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五节 明
第五节 明 第 x 页
第五节 明
管讷(1322—?)
黄鹤楼
黄鹤西飞去不回,青山高栋自崔嵬。当年卖酒人何在?今日题诗客又来。舟系城边官柳发,笛吹江上野梅开。白云只在阑干外,安得乘之遍九垓?
《黄鹄山志》
杨基(1326—1378后)
雪中登黄鹤楼
洪武癸丑腊月十一日夜抵武昌,是夜风雪交作,向晓雪深二尺,因登楼赋此。黄鹤楼前水平岸,春雪当空水撩乱。东风知我欲登楼,助以琼瑶作奇观。昔人黄鹤去不回,我骑白凤横江来。遥看历历汉阳树,一色尽是梨花开。人间何处最奇绝?百尺阑干满江雪。气压滕王阁下云,兴高庾亮楼中月。瀛洲咫尺非难到,鹤背琪花落乌帽。载酒谁能问谪仙?题诗未必无崔颢。江山得此清无敌,顷刻银蟾荡瑶碧。更着仙人紫绮裘,卧听吕岩吹铁笛。
《眉庵集》
雪中再登黄鹤楼
平生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武昌连日雪,日日醉登黄鹤楼。楼前绝景冠今古,况有缤纷雪花舞。玉树参差认汉阳,银洲浩荡迷鹦鹉。江头儿女走欲颠,谓我自是骑鹤仙。白云飞尽黄鹤去,此景不见三千年。我拍阑干为招手,世上神仙果何有?桃李非无顷刻花,江湖亦是逡巡酒。他日重来五百春,楼前花草一番新。相逢不识纯阳子,何用重寻回道人?
《眉庵集》




高启(1336—1374)
题武昌魏孝廉盘所藏画
楚山远吐参差碧,虚阁开临系船石。沙树凋时鄂渚秋,江鸥没处湘潭夕。阁中幽人坐读书,书声入水惊龙鱼。欲吹短笛相寻去,黄鹤矶头好待予。
《高青丘集》
刘琏(1348—1379)
登黄鹤楼识兴
巍巍楼阁势凌空,占断湖南万仞峰。绕槛江涵千顷绿,入帘霞衬八窗红。云移山色晴开画,风送鲸音夜扣钟。仙弄数声无孔笛,梅花吹落月明中。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黄福(1362—1440)
过武昌
城头黄鹤楼,城外鹦鹉洲。觚棱出汉表,葭菼分江流。栖栋白云暮,接天芳草秋。我来吟不尽,沽酒载行舟。
《明诗综》
夏原吉(1366—1430)
登黄鹤楼
黄鹤高楼郡城外,黄鹤去后曾来不?江山万古复万古,草木一秋仍一秋。崔颢有诗人少和,仲宣无事何多忧。呼童携我船内酒,来此邀取仙人讴。
《夏原吉集》
王称(1370—1415)
登黄鹤楼
迢迢江上楼,飞构梯层穹。黄鹤何年来?结巢白云中。仙人整羽盖,一往无遗踪。瑶笙紫河车,潇洒余天风。至今启重关,呵守虎豹雄。雕檐敞白日,阑槛标晴虹。我因驻旄节,登攀兴何穷。神行万物表,目送双飞鸿。依依烟际帆,远落三湘东。霜清楚天碧,树尽荆门空。长辞愧祢生,高兴怀庾公。落日下楼去,烟水青濛濛。
《黄鹄山志》
卞荣(1419—1487)
登黄鹤楼
青山如鹄欲飞翔,昔有层楼依翠冈。霄汉遥连星斗近,湖湘俯瞰海天长。千年胜迹传黄鹤,几代荒凉对夕阳。柏子阴森旧游径,一回经过一回香。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何乔新(1427—1502)
寄怀黄鹤楼
黄鹤高楼渺烟雾,黄鹤飘飘不知处。我曾凌风登此楼,但见苍茫汉阳树。我闻羽士徐佐卿,化为黄鹤朝太清。云衢偶尔中金镞,戛然惊飞入杳冥。锦袍仙人昔曾到,醉眼摩挲睨晴昊。倚阑招鹤鹤不来,槌碎琼楼委荒草。楼前大别高崔嵬,楼下长江滚滚来。仲谋孟德今何在?空遗陈迹后人哀。我本芙蓉城里客,谪在尘寰归未得。月明黄鹤倘来翔,便欲乘之溯空碧。
《椒邱文集》

沈周(1427—1509)
黄鹤楼
昔闻崔颢题诗处,今日始登黄鹤楼。黄鹤已随人去远,楚江依旧水东流。照人惟有古今月,极目深悲天地秋。借问回仙旧时笛,不知吹破几番愁。
《尧山堂外纪》
陆渊之(明成化二年进士)
黄鹤楼
落日江流带女墙,飞楼百尺俯苍茫。筵前却怪当年事,鹦鹉何缘到楚乡?
《明诗综》
董朴(明成化二十年进士)
登黄鹤楼
今古人多悦此楼,湖湘胜概可全收。吴山远与楚山会,汉水始同江水流。梦想每嫌尘俗扰,登临犹有庙廊忧。眼中最喜金陵客,欲占风光却早休。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李应祯(1431—1493)
登黄鹤楼
荆州倦客赋登楼,不似吾今在鄂州。远地岂无乡土念,佳时难得故人游。青山老去从今日,黄鹤归来定几秋。还约凤凰台上伴,临风酾酒更椎牛。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沈钟(1436—1518)
登黄鹤楼 二首
武昌形胜雄天下,有此江山有此楼。开创元来凭造物,登临近复属名流。诧闻仙洞棋声响,笑指烟波泡影浮。忽忆祢衡鹦鹉赋,漫将杯酒酹荒洲。
黄鹤楼高俯大江,此江刚被此楼降。重檐倒影平临岸,逆浪飞花直打窗。访古漫呼苍树问,凌空会借白云扛。一从崔颢题诗后,名在乾坤孰与双?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沈晖(1439—1518)
登黄鹤楼
黄鹤西飞几度秋,江边犹有旧时楼。高凌霄汉三千丈,俯视湖湘二百州。往事已随流水逝,吾徒今得及春游。雪消巴蜀江波阔,云散荆潭楚树稠。柳陌花村南北岸,风帆烟棹往来舟。野田草长驱长犊,浅渚沙明戏白鸥。丙穴鱼肥共玉脍,宜城酒熟泻金瓯。醉翁雅共滁人乐,范老兼怀天下忧。诏赐双龙惭自忝,栋危五凤倩谁修。眼前有景还堪赋,莫道崔诗在上头。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陈璚(1440—1506)
登黄鹤楼
目穷千里眺重楼,满地江湖日月浮。黄鹤白云空有望,青山绿酒自相留。漫寻吕叟游方外,不许崔诗在上头。行乐及时真一快,我来叨宴正逢秋。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李东阳(1447—1516)
寄题黄鹤楼柬秦国声都宪
扁舟我忆江头泊,曾上高楼访黄鹤。仙踪恍惚不足论,俯视渊澄仰寥廓。山根杈丫若天凿,栋宇参差连地络。断岸秋横赤壁矶,惊涛夜溅观音阁。衡岳云开鸿雁峰,洞庭水落鱼龙宫。使槎官棹日来往,其上或与银河通。鹄飞已识圆方势,鹏击似起扶摇风。旧游仿佛不再到,前日少年今老翁。江东才子中台彦,万里乾坤迹应半。碧嵩青岱几停车,楚水荆山一挥翰。登斯楼也记须成,望美人兮天不见。昼日偏明豸绣衣,炎天不改冰霜面。凭将激浊扬清手,坐使澄江净如练。归云倦鸟亦何心,目送高飞入霄汉。
《李东阳集》
陈雍(1451—1542)
登黄鹤楼 二首
高怀未惬子长游,西楚遐观有此楼。云梦洞庭天上下,白云黄鹤影沉浮。诗从崔后谁堪继,酒到陶前醉始休。登眺底须伤往事,共君忘却客边愁。
仙驭飞来一鹤黄,至今遗事重兹方。楼头铁笛千秋月,江上云帆几夕阳。鄂渚清风醒客梦,汉川流水送年光。明朝又是东西别,莫惜当年劝酒觞。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邵宝(1460—1527)
分题黄鹤楼送少参丁元德赴湖南
大夫能赋爱登楼,五月云帆到鄂州。广汉长江俱万里,白云黄鹤已千秋。吴人猎远兼苍野,夏后祠荒带碧洲。他日甘棠应此是,有诗须向壁间留。
《容春堂集》
寄题黄鹤楼
片云不向琴台泊,鹗渚飞来共黄鹤。黄鹤千年尚未归,惟见高楼倚寥廓。有矶巀嵲非人凿,矶上临观何绎络。长史杯缘庾老停,谪仙笔为崔郎阁。内方迤逦大别峰,远树中开夏后宫。朝宗江汉直趋海,天津地脉应流通。登高能赋亦余事,天子有使将观风。西涯老作动千古,白首载歌还沈翁。都台驻节吾乡彦,五十功名犹未半。不转常持匪石心,无涯每出如流翰。匡庐云隐具区涛,我放扁舟君不见。清秋贻我洞庭歌,手墨新题溢缄面。君诗原是杜中人,吏在汉廷称老练。冯君莫向栋边悬,恐露精光射星汉。
《容春堂集》
秦金(1467—1544)
登黄鹤楼
白云黄鹤俱陈迹,突兀乾坤见此楼。山色过江青莽莽,笛声吹月晚悠悠。巴荆地控无三国,蓬岛天连有十洲。一笑清虚风俯仰,漫凭杯酒送闲愁。
《凤山诗集》
黄鹤楼次李西涯阁老韵见寄
黄鹤枕江江外泊,楼外横空有孤鹤。万里乾坤一望中,景象苍茫胸次廓。古洞岈犹鬼凿,朱帘斜映青丝络。鹦鹉洲寒月满台,汉阳树暝云连阁。烟岚紫湿芙蓉峰,蓬莱飞堕神仙宫。翻书无尘白日静,乘槎有路青霄通。神游八极匪汗漫,毛骨飒爽凌天风。潇湘逶迤悲帝子,樊口幽绝留坡翁。题名总见金闺彦,个中风月平分半。云鹤谁降绝代词,龙蛇或出惊人翰。旬宣蹇我来何迟,突兀燕楼骇新见。忧乐常关范老怀,霜铁宁改赵公面。天开画图真奇哉,失却丹青披素练。北望君门思渺然,万古朝宗此江汉。
《黄鹄山志》
王守仁(1472—1529)
梦游黄鹤楼奉答凤山院长
扁舟随地成淹泊,夜向矶头梦黄鹤。黄鹤之楼高入云,下临风雨翔寥廓。长江东来开禹凿,巫峡天边一丝络。春阴水阔洞庭野,斜日帆收汉阳阁。参差遥见九疑峰,中有巀嶪重华宫。苍梧云接黄陵雨,千年尚觉精神通。忽闻孤雁叫湖水,月明铁笛横天风。丹霞闪映双玉童,醉拥白发非仙翁。仙翁呼我金闺彦,尔骨癯然仙已半。胡为尚局风尘中?不屑刀圭生羽翰。觉来枕簟失烟霞,江上清风人不见。故人仗钺镇湖襄,几岁书来思会面。公余登眺赋词葩,醉墨频劳写缃练。写情投报愧琼瑶,皓皓秋阳濯江汉。
《黄鹄山志》
唐锦(生卒不详)
题黄鹤楼次李西涯少师韵寄凤山院长
扁舟鄂渚连宵泊,一樽聊伴楼头鹤。月光照人如镜明,水色涵空更澄廓。楼背小亭白石凿,裂处似有藤萝络。欲将胜致付毛生,掌中酒杯且权阁。凌晨历览周遭峰,村歌野曲鸣商宫。官清万口诧奇遇,民隐九重偏易通。战马千群卧芳草,山川百二皆春风。濒江小歉亦偶尔,全活正赖青州翁。中台大夫南国彦,胸中石渠有其半。经纶余滴洒秋风,流水行云看染翰。名楼秀句两争雄,千载题诗今再见。凭栏独把庙堂忧,举头懒识江山面。酒酣携笛傍梅花,吹彻楚云飞碎练。不须高语惊星辰,声名久已登霄汉。
 《黄鹄山志》
李梦阳(1473—1530)
武昌
武昌城北大江流,沱水夹城鹦鹉洲。楚蜀帆樯风欲趁,蛟龙涛浪暮堪愁。青烟自没汉阳郭,新月故悬黄鹤楼。无限往来伤赤壁,三分轻重本荆州。
《空同集》
夏口夜泊别友人
黄鹤楼前日欲低,汉阳城树乱乌啼。孤舟夜泊东游客,恨杀长江不向西。
《空同集》
黄衷(1474—1553)
乙酉冬宴客黄鹤楼用崔韵
鄂城自昔登临地,崔咏何年擅此楼。总有才华多役役,只应江水付悠悠。天开诗客阴晴景,木落渔家远近洲。形胜不殊风物异,谩堪笳鼓散清愁。
《矩洲诗集》
陈洪谟(1474—1555)
黄鹤楼次韵
几年不到层楼上,此日重修喜落成。细雨城中车马迹,夕阳江上棹歌声。晴川芳草诗应好,玉笛梅花兴独清。一目乾坤万余里,开筵宁厌酒重行。
《石仓十二代诗选》
黄鹤楼次西涯阁老韵简中丞秦公
细雨江城秋澹泊,一樽何处堪携鹤。选胜重来近十年,虚楼视昔还恢廓。两山矗立谁疏凿,万壑惊趋犹脉络。壮势平吞白帝城,寒光远带湘妃阁。雕甍绣闼俯苍峰,水波摇泄芙蓉宫。几家弦管廛居密,千里舟航贡道通。铁笛声孤时对月,蒲帆影乱晚随风。迎门花鼓来仙客,入画青蓑羡钓翁。把袂同游皆国彦,锦席高张叨我半。凭栏触景各抽毫,摛词谁复过王翰。楣间高扁少师章,海若天吴骇吾见。中丞更续郢中歌,玉斝琼杯照人面。况说绥怀动隐忧,民情吏治精而练。二公声望将无同,屹屹斯楼并霄汉。
《石仓十二代诗选》
顾璘(1476—1545)
题黄鹤楼
黄鹤仙人身姓谁?空传崔颢旧题诗。云荒赤壁周瑜垒,江绕青山夏禹祠。浮世古今空洒泪,高台歌舞几衔卮。天寒月白孤鸿远,徒倚阑干送目迟。
《黄鹄山志》
朱应登(1477—1526)
黄鹤楼宴集次答李子承裕之作 二首选一
把酒江楼坐不归,高情向我重相违。路通滇海人南去,山近衡阳雁北飞。避世每思詹尹卜,解嘲谁讶子云非。相将更上层梯立,闲看浮云蔽晚晖。
《凌溪先生集》
徐祯卿(1479—1511)
与江夏尹饯于舍人
未有干戈地,能令栋宇全。乾坤余壮观,荆楚郁山川。鹤唳寥天迥,江深禹庙前。舟樯控南北,节镇此旬宣。令尹乘时暇,使君同祖筵。炎蒸飘不到,虚爽境何偏。乃继登临迹,空怀作者贤。风烟一回首,今古共凄然。握手将安适,经秋未拟旋。迢迢沙际月,遥忆桂阳船。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夏言(1482—1548)
秦凤山招饮黄鹤楼次西涯公韵
武昌城头画船泊,城上高楼起黄鹤。银榜孤悬逼太清,朱甍下瞰临寥廓。参差石势傍岩凿,控带城连井络。矶下潭深鲛杵鸣,槛前水落渔舠阁。青天飞来凤凰峰,赤霞掩映仙人宫。烟涛微茫溟海接,云气翕忽蓬莱通。四时帘卷楚天雨,万里帆开巫峡风。仗钺欣逢凤山老,题诗共忆西涯翁。春日登临尽才彦,授简挥毫酒行半。自惭衔命事奔走,敢为升堂扫词翰。白云黄鹤向来闻,晴川芳洲今始见。天开壮观自千古,地拥雄都当一面。已看黎庶乐升平,近喜强兵休训练。多暇来时又一时,转见高情属江汉。
《黄鹄山志》
毛伯温(1482—1545)
登黄鹤楼
昔年简读阳春句,此日真登黄鹤楼。今古荆衡云杳杳,乾坤江汉水悠悠。万家烟火晴连屋,千里帆樯晚泊洲。直北长安重回首,楚天燕月总关愁。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次中丞秦公和西涯阁老韵
扁舟昨向城西泊,缥缈飞楼表黄鹤。仙踪杳杳不可寻,万里清风振寥廓。滨江石壁本天凿,内方大别相联络。春涛带雨溅渔矶,秋月摇波明佛阁。纵观八极展眉峰,朗吟一曲谐商宫。烟开芳树鹦洲出,云没飞甍鸟道通。高明岂在壮形胜,虚旷时复观民风。长衢花柳走稚子,破屋蓬蒿坐老翁。今古登临总英彦,东西南北平分半。江湖廊庙感希文,莼菜鲈鱼思张翰。凤山先生天下豪,平生仰止今方见。青天白日照丹心,穷谷深山惊铁面。文章孔氏得其传,法律汉庭称老练。甘棠几树直楼阴,霜干虬枝拂层汉。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何景明(1483—1521)
舟次汉阳
使客舟从汉口来,武昌城对汉阳开。千年洲在空流水,百尺楼高锁旧台。太白未轻崔颢句,老瞒元妒祢生才。山川不尽豪华兴,落日烟江思转哀。
《大复集》
送卫进士推武昌
少年佐郡楚城居,十郡风流尽不如。此去且随彭蠡雁,何须不食武昌鱼。仙人楼阁春云里,贾客帆樯晚照余。大别山前江汉水,画帘终日对清虚。
《大复集》
廖道南(?—1547)
题黄鹤楼小景
黄鹤飞来凌紫烟,汉江春水碧连天。悬知仙子登楼兴,多在红云帝座边。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黄鹤楼留别许督学伯诚
千仞飞楼凌紫烟,重城阁道入青天。樽前日月低红树,槛外星辰拂绮筵。石镜秋悬黄鹤梦,金沙风起白龙眠。已从北极瞻南斗,更望中台接上玄。
《黄鹄山志》



杨慎(1488—1559)
登黄鹤楼
江上危楼海内名,登临不尽古今情。风前估客蒲帆影,夜半仙人玉笛声。春水雪消巴子国,烟波晴接汉阳城。东南暇日多嘉会,笑指浮云望太清。
《升庵集》
罗洪先(1504—1564)
望黄鹤楼
黄鹤楼前秋水长,江天北望远苍苍。白云千载归何处?此日孤吟自夕阳。蓼已围新睥睨,汀洲犹见旧艅艎。谁家短笛城头起?不为烟波有故乡。
《黄鹄山志》
雷贺(1507—1562)
春日宴集黄鹤楼
鹤去何年尚有楼,芳辰风景趁奇游。晴沙远带春花媚,云阁高悬夜月幽。万里江山称壮丽,百年冠盖叙绸缪。青霄一望长安近,岂是浮云白鹭洲。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宋登春(约1515—1586)
秋日登黄鹤楼怀刘四皋
黄鹤楼前江水流,故人何处木兰舟。双双燕子南飞去,瑟瑟芦花铁笛秋。
《宋布衣集》
李时珍(1518—1593)
黄鹤楼怀古
当年控鹤访神州,独占荆南贳酒楼。百尺倚楼吹玉笛,一生随地换金裘。花翻笔底笼鹦鹉,星落杯中吸斗牛。三万六千消不尽,翩然散发下沧洲。
《黄鹤楼志》
徐学谟(1522—1593)
将适郢城三司诸公饮饯余于黄鹤楼作
兹楼匪往觏,冉冉惊代移。黄鹤恋旧渚,飞甍复参差。余亦縻尺组,历稔欣来斯。山川旷畴昔,超忽纾襟期。于时及春霁,澄景丽以披。英僚集时彦,芳宴挹华滋。行杯展悁勤,振辔枉追随。转睇多因宿,慰情在新知。迢迢汉阳郭,隔岸纷旌麾。云水入夕阴,迟我以驱驰。眷焉蒙惠盼,扳赏未云疲。班马方萧萧,沆漭临路岐。猥忝旬宣寄,空借岁月私。悠悠逐物役,未遑询茕嫠。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吴国伦(1524—1593)
登黄鹤楼 二首选一
黄鹤仙人去不回,汉家楼阁自崔嵬。千帆雨色当窗过,万里江声入座来。云梦天低湘女怨,洞庭叶下楚臣哀。西风何处闻长笛,乱落梅花到酒杯。
《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
张居正(1525—1582)
舟泊汉江望黄鹤楼
枫林霜叶净江烟,锦石游鱼清可怜。贾客帆樯云里见,仙人楼阁镜中悬。九秋槎影横清汉,一笛梅花落远天。无限沧洲渔父意,夜深高咏独鸣舷。
《明诗综》
王世贞(1526—1590)
登黄鹤楼
缥缈高凭崔氏楼,依微西眺祢生洲。天容孤鹤排空上,水合双龙抱郡流。一代真成春雪偈,千年谁识岁星愁。老夫聊玩人间世,任遣浮云黯不收。
《弇州山人四部稿》
张元忭(1538—1588)
雪霁登黄鹤楼
予以腊月廿日涉雪入武昌,恭致玺书于楚藩,有宴。已而赴中丞陈公之招登黄鹤楼,至则张灯矣。中丞公笑曰:“‘昏黑应须到上头’,岂谓今日耶?”明日,雪更甚,藩臬诸大夫复张具楼上,而是日以武闱试骑射,竟夕未散。予度不可待,乃先挈一壶,偕言生登楼命酌。四望皎澈,如坐冰壶。飞禽绝影,惟长江一带淴淴有声,而帆樯时时往来雪浪中,一奇观也。比诸大夫至,则又张灯矣。予私念斯楼为楚中大观,自戊午一登,距今二纪获再登,谓有天幸,而同云累日,曾未睹晴川之胜,岂吕翁妒我耶?又明日,且治行,忽朗霁,乃更买兴独登。命从人旋呼酒未至。而尚逊、寿泉二宗君为先君旧好,并能诗。先是,招予饮不赴,已闻登楼,辄携榼来。向日布坐,晴波与雪岸交映射,堆玉跃金,未足为喻。回视前夕,世界迥别矣。乃大快,击缶作巴人歌,不暇避席于崔、李云。
我入武昌只三日,三度登楼景非一。初来飞雪夜更稠,昏黑犹然到上头。明日重登天未暮,楼头白鹤为我舞。去去千年今复来,毛羽翩翩色非故。戍城鼓角声乍清,江村儿女哗新晴。晓起出门云气开,须臾红旭升瑶台。游思沸涌不可遏,独骞双屐忘尊罍。朱屋故人亦好事,青奴担酒俄然至。便扫晴窗向日坐,才倾数盏心先醉。醉眼偏明忽四望,日光雪色连下上。孤峰隔岸玉嶙峋,一水摇波金荡漾。历历晴川树作花,片片风帆锦浪斜。楼东碧瓦参差见,道是云中帝子家。楚天多雨向少寒,今年腊雪何漫漫!且共酌酒庆三白,莫言使者行路难。但愿四海皆丰年,楼台歌舞人人欢,不独我尔衔杯赓句相敖般!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任家相(生卒不详)
登黄鹤楼
鹤驭仙踪杳未归,江边楼阁势骞飞。千峰似挟灵妃雨,万泒同朝帝子矶。石壁绣痕涵晚照,汀洲芳杜乱春晖。天空一碧浮云净,不使长安望欲微。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藩参金宗师登黄鹤楼偕诸孝廉集作
仙人楼阁枕山腰,十月梅花笛里飘。江绕孤城横大别,秋残芳草问前朝。玄都再入桃先种,石镜曾窥迹未遥。俯尽中原成感慨,兵戈群盗几时销。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李维桢(1547—1626)
登黄鹤楼
江汉萦回鄂渚矶,先朝楼阁已全非。暂携老子胡床坐,一听仙人铁笛归。洲树新含鹦鹉绿,山云旧作凤凰飞。楼头攀鹤来游者,可是苏耽与令威?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郭正域(1554—1612)
黄鹤楼 二首
楼阁重开上女墙,昔人曾此醉为乡。烟横巫峡千山远,雨过潇湘一水长。依旧空中云尽幻,不闻市上鹤曾黄。从教玉笛频吹彻,只恐神仙亦渺茫。
黄鹤高飞去不留,丹梯缥渺锁丹丘。遥连瀛海三千界,似接神仙十二楼。满眼帆樯飞漠漠,一天烟树晚悠悠。却嫌李白少情思,不肯题诗在上头。
《黄鹄山志》
仙枣行
仙枣千年不肯实,一朝结果大如瓜。何来小吏偷啖之,须臾白日飞紫霞。我闻火枣不可得,无乃秦王海中黄布之旧花。不然安期所遗之故核,朱缯红玉围青纱。又闻王母降汉室,玉门仙枣纷如麻。蕊珠满树皱绛雪,金丸缀叶团丹砂。神仙灵药各有分,我欲剥枣手难拿。亭子高高摧飞雨,麟甍碧瓦摇风沙。至今岩畔多老枣,残根剥落缠枯槎。螬啮古藤走绿蚁,蜂飞暗叶藏青蛇。那知不有神仙至,再看老干生黄芽。安得累累扑满地,饱食江城千万家。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林章(1551—1599)
登黄鹤楼作
望里山川是楚乡,美人何处水茫茫?祢衡作客留江夏,赵壹辞家出汉阳。鹤去未知芳草暗,雁来先觉白云凉。倚楼无限西风意,堪与千秋一断肠。
《黄鹄山志》
袁宏道(1568—1610)
罗隐南王章甫小集斋中说旧事偶成
汉江秋净石粼粼,黄鹤楼高不见尘。今日楼台归劫火,眼中犹聚上楼人。
《列朝诗集》
偕王章甫陈公弼登黄鹤楼时章甫子宜卿及
儿子二仲皆从 二首选一
江流千顷蹙云烟,楼阁虽高不似前。画板朱檐遮取尽,争教容纳好山川。
《袁中郎全集》
袁中道(1570—1623)
黄鹤楼
积雪满天地,凭栏竟日留。青山文命庙,芳草正平洲。汉净穿岩出,江雄撼郭流。蚁蜂南北市,凫雁往来舟。黄鹤名相似,丹徒迹可求。如何注水牒,讹作戴公游。
《珂雪斋集》
再游黄鹤楼
买看山水兴犹清,闲逐儿童楼上行。窗外钟声大别寺,杯中堞影汉阳城。峰连建业何曾断,浪接潇湘总未平。小艇犯涛如履地,果然水战利南兵。
《珂雪斋集》
邢昉(1590—1653)
登黄鹤楼故址
昔人乘云在何所?即此江上黄鹤楼。楼前江汉势洞,二水汇合成交流。交流东入海,白云俨相待。谁道云中楼,一朝无复在。武昌杨柳摇葱茜,翚飞翼翼波光炫。佳丽长怜汉女游,繁华易逐江云变。江云来去只悠悠,华栋丹甍不可留。崔嵬一炬随飞电,黄巾之贼令人愁。我向城头履残址,闲寻片碣榛丛里。涌月台书断石苍,仙枣摩挲长不死。仙翁吹笛玉参差,春草偏伤崔左司。笛声杳绝蘼芜尽,况复楼空意转悲。楚塞茫茫空四顾,对岸晴川已非故。萧条更有汉阳城,落日离离几江树。
《黄鹄山志》

张献忠(1606—1647)
题黄鹤楼
滚滚江流去不还,隔断龟蛇不相攀。龟山就譬比李闯,咱老子站在蛇山。
《明史·流贼》
魏耕(1614—1662)
拟李翰林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
我本谪仙翁,亲见东王公。借取卢敖杖,汗漫随春风。寻仙直上黄鹤楼,扁舟系缆潇湘东。黄鹤高楼压荆州,影落洞庭三万秋。凭陵大啸弄明月,崩摧卷入天河流。太守却来相调笑,讥余捶碎黄鹤楼。黄鹤已捶碎,更铲迭嶂倾豪辈。洪涛浩瀚驾青雀,乘风啸傲事沉醉。醉后狂吟《渌水歌》,白云一片遥相对。愿君归汉阳,日日进千觞,锦袍吹玉笙,振笔为文章。若道《鹦鹉》无人赋,试看洲前瑶草芳。
《雪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