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247a 页


《大乘宝云经》卷第二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等译
十波罗蜜品之二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毗梨耶波罗
蜜满足。何等为十?一者、金刚不坏精进,二者、
勇猛精进,三者、离两边精进,四者、增广精进,
五者、练治精进,六者、无休息精进,七者、清净
精进,八者、无比精进,九者、无轻蔑精进,十者、
卷二 第 247b 页 T16-0247.png
非策精进。

「善男子!云何菩萨精进不坏,喻如
金刚?菩萨摩诃萨勇猛精进,发弘誓愿为诸
众生,未涅槃者令得涅槃、未得度者而令得
度、末解脱者令得解脱、未安立者令得安立、
未觉悟者令得觉悟。如是勇猛运广大心时,
魔波旬即便往到是菩萨所而谏之曰:『善男
子!无劳如是勇猛精进。何以故?善男子!我昔
已曾如是勇猛,亦为众生发弘誓愿,未涅槃
者令得涅槃。如是誓愿皆是妄语,欺诳世间
婴儿、凡夫,无有真实。善男子!我未曾见颇有
一人如是精进、发弘誓愿,以愿力故得成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唯见无量无
边一切众生如是精进,以声闻乘、辟支佛乘
而般涅槃。以是义故,急当舍离如是精进、劳
累身心、艰苦疲极。』尔时,菩萨而作是念:『咄哉,
波旬!将不故来娆乱我耶?岂不欲作障碍留
难我法事耶?』审知魔已而作是言:『波旬!善哉。
少欲自持,何劳乐知世间事乎?波旬!如来说
此一切世间业为师匠,依因于业,缘力所使。
波旬!汝当自摄,复道还去。汝今恼我之因缘
故,汝于来世长夜受苦,空无利益。』如是,魔众
及魔天民故作障碍来相恼触,而是菩萨不
破、不散、不坏、不退。如是,菩萨金刚精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勇猛精进?菩萨摩诃萨以
是精进即能超越过前修行,诸菩萨等不能
及是菩萨一分,乃至算数譬喻皆不能及,何
况声闻、辟支佛等?于初发心以精进力摄持
一切如来法藏,即便远离一切不善。如是,菩
萨勇猛精进具足。

「云何菩萨离二边精进具
卷二 第 247c 页 T16-0247.png
足?菩萨摩诃萨虽作如是勇猛精进,不得过
分自苦其身、复不下劣懈怠懒惰。如是,菩萨
离二边精进具足。

「云何菩萨增广精进具足?
菩萨摩诃萨如是精进:如如来身,我身亦然;
如来顶上无能见者、圆光一寻相好殊特、具
足无量不可思议无碍智慧、诸佛功德、恒师
子吼、力、无所畏,我皆亦尔。如是精进,是名菩
萨增广精进具足。

「云何菩萨练治精进具足?
善男子!如摩尼珠及金、银等,以练治故,却垢
莹磨,净洁光明,人见叹言:『是摩尼珠及金、银
等以得光明,被练治故。』如是,菩萨修行精进,
荡除一切垢秽、不净亦复如是。何者精进垢
污?所谓懈怠、懒惰是精进垢,于食饮中不自
知足、不识己身是精进垢,菩萨悉皆荡除。
如是勇猛则为无垢、无秽,净洁光明显现。如
是,菩萨练治精进具足。

「云何菩萨不休息精
进具足?菩萨摩诃萨于四威仪常修精进,无
时无处而暂休息,是名菩萨不休息精进具
足。

「云何菩萨清净精进具足?如是菩萨常修
精进,设有粗恶、诸不善法、障道因缘、无利益
事悉应荡除,所有善法、随顺涅槃、不逆正道、
助成菩提、流向菩提则为生长而增广之。于
一念顷尚不故生微细诸恶,何况大恶?是名
清净精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无比精进
具足?菩萨作如是念:『若遍十方如恒河沙等
世界为阿鼻狱猛火烧然,是中世界见诸众
生无救、无护、无归依处、困苦无向。』菩萨即发
勇猛之心,独自无侣,设为一人度脱因缘,能
以脚步度如是等世界猛火而度脱之,何况
卷二 第 248a 页 T16-0248.png
众多?如是,菩萨与诸声闻、辟支佛等及诸外
道不可为比。如是,菩萨无比精进具足。

「云何
菩萨无轻蔑精进具足?菩萨不作是念:『谓菩
提者非是世间凡人可得,而我今者所修精
进盖不足言、下劣微薄。我今懒惰,而菩提法
勇猛精进如救头然,于无量劫之所修得。我
今若不堪任荷负如是重担,是菩提法岂可
得矣?』菩萨应复谛想思惟:『过去已有无量诸
佛、如来、应供、正遍知、今正等觉、当成等觉,
皆悉用于如是等策、如是修行、如是精进,诸
佛如来悉成正觉。而我今者用如是策,勇猛
精进与诸众生不可为比,缘诸众生得成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复如是。是故,我今宁
为一切诸众生等受地狱苦,而不能为利益
自身独證解脱而取涅槃。』如是,菩萨无轻蔑
精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无策精进具足?
菩萨如是精进,非人所策、不著其味,亦不以
此勤精进故策怪他人亦不自高,作是思惟:
『何有智者正务私事待人所策?』是名菩萨无
策精进满足。

「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十法毗
梨耶波罗蜜满足。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
十法禅波罗蜜满足。何等为十?一者、福德佐
助,二者、多厌离想,三者、勇猛精进,四者、多闻
具足,五者、心不颠倒,六者、如训相应,七者、如
法修行,八者、自性利根,九者、善解心地,十者、
善解奢摩他毗婆舍那无止息意。

「善男子!云
何菩萨福德佐助?菩萨摩诃萨于大乘法宿
植德本,在在处处流转生死,为善知识之所
摄受,随愿受生,若富贵大姓、若居士大家、
卷二 第 248b 页 T16-0248.png
信乐之家。既意欲得往彼受生,即便造作彼
业因缘令得往生,生生世世值遇亲近真善
知识。何者名为真善知识?所谓诸佛、菩萨。如
是增长宿世修集善业因缘,常作是念:『苦哉,
世间。痛哉,世间。无安立哉,一切世间久遭重
病、痴暗、无明。何以故?欲因缘故。是故,我今
不当于如是等困厄世间求受五欲。夫淫欲
者,唯是妄想、颠倒而已,于三苦中谬生乐想。
是故,如来处处经中种种因缘具说淫欲多
诸过失、殊可患厌,所谓淫欲如炙肉法,肉[(夕/火)*束]
俱燋;如舐刀刃,贪味伪舌;如毒蛇头,具四
种毒;如猪在厕,臭秽不净;如彼痴狗而齧枯
骨,其口出血谓之为乐;亦如猕猴黏著𥻿胶。』

「是故,菩萨当生厌离,剃除须发而被法服,于
正法中如法出家,往无家地而慕精进,未得
令得、未證令證、未至令至。以是因缘而取三
慧,世谛所说、第一义谛所说,善解二谛深妙
之理,如所教训即为随顺、离诸颠倒、如法修
行。

「何者名为如法修行?所谓正见、正思惟、正
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以能通达于
道谛故,成就利根、了知诸根,即乐寂静,究竟
远离一切徒众混杂諠闹,匆遽多言、淫、怒、痴
等一切恶觉,亲里、知识、利养、名誉毕竟远离,
身心快乐,柔软调和。

「复更思惟观察是心:『何
法处行于善、不善、无记法耶?』若行于善即生
欢喜;若生欲觉,名为不善。

「欲有三种,谓上、中、
下。何者为上?以欲遍身,深入心住,迷乱倡狂,
不能修于远离因缘,以深著故。云何深著?以
其不能究竟生于惭愧心故,独居空闲而随
卷二 第 248c 页 T16-0248.png
忆念不曾暂忘,生恶觉观决云淫欲,定是精
妙讽咏、歌叹、妄想、颠倒、谓言好物,如痴猕猴
见水中月便欲捉取。不见其恶,无惭耻心,以
欲因缘亦能与其父母尊长而共争竞乃至
相杀,不避亲疏。凡夫痴顽,耽著爱染,不能舍
离欲因缘故,死堕地狱、畜生、饿鬼受诸苦报,
是名上欲。何者中欲?若人习行亲近淫欲,未
交会前方便求觅,设遂其事便生厌离而有
惭心,知欲不善,呵责自悔,是名中欲。何者下
欲?脱遇欲缘,止申捉手、共相磨触、或共言话、
或眼瞻视,是名下欲。夫名淫欲,若庄严身、若
爱寿命及诸资生,但能生贪悉名淫欲。

「何者
名瞋?瞋亦三种,谓上、中、下。其上瞋者,生于忿
毒、怨憾、恚怒、恶赖、憎嫉,于五无间重罪之中
皆能备造。或谤正法,由谤正法所得重罪,于
前五逆不及一分,乃至算数譬喻悉不能及。
以是因缘,死后入于大地狱中受诸苦毒,久
久之后无量劫中脱得生人,其眼光赤、无赖
恶性、暴虐咆哮,生旃陀罗下贱之家。以是因
缘,展转生死无有出期,是名上瞋。何者中瞋?
其虽发瞋造诸恶业,即生悔心,发露忏谢瞋
所生罪,速疾修其对治方法,是名中瞋。何者
下瞋?当瞋发时而作恶口、不爱之语、或恶眼
视,虽作不善亦非恒瞋,一念之顷速疾修集
对治方法,是名下瞋。

「痴亦三种,谓上、中、下。何
者上痴?于前所说,如是之处痴所迷惑而无
忧愁,不知改悔,是名上痴。何者中痴?若痴暂
发,造作恶业速疾改悔,于同学边发露忏悔,
不敢覆藏,于所犯罪知非利益,是名中痴。何
卷二 第 249a 页 T16-0249.png
者下痴?于所持戒,若二、若三脱有毁犯皆是
制罪,终不敢犯性重禁戒,是名下痴。

「是中菩
萨善巧方便,制伏其心令不作罪。如是,制心
絓是淫欲,缚著因缘悉不复生。何以故?如是
善巧制伏心故。心若无记,是时忆念一向观
察,令其心性与善相应。

「何者名为无记心耶?
若有是心,不散于外、不住于内,不住于善、不
住不善,不在奢摩他、不在毗婆舍那,不能收
摄令得寂静,睡眠所逼沈没而住。如人眠觉,
睡势未除,心不明了。菩萨尔时以巧方便制
御其心,令得起发欢喜,安住于禅定中。如是,
菩萨善解于心。

「菩萨如是解于心已,观见
诸法如幻、如梦,是法不善、是法是善,是法
出离、是法不出离。作如是知:是等诸法皆依
于心、由心而生,心为上首,若能摄心调伏
制止,若达心性则能摄得一切诸法、则能
调伏一切诸法、则能通达一切诸法。若如是
见一切诸法,则能修心令得寂静,以心系心;
若心不静而制令静,安心于心。

「若心如是寂
静相应,是名一心;得一心已则入于定;得
入定已,寂静所生一向欢喜;心欢喜已,灭于
贪欲;贪欲灭已,一切不善亦皆寂灭,有觉、有
观,寂静所生,得欢喜乐入于初禅。是时,菩萨
为灭觉观勤行精进,于欢喜乐不著其味。何
以故?谓无常故。

「行于初禅而移其心,离于觉
观心不复著,无觉、无观,三昧所生,得欢喜乐
入第二禅。是时,菩萨则见此乐,决定是苦。何
以故?三苦摄故。

「是时,菩萨住于舍心;住舍心
已,唯正忆念而有了知以身受乐,如是之乐
卷二 第 249b 页 T16-0249.png
一切圣人说名为舍,忆念乐住入第三禅。

「是
时,菩萨谓第三禅决定是空,故求四禅而使
其心入于四禅,絓诸我见悉皆回转,乐亦随
灭、诸苦亦灭。苦、乐灭故,从初以来忧、喜灭故,
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禅。

「复作观行则
自见身与虚空界以为一相,如是见已,絓是
色想究竟超越,是隔碍想悉不复生。何以故?
已得超越过色想故,无复絓碍,于一切想唯
见无碍、无边虚空,故入无边虚空而住。

「是时
复见识与无边虚空相应,自谓此识无有边
故,入识无边。

「过此识已,是中但有无相之心,
一切行灭无心功用,是名为灭。

「如是心灭菩
萨应知,复更入定,是中进修而不休息,是处
其心与慈相应,具如前说;乃至修得六通自
在,是中亦复不息精进,当求修满菩提法行。

「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十法禅波罗蜜具足。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般若波罗蜜
具足。

「何者为十?一者、善解无我真理,二者、善
解诸业果报,三者、善解有为之法,四者、善解
生死相续,五者、善解生死不相续,六者、善解
声闻、辟支佛道,七者、善解大乘之道,八者、善
解远离魔业,九者、智慧不倒,十者、智慧无
等。

「善男子!云何菩萨善解无我真理?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以善正慧观察色阴,乃至受、想、
行、识皆善观察。如是观察,不见色生、不见色
集、不见色灭;乃至受、想、行、识亦不见生、亦不
见集、亦不见灭。何以故?以真实故、不以假名
世俗性故。其真实性与世俗性,是二种性,文
字、章句所不能说。以是因缘,精进不息如救
卷二 第 249c 页 T16-0249.png
头然,精进勇猛利益众生。如是,菩萨善解无
我真理。

「云何菩萨善解诸业果报?菩萨应作
如是观察:『所言世间有诸果报,皆似伎儿、乾
闼婆城,本性自空。所言众生则非众生,而横
执相著于我见,以是因缘不达真理。既不能
了真道理故,作如是见:「若言无我、无人、无众
生、无寿者、无士夫、无养育、无男女等及诸善
恶业因、果报,谁生、谁死?」』尔时,菩萨虽无众生,
有业、有报,如是悉知;非是众生、非诸善恶业
因、果报,菩萨亦知,以正慧故、以真实故。如是,
菩萨善解业因果报。

「云何菩萨善知诸有为
之法?菩萨摩诃萨应于一切有为之法,以善
慧故而善通达,作如是观:『是诸行法摇动不
住,如朝露滴,日出消尽;如山水流,唯去不归。
何有智者于行法中而生贪著,其心恋慕?』若
能观见如是真实,见实因缘则生厌离、寂灭
之心。如是,菩萨善知有为之法。

「云何菩萨善
解生死流转?菩萨以善智慧通达有为诸法,
作是思量:『遍诸世间被无明暗之所覆蔽,障
其慧眼,如生盲人不见正路,何由能得出离
生死?唯著生死、贪爱绳索之所缠系,而取四
取、趣向三趣,沈滞生死;以取因缘而能造作
善、不善业;以善、不善诸业行故,受三有生,有
因缘生;以生因缘,有老、有死;老、死因缘,忧、悲、
苦、恼种种不绝。如是流转犹若车轮,生死轮
回无复断绝。』如是,菩萨善知生死流转。

「善男
子!云何菩萨善知生死,不复流转?菩萨摩诃
萨作如是观:『无明灭故,不著生死;不执著故,
贪爱不生;贪不生故,取则不生;取不生故,有
卷二 第 250a 页 T16-0250.png
不相续;不接续故,生则不生;生不生故,老、死、
忧、悲、诸苦恼等悉皆断灭,究竟无馀。』菩萨摩
诃萨依此道理,以善慧故悉皆通达。如是,菩
萨善知生死不复流转。

「云何菩萨善知声闻、
辟支佛乘?作如是观:『若行是法得须陀洹果、
若得斯陀含果、若得阿那含果、若阿罗汉,
流尽六通,尽诸有结,无复系缚,向涅槃道;若
行是法得成缘觉,自度自脱,等于犀角。』如是
诸法,菩萨以善慧故皆得通达,虽尔通达而
不取證。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我
今荷负诸众生类,作师子吼誓度脱之。是故,
我今不应未度一切众生生死稠林旷野险
难,而独度身于生死险。』如是,菩萨善知声闻、
缘觉乘道。

「善男子!云何菩萨善知大乘?菩萨
乃学一切诸佛所制戒律、种种经法,究竟无
馀。不得学者、不得学道、不得所学一切种法,
不以如是之因缘故而堕断见。如是,菩萨善
知大乘正道。

「善男子!云何菩萨善知远离魔
业?菩萨摩诃萨于恶知识究竟远离;及非所
宜国土聚落、受持读诵路伽夜多外典咒术、
贪求利养、殷重恭敬,菩萨知已皆悉远离,究竟
避之;及诸结使、诸缚恼惑、能障菩萨清净道
者皆悉远离,修对治门究竟断之。如是,菩萨
善知远离魔业。

「善男子!云何菩萨智慧不颠
倒?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技艺、道术悉皆学
知。何以故?为欲成就利众生故、不为欲得所
知识故、但为光扬显示如来正法功德之最
胜故。于诸外法不生优胜功德之想,唯作是
解:『如来经教最深、最极,诸律毗尼功德无量。』
卷二 第 250b 页 T16-0250.png
是故,菩萨不取外道、邪见法则而为清净。如
是,菩萨智慧不颠倒。

「善男子!云何菩萨无
比智慧?菩萨摩诃萨于此世间,若魔、若梵、若
沙门、若婆罗门、若人、若天,一切十方无有一人
等于菩萨之智慧故,唯除如来、应供、正遍知;
无有智慧能胜之者,若天、若梵、若人、若魔,一
切世间所有智慧无能及者。如是,菩萨智慧
无比。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般若波
罗蜜满足。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善
解方便波罗蜜。何等为十?一者、善解回向满
愿方便,二者、善解转诸外道方便,三者、善解
转诸毒尘方便,四者、善解调伏疑悔方便,五
者、善解救济众生方便,六者、善解延众生命
方便,七者、善解摄受方便,八者、善解处非处
方便,九者、善解劝化利喜教导方便,十者、善
解供养承事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萨善解回
向满愿方便?善男子!菩萨设见若华、若果,无
有主甲、非人所护,以此华果于夜三时、日中
三时而供养佛及诸菩萨,以是因缘所得功
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设见香树、宝
树、意树,无有主甲、非人所护,日夜六时而设
供养,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诸经中
所闻种种供养之具胜妙殊特,以内深心皆
悉回向十方世界诸佛世尊、一切菩萨、一切
众生。所有善业、菩提修行,以深心故,皆悉随
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佛塔像,若
华、若果而设供养,皆悉回向,愿诸众生远离
破戒臭秽之气、愿诸众生得于如来戒定慧
等芬馥之香;若以扫洒供养佛时,愿诸众生
卷二 第 250c 页 T16-0250.png
皆得端正威仪具足;若设幡盖供养三宝,悉
皆回向,令诸众生远离烦恼、一切蒸热。若入
寺舍,愿诸众生入涅槃寺;若从寺出,愿令众
生出离生死困厄牢狱;若开门户,愿诸众生
开善道门;若闭门户,愿恶道门悉令闭塞;若
坐息时,愿诸众生坐于道场;若洗浴时,愿诸
众生离烦恼垢;若受水时,愿诸众生离诸臭
秽;若洗脚时,愿诸众生离烦恼障;若用杨枝,
愿诸众生除诸不净;出、入、动、止,愿我此身但
为利益安乐六道一切众生;若礼佛时,愿诸
众生速成佛身,一切人天之所恭敬。如是,菩
萨善解回向满愿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善
解回转外道方便?菩萨摩诃萨常于处处外
道法中,化作道士、梵志、尼揵,为欲成就众生
因缘,就学经法而作是念:『是等众生多有憍
慢,若作法师而往教化其不信受。』以是义
故,前作外道弟子学士,就中出家,精进勇猛、
细密威仪,必令得胜外道徒众。以多闻故、以
苦行故,方能得作外道法师,可尊可重,言语
有用,辩才具足。知其信已,方贬其道、示其过
失:『仁者!汝所学道非为清净、非为离欲亦非
厌离,不能灭障。』从其邪道而回转已,以佛正
法而安立之,为五通仙受持梵行:『修是梵行,
勇猛精进必令能得外道法术。如是勇猛成
就三昧三摩跋提,必令得胜一切外道、五通
仙等,为诸仙人作大法师,世所崇仰。』知成熟
时而贬是等诸外道法,现其过失,从其禅定
而回转之:『仁者!是道不为清净、不为厌离亦
不能灭一切障碍。』从如是法回转竟已,以佛
卷二 第 251a 页 T16-0251.png
正法而安立之。如是,菩萨善解回转外道方
便。

「善男子!云何菩萨回转毒尘?菩萨摩诃萨
见诸众生深著贪欲,但令灭其贪欲因缘,作
是方便化作女色,形容端正,具足相好胜馀
女人。众生见已,生贪甚深,爱乐耽著。于所眠
息受乐之时忽然而死,一念之顷即成臭烂,
可恶不净,见即怖畏,大生厌离,慞惶苦恼:『此
是臭秽谁能除之?』尔时,菩萨侍立其前即为
说法,令得决定、令入正位,于三菩提随得一
种。如是,菩萨善解回转毒尘方便。

「善男子!云
何菩萨善解断除疑悔方便?菩萨摩诃萨见
是众生作五逆罪及馀不善种种罪业,菩萨
往诣而作是言:『仁者!何故愁毒不安乐耶?心
无宁赖,如无精神。』答曰:『善男子!我以造作诸
逆罪业,以是因缘,我今失心,怖惧无宁。以此
罪故,于未来世受诸苦恼、诸非利益。』是时菩
萨前令信受,以是因缘,或作神通、或记于心。见神通者,是人信已,于菩萨边得大欢
喜,生信解心,堪受说法。如是信已,是时菩
萨于其人前而作变化化作父母,而作是
言:『仁者见不?我之父母亦被杀害。』杀父母已,
复作神通而现是人,令其欢喜:『如是之人,有
大神通尚杀父母,何况于我?』是时,菩萨为是
众生而说法要,令其罪业展转轻微,薄如蝇
翼。如是,菩萨断除疑悔善巧方便。

「善男子!云
何菩萨善解救济众生方便?菩萨摩诃萨若
见众生堪闻正法而作恶业,为教化故,菩萨
尔时巧作神通:若以王身应得度者,则现王
身;若宰相身应得度者,而则为现宰相之身;
卷二 第 251b 页 T16-0251.png
若以富贵、臣民、刹利身应得度者,则为现之;
若以天身应得度者,而现天身;若有众生以
软语故应得度者,而作软语为教化之;若金
刚身应得度者,现金刚身;若有众生以怖畏
故应得度者,即现怖畏;若有打拍、诃骂、缚录
应得度者,即现是事。若有众生欲作逆事、打
拍损恼,菩萨摩诃萨见是等已即生怜悯而
作是念:『是等众生欲来恼我。』见是众生如观
掌中阿摩勒果,生大愁恼而作是念:『我今此
身宁受阿鼻地狱大苦,令是众生即得入于
无馀涅槃而得解脱。』见是众生作诸罪业,以
是因缘,若舍今身必受阿鼻地狱苦报,是时菩
萨生怜悯心,以慈悲故念彼众生、为治罚故
而折伏之,后方教悔。如是,菩萨救济众生善
巧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萨善解延众生寿命
方便?菩萨摩诃萨若见众生不感利养、无有
势力、不能得知诸圣妙法、虽求饮食尚不能
得存立身口,是时,菩萨为是人等教导文章、
技艺、算计、种种法术,善相应者令得存立。如
是,菩萨善解延众生寿命方便。

「善男子!云何
菩萨善解摄受方便?菩萨摩诃萨若得种种
珍宝之聚,高须弥山悉为纳受、随宜微细亦
为纳受。所以者何?尔时,菩萨而作是念:『是等
众生悭惜贪吝、耽著无厌、保护坚捉,悭贪因
缘流转沈溺生死大海。犹若江河,一切川流
俱入大海;是等众生堕三恶道亦复如是。』为
是众生利益安乐,是故,菩萨纳受所施不为
自利、非为润己而受畜之,不生贪心,但为一
切众生利益同得用故、但为供养佛法僧宝、
卷二 第 251c 页 T16-0251.png
但为救济困乏众生,令彼檀越得欢喜故、得
利益故。如是,菩萨摄受善巧方便。

「善男子!
云何菩萨善解处非处方便?菩萨摩诃萨若
见众生有大威力、堪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而行诸行求于声闻、辟支佛道勇猛
精进。是时菩萨从如是处而作方便令得舍
离,示大乘道而令修行,若不信受乃至示现
作大斗诤令得降伏。如是,菩萨处非处起善
解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萨善解劝化利喜方
便?菩萨摩诃萨于诸未发菩提心者能令发
于菩提之心、已发心者懈怠懒惰劝令精进、
不持戒者令其持戒、若以少善而知足者
方便发起令具诸善;若见众生随所犯戒可
忏悔者,以是因缘闭心而住,不喜、不乐。是时
菩萨为是众生广说法要,令得忏悔灭如是
罪。如是,菩萨劝化利喜善解方便。

「善男子!云
何菩萨善解供养承事方便?菩萨摩诃萨得
出家已,无人供养,随宜如法所得知足,独在
闲处住于寂静,作是思惟:『我今云何能得供
养承事如来?』作是思惟,心心不绝思诸供具,
愿得供养承事三宝,此则能得满足六波罗蜜
行:于一念中运供养心,舍于所重,是檀波罗
蜜;运供养心,缘诸众生而发是心,是戒波罗
蜜;于是心中而坐安乐,是忍波罗蜜;于是心
中无有疲倦,是精进波罗蜜;于是心中不散、
不动,是禅波罗蜜;于是心中而思种种供养
之具,是般若波罗蜜。如是,菩萨供养承事善
解方便。

「善男子!菩萨具是十供养善解方便
波罗蜜具足。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
卷二 第 252a 页 T16-0252.png
愿波罗蜜具足。何者为十?一者、无下劣愿,二
者、无怯弱愿,三者、为度脱利益一切众生愿,
四者、称叹一切诸佛功德愿,五者、降伏一切魔
怨愿,六者、不由因信他愿,七者、无边际愿,八
者、无怖畏愿,九者、无疲倦愿,十者、究竟圆满
清净诸愿。

「善男子!云何菩萨无下劣愿?菩萨
摩诃萨不乐受于三有之乐而发誓愿,是名
菩萨无下劣愿。

「善男子!云何菩萨无怯弱愿?
菩萨摩诃萨发弘誓愿,不求远离出于三界
而自取證,是名菩萨无怯弱愿。

「善男子!云何
菩萨救济利益一切众生愿?菩萨摩诃萨作
如是愿:『诸众生界穷未来际先令尽得无馀
涅槃,然后我乃于佛涅槃而般涅槃。』是名菩
萨救济利益一切众生愿。

「善男子!云何菩
萨称叹一切佛功德愿?菩萨摩诃萨作如是
愿:『若有众生于其未发菩萨心者教化令发、
已发心者次第令行诸菩萨行、已修行者令
坐道场,我设供养请转法轮、请住世间利益
众生,莫般涅槃。』是名菩萨称叹一切诸佛功
德愿。

「善男子!云何菩萨降伏一切诸魔怨愿?
菩萨摩诃萨作如是愿:『我今应作如是等事,
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是我刹土不
闻魔名、一切魔民不生我国。』是名菩萨降伏
一切魔怨愿。

「善男子!云何菩萨不由信他愿?
菩萨摩诃萨不信他故,愿得成就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智慧故,作是思惟:『此
众生界滞生死苦,无救、无护。』为救护故,发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是名菩萨不由信他
愿。

「善男子!云何菩萨无边愿?菩萨发愿无有
卷二 第 252b 页 T16-0252.png
齐限,行无执著。是故,菩萨偏袒右肩,右膝著
地,至心劝请,观于十方一切世界,有诸菩萨
坐于道场、有诸菩萨于十方界而成等觉,请
转法轮、随诸众生根性不同而善忆念。凡是
诸佛所说法要皆悉信解,如是信解而随喜
之,作随喜已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
名菩萨无边愿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无怖
畏愿?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闻诸佛法甚深
甚深、闻佛功德甚深甚深、闻诸菩萨神通游
戏甚深甚深、闻诸菩萨方便甚深甚深,不恐、
不怖、不畏、不惊,而作是念:『诸佛菩提无量无
边、诸佛境界无量无边、成熟众生无量无边,
如我等类何能思算如来境界?所以者何?诸
佛、如来自能知之,我不能知。』是名菩萨无怖
畏愿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无疲倦愿?菩萨
若见刚强众生难调难伏、放逸自恣不肯受
化,是诸菩萨之所厌患。如是刚强、难调难化、
所厌患者,以是因缘即生疲倦而弃背之,发
愿往生清净世界诸佛净土。是净土中无如
是等刚强众生及其名处,菩萨不欲闻是人
名,何况相见?若有菩萨弃背众生,亦不能得
诸佛净土而往受生,是中有智诸菩萨等发
如是心:『一切世界有诸众生顽嚣、暗钝、聋、盲、
瘖、哑、无涅槃性,从彼世界诸佛菩萨所弃舍
者,是等众生愿悉来集我所庄严佛国土中。
是等众生勿令有馀,我皆令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坐于道场觉了佛果。』菩萨摩诃萨
作是思时,从初发心一切魔宫无处不动、十
方一切诸佛世尊之所称叹,而是菩萨所严佛
卷二 第 252c 页 T16-0252.png
国速得成就究竟清净、證于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是名菩萨无疲倦愿。

「善男子!云何菩
萨善毕竟具足愿?菩萨摩诃萨坐于道场破
碎魔军,乃至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后
不复发愿,是名得如所愿满菩提愿。譬如器
皿,酥油盛满,平齐缘边,不复能容如邻虚滴,
是故说言:『此钵盛满,究竟具足。』菩萨摩诃萨
證得佛道不复发愿,犹若邻虚亦复如是,一
切诸愿究竟满故,是名善究竟诸愿具足。

「善
男子!菩萨摩诃萨以是十法愿波罗蜜具足。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力波罗蜜具
足。何者为十?一者、不可降伏力具足,二者、不
可破坏力具足,三者、福德力具足,四者、慧力
具足,五者、眷属力具足,六者、神通力具足,七
者、自在力具足,八者、陀罗尼力具足,九者、不
扰动镇力具足,十者、超越无智力具足。

「善男
子!云何菩萨不可降伏力具足?菩萨摩诃萨
一切外道悉不能伏,是名不可降伏力具足。

「云何不可破坏力具足?善男子!菩萨摩诃萨
于诸人、天、众生聚中,无一众生以其道力能
得破坏菩萨力者,是名菩萨不可破坏力具
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福德力具足?菩萨于诸
德福行中无有一行——若世间、若出世间——所不
经行,是名菩萨福德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
萨般若力具足?菩萨摩诃萨于诸佛法,无有
一法——以善慧故——是所不见、是所不證、所不通达,
唯除如来深智慧耳,是名菩萨般若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眷属力具足?菩萨眷属
无破戒者、无邪见者、非威仪者、无邪命者。所
卷二 第 253a 页 T16-0253.png
以者何?菩萨眷属随有资生共相分张,具足
自利、利他义故,是名菩萨眷属力具足。

「善男
子!云何菩萨神通力具足?菩萨摩诃萨于诸
世间神通之力,及诸声闻、缘觉境界,悉皆超
越。何以故?菩萨神通力最胜故。若阎浮提内
一毛中而安立之亦无损减;如是,四洲若干
世界、若三千大千世界、若如恒河沙数世界,
内于一邻虚尘中而安立之,亦无增减;若二、
若三、若四、若五、若六、若七、若八、若九、若十恒河
沙、若可说不可说恒河沙数世界,内于邻虚
尘中,亦无增减;是等世界亦无妨碍、是中众
生亦无逼迮,是名菩萨神通力具足。

「善男子!
云何菩萨自在力具足?菩萨摩诃萨变此三
千大千世界化作七宝盈满其中,自在力故
事无不遂,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七宝盈
满,其中皆悉自在,是名菩萨自在力具足。

「善
男子!云何菩萨陀罗尼力具足?菩萨于诸不
可说不可说诸佛刹土,絓是诸佛所说之法——
种种文字、种种章句、种种意趣——于一刹那、
一罗婆、一牟休罗,菩萨一闻悉能受持、通达、
解说,是名菩萨陀罗尼力具足。

「云何菩萨不
可扰动镇力具足?菩萨摩诃萨所镇之处,于
诸人、天、众生聚中,无一众生能扰动者,唯除
如来、应供、正遍知,是名菩萨不扰动镇力具
足。

「云何菩萨超越无智力具足?菩萨于一切
智皆悉超越,一切众生尚不能及,何况能过?
唯除如来善解方便,是名菩萨超越无智力
具足。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力波罗
蜜满足。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智波
卷二 第 253b 页 T16-0253.png
罗蜜满足。

「何者为十?一者、人无我智具足,二
者、法无我智具足,三者、无分限智具足,四者、
三昧境智具足,五者、镇智具足,六者、不破坏
智具足,七者、观众生行智具足,八者、无功用
智具足,九者、一切法相智具足,十者、出世间
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人无我智具足?菩
萨摩诃萨观见诸阴生时、灭时:『是阴生时,无
真实生,不动、不作,皆是虚妄。』而观见之:『是阴
灭时,不见败坏。』复作是念:『是阴无我、无人、无
众生、无寿者、养育士夫,有诸痴顽、婴儿、凡夫,
深著我见而作是解:「是阴非我,我中无阴。」于
五阴中深生执著。决言有体,故不通达真实
法性;以不通达真实道理,是故流转于生死
中,犹若火轮无有休息。』菩萨于是真实法性
究竟通达,无复有馀,是名菩萨人无我智具
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法无我智具足?菩萨摩
诃萨于损减谤如实而知、于增上谤如实亦
知,而作是念:『于假名法而为安立分别诸名,
虽作分别,所可分别一切诸法本无自性,是
等文句能分别者亦无自性,是法体性不如
分别,名字分别不当其体。所以者何?一切诸
法但有名相,唯假名说,于是法中不应执著。
是假名法非为究竟、一向非有,但此诸法依
因他缘,藉他缘合而便得生、因缘散故其亦
随灭。』如是等法菩萨摩诃萨如实而知,是
名法无我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无分
限智具足?菩萨不于一刹那中而生于智、第
二刹那而不生也。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于一
切刹那之中智慧悉生,无边无碍、无有分限,
卷二 第 253c 页 T16-0253.png
是名菩萨无分限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
三昧境界智具足?菩萨摩诃萨悉知一切声
闻三昧、悉知一切缘觉三昧、悉知一切菩萨
三昧、一切如来三昧皆悉知之,于是三昧声
闻行处菩萨悉知、于是三昧缘觉行处菩萨
亦知、于是三昧菩萨行处菩萨亦知、于是三
昧如来所行是佛三昧菩萨亦知,复有果报
所可成就、自得智者皆悉知之,是名菩萨三
昧境界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镇智具足?
菩萨若于声闻所镇、若辟支佛所镇、若菩萨
所镇,菩萨尚不知,何况一切诸众生等?是名
菩萨镇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不可破坏
智具足?菩萨摩诃萨一切智慧不可破坏,若
诸外道、若诸魔兵、若诸声闻、若诸缘觉悉不
能破,是名菩萨不可破坏智具足。

「善男子!云
何菩萨观众生行智具足?菩萨摩诃萨以清
净智,皎洁明白观众生界,是中而见有诸众
生已发菩提心、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有诸
众生已修菩提行、有诸众生未修菩提行、有
住初地乃至十地有成等觉、成等觉已正转
法轮、佛事已讫而般涅槃、有诸众生以声闻
乘而般涅槃、有缘觉乘而般涅槃、有诸众生
生于天上、有诸众生生于三途,菩萨悉皆了
了得见,是名菩萨观众生行智具足。

「善男子!
云何菩萨无功用智具足?菩萨摩诃萨若行、
若立、若坐、若卧、若出、若入,不加功用是智恒
生。犹若有人正眠熟时喘息恒生,菩萨智生
亦复如是。如是智慧无处不遍,是名菩萨无
功用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了一切法相
卷二 第 254a 页 T16-0254.png
智具足?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若通相、若别
相、若无量相——皆悉知之,若如幻相、若虚妄相
菩萨悉知,是名菩萨了一切法相智具足。

「善
男子!云何菩萨出世间智具足?菩萨摩诃萨
以无流智得具足故,超越一切世间人天,是
名菩萨出世间智具足。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
具足十法,智波罗蜜具足。」
《大乘宝云经》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