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四节 元
第四节 元 第 x 页
第四节 元
郝经(1223—1275)
黄鹤楼
江汉天西倾,断岸蹙寒雪。石城踊高楼,瞰临势悬绝。云梦吞八九,沅湘在眉睫。层轩掩石镜,更欲压大别。千帆落山巅,万樯拥舟楫。中天卷晴岚,不与人世接。缥缈多飞仙,超摇有遗迹。前缶黄鹤来,重与添颜色。丹梯插青空,万丈生金碧。闻说吕洞宾,题诗满新壁。至今起香雾,怪字人不识。仙语龙蛇乱,醉墨江山湿。有时横长笛,吹落汉阳月。洞庭与彭蠡,一声勿穿彻。我方溷戎马,对面兵尘隔。焉能载酒上,云间觅仙客。当年秃发翁,几回唤李白。不见狂处士,亦为重嗟惜。高贤共长往,矫矫不可得。落日听江声,西风冷萧索。
《全元诗》
陈孚(1240—1303)
黄鹤楼歌
嶪嶪乎黄鹤之楼兮,突起乎天之东南。吾不知其几百尺兮,踞石磴而仰望,眩金碧之耽耽。手扪星汉如可近,但见天飙吹发寒鬖鬖。瞿唐三峡之波涛汹涌訇击而下兮,雷声怒撼于江潭。忽绕城以北汇,净若万顷之清蓝。楚山数点鸾腾蛟跃兮,碧影倒浸乎烟岚。残霞似落未落兮,蒲猎猎以风偃,柳袅袅以露含。武昌亭台一十万,瓦光参差浮楩楠。下视十二之衢兮,炫服士女,东西行者,藐蠕蠕之吴蚕。黄鹤之仙人,霓冠青瑶簪。御绛旌于列缺倒景兮,偶见我以大笑,欲驻我之征骖。攀东溟之博罗曜,折西极之优钵昙。饮我以蒲萄鸭头之绿兮,侑以洞庭之苍柑。洞庭帝子鼓轩辕之瑟兮,舞干戚而撞宫函。白也挟赤鲸以旁睨,崔颢怩缩而不敢以谈。浩浩乎万丈之气兮,长虹横空夭矫而方酣。下蟠黄之舆,上斡玄之堪。安得挽招摇以酌元气兮,妙太极而函三。慨彼在昔,如焚如惔。陶司马之狂悖,庾大令之贪惏。鹦鹉之洲何罪而戮,赤壁之矶何功而戡。吾岂若二三子,斲昆仑之璞兮,轻蹈夫太阿之镡。飞来兮黄鹤,跨汝从兮彭聃。
《陈刚中集》
鄂渚晚眺
黄鹤楼前木叶黄,白云飞尽雁茫茫。橹声摇月归巫峡,灯影随潮过汉阳。庾令有尘污简册,祢生无土盖文章。阑干只有当年柳,留与行人记武昌。
《陈刚中集》




冯子振(1257—1327)
题黄鹤楼
鹤楼千尺倚晴阑,大别山前舞峻鸾。昨日英雄无问处,依然江汉涌波澜。
《全元诗》
刘诜(1268—1350)
和龙麟洲题黄次翁黄鹤楼图
孙曹百战何在,大江千载狂澜。谁倚楼头呼鹤,秋风落日危阑。
《全元诗》
萨都剌(1272—1355)
大别山
落日在平地,苍茫吴楚秋。人随孤鹤远,天共九江流。风物吞淮海,楼船下鄂州。凭高一登眺,不尽古今愁。
《全元诗》
揭傒斯(1274—1344)
梦武昌
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铺七泽流。鼓角沉雄遥动地,帆樯高下乱维舟。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
《全元诗》

周霆震(1292—1379)
至正十二年壬辰正月武昌失守
黄鹤楼前帝子宫,古来形胜控江东。运筹要害无豪俊,流祸颠厓总寇戎。天马西来勋可树,河冰北度驿谁通。一壶或负千金重,白发丹心愧少同。
《全元诗》
余阙(1303—1358)
黄鹤楼
嶕峣黄鹄岭,岿巍构楚材。澄江环画楯,连城抗铅阶。雕衡朱鸟峙,渊井绿荷开。隐见长沙渚,想望阳云台。晴霄一仰止,轮奂信美哉。淮南傥好道,日夕化人来。
《全元诗》
释大圭(1304—1362)
题黄鹤楼图
仙楼缥缈隔蓬莱,黄鹤西飞竟不回。倚遍栏干秋水阔,征帆一叶汉阳来。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丁鹤年(1335—1424)
黄鹤楼
半空金碧何代楼,仙人鹤驾曾一游。雕槛看云楚山晓,珠帘卷月湘江秋。楼前云月长无恙,祢赋崔诗角清壮。西风忽动庾公尘,仙人仍归九天上。
《全元诗》
次块翁中秋诗韵
西风黄鹤旧矶头,皓月中分此夕秋。乌鹊无依频绕树,鱼龙有喜竞乘流。烟云尽卷天逾大,河汉低垂地欲浮。拟买桂花陪胜赏,老来佳句恐难酬。
《全元诗》
汪广洋(?—1379)
癸卯秋大军围武昌予极欲一登黄鹤楼不数日复命还建业莫遂所怀乃赋七言以寄予

武昌城头黄鹤楼,爽垲迥挹西南州。嶓江岷江于此合,古人今人无限游。天际一帆悬宿雨,云边万木下高秋。赋诗横槊慷慨事,笑指阑干近斗牛。
《全元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