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八 第 1a 页 WYG0225-0647a.png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卷十八
宋 薛尚功 撰
秦器款识
玺 权 斤
汉器款识
钟 甬 钫 鼎 鼒
秦玺一
卷十八 第 1b 页 WYG0225-0647b.png

卷十八 第 2a 页 WYG0225-0647c.png

古无过于此虽龙飞凤翥不足以拟其势摹印之祖也
玺二 向巨源传本
卷十八 第 2b 页 WYG0225-0647d.png

卷十八 第 3a 页 WYG0225-0648a.png

右二玺文本只一器缘传模字画不同形制大小有异
卷十八 第 3b 页 WYG0225-0648b.png

赵氏蓝田玉命丞相李斯书作鱼鸟之状刻为玺文曰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历代传之以为国宝及始皇帝恶
玺之音与死同遂易玺曰宝曰印曰章云
卷十八 第 4a 页 WYG0225-0648c.png

卷十八 第 4b 页 WYG0225-0648d.png

卷十八 第 5a 页 WYG0225-0649a.png

考古云按秦本纪始皇廿六年平六国号皇帝一法度
衡石丈尺丞相绾者王绾也二世元年皇帝曰金石刻
尽始皇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
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
卷十八 第 5b 页 WYG0225-0649b.png

请制曰可始言金石刻而卒止言刻石据权之文云故
刻左则史记石字当为左也丞相去疾者徐广曰姓冯
又古器物铭云世所谓秦权至多铭文悉同欧阳集古
录载秘阁校理文同家有二铭其一乃铜环上有铭循
环列之不知为何器余当考之亦权也案班固汉书律
历志五权之制圜而环之令之肉陪好者周旋无端周
卷十八 第 6a 页 WYG0225-0649c.png

亦有如今称锤相似者盖形制不一各从其便耳
汉
周阳侯钟
卷十八 第 6b 页 WYG0225-0649d.png

阳侯甗盖一时器也
卷十八 第 7a 页 WYG0225-0650a.png

卷十八 第 7b 页 WYG0225-0650b.png

卷十八 第 8a 页 WYG0225-0650c.png

卷十八 第 8b 页 WYG0225-0650d.png

容十升
始元四年
南方
卷十八 第 9a 页 WYG0225-0651a.png

谷口铜甬容十升
重卌斤甘露元年
十月计掾章平
左冯翊府
北方概南
右古器物铭云谷口铜甬旧藏刘原父家一器而再刻
铭始欧阳公集古录金石遗文自三代以来法书皆备
独无西汉文字求之累年不获会原父守长安长安故
卷十八 第 9b 页 WYG0225-0651b.png

器及行镫博山香炉模其铭文以遗欧阳公于是西汉
之书始传于世矣盖收藏古物实始于原父而集录前
代遗文亦自欧阳公发之后来学者稍稍知搜抉奇古
皆二公之力也
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0225-0651c.png

武安侯家铜钫一容一石二斗重四十二斤第一
右武安侯钫铭不知所从得按汉书景帝后三年田鼢
封武安侯又楚思王子㥅元始中再封武安侯器铭无
年月未知果谁所作又按帝纪楚怀王尝封高祖为武
安侯然验其刻画疑非高祖时器
李氏鼎
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0225-0651d.png

汾阴宝鼎相类其字画亦作汉迹李氏显于两汉者如
西汉之李广李陵东汉之李固李膺皆闻家华族甚多
此但纪姓而不书名盖未可考其为谁欤
鲍氏鼎
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0225-0652a.png

汾阴侯鼎
右鼎得于鄠县民家井中鼎小似古陪鼎以羞膷臐膮
者也刻其侧曰汾阴侯汾阴侯盖汉御史大夫周昌也
以高帝六年封汾阴侯昌卒谥悼侯其子开方嗣谥哀
侯未知此昌之鼎与开方之鼎欤刘原父作赞曰昌以
直闻刺主桀纣权拥赵孤见母后势有不行非智之
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0225-0652b.png

定陶鼎
卷十八 第 12a 页 WYG0225-0652c.png

按汉十二年孝惠帝即位始诏郡国诸侯王各立高庙
而是鼎于盖间有高庙二字其字画复有变篆为隶之
体是其为高庙祀器无疑也又曰定陶庙者盖汉初有
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0225-0652d.png

其国则定陶也越既叛命乃削其地更以封高祖之子
恢是为定陶共王恢其在惠帝即位之初许立高庙则
正恢之世也
汾阴宫鼎
汾阴供官铜鼎盖二十枚重三斤八两
卷十八 第 13a 页 WYG0225-0653a.png

汾阴供官铜鼎二十枚容斗重十斤
汾阴宫铜鼎一容一斗重十斤
平阳一斗鼎重十斤
第廿三
按前汉地里志河东郡属县有汾阴有平阳而平阳有
铁宫此曰汾阴宫则宫之在汾阴者也考其铭识既曰
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0225-0653b.png

以举供官之数而一者举其隶于宫者也又曰平阳一
斗鼎盖平阳有铁宫此乃纪所铸之地耳曰第二十三
者总其器之在汾阴者为之次不必言鼎也按西汉郊
祀志云孝武皇帝始建上下之祀营泰畤于甘泉定后
土于汾阴而神祗安之则作宫于汾阴者以祀后土之
所是宜有列鼎之荐而此特其一器耳铭文称供官铜
卷十八 第 14a 页 WYG0225-0653c.png

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0225-0653d.png

卷十八 第 15a 页 WYG0225-0654a.png

器乃造于孝哀即位之三年其铭又有曰建平三年十
月工王褒造盖孝哀即位改号建平而孝哀又嗣服孝
成也
好畤鼎
卷十八 第 15b 页 WYG0225-0654b.png

卷十八 第 16a 页 WYG0225-0654c.png

博古录云按畤封土也冢而祀之在昔秦襄以攻西戎
卷十八 第 16b 页 WYG0225-0654d.png

宣于渭南祠青帝曰密畤秦灵于吴阳祠黄帝曰上畤
祠炎帝曰下畤此畤之所由兴也及始皇更游历祀名
山大川遂祠八神一曰天主二曰地主三曰兵主四曰阴
主五曰阳主六曰月主七曰日主八曰时主而地主之祠
盖在泰山之下梁父之地以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
下故又谓之好畤汉祖有天下睹雍之四畤曰吾闻天
卷十八 第 17a 页 WYG0225-0655a.png

之畤秦宣有青帝之畤秦灵复有黄帝炎帝之畤而独
无黑帝之畤也又曰吾知之矣待我而具五也乃祠黑
帝于是后世成有五畤之祠至武帝时幸五畤因获白
麟以昭神休而旌其年为元狩则好畤起于秦而事于
汉也是鼎乃好畤供厨之器而形制则汉物也又其名
长乐饲官则知汉物明矣盖长乐者汉宫也昔樗里子
葬渭南其治时语于人曰吾墓后百岁当有天子之宫
夹其左右后汉兴而长乐宫乃在其墓东则长乐饲官
卷十八 第 17b 页 WYG0225-0655b.png

云此鼎有铭十有五字在腹廿二字在盖器文云好畤
供厨鼎盖文曰好畤第百三十又曰长乐第四百廿五
大回中第八百六十好畤在雍东秦以来郊上帝长乐
未央建章皆在长安回中言在汧三辅黄图云大官从
帝行幸移用其器而次第不一皆刻以记之备淆错也
卷十八 第 18a 页 WYG0225-0655c.png

右铭不知所从得铭有监工李负刍按后汉纪无二名
者此鼎盖西汉器也
侈耳鼒
卷十八 第 18b 页 WYG0225-0655d.png

右铭藏新平张氏铭云厶方司正不知何谓
右铭二字曰高奴高奴者上郡地名也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