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二谛品第六¶
二谛品第六¶ 第 272b 页

《大乘宝云经》卷第六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

* 二谛品第六

尔时,世尊复告降伏一切障碍菩萨摩诃萨
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善解世谛。
何等为十?所谓假说有色,非第一义故,得于
色法而不执著;假说受、想、行、识,非第一义故,
虽得于识而不执著;假说地界,非第一义故,
虽得地界而不执著;假说水、火、风、虚空、识界,非
第一义故,虽得是界而不执著;假说眼入,非
第一义故,虽得眼入而不执著;假说耳、鼻、舌、
身、意入,非第一义故,乃得意入而不执著;假
说有我,非第一义故,虽得是我而不执著;假
说众生,非第一义故,虽得众生而不执著;假
说寿命、士夫、养育、众数、人等,非第一义故,虽
得是等而不执著;假说世间,非第一义故,虽
得世间而不执著;假说世法,非第一义故,虽
得世法而不执著;假说佛法,非第一义故,虽
得佛法而不执著;假说菩提,非第一义故,虽
得菩提而不执著得菩提者。

「善男子!假名言
说名字、论量,名为世谛,于世法中无第一义。
虽然,若离世法,第一义谛不可得说。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于是法处善解世谛,而不名解
第一义谛。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是十法,善
解世谛。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善解
第一义谛。何等为十?所谓具无生法、具无灭
法、具不坏法、具不增不减不出不入法、具离
二谛品第六¶ 第 272c 页 T16-0272.png
境界法、具无言说法、具无戏论法、具无假名
法、具寂静法、具圣人法。所以者何?善男子!
夫第一义,不生、不灭,不败、不坏,不增、不减,文
字章句所不能说、不可诠辩,绝于戏论。

「善男
子!第一义者,无言、无说,本性清净,一切圣人
内自證得。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尔,不
减、不增。善男子!为是法故,一切菩萨剃除须
发、著坏色衣,以善心故,远离亲属、往空闲处
出家修道,精进耐苦如灸头然,但为求得是
妙法故。

「善男子!若无有此第一义谛,所修梵
行皆悉无用,佛出于世亦复无用。善男子!是
故,汝当知有第一义谛。有第一义谛故,说诸
菩萨解第一义。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是十
法,善知第一义谛。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
十法,善解十二因缘。何等为十?所谓诸法空
虚无实、厄缚危脆、如水中月、如镜中影、如谷
中响、如梦、如幻、无暂时停、摇动不住、藉因缘
生,皆悉知之。

「作是观察:『是等诸法一切空虚,
无有真实,如是危脆乃至藉因缘生、见生住
灭。』复更思惟:『以何因缘是等法生?以何因缘
是等法灭?』作是观已,即知无明为是等法作
生因缘,无明所生、无明源由、无明根本,依因
无明诸行法生;行缘于识,以识因缘假说名
色;名色立已而说六入;因于六入,触方得生;
触因缘故,生于三受;受因缘故,婴儿、凡夫生
渴爱苦;渴爱因缘而取四取;缘于四取而有
接续,有因缘生;以生因缘,老、死、忧、悲、苦、恼等
生,纯是大苦共相聚集。

「以是义故,聪明智者
应当勤求灭是无明、破裂无明、拔无明根令
二谛品第六¶ 第 273a 页 T16-0273.png
不复生。无明灭故,一切诸法因无明者皆灭
无馀。犹若命根,命根灭时一切诸根皆悉随灭;
无明灭时,一切诸法依无明者悉皆随灭。无明
灭故,烦恼不生;无烦恼故,不生六道。何以故?
生死因缘已灭尽故,是故能得于大涅槃,常乐
我净。

「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善知十二
因缘。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知于自
身。何等为十?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作是观察:
『我今此生,何等种性?婆罗门性耶?刹利性
耶?居士大家性耶?若卑劣性耶?若下贱性
耶?』

「若生豪族、大富家者,莫恃怙之而生憍慢;
若生下贱、贫穷家者而作是念:『我于前世种是
业缘,致使如是贫穷果报。』以是因缘,多修厌
离。

「生厌离故,乐求出家。得出家已作是观察:
『我今出家正何所为?』即知出家自能度脱方度
他人,以是因缘,不应懈怠、不宜懒惰。

「作是观
已:『我得出家,何等不善未灭尽者?若灭是法
则生欢喜。』以是因缘,为灭是法勇猛精进。

「复
作是念:『何等善法可得增长?以增长故,当生
欢喜。』为诸善法增长因缘勇猛精进。

「复作是
念:『依何等师,一切善法而得增长、一切不善
而得尽灭?』以是因缘,依止师僧——若多闻者、若
不多闻,若持戒者、若不持戒——恒生尊想,如敬
诸佛。而于和上阿阇梨边恭敬尊重、至心承
事亦复如是,而作是念:『藉师僧力,诸助道法
所未满者能令得备、烦恼未灭能令灭尽。』是
等人边生和上想,至心承事,生大欢喜,于善
法中而修顺行、于不善法逆之而行。

「复作是
念:『我师是谁?』作如是观则得知之:『夫我师者,
二谛品第六¶ 第 273b 页 T16-0273.png
是一切智、说一切法、怜悯世间、有大慈悲、是
大福田、为天人师。』以是因缘,当生欢喜,复作
是念:『幸甚,幸甚。我今已得最上胜利,能示于
我学道正法,若失寿命亦不敢犯所受之法。
若能不犯则是供养诸佛如来,随顺而行。』

「复
作是念:『我今受谁饮食供养?』若豪富家、若贫
穷家,令如是等饮食供养生大果报、生大利
益,当受是等饮食供养。复作是念:『是等施主——
若贫、若富——以何等心供养于我、供给饮食?』如
是知之:『是等施主今谓我辈是出家人、行沙
门法,作福田想、作持戒想、作生善想、作灭恶
想。是故,我今不违彼心,受持沙门戒律、德业、
出家福田、诸功德事。』而作是念:『无始生死我
应度之,我今已得出家入道、行沙门行,则是
我初度于生死;我当进修沙门德业,即是第
二我渡生死。我今勇猛不敢懈怠,但为得是
清净法故。如是,无始无量生死我应度之。』

「善
男子!如是,菩萨作是观察则知己身。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了知世间。何等为十?
所谓于慠恨者而生谦卑、于憍慢者而生恭
敬、于谄曲者自行质直、于妄语者自修谛语、
于恶口者自说爱言、于粗强者而自柔软、于
碜毒者多修忍辱、于恶赖者多修慈心、于困
苦者多修悲心、于悭惜者多修喜舍。善男子!
如是,菩萨具足十法,了知世间。

「善男子!菩萨
摩诃萨具足十法,生净佛土。何等为十?所谓
戒品清净,无隙、无杂、无瑕、无疵;于诸众生起
平等心;功用无二,具大善根;远离利养、恭敬、
名闻,心无染污;信根成就,心无疑惑;勇猛精
二谛品第六¶ 第 273c 页 T16-0273.png
进,不暂懈怠;具足禅定,心不散乱;多闻分别,
不习邪论;具足利智,不生钝根;自然多慈,不
习瞋恚。」

降伏一切障碍菩萨言:「世尊!具足十
法生净土耶?若不具足亦得生乎?」

佛言:「善男
子!于此十法设有一法而得具足,不隙、不杂,
不瑕、不疵、清净明白,一切诸法悉皆具足。所
以者何?具足十法得生净土,非不具足。

「善男
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生净佛土。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不受胎生染污。何等
为十?所谓起造如来形像、治理故败佛塔、于
佛塔庙恒施涂香、洗浴佛像、于佛塔庙扫洒
泥涂、供养父母洗浣摩拭、供养和上阇梨同
学一无希望心、所修善根如是回向而作是
言:『以此善根,愿诸众生不受胎生,得清净生、
无染污生。』以深心故。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
十法,不受胎生;唯除愿力。

「善男子!菩萨摩诃
萨具足十法,出离家居。何等为十?所谓无所
恋著;不混杂住;背于贪境;远离渴爱,不染尘
劳;于佛正法随顺奉行;努力精进,善学知足;
随宜衣裳、随宜饮食、随宜卧具、随宜汤药;钵
盂、法服、资生什物不作储畜;于诸尘境恒生
怖惧;趣向寂静,修道不废。善男子!如是,菩萨
具足十法,出离居家。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
足十法,净命自活。何等为十?所谓远离贡高
谄佞利养、远离相貌、远离摩揣、不横求财、离
非法财、离不净财、不恋著财、不为利养之所
污染、不渴爱求、于如法财尚生知足。

「善男子!
云何菩萨远离贡高谄佞利养?菩萨摩诃萨
不为利养作身贡高、口贡高、心贡高。云何不
二谛品第六¶ 第 274a 页 T16-0274.png
作身贡高?菩萨摩诃萨若见檀越施主之时,
不自作身异相威仪、徐步而行现寂静相、观
前一寻示如愁苦、或作任运如非虚假,是身
贡高皆悉不作。云何不作口贡高?菩萨摩诃
萨不以利养之因缘故安徐软语,及以爱语、
出随顺语,如是口贡高皆悉远离。云何心贡
高?菩萨摩诃萨若有施主欲以财物而为供
养,口示少欲而其内心甚愿多取。善男子!此
则名为内怀中热——所谓口称无贪,心实欲得。

「云何远离相貌?菩萨摩诃萨若见檀越,不作
是相——示我衣钵多有破坏、乏诸汤药——现其阙
少而以求施,口无所言。

「云何远离摩揣?菩萨
摩诃萨若见檀越,不作是说:『某甲檀越施我此
物,我以恩德报答彼施。』

「不作此言:『令前施主
知我持戒、知我多闻、知我少欲,我以慈悲受
彼嚫施。』不作抑扬方便鼓动。

「云何菩萨离横
求财?菩萨摩诃萨不作身疮、不作心疮而求财
物。言身疮者,为财物故不惮劬劳、四方役身、
疾急忽务、违于戒律;言心疮者,于诸同学减
利养者多生嫉妒。

「云何菩萨离非法财?不以
轻称小斗欺诳于人、不以诈亲及诸欺罔而求
财物。

「云何萨离不净财?菩萨若于塔物相
关、法物相关、僧物相关,絓是不与、非随喜者,悉
不受用。

「云何菩萨不恋财利?菩萨摩诃萨若
得财物,不作我所、不谓是财、不作积聚,于时
节中回施之者、供养父母及诸亲识、诸眷属
等,于时节中复须自用。

「得此财时,不生染著;
不得财时,亦不周慞亦不渴仰,于施主边不
起恶心、不取过失。

「于如法财与众共得,佛所
二谛品第六¶ 第 274b 页 T16-0274.png
称叹、菩萨大士所不讥嫌、天神光扬、同学欢
喜,以此财物知足而住。

「善男子,如是,菩萨具
足十法,净命自活。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
十法,心不疲倦。何等为十?所谓但为利益众
生善因缘故,住在生死不觉疲倦;为利益众
生故,受生死苦不觉疲倦;为劝众生令修善
法不觉疲倦;为同众生诸事业故而不疲倦;
为小乘众说声闻道而不疲倦;于声闻人而
不憎恶;修助道法而不疲倦;为满菩提行不
生疲倦;愿求涅槃,不取涅槃;行菩提行,心不
暂息。善男子!如是,菩萨是具十法,心不疲倦。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奉行佛教。何
等为十?所谓远离一切放逸,住无放逸;善自
守护,不作身之恶业;善自守护,不作口之恶
业;善自守护,不作心之恶业;恒畏恶道,远离
一切诸不善法;谛说道理,离诸非道;恒说正
法,毁诸非法;远离鄙业,随顺德业;不污如来
正法戒律;远离一切烦恼毒臭,广护佛法;于
不善法常守自心。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
法,奉行佛教。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
姿颜光悦,面无颦蹙。何等为十?所谓诸根澄
净、诸根清净、诸根光彻、诸根无染、诸根皎
洁、远离忿恨、远离诸使、无复结缚、离盖怨
憾、离诸瞋恚。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姿
颜光悦,面无颦蹙。」

降伏一切障碍菩萨言:「世
尊!如我解佛所说之义,诸根净故,菩萨摩诃
萨颜色和悦;离烦恼故,面无颦蹙。」

佛言:「如是,
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说,诸根净故,菩萨摩诃
萨颜色和悦;离烦恼故,面无颦蹙。

「善男子!菩
二谛品第六¶ 第 274c 页 T16-0274.png
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多闻具足。何等为十?所
谓生死炽然,淫欲猛火菩萨摩诃萨如实知
之、瞋恚猛火如实知之、愚痴乱心如实知之、
诸行无常如实知之、三界皆苦如实知之、世
间空虚如实知之、诸法无我如实知之、世间
虚诳、著于妄想、受生分别如实知之、一切诸法
藉因缘生如实知之、涅槃寂静如实知之。是
三无性、闻思修慧如实知已,不但音声分别说
其名字而已。虽如是知,发增广心,兴大慈悲,
誓愿坚固,为诸众生拔苦根、栽正勤勇猛。善
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多闻具足。

「善男
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受持正法。何等为
十?所谓于末世时、后五百岁正法灭时,如来
经教诤讼竞起,无量众生行于邪道,智灯欲
灭、无示导者,微妙甚深修多罗经——广大之义、
有大威德、是一切法摩德勒伽(此云法母)——而能受
持、读诵、宣说、恭敬供养;亦能为他显示其义、
广为解释、令得易解;于行法者生大欢喜,善
护念之;心无希望、乐听正法;于说法人生世
尊想、于正法中生甘露想、生妙药想;不惜
身命求于正法,得正法已努力修行。善男
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受持正法。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生法王子。何等为十?
所谓以相严身具随众好、微妙修饰诸根满
足、随于如来所行之道、住在如来境界之处、
觉了诸佛不退还法、善能救济众生苦难、善
能习学众圣轨则、善能游观四无量心、众梵
住处如来所居、一切智城能随镇之。善男子!
如是,菩萨具足十法,生法王子。

「善男子!菩萨
二谛品第六¶ 第 275a 页 T16-0275.png
摩诃萨具足十法,释梵四王之所奉迎。何等
为十?所谓不退菩提之心、一切众魔不能恼
乱、于佛正法不动不摇、深入诸法微妙秘藏、
随顺一切法平等智、于佛法中不随他语、于
佛法中得无碍智、不同一切声闻缘觉、于诸
世间而登上首、安隐住于不生法忍。善男子!
如是,菩萨具足十法,释梵四王之所奉迎。

「善
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知诸机性。何等
为十?所谓有诸众生性多淫欲如实知之、若
瞋恚性、若愚痴性、若刚强性、若中庸性、若善
软性、若碜毒性、若弊急性、若迟缓性如实知
之、如知一人遍众生界亦如是知。善男子!如
是,菩萨具是十法,知诸机性。

「善男子!菩萨摩
诃萨具足十法,善知成熟众生。何等为十?所
谓若以佛色身应得度者即为示现如来色
身、若以菩萨色身应得度者即为示现菩萨
色身、若以辟支佛身应得度者即为示现辟
支佛身、若以声闻身应得度者则为示现声
闻身、应以帝释身应得度者即现帝释之身、
若以魔身应得度者则现魔身、若以梵身应
得度者则现梵身、若以婆罗门身应得度者
即现婆罗门身、若以刹利王身应得度者即
为现身、若以长者居士身应得度者即为现
之。善男子!随因随缘、种种方法,但令众生得
成熟者,随其因缘则为现之。善男子!如是,菩
萨具足十法,成熟众生。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
具足十法,堪任正法。何等为十?所谓质直柔
软、无谄曲心、善调伏心、无垢污心、内心清
净、性无粗疏、无瞋恚心、远离粗犷、心多忍
二谛品第六¶ 第 275b 页 T16-0275.png
辱、具足堪任法王子位。善男子!如是,菩萨具
是十法,堪任正法。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
十法,安乐共住。何等为十?所谓正见具足、净
见具足、戒品具足、威仪清净、行于所宜境界、
无烦恼住、动止细密、同学和睦、每事有分、
行一乘道无馀师范。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
十法,安乐共住。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
法,善修摄法。何等为十?所谓以利益施摄受
众生、以安乐施摄受众生、以无尽施摄受众
生、以利益说、以实义说、以正法说、以道理
说、以利益事、以资生供给事、以财物利益事
摄受众生。

「善男子!利益施者,谓法施也;安乐
施者,是财物施也;无尽施者,示正道理;利益
说者,劝令修善;实义说者,谓不倒说;正法说
者,随顺佛教所摄之法;道理说者,不违实际;
利益事者,回于不善、令住善处;资生供给事
者,若饮、若食;财物利益者,谓金、银、琉璃、真珠、
玻[王*梨]、琥珀、珊瑚、玛瑙、象马车乘、所须之物。

「善
男子!菩萨具足十法,善修摄法。

「善男子!菩
萨摩诃萨具足十法,端正具足。何等为十?所
谓威仪庠序、于四威仪悉非虚伪、见之可爱、
犹若秋月、见之生乐、视不知足、悦人内心、于
诸众生无憎恶者、众生见者无不欢喜、众生
见者发清净心。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
法,端正具足。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
能为众生之所依止。何等为十?所谓拥护众
生于烦恼畏、将领众生出于生死稠林旷野、
济度众生于生死海、孤独众生为作亲眷、于
诸烦恼疾病众生为作医王、无救护者为作
二谛品第六¶ 第 275c 页 T16-0275.png
救护、无料理者为料理之、无归依者为作归
依、于无洲无渚能为洲渚、无趣向者为示趣
向。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能为众生
之所依止。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喻
大药树。何等为十?所谓如大药树——名曰善见——
疾病众生随意得用,根、茎、枝叶、皮肉、华果,若
见、若嗅、若尝、若触,无不痊愈。善男子!菩萨若
尔,从初发心见诸众生为诸烦恼种种疾病,
布施治疗、戒、忍、精进、禅定、般若,若得见闻菩
萨功德、若得亲近、若得其味,病无不差。善男
子!如是,菩萨具是十法,喻大药树。

「善男子!菩
萨摩诃萨具足十法,福业相应。何等为十?所
谓于三宝处随力治理;于诸众生有疾病者
布施汤药;于饥馑者布施饮食;若有众生寒
热所逼,施其温凉;于和上阿阇梨深心供养、
恭敬承事;于诸同学礼拜奉迎送去,合掌问
讯,作和睦事;处处建立伽蓝园林,应时布施
米谷、财物及诸仓库;于诸奴婢、仆使、下隶施
其饮食、衣裳、汤药而拥护之;时时往诣持戒
多闻沙门亲近礼拜。善男子!如是,菩萨具是
十法,福业相应。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
法,善能变化。何等为十?所谓于一佛刹不动
不摇,则能遍于诸佛刹土咨禀如来;于一佛
刹不动不摇,往诣无量诸佛刹土就彼听法;
于一佛刹不动不摇,往诣诸佛无量刹土供
养承事彼佛世尊;于一佛刹不动不摇,往诣
诸佛无量刹土行菩提行,令得满足;于一佛
刹不动不摇,往诣诸佛无量刹土,彼土菩萨
成等觉时诣彼供养、恭敬、礼拜;于一佛刹不
二谛品第六¶ 第 276a 页 T16-0276.png
动不摇,往诣无量诸佛刹土现自成佛;于一
佛刹不动不摇,往诣无量诸佛刹土转正法
轮;于一佛刹不动不摇,往诣无量诸佛刹土
现般涅槃;于一佛刹不动不摇,往诣无量诸
佛刹土,彼有众生应得度者悉为变化,作诸
神通令得度脱,虽作变化而无思惟、亦无分
别。」

降伏一切障碍菩萨言:「世尊!云何菩萨作
诸变化?云何不思惟?云何无分别耶?」

佛言:「善
男子!我今为汝说于譬喻。如此日、月照了四
洲,为是众生而作利益,而是日、月无有思惟
亦无分别。以光明故利益众生,但以过去业
行、因缘、果报故,有如是日、月利益事生。善男
子!菩萨亦尔,虽作变化利益众生,皆无思惟、
悉无分别,不作功用运是业行。所以者何?是
等变化皆由菩萨善业因缘之所成故。菩萨
于因地中行菩萨时发弘誓愿,以本愿力而
不思惟亦不分别,生诸变化不加功用。

「善男
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速得成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何等为十?所谓万行,具如前说。
夫万行者,布施具足、戒品具足。言戒品者,不
隙、不杂、不瑕、不玼,过于声闻、缘觉戒品,清净
明白。戒品具足、忍辱具足、精进具足、禅定具
足、善慧具足、善巧方便具足、善愿具足、诸力
具足、微妙甚深正智具足、所修妙智具足。不
共一切声闻、缘觉,过其境界,从于菩萨初地
以上乃至九地,过境界故。善男子!菩萨具
足十法,速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乘宝云经》卷第六
二谛品第六¶ 第 276b 页 T16-027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