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0604-004.png
太上混元真录川一
老君在殷周之时或出或处凡经二百馀载
焉每以心为无心以身为无身以太虚为上
存真为宝历思天门之奥浮游八荒之表呼
吸生气与神相保无小无大无丑无好荣禄
代光视如刍草是故以无心之心无身之身
包裹天地养育万物也夫心非心者大也身
非身者广也凡此数者不可胜也取之于无
事故能以道丰国和柔百姓所以成康之际
天下安宁刑错不用康王崩太子瑕立是为
卷首 第 1b 页 0604-005.png
昭王是时太上复命老君开化西域天竺维
卫大秦安息罽宾诸国以八天隐文授于昭
王昭王自谓居自然之运代五帝之气错综
阴阳之理不崇天文老君知周之衰乃收天
文因而退官归居故里于是隐遁闲居欲往
流沙其时天西北有绝灭之国去昆崙山九
十万里国名长引其国中人身长四十尺寿
八千岁皆有道德欲往从之言归昆崙到无
极元年岁在癸丑五月壬午乃爰驾青牛驭
(音/反)车去周西度焉其时王道微缺政教不
卷首 第 2a 页 0604-006.png
行故牵成叔老君颂曰
深哉李氏 诞此圣姿 研精玄奥 幽赞神微
抱质怀素 蕴宝藏晖 述而好古 仪圣作师
周衰道废 厥猷匪宣 龙潜初九 抗志浩然
于邈遐风 徽音永传
   薛道衡亦云
小兹五岳 隘此九州 逝将高蹈 超然远游
青牛已驾 紫气先浮 玄门洞启 神化潜流
 论曰窃按经史周秦以前帝王诸侯并无
 年号皆云元年二年而已近至汉文始立
卷首 第 2b 页 0604-007.png
 中元后元武帝之时方号元光元朔今据
 太玄经及节解内解文始内传道德经序
 并云老君以上皇元年丁卯下为周师到
 无极元年癸丑去周西度者此乃鬼谷子
 郭子张天师葛仙公等引诸天年号以配
 人间时代者也自非得道真仙敦能洞究
 之焉亦如开皇赤明朱灵上和等号固非
 流俗所知矣或云去周西度者此正言去
 周官而归然后潜度函关非谓仕周之日
 便即公然西适也是时周居丰镐关在其
卷首 第 3a 页 0604-008.png
 东故文始内传云法有圣人经过京邑故
 扫路烧香以候天真入境是也若言周在
 关东便是天真出境何谓入境欤由是而
 论尤明老君发自濑乡而来信矣或云见
 周衰者谓属昭王政化微缺之时也而诸
 经论或云幽厉平敬之时西度者斯并穿
 凿误之深矣
是时老君浮紫气乘青牛车薄版为隆穹从
无极先生鬼谷先生北郭先生西迈道经函
谷关其关在陜州桃林县南一十二里有故
卷首 第 3b 页 0604-009.png
关墟是也关令姓尹名喜字公文其父避纣
淫乱乃潜游秦州天水因遂家焉其先积德
累仁流庆所萃而乃诞焉母氏曾昼寝梦天
降电流绕其身见有长人语令咽之既觉口
有盈味及生时双光若日飞游其侧室内皆
明良久不知所在其家堂陆地自生莲华光
色鲜盛及诞眼有日精姿形长雅垂臂下膝
堂堂然有天人之貌少好学坟索易善于天
文秘纬仰观俯察莫不洞彻虽鬼神无以匿
其情状大度瑰然不修俗礼荣戚不形于色
卷首 第 4a 页 0604-010.png
怀道逍遥有远游之志其后果历涉山水考
详川谷眷言此地知必成真乃结草为楼精
思至道康王闻之拜为大夫以其因楼观望
故号此宅为楼观今之雍州终南山阴盩厔
县神就乡闻仙里中有草楼罽坛仁祠灵宇
历代崇护于今尚在时关令务行阴德不求
闻达而逸响遐宣京师美之乃入侍东宫宾
友至昭王时瞻见东方紫气西迈知有圣人
当度乃求出为函谷关令以物色而遮之曰
夫阳数尽九星宿值今岁月并王复九十日
卷首 第 4b 页 0604-011.png
之外法应有圣人经过京邑至期乃斋戒念
真使扫路四十里夹道烧香以俟天真入境
其时先敕关卒孙景云若有异服古人之状
乘青牛薄版车勿听过关其年癸丑七月十
二日甲子果遇老君乘白舆驾青牛而至关
关吏曰明府有教愿大人少留神吏便入白
曰适有一老公丈人之状乘青牛车从东来
求度西关喜曰诺道今来矣我得见圣人矣
即带印绶出迎设弟子之礼而邀焉曰愿大
人暂枉神驾老君谢曰吾贫贱老翁耳居在
卷首 第 5a 页 0604-012.png
关东田在关西欲往取薪何故见留幸相听
度吾无道德子焉执敬若斯谬亦甚矣老君
故谦辞聊复试之未肯以前此一试也喜复
稽首曰大人岂取薪愿暂留神驾老君又曰
闻道竺乾有古先生善入无为不终不始永
存绵绵是以升就道经历关或云吾闻大秦
有古先生其道无为故往观焉路由于此何
妄留耶此二试也喜又曰今睹大人之状圣
姿超绝乃天上极尊何边夷之有可往观乎
愿不惑言少垂哀悯老君又曰子见何祥乃
卷首 第 5b 页 0604-013.png
能知之此三试也喜答曰往冬十月天里之
星西行过昴今之朔内融风三至东南真气
状如龙蛇而西渡汉此真人之徵也喜少好
读坟易及仰观天文俯察地理风云之应未
尝不验前望见紫气西迈夫阳数极九复九
十日当有圣人微服乘青牛薄版车从东来
度自尔已来夙夜存思梦想真人有日久矣
今睹大人容貌瑰然圣姿超代喜自少及长
未尝所见以喜所知君岂非上古真人者乎
老君三试之皆过乃怡然笑曰吾知子念道
卷首 第 6a 页 0604-014.png
故来相试子有神通之明当得度代也或云
老君乃舑然吐舌曰善哉子之知吾吾亦知
子矣如此三反覆然后从喜而前故四皓曰
观老氏与尹生岂不敬悟先机耶而照执谦
辞者欲教代耳关令于是设坐官舍行弟子
之礼北面而事之命作名厨盛馔以进老君
焉老君复试其慈舍之心时有债客姓徐名
甲日雇钱一百先与约语须吾行达西海大
秦安息国归以黄金顿备钱限甲既见老君
方欲远游疑遂不还其直因美女诱之乃举
卷首 第 6b 页 0604-015.png
辞诣关令讼老君求钱老君谓甲曰汝随我
已二百馀岁应还七百二十万钱汝命早应
死所以常生至今赖我太玄生符在身耳言
毕见太玄生符飞从甲口出还老君前文字
新明甲已成一聚白骨喜见甲违心便死有
意悯之复欲观老君能起死人不因曰喜当
代还此直即具钱来曰伏愿大人赦甲往罪
赐其更生老君悯喜慈舍曰善复以向符投
其枯骨甲即还生如故老君曰吾不责汝汝
负本约而道自去汝故致死耳今还汝钱矣
卷首 第 7a 页 0604-016.png
因乃礼遣之老君既二三试关令皆度知其
必得道乃停关下百有馀日焉
关今稽首曰晚生浅识耳目滓滞迷惑代俗
沈沦声色今见圣人如聋得听如盲得视投
身委命愿闻大道焉老君曰微哉子之问也
夫大道守真三品为则以一为度以正为德
也又问曰道有三品要得升仙其以何行乎
老君曰以一为数子能知一万事毕闭塞情
欲入奥室鍊金食气为第一子能知之守莫
失喜于是踊跃稽首问曰鍊金奈何曰神方
卷首 第 7b 页 0604-017.png
也自玄元清虚莫不由金符而得道履九幽
而入杳冥上下虚无因神明而俱升喜复稽
首曰愿闻之老君于是授喜太清八符经太
清观天经九都经神丹经金液经及入鍊九
转还丹伏火之诀焉其方曰金液还丹仙华
流高飞云翔登天丘赤黄之物成须臾当得
雄雌纷乱珠可以腾变致行厨灵人玉女我
为夫出入无间天同符其精凝霜善沈浮汝
其震惊必来游九丹曰第一曰丹华第二曰
神符第三曰神丹第四曰还丹第五曰饵丹
卷首 第 8a 页 0604-018.png
第六曰鍊丹第七曰柔丹第八曰伏丹第九
曰寒丹又歌曰圆三五寸一分口四八两寸
唇长二尺厚薄均腹三齐坐垂温阴在上阳
下奔首尾武中间文始七十终三旬内二百
善调匀阴火白黄芽铅两凑聚辅翼人子处
宫得安存来去游不出门渐成大性精纯即
归一还本原至一周甚殷勤密防护莫迷昏
途路远甚幽玄若达此会乾坤子午治净魄
魂得长寿入仙村乐道者寻其文谛思之勿
须论
卷首 第 8b 页 0604-019.png
夫水银硝砂液珠以作神丹服一刀圭飞升
天宫身坚食气乃得神仙汝当欲神仙当先
服还丹金液乃存其神即时升仙上为真人
汝不服还丹金液虚自苦耳为寒温风湿鬼
气所击司命不能救也道之如此可不勉哉
汝善温衣少食适体守虚虚无自然鬼亦不
能杀也年寿尽竟即自死耳何以言之以其
不坚无神故也譬犹万物之生非欲故求死
但自老朽枯槁腐死耳人亦如此矣吾以此
喻汝汝自弩力存神作丹早自防卫得此道
卷首 第 9a 页 0604-020.png
者长生不死役鬼使神苟非其人万金不传
不得以示愚人口是心非不信之人令讪毁
神道益子之过度世在己无鬼神也嗟乎行
尸虽富有万物贵为天王而快意从欲不满
百年成一器之土甚可哀哉合作神丹若须
臾耳一成便仙与天相毕恣心所欲乐何央

关令稽首又问曰食气如何老君曰食气固
精受明玄经生道要妙出幽入冥上固云门
下固灵根如云无足水之无根元气混沌变
卷首 第 9b 页 0604-021.png
化太清审而握之久久自灵知之甚易行之
甚难矣夫修生之人故德以形为车道以气
为马魂以精为根魄以目为户形动德散气
越道叛精消魂损目动魄乱是以圣人静形
闭气畜精爱视道德虚疑魂魄固守形一神
万道乃成就道成变化临危不惧子能修之
得道大要夫生不再来故导之以气也宝气
则得道得道则长久神者精也宝精则神明
神明则长生气行之则为道也精存之则为
宝也行气一名鍊气一名长息法正偃卧握
卷首 第 10a 页 0604-022.png
固漱口咽之三咽行气鼻但内气口但出气
徐缩鼻引之莫极满满则难还初为之时人
五息已一息可吐也每口吐气欲止辄一吐
之安其身和其气无与息事若不和且止和
乃为之当守之勿倦气至形安鼻息和则清
气来至自觉形热热则汗出且勿起安养务
欲久久则三虫自去意想分明也常以夜半
鸡鸣祝曰东方青牙服食青牙饮以朝华三
咽止南方朱丹服食朱丹饮以丹池三咽止
中央之野仰太山服元气饮以醴泉三咽止
卷首 第 10b 页 0604-023.png
西方明石服食明石饮以灵液三咽止北方
玄滋服食玄滋饮以玉饴三咽止如此三十
日三虫皆死正神正气自安定伏尸不复还
心中子自仙矣于是为作玉历中经三篇五
十五章本在上皇藏之金匮玉历笥中今将
付尔慎勿妄传其要曰养生之术绝俗事约
归清净养元气和积蓄神还反生审欲修道
守自然慎无导引劳尔形辟谷不食饿子精
六甲阴阳勿扰倾心狂意乱神去身枯骨独
立归黄泉静处冥室养尔神精熟思之道自
卷首 第 11a 页 0604-024.png
然故据神记
 论曰其三篇乃元气之祖酌自然之和其
 要在于抱一而无离矣一日之道朝饱暮
 饥一月之道不失盛衰一岁之道夏瘦冬
 肥百岁之道节谷食枣千岁之道独男无
 女是谓长生久视道莫有数矣次授自然
 经历藏经及黄庭经内秘咽气吞精存真
 固龄之道关令受毕因各秘而内修焉
关令又稽首曰敢问大道如何老君曰子骨
相应真眼有日光项负圆耀五藏有文面有
卷首 第 11b 页 0604-025.png
七星上象天文下顺地理莫不备足故寄慧
鍊神挺生末劫当为真人之长也此由先代
行善故也吾今传子大道上可以举身升遐
度世不死不生至真无上欲教化随意自在
度人无量代中可以为国王之师下可安身
全家救护天人命终受化更生福禄久久咸
使入道反自然也尔岂不愿奉之乎喜稽首
曰今闻至道豁然已历万劫而更生诚宿命
之遇也愿天尊大人赐为我著书说大道之
意喜得奉而修焉老君曰汝应为此宛利天
卷首 第 12a 页 0604-026.png
下弃贤世界传弘大道子神仙者矣喜于是
退官托疾以其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邀归本
第至二十八日受五千文于斯地矣今之楼
观即尹大夫关令故宅焉其望气草楼及老
君所乘车今犹在瞩老君曰道德经正文有
五千言然其中配赞语势凡二篇有五千馀
言也故史记曰老子为关令说五千馀言申
道德之意是也夫道因言以明无言因形以
观无形故凡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夫圣人之
意则冥符大道之心乎大道何心哉以天人
卷首 第 12b 页 0604-027.png
之心为心吾此经淳真表里洞虚弥纶十方
广大周备天地及万物生乎其中散则为无
形见则有文章故圣人体而则之意可见矣
大道之化可观矣因象以见无象因形以观
无形此经可以观上古之始则可知矣自然
有三万六千威神侍卫经文天地两仪象此
二篇大包天地细入毫端八十一章当九州
四海天地之数备矣故能藏昆崙于黍米也
此经可以静祈难以言辩矣喜礼拜受言毕
曰弟子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夫五千文宣道
卷首 第 13a 页 0604-028.png
德之原精进研之则声参太极高上遥唱诸
天欢乐则携挈玄人静思祈真则众妙感会
内观形影则神气长存体洽道德则万神震
伏祸灭九幽福生十方安国宁家孰能知乎
无为之文污之不辱饰之不荣扰之不浊澄
之不清自然也应道而见传告无穷常者也
末代之人以道德经为儒谈之书了无复尊
恭之礼大谬之甚也此经本出太上虚无之
宫诸经之祖宗上以洞明大道下以敷弘代
教不可思而议也辩而诘也太上众真诵咏
卷首 第 13b 页 0604-029.png
不辍其况凡人乎道士乎
关令又稽首曰道德二篇法象天地将欲内
修其理如何老君曰夫道者虚无自然德者
不处成功修之者升天位为真人长生不死
上古所重也关令叩头曰死罪死罪喜虽小
鄙贪慕神仙乞授一言得以生活老君曰善
乃为注五千文次第节解以授之焉其要曰
道者谓泥丸也名者谓脾也母者谓丹田也
泥丸者天德也理在人头中紫气降下下至
丹田脾者中黄太一也黄气徘徊理中宫其
卷首 第 14a 页 0604-030.png
神太白守之中有神一不可不思丹田者玄
牝也却著脊膂居下元中夜半之时一气下
降周旋三宫妙谓守虚无也异名谓精也一
曰精二曰汗三曰液四曰血五曰涕六曰唾
故曰异名玄之又玄谓左右肾也众妙之门
人死气绝于口故曰众妙之门夫朝食其美
暮为屎故曰恶也人行道将以备死故曰不
善朝为善功暮为恶故曰斯不善已有无相
生谓口与腹也难易相成精与气也长短相
形肝与肺也高下相倾心与肾也音声相和
卷首 第 14b 页 0604-031.png
口与耳肠与胃也先后相随两足也无为之
事谓守自然也万物作焉谓六甲错身也不
去谓道一行于形中不行则形死次谓心行
一心神赤赤气生五色过幽关入明堂上至
绛宫华盖之下向穷关入紫宫故曰尚贤年
少之时气脉充盛精神备具自谓常生及至
身老神明皆去故曰难得之货虚其心谓无
所思实其腹谓常闭气强其骨谓不泄精则
上下气通身体之中无不理矣其例略如此
也老君曰吾道甚深不可妄传生道入复神
卷首 第 15a 页 0604-032.png
明皆存百节关孔六甲相连徘徊身中错综
无端胎息守中上与天连名曰大道行之立
仙上升太清拜为真人关令稽首曰喜受命
矣天道甚重不敢泄言思惟道君哀悯元元
老君又曰欲传吾道德经及节解者当以甲
子之日以金钱九千五䌽各一匹作四分出
黄坛歃丹为约上告皇灵以天地为信日月
为盟子传吾文勿妄示人传不得人殃及其
身身死名灭下流子孙可不慎焉吾道虚无
自然玄静守一非代庸庸之人所当见闻子
卷首 第 15b 页 0604-033.png
欲长生务入深出节食服气存道念无令形
体不死万代长存关令跪受遂得长生之道
焉或云杀白马以为誓者盖伪文今非取限

关令又稽首曰大道微妙自然深远特希开
悟耳老君乃于关令宅南望气台上说道德
经其要曰告子道要云道自然行者能得闻
者能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以言者以音
声相闻是以故谈以言相然不知道者以言
相烦不闻不言不知所由然譬如知音者识
卷首 第 16a 页 0604-034.png
音以弦心知其音口不能传道深微妙知者
不言识音声悲抑音内推心令口言言者不
知夫道象无形端恍惚若亡存譬如种木未
生时不见枝叶根合会地水火风四气时往
缘气为生者地聚合凝稍坚敷荣条达新味
异行不等甜苦酸咸辛气行有多少强弱果
不均同出异名色各自生意因从是异性行
而有受形神含养阴阳道随所倚为亲生道
非一类一切人非人本出于虚无感激生精
神譬如起音者掇弦手动传宫商角徵羽口
卷首 第 16b 页 0604-035.png
气呼吸元身口意为本道出上首先本静在
虚净故曰道自然俱出于太素虚无之始端
髣髴之精光微妙之上玄譬如万丈坑下有
淡流泉视之甚浊微彻见底亦难窈窈而冥
冥不知所由然亦如终者去不见其灵魂淳
阴共和合阳不能显分过往与甫来视譬以
见前尚不能了理安能知亡存譬如瘖痾者
不能传人言为聋弹宫商其人岂能闻才辩
有其智受教如语传自谓通其辞情猥不能
宣是故失生本焉能知道原告子生道本示
卷首 第 17a 页 0604-036.png
子之自然至乎万物生情行相结连如坏复
成如灭复生以成五行阴与阳并展转变化
遂为物精吾思是道本出窈冥愚不别知自
谓适生子无道眼安知生灵伪道养形真道
养神神真通道能亡能存神能飞形并复移
山形为灰土其可识焉耳目声色为子留愆
鼻口所喜香味是冤身为恼本痛痒寒温意
为形思愁毒忧烦吾拘于身知为大患观古
视今谁存形完吾尚白首衰老孰年吾本弃
俗厌离世间抱元守一过度神仙子未能守
卷首 第 17b 页 0604-037.png
但坐荣官子能不动神灵得安子能捐欲举
事能全子能无为知子志坚今为子说露见
敷陈散解剖判真伪列分子当谛受重道殷
勤道为明出经为学先授与能行不择富贫
教化与乐非有疏亲学不得明师焉能解疑
难吾道如毫毛谁当能明分上代始已来所
更如沙尘动则有载劫自唯甚苦勤吾学无
所学乃能明自然道言微深子未能别撮取
于略慎诫勿失先捐诸欲莫令意逸闲居静
处精思斋室丹书万卷不如守一经非不达
卷首 第 18a 页 0604-038.png
中有虚实言有必无子未能别言无必有子
未能决但当按行次来次灭道有真伪福有
凶吉罪有公私明有纤密占往知来不如朴
质夫身意者我所患也无心我何知乎无身
当何忧乎是以圣人去欲入无以辅其身以
制志意而还思虑故终日不视不听不言不
食内知而抱玄夫欲视亦无所见欲听亦无
所闻欲言亦无所道欲食亦无所味淡泊寂
哉不可得而言复归于无物若常能清静形
骸全天地充实长保年此非托于天地亦非
卷首 第 18b 页 0604-039.png
托于鬼神天非托于万物也常以虚为身以
无为心此两者同谓无身之身无心之心可
谓守神守神玄通是谓道同其犹高山大泽
非欲虫鸟兽狼虫乌兽狼自来归之深川河
海非欲鱼鳖蛟龙鱼鳖蛟龙自来归之人能
虚空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矣夫道甚深
奥虚无之渊子虽闻说心不微殚所以然者
书不尽言著经处文学以相然子当宝之内
念思惟自然之道不与子期喜即稽首敢问
学之奈何老君曰善为书述者必缀其文善
卷首 第 19a 页 0604-040.png
论达其事者必通其言勉而勤之得道矣为
正无处正自居之不受于邪邪气自去所谓
为道道自助矣不然于祠鬼自避之不劳于
神寿命无期无进无退谁与为谋为是致是
非自然哉于是授喜要解凡百馀篇关令稽
首曰今闻命矣
老君说经讫又曰慎而行之宝而怀之藏之
五内慎勿泄言吾将远游不期自会也古先
生者吾之身也化乎竺乾今已返神还乎无
名绝身灭有绵绵常存吾在天为无名之君
卷首 第 19b 页 0604-041.png
在代为有古先生其出无欲其入无为不终
不始常存自然应运轮转随时为名经天历
地无所不之昔尝下教观乎天竺遍览群俗
凶犷相残血气厉空痛伤吾情于是返神还
乎无名太上有命应为周师吾怀往念是以
西旋开化天竺大秦诸国杂俗之人也吾今
逝矣亦返一原关令曰愿从圣尊远游观化
乎老君曰我行无常处也或上天或入地或
登山或入海或之大国或往小国或见天王
贤人或见圣人帝王或见下贱凡夫或见采
卷首 第 20a 页 0604-042.png
女美人或见奴婢卒伍或诣胡夷戎狄伧吴
楚越氏羌蛮貊非人之乡鬼神之封崄难之
中观化十方出入无间或坐在立亡子以始
受道诸秽未尽焉能随吾远行耶关令稽首
曰上天入地登山渡海愿从大人无所难忌
也老君曰子道未成岂能得远游耶子有宿
德以道相传子能随我但诵二篇精研万遍
身入自然方可与子同游上登九天谒见吾
师下化诸国摧伏凶群今告子道要诀其微
言勤能修之真道自成也道成之后七祖父
卷首 第 20b 页 0604-043.png
母皆当生化莲华之中天厨日至自然飞行
耳洞听目洞视入水不溺入火不灼六通四
达真道既成靡不周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乃可从吾远游观化十方推度万物岂不善
哉子道欲成时自当相迎今未得去也往劫
诸真人无不从此经得六通道矣关令复稽
首受命焉
老君以甲寅年四月八日于宅南山馆临欲
升天重告关令曰子当千日清斋修习吾经
三年之后往成都市青羊之肆寻吾乃可得
卷首 第 21a 页 0604-044.png
焉言讫关令稽首礼谢忽然不见斯须馆舍
光炎五色玄黄喜出中庭叩头曰愿神人复
以一见授吾一要得以守元即仰视睹悬身
坐空中云光之上去地数十丈其状金人面
放五明存亡恍惚老少无常乃有九玄高仙
五帝直符与正一使者持节来迎皆身生光
明洞照四方自然化生神王力士青龙白兽
麒麟狮子列在前后左右喜见天威不觉悲
惶因稽首而立老君告曰吾重诫尔尔其守
焉除垢止念净心守一众垢除万事毕吾道
卷首 第 21b 页 0604-045.png
之要也言讫与诸仙升乎太微焉其日江河
泉池忽然汎涨井水溢出山川震动有五色
光入贯太微遍于西方尽作青红色太史苏
由曰有大圣人往千年外声教及此昭王即
敕鑴石记之埋于南郊天祠前斯即老君欲
西化胡之先兆也是时关令受言诫深泣涕
追慕称疾弃位独处空闲之室恬惔思道归
志守一极虚本无剖析乙密罗缕妙言内意
不出于是心开意达宝而行之其初日之中
寐梦飞往太山之巅二日梦仙人随而侍之
卷首 第 22a 页 0604-046.png
三日梦有神光四日梦天下皆来师而事之
内观梦寐知五千文之有道乃清净而行之
 论曰按西升经云开道竺乾有古先生欲
 往升就者诫关尹之言也下文云古先生
 吾之身者此正前寓言也夫希仙之法要
 在寻真故假称彼有先生欲往升就然授
 道既讫不假祈求恐执教之人不明权实
 故于兹下章云吾身是也或云古先生吾
 之师者亦寓言也而或执之以为实录误
 之甚矣何者若古有其人不应今欲升就
卷首 第 22b 页 0604-047.png
 如彼方见在何谓灭身绝有乎以此详之
 寓言称师审矣况夫无名有古并是老君
 之号者欤谓前所言吾之身者信矣或云
 化乎竺乾久将返神吾今逝矣亦返一原
 者盖明化彼化此俱是一身此返彼本来
 无二犹恐不明道力信悟未深故显以神
 通光烛天下将示去来自在圣德无伦用
 以警发真人令其不厌尹真云今睹圣姿
 超绝乃天上极尊何边夷之有斯言微矣
 此山阜上关令先立台馆以瞻星候气老
卷首 第 23a 页 0604-048.png
 君于中升虚后人遂呼为老子陵盖非坟
 陵也尔雅曰大阜曰陵此之谓矣
老君曰存三一之法先存当两眉间却入一
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泥丸此上丹
田宫也上丹田中有赤子字曰元先一名帝
卿人长三寸赤帻赤衣赤履次思心中名为
绛官此中丹田也其中真人字子丹一名光
坚人长三寸服色同前次思脐下三寸为命
门宫此下丹田也其中婴儿字元阳一名谷
玄人长三寸服色同前思见下一坐金床玉
卷首 第 23b 页 0604-049.png
几常以金炉玉匕搅精讫思上一来住中一
左下一手持金炉玉匕立在中一右先以精
哺上一次哺中一计令人得十饮口许便思
上一还所住次哺下一次思下一复还所住
讫便止次又思白气如车轮大以自覆次思
赤气覆白气讫便可卧又洞房中有白气大
如鸡子光如月照所在凡次上法常当昼夜
存之故曰子欲长生三一当明子能守一一
亦守子坐亦念一卧亦念一行亦念一入山
林亦念一入军念一饮食念一有疾念一有
卷首 第 24a 页 0604-050.png
忧念一无不得愿也老君曰夫精血脉之川
流守骨之灵神精去则骨枯骨枯则死是以
宝也人以身为国神为君精为臣气为人也
气变为精精变为神神化为婴儿婴儿上为
真人真人然后为赤子此真一也天有三光
日月星人有三宝三丹田也常行气爱精则
三田宝赤子存此其要道也若专存一不忘
则万事毕矣夫守一者游行天地无所畏也
久久可见见则身中三万六千神共举其身
白日升天此上士也次则延年却恶中士也
卷首 第 24b 页 0604-051.png
有急不忘之必得过脱灾厄下士也守一之
道得恶梦及见怪勿以告人但正心念一则
不为灾害夫一者身之帝君也人能守一一
亦守人入三军甲兵不能杀之入山林百害
不敢犯之入江海蛟龙避之入疫疾鬼气自
消乃至移徙起工但当念一不避太岁大将
军八神禁忌及出入来往终无殃咎焉
老君曰夫人欲修身养性行道化形求福致
愿结气成神延年益寿终始无穷者要当清
静故天静以为政地静以为定神静以为变
卷首 第 25a 页 0604-052.png
人静以为生故清则感静则应也将静之时
反听内观还念形中心不妄念口不妄言形
不妄动然后乃无色之色为之见无声之声
为之闻无味之味为之甘不言之言为之崇
神景为之降福德为之臻和气为之应心则
圣意则明好梦善隐能睹求于徵梦则正睹
于未然如未睹者由精诚未至至则通矣
老君曰子欲入静室常用除日先沐浴斋戒
二十五日然后乃可入室精鍊己身身中魂
魄和平乃可入室耳神不和者则人烦乱内
卷首 第 25b 页 0604-053.png
外躁动不能自安也故为后贤叙说变事焉
老君曰入室之时有丹蛇来著人心不惊恐
者当与真人语或见西王母乘凤凰车后驾
六赤龙车前三朱雀见之勿惊与人语慎勿
答若见恚亦勿恐怖恚不止真人自代子语
矣西王母去后大道来见见时上有日月星
或有天师与真人来倡乐万端勿视也仙人
玉女慎勿观也龙蛇禽兽或犯子者慎勿惊
也此并子形中精神所为非真也汝见之但
安心定意此物自去矣或有老妇女及异形
卷首 第 26a 页 0604-054.png
者勿与语勿交往乃吉矣入室二十五日有
两女来欲与子语慎勿与语四十五日当有
一书生来欲与子语亦勿共语六十日室上
有两明星踌躇经三日亦勿怪八十五日有
白首老公乘白鹿来呼子子曰吾有先人罪
负未能致贤也百五日有天师来考子祖宗
功德子对曰先代以来罪过未尽是以故于
室中精鍊耳百二十五日去室三百步有千
乘万骑子勿怪之百五十日邪神称子父母
妻子来试子故非子父母也子但正身定意
卷首 第 26b 页 0604-055.png
精心百八十日后室自明知国中安危存亡
自是之后具列身中官府显见二百八十日
之后形中恶病皆除邪气不加身千日已后
金疮痍瘢灸斫自灭遂为真人矣其九室者
第一室是去邪思也三神为其守太阳居左
教之太阴居右与之太和居内利之第二室
是正身思也与精气合为理鬼物俱居外瞻
正与不正宅神居内视可成不也第三室是
致正思也精气鬼物皆合为一若居都市中
神居其外勿怪之第四室是大正思也人精
卷首 第 27a 页 0604-056.png
得与神小合也第五室是极正思也真神得
入其内精气次之鬼物居其外方曰去也第
六室是深正思也神精正行气正以得其所
故气鬼物邪恶以除去也第七室是正真思
也大真神至众邪畏之悉除去独有真神在
也第八室玄洞思也身与真神都合为人也
旦夕未尝念地上俗间一事也第九室是大
洞思也已成真人也随气而卧大洞道备矣
主埋神仙事不得复知人事也宜慎之焉然
后坚闭门慎不得与俗相见也须食置于户
卷首 第 27b 页 0604-057.png
外令之自取若不复取勿令人动摇当易其
形容自有去时矣
 论曰夫人入室者意在清斋诵经或服药
 行气或思真鍊神志唯求道精恳愈切专
 想不二则能洞感变形易颜以至仙飞其
 有不然者由于精诚不至至不能久故也
 岂徒委形幽室而已乎关令奉教修行三
 年事毕颜容更少面有金色者盖精之至
 也道成之后乃往成都焉所言成都者示
 其学道都成者耳盖指事以为喻矣
卷首 第 28a 页 0604-058.png

太上混元真录