前用浴。尼萨耆波逸
提。」
【缘 佛在祇园。毗舍祛母请佛及僧。时天大雨。佛
敕比丘雨中浴。婢来白时到。遥见比丘裸形浴。疑
是外道。还白主母。佛既受供。母请八愿。愿与客比
丘食。远行比丘食。病比丘食。病比丘药。瞻病人食。
食粥。比丘雨浴衣。比丘尼浴衣。佛皆听之。时六群
即一切时求雨浴衣。不舍雨衣。便持馀用。故制。
相 三月十六日应求。四月一日应用。过前求。过
前用。皆舍堕。
僧祇律云。此衣不得受当三衣。不
得净施。不得著入河中池中浴。不得小小雨时著
浴。当大雨时被浴。若雨卒止。垢液。著入馀水中浴。
无罪。馀时亦不得裸身浴。当著舍勒。或馀故衣。不
得著雨衣种种作事。若食时欲以油涂身。若病时。
音义¶ 第 391a 页 X40-0391.png

一比丘僧中唱。大德僧听。今日僧舍雨浴衣。如是
三说。若至十六日舍者。越毗尼罪。舍巳。得用作三
衣。亦得说净。亦得入馀水浴。种种著作。无罪。
萨
婆多论云。尼得畜浴衣。不得畜雨浴衣。比丘畜雨
浴衣凡有二事。一雨时障四边。于中浴。天热时。亦
以自障。于中浴。二以夏月多雨。常裹三衣担持行
来。若闰三月。不应前三月求。比丘不畜雨浴衣。无
罪。
○二十八过时畜急施衣戒。大乘为众生故得畜。
然须如法净施如前说。】
「若比丘。十日未竟夏三月。诸比丘得急施衣。比丘知
是急施衣。当受。受巳。乃至衣时。应畜。若过畜者。尼萨
耆波逸提。」
【缘 佛在毗兰若夏安居竟。婆罗门设供施衣。佛
听比丘受夏衣。六群即一切时常乞衣。安居未竟
亦乞衣。亦受衣。又跋难陀在一处安居竟。闻异处
大得衣。乃处处分得衣分。持入祇桓。少欲比丘白
佛诃责。时舍卫国梨师达多富那罗二大臣。受王
命征反叛。自念未知得生还否。欲为僧设食施衣。
诸比丘以安居未竟。不敢受衣。白佛。佛听受。乃结
戒。
释 急施衣者。受便得。不受便失。衣时者。自恣竟。
不受迦絺那衣。一月。受迦絺那衣五月。自恣十日
音义¶ 第 391b 页 X40-0391.png

衣应受。应畜至衣时更增一日。乃至一日在得急
施衣应受。应畜至衣时更增九日。
相 过前过后。俱舍堕。比丘尼舍堕。不犯者。夺衣
失衣等故过前。夺失等想故过后。
根本律云。若
在夏中。或施主欲自手行施。取亦无犯。若差得藏
衣苾刍。或施主作是语。我行还自手当施。虽过时
分。畜亦无犯。
萨婆多论云。除十日急施衣。一切
安居衣必待自恣时分。若安居中分。突吉罗。
○二十九后月离衣过六夜戒。大乘比丘同学。僧
祇云。夏三月未满。五分云。安居三月。未满八月。
十诵云。三月过。未至八月。未满岁。根本云。在阿
兰若处作后安居。按迦提。翻功德。又翻昴星。昴
星直此月故。谓七月十六。至八月十五。名迦提
月也。满字。准馀四部。应须读联下句。谓受后安
居者。虽随前安居众。七月十五自恣。仍须满此
一月住阿兰若。以终后安居局。故不许离衣也。】
「若比丘。夏三月竟。后迦提一月。满在阿兰若有疑恐
惧处住。比丘在如是处住。三衣中欲留一一衣置舍
内。诸比丘有因缘离衣宿。乃至六夜。若过者。尼萨耆
波逸提。」
【缘 佛在舍卫国。诸比丘安居竟。后迦提一月满
在阿兰若处住。多有贼难。皆趣祇桓聚住。佛知其
故。听留一一衣置舍内。六群即留衣舍内。嘱亲友
音义¶ 第 391c 页 X40-0391.png

释 阿兰若处者。去村五百弓。遮摩罗国弓长四
肘。用中肘量。有疑处者。疑有盗贼。恐怖者。中有恐
怖贼盗。舍内者。村聚也。
五分律云。一一衣者。若
僧伽梨。若优多罗僧。随所重寄一衣。不得寄安陀
会。以著身故。不得寄二。以礼拜入僧乞食。不得单
著故。有因缘者。若有塔事。二师事。及以他事。
相 第七夜明相未出前。不舍衣。不手捉衣。不至
掷石所及处住。明相出。舍堕。不犯者。劫夺等想。船
济不通。及馀阻难。
僧祇律云。除僧羯磨。得一月
不失衣。
五分律云。若一宿二宿。乃至五宿。事讫
不还。突吉罗。
律摄云。本心暂去。即拟还来。因事
稽留。不至衣所。无离衣过。
善见律云。若阿兰若
处众僧多。房舍坚密。不须寄衣聚落。寄衣巳。六夜
一往看。见衣巳。还阿兰若处。
○三十回僧物入巳戒。大乘同制。】
「若比丘。知是僧物。自求入巳者。尼萨耆波逸提。」
【缘 舍卫国有一居士。恒好惠施。欲饭佛僧兼施
好衣。跋难陀语言。施僧者多。汝今食可施僧。衣可
施我。居士听之。次日众僧赴请。居士见威仪具足。
发大声悔不施衣。比丘问知其故。白佛结戒。时诸
比丘。不知是僧物非僧物。为许僧不许僧。后乃知
是僧物。巳许僧。或作舍堕忏。或惭愧。佛言。不知无
犯。
音义¶ 第 392a 页 X40-0392.png

释 僧物者。为僧作。巳与僧。巳许僧。物者。衣钵坐
具针筒。下至饮水器。
相 知是僧物。自求入巳。舍堕。若僧物转与塔。塔
物转与僧。及四方僧物。现前僧物。比丘僧物。比丘
尼僧物。转转相与。尽突吉罗。比丘尼舍堕。馀三众
突吉罗。不犯者。巳许。不许想。若许少。劝令多与。若
许少人。劝与多人。许恶。劝与好者。
根本律云。巳
许。许想。及疑。舍堕。未许。许想。及疑。突吉罗。巳许。未
许想。未许。未许想。无犯。
僧祇律云。若有人欲布
施。问比丘言。应施何处。答言。随汝心所敬处。复问。
何处果报多。答言。施僧果报多。复问。何等清净持
戒有功德僧。答言。僧无犯戒不清净者。若人持物
来施比丘。应语言。施僧得大果报。若言。我巳曾施
僧。今正欲施尊者。受之无罪。若知物向僧。回令向
巳。舍堕。是物僧不应还。僧应受用。若回与馀人。波
逸提。知物向此僧。回与馀僧等。皆越毗尼罪。知物
向此畜生。回与馀畜生。越毗尼心悔。
五分律云。
若施主自回欲与僧物与巳。不犯。
萨婆多论云。
若物向他。回令向巳应舍还之。若回此塔物向彼
塔。回此僧祇物向彼僧祇。不须还取。但作突吉罗
忏。若自恣腊。回此众僧向馀僧者。应取还。作突吉
罗忏。不还者。计钱成罪。面门腊亦如是。
○三结问。】
「诸大德。我巳说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今问诸大德。
音义¶ 第 392b 页 X40-0392.png

持。」
【四。三十舍堕法竟。
○五。九十波逸提法三。初总标。二别列。三结问。
○初总标。
僧祇律九十二。五分律九十一。】
「诸大德。是九十波逸提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释 根本律云。波逸底迦者。是烧煮堕落义。谓犯
罪者。堕在地狱傍生饿鬼恶道之中受烧煮苦。又
此罪若不殷勤说除。便能障碍所有善法。
○二别列九十。初妄语戒(至)九十等佛衣量戒。
○初妄语戒。此是性罪。大乘同制。救众生故得开。】
「若比丘。知而妄语者。波逸提。」
【释 象力释子。与外道梵志论议。若不如时。便违
反前语。若僧中问时。即复违反前语。梵志讥嫌。故
制。
相 见闻触知等八种妄语。说而了了。波逸提。不
了了。突吉罗。说戒时。乃至三问。忆念有罪而不说。
突吉罗。比丘尼波逸提。馀三众突吉罗。
根本律
云。违心而说。皆得堕罪。若不违心而说者。皆无犯。
附 律摄云。佛弟子言常说实。不应为盟自雪。表
他不信故。设被诬谤。亦不应作誓。
十诵律云。不
得自咒咒他。不得以物自誓誓他。不得自投窜令
他投窜。咒与投窜一种故(即今投状诉神等事)。
○二毁呰戒。此是性罪。大乘同制。若但毁呰。结轻。
音义¶ 第 392c 页 X40-0392.png

「若比丘。种类毁呰语者。波逸提。」
【缘 六群断诤事。种类骂比丘。比丘惭愧。忘失前
后不得语。故制。
释 相。
种类毁呰人者。卑姓。卑行业。卑伎术工
巧。或言是犯过人。多结使人。秃瞎人。秃盲人。如是
等。若面骂言。汝是旃陀罗家生。乃至众患所如人
等。若喻骂言。汝似旃陀罗家生等。若自比骂言。我
非旃陀罗等。尽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若以说
善法而面骂喻骂自比骂者。了了不了了。尽突吉
罗。说善法者。阿兰若。乞食。补纳衣。乃至坐禅人。面
骂云。汝是阿兰若等。喻骂云。汝似阿兰若等。自比
骂云。我非阿兰若等。比丘尼波逸提。馀三众突吉
罗。不犯者。相利故说。为法为律为教授故说。为亲
厚故说。或戏笑说。失口说。独说。梦说。误说。
五分
律云。毁呰馀四众。突吉罗。比丘尼毁呰比丘比丘
尼。波逸提。毁呰馀三众。突吉罗。
○三两舌戒。此是性罪。大乘同制。】
「若比丘。两舌语者。波逸提。」
【缘 六群传彼此屏语。遂至众中未有斗事而生
斗。巳有斗事而不灭。故制。
相 了了不了了同上。比丘尼等同上。不犯者。破
恶知识。恶伴党。非法非律羯磨。无义无利数数语
等。
音义¶ 第 393a 页 X40-0393.png

附 官处言人者。突吉罗。
十诵律云。若白衣。于
寺中欲作恶事。侵恼比丘。应苦切语令其折伏。若
不折伏。不应直向王言。先语是恶人知识。次语王
夫人及王子大臣等。若是人舍恶便止。莫令得事。
○四与妇女同室宿戒。大乘同学。】
「若比丘。与妇女同室宿者。波逸提。」
【缘 阿那律从舍卫国。向萨拘罗国。路至无比丘
住处村。闻一淫女家。常安止宾客。即往寄宿门下。
时有诸长者亦来投宿。坐相逼近。淫女悯念尊者。
令入舍内。尊者结加趺坐。系念在前。淫女于初夜
来求作夫。默然不答。亦不观视。到后夜。淫女复脱
衣来前捉之。尊者涌身空中。淫女惭愧。著衣合掌。
忏悔至三。尊者下在本处。说微妙法。淫女得法眼
净。受三归五戒。为优婆夷。次日尊者受其供养。说
法而去。还僧伽蓝向众僧说。少欲者讥嫌。白佛结
戒。
释 室者。有四周墙壁障。上有覆。或前厂而无壁。
或虽有覆而不遍。或虽覆遍而有开处。
相 比丘及妇女或先后到。或俱至。若欹卧。随胁
著地。波逸提。随转侧波逸提。与鬼畜女。及黄门二
根人同室宿。突吉罗。昼日妇女立。比丘卧。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馀三众突吉罗。不犯者。不知有妇
女。屋缺覆障。若行。若坐。病卧。捉缚。
五分律云。若
同覆异隔。若大会说法。若母姊妹近亲疾患。有有
音义¶ 第 393b 页 X40-0393.png

律摄云。若天龙女可
见形者。及傍生女同处宿。咸得恶作。小傍生女不
堪行淫者。不犯。若有父母夫主等守护者。同宿无
犯。
○五同未受大戒人三宿戒。大乘比丘同学。】
「若比丘。举未受大戒人共宿。过二宿。至三宿。波逸提。」
【缘 六群与诸长者共在讲堂止宿。一比丘散心
睡眠。转侧露形。有比丘以衣覆之。复更转侧露形。
如是至三。长者讥嫌调弄。故制。后佛在拘睒毗国。
诸比丘以罗云未受大戒。遣出。罗云往厕止宿。世
尊知之。诣厕引入自房共止一宿。明日集比丘告
言。汝等无慈心。乃驱出小儿。自今听比丘与未受
大戒人共二宿。若至三宿明相未出时。应起避去。
若至第四宿。应自去。或使彼去。
相 犯不犯同上。比丘尼波逸提。
僧祇律云。若
与未受具人同屋宿。当以缦障。若齐项。若齐掖。缦
下至地。不得容猫子过。
十诵律云。有病比丘。使
沙弥供给。虽卧无犯。是中有不病比丘。不应卧。
根本律云。若安居后。有恶比丘来入寺中。师主应
与求寂同房宿至夏终。勿致疑惑。夏罢巳。能驱者。
可摈斥之。不可摈者。应将求寂别诣馀寺。如在行
路。虽过二宿。通夜应眠。勿生疑惑。
附 根本目得迦云。不合与俗人求寂授学人别
在人等同坐。必有难缘。无犯。
音义¶ 第 393c 页 X40-0393.png

○六与未受戒人共诵戒。大乘比丘同学。】
「若比丘。与未受戒人共诵者。波逸提。」
【戒因缘经云。若比丘。向未受戒者说一句戒法。波
逸提(按善见律。亦同此意。盖以五篇之名。惟大僧法。沙弥等知。便成遮难故也)。
缘 六群与诸长者。共在讲堂诵佛经。语声高大。
如婆罗门诵书声。乱诸坐禅者。故制。
释 未受戒人者。除比丘比丘尼。馀者是。
僧祇
律云。虽比丘尼受具戒。亦不得教。若授弟子经应
教言。待我诵断。汝当诵。若不受语者。不复得教。
五分律云。并诵者。俱时诵。或授声未绝。彼巳诵。或
彼诵未竟。此复授。
相 师不教言我说竟汝可说者。突吉罗。比丘尼
波逸提。不犯者。我说竟汝说。若二人同业同诵等。
善见律云。佛涅槃后。迦叶为上座。五百阿罗汉
所集三藏。若共未受具人同诵。波逸提。若法师所
撰文字。共同诵者不犯。
○七向外人说他粗罪戒。大乘同制。义疏云。说过
者有两。一陷没心。欲令前人失名利等。二治罚
心。欲令前人被系缚等。此二心皆是业主。必犯
重戒。若奖劝心说。及被差说罪。皆不犯。又犯七
逆十重。前人失戒。失戒后说。但犯轻垢。】
「若比丘。知他有粗恶罪。向未受大戒人说。除僧羯磨。
波逸提。」
【缘 佛在耆阇崛山。时有行波利婆沙摩那埵比
音义¶ 第 394a 页 X40-0394.png

在下行坐。有过比丘闻之惭愧。馀比丘亦惭愧。白
佛结戒。后舍利弗为僧所差。在王众人民众中说
调达过。生畏慎心。佛言。僧差无犯。
释 粗恶者。波罗夷。僧残。僧者。一羯磨。一说戒。
相 若说了了。波逸提。不了了。突吉罗。除粗罪。以
馀罪向未受戒人说。突吉罗。自犯粗罪。向未受戒
人说。突吉罗。除比丘比丘尼。以馀人粗罪向未受
戒人说。突吉罗。比丘尼波逸提。馀三众突吉罗。不
犯者。白衣先巳闻此粗罪等。
僧祇律云。比丘尼
虽受具戒。亦不得向说。
根本律云。若于不知俗
家。作不知想疑。向彼说。得堕罪。若于知俗家。作不
知想疑。向彼说。得恶作。不犯者。于不知俗家。作先
知想等。
五分律云。教向甲说。而向乙说。教说此
罪。而说彼罪。皆波逸提。
十诵律云。若羯磨此比
丘作说罪人。馀比丘说者。突吉罗。若令向此人说。
此处说。向馀人馀处说者。突吉罗。若僧作随意随
时随处说罪羯磨者。说无犯。
萨婆多论云。宁破
塔坏像。不向未受具人说比丘过。若说过罪。则破
法身故。若说二篇罪名。波逸提。说罪事。突吉罗。
辩 问。五分教向甲说而向乙说等。皆波逸提。十
诵向馀人馀处说。仅突吉罗。此复何从。答。既被僧
差。则所向虽或失当。似宜从十诵结轻。然设以恶
心欲令陷没。故向乙说。复宜从五分结重也。
音义¶ 第 394b 页 X40-0394.png

○八向外人说證法戒。大乘同学。】
「若比丘。向未受戒人说过人法言。我见是。我知是。实
者。波逸提(戒因缘经。乃因向沙弥说。故制)。」
【缘 起自婆裘园比丘故制。如初篇中广说。
相 了了。波逸提。不了了。突吉罗。向鬼畜说。突吉
罗。向受大戒非同意者说。突吉罗。比丘尼波逸提。
馀三众突吉罗。不犯如初篇中说。
五分律云。受
大戒人不问而向说。语语突吉罗。不犯者。泥洹时
说。
十诵律云。实是阿罗汉乃至得阿那般那念。
向他说。波逸提。实好持戒。向他说。突吉罗。天来等。
波逸提。土鬼来。突吉罗。
律摄云。对俗人现神通。
得恶作罪。不犯者。为显圣教。现希有事。或欲令彼
所化有情心调伏故。虽说无罪。
萨婆多论云。为
名利故。言我清净持戒。实诵三藏。随所诵经。随所
解义。随能问答。向人说者。尽突吉罗。
摩得勒伽
云。向狂人。散乱心人。重病人说。突吉罗。
○九与女人过说法戒。此是遮罪。大乘同学。护讥
嫌故。必若不起讥嫌。随机广略。无犯。】
「若比丘。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除有知男子。波逸提。」
【缘 迦留陀夷乞食到长者家。在姑前与儿妇耳
语说法。姑见生疑。故制。是后比丘不敢为女人说
法。乃更结此戒文。
释 五语者。色无我乃至识无我。六语者。眼无常
乃至意无常。有知男子者。解粗恶不粗恶事。
律
音义¶ 第 394c 页 X40-0394.png

相 比丘尼波逸提。馀三众突吉罗。不犯者。有知
男子前过五六语说。若无有知男子前授五戒。说
五戒法。授八关斋。说八关斋法。说八圣道。十不善
法。十善法。及女人问义。应答。若不解。应广说。
五
分律云。为女人说五六语竟。语言。法正齐此。从坐
起去。更有因缘。还复来坐。为说不犯。若说五六语
竟。更有女人来。为后女人说。如是相续。为无量女
人说。皆不犯。若自诵经。女人来听。若女人问义。要
使得解。过五六语。皆不犯。
萨婆多论云。女。谓能
受淫欲者。若未堪任作淫欲者。突吉罗。
○十掘地戒。此是遮罪。大乘比丘同学。】
「若比丘。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提。」
【缘 六群为佛修治讲堂。周匝自掘地。长者讥嫌
断他命根。故制。乃更教人掘。长者复讥嫌。佛更结
戒。
释 地者。巳掘地。未掘地。若巳掘地经四月。被雨
渍。还如本。
十诵律云。地有二种。生地。不生地。多
雨国土。八月地生(惊蛰后。立冬前)。少雨国土。四月地生(夏四
月也)。除是名不生地。
律摄云。生地者。谓未曾掘。若
曾经掘。被天雨湿。或馀水沾。时经三月。是名生地。
若无雨湿及水沾润。时经六月。亦名生地。异此非
生。
相 若用锄。或以钁斲。或以椎打。或以镰刀剌刀。
音义¶ 第 395a 页 X40-0395.png

提。若不教言知是看是。突吉罗。比丘尼波逸提。不
犯者。若语言知是看是(此是净语也。令彼净人自知自看所应掘所应置处。
比丘不应直言掘是置是也)。若曳材木。曳竹。若篱倒地扶正。若
反塼石取牛屎。取崩岸土。若取鼠壤土。若除经行
处土。若除屋内土。若往来经行。若扫地。若杖筑地。
若不故掘。
僧祇律云。若河边坎上。以脚蹋堕。蹋
蹋波逸提。坎岸边行。土崩无罪。若营事比丘。多有
塔物僧物。欲藏地中。若在露处生地。不得自掘。当
使净人知。若在覆处死地。得自掘藏。钉栓(古橛字)拔
𣐍亦尔。若死土被雨巳。不得自取。使净人取尽雨
所洽际。然后自取。无罪。掘地。波逸提。半沙。越毗尼
罪。纯沙。无罪。石姜石粪灰。亦如是。
十诵律云。掘
不生地。一一掘突吉罗。掘生地。一一掘波逸提。手
画地乃至没芥子。一一画突吉罗。若比丘作师匠。
欲新起佛图僧坊。画地作模。不犯。馀比丘画者犯
罪。若生金银等矿处。若雌黄赭土白墡处。生石处。
黑石处。沙处。盐处。掘者不犯。
根本律云。掘生地。
波逸底迦。非生地。恶作罪。钉橛。波逸底迦。拔橛。恶
作罪。若营作苾刍欲定基时。得好星候吉辰。无有
净人。应自以橛钉地记疆界。深四指者无犯。
五
分律云。馀三众无事掘地。突吉罗。若取燥土。不犯。
○十一坏鬼神村戒。此是遮罪。大乘比丘同学。】
「若比丘。坏鬼神村。波逸提。」
音义¶ 第 395b 页 X40-0395.png

【缘 有一旷野比丘修治屋舍。自斫树木。故制。
释 鬼者。非人是。村者。一切草木是。
相 若自断。自炒。自煮。教他断炒煮。尽波逸提。打
橛著树上。以火著生草木上。断多分生草木。尽波
逸提。断半乾半生草木。突吉罗。比丘尼波逸提。不
犯者。言知是看是。断枯乾草木。及一切误断。
五
分律云。若比丘一一所须。语净人言汝知是。若不
解。复语言汝看是。若不解。复语言与我是。若自伐
鬼村。若使人言伐是。波逸提。生草。生草想。疑。皆波
逸提。乾草。生草想。疑。皆突吉罗。乾草。乾草想。生草。
乾草想。不犯。馀三众无故杀生草木。突吉罗。若为
火烧。若折。若斫。知必不生。不犯。
诸比丘住处庭
中生草。听使净人知。
萨婆多论云。有三戒大利
益佛法。不得担。不杀草木。不掘地。若不制三戒。国
王当使比丘作役。三众是净人。故不犯。
不得上
树取果。摇树取果。
摩得勒伽云。以灰土沙覆生
草。突吉罗。语馀人言取是果。我欲食。突吉罗。生果
未净全咽。突吉罗。取木耳。突吉罗。打熟果落。突吉
罗。打生果落。波逸提。
善见律云。木倒笮比丘而
不死。虽手中有刀斧等。宁守死不斫木掘土以脱
命。何以故。掘土斫木。得堕罪。智慧人宁守戒而死。
不犯戒而生。若人放火来烧寺。为护住处。得刬草
掘土以断火。不犯。树有二种。一水生。二陆生。莲华
浮萍。水生。若水中翻覆。突吉罗。若离水。波逸提。若
音义¶ 第 395c 页 X40-0395.png

若树高。净人不及。比丘得抱净人取。不犯。若树押
人。比丘得斫树掘地以救其命。不犯(上云不得。是自救故。此云
不犯。为教他故。全同大乘教意)。
僧祇律云。有国土作谷聚。畏非
人偷。以灰火烧上作识。即此为净。如摩摩帝有仓
谷未净。畏年少比丘不知法。使净人火净。至仓谷
尽。比丘恒得语言舂去。不犯。
根本律云。凡授事
人。为营作故。将伐树时。于七八日前。在彼树下。设
诸祭食。诵经咒愿。说十善道。赞叹善业。复应告言。
若于此树旧住天神。应别求居止。此树今为三宝
有所营作。过七八日巳。当斩伐之。若伐树时。有异
相现者。应为赞叹施舍功德。说悭贪过。若仍现异
相即不应伐。若无别相。应可伐之(谓使净人知。非谓比丘可自伐
也)。
證 根本杂事云。得叉尸罗国。有医罗钵龙王。化
身为摩纳婆形。持满箧金。遍游诸处。说偈问言。何
处王为上。于染而染著。无染而有染。何者是愚夫。
何处愚者忧。何处智者喜。谁和合别离。说名为安
乐。若有解者。即以金箧供养。然无有人能解释者。
渐行至婆罗尼斯国。复如是唱。有人报言。有上智
人。住阿兰若。名那剌陀。当解斯义。未几。那刺陀至。
龙以偈问。彼闻记忆。告言。十二年后。当为汝释。龙
言时太长久。渐求减至七日。时那剌陀。即往告五
苾刍。苾刍答言。汝可问佛。即诣鹿林。礼足而坐。佛
音义¶ 第 396a 页 X40-0396.png

释颂义。然后出家。应如是答。第六王为上。染处即
生著。无染而起染。说此是愚夫。愚者于此忧。智人
于此喜。爱处能别离。此则名安乐。彼若不解。更为
说颂。若人闻妙语。解巳修胜定。若闻不了义。彼人
由放逸。彼若更疑。汝可对彼以爪截叶。若问世尊
出世。报言巳出。若问何处。报言在施鹿林。时那剌
陀受佛教巳。至彼龙所。具答如上。彼龙化作转轮
圣王。往世尊所。佛言。汝愚痴人。于迦摄波佛时。受
佛禁戒。不能护持。感此下劣长寿龙身。今者何故
还起诈心。汝今可复本形。龙言。世尊。我是龙身。多
诸怨恶。恐有众生共相损害。佛敕金刚手为之守
护。龙王别至一处。遂复本形。身有七头。头尾相去
有二百驿。一一头上。各生一医罗大树。被风摇动
脓血皆流。沾污形骸。臭秽可恶。当有绳蛆诸虫。遍
其身上。昼夜唼食。是时龙王。即以本身诣世尊所。
礼足却住。白言。唯愿世尊为我授记。当于何日舍
此龙身。佛言。当来人寿八万岁时。有佛出世。号曰
慈氏。为汝授记。当免龙身。龙王悲哭。诸头眼中一
时泪出。成十四河。驶流惊注。佛令裁止。勿致损国。
顶礼佛足。忽然不现。大众问其往因。佛言。迦摄佛
时。此龙于佛法中出家修行。善闲三藏。具习定门。
经行医罗树下以自策励。树叶打额。即便忍受。后
时系心疲倦。从定而起。策念经行。叶还打头。极痛。
音义¶ 第 396b 页 X40-0396.png

摄波佛。无情物上见何过咎。而制学处。令受斯苦。
由彼猛毒瞋心毁戒。命终堕此龙中。
附 五分律云。不得为鬼神及外道师作塔。巳作
者不听坏。
根本尼陀那云。于天神处。不应供养。
亦勿欺凌。
○十二异语恼他戒。此是性罪。大乘同学。】
「若比丘。故作异语恼他者。波逸提。」
【缘 阐陀犯罪。诸比丘问之。即以馀事报言。汝向
谁语。为说何事。为论何理。为语我。为语谁耶。是谁
犯罪。罪由何生。我不见罪。云何言我有罪。诸比丘
讥嫌白佛。佛令僧为作馀语白。乃结戒云。若比丘
馀语者。波逸提。阐陀因不作馀语。便触恼众僧。唤
来不来。不唤来便来。应起不起。不应起便起。应语
不语。不应语便语。佛更令僧作触恼白。而结此戒。
相 僧未作馀语白而馀语。突吉罗。若作白巳而
馀语。波逸提。僧未作触恼白而唤来不来等。尽突
吉罗。若作白巳而触恼。尽波逸提。若上座唤来不
来。突吉罗。比丘尼波逸提。馀三众突吉罗。不犯者。
重听不解。或前语有参差。故似馀语。前人作非法
事。或一坐食。有病难等。故似触恼。
根本律云。若
苾刍。见猎人逐獐鹿等入寺内。彼问。颇见有鹿从
此过不。不应答言见。若是寒时。报言。可入温室向
火。若是热时。报言。可入凉室饮水。若彼云。我不疲
音义¶ 第 396c 页 X40-0396.png

问者。应观太虚。报言。我见太虚。若彼云。我不问指
甲及太虚。然问可杀有情于此过不。即应遍观四
方。作如是念。于胜义谛。一切诸行。本无有情。报言。
我不见有情。此皆无犯。若馀问时不如实答。皆得
堕罪。
附 不恭敬戒。馀部皆有此戒。大意与前戒同也。
十诵律云。若比丘。不恭敬者。波逸提。阐那于上座
说法律时。作异语答难。故制。僧当为记不恭敬事。
白四羯磨。若未记前。语令莫作。答言不作。而实作。
或答言当作。而实作。皆突吉罗。若僧记不恭敬后。
语令莫作。答言不作。而实作。或答言当作。而实作。
皆波逸提。
五分律云。轻三师及戒。一一波逸提。
轻馀比丘。突吉罗。乃至师令扫地而不扫。教顺扫
而逆扫。皆突吉罗。比丘尼亦如是。馀三众突吉罗。
律摄云。不敬僧伽。得堕罪。不敬别人。得恶作罪。
五种教敕。不得亏违。一国王。二如来大师。三众中
上座。四阿遮利耶(即阿阇梨)。五邬波驮耶(即和尚)。
辩 国王教敕。谓国家常法也。比丘不得干国宪
故。若非理敕令朝拜作役等。所不应从。藏中有集
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六卷。比丘不可不看也。又除
如来大师。若二师上座有非法教。亦不应从。
四
分律云。不应在和尚。和尚等(多巳十夏)。阿阇梨。阿阇梨
等(多巳五夏)前。通肩披衣。著革屣有所取与。除在白衣
音义¶ 第 397a 页 X40-0397.png

座。应起迎。除一坐食。或作馀食法不食。或病。应作
是语。大德忍我。有如是因缘不起。】
重治毗尼事义集要卷第六
** 音义
繀
苏对切。箸丝于筟车。
五法人
受调达破僧五法著。
舍勒
内衣短裙也。
阿那律
或云阿㝹楼驮。阿那律陀。阿泥卢豆。阿
泥律陀。此翻无灭。亦翻如意。亦翻无贫。过去饥世。
曾以稗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于天人中受如意
乐。无所贫乏。至今果报犹不灭也。佛之堂弟。天眼
第一。
钁
丘缚切。大锄也。
斲
音捉。
镰
音廉。钩刀。亦名锲子。
爪
侧绞切。
掐
苦洽切。
赭
音者。赤土。
墡
上演切。白土。
笮
音责。压也。
押
音鸭。按也。亦压也。
音义¶ 第 397b 页 X40-0397.png

得叉尸罗
未见翻译。
医罗钵
亦云伊罗跋罗。伊罗。树名。此翻臭气。跋
罗。此翻极。由此龙王往昔损此树叶。故致头上生
此臭树。
摩纳婆
此翻儒童。
婆罗尼斯
旧云波罗柰。河名也。去河不远。造立
王城。或翻为江绕城。
那剌陀
未见翻译。
驶
音使。又去声。马行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