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204-051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通旨卷一     元 朱公迁 撰

  天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中庸二十六章)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中庸卒章)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
生焉天何言哉(阳货)

  右以理言在天之天也

  愚谓于穆不已与无声无臭是指其本体言圣人
卷一 第 1b 页 WYG0204-0510d.png
之德与之相配者如此四时行百物生是即其功
化言圣人之教与之相似者如此穆之一字即是
天何言即是无声无臭形容天道之妙皆有为而
发也 又案在天之天天人相对质诸鬼神而无
疑知天也其所知者亦在天之天也

  浩浩其天(中庸三十二章)

  右以理言在人之天也(天人相合)

  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 知其性则知天矣存
卷一 第 2a 页 WYG0204-0511a.png
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尽心上) 思知人不可以不知
(中庸二十章)

  右以理言事物所以然之故也亦曰在人之天(天人相贯)
愚谓此与命以理言者相贯乃众理之总原万殊
之一本即造化而在造化即人心而在人心即事
物而在事物在圣人则与之浑然而为一在君子
则知天属乎知致知求以明乎此也事天属乎行
力行求以合乎此也

卷一 第 2b 页 WYG0204-0511b.png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 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
(梁惠王下)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离娄下)

  右以理言事物所当然之则也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 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并万章上)
富贵在天(颜渊)若夫成功则天也(梁惠王下) 吾之不遇鲁
侯天也(梁惠王下)

  右以分定言

  愚谓此亦在天之天虽以理言而实兼乎气者也
卷一 第 3a 页 WYG0204-0511c.png
故与命以气言者相贯馀凡所谓不怨天与此类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中庸十七章) 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天与贤则
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并万章上)

  右以主宰言

  愚谓凡自天意而言者皆以主宰言孔子重言天
卷一 第 3b 页 WYG0204-0511d.png
厌之及天生德天未丧斯文孟子言天位天职天
禄天未欲平治天下及引诗书所言天作孽畏天
威皆是此类此与命以福祚言者相贯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泰伯) 高明配
(中庸二十六章) 溥博如天(中庸三十一章) 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同上)
右兼形体与理言

  愚案所指之天以形体言而圣人与之相准相配
相似者以理言盖理之天未尝离乎形体之天也
卷一 第 4a 页 WYG0204-0512a.png
馀有专以形体言者易辨此不录

  天地

  建诸天地而不悖(中庸二十九章)

  右以理言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
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
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
卷一 第 4b 页 WYG0204-0512b.png
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
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
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中庸二十六章)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
为大也(中庸三十章)

  右以功化言

  愚案二章皆因论圣人而以天地之道明之但前
章因至诚无息而言故以流行不息者为体发育
卷一 第 5a 页 WYG0204-0512c.png
之盛多者为用后章因小德大德而言故以发育
流行之各有条理者为用发育流行之浑浩无穷
者为体也 又案自天地之道言之则其道为至
极故曰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自道之全体言之
则虽天地亦有不能尽故曰天地之大人犹有所
憾也 馀有专以形体言者易辨此不录

  命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中庸二十六章) 五十而知天命(为政)
卷一 第 5b 页 WYG0204-0512d.png
右以理言指其命之在天者而言也

  顾諟天之明命(大学传首章) 畏天命(季氏)

  右以理言自其命之于人者而言也

  愚谓顾之则无间断圣人之事也畏之则无怠慢
君子之事也

  天命之谓性(中庸首章)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罕)

  右以理言通贯天人而言也

  愚谓中庸正言理而气在其中语则约举其槩也

卷一 第 6a 页 WYG0204-0513a.png
  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万章上)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
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
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尽心上) 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
(尽心下) 君子居易以俟命(中庸十四章) 不知命无以为
君子也(尧曰)

  右以气言兼言气之长短厚薄不齐者

  死生有命(颜渊) 不幸短命死矣 亡之命矣夫(并雍也)
右以气言专言气之长短不齐者

卷一 第 6b 页 WYG0204-0513b.png
  愚谓颜渊蚤死是得气之短者伯牛恶疾是又于
气之短者之中得其乖戾不和者皆于莫之致而
言命若桓魋作乱而果得死则死于桎梏而非正
命矣子夏亦引夫子之说而以命言固非圣言之
本旨也

  得之不得曰有命(万章上)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尽心上)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
命何(宪问) 赐不受命(先进)

卷一 第 7a 页 WYG0204-0513c.png
  右以气言专言气之厚薄不齐者

  愚案赐不受命则专自贫富而言馀三条则通自
穷通得丧而言大同小异也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
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尽心下)

  右以气言兼言气之清浊厚薄不齐者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
卷一 第 7b 页 WYG0204-0513d.png
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尽心下) 夭
寿不贰脩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

  右兼理气言

  愚谓贫贱而知有分则是气富贵而知有品节则
是理此性也有命之说不徇私以灭理是命于理
者我能立之不纵欲以伤生是命于气者我能立
之此修身立命之说二章皆以理御气皆以理制
欲也 又案知命以知言俟命以行言立命兼知
卷一 第 8a 页 WYG0204-0514a.png
行言行法以德行言居易以事理言夭寿不贰即
是知命修身俟之即是俟命合知命俟命即是立
命知命俟命则命在天立命则命在我

  故大德者必受命(中庸十七章) 天命靡常(离娄上) 周虽旧
邦其命维新(大学传二章) 武王末受命(中庸十八章) 峻命不
易 惟命不于常(并大学传十章)

  右以福祚言

  愚谓此与天以主宰言者相资天心之所向即天
卷一 第 8b 页 WYG0204-0514b.png
命之所在也若永言配命则又略兼天理而言之
故配命二字与求福对 馀有躯命辞命命令之
命不具

  性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公冶)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
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
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尽心上) 成已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中庸二十五章) 尽其
卷一 第 9a 页 WYG0204-0514c.png
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
事天也(尽心上)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中庸二十七章) 仁之
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
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尽心下)
右言性自理而言(非专论性)正言人心之理而事物
之理在其中也

  愚案子贡举夫子所言之大凡则汎以人心之理
言之也孟子以性之全体言故谓仁义礼智根于
卷一 第 9b 页 WYG0204-0514d.png
心子思即诚之体用言故以仁知皆为性之德谓
之德性者本其得于天而言也谓之性之德者自
其蕴诸我而言也尊之则为存心之事知之养之
则为知行兼尽之事知其有性而不谓之命则为
以理御气之事

  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于智
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
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
卷一 第 10a 页 WYG0204-0515a.png
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
可坐而致也(离娄下)

  右言性自理而言(非专论性)通言事物之理而人心
之理在其中也

  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尽心上)

  右言性自理而言(非专论性)专主吾身之理言之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大学传十章)
右言性自理(非专论性)自其所𤼵而言之也

卷一 第 10b 页 WYG0204-0515b.png
  愚谓此本是情而谓之性者情近乎私故以性言
之亦以见情之根乎性而非二物也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
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尽心下) 动
心忍性(告子下)

  右言性自气禀食色而言非专论性

  愚谓不谓性兼为富贵贫贱者言之动心忍性专
为困穷患难者言之

卷一 第 11a 页 WYG0204-0515c.png
  以上皆非特地论性而推其语意脉络则所谓性
者各有所指也

  孟子道性善(滕文公上) 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
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
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
之性犹人之性与 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
为仁义犹以把柳为杯棬孟子曰子能顺把柳之性而
以为杯棬乎将戕贼把柳而后以为杯棬也如将戕贼
卷一 第 11b 页 WYG0204-0515d.png
把柳而以为杯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
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性犹湍水也决诸东
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
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
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
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
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
性亦犹是也 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
卷一 第 12a 页 WYG0204-0516a.png
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
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
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
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
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
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
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
卷一 第 12b 页 WYG0204-0516b.png
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
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
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
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并告子上)
右孟子论性专以理言告子之徒论性专以气言(专
论性)

  愚谓此皆特地论性者然于告子生之谓性则折
之性犹杞柳则责之皆引而未发之辞也湍水之
卷一 第 13a 页 WYG0204-0516c.png
说则略加辨明发其端矣犹未尽其蕴也及公都
子连引三说以质其疑然后究言之而向之所以
语告子者其旨益明盖告子不求诸心故孟子之
言略公都子笃信孟子故孟子之言详也食色一
章亦皆折之之语但其意则专辨义外之非故与
此四章不同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

  右兼气质言

卷一 第 13b 页 WYG0204-0516d.png
  天命之谓性(中庸一章) 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
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中庸二十二章)
右兼人物言

  愚谓对相近之性而言则天命之性为天地之性
对性善之性而言则天命之性以理言而气在其
中盖率性谓道是理之同也修道谓教以气之同
也至诚尽性章以己之性对人物之性而言之则
性之本虽同而气禀则有不可得而同者矣

卷一 第 14a 页 WYG0204-0517a.png
  自诚明谓之性(中庸二十一章) 尧舜性之也(尽心上) 尧舜性
者也(尽心下)

  右以天理自然而言

  愚谓此性字非指性而言乃所以性其性也但性
之性者是性其性诚明谓性是性其诚指其人而
言曰性者自其率性而言曰性之

  仁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尽心下) 仁者人也亲亲为
卷一 第 14b 页 WYG0204-0517b.png
(中庸二十章)

  右以天理言仁者人身之天理也

  愚谓子思以生理言孟子以所以为人之理言子
思欲人推之而有序孟子欲人体之而不违生理
即天地生物之心所以为人之理即器中之道物
中之则也 又案脩道以仁以仁之全体言仁者
人也以仁之名义言亲亲为大以仁之事实言

  仁人心也(告子上)

卷一 第 15a 页 WYG0204-0517c.png
  右以德性言仁者本心之全德也(北溪陈氏谓此以理言双峰饶氏谓
此以性言)

  馀如巧言令色鲜矣仁是儆戒学者之辞我欲仁
斯仁至矣是勉进学者之辞而所谓仁者皆以德
性言也 又如尊爵安宅之语亦是就德性而形
容之若论其章旨则矢人岂不仁一章是汎以仁
道言不得谓之专以德性言也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述而)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
卷一 第 15b 页 WYG0204-0517d.png
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 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
禦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孟武伯问
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
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
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并公冶)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

  则吾不知也(宪问)

卷一 第 16a 页 WYG0204-0518a.png
  右以成德言仁者心德之全也(陈氏谓此以心言饶氏谓此以德言又谓
此以尽性言)

  愚承先君子之教曰仁之一字以成德言者不易
言盖无所不体而自然不息者圣人也能全体之
而不免有息者亚圣者也体之未必能全而息之
之时又多者仲弓子路以下是也若原宪之克伐
怨欲不行而遽以为仁则非惟未加不息之功而
实不知全体之妙矣斯义也双峰饶子发其端云
卷一 第 16b 页 WYG0204-0518b.png
又案指仁之全体而言则为自然之德性自人

  能全体不息之而言则为体道之成德此皆专言
之仁皆可谓之以德言也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雍也)

  右以其爱之所存而言

  朱子曰克己复礼是心之德立人达人是爱之理
愚谓此自仁者之心主乎爱之理而形容之非指
爱之见于外者故集注以为状仁之体意与子贡
卷一 第 17a 页 WYG0204-0518c.png
无加诸人者同皆是以己及人之仁但夫子是顺
言其所欲子贡是反言其所不欲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公孙丑上) 恻隐之心仁也(告子上)
右指其爱之所𤼵而言(亦曰以用言)

  馀如肫肫其仁亦是此类是则偏言之仁也若孟
子言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此又因
其所𤼵主乎扩充之功而言也

  亲亲仁也(尽心上又告子下) 仁之实事亲是也(离娄上) 仁者
卷一 第 17b 页 WYG0204-0518d.png
人也亲亲为大(中庸二十章)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

  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
右以其爱之所及而言(亦曰以用言亦曰以道言亦曰以事实言)
愚谓爱亲是爱之所由立爱人爱物是爱之所由
施皆偏言之仁也 彭氏(名圭字孟圭)曰亲亲仁也与
仁之实是指良心之著见而言之其馀则自推行
仁道而言之

卷一 第 18a 页 WYG0204-0519a.png
  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
仁又何怨(述而)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
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 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
何也曰仁也(告子下)

  右以事言

  愚案孔子许三仁夷齐是就其处事处许之以仁
孟子许三子是就其存心处许之以仁孔子是因
其处事而知其心之仁孟子是因论出处而引三
卷一 第 18b 页 WYG0204-0519b.png
子之事以明仁人之心也然夷齐三子迹无可疑
三仁之事则似反乎仁而实得乎仁故集注之说
各不同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罕) 为人君止于仁(大学传三章) 苟
志于仁矣无恶也 观过斯知仁矣 仁者安仁知者
利仁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并里仁上) 志士仁人无求生
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
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卷一 第 19a 页 WYG0204-0519c.png
如乐何(八佾)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
之有也(尽心下)

  右兼人心事理言(亦曰汎以仁道言)

  愚案子罕言仁是汎举其大槩若杀身成仁则就
死生患难而言之安仁利仁君子去仁则就富贵
贫贱而言之此皆即其处事言而存心在其中其
馀六条则自存心言而处事在其中皆专言之仁


卷一 第 19b 页 WYG0204-0519d.png
  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右以质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
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
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并渊)颜 能近取譬可谓仁
卷一 第 20a 页 WYG0204-0520a.png
之方也已(雍也)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 问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雍也)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
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
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 仁者其
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
得无讱乎(颜渊)

  右以学言(亦曰以用功言)各因其人而言之也
卷一 第 20b 页 WYG0204-0520b.png
愚谓告颜冉者使之全其心之德告子贡者使之
充其爱之理于樊迟子张则兼人心事理而言之
于司马牛则即其德之一端而言之盖资质有不
同所以教之亦不同而皆彻上彻下之道也 又
案颜冉之所闻者为仁之道其馀四子之所闻者
求仁之方若子贡问为仁夫子告以事贤友仁则
又为为仁之资与此不同盖此类欲人反求诸己
彼则从其求辅于人也

卷一 第 21a 页 WYG0204-0520c.png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依于仁(述而) 君子无终食之
閒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强恕而行求仁
莫近焉(尽心上) 力行近乎仁(中庸二十章) 博学而笃志切
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右以学言(亦曰以用功言)汎为学者而言之也
愚案依于仁与造次颠沛必于仁是欲其不息之
也仁为己任死而后已是既欲其全体之又欲其
卷一 第 21b 页 WYG0204-0520d.png
不息之也力行强恕则由此而可体夫天理之公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则自可不失其本心之德所
以至之者虽不同及其至焉则一也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子路)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泰伯) 一家仁一国兴仁(大学传九章) 民焉有不仁者乎(尽心
上)

  右以民俗言

  愚谓此皆在上位者化民成俗之事而功效有迟
卷一 第 22a 页 WYG0204-0521a.png
速气象有小大不同菽粟如水火则富之之功其
馀则皆教之之功也里仁为美亦以民俗言而其
意则专言在下位者择乡之事故与此类不同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
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雍也)为天下得人者谓之
(滕文公上)

  右以功用言(亦曰以事功言)极其大者而言之也
愚谓博施济众者圣人之所病为天下得人者圣
卷一 第 22b 页 WYG0204-0521b.png
人之所能故曰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
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
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
渎而莫之知也(并宪问)

  右以功用言(亦曰以事功言)因其所至而许之也
卷一 第 23a 页 WYG0204-0521c.png
愚谓子路疑管仲之未仁正在不死夫子许其仁
则可以无死之意在其中子贡疑管仲非仁者虽
轻在不死而重在又相之毕竟两有疑焉故夫子
称其功以明相桓之有益不责其死以明不死之
无害是两释子贡之疑而重许管仲之仁也但管
仲之仁未尝有本领工夫故与圣门之仁不同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 仁不可为众也夫国
君好仁天下无敌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
卷一 第 23b 页 WYG0204-0521d.png
圹也(并离娄下) 一家仁一国兴仁(大学传九章)未有上好仁
而下不好义者也(大学传十章)

  右以效验言

  馀如夫子告仲弓以邦家无怨告子张以恭则不
侮以下五者及孟子言仁者无敌仁人无敌于天
下皆是此类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此谓惟仁人为能爱人能
恶人(大学传十章) 仁者必有勇(宪问) 仁者其言也讱(颜渊)
卷一 第 24a 页 WYG0204-0522a.png
仁者以财𤼵身(大学传十章)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
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
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
可罔也(雍也)

  右以仁者言

  馀如夫子言而亲仁又言友士之仁皆是指仁人
而言又案宰我专指爱为仁故其蔽也愚夫子指
成德而言则仁之中未尝无知也 又案专言仁
卷一 第 24b 页 WYG0204-0522b.png
者则成德之人也若以仁者对知者勇者则又有
不同以一人之身而兼有其德则姑就其一体而
以仁者目之也以其人质有所似德有所成而称
之为仁人则因其所有而得仁者之名也馀见仁
知及仁知勇类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
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卫灵公)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
卷一 第 25a 页 WYG0204-0522c.png
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
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里仁)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
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
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
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不仁者可与言
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
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
卷一 第 25b 页 WYG0204-0522d.png
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
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
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
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并离娄上)
右勉人为仁之辞通乎上下为不知为仁者而言也
愚谓仁远乎哉以德言其馀汎以仁道言

  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
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
卷一 第 26a 页 WYG0204-0523a.png
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五榖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
熟之而已矣(并告子上)

  右勉人为仁之辞(汎以仁道言)通乎上下为为仁不
至者而言也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
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
閒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
卷一 第 26b 页 WYG0204-0523b.png
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
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
閒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已求
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
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
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
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禦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
卷一 第 27a 页 WYG0204-0523c.png
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
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已
而后𤼵𤼵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并公孙丑
上)

  右勉人为仁之辞(汎以仁道言)专为治民者而言也
馀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章天下有道小德
役大德章桀纣之失天下章规矩方圆之至也章
与此类同 以上凡十章有激劝之辞有儆戒之
卷一 第 27b 页 WYG0204-0523d.png
辞有叹息之辞语意虽不同皆勉人之为仁也

  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
知其仁焉用佞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
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
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
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并公冶)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
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宪问) 我不欲
卷一 第 28a 页 WYG0204-0524a.png
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
(公冶) 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堂堂乎张也
难与并为仁矣(并子张)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
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
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
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
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公冶)

卷一 第 28b 页 WYG0204-0524b.png
  右不许人以仁之辞

  愚案不知其仁仁则吾不知以成德言也未知焉
得仁以一事言也难与为仁以资质言也(此刚毅
木讷之反)然而未仁兼德行言也非尔所及主乎
爱之理而言也

  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
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阳货)
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
卷一 第 29a 页 WYG0204-0524c.png
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公孙丑曰何谓也梁惠王以土
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
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尽心下)

  右斥其不仁之辞

  愚案予之不仁是因其所𤼵而知其所存惠王不
仁是因其所行而知其所蕴二章皆以事言也


卷一 第 29b 页 WYG0204-0524d.png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公孙丑上) 羞恶之心义也(告子上)
右指其所𤼵者而言之

  馀如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此又指
其所𤼵主乎学力而言也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君子
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离娄下) 君子

  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
卷一 第 30a 页 WYG0204-0525a.png
(阳货)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公孙丑上) 见义
不为无勇也(为政)

  右主乎事理而言之

  愚谓此或汎以处事言或则专自言行而言 馀
凡以人路名之者及训事理之宜者皆是此类

  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曰何以
谓仁内义外也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
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曰异于白马
卷一 第 30b 页 WYG0204-0525b.png
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
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曰吾弟
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
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
外也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
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何以谓义内也曰行吾敬
故谓之内也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酌则
谁先曰先酌乡人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
卷一 第 31a 页 WYG0204-0525c.png
也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
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
在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
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
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
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并告子上)

  右即事理之中主乎行敬而言之

  愚谓以仁义礼智并言之则敬属礼以仁义自然
卷一 第 31b 页 WYG0204-0525d.png
对而言之则爱属仁而行吾敬者属乎义也仪文
之𤼵见属乎礼敬所当敬属乎义馀凡从兄敬长
尊贤皆此类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
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
卷一 第 32a 页 WYG0204-0526a.png
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
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
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
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
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
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
卷一 第 32b 页 WYG0204-0526b.png
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
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
本心(告子上)

  右即事理之中主乎羞恶之心而言之

  愚案此章之两节前以死生之大节言后以口体
之小节言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敬(子路)

  右以效验而言之

卷一 第 33a 页 WYG0204-0526c.png
  礼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公孙丑上) 恭敬之心礼也(告子上)
右指其所𤼵者言之

  愚谓恭敬切于心辞让切于事合而言之辞让又
在恭敬之中矣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

  右主乎事理专以礼之用而言之

卷一 第 33b 页 WYG0204-0526d.png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
易也宁戚(八佾)

  右主乎事理专以礼之本而言之

  馀如子夏以礼后乎对夫子绘事后素之说亦是
此意但此则质重于文彼则质先于文此为稍不
同耳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中庸二十七章) 动容周
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尽心下)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
卷一 第 34a 页 WYG0204-0527a.png
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右主乎事理即其全体而言之

  愚谓三千三百所以为礼之全体也动容周旋中
礼者圣人之所以尽其全体也视听言动皆以礼
则于全体也几矣馀有自为学用功而言曰约之
以礼自为学成功而言曰立于礼为未知学礼者
卷一 第 34b 页 WYG0204-0527b.png
而言曰不学礼无以立其言虽不同而皆即礼之
全体以教人也 又如敦厚崇礼自为学而言约
我以礼自施教而言凡不能悉举者以类推可也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
礼则绞(泰伯) 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离娄上) 亲亲之
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中庸二十章)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
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
礼也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
卷一 第 35a 页 WYG0204-0527c.png
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
礼孰不知礼(并八佾) 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
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子罕) 礼与食孰重
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
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
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
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
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
卷一 第 35b 页 WYG0204-0527d.png
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
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
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踰东家墙
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告子下)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

  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
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
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述而) 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卷一 第 36a 页 WYG0204-0528a.png
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
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离娄上)

  右主乎事理即其一事而言之

  愚谓此则因论一事而及于礼即一事之中而有
天理之节文是即所谓礼也 又案此有持身自
约之礼事亲事长之礼有宗庙朝廷之礼有饮食
男女之礼礼无不同随事而著此其言之所以异
也其馀可以类推

卷一 第 36b 页 WYG0204-0528b.png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宪问)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子路)
右以效验而言之

  愚案言礼让则重在让字言好礼则重在好字能
好礼则有礼让矣

  智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孙丑上) 是非之心智也(告子上)
右指其所𤼵而言

卷一 第 37a 页 WYG0204-0528c.png
  惟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中庸三十一章) 苟
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中庸三十二章)

  右以质言

  愚谓睿知圣知以质言仁义礼智以性言睿知圣
知是生知之质若知者过之则是气质之偏又如
臧武仲之知亦由资禀而得之知虽可称而未必
天理之纯全也

  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于智
卷一 第 37b 页 WYG0204-0528d.png
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
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
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
可坐而致也(离娄下)

  右以事理言

  好学近乎知(中庸二十章)

  右以用功言

  馀如好知不好学亦是勉子路以用功之辞而其
卷一 第 38a 页 WYG0204-0529a.png
语意与此相反对盖凡好学则近乎知好知而不
好学则昧于理而失其所以为知以此见学之为
可贵也

  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离娄上) 樊迟问知子曰务
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 问知子曰知人
(颜渊)

  右主乎一事而以用功言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
卷一 第 38b 页 WYG0204-0529b.png
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六章) 人皆曰予知
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
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中庸七章) 里仁为美择不处
仁焉得知(里仁)

  右以事言

  馀如孔孟所论臧文仲宁武子百里奚之事皆此


  信

卷一 第 39a 页 WYG0204-0529c.png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

  右以德言(亦曰固有之信)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
以行之哉(为政)

  右兼人心事理言(亦曰以实之信)

  馀如敬事而信言而有信及止于信之类皆是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
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张)

卷一 第 39b 页 WYG0204-0529d.png
  右以心言(亦曰交孚之信)

  馀如民信之矣朋友有信之类皆是

  愚谓指其秉夷之德而言为固有之信即其言动
之间而言为以实之信自其彼此相与而言为交
孚之信三者之义本自相随但其语意各有所主


  谨而信(学而)

  右以学言

卷一 第 40a 页 WYG0204-0530a.png
  愚案此与有诸己之谓信相对但此以用功言信
之见于言者以实之谓也彼以成功言信之存于
中者无自欺之谓也 馀有约信之信易辨今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子路) 信则人任焉(尧曰)

  右以效验言

  仁义礼智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尽心上)

卷一 第 40b 页 WYG0204-0530b.png
  右以性言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
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
四体也(公孙丑上)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
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
有之也(告子上)

  右兼性情言

  愚谓前章因不忍人心而言重在四端字后章因
卷一 第 41a 页 WYG0204-0530c.png
论性善而言重在仁义礼智四字

  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𤼵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
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中庸三十一章)

  右以德言

  愚谓孟子恻隐以下是众人之所同中庸宽裕温
柔以下乃圣人之所独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
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
卷一 第 41b 页 WYG0204-0530d.png
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
之舞之(离娄上)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
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中庸二十章)

  右以事理言

  李氏(晔)曰人性之目仁义礼智不可紊也然孟子
之言有不同者主乎事亲从兄而言曰仁义曰智
礼而且以乐终言之即其命于气者而言曰仁义
礼智而别以圣人天道对言之兼德行而言曰仁
卷一 第 42a 页 WYG0204-0531a.png
义曰忠信而必以乐善不倦总言之此皆非指性
之目而言其序其目各有所当也(晔字日华)

  准轩吴先生曰吾闻之饶子仁义礼智性之德也
然考之圣贤之说仁智多就心言义礼多就事言
虽合内外之道而实各有所主也是故人品之中
有仁者智者而无曰礼者义者焉斯亦可以为见
(先生名中行字直卿饶之乐平人)

  仁义

卷一 第 42b 页 WYG0204-0531b.png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下) 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
右兼体用言(亦曰汎以仁义之道言)

  愚谓仁之与义其体根于心其用见诸事二者皆
合内外之道也凡以仁义相贯言之而不分体用
者皆此类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告子上)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
路也(离娄上) 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尽心上)
右分体用言

卷一 第 43a 页 WYG0204-0531c.png
  愚谓仁存诸心义形诸事是仁为体而义为用也
然指仁义而名之则以人心人路言就仁义而形
容之则以安宅正路言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尽心上)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
宜也尊贤为大(中庸二十章)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
义而后其君者也(梁惠王上)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
取之非义也(尽心上)

  右以事实言(又见仁义礼智类)

卷一 第 43b 页 WYG0204-0531d.png
  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
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
用也人能充无穿踰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
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
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
窬之类也(尽心下)

  右充其良心主乎学力而言

  愚案仁人心也章末专言仁人皆有所不忍章末
卷一 第 44a 页 WYG0204-0532a.png
专言义盖仁体统大不违仁则义在其中义头绪
多不为非义而后仁可得而存体用本相须而用
功则有不同也

  仁知

  学不厌知也教不倦仁也(公孙丑上) 成已仁也成物知也
(中庸二十章)

  右以德言

  吕氏曰不厌不倦以入德而言也成已成物以成
卷一 第 44b 页 WYG0204-0532b.png
德而言也朱子曰子贡之言主于知子思之言主
于行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右以质言

  愚案先儒以曾子之徒为仁者子贡之徒为知者
盖所禀有不同故德之所成亦不同也

  智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
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
卷一 第 45a 页 WYG0204-0532c.png
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
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尽心上) 惟仁者为能以大
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知者为能以小事大
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梁惠王下)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

  右以事言

  愚案急先务亲贤是治天下之道事大事小是交
邻国之道安仁利仁是处富贵贫贱之道此各因
卷一 第 45b 页 WYG0204-0532d.png
一事而言者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
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 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
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
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
伊尹不仁者远矣(颜渊)

卷一 第 46a 页 WYG0204-0533a.png
  右主乎事理而以用功言

  愚闻之先君子曰圣贤之称仁者知者盖有不同
自一人之心兼仁知而言则为全体之圣各就其
一体指其仁知而言则为成德之人若学者之为
学则当兼致其力以变化气质之偏以扩充全体
之极也

  愚谓自其资禀各有所偏而言则仁者自仁知者
自知自其成德之浅深而言则仁足以兼乎知知
卷一 第 46b 页 WYG0204-0533b.png
不足以兼乎仁也

  礼义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离娄上)

  右汎以事理言

  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万章下)
孔子进以礼退以义(万章上)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

  之(告子上) 无礼义则上下乱(尽心下)

  右主乎一事而言

卷一 第 47a 页 WYG0204-0533c.png
  愚谓礼主辞让义主断制故出处去就以礼义言
礼有节文义有分限故居上临下辞受取予以礼
义言

  知仁礼(附仁礼)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
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
之不以礼未善也(卫灵公)

  右兼修己治人而言

卷一 第 47b 页 WYG0204-0533d.png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
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
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
至哉(离娄下)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
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
归之(离娄上)

  右专以反身修省而言

  愚谓一章自为学者言一章自为政者言

卷一 第 48a 页 WYG0204-0534a.png
  又案知及仁守仁以德言专言之仁也仁者爱人
爱人不亲反其仁仁以爱言偏言之仁也

  知仁勇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中庸二十章)

  右自本然之德言之

  愚谓达德之目亦因入德而言故以知为首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二十章) 知者
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卷一 第 48b 页 WYG0204-0534b.png
  右自入德之序言之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右自成德之序言之

  愚案论语两章虽有入德成德之殊而皆自一人
之身合此三者言之非各指其人之谓也中庸三
知三行章句以为知仁勇之事以分言者正自一
人之身合而言之圣人全此知仁勇其次当兼知
卷一 第 49a 页 WYG0204-0534c.png
仁勇也以等言者各因气质分高下而言之勇者
用力然后及乎仁仁者用力乃能及乎知也然则
入德之序知居仁之先成德之序仁居知之首气
质之等知在仁之上此其所以纵横错综而不同




卷一 第 49b 页 WYG0204-0534d.png


















  四书通旨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